林下生态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下生态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1

关键字:生态主义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有精辟的论述。如《管子形势解》中认为人不能“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否则就会“天不予时,地不生财。”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设计师在设计中都要考虑到设计的生态型,遵循生态性准则。园林的生态性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准则。

自然优先原则

尊重自然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准则。保护自然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要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因为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来维持生态平衡。其中水分循环、之辈、土壤、小气候、地形等在这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原有资源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原有景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要设计一块场地,我们就应从这块场地开始,首先分析其自然形成的过程,如风、水、生物,生态条件,土壤条件,周围的山水格局、山水环境,它们跟气候的关系情况,现状的植被情况以及地下水等诸多问题。其次还要对这块场地进行系统的自然背景分析,然后再做整体设计分析这块场地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必然从整个场地的自然属性开始分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如果场地有水,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水;如果场地周围有山,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山;如果场地有良好的植被,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植被。尽量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设计改造这块场地。大自然本身有它天生的美、天生的功能在其中,人的活动应该在自然的背景下去完成。

真正的园林设计并不是任意去破坏自然,破坏生态,而是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统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的原有风貌,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维护生物多样性

大自然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应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型的最深层的含义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

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气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花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整体设计准则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对人类整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要保证一个地区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综合研究其土地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三、以人为本准则

各种各样的景观因素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活动需要而建筑的。英国规划家W·ALonso曾指出,规划师犹如一个翻译,他的职责就在于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人类有生理、安全、社交、心理、自我实现等五个基本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人类的基本需求。

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在景观设计中,应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要留出一定的活动场所。往往做一些展示性的、不为人考虑的事情,过分的人工化、过分展示的做法都是给人看的,这些设计手法都是不冷静的。

四、地域性准则

现代的城市建设,总体趋向于同一个模式,绝大数的城市规划已经或正在丧失其他地域特色,同一模式的景观随处可见,从而丧失了景观的独特性,没有体现潜在的地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保持地方历史性、文化性和自然地理特质显得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地域性准则是对局部环境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地方文化,适应地域自然过程,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性、文化特性的尽管,突出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

结论

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是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现在,在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生态主义已经成为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陆海树 余长渐 王厚俊,浅谈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24期.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2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 而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也是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项目中, 需要园林设计师、生态学家、建筑师、规划师等的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 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个核心, 促进协调发展, 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为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而共同努力。

一、.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年来,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这一生态特性。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二、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考虑地方性因素

设计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根据场所的现有条件采取适宜的生态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或者居民的生活习惯,为设计者提供参考,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设计要考虑场所的自然过程,依据场所中得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因素,将这些因素合理的搭配到场所的设计之中,保证景观的和谐发展。植物和建材的使用生态设计的重要方面,根据生物区域选择适宜的树种,尽量多的使用乡土树种,以减少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保护和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减少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使用,尽量提高其使用效率。不同的配置方式其资源的耗费量不同,例如在园林设计中用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品种,便可减少灌溉用水、化肥、除草剂等的使用。

三、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策略

1、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与环境间,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2、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保护人文古迹及老园林设计,主要是人工景观,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进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而老的自然景观尽管粗糙不堪却历经多少年月,有着自己的自然群落,更可以自我修复和自我生长,这种古代的园林景观应该保留,也必须保留,要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3、保护园林设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我们每到一处美景,总会或多或少发现“某某到此一处”的字样,或者有些情侣、游客的签名。可以看得出这些人对此处美景的眷恋和喜爱,殊不知这种破坏性的行为恰恰起了反作用,让本来天然而成,自然的景观大煞风景。因此,保护园林设计及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事情,唯有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才能让这些古老的美丽的景观完整地存在下来。

4、 维持园林物种多样化,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环境显著特征之一,是近年来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指的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3个层次上去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个体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了同一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差异。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多种生物起源是造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最主要的产物。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等生物链及其环境等所组成。而物种被认为是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物的多样化,物种的多样化水平决定着本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水平。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中,各个物群对群落所在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不是直接的竞争,而是处于一种互补的状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物群的完整和多样性可以使系统的脆弱性得到改善,降低物种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程度。因此,维持生物的多样化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应该尽量设置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相近的生物群落。

5、 建立城市环境防护体系

在城市扩建的过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护林带,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观或道路拓宽而被毁掉。其他地区的防护林带也在无休止的开荒耕种或滥砍滥伐,以及农用地在转为城市开发用地的过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护林网的完整性及其防护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协调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会向外释放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也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在生态设计中应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使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可以相互依存、共同获利。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的生长;皂荚、白蜡与七里香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松树、云杉、山杨等都能互利共生。但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却不宜种植在一起。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总之,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 前景如此美好。但是,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 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影. 浅析城市园林设计的意义[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8)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3

关键词:新常态;黑龙江省经济;机遇与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及特点

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

新常态一词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来源是2012年美国电视台出版的一个叫做“THE NEW NORMAL”的电影,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新常态。2014年新常态在我国成为一个热词,2014年5月主席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新常态表示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有序的一个全新的阶段和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合理的状态。而在我国则表示经济新常态、反腐倡廉新常态等。新常态是一种新的状态,与过去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状态不同,是不可逆转的,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2.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点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追求高速增长,而是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的增长。二是经济增长总量方面,我国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较过去相比有所放缓,但是经济增长的总量依然可观。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和前景十分广阔,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共同富裕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落到了实处,真正的惠及了广大农民群众。四是创新方面,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创新,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创新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五是政府和市场刚面,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大,使市场的活力进一步的释放出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常态下黑龙江省经济面临的机遇

1.人力资源成本低廉

黑龙江省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处于落后水平,人均GDP排名靠后,总体上看属于发展落后地区。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学生在高考报考时大多数留在省内,毕业以后好多返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使得黑龙江省近年来留住了大量的人才,为黑龙江省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资水平较低。黑龙江省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进行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这样可以节约资金,并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省内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

2.绿色食品优势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成为一个重大的隐患,人们担心食品安全引发的疾病,将目光投向绿色食品。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肥沃的黑土,农业产量较高。在经济新常态的引领下,黑龙江省可以利用自身绿色有机农业的优势,大大力生产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进行加工处理,一部分在省内供应一部分外销,获取利润。创立黑龙江省自己的绿色食品品牌,抢占我国绿色食品市场,为黑龙江省今后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便利条件。

3.中俄贸易带动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比邻俄罗斯,具有多个同俄开放口岸,开设同俄罗斯的客车和飞机。黑龙江省主要靠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拥有极好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素有地下宝库之称。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帮助黑龙江省利用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发展经济。同时,黑龙江省同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密切,黑龙江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精通俄语的人才,这些人在对俄罗斯各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使得黑龙江省再通俄罗斯交往过程中沟通融洽,贸易顺利。今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俄贸易的发展,对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高度重视,为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提供支持,把黑龙江省摆在对俄贸易的关键地位上,使得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多元化。黑龙江省在新常态下,更加重视对俄贸易,在保持原有台式的基础上,扩大对俄的出口量,在对俄贸易中获取更高的利润。此外,黑龙江省还积极与俄罗斯进行交流学习,引进俄罗斯的现金技术带动欧盛既经济的发展。

4.旅游业的发展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优化升级,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加快。首先是利用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的冰雪优势发展冰雪旅游业。每年冬季,黑龙江省投资建设冰雕、冰灯、开放冰雪大世界、滑雪场,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黑龙江省旅游,省的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其次,黑龙江省靠近俄罗斯开通了前往俄罗斯的旅游项目。广大游客慕名而来,在黑龙江省进行参观旅游然后直接过境前往俄罗斯进行跨境游玩,体会异国风情。自从黑龙江省开通俄罗斯旅游线路开始,旅游人数逐年增加,为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三、新常态下黑龙江省经济面临的挑战

1.经济发展的总体下行趋势的影响

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的经济发展一直不太景气,我国的经济法发展速度放缓,在这个大环境下,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形势也十分严峻,虽然有许多优势,但是在经济发展发展整体处于下滑趋势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经济低迷的影响下也成下降的趋势。对俄贸易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发展理念落后转变发展理念难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往前一步异常艰辛。我国一直强调转变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虽然给予了复制政策,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下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一直落后于其他省份。黑龙江省又是东三省中最东北的地区,发展发展理念陈旧,没有形成全新的适合东北地区发展的协调理念。许多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发展理念,但是由于发展理念的不连贯,大多不了了之。此外,黑龙江省较为偏远、封闭,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加之黑龙江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理念转变困难,新的发展理念在推行过程中障碍重重。

3.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最北部,虽然毗邻俄罗斯,但从总体上看较为封闭,交通不便,使黑龙江省与其他省份联系不便,与其他省份进行贸易往来也有所不便。加之,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气温零下二十多度,除了扣大棚冬季种植不了任何作物。因此,黑龙江省人民生活需要的水果蔬菜大多从省外运输而来,从外运来的水果蔬菜虽然能满足黑龙江省人民的正常胜过需要,但是价格相对于自己种植较高,造成黑龙江省的资金外流。因此发展黑龙江省的交通运输业和农产品室内种植迫在眉睫。近年来,黑龙江省响应国家的号召,修建高铁,连接省内各地和省外,这样一来将使黑龙江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变得便利,方便和外省进行贸易的往来和沟通,也有助于带动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农产品室内种植技术的发展十分紧急,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若冬季黑龙江省也能大量种植农产品和蔬菜,不仅可以降低黑龙江省人民冬季购买农产品的价格,同时还可以增加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方便对外出售,并增加黑龙江省的收入。此项挑战十分关键,关系到黑龙江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4.农产品附加值低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两大平原,粮食产量较高,与其他省份的贸易主要是粮食农产品的贸易。农产品的获利空间较其他产品而言相对较小,虽然贸易量较大,但是赚取的利润并不多,因为农产品本身附加值低廉。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使得黑龙江省在进行贸易过程中处于劣势,低附加值意味着低收入,农民收入低将有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黑龙江省应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自主绿色农产品品白,对农产品加工后出售,提高获利空间,使得黑龙江省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带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转型。

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1.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室内农产品种植

黑龙江省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冬季无法大量种植农产品,室内种植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黑龙江省可以通过派遣在有关的专家学者除外学习,引进室内种植技术,在黑龙江省采取有试点到普及的思路,在黑龙江省大力推广冬季室内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解决黑龙江省人民自己的购买需要,还可以对外出售,换取利润。舍内种植技术的发展可以使黑龙江省突破冬季严寒无法进行农产品种植这一限制,更好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业。通过引进这一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避免农民因冬季无事而大量外出。同时,室内种植技术,可以让黑龙江省的农业产量增加,提高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吸纳黑龙江省的就业人口,使得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差距减小,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2.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大力发绿色农业

农产品本身具有低附加值的特点,黑龙江省又是农业大省,在发展过程中要想突破这一限制,就必须对弄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绿色农业,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提高黑龙江省的收入发展黑龙江省的经济。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白多而杂,竞争力小。例如,黑龙江省大米品牌就有73个,担在全国市场上销售份额占比大的寥寥无几。在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过程中,应整合各个品白,打造出一个黑龙江省的自主品白,集中进行销售,抢占国内外市场。建立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密切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企业与农户提前签订合同,并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相应的技术指导,对农户种植的农产品直接进行加工,然后外销。种植天然绿色无危害有机食品,经过包装后出售,使黑龙江省的绿色农业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为黑龙江省创收,使得黑龙江省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

3.发展黑龙江省的旅游业

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黑龙江省自然的冰雪风光。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美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乐园以自然乐园为主线,开发建设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水上乐园,是黑龙江省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滑雪场的建立和发展又使得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又上一个台阶。太阳岛有没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我是黑龙江省好找全省积极发展旅游业,例如:大庆温泉度假村,佳木斯抚远地区的对俄旅游线路,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旅游区,牡丹江的镜泊湖、兴凯湖,牡丹江地区的东宁要塞、绥芬河口岸等。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大量的游客来黑龙江省游玩,吸纳了就业人口,带动了黑龙江省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资金。使得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于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现状探析.黑龙江大学.

[2]黑龙江统计年鉴.

[3]潘文华,梁安庆.关于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4]周文,韩晓莉,李晨.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思路与措施.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4

[关键词]林业;多元立体生态;林下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85-01

引言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发展的木制资源中,大部分仍然是我们的林业资源,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我们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现在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创新,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创新,成功的实现转型,这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转变林业经济发展走多元生态开放道路

(一)转变林业经济发展的出路

首先我们应该实现的就是转变林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也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运用相应的技术来不断的创新林业的结构模式,完善相关的技术,这样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还有社会桑方面的结合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可以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记住,发展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我们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样才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林业的生态系统是很复杂的,他有很多的系统,所以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走多元立体生态道路。

(二)林业多元化生态发展

林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多种生态,经济还有效益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可以在平衡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手段,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这样实现的一种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方式。这样具有综合的效益,并且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深度的发展。林业的立体多元化主要发展的还是生态,因为生态是一切的根本,只有生态搞好了,才有可能发展别的。传统的模式不过是种点花种树之类的,但是多元化之下,可以转变成为野生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植物,不进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供人们欣赏,进一步的发展旅游业。协调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发展。

二、 林下经济是多元生态开放的途径之一

(一)林下发展的内容

林业多元立体生态的开发突进有许多,但是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偶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我们身边的木材。尽量节约材料,并且对于伐树必须有相应的许可证,这样才可以防止滥砍滥发的现象,减少木材的浪费。并且对于砍伐的树木必须进行深加工,这样可以提高他的价值,二是扩展林业的空间,发展多种经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优势,开发这类资源,实现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利用无形资源。有形的资源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对于无形的资源我们应该懂得利用,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二)林下经济发展多元立体生态的重点

现在的林业多方面的发展甚至是我们对于木材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的适应现在的发展潮流。利用无形的资源进行发展,这也会我们未来林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重点所在。

(三)发展林下的意义

发展林下可以更好的扩展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更好的改变现在目前有的木材的单一生产。并且这样改变结构之后可以让林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现在的结构特点,并且提高木材的利用效率。并且还可以提高林地的效益。现在改变了林地单一的结构,让木材更好的利用,原来的单一木材,现在有了更多的商业价值还有观赏价值,这样林地的经济效益就会进一步上升,并且让林地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林地的受益者短期内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可以更好的提升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还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增加林地的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让林地单一的现状得到改善,并且可以进一步更好的增加生物的种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生态多样性的发展,并且可以进一步的减少生物病虫害的传播,对于稳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劳动力,让更多的人去发展这个,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这样也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四)林下发展模式的成果

林下发展模式具有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林间套种,林下套种,林下养殖还可以采用生态旅游,这些都可以实现我们的林下发展模式。林间套种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珍贵的数目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相互生长,彼此提供给对方做需要的养分,逼近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林业的利用率。林下套种又有很多种方式,在地下可以种植一些名贵的中草药,这样不仅实现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更好的利用林下的土地,实现经济目标。母亲的发展来看,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这样的经营模式,种植了大量的草珊瑚以及太子参这些珍贵的中草药。林下养殖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林下养殖一些禽等。他们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不仅可以给这些畜牧业提供大量的资源,动物拉出的粪便还可以为这些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这样双方都得到了发展,实现双赢。生态旅游是我们在接下来应该主要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旅游来向大家展示林地资源的有限性,可以警示人们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木材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让人们赏心悦目。

结语

本文对于林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并且进一步的阐述今后的林业的发展方向,致命了我们在未来林业中应该如何做菜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并且兼顾发展生态效益,这样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王晓敏.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04:57-59+62.

[2] 陈科灶.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J].林产工业,2010,06:50-53.

[3] 李永发.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2016,05:29.

[4] 徐学锋.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多元发展林业经济[J].四川林勘设计,2000,04:10-13.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5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策;维都林场

中图分类号:S7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0

1 维都林场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广西国有维都林场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兴宾区位于广西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具有冬短夏长,光照充足,气候干旱等气候特点。广西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和红水河穿越过境,靠近南宁、柳州、贵港等市,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来宾市郊发展林下经济项目,满足来宾及周边地区人民生活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1.2 土地资源

维都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直属国有大型林场,林场经营总面积2.79万hm2,2016年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资源面积约388.9hm2,主要分布在雅江、维都、龙凤山、平塘4个分场,其中雅江分场258.3hm2;维都分场104.8hm2;龙凤山分场22.2hm2;平塘分场3.67hm2。

2 维都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2.1 促进维都林场和谐发展

2.1.1 维都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适度开发林下资源来发展林下经济,改变过去仅靠大量砍伐木材、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1],培育维都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

2.1.2 分流林场富余人员

发展林下经济可拓宽维都林场职工就业渠道,分流林场富余人员,促进维都林场社会的稳定。

2.1.3 调动护林积极性

发展林下经济还可调动维都林场职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起到以副养主的作用,进而促进生态林的建设。

2.2 实现维都林场林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对促进维都林场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维都林场林业发展较单一,林下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林业资源的浪费和林业综合效益的低下[2],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实现维都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了生态效益

林下种养相对传统种养模式具有低投入、少污染、高产出的特点,如林下养猪,猪粪可用来发展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渣可作为油茶树、蔬菜、珍贵树种等作物的有机肥料,能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林下良好生态循环的形成。

2.4 提高了社会效益

林下种养可在来宾市兴宾区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及企业家投资林下种养业,对于提高林场经济,增加职工及农民收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宣扬企业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模式

3.1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维都林场积极响应广西林业厅提出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号召,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经济模式[3],形成了林下种植模式和林下养殖模式2个模式。当前,林场林下经济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模式单一,发展规模较小。

3.2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模式

3.2.1 林下种植模式

3.2.1.1 林花模式-红豆杉、西洋杜鹃、香茶花、富贵籽

维都林场在雅江分场建立了林花种植基地――维福花卉园艺公司,引进技术种植了红豆杉、西洋杜鹃、香茶花、富贵籽等品种共6hm2。

3.2.1.2 林菜模式-种植有机蔬菜

在维都分场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共3.73hm2。

3.2.1.3 林果模式-林间套种柑橘、西瓜、香瓜等果类

维都林场建立了柑橘、西瓜和香瓜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涉及林地面积3.67hm2。

3.2.1.4 林油模式-花生

维都林场号召一线职工利用自营经济林地套种花生,发展林油模式,涉及面积14.87hm2。

3.2.1.5 林木种苗培育模式-桉苗、杉木、格木、红椎、降香黄檀等

维都林场在雅江分场建立了林木种植基地――维林园林绿化公司,引进技术种植了桉苗、杉木、格木、红椎、降香黄檀等品种共40hm2。

3.2.1.6 其他林下种植模式-甘蔗、油茶等

维都林场建立了柑油茶生产基地,涉及林地面积181.2hm2,和利用一线职工自营经济林下发展甘蔗生产,涉及面积132.67hm2。

3.2.2 林下养殖模式

3.2.2.1 林禽模式-林下养鸡

维都林场在良富江林站建立了林下生态鸡养殖基地,涉及面积2.33hm2,重点打造生态鸡品牌。2016年林下养殖土鸡累计存栏4000羽。

3.2.2.2 林畜模式-林下养猪

维都林场在良富江林站建立了林下生态猪养殖基地,涉及面积5.13hm2,重点打造生态猪品牌。2016年年林下生态猪累计存栏1000头。

4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做法

4.1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

S都林场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于2014年增设林下经济发展办公室,由林下办具体管理林下经济工作,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积极带领职工发展林下经济,使其成为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因地制宜,培育适宜项目

维都林场根据本场的自然资源条件,在龙凤山分场、维都分场重点发展林下种植,2016年林下套种花卉6hm2,林下套种各种时令蔬菜3.73hm2、瓜果3.67hm2,林下套种花生14.87hm2,林下套种甘蔗132.67hm2、油茶181.2hm2,林下培育桉苗、杉木、格木、红椎、降香黄檀等品种共40hm2,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依托雅江分场良富江林站5.13hm2林地发展林下生态猪养殖,2016年,猪存栏1000头,依托雅江分场良富江林站2.33hm2林地建立了林下生态鸡养殖,2016年,土鸡累计存栏4000羽。

4.3 搞好宣传,培养示范大户

引导部分职工先行试点,摸索尝试,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积极培养发展林下经济的示范大户,通过成功大户的先进经验及管理技术,引导林下经济向技术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发展。

4.4 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

维都林场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基础下,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发展可持续、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经验。

4.5 利用惠林政策,合理引导维都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惠林政策及上级的扶持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林场职工发展林下赚钱种养业,并通过不断提高种养技术、质量来提高产值,以增加职工收入。

5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表现如下。

5.1 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维都林场林下经济仅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2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5.2 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种养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经验及林下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林下产品营销人才。

5.3 产业规模较小,竞争优势不明显

近年来,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5.4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由于林业的特殊地理位置,林地都处于偏僻山区,林地比较分散,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才能满足基本发展需要。很多项目都是因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开展及推广。

5.5 缺乏活跃的林下经济产品交易市场

由于市场信息缺失,没有专业销售基础和市场渠道,林下经济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6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针对维都林场林下经济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策及建议如下。

6.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发展多种林下模式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的社、经济和生态效益。

6.2 通过引进人才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培训管理人员的方式,不断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科学的种、养殖技术。还可通过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6.3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扩大产业化

通过与龙头企业――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兴有限公司合作,选择在雅江分场良富江林站建设两个家庭农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 的养殖模式,改变粗放、低效的传统养殖方式,带动林场职工发展林下订单养殖。依靠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带领作用,推进维都林场的林下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6.4 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和健全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林下经济

通过增加投入250万元建设2个养猪家庭农场;投入20万元建立林下生态养鸡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此外,还可通过立项,争取政府层面的资金,以此扩大生产规模并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林下经济的稳步发展。

6.5 通过多种渠道打开市场

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林产品和农产品等展销展览会及林场官网《维都林场网站》、林场场刊《维林家园》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打响维都林场林下产品的品牌,提高公众对林下经济建设的认知度,并通过与其他企业在资金、技术、林产品初加工方面进行合作,打开产品销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结束语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才能做活、做强林下经济,使维都林场职工能在长时期的林业生产周期无收入的情况下,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及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久、李更新、李学.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06(78):35.

[2]荣昌友.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3(2):42.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6

一、林下经济的发展应以国有林场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三)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四)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二、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等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二)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业随之兴起,园林苗木业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三)发展畜牧业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四)发展林药型林下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五)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草莓、西瓜、甜瓜、菌类、蕨类、刺五加、刺老芽、大叶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种植的品种,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