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文1

关键词:童谣;幼儿教师;口语教学

语言文字工作事实上生根发芽在各行各业、各种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离开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沟通、传播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践行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各个专业、行业理应结合自身特点,从整体中出发,落到细节中思考。本研究试通过对课堂情况的具体情景分析与童谣文本的内容分析,言明童谣作为一种文本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教育作为一种工具或者技艺,同时与社会稳定的国家发展与政治诉求相勾连。举例来说,为解决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出现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英国公立学校开始将现代体育运动纳入体系之中,旨在将中低产家庭的子女培养为符合现代社会气质的“文明人”,运动由一种消遣休闲成为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乃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工具。关于幼儿教育或者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培养中心,其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的质量评估,其内涵和发展应当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开发与打造,然而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探讨,尤其是幼儿教育,主要集中以“幼儿园质量”或“托幼机构质量”为题[1],而忽视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教学质量,其本质上是一种对于“元教学”的回溯和重视。而无论是幼儿的教育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语言都是其中一个尤为突出的部分。2001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将语言与健康、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教育内容,明确指出了语言教育在该阶段的重要性。在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看来,语言区别于言语,是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体,是一种符号。而在近年来,幼教事业的高速推广中,对于语言事业的普及却似乎发生了一种意义与音响形象的分离,尤其是专科学校中,很少有专门的专业,甚至是教研室来负责相关学科的教学,相应的教学任务要么落在了一些来自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发音相对标准的教师身上,要么干脆并入文学、语文的教学之中,这样的行为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将语言的教学等同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忽略了普通话教学本身所需要的一些技巧;二是将语言的教学单纯视作一种语音的规范纠正,缺失了语言的应用功能。基于上述情况,结合笔者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本文旨在回应以下几个问题:高职高专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存在问题的症候是什么?童谣作为一种文本,在相应课程中的应用角色应当是什么?是否能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进行完善与补充?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内在症候

(一)体系不完备

高职高专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首先教师队伍体系存在问题。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课程中缺乏展示的机会,教师教授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2]。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所引发的,而本质上,这与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相连。有学者将这种教师层面的问题归结为教师意识不到位、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准入门槛单一这三个维度[3]。毋宁于此,这种教师体系的偏差,或许在教师的选择方向上就已经存在了问题。传统的观念中,教学是一种“给与拿”的授受关系,而语言类的课程,更多地要求互动性,其性质上不是一种文化类课程的输出,而像是一种艺术类课程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拥有播音主持类背景的教师,更容易理解在语言类课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把课程的更多时间让渡给学生;而事实上,这在整个教师队伍的配比中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乃至在对于课程教师的招聘上,仍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姿态,没能拥有一个清晰的学科定位。体系不完备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如果说,通过教师梯队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问题的话,那么课程体系则是更高层面的一种问题的反映。首先,在课时的设置上,一般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均被压缩在一个学年内完成。而事实上,除了教育原理、教学心理学等主干课程外,口语课程应该被视作与幼儿文学、人文素养乃至幼儿心理健康等课程相关联、相辅助的内容,始终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理念之中,语言不光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同时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品质,甚至通过语言时刻监视幼儿心理发展情况。除此之外,从普通话的训练本身来看,它也包含了字音、语流、语调的规范训练以及对应到不同作品中应用,绝不应当被教条化、简单化、平面化。

(二)定位不清晰

教师体系和课程体系的不完备直接导向了课程定位的不清晰,又或者说,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幼教口语课程在课时设置、师资、教学与评价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材中存在的问题[4],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课程的定位不清晰造成的误用。对于幼儿教师口语中的重教轻学现象,有学者认为应当通过向实践教学倾斜来改变这种现状[5]。事实上,这种关于实践与理论的比重问题,便是笔者所指出的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定位问题。在整个幼教行业,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能力的内化与实际应用,都应该优于对理论的灌输。这并不是意味着一种理论的轻薄,究其根本,理论始终应当是服务于实践的,语言类课程更是这样。许多学生反映,即便掌握了语流音变、语调等知识内容,仍然无法很好地演绎一部文学作品,甚至生动、富有吸引力地讲好一个故事。因此,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定位,必须由纯理论式的灌输转向一种实践的应用与互动。

三、童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应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许多,本文只试图通过其中一个维度做出一些可能的尝试。本文该部分尝试从教学内容的改良出发,探索将童谣作为幼儿教师口语可能的内容是否所有裨益?如何发挥作为文本的童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作用?尽管对于童谣的定义不一而足,依照国别、语言、年代等划分标准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门类,对于童谣特点的认知还是相对统一的,一般地,认为童谣通俗易懂、节奏明快、语言活泼[6]。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童谣难登大雅之堂,在很多程度上受限,甚至被落以“俗”的外衣。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结合童谣的艺术特征对其教育价值进行了相应的阐释,童谣的真实美、自然美、形神美以及情趣美使得其在美学特征之余,也兼具一定的教育价值[7],能够帮助儿童在道德、口语表达、想象力上有着能力的提升[8]。本文结合地方文化,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意见。

(一)让渡教学时间,实现翻转课堂

美国学者MaureenLage等人在21世纪初期提出了“翻转教学”(InvertingtheClassroom)的概念,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转变角色,以问题辅导、提供帮助为主要目的。事实上,这种模式十分契合高职院校的语言类课程。翻转教学在技术上必须基于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而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恰恰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进一步地,童谣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生动的、具有临场感、情景感的环境,加上信息化手段的配合,学生无形中能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加深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主动求知的欲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较为一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优于填压式的输出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除了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一种氛围的营造,通过具体的文本来进行演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适应日后的教学。这也正是本文提出的,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应当是一种“教学之教学”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童谣成为衔接这种教学与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为一种入门级的文本类型,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达成教学目的,在训练语音面貌、韵律的同时,也克服了学生的害羞心理。成年人的尊严使得他们通常认为在大庭广众下演绎童谣是“可耻的”“不成熟的”,童谣的教学意义则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讲台上放开自我。

(二)正视童谣价值,传承地方文化

第一,正视童谣价值。学前教育事业是一种关于“教学的教学”,是在培养教育儿童的教师,如果没能在这个阶段锻炼、改造关于童谣的认知,那么他们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对于这种文本材料的应用必然是残缺的。他们已有的知识框架,束缚了他们对童谣背后描绘的精彩世界的想象,失去了对童真的期待和展望。因此,如果说童谣对于儿童教育而言是一种传承的话[9],这种传承应该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开始。由于童谣特殊的在节奏、语流方面的特点,其对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而言,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童谣的教育价值不仅局限于其在文化方面的意涵,作为一种文本本身,便于理解、记忆,优于阐释、演绎,实际上也为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提供了一个舞台,有效填补了课程在实践上的空缺,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语言的教学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童谣相对于高深、晦涩的文学作品,更适应于该阶段学生的能力。第二,童谣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传承意义。以闽南地区为例,如《天黑黑》这样耳熟能详的童谣,已经被编织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谱系中;还有像音乐人小河在近年发起的“胡同童谣”计划,试图在现代性与城市推进过程中,保存文化和地方特色。“胡同童谣”本质上是对语言、艺术、音乐乃至城市与现代性、民族与地方等诸多话题下产生的一种反思与实践。发起人小河在参加2020年见地·创造者分享季时强调,寻谣计划中找到的童谣其实本就属于这片土地,只不过人们眼前充斥着太多的信息,也没有途径可以听见这些童谣a。因此童谣的不被看见本质上时一种地方文化的流逝,是一种现代高速的文化旋涡中被无意间冲刷走的遗珠。类似“寻谣计划”这样的关于童谣和民间、地方文化的复兴运动,其本质上也与国家、民族在意义上相通。小河找到的第一首童谣是来自北京的《卢沟桥》,它通过低吟浅唱事实上复刻了当下孩童关于国家、民族以及战争的创伤记忆。将上述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内容改革之中),正是对国家大力强调文化自信的呼应。同时,以地方文化自信为根基,通过教学的方式,推广地方童谣,不仅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同时增强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对于地方就业、教育资源的补足意义也不容小觑。

(三)明确课程定位,转变授课思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程体制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人员上、专业上对相应学科的教学体制、课程进行调整,本质上不仅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还同时面临着就业、编制乃至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本研究试图言明的是,首先通过文本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改,起到明确课程定位、转变授课思维的作用。语言文字工作不是沉闷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和模仿,同时有着许多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灵活空间。以童谣为例,其中有许多包含方言的地方性文化特征的部分,然而将其①《见地·创造者|知名音乐人小河:我为什么要去找失去的童谣?》,据搜狐文化:灵活运用在语言类课程,尤其是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中,不应将其视为“推普”工作的反面。恰恰相反的是,将方言与普通话等多个维度的语言教学都涵盖学前教育事业语言教学的广义范畴之内,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中,更能深刻地推广文化、理解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以童谣为案例并不在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其本质仍是我们所言及的:试图将一种实践化的思维融入语言教学之中,结合特殊的语境,将语言文字工作当中许多可能抽象化的、理论化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方便理解和实践的行为内涵。它在本质上也与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所面临的特殊对象相关。

四、结语

从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与迈克尔·马可夫斯基(MichealMakowsky)对社会科学的概念与思想述评看来,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史本质上就是一次对社会的探险之旅,研究者们在社会现实这块大陆的不断移动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新的模式、过程、机制等[10],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基于我们对幻象的突破,所有的这些工作也都是我们打破幻象的一个个切面罢了。童谣也仅仅是本研究选择来“击碎”原有的语言研究中存在的幻象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打开学前教育事业中语言研究的一个切面,这个切面的意义在于更新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授到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视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理念一方面应当区别于一般的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思路,穿梭于活泼与严肃、成人与幼儿等不同的思路与身份之中;另一方面,也应当区别于幼儿园教育事业本身,考虑教育对象的传承感、使命感等因素,将地方与国家、文明与文化等概念深深根植于教育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晓萍,李敏.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37(4):74-80+104.

[2]李娟霞.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创新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103-108.

[3]杨亚梅.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6):58-60.

[4]李梅.高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0):52-53.

[5]管雪梅,王立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0(5):86-88.

[6]胡建林.童谣教学浅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116-118.

[7]蔡根畅,刘玉亭.童谣的美学特征与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3):61-63.

[8]李永婷.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6):47-49.

[9]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1):10-13.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幼儿园英语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针对幼儿开展的英语教育活动。它同一般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同,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将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内容融入一起,创设一定的模拟英语环境,以培养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英语交流的能力,利用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性特征,夯实其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以后教育阶段正规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在幼儿园进行两种语言教育”以后,我国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如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幼儿园都开始展开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相关实践。随着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具体工作不断深入的进行,幼儿园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一些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但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

一、幼儿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传统性,多数幼儿园仍然把英语教学当做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单纯死板的传授,而没有树立起培养幼儿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这与现代性的教育新理念是不相符的。这种认识的不足,也使得幼儿园和老师没有给予幼儿英语教学充分的重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整体教学状态呈现出随意性的形势。

其次,没有专门为幼儿英语教学编制的权威教材,市面上贩卖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若不能准确辨析,有可能就给幼儿传递了不恰当的学习内容。由于幼儿心智尚未发育健全,没有具备足够自觉的学习意识。对幼儿进行教育,通常都会选择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他传达教育性的信息。对于幼儿英语的教学,在教材上就需要录像带、磁带之类形象生动的材料,才能调动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类生动又权威的教材更是十分欠缺。

再次,幼儿英语教学虽已经在针对幼儿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总体上依旧是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负担。幼儿的发展应该以适应其身心发育的特点而循序渐进,过多的学习压力会抑制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其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最突出体现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的英语基本素养不够。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了解和学习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在幼儿英语的教授过程中,运用英语的几率较低,语言表达质量也不高,这就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情境氛围欠缺,幼儿能够运用英语的类型和机会都不多,整体上也无法培养出幼儿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要解决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要探索和研究出相应的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推动有缘英语教学向良性方向发展。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依据相关理论探讨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明确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构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理论理念指导。

第二,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除了幼儿园要持续提高在职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外,专业的幼师教育机构和学校还应该尽快开设专门的幼儿园英语教育课程,教授幼儿园英语教育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培养专业化的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问题。同时,国家教育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引起重视,加大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为培养出适应迅速发展的幼儿园英语教学需要的幼儿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合理设置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在幼儿园采用全英语的交流,建立英语学习的情境氛围,弱化英语课的概念,强化幼儿学习英语的无意识性,充分认识幼儿语言的局限和个体差异,从幼儿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将英语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入其中。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无课堂形式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第四,幼儿园和家长要形成良性互动和密切的配合,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来促进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墙饰布景等细节,构建立体式的英语教学环境;组织情景式英语教学,并与家长做好交流与反馈,建议家长配合在家中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条件和模拟情境,使幼儿在家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从而强化了幼儿在课上的所学。

参考文献:

[1]张志远,高云智.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马旭红.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初探[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60-01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以生活为基础,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从而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二)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三)运用直观教具巧设情景。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circle、diamond、square等表示形状的单词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shape is the……?”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

(四)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外,还需认识到学生是英语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能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交际活动中。

二、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能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如:

(一)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

(二)习得性的。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能手”。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三)操作性的。如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自己设计课程表、描画动物图、做各种调查、描写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学生因为对这些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用英语,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通过这类作业,学生会为自己的创作和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四)探究性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What colour is the……?”apple有哪几种颜色?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习性等。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

三、以实践为导向,生活中再现英语

如课后同学之间互相借东西,平时大家见面打招呼等,都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并且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布置,如班级墙报、年级橱窗;校内外英语活动的开展,如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采访外籍教师、参观英语俱乐部,来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方法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尽量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郭玉海.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文4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按照各区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及特点,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宜武区、崇文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丰台区8个区近180所中小学作为调查抽样样本,中小学学校比例接近1:1。调查对象涉及学生、教师两类群体,其中学生样本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及初中二三年级学生,教师样本选择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任课教师。

2.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评估的数据。将自编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分别发放到上述8个区的部分中小学。回收学生问卷 12366份,教师问卷2421份;学生问卷回收率约为 93%,教师问卷回收率约75%。

对所获取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

二、中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

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由“老师上课生动有趣”等七项指标构成(参见表1),中学生的问卷增加了“8.老师上课准备得充分”。以上指标的赋值均为“是/否”。表1中给出了小学生和初中生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各项指标上选择为“是”的百分比。“老师经常批评同学”为逆向题,所以此题采用的是选择“否”的人数百分比。

三、中小学教师对所在年级组教师整体教学情况的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

教师问卷是调查教师对所在年级组教师整体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学情况评价指标共12项(参见表 2),每项指标的赋值都为1—5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非常符合。首先得出各所学校整体教学评价的得分,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各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进行分类,这种认可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有90所小学的教师对所在年级组整体教学情况进行了评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认为本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差的有4所学校,占4.44%;认为水平一般的有14所学校,占15.56%;认为水平良好的有43所学校,占47.78%;认为水平优秀的有29所学校,占32.22%。可见北京市大多数小学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良好,但是仍有部分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87所中学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差的有8所学校,占9%;水平一般的有17所学校,占 19.5%;水平良好的有43所学校,占49.4%;水平优秀的有19所学校,占21.9%。说明绝大多数中学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良好,但与小学相比,教师教学水平优秀的学校比例比小学少,而教学水平较差的学校比例比小学多。总的来看,中学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容乐观,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改进工作,争取使教学水平良好的学校都创优,一般和较差的学校达到良好水平。

表2是中小学教师在12项指标评分的均值及排序情况。由此表可以发现,各学校教师都比较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纠正,而且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个别指导,教学计划明确。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期望、对所授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忽略。这主要是因为新课程的教材容量大,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的设计,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有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在课后练习中频频出现,并且综合性强、难度大,有些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教师可扩展的空间很大,因而教师对所授学科知识不易把握,难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中学教师则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有适度期望、在课堂上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之所以这些指标中学得分较低,而且普遍低于小学,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新课程在中学实施比在小学实施更加困难,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大多数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小学现阶段已经取消升学考试,教师没有升学压力,可以在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尝试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实验,因此,他们在反思课堂教学,不断寻找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四、主要结论

此次对北京市8个区中小学的大规模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尤其中学教师教学水平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以下方面亟待提高和改善。

1.小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可度不高

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各科教学水平平衡,但其整体得分较小学低。小学各科教学则有失衡,表现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明显低于数学、语文教师。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时期,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儿童对语言的驾驭力。而目前小学大多是非英语专业或未经过培训的英语教师任教,语音语调不标准,缺乏英语教学的经验、基本技能、方法和策略,最终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欠佳,上初中后需要纠正但又难于纠正,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困难。有关研究资料也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起后来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总体英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这不得不让人对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产生质疑。

2.中小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率不高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违背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怎样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该不该使用,该怎样使用,以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没有适度期望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不高,而教师期望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期望有利于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概念,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

4.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有待改进

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做得不够,中学教师尤为突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努力。

5.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中学教师教学水平状况尤其不容乐观

北京市中小学仍有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约有20%的小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一般或较差;中学教师教学水平情况不容乐观,一般或较差的中学占28.5%,而且中学教师教学水平优秀的学校比例也低于小学。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期望、对所授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忽略。中学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机会等方面有待改进。

五、建议

1.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做好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链接工作

优质高效的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创造条件,把它当作一件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定期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听说方面的训练,坚持多听、多练、多模仿,纠正发音,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广泛开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包括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研究、评估标准和评估手段的研究等,其中穿插英语教法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基本的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规律,更新教学思想,并能将这些教育理论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第三,鼓励英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2.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已引起普遍重视。但据我们的调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力有限,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不足。若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选派教师进行短期的学习和培训;二是学校应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自学,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优质课”、“示范课”等评比中,将多媒体的运用情况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教师重视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研机构,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在教研活动中用“以帮带教”的手段促进教师整体教育信息技能的提升;四是组织优秀且有经验的教师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开发队伍,加强软件的制作和开发;五是建立信息资源中心,以达到校内外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同时选择购置实用软件和多媒体资料库。

3.关注教师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期望效应的激励性,更多地来自于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化教师期望的积极性,激励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间可采取对话、讨论、交流、沟通和相互影响等方式培养情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期望时,就会非常愿意与教师交流,进而会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此外,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时,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并且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要真诚、中肯,方式要灵活多样,字面兼顾,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如能形成切合学生实际的期望,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构建校本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调查表明,小学教师各项教学指标得分高于中学教师,说明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强于中学教师,因而小学教师应当着重提高其学科专业性,以便对所授学科有良好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中学教师应着重提高教学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有计划、系统性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如,进行校际间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或给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机会。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反思、同伴交流等方式,逐步形成教师的自主意识,让每位教师都明白,自己在专业发展处于主体地位,校本教育不是别人强加的,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建议学校依据本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用“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

科学的教师评价不仅为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家长提供有关教师素质及其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也能为教师本人指明不断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与教师发展相适应的校本教师评价体系可以考虑如下方法:在学校内部组建教学和科研能力强、职称高的教师评价小组,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作为年度奖励的依据;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全过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权重倾斜的办法,对教师薄弱指标加强权重,以此激发教师发展潜能;最后将自评、互评、组评的综合评价结果在教师内部公开,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互助前进。

注释:

[1]曹效琴:《新课程实施:走出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困惑地带》,《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10期。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