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1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工作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制度安排;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抓手;是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以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为抓手,引导、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的关键时期。

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按照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的“4+1”有机体系开展。其中,“理论体系”是基础,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指引体系”是保障,与时俱进地拓展和开发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为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提供指导示范;“人才队伍”是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信息系统”是支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支撑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咨询服务”是确保四大任务顺利实施推进的外部支持,为单位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会计实务解决方案。

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单位提供有力的抓手,确保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单位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标。

1.关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2016年,财政部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对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要素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为单位全面准确理解管理会计、科学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有利于加强单位管理会计工作。同时,《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构建了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回答了会计理论界关心的管理会计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理论问题,统一了各方认识,协调了各方意见,为引导会计理论界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关于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按照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将应用指引划分为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营运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决策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其他等应用领域,每一应用领域下再按照具体工具方法排序,即包含若干项工具方法指引。

3.关于管理会计案例库

案例库的建设坚持典型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质量特征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分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情况,逐步提??若干管理会计案例,并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同时,既提炼总结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案例,也针对管理会计的某些领域和应用指引中的相关工具方法提炼专项应用方案。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尤其是以深入实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抓手,积极指导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拓展,是顺序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管理会计体系应用

1.在应用环节上

管理会计贯穿于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个管理环节,融合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循环,贯穿于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始终。在规划、决策环节,管理会计在业务活动开始就介入其中,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通过做好相关信息支持,参与战略规划似定,从支持其定位、目标设定、实施方案选择等方面,为单位合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支撑,并融合财务和业务等活动,及时充分提供和利用相关信息,支持单位各层根据战略规划做出决策。

在控制环节,管理会计可以通过设定定量定性标准,强化分析、沟通、协调、反馈等控制机制,支持和引导单位持续高质高效地实施单位战略规则。

在评价环节,管理会计可以基于管理会计信息等,合理设计评价体系评价单位战略规划实施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同时,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评估和完善,以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应用。

2.在应用领域上

管理会计强调财务与业务活动融合,涉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领域,辐射单位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推动单位价值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战略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工具方法,从战略分析、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等环节,指导单位加强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单位实现战略目标。

在预算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滚动预算管理、零基预算管理、弹性预算管理、作业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工具方法,促进单位提高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报告、考核的水平,促进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成本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工具方法,促进单位优化成本结构,削减无效成本,拓展成本控制和分析维度,提高成本控制和分析精度,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在营运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标杆管理等工具方法,强化营运控制,提高营运效率和质量,优化单位营运管理。

在投融资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资本成本分析等工具方法,降低投融资风险,健全投融资决策机制,优化融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加强经济活力,国有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自党十会议后,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步步推进,中央先后了针对国企放管结合、绩效衡量、管理层间权责分明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系列政策。通过这些措施试图使得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决定市场方向的主导者,发挥国有企业的固有优势,占据市场竞争领导地位。因此,为实现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本领,完善国有企业制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基本认识

目前,各行各业对企业能力建设的增强和行为主体能力的加强达成基本一致的认识。针对管理会计行业的能力构建逐渐被关注并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出台的加强管理会计能力的一系列政策,从增强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方面建构国企管理会计能力,但是在组织方面尤其是实施管理会计实践的企业方面并没有加以研究和探索,更甚的是,对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1.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内涵能力是个人进行自主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是个人在完成某种任务或目的时体现出来的素质。在能力涵义的基础之上,管理会计能力是聚焦的具体行为,是个体在行使管理会计权责时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就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来说,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内部的有关行为主体以管理会计有关工作权责为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以达成国有企业制定的计划。2.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式《全球管理会计原则》提出了“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提供相关性的信息,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履行受托责任、建立相互信任”四项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在这准则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类:第一,价值创造能力。当前阶段以及以后长时间,国有企业都将遭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和“走出去”战略的经营环境。因此,尽可能避免国有资产主观和客观上的损失,体现国有企业价值创造和保值成为重中之重。进行管理会计活动的行为主体在从事国企价值创造和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自身已经拥有的国有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势,服务于增强国有企业价值。第二,相关信息提供能力。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条件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有着战略性意义,决定着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管理会计以为国有企业提供发展的有关消息,为企业规划发展计划及提供有关服务使得管理会计能力得以实现。因此,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行为主体应该通过做决策的人可以收集、信赖以及理解的方法,为其提供有关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测的信息以及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第三,风险管控能力。风险是使得国有企业远离当前的正常经营而遇到可能使国有企业价值缩水,国企经营渠道减少,毁坏国有企业发展成果的不安全因素。从事管理会计有关的工作人员旨在揭开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隐患的面纱,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应对、风险报告,和审计、税务、资金管理等方式方法来规范操作步骤,从而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第四,统筹协调能力。相较于过去,现在的管理会计发生企业信息链从企业经营尾端转变到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与企业业务体系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与管理会计有关的从业人员需要能够与企业各主体进行有洞察有影响的交流沟通。基于管理会计对象的财务知识水平,传递有关信息时以其便于理解的方式,力求对象能够理解。

二、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现状

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人们对管理会计存在错误认知,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首先,管理会计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人员传送信息,属于企业的内部活动,而不是企业对管理会计加以指导和指示。但在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传送信息到外部信息使用者;其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压制对方的发展才能壮大自身。两位管理会计大师约翰逊和卡普兰指出,当今对管理会计的分析和改善是以让管理会计能科学有效服务于企业发展,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为目标,而不是增加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最后,成本管理师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业绩评价与激励制度等,涉及到企业的销、人财物、技术、市场等所有方面引起的关注度不够。2.理论指导上的偏差从国内外近年来的指导管理会计发展的相关文件来看,管理会计能力仅仅认为是管理会计师或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由此推断,人们对管理会计能力形成的整体认识水平肯定存在极大误差。事实上管理会计具有系统工程建设的性质,每一步计划的开展都需要目的和计划支持,因而管理会计组织管理能力最先体现,而后是展现个人组织管理能力。3.实践路径上的偏向现代会计两个并驾齐驱的板块内容分别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但是以往,在实际应用中更偏向财务会计,出现了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核心的传统企业会计,使得了管理会计出现边缘化的状况。但伴随会计现代化的发展和完备,管理会计在各个国家得到改善和提高,许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存在不足的是尚未建立体现管理会计能力的基础设备和条件。

三、结束语

当今,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发展正处于上升转变的重要时刻,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可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管理会计能力,必须总结并借鉴历史已有的经验教训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正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红杰.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论,2012,(8):109-110.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3

(一)建国初至21世纪初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演进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起步

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1)班组核算。通过班组核算和劳动竞赛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显著成效。班组核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统一起来,解决了西方责任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2)经济活动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推广“经济活动分析”,它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践表明,将班组核算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才能发现并解决当时管理会计面临的根本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是经济活动分析成功应用的典范。“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成为当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两大法宝。(3)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强调“比、学、赶、帮、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其基本思想就是近年来流行的“标杆管理”。此外,还有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等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我国企业经历了利润留成、盈亏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改革。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但该时期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缺乏市场视角。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由武钢提出、邯钢加以创新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管理制度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功应用、最具特色的典范。

3.第三阶段: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创新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准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局面。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概述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来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评价(为简化起见,这里并未包括管理会计专著),最终选择了《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上海会计》以及《财务与会计》(财政部)等会计类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004年停刊的《四川会计》、《上海会计》、《广西会计》等,一共找出360余篇有关管理会计的文章。由于区分理论研究文章和实务应用文章类别是比较困难的,其意义也不大,因此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其主要概况如表1所示。

表1简要描述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分布,在总体趋势上,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呈现出好的研究态势。从内容结构上看,2000-2006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上,共115篇文章(31.9%);其次为绩效评价(21.4%)和基本理论研究(16.7%);战略管理(14.4%)和预算管理(15.6%)也快速增加并分别占有相当比重。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其要素构建、理论结构、管理会计系统职能设计、管理会计的环境等问题。其中,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探讨最多,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与方法等;另一种认为管理会计应首先解决对象问题,否则其他问题就无法得到解释。当确定了管理会计的对象之后,就会看到其与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理论产生影响。从基本理论观点的主要分歧来看,解决好我国管理会计的导向问题可能是科学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前提。

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以及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等等。在2003年以前主要侧重于单一方法的规范研究,也有少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2004年以后则主要侧重于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研究。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就整合方法的原则、成本效益、有效性等问题缺少深入的研究。

3.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批判以及对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业绩风险管理等方面。目前。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已由当初的引进介绍转向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但真正实现本土化还有待深入研究。一些企业将这些业绩评价工具视为万能药方,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4.战略管理

卡普兰将波特等人创立的战略管理视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国内的相关研究尚未从根本上对卡普兰创立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与方法有所创新。这是今后我国管理会计应该结合各企业自身情况大力研究的领域,是扩大管理会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杠杆。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点,除了传统的“红海”战略外,优势企业探索、实施“蓝海”战略管理是前景远大的新领域。

5.预算管理

传统的单一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由卡普兰和库珀倡导的作业基础预算是该期间预算管理研究的热点。作业基础预算是基于作业分析而对组织预期作业的数量表达。反映完成战略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及相应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需求,同时还反映为提高业绩所做的各种改进。它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的需求量,并与企业目前的资源供应量进行比较,使资源配置更加可信、客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达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当然,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采用率相当低,因此我国企业要真正推广作业基础预算管理尚需时日。

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主要特色

(一)研究重点由国外引进介绍转向本土化应用探索研究

改革开放后,通过我国管理会计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现已基本可与国际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保持同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企业

中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进行有效的推广、应用,形成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方法。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ABC),铁路运输、物流、教育、传媒、航空、医疗、保险等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也开始展开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ABC在企业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开始超越单一的精确计算成本的职能,在生产决策、企业定价决策、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管理的职能,开始了多方位的作业成本管理实践探索。但目前我国ABC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多数企业缺乏ABC应用需要的良好的管理水平;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ABC的地位也未获得制度保障;ABC与现行制造成本法的关系也尚待理清、协调。这些问题均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研究开发技术的革新及国家施行相关正式规范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

2.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BSC)已在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商业银行、媒介、高校等推广应用,在企业的财务、顾客、业务、学习等方面开展全面的业绩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BSC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企业的类型认识不清。一些价值链不够完整的企业、跨不同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跨地域的跨国公司等是否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尚需探索。(2)对BSC四个维度的因素关系有所忽视。尚未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企业战略指导意义的战略地图。(3)难以结合企业自身特征科学确定四个维度的权重。BSC的平衡关系是指不同性质指标设置的相对平衡,并不是指各项指标的权重都应相同。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对指标分别设计不同的权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权重调整,以局部的侧重来实现整体的平衡,更好地体现通过BSC实现企业战略的核心理念。

3.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研究:

自2001年以来,思腾思特管理咨询中国公司已开始在我国推广经济增加值(EVA)这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并与一些权威机构进行合作项目研究。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应用EVA评价上市公司,并以此作为投资的参考;大鹏证券公司也在EVA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名为“创值”的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五粮液公司、托普软件开发公司等也开始尝试性地应用EVA指标衡量企业业绩。EVA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投资决策、财务预警、激励机制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但EVA在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只能计算企业价值的相对增加,不能计算其绝对增加;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难以合理计量:EVA的值受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而不能反映非财务业绩。因此,从这几个方面对EVA加以改进十分必要。

(二)研究视角从单一视角转向多视角综合研究

1.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被引入到会计中来,管理会计才逐渐脱离财务会计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其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迄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应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成本信息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进行重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由成本信息的生成、成本信息的加工使用、成本信息的基础应用及成本信息的拓展应用四个维度构成,并以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为逻辑起点。

2.基于战略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从战略的观点看,传统管理会计有三大缺点:观念落后,缺少对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未能发挥管理会计的预警功能;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成本、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可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形成诸如适应战略决策需要的战略成本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可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应用方法灵活多样等特性。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由其目标、内容、方法等构成。

3.基于业绩管理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现代企业的业绩管理应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组织宗旨、预期战略的贯彻和组织业绩的最优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行为保持一致,实现或提高员工业绩,从而使组织业绩最大化。业绩管理系统由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指标、标准、方法、报告等八个基本要素组成,分为业绩规划、业绩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业绩管理信息四个子系统。所以,只有在分析系统构成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四个子系统运行程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明晰业绩管理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科学设计业绩管理的运行模式是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设计应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

4.基于生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要求不能再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追求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可持续经营目标,以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较少影响的代价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为实现此目标,管理会计必须基于生态视角做出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经营目标转变后企业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要求,管理会计首先应对成本会计进行改进,建立生态成本管理会计,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与分配,并将相关环境成本的信息用于经营决策中。为了克服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不足,必须对环境成本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例如对外部生态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实施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环境质量成本管理等。

5.基于宏观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宏观会计是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新型会计体系,它是会计向宏观经济领域的渗透和延伸,是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除阎达五教授的社会会计和余绪缨教授的宏观管理会计分别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角度展开对宏观会计的研究之外,多数研究都是从统计的角度探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国际通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和前苏联执行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种结构体系较能体现宏观会计的一般特征。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宏观会计。笔者主张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角度,将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构建以成本管理会计为基本特征的宏观成本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针对动态变化的宏观经济情形,可在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包括宏观投资领域、环境资源领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领域等)灵活选择适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多种技术、方法和程序,提供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定量与定性的、综合与分析的、反映追溯性和前瞻性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宏观决策有用信息,达到会计宏观运行的理想状态和效果。

6.基于实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卡普兰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一些管理会计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实验)研究,创建并完善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理论与方法;随后,卡普兰和诺顿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创建了“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管理会计实证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许多专家已认识到传统管理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并积极投身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中,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实证研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多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而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回收率低且其可信度也难以保证;研究方法大多是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采集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其本土化不足,解释力大受影响。因此,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实现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应用,已成为我国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课题。

(三)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融研究

随着各学科的交融发展,就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理论研究与现实应用的需求。倡导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特点。其中,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两个需要跨越的相当重要的领域。

1.跨越经济学的研究:

(1)交易成本与管理会计。制度经济学范畴中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可从更微观的层面研究企业,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关注组织的内部结构与控制机制。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把市场和层级建立在相同的行为假设基础上,建立一种比较制度理论,并强调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管理会计和其他控制工具一样,是组织控制的一部分,应被纳入管理控制范式的研究议题之中,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之间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能为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建模提供更好的分析框架。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企业不但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边界解决战略与经营决策中的问题。在战略性决策层面,战略成本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些典型问题。如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与竞争优势分析、客户盈利性分析、流程的再造与优化等都可以借助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更好的解释。

(2)现代契约理论与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研究所使用的企业观念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观。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过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和“信息不对称”假设,从而使理论更具有解释力。现代企业契约理论把企业视作一系列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契约的联结。企业契约的功能规定要求每个人必须首先为企业贡献其拥有的资本、管理技能、现金、劳动力、技术及信息等资源,其次才能拥有从企业索取预期利益的权利;而责任规定确认了各个人所付出和获得的资源形式、数量、使用原则与时效性等。这一性质为我们理解企业组织内部的治理机制及其与管理会计,特别是责任会计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就是这些契约,其内部治理机制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各种契约结构与内容做出的安排;管理会计系统则是通过预算编制与分解过程,将企业战略目标所界定的各种契约的功能与责任规定具体化的过程。其责任会计则是把这些功能与责任进一步分解为特定人的可执行契约,形成履约机制,并通过业绩评价与奖惩手段,对履约绩效做出判断。

(3)速度经济与管理会计。在传统产品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理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了组织中各种资源重要性的差异;忽视了系统的时间价值;割裂了价值链中各组成单元之间的依赖性。因此,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速度经济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时间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人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出更高的价格,速度经济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提出如下三点要求:注重关键资源的管理;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体现整体观。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改善目标的管理思想。以制约理论为基础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该模式主要应强调识别系统的制约、充分利用制约并努力提高制约资源的产能、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三个重要方面。

2.跨越管理学的研究:

(1)价值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新的经济环境里。传统的价值链将向价值流转化,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研究对象。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众多虚拟化价值投资领域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价值流进行综合集成,形成网络价值流,该价值流对于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价值流,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一个未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其构成比原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更加复杂。需要将企业的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价值流与战略管理融合成一个集成化系统。

(2)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仅依赖财务会计系统是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应有作用的,这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商业秘密的限制等等。因此,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企业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信息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的披露。这样,要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实现管理会计的公司治理功能,拓展现有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已十分必要。

三、研究的未来走向

未来走向的基本思路是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的束缚,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改革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广泛社会影响。未来研究的走向可能会向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构建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广义管理会计是涉及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它从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束缚,在空间和时间的坐标上呈现不断延伸的发展趋势,如在空间上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维度若干子领域,在时间上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管理会计动态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等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将继续呈现广义化的扩展趋势。面对管理会计如此庞大的结构,如何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研究框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此种研究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突出整合研究

在管理会计中,单一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边际弹性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战略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方法在具有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将这些方法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整合可能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才是可行的。整合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相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战略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易于理解原则。在具体的整合方法上,可以采用作业企划管理、作业预算管理、作业战略管理、作业弹性管理等丰富多彩的方法。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4

A单位是主要从事军品项目生产,同时兼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A单位虽然在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财务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工程、产权管理、筹融资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直接关系到A单位会计工作转型、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科研生产发展以及产品工程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一)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转型的需要

我国以往的会计工作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会计在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于A单位而言,不仅是顺应我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的需要

近几年,A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完善财务制度和流程、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分析机制、型号成本管理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上述领域的尝试还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指导意见》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将管理会计各个职能的应用整合起来,才能使管理会计真正在A单位发挥前瞻性的决策支撑作用。

(三)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

目前A单位正处于统筹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承上启下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型号试验任务繁重,风险程度高,挑战严峻,原有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节奏,必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推动军品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是系统化和综合性工程,具体对财务领域而言,通过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利用管理会计体系加强规则制定,实现模式重构,提高管理效能,能更好地促进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推进产品工程建设的需要

产品工程是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核心工作,其关键理念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部组件产品化,从而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怎么计量?质量缺陷成本如何核算?共享资源如何分摊?这些问题都是管理会计的标准命题,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管理会计体系优化流程、统筹资源、把控风险,才能更好地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在助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同时促进A单位整体价值提升。

二、产品工程建设需要管理会计体系作为支撑

A单位的产品工程旨在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体系,推动从面向型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向面向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货架式产品转变,其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和部组件产品化。产品工程的重点是产品平台建设,通过引入共用模块设计理念,提炼产品共性平台,开发货架式产品,满足可预见的全部使用要求。产品平台的具体架构如左图所示。

从产品平台架构可以看出,转变了原有的“私人订制”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共享的平台,这能大大规避产品研制过程重复、资源浪费、成本偏高、周期过长的问题。因此,实施产品工程可以优化产品研制流程,提高产品成熟度,控制产品研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及结果反馈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支持

由于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涉及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等,这些成本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已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与方法处理和解决;产品工程的结果反馈也无法仅仅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量化指标做出判断,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二)产品工程的流程设计及风险控制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由于产品工程的基础是标准化共享的平台,注重技术和部组件资源的共享,原先事后式、程序化的型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需要建立事前策划、过程控制的体系化、专业化产品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侧重核算历史成本的职能相区别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能够对全过程的运营风险进行把控。

三、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探讨

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理论建设、指引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咨询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框架,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应顺应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方向,以助力产品工程建设为着眼点,以理论建设为指引,以典型案例为基石,以综合性管理会计师为依托,以信息化模块为支撑展开。

(一)加强理论建设,统驭体系构建

理论建设是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强化理论创新,既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又能为综合性管理会计师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为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A单位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和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两方面内容。

1.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

A单位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制度体系,A单位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可以参考借鉴现有财务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做出两步调整:第一步是将相关的科研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纳入进来,例如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产品工程操作指南、产品保证体系手册等;第二步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中增加管理会计元素,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或制定新的制度,例如对成本核算制度等进行修改,增加战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内容。

2.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

在工具方法库中主要说明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期达到的效果等,为A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使用提供实例示范,作为A单位实施、应用相应工具方法的参考,有助于A单位发挥能动性,进一步开发更具适应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二)整理应用实例,组织应用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有不少优秀典型案例,可以为A单位所用。对A单位而言,在总结学习管理会计案例时,应侧重关注产品工程领域成功的案例。例如大众、丰田等知名跨国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华为公司的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等都是可学习借鉴的范本,重点是提炼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管理会计案例库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结合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炼案例,应用于产品工程实际,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案例,从而在建立成熟案例库的同时,对实际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发展平台,培养综合技能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可采用每一个管理会计师负责一个系列产品的模式,以“产品CFO”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职责定位,由管理会计师对产品全流程进行把控。这种模式对管理会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种模式,需要A单位提供广阔平台,加大培养力度;需要管理会计师突破固有思维,提高综合技能。

1.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养模式

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形势下,重点是使管理会计师对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种掌握的深度应突破科普性层面的了解,只有使管理会计师对业务流程形成系统性认知,才能对产品工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把控。可采用科研部门举办专业讲座、管理会计师到科研部门交流挂职、组织管理会计师定期到产品一线调研等多种形式。

2.个人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综合技能

管理会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财务计划、预算预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业绩评价、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管理会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和决策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会计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使自身知识体系与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融会贯通,提升视野的全局观。主动学习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运作方式,学习全新产业化模式等,努力学习并研究透彻相关政策法规。

(四)完善信息匹配,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和目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可根据产品工程的产品研发、产品成熟和产品绩效评估等阶段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增加相关模块,以信息化的手段处理数据,把“大数据”利用起来“强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

1.产品研发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梳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部组件,形成共享的技术平台和部组件目录,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修正分析获得;管理会计师还应积极收集行业中同类企业的可比成本作为参照的目标成本;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师还应建立产品的全周期成本策划,从而为产品全周期把控奠定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以及全周期预算成本模块。

2.产品成熟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依据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可应用程度进行度量,度量结果将作为产品被选用的重要依据,需要管理会计师提品的精确成本,对于同一产品平台上不同产品系列之间,以及同一产品系列中不同产品之间共享的资源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逐步进行分解和计量。同时,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也应纳入总成本中,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对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预判。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作业成本、质量成本以及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块。

3.产品绩效评估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5

(一)校内实训资源利用不够一是硬件设备重复构建,对于不同实训项目基于的共同平台不作充分的调研,在项目构建时,力争大而全,按照项目要素全盘购置,结果造成投资浪费。二是软件中综合性模块功能未得到充分运用,仅仅使用了最基本的核算功能,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模块利用率不高,甚至从购置到报废可能一直闲置。三是实训基地缺少生产性实训,仅仅发挥了教学性实训的作用,工学结合的重要支撑平台作用缺失。(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首先表现为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够。大多数企业不太愿意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除了部分会计信息就是企业的商业秘密,接收实习生有时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会计工作。如果学校影响力不够或与企业领导缺少方方面面的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将非常困难。其次校外实训基地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是无法顶岗实习的,只能做些零星的、辅的工作。即使能够实际上岗,基于会计工作连续性、专业性以及岗位变换等原因,约半年的实习时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领悟会计工作流程及部分工作环节。(三)双师型教师不足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持有教师系列和会计系列中级以至于高级证书的教师,而是在两个行业具有丰富从业经历和成功经验的教师,学校中的双师型教师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再有,会计政策和法规的不断更新,要紧跟政策要求,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职业学校教师鉴于教学、学生管理工作量较大,知识更新很难跟上政策节奏。如果从企业聘请资深会计人员担任学生实训指导,又鉴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会有所欠缺。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所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创造力不够、管理理念缺失,长此以往师生能力呈现的只能是日益缩小的闭路循环。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开放性、体现个性发展的、能培养综合能力的仿真的以至于全真的实训环境。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价值创造,应匹配会计改革方向,完善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会计改革催促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变更

为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强化管理会计工作被列为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举措。财政部继2014年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了一系列文件,强调管理会计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直接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未来管理层面的财务人员将远远多于基础核算人群,基层财务会计不主动提升就会被淘汰。学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做出积极的贡献。高等学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积极尝试。如在研究生阶段设置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在本科阶段专门建立管理会计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管理会计人才储备。职业学校以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无法成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基于职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趋势,以及大多数毕业生会继续升学的现状,职业学校决不能忽视这样一个“财务转型势不可挡”的趋势。除了在职业学校阶段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并对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做适度的研究和探讨,关键要将管理会计理念和目标贯穿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到师资培养、课程安排、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本文拟从体现管理会计理念方面研究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三、建设管理会计视角下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21世纪是一个“没有会计的会计时代”。在侧重“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大环境下,会计实训基地应综合教育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观点,以信息化为支撑加以建设。(一)转变建设理念———改“核算型”为“核算+管理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一切的经济业务都可以通过各种程序、代码实现会计核算。即使是大型企业集团,只要使用了综合财务系统,它就实现了业务、账务一体化模式,只需几个计算机系统运转维护人才和几个核算会计就能维护企业的所有财务,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已经过剩。而为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所需的“管理型”会计显得不足,能够充分利用有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参与管理的会计是时代所需。为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除了会利用财务信息从事基本的会计核算,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培养目标,还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实训手段,渗透或体现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能够在企业拥有的大量数据资源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除了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甚至实时性。此外,还要具有较高的集中性,能够整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等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管理会计手段推进企业升级的时代要求。(二)提升平台层次———改“单一型”为“综合型”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能够满足学生在相关的平台上加以操作,完成设定的目标。因此在每个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都有几套实训系统,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学科群,如财务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等的平台;或服务于不同岗位,如出纳岗位、工资岗位、总账岗等的实训平台;也可能是针对不同开发公司的软件开设的实训课,如用友版、金蝶版等。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应不同学习系统由不同的老师指导进行实训。各平台在功能上各不相关,在信息上各自为战,信息与业务流程脱节,学生得到的是独立的缺少关联的信息,解决的是具体的某一个问题。“信息孤岛”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零散、综合能力不强。为实现会计专业实训平台的综合性,可分步骤实施:1.整合现有子实训系统。若这些子实训系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则统一各子实训系统的基础数据的标准,同时加强各子实训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实训系统的整合应用,为打破“信息孤岛”奠定基础。2.对已经存在的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重点进行改建。3.对于新建系统,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要求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数据,否则不予考虑。打造实训条件升级版迫在眉睫。学考平台、训赛平台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分层培养目标的实现;会计职业能力判断训练平台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发展后劲的潜力所在;职业学校会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立更是实现“未来教室,智慧课堂”目标的重要手段。(三)拓宽服务对象———改“自我型”为“社会型”行业财务共享的成效奠定了职业学校建立会计综合实训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石。财务共享的理念与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财富500强公司都已引入、建立“共享服务”运作模式,我国不少单位如宝钢、海尔、华为等都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典型受益者。职业学校建立会计综合实训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体现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至少两个层面的社会化:一是设备投资层面。基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具有“创造价值”深度的会计综合实训开展不会太多,如果每个学校、每个相关专业都投资购置这样的实训平台,投入会很大,设备有效使用率会降低。从经济角度实行实训条件共享,有利于减少投资节约资源。二是素养养成层面。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市场营销、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产品绩效等各个部门。完成该类管理系统设置的任务,单纯具有财务知识是不够的。为完成整个实训,需要相关专业的人员参与。因此,建立合作层面的跨专业实训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实训教学的方向。会计综合实训共享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开放实训室,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对校内开放。既可以对本专业师生开放,培养动手能力;也可以对其他专业开放,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综合技能和管理能力。二是对社会开放。在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等能力提升项目。综合实训服务中心还可以引入记账公司,既丰富了实训手段,又融教学于经营服务之中,实现了资源增值,培养学生的价值创造能力。综合实训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也充分体现示范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四)丰富学习内容———引入并强化管理会计案例库的运用案例库的典型性和广泛性,再加上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质量特征等的案例文本,便于学习者学习,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世界范围内都很重视管理会计案例库的建设,如美国的管理会计公告,其中就引入了大量案例以利于企业运用。我国90年代的邯钢经验就是形成于邯钢成本控制的经验,近年来的中国零售业跃出的黑马———永辉超市在KantarRetail评选的零售行业竞争力市场当中排名第七位……这些都是值得类似企业借鉴的典型案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虽然学习了管理会计课程,但运用专业的管理会计工具,如平衡计分卡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参与企业管理难度较大。但若能够充分利用他们对具体、实践性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提供便于感知抑或模仿的案例,激发他们的管理意识不失为一个思路。当然教师对引入的案例,要注意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示范性才会更强。(五)改进考核手段———改“纯量化”为“综合绩效”实训基地是一个由人、财、物组成的整体,然而大多数人提到实训基地首先想到的仅仅是实训设备(物),对实训基地的考核侧重于设备层面,侧重于可以量化的指标。管理会计视角下对会计实训基地绩效考核指标应兼顾不同方面,尤其是人的后续发展潜力发挥。1.对人的考核。传统的“学评教”模式无法全方位评价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应该建立并逐步健全教学绩效评估系统。依赖的学生不应仅仅是在校生,还应结合典型群体的毕业生。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科群也应有所区别。在合理指标群建立的基础上,也可尝试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来分析多重绩效评估指标的可行性,论证绩效评估的必要性,使得评估体系更为公正。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仅满足于会做某个题目或实施某项操作,要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实现。2.对财的考核。主要考核实验实训设备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效。会计专业应具有更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创收能力。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场所和物资设备,面向社会开展的校企合作、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级考试、职业培训、资格培训、来料加工、生产经营、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成果转让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要有科学的专业的创收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创收收入上,还应综合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场地及设备资源占用费等,上升到净利层面进行考核。3.对物的考核。这是实训基地建设最基础、最常规的考核。要求做到实训室开放项目多,实训室利用率高,受益学生广;仪器设备完好率以100%为标准;物资耗材设备的账物相符;实训环境会计文化氛围浓厚等。综合实训基地的绩效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引入奖惩机制,会有效地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四、结语

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和会计的生态大融合,是每一个会计人亟待思考的问题。将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计理念深入到会计教学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务之急。急需形成匹配会计职能变更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细化课程标准,达成会计专业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从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作者:席海英 单位: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411/t20141114_1158265.htm

[2]李花果.PDCA循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11下):133-134

[3]林英法.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记账公司平台[J].会计之友,2010(6中):114-115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从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迅速成为管理的主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战略管理的目标,而核心竞争力是维系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能力,主要体现为文化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它具有异质性、扩展性、动态性和不易模仿性。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核心竞争力与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创新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方向。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研究回顾

在我国,迄今为止,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的研究,系统性的文献资料较少。关于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的研究文献主要有:谭劲松等人早在2000年时就明确提出了“对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他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会计的影响是重大的。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健全企业组织结构,重塑内部管理机构,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刘爱东等人在2001年又继续发展了谭劲松的观点,他认为会计对内部管理职能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就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而言,结合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层面,应从以下方面完善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建立战略管理会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完善作业成本法,增强企业核心制造能力;不断进行会计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行责任会计,加强成本管理,培育企业核心营销和应变能力;加强企业会计组织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组织能力。除此之外,冯巧根等人在2002年又提出了扩展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的思路。他认为,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价值管理(管理会计)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顾客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珍文则在2005年指出,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应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融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以获取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姚春芸在2008年就管理会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发表了个人的观点,她认为,管理会计更注重向管理层提供信息的有用性,管理会计可以灵活地根据企业需要,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等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进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多层面能力的结合,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企业文化核心的培育。企业文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究其根本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国家之间的竞争带有明显的文化竞争色彩,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直接地进入了商业文化竞争时代。面对竞争,要想不被战胜,首要的是文化创新。因为,技术和管理能够被模仿与复制,而潜入人心的文化是不能被模仿与复制的。因此,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为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技术支持,要求管理会计利用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营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文化体系。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并将成为企业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2、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的培育。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独特的人力资源可以胜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色。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慢慢积淀形成的,企业要想保持优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企业的学习最终落实为员工的不断学习与进步。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担者。因此,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将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具体有:(1)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从会计的角度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评价方案,建立客观的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量化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人力资源引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保证合理引进和使用人才;(3)在企业内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帮助企业在资本总预算中考虑到人才的因素。

3、企业组织战略核心的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在企业组织战略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竞争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内部职能之间、企业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便捷,以及企业能否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统一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因此,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战略规划系统,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会计要注重内外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基于其具有的前瞻性特征,企业应树立动态观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成本效益的平衡点,针对企业不同的特定发展阶段,提出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下的管理会计创新

创新是当今企业获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因此管理会计领域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

1、管理会计观念的创新

(1)市场观念。传统的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操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来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并把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使得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很快就有可能过时,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占有。因此,企业必须更新管理会计的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活动,以获取竞争优势。

(2)企业观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整体为目标,求得整体最优才是最佳的管理决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企业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对每个过程的控制,将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与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以寻求整体竞争优势。

2、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1)业绩评价。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只注重财务效益,追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约。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知识优势和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生命,谁能占有人才,开发出独创性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提高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因此,业绩评价指标就应当考虑包括无形效益、间接效益在内的全方位效益。间接效益指减少占地面积、保障劳动安全、改善生产条件等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无形效益包括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弹性、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等。

(2)成本管理方面。作业成本会计是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逐步由人工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产品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比例大大降低,而间接成本的比重大大提高,且这些间接成本已逐渐与产品的产量失去联系,传统的按产量或工时来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成本计算的需要,用作业成本法代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势在必行。另外,企业为了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必须发现和培育新市场、新顾客,研究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使其打入新市场。这样,成本管理的重心就需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上。

(3)人本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一大重要的管理理念,那么,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和分析时,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人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具体有:①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确定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经济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原来的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分析,以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人力投资损失。②管理会计不是纯技术性的,还涉及到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问题,因此应注重研究行为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如引导、激励有关人员的行为,在企业组织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等。③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报酬,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同时进行人的行为研究。

3、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在论述管理会计的实践方面,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研究手段,以线性分析为研究方法。而管理会计中的很多现象并非呈线性关系,单用实证研究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因此,在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有机结合。目前,这两种会计方法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