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1

数字化摄影技术日臻完善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引进了一些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2008年我院成功安装了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并与HIS(医院信息系统)、RIS(放射影像系统)成功对接,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在没有PACS的时候我院影像中心工作流程:划价门诊交费病人登记查找原史档案检查室胶片打印分类匹配送医生组打印报告胶片归档胶片存放到片库,而有了PACS后工作流程:电子申请单检查室诊断医生诊断和出报告临床医生查看影像及相关报告科室应用,应用PACS系统后,科室病人诊断优化效果:简化病人看病流程和时间;优化改造医生烦琐诊断流程;提供给临床科室便捷的医疗服务;建立有效的病人档案系统;完全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实现数字化社区医疗、远程医疗;增加医院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医学科研和教学水平。

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影像 检查方法 成像手段

中图分类号:R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5-01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当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应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实践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促进影像技术人员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 如何发挥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的现状, 结合多年的医学实践经验, 提出医学影像学技术队伍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

1 材料和分析

1.1 新设备对技术人员的宽容度越来越大,技师发挥的舞台越来越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X线设备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现在许多大医院都采用DR,CR,数字化影像系统以及激光自动洗片系统, 数字化影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改变窗宽、窗位明暗对比度以及边缘勾勒等新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图象质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对操作技能的要求, 而激光自动洗片系统的运用,几乎抛弃了原有的暗室技术。从而使放射科技师在整个医学影像实践中的经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这是医学影像发展必然。数字化影像已经使放射专业从技能型向知识型转变, 设备的性能对医学影像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影像科的技师不光懂得医学常识,还要了解设备性能,知识更新的速度要跟上数字化变革的步伐[2]。

1.2 影像检查方法的多样性决定技师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现在的高端数字影像设备,比如说CT,它的成像介质虽然还没离开X线,但与X线投影已经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不是经典意义上的X线投照,而是经过X线扫描断层后的计算机成像,虽然它还保留着千伏,毫安,毫安秒等成像参数的自由设定,但是CARE技术(自动调节系统)的应用,使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但是技师要求掌握的知识却越来越多,比如说选择断层扫描还是螺旋扫描,是否需要动态扫描等,图像后各种处理技术等等。还有磁共振,它的成像原理早已超出了X线的范畴,它是通过磁场激励和磁场能量转换的方法来成像。成像手段很多,比如说T1像,T2像,质子像,弥散像,脑功能成像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成像参数,成像因子,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广。因此要当好影像技师,如果对这些成像原理,成像方法,以及成像参数,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那是很难当好影像科技师的。

1.3 检查方法的正确运用对疾病的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技师的医学水平正受到考验。现在医学影像检查的水平在原有解剖显象基础上,已经到了分子成像水平,比如PET-CT等。技师如果对病理病因了解不足,就很难安排好扫描方法和扫描序列。比如说,CT的薄层扫描,它对肺的孤立性结节,肝小囊肿等鉴别诊断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技师如果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经常就会漏扫。MR的扫描的序列意义就更多了,MR压 脂,MR弥散,MR波普,MR功能成像等,这些成像原理,方法以及诊断已经是紧密得不可分割。所以现在一些三甲医院MR经常是由医生在操作。我们得承认如果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如果检查方法运用不正确,可能会给疾病诊断带来麻烦。因此笔者认为,技师应该懂得更多的医学知识,从而使检查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1.4 设备新技术新功能的开发,技师责无旁贷。一台高端设备,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我们购买的不光是裸机硬件的价值,实际上还包含了软件的费用,在许多医院多存在软件功能闲置,或者功能开发不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好多1.5T的MR,不会做MR波普分析,MR脑功能分析等。医院一般对购买设备热情普遍较高,而对设备的功能开发却不那么重视,这一点,技师应该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新设备为开展位新技术新业务提供了平台,为我们技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应该熟练运用手中的武器,积极参与到新课题和科研中去,为课题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技师的作用,体现一名技师的价值,。

2 讨论与结果:

当代的医学影像专业技师已经不是过去一般的摄影师(摄片技师),不管是从内涵还是外延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不可同日而语,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师,必须兼备理工和医学,并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否则将会被时代无情的淘汰;作为医学影像技师,做出符合疾病诊断要求的医学影像,这才是一名医学影像技师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3

【关键词】PACS RIS 网络 医学影像学 教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application of PACS/RIS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CS/RIS. Methods The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 、MRI 、超声、核医学及介入医学在内的多个亚学科,医学影像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就是学量影像图片资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影像图片资料的阅读、分析、对比,逐步完成依据影像资料进行疾病的诊断[1]。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比学量正常图像与疾病图像,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影像学实践课作为理论课必不可少的补充,其教学模式决定最终教学效果[3]。随着PACS/RIS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教学方式已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式或PPT单向传授变成了以现代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

一、教学实施

我们对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学生采用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网络教学。本课程建设初期教师在临床阅片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料归档,以简化备课过程。将教学图像归档于PACS 系统自带的收藏夹中,区分归纳分出“典型”、“教学”、“科研”等不同类别,备课时直接拷贝相应系统和章节的图像做成教学PPT。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复课理论之后将教学PPT到学生机,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同学的不同观点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形成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导・学・练”模式[4],在“学”的过程中强化“练”,练出读片基础,练出读片感觉,练出读片技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和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不足,促使学生在知识薄弱的环节进行自学,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导・学・练”新模式实现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双重管理,有效解决了医学影像学读片教学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了影像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为什么?”的问题,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随机进行读片考试和问卷调查。读片考试考题选择临床的常见多发病,亦是教学的重点疾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接受调查率为100% ,每份调查问卷均符合填写要求,调查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充分肯定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认为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高效、自主、灵活,有利于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92%的学生认为对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很有帮助。学生读片考核平均成绩4.8分(满分5分)。学生自学和讨论积极,学习主动性提高。

三、讨论

传统医学影像学的教学采用“影像胶片+观片灯”的方式进行[5]。先由教师选择医学影像胶片,然后在观片灯下进行现场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每组学生人数少则分组过多,使得教师教学任务加重,且医院临床实际也难以达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学习;每组人数过多时则难以看清胶片上的图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胶片的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污染、错放、甚至丢失等现象,由于胶片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存放较为困难等原因,使得近年来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很少使用。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而迅速发展,而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 是实现医学图像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实现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是一个涉及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与通讯和图形图像后处理等技术的实践性很强的高新技术系统。PACS系统的出现,为教学图片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图像管理及教学[6]。数字图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明显提高了影像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未用PACS/RIS之前,教师在教学中所应用的病例图像是在长期工作中不断地积累记录获得的。而记录、收集、整理、获取图像资料的过程是繁复漫长的,应用PACS/RIS后,只要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所有这方面的信息,大大的节约了时间。例如在系统中输入“房间隔缺损”、“肺癌”、“强直性脊柱炎”等关键词进行查询,即可将系统中与之相关的病人资料全部调出。不仅可以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病情的动态变化,还可以精确到具体检查方法的使用,如是C T、MRI、 还是X线检查等。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和阅读少量教学片,信息量不够,不容易记忆。我教研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套“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狭隘的课堂空间拓展,把教学和临床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相关的医学网站学习,以拓展知识面。目前,互联网上已有不少医学影像网站。国内比较著名的论坛有丁香园、小木虫、医学影像技术园地、china radiology,以及我科创办的云南医学影像网等,上面有大量专题讲座、典型病例或少见病例分析,常常激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发贴人最后会公布病理结果,揭晓谜底。这种模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彰显价值,一方面适合专业人员进行探讨提高技术水平[7],另一方面,对于在校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不强求分析和诊断都十分专业和到位,但却可以拓宽眼界,不做“井底之蛙”。

综上所述,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网络教学,颠覆了原有的影像学教学模式。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网络管理方式,便捷的信息查询显示方式,展示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像,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使教学双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PACS/RIS系统的普及和应用,必将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带来更具冲击力的变革[8]。

参考文献:

[1]蒋蕾.关于提高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 : 1232-1233.

[2]贾景磊,赫章英,纪强,等.医学影像专业数字仿真教学的实践与调查分析[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5) : 469-471.

[3]彭鹏,邱维加,唐海民,等.基于PACS的网络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 :193-194.

[4]胡俊峰,武斌,唐鹤云,等.基于网络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62-64.

[5]李拔森,朱涤朝,邓明.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2):77-79.

[6]杨小庆,杨 明,刘 斌,等.PACS在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图片资源库与电子图片试题库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1):169-171.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4

[关键词] 医学; 影像技术; 规范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89-02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

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1]。

3 加强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2]。当然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和拓展医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医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4 合理使用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5 明确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6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7 加强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3]。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4],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尽量减少患者和自己不必要地照射。对每一患者的治疗总剂量、治疗次数和重要器官的剂量进行监控;摄片时,对受照部位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仅大于胶片(或电子暗盒)面积的10%范围内,并使用滤板[5]。对同位素室核医学科放射源实行严格进货,严格保管,严格登记,对放射废弃物严格按规定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8 讨论

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是举足重轻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本着“以患者为本”的原则,重视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快把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使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接近并达到国际标准,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为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创造条件,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祁吉. 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7-108.

[2] 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和学科探讨[J]. 医学文选,2002,2(1):2-3.

[3] 段闵江,张寿清,王咨士. 加强医院放射卫生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 预防医学杂志,2006,2(24):53.

[4] 张太生. X线使用最优化问题[J]. 实用医技杂志,1996,3(1):34.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过去,我国大部分医院由于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所引进的大批影像设备,虽然提高了以往技术上的诊断,提高了医院的管理,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大多数的设备不具有对图像进行采集、传输、存储等功能。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是依靠肉眼观察屏幕的图像或者胶片中的影像。其中由于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最终的结果,为了提高最终的诊断效果摆脱主观成分,因此,我们对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在采集、显示、存储、交换等过程的高效处理,医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代替以往的肉眼观察,提高了以往的诊断效果。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如何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课题,现代医院中存在的信息主要包括一维数据和二维及以上的数据,其中一维数据主要包括文字性的对信息的描述,而二维以上的数据主要包括利用图像进行描述,相比下二维数据比一维数据表现的更加直接明了、并且信息量丰富,所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追求更高质量的医学影像。

设计这种医学影像数据库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高效的处理存储、管理、检索有效数据。医学影像技术就是针对这样问题提出来的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大量的医学影像进行管理建立一个集成图像管理及通信的信息系统。

2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根据现在所存在的医学图像检索成果,提出最适合医学上应用的检索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借鉴国际上存在的先进的标准,并且考虑到我国目前医学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医学上数据检索系统。

3 医学影像数据库简介

在医学影像的管理系统中,医学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在表达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结构。这对于高效准确的管理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医学影像属于二维以上的数据信息有别于其他的信息。比方说,医学影像所表现出器官的结构、生理特征及相关的知识等。建立医学影像数据库,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到图像数据库的相关问题。数据库的建立是远程诊疗、跟踪治疗的基础,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医学上的数据库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库,它是集数据的存储、传输、检索、管理为一体的技术。

4 医学影像数据库检索的流程

4.1 图像入库

在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结束后需要将病人的有关信息输入到信息数据库中,其中包括病人的一些文字类的一维数据信息,还有关于图像的二维数据信息,首先应当对其进行特征的描述,根据其具体的文字描述从而确定应当把相关的特征放在数据库的那一部分,缩小了在检索过程中的范围,其次,把相关的图像的颜色和信息存放到数据库的襄相应位置,最后,将文字、图像、病人的特征信息联系起来。

4.2 图像检索查询

在医生数据库进行查询时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像描述进行查询,这样使得医生在查询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更为简便。因为医学上的图像大多具有常识性的描述。在进行检索时,首先输入相应的文字,来确定我们要检索的是哪一部分,缩小搜索的范围,然后,根据输入的文字描述与相应的图像的颜色进行匹配,从而找到相似的图像,最后,在找到的相似的图像中进行第二次的检索,从而确定出要查询的图像,进而反馈给用户。

4.3 检索过程中的主要的步骤

(1)提取相应的文字描述,在图像检索系统的文字框内输入相应的文字描述,从而被系统识别,确定要查询的颜色。(2)特征颜色的提取,通过对图像颜色的区分,系统根据输入的文字查询出与之相对应的一类图像。(3)提取形状特征,物体的形状是识别过程中的重要的特征,主要是提取图像的数字特征,首先对其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对其边缘极值化,最后用修正的矩形进行描述。

4.4 检索效果分析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比较,主要分析是否对符合要求的全部图像进行检索出来,有无漏掉、错检的图像。通过对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其结果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减少了旋转、平移等带来的误差,经过分析,忽略其他的外界因素,对于相似度极高的图像在检索时难免会被系统漏掉,可以接受其漏检,这一点应值得肯定。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6

【关键词】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 X线数字摄影; 肺内结节; 敏感度

中图分类号 R8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63-02

肺内结节通常是指直径3 cm以下的肺内实性病变[1],其可能的诊断多种多样,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等,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目前临床诊断肺内结节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系统在我国医疗机构广泛使用,该系统相比CT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清晰地获取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从而弥补CT技术的不足[2],与普通的X线数字摄影技术相比,优势明显。笔者旨在探讨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和X线数字摄影(PA)对肺内结节探测的敏感度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检查的105例肺内结节患者,男61例,女44例,年龄26~58岁,平均(39.6±5.3)岁,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05患者均参与此次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此次研究;(2)在入院后经过CT检查证实至少存在一个肺内结节;(3)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如哮喘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证实存在肺内结节。对所有患者行X线数字摄影(PA)检查,再行数字合成体层成像技术(DTS)检查,曝光剂量范围为69~135 mR。

1.3 影像评价

将影像阅读窗设定为标准肺窗,由本院所在医院3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读105例患者的CT影像,统计和记录肺野内的所有直径超过3 mm的结节的大小。随后采用不同检查方案分别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样由3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统计和记录肺内结节的大小和数量,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案结节个数对比

对比三种不同检查方法患者肺内结节情况,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CT结果显示共有280个肺内结节,而采用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检查发现有173个可见肺内结节,X线数字摄影(PA)共发现4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种不同检查方案结节个数对比 个

检查方案 左上肺野 左中肺野 左下肺野 右上肺野 右中肺野 右下肺野 合计

CT检查(n=105) 84 62 43 35 31 25 280

DTS检查(n=105) 56 31 24 24 21 17 173*

PA检查(n=105) 12 11 6 6 5 3 43*#

*与CT检查比较,P

2.2 不同检查方案敏感度对比

以CT检查结果作为此次研究的标准,可以发现DTS检查结果敏感度要明显高于PA检查结果,特别是在结节直径

表2 280个结节三种不同检查方案敏感度对比 个(%)

检查方案 共同 直径

5~10 mm 直径>10 mm

CT检查 280(100) 64(100) 142(100) 74(100)

DTS检查 173(61.79)* 33(51.56)* 84(59.15)* 56(75.68)*

PA检查 43(15.36)*# 7(10.94)*# 15(10.56)*# 21(28.38)*#

P值

*与CT检查比较,P

3 讨论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相比常规的CT具有辐射低的优势,同时比X线数字摄影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于诊断患者肺内结节时DTS相比PA优势明显,检出率更高。目前有研究报道发现DTS技术对肺内结节的探测敏感性较高。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以CT检查结果作为标准,DTS的探测敏感性高达61.79%,在直径10 mm的肺内结节中,敏感度高达75.68%,显著高于PA的28.38%。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DTS替代CT为结节患者进行随访检查,以确定结节的良恶性,避免了患者重复的照射高剂量辐射[3]。以往X线数字摄影其敏感度较低,所以目前多采用CT技术为患者检查,但是CT技术在高敏感性同时带来了高费用和高辐射[4]。因此DTS技术应用而生,其断层融合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要低于CT几十倍[5-6],但是由于该技术尚未完全推广,其使用范围局限在规模较大医院[7],对于县级医院等规模较小医院还未开展该技术。同时临床经验发现DTS技术容易掌握,即便是刚参加工作的放射科医师在1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熟练运用并为患者提供诊断[8]。本研究中由于事先已经采用了CT对患者进行了肺内结节的检查,故对于结节的位置和大小已经有了确切的目标,再行DTS或PA检查方法来检查患者肺内结节时,就会人为的提高检查敏感度。若事先无CT检查结果作为参照,DTS或PA技术对肺内结节敏感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DTS对肺内结节敏感度会低于此次研究结果,但是差距不会太大。目前DTS技术对于发现直径

综上所述,DTS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高的肺内结节诊断敏感度,较低的辐射量和相对低廉的费用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在放射学中,DTS影像可以和CT影像联合使用,从而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平面的断层图像,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鉴于该技术还未完全推广的情况下,故仅在规模较大的医院掌握该技术,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实际意义,笔者建议应该大力推广,为肺内结节患者随访检查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梦龙,孙峰,王雅莹,等.数字合成体层成像和X线数字摄影在肺内结节探测中敏感度的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97-600.

[2]费军,黄海滨,张朝利,等.数字化X线胸片计算机辅助检测对肺结节检出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3):509-511.

[3]陈建新,沈永榕.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2):62-63.

[4]张庆怀,李平,付占昭,等.CT引导肺内小结节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24(5):553-555.

[5]陈世沛,赵张平,李剑波,等.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肺内非钙化性结节灶检出能力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1):2234-2237.

[6]夏春华,季亚莉,高斌,等.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3):290-294.

[7]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等.初步评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研究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5):504-508.

[8]韩凤东,李冬,赵英男,等.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3):181-183,封4.

[9]朱智明,周漠玲,刘进康,等.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技术优化与标准化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0):1893-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