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1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口腔颌面疾病;影像测量

[中图分类号] R44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a)-0157-04

Application of imaging measurement for 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ZHOU Chao GU Fei WANG Wei

Department of Massage, Spinal Disease Unit,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 and imaging measur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MD. This article selects 30 latest report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f using X-ray, CT and MRI imaging technique in diagnosis of TMD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lso it review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expectation for its future prospects. At present, MRI can provide the most image information, but its price is expensive; meanwhile, the X-ray examination i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cheap imaging method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 Imaging measurement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1]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常见,好发于青中年,以20~30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属中医“颔痛”、“颊痛”、“口噤不开”的范畴。据统计,约有20%以上的人患有TMD[2]。

随着近年来对TMD发病机制、临床分期的研究,以及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应用,有关影像学在TMD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以CT与MRI居多,而关于X线平片影像较少。本研究通过查阅有关TMD及其影像学文献,对近些年来有关于TMD诊疗及影像学发展进行资料综述,并对影像学诊疗TMD应用的前景予以展望。

1 TMD的病因病理

颞下颌关节作为人体唯一的双侧联动关节,它有特殊的形态结构以及复杂的生理功能,同时TMD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虽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尚不明确[3],但一般认为,可能与关节创伤、寒冷刺激、咀嚼硬物、局部炎症、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过度兴奋或抑制以及精神因素、咬颌因素及健康不良等多因素重叠有关。TMD主要表现为3类症状:①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或咀嚼肌肌痛;②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③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同时可伴有局部其他症状或全身不适等。

有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翼外肌的病理改变是引起TM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目前可证实疼痛与关节盘变形、移位及髁状突的运动有相关性,与翼外肌形态信号、关节腔积液没有相关性。因而在无症状人群中,塔娜[4]认为关节盘变形移位可能为TMD的潜在致病因素,同时认为关节盘移位和变形是TMD的重要病理改变。对于关节区疼痛,现在一般把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作为主要致病因素,因为关节盘移位会使患者下颌运动时疼痛加剧。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学者指出疼痛程度与关节盘变形无相关性[5]。

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张口受限以及偏斜。它往往与弹响和疼痛同时发生,它的产生大都由于关节结构、相关肌肉及颌关节三者各自或相互作用后功能失调引起。

对于产生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的原因,现在并不明确。1974年,Weinberg提出“弹响”的重要临床意义:急性关节疼痛时,85%发生弹响;肌肉有压痛时,84%有弹响;髁状突后移时,几乎100%有弹响;髁突复位或疼痛减轻时,常伴以弹响减少。贺俊兰等[6]以此推断,如滑液减少、髁突位移、肌肉功能失调、关节活动过大或病变等,都可以作为产生关节弹响的病因。

2 TMD的分类与分期

TMD作为口腔颌面常见病,病因复杂,临诊时不少因素不易被注意,有时不容易正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与分期,进而直接影响治疗。因此,正确认识这一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分期标准,有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992年在IAOMS主办的颞下颌关节外科国际共识会议上通过Wilkes四期分期标准,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7]提出对于影像学表现界于Ⅲ、Ⅳ期之间和Ⅳ、Ⅴ期之间的颞下颌关节,分别评价为3.5期与4.5期;除此对于颞下颌关节提出了九分法;对于TMD粘连分为4个级别。在2005年由马绪臣[8]提出新的诊断分类标准,分为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滑膜炎及关节囊炎)及骨关节病4种类型。同时认为颞下颌关节的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可分为四期。

3 TMD的影像学研究

影像学对于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显示和观察是多方位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影像方法以及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的方法也有不同,这些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多样性。但基本观察[9]形式有两种:对于整体的形态和不同层面上结构形态的观察。对于整体的形态及其空间关系的观察,多用表面成形法重建影像,基本显示位置为侧位,可各种角度旋转并两侧比较。对于不同层面上结构形态及其空间关系的观察,是以髁状突或其长轴中点连线或长轴中点为基准,按上中下或前中后或外中内三种层面重建,主要观察髁状突和关节窝的毗邻关系及形态结构影像。另外,还可将翼外肌走行方向为准等许多不同方位的断层重建影像进行观察。随着科技进步,影像学成为TMD必要检查方法,目前对TMD临床影像检查主要有X线、CT及MRI,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和不足。

3.1 有关TMD的X线检查

X线投影测量常用于评价治疗过程中引起的颌面形态结构变化,经常采用的颅部标志点有三个[10]:①颅底点(basion,Ba):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点,后颅底的标志点。②耳点(porion,P):外耳道最上点,上颌标志点,翼上颌裂点(pterygomaxillary Fissure Ptm)。翼上颌裂在X线片上呈泪滴形。裂点就是泪珠的尖端,是翼上颌的最低点,在生长发育中,该点生长较稳定。③关节点(articulare,Ar):下颌部的常用标志点,颅底下缘和下颌髁突颈后缘的交点,虽然髁顶点(condylion,Co)是髁突影像的最上点,但头颅侧位片该点不易辨,故用关节点代替髁顶点。

X线对于TMD的检查多以曲面体层、许勒位、髁突经咽侧位等常规投照方法拍摄,可发现有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改变,如硬化、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但是杨建波等[11]认为许勒位及髁状突经咽侧位投照是传统X线检查颞下颌关节张闭口位投照技术,因患者头颅径线差异,很难一次成功得到四组满意照片,常需重复照射。进而有岳丈军等[12]认为对于较复杂的头颅特殊可将被摄部位作为主体,而不必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头颅的头颅指数、角度的大小),进行适当设计能够直观的一次性成像,成功率为98.69%,符合诊断要求,并且与常规许、梅氏位显示方法所获得的图像显示效果相同,操作较简便,易于掌握。

虽然目前对于X线平片应用TMD诊断的研究数量相对少,但还是有不少学者从正面或侧面给予关注,例如孟娟红等[13]认为曲面体层、许勒位、髁突经咽侧位等是目前检查颞下颌关节骨质改变最主要的X线检查方法,并分别研究比较了这3种常规X线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认为X线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栾海等[14]认为普通X线检查就可以良好显示关节间隙情况、关节骨性结构的器质性改变以及关节形态、运动变化等,尤其对Ⅱ、Ⅲ期TMD敏感度高。

3.2 有关TMD的CT应用

3.2.1 颞下颌关节CT检查的具体应用和普通X线比较,CT最大优势就是提高了人体组织的密度分辨率。CT用于TMD检查,能早期诊断退行性骨改变,并能在髁骨上进行准确定位。常用位置有横断位、直接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主要用于观察颞下颌关节结节和关节窝形态、位置及骨质结构改变。具体可观察例如关节间隙周围的关系并进行关节间隙测量、髁状突骨质形态、边缘、解剖结构和活动范围,并进行髁状突水平角、垂直倾斜角及内外前后径测量,关节盘改变(闪烁法显示)。另外,横断位扫描还易于进行矢状、冠状和任意角度重建。对了解关节骨性结构彼此间相互关系,CT 检查有明显的优越性[15]。目前对于CT在TMD具体应用,主要可以在创伤时了解髁状突高位纵行骨折和脱位是否伴有假关节形成;区别关节囊内、外骨折;明确髁状突骨碎片和关节盘位于关节窝内或外,以及张口时的移动情况,这对是否选择手术治疗至关重要[16]。近几年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张瑾等[15]认为其独特的技术,如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足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漫游技术(VRT)、表面遮盖法成像(SSD)等,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显影,使颞下颌关节形态及其骨性结构更为准确清晰。

3.2.2 颞下颌关节CT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CT检查不断发展与成熟,产生种类繁多的CT重建技术,例如多层螺旋CT和电子束CT,为临床提供了有效评价手段。但就CT在TMD应用而言尚有不足,邱蔚六[17]认为就颌骨的病变,CT空间分辨率不及普通X线,不能准确显示病变在骨内的范围,进而影响诊断。对于关节盘及关节软骨的观察,螺旋CT影像学检查还存在着不足,王一等[18]研究表明,螺旋CT能够重建显示关节间隙的改变,但对于关节盘的移位方式、关节盘穿孔与否等,尚不能提供直观的资料,而需要进行关节造影和关节内镜的检查。其次就关于辐射问题,马国林[9]指出重建所需原始资料中断层越薄时,重建影像精度越高,扫描射线量就越大,这对临床患者的安全性以及依从性产生影响。

3.3 有关TMD的MRI应用

MRI以其非侵入性、无放射损害尤其对关节盘等软组织具有优良的成像效果,以及可任意层面成像等优势可用于颞下颌关节检查。因为关节盘移位和变形是TMD的重要病理改变,也是TMD早期表现。谢榜昆等[3]认为MRI能检出各种关节盘移位以及准确区分可复性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还可以早期发现髁突骨髓内充血水肿,对关节盘穿孔和粘连敏感,能显示翼外肌水肿渗出。王萍等[19]指出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清晰显示颞下颌关节盘等纤维软骨成份,这就为研究颞下颌关节的关节附着结构提供可能,并且可对病变做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对早期诊断TMD具有重要价值。关节疼痛与关节盘变形密切相关,但疼痛程度与其无关,MRI提示TMD患者关节盘变形并不能反映关节盘的损害程度,关节盘损害程度的确定尚需关节造影甚至关节镜检查。

3.3.1 颞下颌关节MRI成像的具体应用颞下颌关节的MRI成像张闭口位动态检查行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就能很好的显示关节盘的形态、位置等改变。同时王云玲等[20]支持通过MRI常规扫描及动态电影技术诊断TMD,它可以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非骨性结构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塔娜[4]认为MRI诊断关节盘移位准确率高达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张口困难的TMD患者,胡卫东等[21]通过研究指出,MRI图像测量时要包括前角(Aa)、中间角(Ma)、后角(Pa)及阿尔法角(α),径线包括髁线、颈线、下颌骨髁突线等,除了角度问题,还要采取诸多措施来保证图像质量,例如应嘱患者平静呼吸,避免吞咽等动作,头部固定后扫描全过程保持静止等细节问题。

3.3.2 颞下颌关节MRI成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肌肉水肿渗出病变较为敏感,所以MRI可用于研究TMD翼外肌病变,但是王云玲等[20]指出,对于翼外肌功能异常并未引起明显病理变化时,MRI显示不佳。因此认为对于翼外肌病理改变的MRI表现仍需要肌电图及更多的临床资料加以补充和证实。另外,虽然MRI可作为观察关节盘形态的金标准,但夏依扎・卡玛力等[22]研究认为,MRI对小的关节盘穿孔的诊断不敏感,尚需结合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而确定。

3.4 其他

胡敏等[23]指出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对TMD的早期器质性病变是很好的检测手段,尽管目前尚不能据此做出特异性诊断,但是结合X线表现以及放射性同位素骨显像上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指标,可以发现关节功能状态变化,早期发现骨质的细小破坏,从而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关于关节造影,上腔造影操作容易而多用,而下腔造影国内应用较少,通过关节造影可发现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附着结构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关节内窥镜检查可发现TMD的早期改变,如关节盘和滑膜充血、渗血、粘连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软骨样组织形成的“关节鼠”等。

总之,X线、CT等仅能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关节造影检查可间接分析关节盘的形态、位置,但对其附着结构的研究具有局限性。MRI能准确显示关节盘移位与变形,且对关节内外侧及旋转移位,较关节腔造影及关节腔镜具有优越性。

4 TMD治疗和评价

目前TMD因多分类和分期,治疗方法各异,疗效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治疗方法不外乎保守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分为现代西医治疗、传统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手术治疗TMD

目前对于TMD手术治疗,已经形成了以关节镜为主的外科治疗体系,对于关节盘移位的患者,经关节镜行盘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复位效果好。对于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一种较严重的TMD,考虑到保留关节盘对维持关节正常工作的重要性,龙星[16]指出传统的关节盘切除术已很少开展,在临床上采用关节盘修补术加髁突高位成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疗效满意。

4.2 现代医学保守治疗TMD

现代医学保守治疗TMD主要为对咬合关系的调整。如李忠南[24]采用全牙弓软塑胶牙胎垫治疗TMD,总有效率达到93.5%。蒋永健等[25]通过对肌功能训练和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TMD,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不仅使咀嚼肌的张力得到调节和恢复,而且疗效得以保持和巩固。通过对颞下颌关节腔注射治疗,可使关节液成分发生改变,颞下颌关节面的黏弹性出现变化。

4.3 传统中医为主保守治疗TMD

对于TMD的治疗,虽然中医采用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多以针灸推拿为主,辅以其他疗法,如薛维华等[26]温针灸运动疗法治疗TMD总有效率为94.3%。赵仲和[27]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TMD总有效率为93%。

4.4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TMD

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主要是把针刺与药物、液体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综合一起,从而达到缓解或者解除咀嚼肌群痉挛的目的。例如景元伟[28]内服中药与穴位注射结合治疗TMD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7.5%。

4.5 疗效评价

目前主要依据患者主观感受和临床检查做效果评估[29-30]。①依据患者主观感受的标准主要是以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scale,VAS)评价,患者在0~100的标尺上自我评价疼痛的程度。②临床检查效果主要标准:最大张口度测量;MRI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③推颌试验。

5 小结

综上所述,TMD的临床影像诊断多依赖价格较高的CT或MRI,并且以MRI居多,因为MRI能提供比CT、X线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如关节盘的位置、形状及是否有穿孔破坏等。目前X线检查TMD的研究较少,临床中应用X线检查TMD也不多,这可能与X线诊断TMD的标准未建立有一定关系。实际上,X线检查对TMD诊断和疗效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检查价格便宜,操作时间短,设备简单,易于推广应用。本研究认为X线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TMD诊断和疗效方法,其临床应用亟待进一步深入发掘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绪臣,张震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4):241.

[2]Hedenberg MB,Ernberg M,Kopp S,et al. Presence of orofacial painandtempormandibular disorder in fibromyalgia[J]. A study by Questionnaire Swed,1999,23(5):185.

[3]谢榜昆,刘口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0):608-612.

[4]塔娜.疼痛的颞颌关节紊乱患者磁共振异象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

[5]赵二军,张东妹.单侧TMJ疼痛TMD患者盘突关系及盘形态的MRI影像学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17):2364-2365.

[6]贺俊兰,李世民.颞颌关节临床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128.

[7]张善勇.颞下颌关节囊内粘连的影像学与内镜诊断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4.

[8]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

[9]马国林.颞下颌关节病变的CT 检查[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 15(2):147-148.

[10]耿温琦,王收年.外科正牙与美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44.

[11]杨建波,范晓东.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数字胃肠机摄影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8):91.

[12]岳丈军,李琼.利用数字摄影装置作头颅特殊摄影放射学实践[J].放射学实践,2004,5(19):367-368.

[13]孟娟红,张万林,柳登高,等.牙颌面锥形束CT与普通X线检查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7, 2(39):26-28.

[14]栾海,李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诊断[J].中国疗养医学,2008,3(l7):166-167.

[15]张瑾,张勇.多层螺旋CT在颞下颌关节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7):440-442.

[16]龙星.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4(23):79-84.

[17]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7.

[18]王一,陶谦.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颞下颌骨关节病[D].广州:中山大学,2009.

[19]王萍,张莉,张林.正常青年人颞下颌关节盘附着结构的MRI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4(36):120-123.

[20]王云玲,班允清.贾文霄.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938-3939.

[21]胡卫东,申云霞,扬立明.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测量的磁共振影像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03-506.

[22]夏依扎・卡玛力,贾文霄.磁共振成像在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诊断中的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5):456-458.

[23]胡敏,姚军,田嘉禾.核素骨显像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3):192-195.

[24]李忠南.用全牙弓软塑胶胎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17(1):75-76.

[25]蒋永健,欧阳玉甜.肌功能训练和TDP 照射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11-1317.

[26]薛维华,丁敏.温针灸运动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5(27):322-324.

[27]赵仲和.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4.

[28]景元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80例[J].中医正骨,2011, 4(23):69-71.

[29]李友云,程燕飞,钟永荣,等.穴位磁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6(8):1233-1234.

[30]朱耀,郑苍尚,邓永强.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杂志,2009,15(10):1097-1100.

(收稿日期:2014-02-11本文编辑:程铭)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12401906800);曹仁发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ZYSNXD-CC- MZY004)。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小结范文2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应该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专业素质。

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必修基础课。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课程的学时数改为36学时(理论学时),然而教学目的没有变。鉴于学时少、内容多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医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科学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两年本人从事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一,物理学是基础课,是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与跟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物理没什么用处。第二,主讲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于物理学或物理教育专业,具有物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但从事医用物理教学还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正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以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我校90%以上的学生在高中分科的时候,选读的科目是生物或化学,因此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比较难学,存在畏难情绪。例如:我们学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05(2)班共63人,高中选物理的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6%。

2、教学内容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去解释生命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而我们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规律为主,仅仅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加了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2]。另外,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讲授的内容有: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与放射性等部分,而与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X射线、激光和核磁共振等,由于学时数不够没办法讲授。同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物理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实验操作很少,使学生缺乏锻炼,仪器设备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3、考试内容不尽人意

考题内容多以理论分析、定量计算为主,偏重于物理理论的掌握和定量分析计算,纯物理味过浓,考试内容的应用性与医学相关性较差,较少涉及医学相关内容,不能体现医用物理学的特点[1]。

二、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根据基本保证物理学本身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物理学中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建议将原来的量子力学基础部分换成x射线和激光。

(2)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一,主要介绍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知识。例如,流体的运动部分侧重介绍与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有关的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部分主要介绍与人的声音和听觉有关的振动、波动和声;电磁学部分主要介绍对深入了解生物电磁现象和有效使用现代医学仪器而必备的电磁学知识;几何光学主要介绍人眼的光学结构,还有激光、X射线以及核医学物理基础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临床医学问题,有助于综合应用物理学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尽量避免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增加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间。由于高等数学与医用物理学都是大一上学期开课,医用物理学的有些内容需用到高等数学,但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进度不能保证一致,如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计算都需用到定积分,然而讲授静电场时,学生还没学到定积分。因此把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分析思路引入即可,不必定量计算,等到学生高等数学课跟上节拍后,自然就能解题。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1]。第三,注意物理新知识的延伸[3],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成就,也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开展专题讲座。例如:激光医学专题、医学影像专题、电疗、磁疗等。

2、提高教师素质

(1)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构建具有“医用”特色的物理学体系,就必须找到物理与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及生长点,以推动医用物理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医用物理学教师必须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物理学的知识,又要有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然而,主讲教师的医学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在医学实际中。为此,物理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需求,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首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鼓励和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以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促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再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临床和科研对物理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4]

(2)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每一位教师的专长,定期召开研讨会,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争论教学热点,分析医学与物理在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3 、 优化教学方法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较少,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大学课堂上每节课讲述的内容多,习题相对少,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3]。例如: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准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把答案准备好,上课的时候由学生来讲,老师负责纠正错误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类比教学法: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拿学生熟悉的概念、规律与它们类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例如:我们讲到电势梯度的概念时,由于高等数学中与其相关矢量的知识没有学,因此有些学生不理解,如果我们拿学生很熟悉的速度的概念与电势梯度进行类比: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快慢,电势梯度实际上就是电势沿空间某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等势面的法线方向)的变化快慢,这样学生就恍然大悟。归纳总结法:每学习完一节内容,我们应该做一个小结,学习完一章或者物理学一部分(例如: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原子核物理与放射性等)也要做总结,并且总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例如:对于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法,这样更容易记忆,并且不容易混淆。例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描述的是光的波动性,它们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中明暗条纹的条件;条纹间距;影响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因素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框图的形式,这样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另外,对于有共性的物理量或者规律,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忆。例如:静电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把静电场力做功跟重力做功进行类比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做好所有的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样是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所学的物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结构。

4、认真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

每次布置的课后作业,都认真批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且把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做好笔记,然后把各种不同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做好相应的电子课件,该课件不仅展示作业的参考答案,而且还列举各种不同的错误做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出现此类错误。除此之外,对于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作自我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这些地方。

5、改革考试内容

改变过去以计算题为主的做法,增加论述性、主观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和设计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图形表达的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医学生物理基础培养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医用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应该是改过去枯燥、乏味、难学、缺乏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为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求精求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加强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医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保证大纲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艾拜都拉肉孜,马远新,樊孝喜.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2,25(3):347-348.

[2]丰新胜. 医用物理学教学探讨[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9: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