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身心健康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健美操 女大学生 身体形态 情绪
近几年,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大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心理问题增多,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育部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心理疾病是引发大学生发生出走、休学、退学以及自杀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女性的患病率大约是男性的l~2倍[1]。国外的有关研究表明,身体锻炼作为一种提高和维持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是对传统抑郁症治疗是一种有效补充手段[2]。早在上世纪60年代,Landeers等在检验1960年――1992年间关于身体锻炼对于缓解抑郁与焦虑的研究之后,已证明有氧练习可以减轻抑郁,也可以降低焦虑,对长期性的、轻到中度的抑郁症有治疗效果[3]。国内的已有研究也显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的改善效果显著[4]。
健美操运动有着丰富的动作内容和极强的编排技巧,这不仅符合女大学生18岁-24岁的身体特点,而且充分发挥了她们的创作潜能,激发了她们的表现欲望。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的实验干预形式,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研究,探索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有效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服务。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陕西理工学院2011级加入健美操俱乐部的本科女生152人进行团体实测,她们的平均年龄为19.7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任何的舞蹈基础,此前也从未进行过类似健美操运动的锻炼。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10余部,查阅了2000年至2012年的多种体育类核心期刊,阅读了健美操运动类的相关文章及调研报告和统计学方面的书籍。
(2)实验对照法 对这152名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锻炼前后的各项心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和对比研究,并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3)问卷调查法 症状量表(SCL一90) [5],该量表在1975年由Detogatis L.R所编制,共含有9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强迫、人际敏感、情绪、习惯、饮食睡眠等多个方面。按1-5级评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者,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者则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次研究分别于2011年9月和2012年5月向152名女生发放了两次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结果,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5)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这152名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锻炼前后录像的观察、分析和推断影响动作流畅度、动作表现力、身体形态的各种可能因素,为本次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研究时间与强度安排
本次研究进行的时间范围是从2011年9月3日开始,到2012年5月5日结束,共两个学期60学时,被试者在每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由固定的教师上课,每次实验干预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其中不包括准备部分和放松部分)。实验的锻炼强度通过控制心率来进行,心率在105~140次/min之间均为正常,要求被试者反复练习,以达到动作自如、流畅,并且重点针对女大学生的胸部、腰部、臀部三个部位的动作进行练习,以体会正确的站立姿势,培养自信的感觉,达到健美的目的。
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健美操运动认知度的调查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接触健美操运动前后对这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认识方面的认知情况改变许多。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健美操运动的学习后,学生对“使自己身体健康,改进自己的气质,塑造自身形体”三项的选择分别排在了前三位,而对于“好奇和其他原因”的选项都变成了0,这说明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是个进步。
2.对学生动作表现力的调查
所谓表现力,是指人内在蕴含的情感以外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意思,主要通过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抒发内在的情感。通过参加健美操课锻炼,很多初进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意识到,勇于在合适的场合表现自己,其实就是自信心逐渐建立的表现,抬头挺胸也成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表2 学生表现力的统计对比调查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健美操运动的学习之后,同学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口令声音的表现力逐步提高。
3.健美操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女大学生心理因子结果分析
统计出学生实验前、后的SCL―90的9项因子得分,并与国内大学生常模[6]进行比较,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前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由上表3可以看出,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之后,9项因子的得分都明显低于学习健美操之前,且普遍都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在“躯体”、“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 “偏执”等因子上,两者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躯体”、“ 人际敏感”、“ 焦虑”、“ 敌对”、“ 偏执”五项因子差异最显著,也就是说,参加健美操课的学习之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小 结
1.健美操运动往往伴随着音乐而进行,充满着和谐、融洽、高雅和积极向上的气氛,能给人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鲜明的节奏感还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缓解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压力,使心理状态得到调节,降低了心理异常情况的发生。
2.健美操运动可以大大提高女大学生的肌肉本体感觉,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展女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和创造性,使动作更加准确、优美、轻松自如。
3.健美操运动是女大学生在生长发育时期应进行的体育锻炼内容之一,在学生追求躯体健康、形体健美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SCL―90的9项因子得分可以看出“躯体”、“ 人际敏感”、“ 焦虑”、“ 敌对”、“ 偏执”五项因子差异最显著,这说明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雪花.3744名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01.
[2]Mrtinsen 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ly defined depressio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2000:819-835.
[3]Craft L L,Landeers D M.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clinical[J].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1926,6:786-801.
[4]何颖,季浏.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J].体育科学,2004,5:32―35.
[5]王征宇.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研究生;校园生活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在从事学术、教育和交往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渗透在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校园文化形成于大学校园生活的基础之上,根植于大学的校园生活之中。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长期形成的深层文化积淀和精神文化氛围,是由具有特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师生员工来实现的,同时,校园文化反过来又通过启迪、灌输、熏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情感,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它起着培养、教育、塑造人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强大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研究生作为高等院校中受教育层次最高、综合素质最高的学生群体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健康、向上的现代大学生活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活是广大师生在校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范式、联动模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宏观样态,通俗地说,就是校风校貌、校园文明。”[1]研究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他们思想趋于成熟、主流健康向上,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但是,这个群体的思想仍具可塑性,集体主义观念和人文精神相对缺乏,认识和对待事物的观点与方法不够全面,思想素养、学术道德仍需提高。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现代的研究生校园生活。
一、以学术科研活动为依托,构建研究生的校园学术生活
以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为依托,构建研究生的校园学术生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考虑到研究生实现自我学术价值的强烈愿望,积极搭建高层次、多样化、多学科的学术活动平台,培育和营造平等、自由、开放、活跃且高品质的学术文化氛围,以此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学术成果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交流思想、施展才华、锻炼各方面能力的舞台,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和研究灵感,增强研究生学术与精神上的归属感;鼓励和资助研究生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研究生会按照各自学科的特点定期组织“诸子百家”学术论坛、子衿学术沙龙、北辰考古学术沙龙、海纳沙龙等系列学术讲座及沙龙,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与研究生一起交流、探讨学术问题;创办了研究生学刊《博硕文苑》,通过此刊物为研究生展示科研成果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敦促研究生务实学风,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的学术文化活动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载体为手段,营造和谐的研究生校园政治生活
构建研究生校园政治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主要包括举办形势政策论坛、主题教育活动和微信平台的建设等。吉林大学文学院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发挥各家之长,增强研究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热情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全方位地看待社会现状,多角度地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党所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介绍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而开展的时事政治论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正确引导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培养研究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问题的自觉意识。围绕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的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研究生,增强研究生的参与认同度,从而引导研究生的思想交流和理论学习。“微信”是时下研究生群体中最为流行的社交网络软件,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和广泛性。自文学院“文传天下”公共微信平台创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平台日常的管理由文学院研究生团委宣传部和办公室共同维护,通过研究生会及学院老师们的支持,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准确,拓宽了同学们接收信息的渠道。通过“文传天下”微信平台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校园信息的传递,而且也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平台,在微信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加深交流,交融思想,共享资源,这样提高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提升了教育效果。
三、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为宗旨,深入开展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大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构建形式多样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生活,有助于促使研究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每年都在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如持续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选题、申报、立项、教师指导,形成调研报告,最后总结评比。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增强了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研究生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调研、科技支农、农村支教扶贫、文化下乡、医疗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把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服务于社会。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学校为了强化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立“研究生创新中心”,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研究生赴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资助计划”等一系列有益于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热情,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适时开展“研究生创业训练营”、“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给予参与项目的同学于资金支持。通过这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了研究生创业素质,营造了校园创业氛围。
四、以校园文体娱乐活动为载体,丰富研究生的校园文体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群体的学业压力不重,学习时间相对较自由,学校应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适时组织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以此来提升研究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吉林大学文学院为了丰富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予研究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年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迎新晚会、研究生迎新年文艺晚会、雪韵中华文艺晚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并通过参与晚会的组织等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一年一度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是由研究生和留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让研究生和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研究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年举办的“研究生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各种比赛,不仅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也提升了身体素质、磨练了意志品质。定期与兄弟院系开展的联谊活动,不仅给广大研究生的学习、工作之余带来了欢乐,同时也让大家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同学感情。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广大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形成的。而研究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重要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需要构建完善的、优秀的研究生校园生活,以实现优质的研究生校园生活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互补共进。
作者:郑礼丽 单位:吉林大学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研报告范文3
宣肺定喘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和炎症介质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蒋跃文李家庚曾江琴樊讯刘松林(7)
丹参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袁军王小琴王长江(10)
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GF-β_1的影响王琼张红星周利刘灵光(13)
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杨莉周忠明(16)
改良伸直位固定法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研究熊勇张照庆夏数数彭锐(19)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中药与手法、绑扎疗法综合治疗下肢慢性淋巴水肿胡家才杨智杰(2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导赤散及其加味组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吴建红李汉鑫周志文周云云(24)
药学研究
乌梅及乌梅炭的X射线衍射Fourier谱研究许腊英许康潘新陈智国熊娟(28)
正交实验优选失眠贴中黄连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汪兰芳方优妮王平黄婕(31)
HPLC-ELSD测定通脉宁心颗粒中路路通酸的含量凌宏斌李志浩陈银华(33)
GC法测定复方苦参栓剂中冰片的含量张秋琼刘文志张周菊何再安(36)
山楂熊果酸纯化工艺研究卢金清许家琦何冬黎阮小云王琴何雪峰胡晓燕(38)
亲和层析法制备蓖麻毒蛋白陈祥胜陈海霞(40)
小青龙膏贴中马兜铃酸A限量检查和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韩建伟潘玲谢林(42)
影响中药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刘萍王平(44)
理论探讨
论祛瘀生新促血管新生的理论基础张均克邱幸凡张六通(47)
从《医贯·咳嗽论》探讨赵献可学术思想王秀娟姜春燕赵宇昊(48)
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肝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袁昌劲唐求孔庆志徐立群陈锐深(50)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硬膜囊受压45例疗效观察杨剑雪陈邦国彭劲韩凌生(51)
脑梗塞与颈椎病以及枕头关系的初步研究戴伟民余兰琼张哨兵石杰姚玲董梦九(53)
中药倒膜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雷淑英艾茜田冬梅(54)
550例肾穿刺活检病理资料分析黄威余秉治梁鸿卿(55)
进展期胃癌术前靶向微粒的介入放射化疗罗文新夏黎明何敢想胡义平尹作福舒洪(57)
胃镜和病理诊断对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陶秀良李国成王艳罗树星(59)
冷刀锥切术与高频电波刀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效果比较张伟(61)
肌氨酸氧化酶速率法检测原倍尿液肌酐的应用徐继勋(63)
围刺治疗带状疱疹验案1则秦娜(64)
文献综述
艾滋病中医辩证方法研究进展李汉鑫(65)
高教研究
实行不同培养方案的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类课程学习成绩初步分析刘松林周安方黄必胜曾巍舒劲松张智兵(67)
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官翠玲杨柳青(70)
对药用植物学等教材中两个定义的探讨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汪乐原(72)
试议预调查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和意义邹小娟赵勇杜彩凤(74)
研讨型实践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刘昌慧(75)
地方中医药院校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杨丙红魏骅(77)
浅谈联系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李美平尤行宏(79)
浅议护理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张俊辉(F0003)
泽兰对UUO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李芳梅宋恩峰(3)
芪苈山萸心衰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刘育英陈涛张继红周继刚叶攀许强胡月琴(7)
益气养阴方对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小鼠骨髓Bax、Bcl-2mRNA影响的实验研究林爱珍孙光军陈如泉(10)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GFAPmRNA、NSEmRNA表达的影响吴洪阳王华(指导)(13)
针灸预刺激对AD大鼠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cl-2、NF-κB的影响豁银成孙国杰杜艳军(16)
绞股蓝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微核形成的抑制作用龙再慧倪娅赵刚(19)
双升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作用观察余胜年(21)
芩蒿退热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魏汉林马建伟董静贾恒明邓英贤(23)
药学研究
不同产地葱元素含量差异及Fisher判别分析马威张介眉涂欣滕晓丽朱旭朱浩关江锋(25)
吡硫醇聚乙二醇前体药物含量测定蔡波涛王红薛大权张围宇(29)
绞股蓝黄酮指纹图谱研究钟辉(31)
中药复方化妆品美白祛斑添加剂的质量标准研究何丽姗徐斌肖锦王光忠刘焱文(33)
益肾乌发口服液药材浸膏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苏明武张俊杰邹戬王贞慧(36)
麻杏急支膏贴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优妮汪兰芳韩建伟(38)
正交实验优选喷昔洛韦乳膏的基质陶竞肖学成(40)
分离纯化姜黄素的大孔树脂筛选陈敦国罗瑾(42)
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的含量测定杨莉潘国洪易薇陈琳(44)
理论探讨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力学病理机制及针刀治疗学原理张天民(46)
临床研究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郑盛惠焦建凯刘牧军王曙辉刘学耀陈露华(48)
基于五行学说立法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宋恩峰张珏丁庆余(50)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于敦松(53)
补肾调周系列方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临床观察江胜芳张昌军黄晓卉胡玥玥张颖王文娟(54)
超声在诊断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傅景霞(56)
针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张涛陈邦国(5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替代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变化及临床意义邵金凤吴淑琼(58)
文献综述
五环三萜皂苷的合成途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廖一帆(6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张晨熊昌源高骏(63)
脾实证的研究进展章莹吴承玉(67)
高教研究HttP://
中日医学研究生医学英语教育的比较分析程井军闫庆军姚克勤彭锐吴其恺孙国杰(指导)(70)
积极构建适应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王彦春章程鹏黄必胜(72)
网络辅助下循序渐进式《推拿学》双语教学实践熊英顾一煌吴云川(73)
改进《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向梅先葛月宾肖新才(75)
PBL教学法在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生岗前强化培训中的应用李佳(76)
遵循认知规律,以结构为基础,以新陈代谢为主线讲好《生理学》彭圆(77)
试议高校医院在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中所起的作用陈晓秀董进安(79)
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潘丰满(80)
电针水沟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结构CGRP、NPY表达的影响吴绪平吴洪阳王亚文黄伟王述菊孔立红(11)
针灸预刺激对AD大鼠脑内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柯红孙国杰周华(14)
术芍易激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5-HT和5-HT3R表达的影响邹丹胡运莲熊富良黄志军(16)
酸枣仁总皂苷对老年阴血亏虚型失眠证候模型大鼠脑组织Glu及GABA含量的影响张舜波游秋云吴丽丽(19)
乙肝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陈祥胜廖雯君(21)
SYSMEX—SF3000血球计数仪在血小板计数中的漏检现象探讨及处理邹毅谢圣高宁勇(24)
口腔溃疡患者唾液溶菌酶水平的研究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金丹(26)
药学研究
RP—HPLC法测定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李素娟樊文娟杨瑞芬林宁(28)
L—Asp/chitin复合膜诱导羟基磷灰石研究高永生邱玺(31)
正交设计法优选痛经贴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张晓燕刘丹韩建伟徐鹏(33)
大黄中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活性成分研究谭文界金妹娜潘原虎范仁义(35)
论固有酸碱常数、表观酸碱常数、溶剂质子自递平衡常数和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四者之间的关系苏明武刘海霞王贞慧(37)
临床研究
养心通脉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张莉莉付景霞王云振(39)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宋丽娟(41)
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王续兵(42)
酒石酸吉他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观察刘秀昌赵学良(44)
酒精致胃黏膜损伤90例临床分析仲秋甘爱萍(指导)(45)
针刺配合艾灸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比较观察高洁李家康(指导)(47)
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观察杨波何承建(48)
诊断与治疗
中医脉象学的科学性初论江迅张伟李毅(50)
思胜恐临床运用初探柳青(52)
综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现状薛微徐世康(指导)(54)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陈文霞田广宇周祯祥(56)
管理学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模式及资金筹集研究(一)黄明安谢靳(59)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公众演讲焦虑的干预作用杨丽张子龙陈丽君邓贞嵘(61)
试议性传播疾病患者心理护理程时秀刘巧艳(64)
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乔亚(65)
高教研究
湖北中医学院教师工作压力状况调研报告彭如发严双美郝广丽胡仙荣(67)
完善《针灸学》实训教学的几点体会孔立红孟培燕周华(69)
《实验针灸学》教学方法探讨周华孔立红徐珉(70)
加强后期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吴和珍何再安(71)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试议微生态研究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关系韩捷(72)
医学研究生《离心分离技术》课程教学体会崔冶建郭峘孙桂鸿汪艳易有荣(74)
开展“寝室英语活动”的调查报告楼敏盛(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