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活动设计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活动设计教案

活动设计教案范文1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集体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2.引起思考

师: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怎么样?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的六种导入方法。

教师介绍主要的导入方法包括音乐导入、直观导入、游戏导入、演示导入、作品导入和经验导入。

2.教师播放音乐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音乐导入:是利用歌曲、乐曲或组织简短的音乐活动来导入教学。

3.教师出示实物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直观导入:是在活动开始时,通过让幼儿来观看实物、图片、标本或播放幻灯片、电视录像片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中提出问题,创设活动情境的导入方法。

举例:科学活动《蚕的一生》

4.教师组织手指游戏活动。

师:这是什么导入方式?

游戏导入:是用游戏活动或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教学。

举例:社会活动《我是最好的》

5.教师演示静电产生的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演示导入:是通过演示实验、操作玩教具和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想要了解演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变化及原因的强烈愿望。

6.教师播放故事《小果树生病了》,模拟导入环节,引发思考。

师:这是什么导入方法?(故事导入)

教师用谜语导入的方式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

师:这很显然是谜语导入。

总结:故事、谜语都属于文学作品。

作品导入:是用儿歌、故事、谜语等文学作品来引出活动内容,引发幼儿联想的方法。

7.呈现案例:大班体育活动《变变变》,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受、表现孙悟空的动作、角色。

用经验导入模拟上述活动,引发思考。

经验导入:是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引导幼儿探索、联想的基础上导出活动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

分组为三个活动(小班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班健康《嘴巴里的牙宝宝》、大班社会《少数民族大家庭》)设计至少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四、作业布置

1.理解、熟悉本课的主要内容。

2.分组试讲你为以上三个活动设计的导入环节。

3.预习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其他技能。

五、总结提升

活动设计教案范文2

拣皮球(比较大小)

拣皮球(比较大小)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

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

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

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

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

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

活动设计教案范文3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进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体育的设计

本课内容是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活动兴趣开发的一项新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内容,是校本教材与课外辅助资料的有机整合.通过对学生参与过的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会创编体育的同时向家庭和社区积极宣传,运用课程知识,使教材内容向社会纵深辐射.

三,学生分析

参与本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创造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与参与意识.所以本课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本课教学内容是《体育的设计》课题中的一次阶段性理论课,属于教材的开发与创新,是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趋向以及通过对学生课后体育锻炼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并结合新课标精神在突出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尝试.由于课的内容上让学生从平时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提取精华,设计更新的适宜参与的内容.因此,无论从设计活动本身,还是设计出的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也是易于向家庭,社区的纵深辐射进行推广的.同时其成果,!将成为我校校本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采用合作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第二次理论课,通过师生相互构建课程内容,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提出,分析问题后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国际互连网来解决问题.即要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影响的人们设计体育锻炼方案,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最后设计制作,都体现了探究性和研究性的一个学习过程.将课堂学习和创作成果通过相互的交流及课后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并且其成果可以为家庭,社区或者自己体育锻炼带来方便和好处,并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通过整个研究学习过程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三)采用了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新的教学手段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节交互式体育理论课.本课采用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突破了固定的,死板的教学格局和单一评价机制.教师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制作了校园内部网,设立了健康知识,我的健身活动,体育集,友情连接等8个栏目,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具有选择化,多元化,自主化.教学过程中一组一机(一组两人),采用随机分组,自由组合,自创,自由选择来体验,自主评价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而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以导为主.同时对各组设计的方案设立了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网络评价表上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活动体验和评价阶段将课推向,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内容:

年级:七年级人数:50人授课教师:张泽民

教材体育的设计

课的类型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习内容掌握体育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六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2.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养成充分运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学会信息综合与创新

难点:创造新的体育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2分钟)通过音乐舞蹈调动学习情绪,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表带领学生随《健康歌》音乐跳起来

二,现场做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4分钟)通过学生将所做的调查结果的选择,师生共同分析:目前人们体育锻炼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现状的方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入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

三,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了解查阅资料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制作方案的原则与途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为四种人群设计

四,合作,探究性学习(8分钟)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五,研究,创造性学习(10分钟)加工信息,创设方案通过对信息的加工,进行的设计或者结合实践进行自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六,展示,体验体育(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后,邀请现场的师生共同参 与,体验该组设计的,为评价奠定基础

七,评价(3分钟)通过现场的展示与体验后,全体同学或老师在网上对该小组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八,小结(1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点题.欢迎学生进入留言簿交流

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与老师一起同跳健康歌舞蹈

告诉学生主页地址及如何填问卷调查表,教师进行简单说明,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等影响的人设计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案

进入教师制作的课件主页(校园内部网)进行相应讲解,教学生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做方案.布置任务:先为自己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设计体育锻炼方案

告诉学生整个活动流程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包括小组分工合作落实情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结合已有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让各小组为选择的设计对象制作方案.鼓励学生边设计边讨论,走近学生了解小组的设计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鼓励学生进行的解说与演示并邀请老师共同参与活动,协助学生组织活动.准备,播放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

鼓励展示小组的学生对本组方案进行自评,全班同学在网上对该组方案做出评价(评价表和一般网络评价表一样)

小结全课,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留言.布置课后作业:继续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将方案推广

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现场每组(注:2人一组一机)替本组所调查的对象填问卷调查表3~5份,分析问卷,积极讨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全民健身活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掌握查阅,制作方案的方法与原则(原则表现在不同人群的最佳运动心率与强度不同).小组分工情况汇报,小组讨论自由选择设计对象.明确目的和任务体育活动

上网(到体育游戏馆或者友情连接里)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小组学习,讨论相关,对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进入体育活动设计室开始的设计与制作,热烈讨论达成一致结合场地器材积极创新边设计边演示

解说并演示小组设计的,鼓动同学参与本小组的体验.学生现场组织,体验,邀请在场老师参与活动,师生共同感受学生的设计成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自评,互评邀请现场的老师做出评价

课后继续设计体育,力争将方案推广

(演示性课件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上校园网,利用老师的经验开展活动)

链接相关网站寻找有用的参考资料)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互相学习)

八教学评价:具体见教学过程中.

九流程图:

释疑调控

辅导评价指正

反馈

总结归纳

观摩课件导入

合作探究

协作学习

交流评价

概括总结

体育游戏资源

站外相关链接

技术支持

校园网

其它游戏资源

学生

教师

活动设计教案范文4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设计问题,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的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 是没有人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我请小朋以们表演了高兴的语气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孩子虽然觉得这两种语气不是特别合适,但他们还是没想到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应该作出请求。后来,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更合适。再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设计的问题是:“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陷入了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了,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教师的问题不要绊住自己,在原地转圈,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

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问题置于一种情景中,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我以往在教学时,常常设计成这样几个问题:“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这学期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呢?”其它问题答案都隐含着对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孩子们回答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样就启发幼儿不断地思考,而不是单一的问:“它遇到了谁?”再如:我在执教《盲人摸象》这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五位盲人各自摸的大象是怎样的?”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回答后,我又提问:“你认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幼儿说:“都不对”,在这里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错误问题,我说:“四位盲人都说对了,不信,你们来摸一摸!”接着幼儿带着问题触摸大象的模型,由于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触摸,我又问:“为什么不对?”话音刚落,幼儿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道理:“看问题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点及部分”。整个设计民主、和谐,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双向性

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老师的问,没有孩子的疑问,也不能很好地启迪孩子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例如:看图讲述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在设计看图讲述活动时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老师可引导孩子思考,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再讲一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问我,看谁能把老师问住了。又如在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这一诗歌中,我首先出示一幅挂图,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为什么把爸爸说成是大树?把妈妈说成是雨露呢?”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思考,给老师出的问题了。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奇心、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活动设计教案范文5

一、精选内容,活用形式

幼儿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零散无序,教师应在内容选择上采取“五结合”的方式,即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日常生活、身心发展需要、生长发育规律、教育教学有计划、有组织地编排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每一个模块内容,而且每个模块都要分层次以螺旋上升的目标展开,即便是随机的教育,教师也要有成熟的思路规划。活动形式上要遵循横纵两条线双管齐下的原则,即横线要将生命安全列入教育内容;纵线将培养幼儿护生的综合能力纳入规划,能够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导。

活动设计,小班多设计一些认识、感知的常识;中班设计涉及一些认知、防护的内容;大班则可设计一些能引导孩子辨析、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方面的知识。内容确定之后,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展现,总的来说可以采用情境演示、欣赏音像、图片展示、案例分析、仿真社会、故事儿歌、示范讲解、讨论交流、模仿实践、实际演练、角色扮演、游戏实践等几种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也可以巧妙地开发和运用幼儿的的潜在资源,组成“活”的教材,互助学习。具体可分为:

(一)生活常识的教育,采取凸显幼儿生活经验的形式

1. 每个幼儿都可以说是一个“小宝藏”。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很多可以说一说、议一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孩子们在参与分享、交流、讨论的同时,得到别人的认可,还会学到其他幼儿处理问题的方法。

2. 作品展现的形式是激发幼儿表现的良好途径。如师幼共同搜集制作有趣的图片,如在具体的主题活动中,利用道具(彩纸、彩笔、头饰等)为幼儿的表演,绘画,讲故事等作品搭建舞台。

3. 师幼携手的形式更能激发幼儿展现自己。让幼儿参与安全管理,共建安全规则;民主评出“护生小卫士”、“生活能手”、“快乐宝贝”、“爱心天使”等;使幼儿亲身体察、改善环境,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行为习惯教育采取及时提醒、指导的方式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护卫生命教育的好时机,事无巨细、无处不在,教师设计的活动可以是几句儿歌,也可以是师幼的几个拍手互动。如晨检,老师针对幼儿没有携带危险品入园时,给予一个亲切的“请进”手势;户外活动时的小儿歌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与时俱进,一定能促使幼儿逐步养成基本的护生行为和习惯。

(三)心理、身体的教育,采取关爱沟通的方式

教师要正确指导和保护幼儿,设计形式多样的体能活动:每天利用早操、间操、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等坚持跑、跳、钻、爬、负重等锻炼;借助家长资源进行每月的远足活动等;更关键的是指导幼儿掌握一些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如《吹》的主题活动,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选:吹风车、吹画、吹小船、吹起小纸条、吹气球比赛和帮泡沫球回家等活动,增强肺活量。

另外,要想培养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把心理咨询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挫折应对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等。

(四)护生能力的形成教育,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那么设计的教育活动就要兼顾“预防处置相结合,逃生自救相结合”的原则,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利用活动区角、家长资源进行活动延伸

活动设计教案范文6

活动重点:让学生打开心扉,增加交往中的信任感。

活动难点:使学生增强主动交往意识,增加交往中信任感。

活动方法:引导法、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热身游戏:兔子舞 要求: 教师、学生一起参与活动

游戏过程:学生站成双排,后面的学生把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双肩上。具体跳法是,左脚向左跳两次,右脚向右跳两次,双脚并拢向前跳一次,再向后一次,再向前跳三下,开始练习时让大家边跳边喊:左左 右右 前---后---前前前,反复跳反复让大家喊,直到大家跳熟为止。然后再配上兔子舞的音乐,教师参与学生队伍中一起跳。

在学生热情很高,很快乐中结束跳舞。

教师导语: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孤立生存的,我们需要与别人相处,与人交往,相互协作。我们通过此次活动课学习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同学相处。

主题活动:

活动一:《爱在指间》 这是用手指表达情感的主题活动,向对方出示手指,表示不同意义。

(一)教师讲解活动过程:将团体成员分成两组,分别站成两两相视而立的内外圈。成员在教师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老师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当伸出1个手指表示 “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当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3)当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的朋友”;(4)当伸出4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老师发出动作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身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关注(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擢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盛况相视而站,跟随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真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手势”为止。

(二)教师引导做活动整个过程

(三)教师引导同学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少时,心里感觉又是怎样的?(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与分享,共同总结出人际交往黄金法则原则:人际关系中喜欢与讨厌是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首先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去接纳别人喜欢别人,别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去主动对待别人,保持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地位。

活动二:信任后仰 主旨是通过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交往应该互相信任,只有充分信任对方,让对方感受到被信任的美好感觉,让学生认识到信任对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教师讲解活动要领。(1)游戏开始之前要求所有成员拉下眼镜、手表、以及身上任何尖锐和硬的物品,并把口袋掏空。(2)选一名志愿者站在一张1.3米左右高的桌子上向后倒,一句成员作为监护员,其余成员至少应在10人以上,负责承接后仰者,他们两两相视而站,按个子高低在桌子前排成平等的两列,队列与桌子成垂直角度。每位成员向前伸直胳膊,掌心向上,放在对方的双肩上,站成一个安全的承接区。为确保后仰者的安全,可在承接区铺上一块体操垫。(3)老师用捆手布将后仰者的手捆住,然后用手抓住捆手布。一切准备就绪后,后仰者喊“你们准备好了吗?”台下成员高声回答“准备好了!”老师听到回应后,发出“一、二、三、倒”的指令,并松开捆手布,后仰者应声向后挺直倒下,其他成员则竭尽全力平稳地接住,然后抬着肩先放腿,再放肩,确保安全将其平稳放下。(4)每位成员轮流充当后仰者和承接者,尽量要求每位成员参与,但有心脏病、高血压和严重腰伤者不能参加。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经验分享:

(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了么?你相信其他学生会稳稳地托住你么?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2)保护者在自愿者倒下前和倒下后内心有什么样的变化吗?为什么?(3)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分享:A同学:我是第一个站在高台上的,当我站上去往下看的那一刻,心里有些害怕,但我看到同学们眼睛圆睁,向上看着我,仿佛在跟我说,没事,我们会接住你,请你相信我,所以我心默念:相信他们,听到老师喊“倒”,我毫不犹豫地倒下去了。结果落下去相当稳,倒到同学手里的那一瞬间,感到心里暧乎乎的,也很有成就感,特别高兴。B,我是承接的人,当我看到上去的同学,带着怀疑的目光,总是往下瞅时,开始我总是用眼神告诉他们:请放心,我一定会接住你,不让你受任何危险,但他还是不放心地回头看着我们,我用很坚定的目光看着他,暗示他放心,我们会全力保护他的。但有的同学还是不放心,再次回头看着大家,这时,我心里有些不耐烦,感觉不被信任,有些伤心。但当终于决定要跳下来的时候,责任感立刻油然而生,心里特别的高兴。觉得他们能跳下来,也有我的成绩一样。所以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最基本的条件,相信他人是对他人人格的认同及尊重,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被人相信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相信他人,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忌;少一份猜忌 ,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