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基本步骤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新课程改革下,我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认识

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hypothesis)。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而,任务型教学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因此,任务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其教学思想和任务设计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黄子成,2003:129)。任务型教学途径反映了时代对英语教学的需要,也反映了时代对英语教学认识和解释。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非一种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如Long,Willis,Grookes,Nunan等)经过多番研究和实践的系统提出的教学理论。它是从交际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交际教学途径的一种。Richards和Rodgers(2000)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归纳为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途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有一些特点:第一、所谓任务注重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有语法上的错误,不大关注语言内容的丰富性。而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说出的话里,内容能不能表达清楚是我们最关心的。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会做些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设置任务,解决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问题。第三,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关注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所学的语言。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不是象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别人所说的话,不是纯粹的显示语言技能,不是做机械性的操练。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1.语境的真实性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语言信息、真实的语言情景和正确的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功能的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学习和使用语言。

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Theform-functionprinciple)。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的能力。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训练,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3.任务链的阶梯性。任务设计应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加深、承前启后、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数个初级任务,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推进。

4.在用中学。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通过使用语言而学得语言。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后任务(Post-task).

1、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引入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将要做的事情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此阶段意在激活、启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然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思维图。

2.任务环(Taskcycle)阶段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成完成各项任务。

3.后任务(Post-task)---有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个部分组成。这一阶段意在给学生一个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的机会。

五、“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具体课例

现以JEFCBook2ALesson17为例,说明以上教学步骤:

1.Pre-task

值日生介绍自己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外出游玩的情况,其他学生做要点摘记,然后互相提问相关问题,如哪些人同去了,怎么去的等,自然引出Whereshallwegoforthecomingtrip?

2.Task-cycle

Task1:Playaguessinggame

告诉学生在锦山动物园将有一个动物展,用Whatanimalsaregoingtobeonshow?等问题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物名称。

Task2:Haveadiscussion

教师给学生提供地图和时刻表,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地图和时刻表,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去的方式,路线并约定见面的具体时间,地点。根据讨论结果完成下面表格。

表1小组活动计划表

PlaceRoutePriceHowfarWheretomeetWhentomeetHowlongtostay

Task3:Haveareportandmakealist

各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汇总统计并对各组计划进行公布。

表2班级总活动计划汇总表

GroupsPlacesRoutesPricesHowfarWheretomeetWhattoseeWhentoseeHowlongtostayEvaluation

1

2

3.Post-task

1.教师对各组代表的报告做出评价,评选“最佳设计小组”。

2.根据各组提供的最优方案,分小组用英语写去某地游玩的计划。

3.将学生所写的计划通过实物投影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一起纠正语法错误。

六、任务型教学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评价有机融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建立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比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检查,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演讲和朗诵等学习行为作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评价。

七.结束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任务型教学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认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只要我们坚持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指导,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快意与创造的欢乐,做到教学相长,形成教学良性循环。转参考文献

[1]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2]Nunan,D.DesigningTask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英语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是在世界教育变革进入瓶颈期,中国教育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生发而出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变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全球视野与本土精神中汲取养分。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整个社会对新一代人的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二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获得的素养和各种能力,如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球化视野等;三是培养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素养当中,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英语教育理念既有相重叠的,也有根据新时代、新形势背景所新提出的新维度,但无论如何,这些素养的培养应当是整体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感知周围环境、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阶段。正是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开始正式接触二语学习,同时开始丰富的人际交往并能够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落实好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也必将有利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日后的学习打牢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教育实践,核心素养确定之后,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反思、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应当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反思课堂,重建教学,促进中国英语教育的新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围绕以下几点开展:

1.聚焦真实学习的发生

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研究者与教师反思的问题。受传统科举思想以及苏联凯洛夫教育流影响,应试取向的外语教育理念长期占据着我国的教育实践,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我们只看到了“一流考生”却不见“一流学生”。学习过程是基于学生内部认知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相互联结、逐步建构的过程。从认知主义心理学角度看来看,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积累,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内在建构符号的意义,透过这些语言符号组成的结构来实现人的有效交际。信息加工理论也认为,人们的语言学习是人类大脑将符号化的语言形式加工处理成形象化的内在意义的过程,是将符号与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从而将之纳入到长时记忆当中的过程。虽然我们的课堂熙熙攘攘,看似热闹,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仍有待确认。当前教育实践中,“人在心离”的课堂并不少见,语言知识意义的有效生成受到阻碍,学生学习的境脉受到阻隔,生不论是在知识学习层面还是能力与思维发展层面都受到了限制,甚至受到教育负向效果的影响。看似热闹但缺乏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破坏。而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真实学习的发生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2.着眼生命课堂的实现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习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语言与我们的生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基于生命活动的符号性表达。着眼学生的真实生命体验,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是直接的、生动的,是基于情境的。现实生活中,语言学科天然的情境性与生活性为其教学提供了条件。英语教学设计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保持英语学科的实用元素,使英语学习时刻为生活服务,又能够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体验,将之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兴趣英语化,生活情境英语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既有语用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生活成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源头。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可感知的生活经验贴合起来,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真切的体验,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突破口。

3.创生学习策略,支撑“学”的优化

“学习策略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面貌与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践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方向。然而在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学会学习”的真正意蕴与价值仍处在被遮蔽的窘境。一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机制,以及支持学生学习的策略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培训。学习策略有着一般策略与专门领域策略之分。例如,作为语言学科,英语与汉语在语言机制、功能以及心理过程上具有颇多类同之处,故而在学习策略上均需要一定的记忆策略、交际策略等宏观策略来促进高效学习的发生。而与汉语相比,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过程与机制,在语言学习的早期,母语学习基本上是“习得”的过程,即通过自然情景中的练习获取,二语学习则多为“学得”,是通过有计划的、模拟的情景进行的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境脉的不同导致学校教学中的英语学习急需策略指导。这其中即包括包容性较强的一般学习策略,也包括在其框架下调整、延展、生发而出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但不管怎样,学习策略的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学习体验与学习需求而动态生成与调整的,只有创生学习策略,支撑起“学”的优化,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一流学生”而非“一流考生”。

4.关注新兴学习理论,打造信息化时代新课堂

任何英语课堂在传播客观知识的背后,都应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人的核心素养。随着心理学等学科在儿童学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对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人工智能与学习理论的深度结合已经为我们的学习与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如何打造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课堂也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新课题。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信息交互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必须是儿童,儿童主动去获取、交换信息。将知识情景化、交际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主动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同时也是符合脑科学领域所提出的人脑信息加工机制的,能够在完成客观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实践化的课堂。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中心是模仿、是游戏。我们的课堂是否应当继续局限于课堂?这是值得反思的。当前,许多学校也已经开展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建立模拟地球村,开展DIY课堂等。而在这些活动当中,都可以将我们的英语知识、英语运用镶嵌到中间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学校教育之所以宝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其中,于儿童而言,友伴关系又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友伴关系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不论从培养学生教技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其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英语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本;教学设计;合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突出个性发展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采用绘本教学能够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掌握必备知识,又提升综合素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那么,绘本教学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呢?

一、突出教材处理,收集绘本素材

从收集绘本素材到教学设计完成必须以生为本,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绘本教学的主旨,也是收集素材的指导方向。在教材处理时,整合教材与教辅用书资源,比如人物图片、单词图片等,让学生在会话时不再陌生,更易接受;所谓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收集素材的同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通过图形会话等获得新知,让课堂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素材的收集,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让学生更易参与课堂学习为宗旨。

二、以趣为先,编排故事内容

绘本教学一般以图画的形式来展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悟新知,激发兴趣,易于记忆。对于图画展示的故事必须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在课堂上易于操作,让学生容易表演。在编排故事的时候可以从这样几个方向去思考、编排故事,以达到学生乐学、易学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基础,确定绘本的语言难度

英语教学设计范文4

英语教学的影响力最终也是要通过儿童自己去实现,英语教学自然应当从儿童出发。然而,我们常常以成人立场来从事教育,常常有意无意地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常常把自己的需求当做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甚至以牺牲儿童为代价来实现所谓的教学意愿和目标。我们学校是情境教育的发源地,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情境教育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实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情境教学的实施角度出发,仅从小学英语课堂设计这一方面来探讨儿童立场在课堂中的实现。

一、立足儿童立场,精心设计情境导入

英语语言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情境,离开了情境的语言是缺乏生命的。现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很多老师已经摒弃了以往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或脱离语言环境去学习单词、短语和句子的这种教学形式。很多老师也明白要创设情境,将语言知识还原到情境中,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情境仍然停留在口号式的、机械式的情境中,只是老师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已经进入情境。

课堂实录:《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8 A camping trip

T: (PPT出示自己的信息) Look, who’s she?

S: She’s Miss Wang.

T: Yes, it’s me. I have a happy family. 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colour?

S: (学生猜)

T: What’s my hobby?

S: (学生猜)You like...

T: Yes,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and go camping. Go camping, what does it mean?

S: 去野营。

T: Right. Let’s go camping. OK?

S: OK.

T:But what do we need?

分析:为了导入野营的情境,这个教师从谈论自己的爱好出发,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出野营的情境。表面上看很自然过渡到了野营,但是从儿童的角度细细分析,野营这个话题表面上看来应该是孩子们熟悉的话题,但是事实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把时间花在家庭作业和课外辅导班上,再加上家长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曾经有野营的经历,跟同伴一起野营的经历就更少了。因此孩子们对野营其实并不是真正了解。那么对后面进一步讨论野营所需要的东西,以及课文故事发生的情境就无法理解,也就谈不上深入探讨。因此教师不能想当然地用一句Let’s go camping就认为孩子了解了野营,并愿意跟着老师去野营。

可以这样改进:教师在说出自己喜欢野营后,可以这样说:I like camping. Do you know camping? Look! 教师广泛搜集自己或他人各种野营活动图片,和学生讨论:What are they doing? 给学生展示各种野营活动和场地,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野营的乐趣。然后说:Do you like camping? Of course you do. Camping is very interesting. Let’s go camping.OK? But what do we need?学生对野营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象自己野营时会需要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走进野营的情境中。

二、从儿童角度出发,巧妙设计情境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是语言教学课堂,语言的本质是一种交流工具,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个体都达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的英语课堂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把每一个儿童都作为一个语言者,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活动的游戏活动或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语言个体,获得更多运用英语表达和交际的机会。

比如一、二年级的儿童的无意记忆还处于主导,她们对游戏活动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更适宜采用以听力为主导的游戏教学,将单词句型融入游戏、歌曲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低年级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适合进行复杂的交际活动,因此课堂交际活动应经常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多跟老师交流,多跟同桌交流。比如在教What do you like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单独询问老师的爱好,然后老师耳语告诉这个学生,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提供了更多学生运用新句型的机会。

英语教学设计范文5

论文摘要:学习需要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目前具有的水平与人们期望其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弊端,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及方法进行阐述,意在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方向。

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

最近读到郝杰老师的《走出教案撰写误区,张扬教师个性》颇有感触。郝杰老师认为教师“教案编写的好坏,不在于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管理,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确切地说,教学设计应该聚焦到学生身上。然而在平时英语教学设计中,我们忽视对学生现有水平及能力的调查、分析,而以“静态”的大纲、考纲目标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设计,忽视了活生生的学生实际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目前提倡的集体备课生成的教学通案虽凝聚集体智慧,但不能面对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要求学习者从同一起点出发,使用从教师出发、从内容出发,见物不见人”的教学设计做法,导致有些设计是重复学习,加重了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有些设计达不到学生满足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客观上造成了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总结成一点:当前英语教学设计忽略了学习需要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导致教学盲目性。

学习需要分析及其实践意义?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期望”主要指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来的要求,学校和班级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要求等方面。“目前状况”是指学习者群体或个体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不足。

教学的前提在于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起始或教学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需求,然后制定、调整教学计划的手段,对学生做需要分析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期,对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就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能为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制,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优良的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以学习需要分析开始,理顺了问题与方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从问题的分析和确定作为出发点,形成总的教学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目的的手段,从而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转贴于

我们怎样去做?

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现有的水平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将其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作对比,从中找出“差距”,亦即找出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启示,减少盲目劳动,减轻学生负担,使教师、学生的精力、时间及其他各种教学资源均能被有效地运用到解决教学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要解决以下问题:

1.学习者缺些什么:了解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些什么,从而找出学习者还缺些什么。要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目标需要和英语基础,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对于非智力因素也要考虑进去。

2.想学些什么:学习的愿望与学习的动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教的东西正好是学生想学的东西,学习者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就好。要求教师在信息输出上靠近学生,传送信息的方法奏效。

3.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要经常对学习需要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夏谷鸣、任美琴、周瑜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

英语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英语教学设计;理解输入;教学实践

一.引言

如今新课程标准关注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而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理解是一个中心环节。金生f先生曾说:“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理解是学习的基础,任何认知方式都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不论是分析、概况、归纳还是具体化、系统化。”因此理解是获得知识的有效前提,只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深化外语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理解性学习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强调要优化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理解性学习的内涵

最早提出“理解性学习”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大卫・帕斯金(David Perkins)教授。1993年,他在美国教师协会的专业刊物《 美国教育者》(American Educator)秋季刊上发表了《理解性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一文,标志着“理解性学习与教学”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之后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可泰(Jay McTighe)根据自己多年的课程研究经验,出版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而关于理解性学习的内涵,目前国际学术界存在着两种相对峙的理解性学习内涵观。一种是理解性学习的表征观,认为理解性学习是一种心理表征的建构、精致以及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另一种则是理解性学习的实作观,认为理解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解释、证实、推断、联系等的不断生成过程。

理解的表征观主要继承了皮亚杰等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主张从认知心理学中心智结构的生成与转换的视角来描述理解的本质。表征观的核心思想是试图借用“心智模型”来科学的描述与解释人脑内部的理解机制。它倡导理解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学习者的理解过程实质上是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过程与反思监控过程,在心智结构的活动与建构过程中,学习者的理解得以不断深入与拓展。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理解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而实作观对“理解”的定义是:理解不仅仅是获得的知识,而更是思维行动中的知识。在实作观看来,心智结构的建构有助于理解,但不一定能达到理解。因此,真正的理解是一种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已有心智结构在变化的、新颖的情景中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心智活动能力。实作观把有着如此思维要求的活动称作“理解的实作模式”(Performance model),即理解是用一个人所知的东西去灵活地采取行动的能力,理解不仅是建构观点,而且能用各种方式去运用这个观点。

三、基于理解的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一)预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课程学习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课程学习目标是整个课程的学习方向和要达到的要求,课程学习目标是课程学习前,必须要明确的方向和应该掌握的技能方法。本流程中主要是以课程单元为学习单位,所以设计的学习目标指的是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包括应该理解的主题、理解主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应该掌握哪些能够证明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知识、技巧,能够帮助理解单元学习主题的资源,怎样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如何评定单元学习成绩。

(二)创设学习情景。在英语理解性教与学的过程中,情景的创设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来创设情景,如日常课堂教学、课余兴趣活动、专题讲座、各种小组讨论会等活动。课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如阅读英文报刊、听英语讲座、观看英语电影、浏览英文网页等。课堂上则通过基于理解的问题的设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去思考,理解单元学习内容,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理解内容。基于理解的英语教学内容设计与传统的外语教学设计不同。基于理解的英语教学设计是以不同专业知识为依托,而不是以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技能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把目的语看做是探究专业知识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学习的直接对象,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以特定的专业学科为主题展开讨论,学习活动集中于理解和传达有意义的信息。此外,在设计理解内容时,往往是以问题的设计为主线,贯穿单元学习,引导学习者循着问题主线去理解讨论的主题。

(四)评价预期效果。评价预期效果就是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的结果。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如何知道学习者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怎样证明学习者掌握和理解了相关内容? 此时,教师要确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判断学习者每个学习单元的掌握情况,以客观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来帮助调整教学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四、结语

理解性学习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理解的英语教学模式,则依托对不同专业学科内容的理解,淡化英语的学习过程,更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者潜意识就达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

并且还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次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范春香,谢之君. 英语教学理解论[J]. 大学教育科学,2006.

[2]金生f. 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吕林海,王爱芬. 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的思想起源与内涵论争[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4]熊川武. 理解教育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