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88-01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当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中国教育报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1]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查,结合本校数百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2.“留守儿童”行为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行为习惯方面: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顶撞的现象发生。在生活习惯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留守儿童”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4.“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低,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姨妈等照料。我们还见到一所幼儿园招新生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要多收费。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使之健康成长。

4.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才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养育,缺失父教、母教甚至父母教育均缺失或基本缺失的未成年人。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着及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教师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使他们真正成才。

一、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

“养不教,父之过。”这些孩子留在家里,很少感受到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爱的归属感的缺失,对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存在严重的影响。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由于其他监护人总是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出于同情或可怜,对孩子溺爱娇惯,事事由着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道德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等很少顾及。

二、缺失密切的“家校”配合

学习上因为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学校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改变学生的习惯和意识,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的班级和班主任的名字,更谈不上参加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不了解时下孩子的学习状况,所以孩子学习差,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如同迷路的羔羊,呼唤爱的到来。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可爱的一群孩子,少了嘘寒问暖,少了言行引导,少了思想熏陶,少了表扬鼓励,所以,他们的教育问题发人深思。

三、缺失有效的社会管理

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远离父母亲的谆谆教诲,虽然有许多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但是实施起来难,尤其是留守儿童,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这些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会出现自制力差、自卑心理强、性格孤僻内向、生活检验欠缺、涉世不深、自律能力差、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如果这样的孩子遇到坏人的不良诱惑与影响,往往一呼即应、一拍即合,共同作案甚至团伙作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建议应采取以下策略:

(1)家庭教育不可少,父母责任不可减。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再苦再累也不能苦孩子,父母如果没有远大的眼光和理想,把孩子留在家里,急功近利,打工挣钱,不考虑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的确让人担忧。要是孩子没人管学坏了,一切就都迟了。所以,父母至少要有一个经常留在孩子身边,教育孩子、照顾孩子,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义务,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别人很难代替。

(2)学校教育不可无,因材施教很关键。目前,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方便,让学生辍学,随自己打工。因此,学校要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确保孩子能正常接受教育。

首先,学校要完善小学生住宿条件,建立寄宿制,由专人照顾,确保孩子的安全。同时要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孩子感觉学校就是自己温暖的“家”。

其次,学校教育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校要注重教育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并常抓不懈。而且要注重情感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教育他们诚实守信,理解父母,鼓励他们和别人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班集体中。教师要经常和这些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家访,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并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档案袋,定期与学生家长电话交流。

(3)在城市专门设立九年义务制学校,以便留守儿童读书。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城市建设不可以没有农民工,国家建设不可以没有好孩子。可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中,心里也十分牵挂,无心工作,孩子也无人管教。如果孩子在他们身边该有多好啊,所以在城市建立九年义务制学校,免除一些收费,让农村留守学生随父母在城里读书,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地打工,孩子可以快乐地学习成长,接受更好的教育,两全其美。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不管是父母,学校还是社会,要切实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他们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

工商大学学报,2009(1).

[2]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6-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盗吭龆啵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长。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缺乏,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桥板乡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南部,是区级贫困乡,乡政府所在地―― 桥板村,距离县城 60 公里。全乡下辖桥板、良老、阳山等 10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17929 人。桥板乡的良老、阳山等部分偏远山村的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主要特点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基数也较大。据 2015年统计的数据,全乡的贫困人口数是 6891 人,占全乡总人数的 38.40%。近年来,桥板乡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寨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发出调查表 100 份,收回有效表格 93 份。走访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 30 户家庭。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年老体弱又是文盲,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等,因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一)情感教育的缺失。从以上各表可见,有 71% 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由母亲和父亲照顾的只有 15%,其余的寄宿在亲友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亲友,这些监护人平时缺少和孩子的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的交流,这导致留守儿童变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甚至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反抗。

(二)学习教育的缺乏。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中等或偏后的位置。由于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年老多病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 40% 的儿童说临时监护人是通过责骂或打骂来进行教育的。由于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读书不如打工;随着网吧在乡镇及村日益普及,留守儿童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经常去网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学习热情。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良老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壮族村寨,受到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良老村民大部分不会讲普通话,他们大部分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据调查,良老小学共设有一年级至三年级 3 个班级,在职教师 5 人,其中大专毕业 1 人,中师 4 人。最年轻的老师年龄 34 岁,其他老师的年龄均在 49 岁以上。而在阳山小学,在职教师5人,大专毕业1人,中师4人,其中代课教师 2 人,年龄在 49 岁至 56 岁之间,共设有 1、2、3、4、6 年级 5 个班级,因生源不够,五年级无法开班。贫穷、落后以及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老师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负担过重,学校除语文课、数学课外,许多课程形同虚设。

从宏观看,当前很多制度性障碍制约了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难以满足所有留守学生寄宿求学的需要;二是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中的加班加点费用,学校没有财力进行奖赏和补偿,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这些因素对农村学生(包括留守儿童)的发展极其不利。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制度激励将教师个人化关爱行为变成自觉的集体行动。

三、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的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以择近在本地务工,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重点关爱“留守女童”和“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包括留守女童,双亲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外出家庭的留守儿童等,他们应当成为人们关爱和关注的重点。

1.建议实施“留守女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女童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留守女童家务负担普遍比较重的特点,实施全社会范围内的留守女童关爱活动。

2.建议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开展社会救助、学校关爱和结对帮扶制度。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活动。如开展“关爱留守孩,千里传佳音”活动;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利用寒、暑假组织需要探亲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探亲活动等。建立高校学生与地方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互动模式,以高校的院(系)为单位,每一个院系与一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镇乡结对。首先,由高校院系安排,每 20 人为一小组,每小组负责结对乡镇的一所村小。其次,根据农村小学的编班情况将这 20 人机动分组,如某村小一共有 10 个班,则将这 20 人分 5 组,每组负责 2 个班。最后,由这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负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此项活动主要以书信、电话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项活动可以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对村小成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这项活动长久地进行下去。

(三)努力发挥教育部门主渠道作用。建立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教师编制;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融安县在帮扶留守儿童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监护人培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安县桥板乡 2014 年春季开展“100 名教师帮扶 100 名留守子女”的关爱教育活动,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给予关爱帮扶,又对他们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留守儿童

现如今,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虽然在整体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城乡差距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和农村,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现状,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关爱,很可能引发其他社会不稳定事件。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温暖教育,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促使他们朝着健康、快乐方向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城乡差距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的大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果小学教师对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引导不当,则很容易爆发新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其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1)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严重缺失。低年级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失父母的关爱,往往容易形成自闭、不爱与人交流的心理,如此,则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侵袭。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思想尚在萌芽时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他们就仿佛一张白纸,任何人都可以在这张白纸上绘制“图案”,绘制得“精美”则利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绘制得“杂乱”则很容易损毁留守儿童的一生,导致其行为徘徊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造成这一实践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由于祖父母给予不了留守儿童有效的心灵关爱,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学校不能融入其他同龄人中,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使其很难与其他儿童形成有效的交流,长此以往,易形成不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实施“南风”策略,温暖留守儿童

所谓实施“南风”策略,就是指南风效应。这一理念源于法国的一位著名作家拉・封丹的寓言,在寓言故事中南风以温暖的手法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它告诉我们在实践生活中要尊重和体恤弱势群体,在教育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情味”,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温暖留守儿童。如此,利于教师管理,更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实践中多给予留守儿童温暖

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低年级留守儿童缺失的父母关爱,小学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在教育教学中给予W生帮助和关心。将留守儿童的心留在课堂教学中,享受到教师带来的浓浓墨香,在教师组织的游戏中快乐成长。另外,通过开展游戏教学,帮助儿童构建坚固的友谊,强化其团结合作意识,融洽师生关系等,如此可有效避免因留守儿童过早辍学步入社会带来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之余利用课余时间多在班级内观察儿童,如果哪位学生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也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教师的帮助。教师在和他们交谈时,应当尽量避免命令性的口吻,多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气,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则更能融化留守儿童的心灵,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和管理质量。

2.积极联系留守儿童家长,适时弥补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的家长是与留守儿童有着浓浓血缘亲情的直系亲属,父母给予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情感灌输,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条件,帮助留守儿童联系其家长,向儿童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重要性。继而在儿童家长的配合下,形成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将行为徘徊在道德和法律边缘的留守儿童扶上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3.动员社会力量,让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积极动员社会的力量,也是有效帮助低年级留守儿童重拾学习信心的办法之一。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建设得以不断发展的后备力量,如果不能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那么很容易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地说,还可能危害社会的稳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小学生,学生在感受到社会的帮助后自然会报以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更好地回馈社会。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现状着实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小学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联系留守儿童家长,适时弥补情感缺失以及动员社会力量,让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三方面入手,温暖留守儿童心灵,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人;和谐教育

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就我省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已有71万留守儿童,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占据绝大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约每18个孩子就有一个农村儿童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中,留守儿童会产生一系列安全、心理、道德、学习及人生价值扭曲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安全问题、心理人格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价值扭曲问题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二、如何解决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能否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加强孩子的家庭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家访时,时常和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探讨这一问题,转化他们的思想,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加强学校的管理与养成教育,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留守儿童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是他们品德习惯养成的主要地方。在学校管理中,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小组,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体制;教师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定期对留守儿童心理进行分析,采取正确方法帮助其树立健康心理。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教育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方面的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情况有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城市教育质量而言,农村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农村留守儿童在这种状况下的成长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1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本文选取江西农村某地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选取了600名留守儿童,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00名,问卷有效率为93.5%,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校情况、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在课堂中是否会主动回答问题、逃课的情况、打架斗殴以及沉迷网络等情况[1]。

1.1生活状况:在这些留守儿童里面,有将近20%人的父母在其一岁时就外出去城市工作,他们的生活状况都是由(外)祖父母照料,但是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们很难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难以在亲人感情以及社会认知方面树立正确的挂念。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能够自理,但是在其身心发育的关键期间父母没有在身边监护,他们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在成长过程逐渐变得孤僻、冷漠。

1.2教育状况:在对该农村缀学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属于留守儿童的高达92.3%,在问到留守儿童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在将来进入社会后同样可以获得工资,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读书无所谓。对于是否会在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93.6%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2]。也有部分学生趁监护人不在时偷偷逃课外出,跟随他人一起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综合以上情况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力度。

1.3心理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31.7%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为孤僻内向,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进行沟通,缺少父母的嘘寒问暖,留守儿童在与外界沟通时表现十分吃力,并且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与同龄儿童相比,在遇到事情时极易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35.4%的留守儿童表现为冷漠乏信,这些留守儿童在长期不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下,不能养成待人善良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得不到鼓励,使得学生缺乏自信。26.4%的留守儿童由于常年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其行为习惯受他们的影响较深,极易产生仇视、憎恨等不良心理[1]。

2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

2.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发展较为落后,且相对于城市的家庭结构而言,农村很多家庭并没有真正实施少生优生的政策,甚至是一个家庭有3至4个或四个以上的子女,在面对越来越重的家庭压力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2]。此外,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户籍的限制也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上学,而且相较于农村的上学费用而言是,城市的高消费让农村父母更无法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是必然的。

2.2学校因素:相较于城市里的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的教学育人经验十分缺乏,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弥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对他们全面发展的作用甚微。农村教学条件差是学生得不到正常教育的主要原因,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表现出学习散漫、缺乏主动性等现象[3]。此外,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做相关调查,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也没有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探讨,忽略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3家庭因素: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较低,不能对子女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而且有大部分的农村父母认为让孩子上学就是让他们接受教育,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以及素质、品德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负责[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出现这些想法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教育孩子学习的能力,甚至有些父母认为上学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孩子受教育并不十分赞同。这些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人生观念偏差的主要原因。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3.1加强监护人以及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在校期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了解班里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发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监护人也应该重视孩子的成长发展,监督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沟通的力度,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

3.2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留守儿童的智力:农村学校应该重视教育的质量,利用高新技术开设优质教育,利用多媒体的作用打开留守儿童封闭的心理,培养他们乐观的学习态度,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智力。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可以加强留守儿童与他们父母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3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力度:农村学校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将学校的留守儿童按照性别、年龄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利用父母在其身边时共同与学生进行交流[5]。4结语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父母以及教师需要对其心理问题以及生活状况加以监视,在其成长状况面临许多问题时,需要随时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还需要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雪珍 单位:兴国县高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蒋战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2]臧亚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3]王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