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1
一、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方式的转变
一是多媒体成为农民学用技术的新亮点。近年来,围绕“实际、实用、实效”,各地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产增收快,节本、省工、省力等轻简技术和农业高效模式摄制成农业科教片,内容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农村能源、农村经济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六大类行业。每年出版发行农业科技光盘2.7万多片,年均有40万人次通过播放光盘接受培训,农民按需求对着光盘看技术、学技术、掌握技术,科学种养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多媒体成为农业企业推广科技新途径。多媒体资源在技术开发上更比分散经营有优势,有推广价值。如武汉庆发禾盛种业有限公司、国宝桥米、武汉桂子米业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来,积极与农业音像制品单位合作,开发农业多媒体资源,承办及建设相应行业专业媒体网站或板块,将产品原料标准、生产标准、收购及精加工标准、原料配方标准、企业技术服务标准及模式,摄制成片并出版发行,用于培训原产地农民和企业员工,让农民和员工熟练掌握农业技术、产业销售信息、价格信息,为企业争取了更多的订单,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
三是多媒体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几年来,围绕测土配方施肥、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业生产、畜禽水产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共摄制300多项适用技术,通过转化成可视的多媒体推广到户、应用到田;一大批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摄制成片,并以《湖北高效模式电视系列片》的形式集成出版发行,推介到农家书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了短、平、快的作用。
二、成片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科教多媒体资源建设喜见成效,佳作不少。2010年,在全省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暨远程教育教材课件观摩评比中,省农业厅报送的四部农业科教电视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优质有机稻生产技术》、《巴西菇栽培技术》、《优质柑橘栽培技术》、《雷竹栽培技术》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10年,送评的《泥鳅人工养殖技术》、《魔芋高产栽培技术》、《秋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栽培技术》、《双孢菇大棚生产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片在省委组织部电教片课件评比中再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这些佳作成为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新载体。
三、推动了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发展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2
(一)远程教育已成为我国农村信息化骨干网络建设的载体
首先,远程教育可以发挥信息交互技术的优势。我国农村地区的继续教育是远程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农村群众自身素质普遍较低,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就必须采用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继续教育的目标。将远程教育应用于农村再教育时,要充分采用IPTV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种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政策和法规教育、电影和电视等文化宣传,使声音、视频、图片、文字融为一体,这样能使农村群众更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也激发了农民再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远程教育能充分发挥出信息量大和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远程教育运用到农村建设中,其内容涵盖是非常广的,如种养殖技术培训、相关技能培训、农业加工制作信息、市场预测信息、农产品供应信息等。再次,远程教育能够将平台相互共驱、网络立体交叉的传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我国甘肃省天水市建立了网络平台,将现代的远程教育与广播、电视和党建、手机信息、农村文化的共享工程等公共信息服务的资源组合起来,让卫生、农业、劳动、科学技术、教育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公共信息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
(二)远程教育已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信息化服务的主体
第一,远程教育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讯服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对农村市场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对信息结构进行调整,并进行进一步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拓宽渠道进行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分析,并且要以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如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及时将一些农业信息和教育信息提供给农民。第二,远程教育能为农村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远程教育目标就是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农村信息资源,远程教育可以为广大农村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第三,远程教育建立了联系村庄和农户的农村远程信息的服务系统。使用IPTV网络的技术手段,主动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增强宽带互联网模式下的终端网站建设,尽早实现标准的、统一的、集聚功能较强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
(三)远程教育已成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业务平台
首先,远程教育是农民工获得就业创业的这个概念的教学平台。通过播放农民工的创业视频,增强农民工创业的理念。通过对农民工的宣传和教育,给农民工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并建立创业的概念。其次,远程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市场信息平台。可以为农村劳动力市场建立远程服务的信息网站,为群众和招聘的企业建立一个信息的桥梁,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信息的集成。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可靠的外部工作信息。再次,远程教育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从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将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加强对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管理、使用,及时公布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学技术、党员教育、实用技术、劳务力转移和农产品营销市场资讯,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根据市场和就业的需要,采取具体的方式,对群众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对政策、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整体质素。
(四)远程教育已成为农业产品交易信息的渠道
第一,远程教育扩大了农业产品的商业信息和浏览数量。远程信息网能够让农民及时地进行农产品价格以及预测信息等查询,为农村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农民不仅不受远程教育网站信息查询的限制,而且也可以浏览企业商务信息,这主要通过图形web集群和影视版的辅助教学站点来实现,它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服务。第二,农产品的商务信息功能也能够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得到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网络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图形网站、视频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在信息的同时,强化了远程教育。第三,远程教育是农民群众的留言板或论坛。网络辅助教学的网站提供了留言和论坛功能,使农民群众在浏览信息时可以反馈一些商务信息。
(五)远程教育已成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首先,教育模式要改革创新,制定好远距离培训计划。要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普及到省、市、县三级,职业技能培训要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资源有很多,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的,甚至有的比较落后,因此,要尽可能做好各类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将农业技术培训课件的制作作为重点。针对普通农民群众而言,他们没有机会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因此,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为发家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远程教育中心只有贴近农村和农业的特点,做好区域内的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设计,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体系,才能对农村农业的产业化提供人才支持。其次,建立和完善学习的需求预测与反馈机制。应组织、收集、汇总和分析农村群众对实用技术的学习需求,确定课件制作的重点内容。对关键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实用性技术,要适时开发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能在教学平台播出的教学课件。再次,通过“互联网电视+基地农户”的教育模式培训农村中的实用性人才。把各种农业实用技术课件,通过远程网络分发到各播出平台,根据专业及时组织农民进行培训,使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实战训练,采取大辐射的方式来促进技术的推广。最后,教导学生要因材施教,进行分类训练。远程教育应根据“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少什么,补充什么”的原则,采取各种手段,培养迫切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在培训内容上,加强课程编排的计划性,讲究制作的配套,突出乡土特色,加快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库建设步伐。充分考虑各地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培训,使农村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本土化、系统化、实用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大大提高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六)远程教育已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第一,引导农村农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农业项目+远程+基地+农户”、“农业合作组织+远程+农户”、“专业市场+远程+农户”、“公司+远程+农户”等模式制作远程教学和学习的配套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市场资讯和专业的培训,指引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在项目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提供及时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远程教育网的集聚功能,在促进项目的基础上,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质量。第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管理和科学决策。农民透过远程教育网可以检索到生产和管理的信息,进行合理判断,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产决策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有力支持,最大限度地避免农业经营的风险。第三,促进对农村产业群体的知识普及。远程教育应采取价值链接方式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连接到农业产业链中,使农民在工业化生产和管理中成为知识丰富的员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二、远程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
远程教育能够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而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基层党员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应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应当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收看教育片、宣传片,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农村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自律意识以及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规模培训,将培训基地、培训力量和培训资金有效地整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远程教育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其涉及的部门较广,因此,必须将这些部门的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共同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实践证明,在党员干部培训中采用远程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总之,远程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好地为农民发家致富起到带头作用,促进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村种植业中,为培养创业致富本领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让老百姓先富起来是我党的重要政策。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外出打工、自家的种养殖业、承包的种养殖业以及个体经营收入。其中外出打工和自家的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收入。要想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知识,而农村远程教育正是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通过远程教育,将农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到广大农民中,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远程教育能够给农民带来新型的服务。首先,可以加强农民群众的学历教育。其次,可以加强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大力加强新农村科技培训工程的建设,以远程教育为主体,持续开展现代化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再次,可以提供农民个人素养。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中开设农民论坛,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村委会还可以定期在闲暇时间组织农村群众到村委会中观看与农村村民有密切关系的教学视频,如种植技术视频、养殖技术视频等,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农民群众也可以相互讨论,这样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殖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远程教育要充分发挥技术培训优势,使农民自身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基层党员干部与村支部干部要定期了解农民所掌握的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另外,对于一些返乡的农民工而言,没有一定的技能就难以实现自主创业,因此,应该加强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对这些农民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进而使他们的就业能力所有加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提高市场经济意识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3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
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
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
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4
该县的王贵臣、徐振文等一批土专家就经常活跃在乡村田间,他们为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有时候他们在一家的活儿还没有完,另外一家就已经等着了。在忙的时候,常常有好几家同时找到他们,几乎让他们处于分身无术的地步。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近年来,突泉县在各乡镇设立远程教育点,这让不少村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科技知识。
“远程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课堂,助农增收的金钥匙,也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内蒙突泉镇东方红村是突泉县第一批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村子,说起现代远程教育的好处,该村党总支书记褚振发深有感触。
“由于远程教育网络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农村实用科技知识,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深受群众欢迎。每逢播放日,不用村干部上门通知,群众们就会自发前来参加学习培训。”褚振发说。
内蒙突泉镇东方红村的冯作宝也是远程教育的受益者,他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和县内统一组织的赴外培训,掌握了一系列特色品种种植技术,承包了3个温室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喜获丰收。
为了帮助农户掌握一些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近年来,突泉县科协还常常下派科技特派员,开通科技服务专线,开展科普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科普漫画展览以及开办《科技园地》、《绿野之声》等电视科普栏目,向农户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解答农业生产难题。
与此同时,突泉县科协加大了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各乡镇科普活动室和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县80%以上的乡镇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设施,100%的村(社区)拥有专用或合用科普宣传栏。这对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科技信息。
近年来,突泉县还启动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职业技能提升和青年农民致富培训工程,这为该县输送了一大批设施农业和禽类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在这些人的带领下,突泉县的现代农业开始崛起。电子监控、热风炉、水帘等先进设备在禽产业上的运用,帮助养殖户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立体培育、育苗嫁接、冷棚移栽、成熟干预等先进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运用,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提高了生产质量。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今走进突泉县,不仅可以看到座座白羽肉鸡养殖基地,还可以看到片片设施农业园区,一条条平坦的机耕道,把农田分割成整齐的方块;一条条新修的沟渠,织成纵横相连的排灌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建设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
赛银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突泉县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园区位于突泉县太平乡西部,其总面积近3000亩,由于紧邻省际大通道,区位优势明显。该园区于今年4月开始施工,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走在该园区,可以看到沼气循环、微喷滴灌、生物微肥、无土栽培、新型机具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在这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赛银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突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板工程,该园区建成后成为突泉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优、功能最全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在其未来,该园区可带动全县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温室大棚3000座以上。对很多农户而言,他们将迎来新的致富机遇。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5
关键词:韩国;农业;信息化
韩国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连接政府、市场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韩国的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韩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韩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就把农业信息化提到议事日程。首先,政府不断完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重视通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的建设。1986年,政府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高达20亿美元,占政府投资总额的7.7%。到1994年又颁布《农渔业振兴计划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等两部重要法规,以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的韩国农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在此情况下,作为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韩国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形成了“专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模式。其次,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农村的信息主干网(带宽)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由韩国的三大民营电信企业投资,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民营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
负责韩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机构是1992年成立的农林水产省的农林水产信息中心(AFFIS)。该中心是由农林水产省的10个下设机关团体共同出资组建的财团法人,组建后的运行维护费用由政府预算安排。目前,AFFIS已连接与运营有关的机关团体信息通信网26个。加入AFFIS的会员7万名。1962年,韩国建立的农村振兴厅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农村振兴厅主要负责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生活指导以及农民的培训,并建立起中央、道、市郡、邑面四级组织机构的一体化指导体系。近年来,农村振兴厅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将上述一体化指导体系连接起来,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提供信息支撑。
(二)注重信息技术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构建以下几个信息管理系统:一是生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生物信息数据库、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遗传数据库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生物学科学研究。如,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分析、遗传分类和基因搜索、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DNA图像处理等。同时,建立作物基因资源管理系统,用来收集、存储和管理物种资源的信息,特别是收集和管理水稻、大麦的基因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信息网络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二是作物育种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连接农村振兴厅的每个作物育种研究所、国家作物试验站等。利用这一网络,育种工作者交流育种信息,提高育种工作的效能。三是动物改良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连接农村振兴厅的相关家畜改良研究所、国家家畜研究所、动物基因改良中心、家畜改良办公室等。利用这一网络,研究人员共享动物改良信息,从而推进动物改良的研究。四是农业科技文献信息系统。该系统存储和订购国内外大量科技期刊和书籍,拥有农业科学图书馆、综合农业大学、汉城国际大学等单位的网络借阅服务。图书馆网络化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图书采购、编目和入库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为农业研究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五是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农村振兴厅的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将计算机与Internet网相连接,农场主在家中通过Internet就能实时控制温室。六是农场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农业气候信息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实时气象信息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农产品出口信息库和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库和服务系统,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支持。七是农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将农场财务、农产品销售、农场经营管理计划、农场资金预算管理等内容纳入该系统中。它涵盖6.8万个家庭农场、50种农作物诊断数据库。以此积极推动农民网上销售农产品,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现在,许多农场主已直接通过互连网进行交易。
(三)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来推广农业技术。韩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推广农业技术。该系统是视频会议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它用专用网与公用In.ternet网相连,可通过电讯实现点对点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换和单向的多媒体信息广播。该系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工作:一是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对农民进行培训,主要讲授农业技术。二是进行农业技术咨询。农户将各种技术需求提交系统,系统管理员整理和归纳农户的技术需求,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源来解答或请农业专家回答,最后将结果显示在网页上。三是利用农村振兴厅的网站和地方农业技术中心网站向农场主提供信息。主要作物长势信息、病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村生活信息。与此同时,政府还重视农村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不仅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开设计算机农场管理等课程。政府还通过投资、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计算机。到2010年,农村计算机的普及率将为100%,即每个农户平均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
二、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农村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农业信息库和数据库相继建立,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技术正逐步发展,农业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还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信息资源匮乏、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借鉴韩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以此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组织的作用,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一是制定比较优惠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将农业信息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选定部分目标,重点扶持。二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特别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政府应把农业信息化所需的启动性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中,建立农业信息化专项基金。同时,在政府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对农业信息化进行投入。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外资,以促进农业信 息化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已有1000多个地、县入网;中国农科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也已初具规模;市级以上农业部门也有选择地组建了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网,并以县乡为节点支持县乡入网建设。然而,我国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还存在参差不齐、设备低下、宽带不足、网速缓慢的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构建集多个农业信息网络于一身的高速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使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行情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品品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四是建立有利于促进教育、科研、推广三结合的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生活指导以及农民的培训等工作,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组织机构的一体化指导体系。
(二)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融合。应构建生物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包括研建生物信息数据库、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遗传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收集、存储物种资源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二是注重动植物生产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作物远程实时环境监控报警系统、优质农产品产量预测系统;建立作物生产管理系统,收集和作物生长与病虫害信息;研建园艺产品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环境自动管理系统。另外,还应建立作物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即通过网络将每个作物育种研究所、国家作物试验站和农业试验站等机构连接起来,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从而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在畜牧业方面,应建立动物改良信息管理系统,即通过网络将家畜改良研究所、国家家畜研究所、动物基因改良中心等有关家畜改良的机构连接起来,为动物改良人员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促进动物改良的研究。三是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包括谷类、蔬菜、果树、花卉、牲畜、蜜蜂、兽医、农业机械等。其中,农业土壤信息库包括原始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旱地土样状况等。另外,还应建立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昆虫资源数据库、病虫害样本数据库等。四是大力推广农业管理信息技术。建立农业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如,畜舍自动化调控、农产品冷藏等;建立农业气象信息数据库,开发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积极推动农民网上销售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6
关键词:陕西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教育”)是中央在全国广大农村推行的一项旨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惠民工程。它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党员教育、农业技术等教育资源传递到广大农村地区。这不但有利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原因的影响,各地“农远教育”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与东南部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我们如何迎头赶上,缩小这一差距,是当下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以陕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陕西“农远教育”情况简介
2003年6月中央开始正式启动“农远教育”试点,试点地区分别涉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地的四个省份,2005年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到12个省区,2007年下半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农远教育”工程向全国各地普遍推广。陕西省属于第三批试点地区,即从2007年开始推行此项目的省份。陕西省虽推行此项目时间较晚,但在政府精心组织下,依托教育大省的优势,使农远教育平稳推进,现已覆盖了全省各地农村。但由于,陕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省内各地地理情况复杂,实施“农远教育”又较晚,因此尚有一些亟需改善的地方。
二、陕西“农远教育”的不足
(一)资源建设整合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
我们知道,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资源建设。陕西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远教育”资源建设,为了确保资源建设质量专门颁布了相关规章制度;为了促进资源建设力度,多次举办课件制作评奖活动,以期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但现有的资源同农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东南地区省份“农远教育”资源建设也有一定的距离,如湖北省在2009年省级资源库教材存储总量达到近3万小时,截止2010年征集到近万小时的教学课件,并向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购买了7000多部优秀专题教材;江苏省加大力度对涉农信息资源进行大整合,将各级劳动、科技、农业、科协等相关部门的网站、平台统筹整合,力争让农民群众“一网揽尽”,并开设“图说村落”、“招商引资”、“供求信息”、“乡村特产”等专题栏目,既宣传了各地的产品,又提供了产品供求信息,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因此,增加资源的数量及建设实效性强的资源是陕西“农远教育”的下一步目标。
(二)资金投入力度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农远教育”资金投入模式是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经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中央财政拨款通常情况下都能及时到位,但地方经费投入方面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东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由于财政收入状况良好,地方经费投入一般情况下力度都很大,而且也能及时到位,这也是东南部省份“农远教育”发展快的原因之一。但中西部省份,由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状况不容乐观,在“农远教育”地方经费投入方面问题较多。一般情况下,省级拨款亦能保证,但各市、县乃及镇的经费投入却不一定能按要求及时到位。陕西省作为西部省份也存在这方面问题,许多市县在筹措“农远教育”经费方面存在问题,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陕南部分县受灾,接到了“特殊党费”的救助,当地政府将一部分“特殊党费”用于了“农远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及资源制作等项目,这属于“特殊党费”的合理使用,但也反映出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计划,在“农远教育”经费上只能借用其他经费来弥补。
(三)网络建设力度不够
在网络选择上,陕西省根据本地特点选择了广电宽带网络和卫星接收相结合的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三期建设,现已建成覆盖城乡农村的教育网络系统。但这种模式是电视机加机顶盒,靠接收视频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传播的稳定性不强。因此,在组织学员学习期间,各级政府要派出大量人员赴各处检查,遇到信息传输故障还要联系广电部门及时解决。这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也对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有影响。而东南部省份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江苏省一些地市建成“网上村村通”网络系统,架设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建制村(社区)”的“网络信息高速公路”,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十分稳定,当地政府通过网络大量供需信息及就业信息,使广大党员干部得到真正的实惠。因此,建立稳定的网络系统,是陕西等西部省份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三、对陕西“农远教育”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陕西“农远教育”发展情况,笔者认为陕西“农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加大资源利用力度
陕西省在推动“农远教育”工程时除了建立广电网加机顶盒的模式外,还充分利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建立起来的硬件和网络,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建设经费,而且可以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养起来的技术人员,可谓一举多得,大大提高了“农远教育”推进速度。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了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同时也鼓励本省农远教育技术人员制作了一批课件资源,为了服务三农还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农学专家制作实用农业技术课件。但相对广大农村数量巨大的党员及人民群众,这样的网络环境、技术人员及远程教育资源,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我们知道远程教育追求开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大开放理念,即在学习对象及学习资源方面最大限度开放,我们农远教育工作亦应持有这种理念。在硬件网络、技术人员及资源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开放理念,充分利用现在农村已有的各种远程教育资源,如农村职业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等,利用好它们的硬件网络及技术人员,整合适合广大农民学习的学习资源,这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农村地区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大并保障资金投入
远程教育是一种需要大量投入的教育形式,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需要大量资金,后期的网络维护、资源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在资金投入方面,“农远教育”基本模式是国家财政拨款加地方投入,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拨款均能如期到位,但地方投入方面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尤为显著。陕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在“农远教育”发展初期经费投入情况较好,这也是工作顺利展开的原因之一。“农远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行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督促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能及时到位。同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需要增加投入,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最终形成。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效的资金投入监管制度,保障“农远教育”能深度发展。
(三)自主创新,解决网络基础建设的不足
众所周知,远程教育的关键在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陕西省地处秦岭腹地,全省地貌情况复杂,其中陕南地区位于秦巴山区,许多基层村散落于深山大川之中;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荒漠草原交接地带,区域内塬大沟深。这些复杂的地貌情况,造成了当地交通极为不便,给网络设施建设带来极大不便,网络建设情况极为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上作出了一些大胆尝试。如前所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了广电宽带网络和卫星接收相结合的模式,以期达到覆盖全省农村的目的。但,由于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信号不稳定,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因此,寻找一条网络覆盖更广,信息更为稳定,更便于农村群众学习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自2014年6月起,委托在远程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的手机智能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对汉中地区及泾阳、澄城等县进行试点,以手机无线网络系统弥补交通不便地区有线网络缺少覆盖的问题,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计划在2015年将培训规模扩大至5万人。这是陕西在“农远教育”方面做出的大胆有效的创新性探索,对其他西部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四、结语
西部地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地理状况同陕西省非常相似,因此在“农远教育”发展中也都存在大致相同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本地区“农远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也能为当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小永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小永.贵州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现状及其对西部地区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
[2]关于开展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验收工作的通知[陕组通字〔2011〕66号].
[3]湖北省坚持“四高”标准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R].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通报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