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中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已经应用到中医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应创造适合中医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与协作能力。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中医院校学生进一步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据中医专业创造适合的实验环境

根据中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不同的特点,按入学录取成绩分成若干实验组。实验常用仪器每2人一组,自行保管使用,如有损耗及时补充。将所有实验仪器设备统一规划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的使用空间。因为招生扩大,现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由原来的固定时间上实验课,改为上午、下午、晚间循环利用实验室,提升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将以往验证性实验内容,改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构建中医专业实验教学特色为亮点

中医专业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改革的亮点。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技术,把生物化学常用的仪器设备、应用技术,离心机、比色分析、层析、光谱、电泳、PCR、自动生化分析等仪器的特点、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呈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电泳、透析、超滤、沉淀、离心、层析、蛋白质纯化、基因芯片等应用技术利用多媒体,用动漫图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演示,较细腻清晰地分解表达知识的层次,使知识内容通俗易懂,既便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实验教学课程安排,由教师答疑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化学实验所需仪器结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适应能力。

三、以提升学生专业实验能力为目的

依据中医专业的特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专业基础性实验项目,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实验教学专业优势互补、科技创新促学科发展、实验内容合理完善为原则。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教学大纲为基准,创造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爱好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自己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设计不同模式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与以往各学科相似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体现相关知识的连续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综合性实验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1.开设符合专业特点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开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加设与中医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替代以往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以适应今后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实验内容的扩展,增加生物化学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技能素质。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新的实验教学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整合、筛选、优化,顺应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加设研究性实验。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可。生物化学有助于对常见病、多发疾病的研究,中医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起到了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生物化学应用技术广泛用于中医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中医专业发展的特点,开展研究型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学生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独立实验,通过研究性实验改进学习方式,不仅使知识得以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针,通过教学提前进入临床、导师制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到知识的不足,激励学生奋发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学生知识沙龙、博士讲堂等活动。学生根据参赛实验内容自行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流程,查找数据,准备配制试剂,自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实验活动。科技创新竞赛为学有余力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科技创新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团队协作和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推进了实验教学发展,完善了实验教学设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为学生提供最优良的实验仪器设备和适宜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中医专业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是中医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专业医学人才的重要方面。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路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武慧敏,郑晓珂,黄虞,等.中医院校生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78-79.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2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业时所遇到的困难,本文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物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1.1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生物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实时更新内容。讲到基因表达时,可介绍我校主持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建立21世纪“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里程碑。并把有关基因组草图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1.2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讲授理论课时,可通过联系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了解生化问题,激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如脂类代谢部分,可以介绍目前世界肥胖人数已超过16亿,肥胖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死因,再结合脂代谢机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饮食平衡营养控制肥胖。另外,可以通过设问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短跑后人会感到小腿酸痛?为什么不能常吃生鸡蛋?为什么加卤水可以制豆腐?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等等。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宽了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1.3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成倍递增,涉及的许多概念及反应过程非常抽象,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感到概念模糊和难以理解。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集声、像、动画、音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优点。

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用ChemOfficeUltra8.03绘制氨基酸或核酸的三维立体结构,录制视频介绍几种层析法等实验性强的理论知识,运用Flash动态画面模拟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线,遵循内容精简、版面简洁、色调清晰,动画科学,切忌将它制成电子黑板。在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效果的渲染下,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图像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1.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引导式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然后以答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开展课堂交流。

在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参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等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或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

2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的精神,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在生物化学的双语过程中,首先处理好现阶段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其次提高教师的双语执教能力。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口语,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培训。另外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循序渐近的教学方式,实现双语教学目的。

3开展创新实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谁就可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开展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有效手段之一。

3.1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从试剂配制到实验的预试及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2开展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课时和经费限制,很多学校主要开设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实验,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至关重要。如设计“鸡蛋清SOD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酶的性质、酶的分离及纯化关键技术、酶的鉴定方法等知识。

3.3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3

1全面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1.1理论教学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高级生物化学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前者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的阐明,后者主要侧重于学科的前沿进展和技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基础理论-临床科研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首先介绍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和现状,帮助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接着具体讲授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完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然后在临床案例和科研论文情境中讲解各种疾病或技术,总结和提炼具体案例中的研究思想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对于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对基本内容进行详细、重点的讲解。部分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加深理解。②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部分内容应结合具体科研文献进行讲解。③疾病的发病机制,该部分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系统介绍,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3]。强调关注疾病具体的分子机制。由于生物化学发展非常迅速,由此衍生出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最新成就、最新进展不断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实验教学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技术,更新整合

现有实验内容我们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去除陈旧过时的实验,下一步将尝试:

①在每个实验开始引入合适的案例,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实验意图,有效地和临床、科研联系起来。

②尽量保证实验内容的连贯性,比如前次RNA提取实验获得的RNA可以作为下次RT-PCR的模板。

③为了使实验内容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对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两个实验,均增设高剂量组,通过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之间的比对,加深学生的印象。

④在高级生物化学实验安排中,尝试将有内在联系的多个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实验。如可将原有的质粒抽提基础上增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连接产物的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整合为完整的分子克隆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不仅可以增加实验内容的系统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提供合适的科研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⑤依托我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开展创新性实验,尝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

2全面优化调整教学方式

2.1理论教学方式

基础医学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与自学能力,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时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可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

2.1.1PBL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年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规模在40人左右,而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使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采用PBL教学模式。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疾病案例的提供,一些具体的科研实验也可以作为案例,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1.2启发式教学采用“简述-自学-总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讲课的主动性。例如酶的竞争性抑制章节中,可让学生主动查找临床上以竞争性抑制为原理的药物,让学生加以比较,加深学生理解。

2.1.3互动式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例如在讲解了DNA的生物合成的基本内容后,把整个班级分组,让每组学生主动查阅与逆转录有关的文献和最新进展,制作成PPT,每个组派一名代表用20分钟时间去讲解逆转录章节的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口头表达能力。

2.1.4加强英语授课比例在科研工作中,无论是查阅文献、撰写科研论文还是学术会议交流,对专业英语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尝试全英文PPT,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尤其是专业名词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2.2实验教学方式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模式;生物化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78-03

Application of Seminar Style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LIU Xiao-lin CHEN Ji-peng QUE Zhi-qun HUANG You-ming LIAO Jun-jie

(Yichun University,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odel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has proved that it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one-way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teaching″,students′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so a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students.It is a kind of effective new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Seminar teaching pattern;biochemistry;application;practice

提高教W质量是高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各本科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是江西宜春学院农学、生物科学、园艺、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体的分子基础、化学变化及信息传递的一门科学。它是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物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物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由于生物化学研究范围涉及所有生物体,知识多样,内容庞杂且抽象难以理解。另外,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学生减负的推进,生物化学的授课学时日益减少。过去,在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中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为了适应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为了适应生物化学授课学时减少的实际需要,从2014年开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努力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整合,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1-3]。

1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是有既定的人为目的。教学要达到既定目的,完成所肩负的任务,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在当代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在20世纪初期从生理学中分支出来的,并很快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年轻的学科。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它是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及其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大分子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及其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储藏、传递和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生化分析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化学知识基础。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广泛,基础理论众多,实验技术基础性强、内容多,加之生物科学的空前发展使生物化学教学面临知识类别空前复杂,专业研究更加深入,成果信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种新形势,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学习的能力。而Seminar 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教与学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4-6]。

2 Seminar教学模式概述

2.1 起源与发展

Seminar为德语词汇,发轫于18世纪德国,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原意为培育幼苗的“苗床”。 Seminar在英文中含义可译为“研究班讨论会”“研讨班课程”“专家讨论会”等。它后来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功能的课程教学模式。Seminar是指大学或暑期学校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或研习班。这种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教授或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它起源于英国,后来成为欧美大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以后,Seminar 模式被引入中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内学者开始重视Seminar教学法及其运用,其主要运用于我国大学课程如管理、营销、英语、金融、预防、中医外科、肿瘤学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2 结构

Seminar教学模式结构主要包括:一是主持人(主要是教师)介绍本次讨论主题及涉及的基本问题。二是主题报告宣讲。由报告人(学生代表)进行专题发言,介绍专题的背景知识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可以针对某一研究进展发表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研究内容。三是教师对报告进行补充和简略的学术评述,引发其他学生提问。四是针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提问和交流,包括课程参与者有教师、学生等。

2.3 特点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转变。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比,Seminar教学法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Seminar 教学法是一个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Seminar教学法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充分激活、展现,从而实现从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造型的飞跃。三是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可以紧跟最新的研究进展,从而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那种单调而又陈旧的“老黄历式”教学思路。四是Seminar教学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工作。五是Seminar教学法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模式的建立,不但提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提供了情景的压力,促使每一个参与者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去,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趋向的纵深发展。六是Seminar 教学法有利于塑造民主、平等、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塑造。总之,Seminar教学方法是“教”与“学”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充分体现了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学术性特点。Seminar 教学方法引入大学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实现了大学教育中“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这一目标,使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变以往学生的“要我学”而为“我要学”,能极大地提高大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宜春学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在生科学院的农学、生物科学、园艺和动物科学等专业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长期以来,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虽然其中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引进了其他一些方法,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从2014 年开始,在生物化学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引入Seminar 教学,旨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探求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根据近3年的教学实践,Seminar教学模式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发展的效果。

3.1 理论课程教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涉及所有生物体。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酶、维生素、激素等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各类有机分子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和能量的转换,代谢的调节机理,基因重组技术及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的前沿技术。生物化学的任务不仅要揭示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种类、结构和含量,更重要的是要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这些物质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衰老等生命现象的关系。

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之前,一般是先根据各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培养方案,向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生物化学Seminar课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选题范围、每周选题安排、课程流程设置、成绩考核标准以及关于各个选题的相关阅读材料、书目及参考文献等。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师结合核酸、氨基酸、蛋白质、酶、糖、脂类物质等各个相关选题,先主要是介绍该选题的主要知识点、当前这方面的研究热点、难点以及主要进展提供给学生参考。然后学生则根据该选题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拟定Seminar题目。再由教师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和题目情况进行分组,同时各组推举1名报告人,并准备PowerPoint报告。Seminar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主持人介绍 (3~5 min);报告宣讲 (10~15 min);讨论交流(20~30 min);总结( 3~5 min)[7-9]。

3.2 实验课程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技术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在Seminar实验教学改革上,对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主要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而对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再由学生进行报告,报告的演示文稿为PPT课件。学生报告后,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对相关的实验方案设计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方案确定后学生再开展具体实验。Seminar实验教学其他程序同上。比如,在正式进行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与酶解工艺这种探索性的实验项目时,先由学生从国内外专业网站和期刊中查阅玉米醇溶蛋白和蛋白质的提取及酶解方法等相关文献,并阅读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准备各自的实验方案和PowerPoint报告。然后按照Seminar其他程序,学生报告人从实验研究的构思、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其他学生在报告人介绍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这个实验课题的理解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对各组实验方案和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之后,学生则根据论的情况和教师的点评对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修改确定最后实验方案。然后才开展具体实验。这样,不但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面,而且取得了最好的实验结果[10-12]。

3.3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影响评价

生物化学Seminar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结合生物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对Seminar教学法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调查和测评。主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测评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二是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师生感情、创新素质、文献阅读水平、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PPT制作水平、团队合作精神,选题的合适程度、课堂交流讨论的情况等。这些方面主要作为教师对学生Seminar课程进行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待学期结束时,学生的Seminar课程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占80%,其他如实验实践考核和实验实践报告、上课表现和考勤等占平时成绩的20%。学生的生物化学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计算。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协助学生选题情况、对Seminar教学过程的控制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介绍与总结点评情况等。对教师的测评情况主要作为教师改进Seminar教学水平和进行奖励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通过在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实验教学中运用Seminar 教学法,建立了合理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增强了自信,同时密切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据调查,近2年来,各个班的学生期未考试平均成绩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提高10%以上,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此外,每年均有多人参加的学校大学生能力建设项目被立项,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有多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部分甚至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当然,在进行Seminar 教学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的储备有的很不充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些欠缺,有的主讲学生没有把精力全部投入进去,应付任务型的学生不少,有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有的教师存在行为惰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eminar 教学的效果。

总之,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枯燥、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激活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全面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Seminar教学模式是适合大学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对大学生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5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教学方法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58-62.

[2] 李军.利用Seminar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0, 161(10):75-76.

[3] 朱郁闻.论Seminar 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3):46-47.

[4] 冯琳佩.略论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Seminar 教学模式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45-47.

[5] 孙连坤,康劲松,李扬,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6] 茅卫锋,殷玉玲,陈杨,等.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94-95.

[7] 林文珍,蔡丹昭,吴耀生,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8-9.

[8] 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102-106.

[9] 葛伊莉,郭慧.Seminar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12):145-146.

[10] 毕玉水,赵晓红,巩学勇,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23-124.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5

摘要:翻转课堂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翻转,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教师亦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本论文通过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提出在生物化学课中实践翻转课堂的具体想法和实施步骤,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11-03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颠倒安排,学生在课下自学,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本论文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与特点,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目前存在的需求与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分步骤实践翻转课堂,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特点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他们制作了包含课件及讲课声音的视频,让学生首先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近十余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翻转课堂更加易于实现,越来越多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也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翻转课堂主要实现的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翻转。在传统教与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完成的,而知识内化一般是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等形式完成的。而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过程则在课前已通过信息技术地运用得以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翻转后的课堂也与传统课堂产生了明显不同。①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变为学习指导者和支援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帮助。学生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的步调,并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最终完成知识的深入和扩展。②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而翻转课堂则以“课前学习+课堂探究”为主要模式。在课堂内容方面,传统课堂时间主要是教师用来讲解传授知识的,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探究问题的。③在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方面,传统课堂一般采用纸质测试,而翻转课堂则更容易实现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这些基于绩效的评价方法,一方面会使课堂中的交互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二、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程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一)翻转课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主动性

中医药院校学生大多更关注中医类课程的学习,普遍对西医基础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是由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学习知识往往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和今后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不够强烈。此外,以生物化学为代表的一些西医基础课都比较难,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预期达到知识掌握目标的信心,也是е卵生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从而学习动机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生动的案例、各种各样的教学场所的变化,不仅使得这种多媒体手段更易于被当今的学生所接受,也比较容易结合一些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翻转课堂中以知识单元或知识点为模块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都会伴有相应的测验方式。这些测验是可以即时给出评判结果的,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也方便利用现代化手段在上课前就掌握学生的自学程度以便调整上课的内容。

(二)翻转课堂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拓展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的,教师关注的是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都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而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学会了多少,又有怎样的反应和思考只是作为教师的参考。这样的课堂并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也不是学生希望的课堂。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有些同学感觉已学会而无聊、另外一些同学则完全听不懂的状况。

翻转课堂中已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接受知识的速度来调整观看视频的次数、做习题的次数,直至完全掌握基本知识。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留待课堂中和教师、同学互动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在学习基本知识时产生的差异。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围绕学生课前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教师只是起辅助和引导作用。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协作,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课前学习到的基本知识进行内化,并得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给予积极快捷的反馈

传统课堂中,对于几十人一个班而言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教师只是从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学生的课堂提问环节,甚至只是几次测验成绩中才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种不及时的掌握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去适应学生,当然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调整也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学生并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及时地反馈和指导,这样对知识点疑问的日积月累,就很容易最终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丧失信心,进而影响授课的整体效果。

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学也普遍缺乏恰当的评价体系,尽管现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已引入相当比例的形成性成绩,但这个成绩的给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成性成绩,而往往是根据学生出勤、平时课堂提问(由于学时有限,课堂授课时间非常紧张,一学期一个学生仅能得到1―2次被提问的机会,完全不能反映其平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甚至几次测验成绩给出的。这种评价体系给出的成绩有时并不与学生学习课程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因此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翻转课堂可以实现在每一个知识单元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可以采取除了答题之外更加丰富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是否真的去思考了。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个主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汇报等,这不仅使得学生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使得老师可以方便地使用现代手段随时关注到学生,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评价体系方面,翻转课堂除了计算机自动评价、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提供同伴互评作业等多种评价模式,使形成性成绩的给出更加合理。

三、在生物化学课中实践翻转课堂的具体想法和实施步骤

1.教师需要制订教学目标,讨论划分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是比课堂中一学时更小的更独立的单位,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这个知识单元中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学完就可以练习的基本习题。

2.组织课前教学材料。学生通过哪些形式可以更好地自主学习到这些知识?这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基础怎么样?喜欢什么样的形式?以及要考虑到一些教育规律等等。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本、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其中教学视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与以往的精品课程不同的是,翻转课堂中每一段视频都只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长度都不超过8分钟,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也更容易提高短时间内的注意力。这些教学视频可以来源于网络,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目标并充分考虑到教师与班级的差异性、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性而设计。自主创建教学视频在当前网络便捷的环境下,对于一般教师都已不在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3.制订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向学生课前任务。与以往教学中的预习不同,翻转课堂中的课前任务具有更具体的可操作性,例如通过观看一段教学视频,解答几道习题,思考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4.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尊重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包含学生自己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互动探究活动等。具体为教师在上课前获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信息,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来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形式可以为学生展示、讨论、学生共性问题的解答以及一些动手练习等形式。这个环节如果设计得好,将会大大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将“反客为主”,在横向与纵向的多层次互动交流中,将知识要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

四、小结

翻转课堂的革命性之处在于,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时间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中许多课堂上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在许多有趣的形式下,只需利用一些互联网设备,就变得轻而易举、随处可学。“家教”般的亲切感,没有课堂上老师的“压迫”,不用担心一次学不会就永远错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学习方式。

课堂中则有更多地可能变成了面对面的互动时间,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老师变成了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了主动地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变革。

因此,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分析,个人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值得引入到中医药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来的一种新模式,并能够解决许多长期存在的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g,2013,23(8):5-10.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4]Milman,Natalie 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J].Distance Learning,2012,9(3):85-87.

大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范文6

摘要:主要结合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大方面对“糖酵解”的内容进行说课设计。旨在寻求一套适合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糖酵解;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50-0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里,针对某一具体课题,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1,2]。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内容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复杂[2,3],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糖酵解”为例阐述《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结合化学专业实际,我们主要选择由古练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3]因为这本教材主要是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更多的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探讨生命现象的问题。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内容是《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代谢》的第二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静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及动态生物化学第一节的知识《生物代谢的特点及规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糖酵解是糖的分解代谢中很重要的一种代谢途径,并且其中的糖的酵解途径还是后面学习《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节内容在《糖代谢》这一节,《生物代谢》这一章,甚至整个《生物化学》课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并且在整个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了本节教学内容为:糖酵解的定义及发生部位、糖酵解的反应历程、丙酮酸的去路、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五大部分[2]。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糖酵解的定义、反应部位、主要反应过程;掌握糖酵解的特点和生理意义以及丙酮酸的去向问题;了解肌肉细胞的糖酵解和发酵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能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化学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树立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为人类服务的信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并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糖酵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糖酵解主要代谢过程(即关键步骤、产能步骤);丙酮酸的去路;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糖酵解的代谢过程及其代谢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学情分析

1.认知状况分析。《生物化学》是大学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化学专业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知识,也学习了静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对糖的结构、功能、消化、吸收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能力羁龇治觥R丫弑噶艘欢ǚ治鑫侍狻⒔饩鑫侍獾哪芰Γ但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分析。《生物化学》在我院作为一门专业任选课开设,大多数学生的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并且生物知识薄弱,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上[2]。

三、教法策略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采用“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不降低教学水平情况下使之以学生喜欢的面目出现、发展和深入下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引导和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4],构建有效课堂。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归纳总结、形象记忆、比较分析、编制口诀、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在学法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90分钟,教学程序由回顾要点,导入新课、联系实际,讲授新课、延伸拓展,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能力迁移4个部分组成。

1.回顾要点,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和学生以边问边答或提示关键字眼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一是回顾糖的概念、分类、消化及吸收;二是温习糖的生理功能;三是温习糖代谢概况。从知识回顾中提出问题“糖类物质是如何为机体供能的?有哪些途径?”并结合日常生活状态体验,在不同的运动、营养和呼吸等状态下,是否会有不同的情况?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之一“糖的无氧酵解”。

2.联系实际,讲授新课(70分钟)。讲授新课环节的过程按以下思路进行。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激烈运动后的生理体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激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酸痛?”进而分析讲解糖酵解的概念:“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式提问:“在此过程中,乳酸是如何产生的呢?”然后逐步展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反应过程直至生成乳酸,其中重点讲解乳酸生成的关键反应机制和能量生成,使同学们理解其与激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关系[5]。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学生讨论:“短跑冠军百米速度是否可无限制提高?为什么?”这样将理论联系实际,层层设疑,引出本节课的难点:糖酵解的调控机制,关键的调节步骤和调节酶。

最后给同学们讲授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在讲到第一个生理意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时,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情况下,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病理情况下,当呼吸或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贫血,大失血,呼吸障碍,肺、心血管疾病等)时,都可引起机体缺氧,导致机体糖酵解加强。”然后,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机体糖酵解加强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让学生简单了解乳酸代谢及乳酸中毒的知识。在讲到第二个生理意义“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如:红细胞”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然后教师讲授:因为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获取能量。这时继续提问:“还有哪些细胞和红细胞一样,不能进行有氧氧化呢?”引出《糖酵解与肿瘤》,让学生了解抑制糖酵解具有抑制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专业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⒌纤伎贾薪内容枯燥、理解困难的代谢理论转变成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每节课的熏陶和养成就是大学生潜移默化、逐步成长的最好媒介[3]。

3.延伸拓展,归纳小结(10分钟)。教师需要用简短的时间对本节课所授知识:糖酵解的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关键步骤、调节机制、能量生成方式和数量进行教学重点小结。此过程主要起到强调重点、加强记忆的作用[5]。

4.布置作业,能力迁移(5分钟)。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先让学生试做以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做题情况再进行讲解。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类型,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或兴趣出发,选择完成全部或一部分。作业成绩=必做题得分+选作题得分。

整个教学从课堂学习到课堂检验,再到课后训练和拓展,重视全程学习和过程评价,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空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个性特征和人文关怀[5]。

参考文献:

[1]齐海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教改方法――说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27-128.

[2]李静.“糖代谢”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1-72.

[3]张鸭关.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J].学园,2014,(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