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运行体制逐步发展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减值甚至流失,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基于此,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入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遭遇的难题

1.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没有正确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掉以轻心。特别是重钱轻物的不正确观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盛行已久,很难短时期内转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进程,导致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即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十分健全,也很难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难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了以单位领导马首是瞻的畸形现象,领导的话成为了单位管理和员工行动的方向标,导致权大于法的情况发生。

2.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做好国有资产的预算、日常管理、监督评价以及问责制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石。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与漏洞。第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普遍不合理,而且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使用不公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应的监督与评价体系欠缺,导致国有资产与预算管理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问题也非常严重。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招标、投标和采购过程中,质次价高、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了很多严重的官员案件,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

3.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缺乏足够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够也有很大关系。首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最主要外部监督机构,政府审计部门通常只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检查,而忽略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形成、管理和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并不是对外公开的,所以群众和舆论媒体很难参与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群众和媒体监督的效力很难得到发挥。再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来说,执行力度也不足。特别是当购置或转让高价值国有资产时(如机械设备),由于缺乏对高价值国有资产价值的恰当评估,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通过操纵国有资产的价格,窃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依法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进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在单位内部树立起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让单位领导及员工都能革新管理意识,及时摒弃重钱轻物的不正确观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流程,规范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对促进国有资产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单位领导严格依法行政,发挥示范作用,有效的避免行政权利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当干预,才能让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真正发挥效力。

2.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且严厉杜绝国有资产使用不公的现象的出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还必须要有配套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将国有资产的监督评价与问责制落到实处。并且及时做好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与规划工作,建立起对应的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程序,防止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要完善对应的购置审批程序,严防重复购置和购置质次价高产品或者工程现象的发生。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内部控制

一、会计监督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稳定和增值,在经营管理中占有使用、协调、监督国有资产的一系列规范管理活动过程。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促进国有资产总量稳增和结构的优化,维护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实现资产增值。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首先,国有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企业会计在核算成本和效益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管对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和科学发展必然产生影响。第二,国有资产管理要科学、合理地接受会计部门的监督。严格科学的会计监督是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作用的基本前提。第三,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和国家利益需要通过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予以保障。会计监督的主要责任是保护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护国家利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账实不符

当前,由于企业中部分生产经营管理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自由随意,缺乏具体的科学规划和具体安排。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甚至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随机处置和变更,致使会计部门无法对涉及的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会计核算与实际资产不匹配;或者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财务舞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完整的会计监督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内部组织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有部分企业把国有资产会计监管职能直接划归财务部门,以至于监管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缺乏制衡性。有的企业为应对有关上级机关的审计督查,在岗位设置上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开展。二是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如监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的合法性、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投融资决策等提出好意见建议时,却很少被采纳和认真处理,审计委员会制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三是企业内部会计部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科学规范地处理业务,导致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造成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四是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在工作中不能充分掌握会计监督的相关信息,影响了有效地通过会计监督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国家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会计信息不明确

企业国有资产的取得方式往往是随政府部门签订的合同一次性获得,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企业忽视了国有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忽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人员和部门更是轻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监管无以为据。

(四)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执法不力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对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会计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会计制度运行,导致不同企业会计反映的国有资产信息难以横向比较,也难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科学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管薄弱。政府在监督工作中没有审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必要的审计和评价,造成了管理监督的真空状态。尽管我国已经加强了企业国有资产核算的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完善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措施,但总体还力度不够。一是由于各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既相互交叉又分散,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合力。二是由于各种监督缺乏量化目标导向,导致无所适从、监督弱化。三是部分监督执法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在监督执法中,人为因素和主观随机性非常大。

(五)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监督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除了政府监管和企业内部监管,还有社会监督。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保密性非常好,一般公众难以通过普通渠道获取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导致社会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政府会计监督机构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起到通过间接反映会计监督信息进行监督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监督中,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中职业道德修养、执业水平不够高,也降低了社会监督的水平,使社会监督名不符实。

三、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一)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核算能力

通过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断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信息的收集和核算反应能力。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支持,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国有资产信息收集能力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也确保了国有资产收集信息和会计信息处理的真实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开发适合自己的集综合办公、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等于一体的现代办公软件,同时重点嵌入国有资产管理过程及关键控制点集成系统,解决人工环境下难以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控制的环节。尤其是要在集成系统中嵌入国有资产购买、验收、使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管流程,科学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虚假欺瞒现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改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体系

公司治理的前提是有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又能为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提供好的环境。切实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监测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作为检查国有资产安全的一种手段。总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严格按已有的制度实施执行,全面落实奖惩制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现象必须给予改正和惩罚。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的岗位设置既要体现工作独立性,又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才能更好地保障监督功能的发挥。建议在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中设立国有资产会计监督岗位,并赋予其工作独立性和更高的工作地位,直接对董事会、监事会负责。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为确保监督信息的及时、顺畅,会计监督人员有权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企业要将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目标量化,层层分解,明确落实目标责任。利用财务绩效的考核指标,如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来客观反映企业国有资产利用率的情况及其影响。再结合员工考核定性指标对相关会计监督人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以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总体目标和个人绩效考核的双赢。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素质

一是从企业整体层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养,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和会计监督工作中确保信息及时、真实、畅通,有助于国有资产监督的顺利开展。二是重点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培训教育,增强国有资产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强烈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了不断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企业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同时把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作为集体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以保证国有资产会计监管目标能较好地实现。

(四)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国家会计监督

一是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是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的有力保证,也是国家有效监督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为此,要通过加大法治力度来做好指导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防止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做好新老法律制度的衔接工作,以避免由于制度衔接不到位造成更多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国资委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的主体作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效益性。国资委代表政府履行投资者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重点是通过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国有资产经营者的资产运行、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国资委还在期末对资产和收益进行全面清查,以此为据制定下期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报同级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并结合国有资产预算单位的年度财务决算,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结果,形成监管闭环。同时,根据责任、权力和效益的有效结合原则对国有资产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强化监督,国资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应向托管单位派出监事,监事应具备会计监督专业的技术知识和能力,通过查阅企业账册和相关资料进行财务监督,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三是加强国家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的责任,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委托国家审计的监督,体现了国家审计以国家监督的形式履行所有者的监督权,是符合国家审计监督的形式。因此,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国家会计监督体系是根本,而建立一个专职的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责任是一种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国资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五)加强外部会计监督,有效发挥社会中介的监督作用

外部会计监督的一种典型的模式就是社会中介监督,主要是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各种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按照有关会计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的法律规定审核程序和审核方法进行会计审计,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结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也是社会和法律所公认的。此外,有监事会的企业也可以使用注册会计师对其国有资产管理审核认证的结果。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有效作用,首先就要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体现执业认证的权威性,进而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完善社会中介监督的地位,发挥社会中介监督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小玲.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41,143.

[2]顾文华.探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关于会计监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4):151-152.

[3]林碧洪.浅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会计监管[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90,195.

[4]马云馨.探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会计监管问题[J].时代金融,2012(09):3.

[5]邹永霞.会计监管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30.

[6]陈建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22,224.

[7]刘艳.探究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137-138.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3

关键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效益;内部控制;厉行节约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00-02

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不断增加,资产存量不断攀升,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越发重要。基层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实践为平台,阐释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科学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

国有资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且使用的资产,在法律上将其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总和。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占资产总量比例大,是管理重点。

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文件,各行业部门也相应制定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是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而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工作中,除了财经政策的宏观管理外,更重要的是,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采购及后续实物管理等环节加强内控,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促进基层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合理、购置规范、高效使用。

(一)加强科学编制预算。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而言,预算是整个单位经济管理的起点,是资产取得资金渠道的起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争取财政支持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加强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作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在编制资本性支出预算,考虑单位的资产存量,计划下一预算年度主要科研工作任务,匡算主要的项目经费总量和投入的仪器设备情况,同时结合新增人员、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维护等因素,测算新增仪器设备资本预算;结合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分解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二)加强资产内控管理。加强内控,能够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在实物资产管理采购、核算、验收及后续管理环节,主要从内控制度建设、职能部门协作和资产信息系统三方面加强管理。

1.内控制度建设。《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内控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制度,单位应用制度管人管物。建立资产内控制度,需要从单位发展实际出发,立足科研单位事业发展重点,结合单位不同发展阶段和规划,确定单位内部资产审批、采购验收、报废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内部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度的有效性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制定考虑单位部门设置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内控制度不能尽其所能。

2.职能部门协作。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良好执行,需要单位全员参与。单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权限上清晰,职能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保证内部牵制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上贯彻执行。同时明确单位主管经济领导负责协调国有资产内部管理部门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资产购置效率,使得实物资产迅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样延长了资产实际使用期限,也是物尽其有,避免浪费的表现;同时使得资产管理整个过程做到有效监管。

3.资产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保证资产管理数量和质量信息完整有效。尽管各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不同,但从内容角度,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两部分,其中财务模块主要依靠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作为资产管理在价值形态上与会计核算衔接,同时作为除固定资产外其他国有资产数据信息的载体;而固定资产模块管理重点是准确录入基础数据信息。现行固定资产分类采用国家通用标准,资产内控管理中应结合单位资产结构特点选择良好资产归类,这样既保证对外各类报表的衔接,又可以做到内部资产管理配置计划的制定。运行良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利用资产使用周期,加强资产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国有实物资产监管效果,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实物使用管理。实物资产特别是仪器设备资产是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核心资产。不同性质国有资产,管理特点也不同。实物资产作为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其主要特征是实物形态突出,保证其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管理外,应侧重于实物形态的流程管理。

1.实物使用管理。在价值形态上,实物资产在价值确认、计量上具有其他资产的一般特性。但在实物管理上更具特色。通常所说的国有资产流失包括实物资产管理不严造成的浪费。因此,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应加强重要耗材物资、仪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验收环节和日后资产使用环节的监管。在实物验收内控环节,注重管理与技术结合,严控数量清点和技术验证报告;在资产使用环节,加强日常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维修等运行管理,提高实物资产质量,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科研仪器设备工作运行质量,发挥实物资产使用效益。

2.资产清查工作。资产清查是保证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价值和实物形态协调管理的有效措施。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清查范围包括单位所有的资产,确定资产控制重点。重点是流动资产中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资产的账实相符;对外投资的资产安全;固定资产除了年底决算前的资产清查外,还可以结合单位发展情况,实施不定期的资产清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资产完整,掌握资产使用效率效果,实施资产共享原则,保证资产高效运行。提高实物资产使用质量,促进科研工作质量,才能凸显资产使用质量效益,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定期资产清查是基层单位厉行节约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存在问题

尽管基层事业单位严格管理,对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国家财政政策等外界因素影响更大,往往外部政策环境决定其国有资产规模,影响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

(一)资本预算不完善。基层单位部门预算中主要包括以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政府采购内容。资本预算未纳入部门预算中,尽管目前的部门预算涵盖公共项目支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往往在专项项目预算下达后,才能确定仪器设备等资本支出总量。同时,资产定额预算还尚未健全。

(二)资本投入不持续。上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从财政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资本投入看,大量财政资本支出资金周期为十年,因此造成了当时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的发展。由于缺乏进口先进设备资金,影响了行业专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三)配置监管不到位。配置上,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配置体系。对于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配置标准和体系。监管上,国家主要从预算上进行购置控制,从审计监督上加强采购资金管理,但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上缺乏监管,造成重立项申请预算、重资金专项使用、轻国有资产有效使用的现象。

(四)信息管理需完善。近期国家财政通过“国有资产报表”系统促进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管理,集中和统一了信息来源。在实际运用国有管理系统工作中,报表系统主要考虑了国家财政需要,没有良好结合各行业部门各自的行业管理系统。仅仅与决算报表相结合,与预算管理缺乏衔接。在共享共用上,科技部的大型设备信息基础平台,在科技事业领域开展了设备共享共用的基础工作,但实际操作上还需加强。

三、加强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建议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购置效率、使用效果,可以促进国有资产效益,实质上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效益,贯彻了厉行节约,科学发展要求。结合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践和问题分析,现从资产预算管理、科学配置、自主研发、实证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议。

(一)培育良好持续财政投入机制。国家建立长期投入机制,对于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上完善资本预算,从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建立良好资本预算机制,从预算源头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源泉,从而保证持续的国家财政投入,提高科研的后备力量,促进国家整体科研事业发展。

(二)建立适宜科学配置、监管和评价制度。配置上,对于基层单位,需要何种资产配置、如何配置,充分考虑单位的存量资产和履行工作职能等方面问题和要求,并对其进行科学匹配。对于匹配过程是一个编制增量预算的过程,通过良好的预算管理以保证资产管理,达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效率。监管上,建议出台国有资产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应用规范。国家不仅加强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监管,同时应简化行政部门间审批流程,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实物资产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率,促进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收入同时,加强处置资产的再利用,使其调拨入科研院校,供研究和观摩使用。评价上,尚未出台相关的国家政策。评价国有资产资金安全使用、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环节。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评价及奖惩措施,这样可以择优选取资产使用效率效果高的单位,提高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实证研究。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发展情况,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涵盖预算报批、财务核算确认、实物增加变动等综合管理系统将是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更高要求。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信息管理系统。从实践出发,组织行业专家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是建立具体管理方式有效办法,同时也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在国家管理层面,应加强分行业分层次进行研究,不仅颁发政策,更应建立制度和规范。国家相关行政部门,从实证研究出发,制定特色的行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指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内控制度行业规范,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部门运行成本,厉行节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思路,促进管理效率、效果和效益,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更是是厉行节约,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必将推进建立节约型社会进程,必将推动各项事业长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网站..

[2]修霄云.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的三点意见.政府采购信息报,.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投入的资产,使用不计成本和盈亏,因此,一些单位就比较缺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并且与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相比,却更加重视资产的购置,不讲使用效益;或者将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忽视掉,而只重视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这些都是在思想上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的重要体现。

(二)资产配置不公,使用效率低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的供给,这样,就导致资产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强,一些单位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赶超消费浪潮,追求高精尖,提前更新资产,使大量能使用的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长期都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并且管理比较粗放,这就容易各个单位之间的资产配置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有些单位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有些单位则可能资源过多而处于闲置状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短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在我国众多的事业单位中,有些单位为提高单位资产增长比例和经营业绩,而对该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有些单位入账不及时,在购买事项已办理完财务入账事项,却没有及时增加资产账;有些单位不考虑全局利益,对捐赠的资产不登记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这些都是账实不符的表现。

(四)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

有些事业而单位在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还比较缺失,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机制,就造成了各环节都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的购置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利用资产的过程中,由于责任感不强、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事业单位资产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国有资产的处理手段更是不合理,如无常借出、低价出售等,存在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使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管。

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要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就必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就需要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登记制度、资产使用制度、资产处置制度、资产的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等,从而,规范产权登记的申报和办理等,有助于准确和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增减变动情况;对资产使用和处置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使资产配置得以优化,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等,同时还要对违规违章工作的相关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二)有效引入资产绩效管理机制

针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引入资产的绩效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和资产的有效途径。首先,制定一套合理的资产绩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对单位的资产绩效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同时注意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期评价的手段,有利于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其次,按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开展绩效考评和检查工作,为促进单位合理配置资源,在对单位资产绩效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合理的绩效指标,通常可从事业预算项目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及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等绩效指标开展工作。最后还要将考核结果并入相关人员的综合业绩考核之中。

(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最大效益,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根据单位所处行业及单位自身的特点,对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全方位地跟踪监察。例如,可对资产预算进行年度检查工作,同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从源头上避免资产管理中不良现象的发生。还要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和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查,为有效实现资产配置的合理化,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对资产形成过程及运营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此同时,还有必要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有效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种信息。

(四)构建极具实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对于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并在工作中按照依法行事,充分提高其综合素质;还要及时引进优秀的相关管理人才,提高单位内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实力,避免工作中人为原因而导致的差错,这样有助于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最大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关系着国家利益。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避免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出现差错而导致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的发生,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邹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谈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吴勇.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经贸,2010;22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5

【关键词】公共财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创新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国家的各个部门。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的发展。高度重视管理国有资产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服务。

二、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基本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被形象的解释为在进行行政事业工作时,占有和使用、以货币计量为方式的经济资源总和;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是法律上认可的属于我国的所有资产以及依据我国拟定且由相关政策组织获得的资产及收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遍布于科研教育、公检司法、行政管理、文化卫生、等职能系统中,正确的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保证国家正常运行、促进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上,逐渐呈现出规范化、专业化以及科学化的趋势,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以及使用者合法的权益,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资产合理的利用,进而确保资产的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国有资产作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财政配置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管理好国有资产,能够确保政府对社会、人民的责任感。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好国有资产符合了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能够为公共财政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管理国有资产,能够进一步合理优化可用资源的配置,进而促进公益性资产管理质量。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权责不明确

受传统的政治管理模式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在对国有资产管理时,经常容易受到不良利益的诱使,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甚至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没有明确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仅仅只是为管理而管理,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足,其认为国有资产仅仅用于社会公益服务,且不计利益与回报;因此,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工作态度不严谨、思想观念薄弱等情况,发生预算不明或超出预算,影响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不能使国有资产物尽其用,甚至致使资产流失严重。

2.国有资产没有发挥到最大使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无偿性、免费性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购置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加之,受传统社会经济管理体系的影响,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经常被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自身使用和运作。影响了实现国有资产共享的管理目标;甚至还会出现国有资产分配不公、分布不均等现象,致使国有资产无法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3.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力

管理部门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运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不少单位管理办法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的实施。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盘点时,无法做到“三个符合”,即账目与实际相符合、账目与账目相符合、账目与财政账单,常常不得不中断资产盘点。 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分工、部门配置方面,仍无法解决分工不明、配置较低等问题,致使管理执行力较弱。

4.管理的方法相对落后

国有资产管理中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但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情况来看,管理的方法较为单一,且对于下拨的资金管理,财务部无法按照相关的文件操作管理,出现资金数据不准确,资金流水不明确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较为呆板,虽有使用电子管理模式,但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数据录入不够完善,且多遵循一般的标准进行估算,很难实现对资产的核查。

四、公共财政角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1.理顺管理模式

管理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第一步,就是理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间各部门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以财政部门为核心,主管部门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为辅,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理想化。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健全组织结构,加大管理力度,优化管理制度。例如: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广招人才精英,挑选专业知识强、思维清晰、富有丰富想象力、敢于提出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兴人才。此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从行动及思想上,让管理人员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而稳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

2.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程序

公共财政角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好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发展轨迹。因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自我责任感与归属感,及时转变其思想观念,并建立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质量尤为重要。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的程序可从3个方面着手:其一,在明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所需的资产以及预期的结果等前提下,结合相关资产预算以及目标任务,提出符合实际的资产管理效益与效率目标;其二,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在跟踪过程中,应做好每月、每年的资料收集、资产运作情况以及任务实施的情况等,对于出现的问题,须及时寻找解决对策;最后,再由资产管理的部门对管理的绩效进行审核和评估,提交分析报告,并提出可行性的资产管理对策上报相关部门;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责任和义务的统一,管理理念与行动的统一,使国有资产管理日益走向正轨。

3.优化完善监督管理的机制

管理好国有资产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如国有资产Y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国有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相衔接机制,健立国有资产的处置机制,创新并建立分类管理的运行机制,健全监督机制。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将监督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对资产管理操作过程进行定期盘算,对于查出的不明问题,实时的进行调查了解,如出现不良的违法行为,立即向司法及相关部门进行反映举报,不姑息、不纵容;对于管理得当的行政部门给予夸赞与奖励,提高工作热情;做到处罚分明,鼓励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改正不良风气,优化部门管理,给行政事业部门注入新的生命力。

4.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有与时展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的管理也不例外。20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解决了当时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了不良错误;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也发生了改变,新的一轮管理问题由此产生,而以往制定的管理措施并不能解决当下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时,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相关制度,积极构建与当下时代相符合的制度,加大调研的力度,梳理相关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足。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的投放力度,但受长期的传统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要想管理好国有资产,必须履行起自己的职责,规范各个行政事业部门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撑及公共财政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服务,做到物尽其用、物尽其效。

参考文献:

[1]蒋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 2016(15):118.

[2]周向辉.关于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考[J].河北企业(管理荟萃),2016(5):33.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00-03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不仅拥有大量土地、房产、办公家具,而且配备了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且每年都再大幅度增长。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将越来越多;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任务必须严格按规定上报采购计划才能得到落实,诸多复杂程序无形给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增加了许多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高校学科调整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空间也在增大,适度举债筹措到资金的管理也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弱化,形成诸多管理的瑕疵,将来难免会造成被推上法庭的局面。因而,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管理体制和模式不顺。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至今,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状态。但仍有许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建制或建制不完整,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无序。启如:有的高校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工程物资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但为了相互牵制同时又设立相互独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一个负责监管、一个负责政府采购。这样虽然各自权责和管理目标得到明确划分,职责也清楚,但只是解决了某种程度上的多头管理,无法完全解决监管不彻底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管理。有的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工程物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也实行了政府采购,但由于管理体制处在磨合期,各种抵触情绪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制度建设与工作流程还亟待调整与完善,实际的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协调处理;有的高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挂靠在财务处,更是举步维艰,实际上仍是各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各项资产的管理,内容相互交叉,甚至有的管理职能缺位,尤其是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校办产业投资的管理等,由于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协调力,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2.管理和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各级领导关注的是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资产存量和现有资产质量的高低及管理责任落实都缺乏意识与努力,最终造成使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操作程序在采购、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上显得不够规范,导致监督形同虚设,甚至有随意行为。如有的高校中一些单位把办班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视为单位利益,自购设备逃避监督;有的高校在校办企业筹建初期,随领导的意志未对转入经营性的资产进行产权认定、评估,未办理有关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随意将学校资产转作原始投资,缺乏基本法律意识,管理中又存在诸多漏洞,难免造成将来会被推上法庭的局面。有的高校仍保留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至今未加以修订,一直沿袭着旧有的管理模式,甚至于有些资产管理部门对管理范围、内容、着力点都没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学校就更难拿出一套长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一本涵盖各类资产存量及利用状况的账实相符账簿来。

3.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在高校,由于管理层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至于资产管理队伍的管理素质偏低。在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的一些高校,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队伍中多为兼职人员,长期分散在各个部门,从没进行管理培训,加之由于编制所限常常是以工代干,兼职管理,管理资产仅占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业务水平就相当于登记员,财务部门与其交流难度很大。某些高校,长期以来沿袭一种增加添置仪器设备只填个单子签个名;资产报废则自报自填;家俱、图书只有年终才统计上报的管理模式。很显然,根本没有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识,更谈不上注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成本效益了,队伍管理素质和水平就更低,干起工作来相当被动,部门间的协调很困难,所以更难实现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展相合拍的大趋势。

4.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目前除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外,还有许多高校都只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制度或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和资产投资甚至自己没有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为只要有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就行。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管理体制理不顺、领导关注不一,人员管理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执行出现走偏、走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某高校办公家俱管理执行的是旧管理条例,算是有“章”可循,然而在人员多次变动之后,出现无人专管的局面,最后演变成平时自置自报、年终统计估计上报的管理模式。这说明制度残缺不全,只会加快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环境。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高校财务处管理职能将被进一步细化,原国有资产的职能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变,高校应抓住机遇,解决资产管理领导到位问题。

(1)建立集中层级的管理模式。即在高校建立起三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财务、基建、后勤、图书、科研、产业等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剥离,并入统一管理中:第一层级是代行所有者权利的专职机构。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院)长直接领导下,代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对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级机构,对全校国有资产统一进行归口管理,拟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承担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向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汇报工作;第二层级是学校各单位(各院、系、研究所、实验室、资产经营公司等),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层级是资产最终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直接使用人实施监督和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个层级逐级负责,同时彼此之间又具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完成各自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这一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所有权关系清晰, 其次职责明确,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责不分,多头管理等问题,从而彻底克服实际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和持续发展管理。

(2)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入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通过借鉴企业经营方略,对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建立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促使资源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使各级领导管理思路、理财方法逐步统一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通过组织财产大清查,摸清家底,梳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方案,督促领导研究解决。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运用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出效益,都落在实处,从而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高校应针对校情和自身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照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财政法规制度,从加强内控制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控制流失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共享。当前,亟待制定或修订的管理制度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制度、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规定、无形资产认定管理制度、国有资产清查办法、经营资产考核管理办法、通用设备定期抽查制度、离岗移交财产规定、物品借还办法等等。当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同样需要一支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因而在队伍建设上,应注重吸收一部分敢于较真的经济或会计人员,充实管理岗位;学校人事、财务应周密考虑设岗定酬方案,促进三层级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在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时不得随意变动,一旦确定须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备案,以确保队伍稳定;如变动,必须经两部门签署意见,并派专职人员监督办理交接手续。同时,注重加强平时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管理评估工作和年度考核评比。

3.抓好重点管理,确保安全完整。高校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重点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目前来看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在高校,项目资金数额巨大,类别繁多,使用方向各异,程序环节复杂,自从执行部门预算之后,其管理涵盖的范围变得更宽泛了。因此,高校必须加大研究规范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方面的力度,以便从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经费预算、组织实施,每个环节都参与监督把关,严防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误产生巨额不良资产。例如: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在决策科学性、透明度、招投标和议标、材料采购、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办理的各个环节都加大监管力度。非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货物、服务项目的采购,应根据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规定纳入相应的方式采购,制定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招标机构和政府定点供应商遴选规则;最终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配套建立起完善的项目资金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全面推进项目责任制。

(2)房产使用管理。高校房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服务、校产经营等,占总资产比重最大,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一些高校存在实际使用中,部分单位为了小集体利益,随意变换房产用途,有用于出租的、有用于合作经营的,特别是一些投资校办产业的项目,由于法律意识不强,签订合同或协议随意,难免存在瑕疵漏洞,以至于最后出现合作者以协议相要挟,或提出苛刻条件,极力拖延占用,导致学校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很多现实的例子表明,由于管理不规范,在经济责任制上留空子、在利益机制留了机会,让某些单位自得到无限放大,最终给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增加难度,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最后影响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所以,高校应建立起房产使用的分类管理、分类运作体系,有效地对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使用效益进行监控,确保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

(3)通用设备管理。通用设备历来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难点,许多高校都存在流失严重的现象。从许多高校进行的财产大清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处理最多的资产管理积案就是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方便携带、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手提电脑、数码相机、通讯设备等等,很多都以丢失、捐赠为由处理。实际上,却是自主决定的假性丢失、捐赠的想象。高校要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必须完善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借用制度、考评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核定通用设备细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积案。

(4)资产存量管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细化资产存量的管理工作,从价值形态和时间角度对存量资产的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调研,逐步构建起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从配置的结构、日常利用率、占有率、可用率、共享率、更新率等方面对各级部门占有、使用资产进行效果评定,综合评价各级单位的使用效能,从而促进高校各级部门改善资产的管理,也为来年制定合理的预算提供依据。

(5)闲置和报废管理。在闲置资产管理方面,高校应建立闲置资产调节管理库。及时将各级部门因学科调整或职能转变,闲置下来不用的资产进行归库管理,然后再根据申请需要进行适当调剂,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的报废管理方面:一是要抓好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将报废的资产统一由学校集中处理,从而防止随意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报废资产,突击报废等现象发生。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报废集中库,实施建账管理,强调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须保持其完整性,使用部门不得擅自拆除部件,必须全部上交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须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同意,方可拆卸,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说明用途。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理报废资产时,应当会同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以招标、询价等公开方式处理,使整个操作过程透明起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6)无形资产管理。在高校,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上,科技成果又是评价一所高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直接体现高校的水平和影响力。因此,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正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因此,在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应当特别注重加强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专门机构。在高校机构设置中,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科技开发公司、后勤集团,虽都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但对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都不够全面,职责不够明确,缺乏给力的管理措施与细则。因此,高校进一步明确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相关职能与运行机制。

二是闲置与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高校国有无形资产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和高校教师都是为了完成课题任务而搞科研,有的纯粹为了科研而科研,在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是十分注重。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上,没有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不应当局限于满足教学或科研的需要,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三是保密工作。高校国有无形资产中,大量的科技成果在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时其价值是无法确定的,一旦泄密就无价值可言;有的专利或科研成果甚至涉及高科技、国防、军工等内容,属于国家秘密。因此,高校特别应当注重加强这方面的保密意识和保密工作。

4.利用校园网络,提高管理水平。实践证明,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高校发展,利用校园网络建立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将成为现代化管理一种必然趋势。通过高校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可以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多维、动态、实时的监管,确保每一件资产都做到来源清,去向明,有效地杜绝了流失现象。运用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同步管理和纵横多维沟通,让学校各层次不同身份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经授权可在任何地点同时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和沟通交流,确保信息对称和畅通,彻底解决资产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系统信息从管理上盘活存量资产、避免或减少重复购置,从而提高效率;运用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精密、贵重及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还可发挥平台系统中丰富的账、表、图体系的功能,做好相关统计分析,指导使用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辉.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

2.路玉华.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0(2)

3.刘家旭.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1(1)

4.邓卫华.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2(2)

5.孙春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管理,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