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话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铺垫迁移
(投影出示)在美丽的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部分别写着数:8和13)。一只8岁,一只13岁。请你们来帮助它们比一比,到底是哪只小海龟的年龄大。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8<13)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一位数<两位数)
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一只3l岁的海龟,它和13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13<31)。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l比3小,所以13<31)。
小结:比较海龟的年龄,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出示课题)
[说明:从比较海龟的年龄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注意,既体现了生活中数学化的思想,又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教学
(一)根据位数分类
出示挂图:
1.这些数很大,谁会读?
2.这些数字王国里的小伙伴们按位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哪几类?(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这样我们就把小伙伴们分成了三类。谁能到三位数的家里做客?(965、638、695)。四位数的家里欢迎谁来做客?(123、5640、8790、7001、7O10)只剩下谁到五位数家里?(10000)
I说明:美丽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分类,为学习例11(l)在思路和知识上做了铺垫。]
(二)教学例11(1)
1.现在数字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大小的擂台赛。数字王国的国王要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想。首先第一位出场的是(停顿,略带神秘感)四位数家里的1230(板书)和三位数家里的965(板书)比大小,请小裁判们根据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来推测出这两位选手的比赛结果。谁愿意宣布比赛结果。(1230>965)大家都是一流的裁判。现在要请裁判们说说为什么1230大,965小?
指导学生观察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230>965。
这下四位数可高兴了。你们猜猜看,如果刚才上场的不是三位数,而是五位数与四位数比大小,四位数能赢得了吗?为什么?
2.反馈练习(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7652456100199912396
(1)引入思考:看到这些练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情绪热烈、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2)教师把握火候,启发思考: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什么?
3.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说明:采用学生当小裁判,比出不同数位数的大小的形式,使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运用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推导出不同数位的数应怎样比大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例11(2)
1.第一场擂台赛,三位数与四位数展开了较量,四位数仗着自己的位数多取得了胜利。第二场比赛就要开始了,选手是四位数中的5640和8790。(板书)现在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谁大谁小?(5640<8790)xx裁判,说说你为什么认为8790大?(5640有5个千,8790有8个千,5个千比8个千小,所以5640<8790)这个裁判当得好!
2.反馈练习。
4532327919996007698703
从擂台赛的第二场较量与反馈练习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3.小结:相同数位的数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四)教学例11(3)
l.数字王国的小伙伴人人都想比个高低,擂台赛越来越热闹,国王为了奖励选手,特别运来了两卡车的汽水[出示11(3)的汽车图片]。一辆卡车运来3864瓶(板书),另一辆运来(3529瓶)(板书)。大家看哪辆车运得汽水多?请一个同学说。(3864多,3529少)
赞同他的意见的请举手。这么多人都支持你,你能说说为什么认为3864大呢?
(学生愕然,同学们马上投入思考,举手者廖廖无几。)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派代表发言。(它们最高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百位,8百大于5百,所以3864>352)谁还想说?
看了擂台赛,你能总结经验,说说相同数位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该怎样比?
2.现在,你能替四位数家里所有客人(出示新授时挂图中的四位数〕按从小倒大的顺序排队吗?(1230<5640<7001<8790)
这个队排得可好啦!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到最小的数。
3.小结: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三、巩固练习
下面请同学翻开教材第34页,让我们继续为数字王国当裁判。
1.完成练习九第1、2两题。
2.操作学具。
现在我们来动手操作拿出学具1、2、3三张数字卡片,用这些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把这些三位数写在本子上,看谁写得多,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
[说明:练习题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3.游戏。
下面我们要做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位同学手中拿一张数字卡片、如图。
请你们四位互相帮忙,互相合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坐到合适的座位上,组成一个数。
(1)先请一组女生代表队。
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比5000小的数;再组成一个比5000小的数。
顺利通过,让我们用掌声祝贺她们!
(2)再请一组男生代表队上台来做这个游戏。
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比3000大的数;再组成一个比3000大的数。
这四位同学同样也表现得很出色!
[说明:找座位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四人一组,默契合作,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智能的机会,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有时要比较的数数位不同,有时数位相同)不同数位的数怎么比,相同数位的数又怎么比。
[说明:本课老师应用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知识为上位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说理概括、操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广开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渠道。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正确地处理了教与不教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以恰如其分的不教而胜于教,有利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2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1)看图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eq\x(5),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eq\x(7),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eq\x(6),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eq\x(8),eq\x(10),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3
《10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教学内容。
在认识6-9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感,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生动的活动和情境中体验、学习有关10的知识。
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大小,能简单区别10个和第10,会写10。
2.使学生在活动中、操作中,归纳并掌握10的组成。
3.通过学具的拼摆,使学生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方法和能力。
4.通过游戏、儿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出关于10的故事──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
1.数字娃娃排排坐: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找我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吧……
(电脑播放音乐《找朋友》,学生跟着拍手唱。歌曲结束时,画面切入0~9十个数字娃娃的动画。)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呀。还认识吗?
教师操作鼠标指,学生认读。
师:数字娃娃来到直尺上,要找自己的位子。谁能帮帮他们?
学生口答,电脑将数字在直尺上正确排列。
师:为什么0在直尺上排最前面?
生:因为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10的故事:
师:数字娃娃坐得可直整齐。0排最前面,在直尺上表示什么呢?
生: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生:0还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所以,在这十个数字中,谁最小?
生:0。
师:最大的呢?
生:9。
师:9一听自己最大,可得意了。它神气地对其他数字说,你们谁都比不过我,我是最大的。尤其是你,0!还有1。0和1听了,可伤心了。其他数字也很不服气。于是,0和1凑到一起想了一个办法……
猜一猜,他们怎样打败9,变得比9还大呢?
生:1和0联合起来,站一起变成10,10比9大。
生:……
(CAI演示1和0变成10。)
师:1和0团结起来,变成──10。同学们团结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在“日”字格中,10该怎么写呢?
[NextPage]
生:先写1,再写0。
师:对,10要占两个格,一个格写1,一个格写0。
以前学习的0-9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10在直尺上该排哪里呢?
生:9的后面。
(CAI将10归位,排在直尺上9的后面。)
师:最小的0和1,站在一起变成比9还大的10。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0,1,……9,10。)
3.比大小
师:9看见10站在自己后面,比自己还大,就不服气了。它拿出九个点子说,我有这么多,你比我多吗?同学们说说看。
(教师板书9的点子图)
生:当然是10比9大,因为9个点子再加一个才是10,10比9要多一个。
师:请你上来画出10个点子。
(学生在黑板上合适位置画出10个点子。)
师:现在,10>()
生:9。
生:10还大于8、7、6、5、4、3、2、1、0。
生:10最大。
师: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认识神奇的新朋友──10。
板书课题:认识10
二、创设关于10的情景──感受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区别10个和第10
1.主题图中的10。(CAI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10吗?
生:图上有10只鸽子。
生:图上有9个小朋友,还有1个老师,一共有10个人。
2.拿小棒表示10。
师:动动小手,拿出10根小棒,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学生一边拿一边数。)
3.寻找生活中的10。(说一句话或动作表演)
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用10表示的?
生:妈妈买了10个苹果。
生:我有10支铅笔。
生:我们有10个手指。
生:还有脚趾也是10个。
生:我们组有10个人。
生:……
(间奏:唱儿歌。)
师:对呀,我们的双手正好是十个手指。丙棵小树十个杈……
(学生拍手打节奏唱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猜它是谁?手。)
4.写10。
师:是啊,数一数咱们的手指吧,刚好十个。能写会算还会画呢。10该怎么写呢?
(CAI演示10的书写过程,教师示范。)
师:10是两位数,写的时候要占两个日字格,1和0要不能隔太远。
学生书空,并在日字格中描红写10,用水彩笔完成10的卡片。
5.自我介绍──认识序数第十
师:咱们的新朋友10说,从左起,只要排第十的,就和它是一家人。谁是10的一家人?这样好了,先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学生开始自我介绍:我坐在第N组,第N个,同时举起卡片N。)
师:排第10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
师:数一数,共有几个?
(8个。)
师:怎样才能变成10个呢?
(再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共10人。)
三、解决关于10的问题──理解10的组成
师:把10个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可以怎么分呢?
学生分,并说出10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1.实践操作,分小棒: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大家用10根小棒表示,自己分一分,说一说10的组成,并写下来。也可以直接写。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情况。)
2.汇报板书:
学生汇报各自发现的10的组成,在投影仪下用小棒演示,说一说,并写在黑板上,并领导大家读一读。
3.归纳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黑板上板书的10的组成,按一定顺序读一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10的组成有5组,共9个。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能知道10可以分成9和1,交换位置。
──10的组成中,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后面的数就越来越小。
4.理解中记忆:
拍手打节奏,诵读10的组成──按不同规律和顺序诵读后,尝试闭眼诵读10的组成。
四、享受关于10的游戏──巩固10的组成
1.教师和学生互动,伸手指:
我出1,我出9,1和9组成10。
……
2.引导学生创造新的游戏:拍手对歌──
你说1,我说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说2,我说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说3,我说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说4,我说6,说话诚实不吹牛;
你说5,我说5,两数凑十不马虎。
五、总结关于10的知识──关于10的知识的回顾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了解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方法。
(二)初步掌握“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掌握“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大算盘。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小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按如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1.复习不需破五的进位加法
43+67=21+89=52+58=76+34=
2.复习不退位的破五的减法
55-12=55-34=55-42=55-13=
以上两组题,请同学分别说一道题的拨珠过程。
(二)设疑引入
师问:刚才复习的旧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如果有这样一道题55+9,还能像刚才复习题那样做吗?请大家试一试。(由于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师说:好,现在遇到了困难,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珠算进位加法,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解决像55+9这样的题了。
(板书:珠算加法)
(三)指导探索尝试讨论
1.学习例3:5加6,7,8,9每次该怎样拨珠?
(1)师板书5+6后,说:在算盘上拨5加6,应该先想6加几得10,再想怎样拨珠。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想的过程说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在同学们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予明确的思维导向)
师说:6加4得10,但只有一个上珠5,不能直接拨去4,该怎么办?这是咱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请同学们动手边拨边说拨珠方法。(6加4得10,应该拨去4再进位,但只有一个上珠5,不能直接拨去4,所以要“破五减”也就是拨去5,拨上1,最后再向前一位进1,结果得11)
师说: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边说边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拨去5,拨上1,进上1。
师说:请大家动手边说边拨。(再一次完整地将5+6拨一遍)
(2)板书5+7=
师问:5加7怎样拨珠?再想下珠不能直接拨去怎么办?最后怎么办?(先想7加几得10,7加3得10。下珠不能直接拨去3,就要拨去一个上珠5,再拨上2,最后再进上1)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在自己的算盘上拨。最后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在老师的指导下,边拨边说拨珠过程。
板书:拨去5,拨上2,进上1。
(3)板书5+8=,5+9=
师说:同学们根据5+6,5+7的拨珠方法,想一想5+8怎样拨珠?同座位同学互相边拨边说。(在学生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行间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
师说:刚才5+8大家基本会拨,请同学们试着独立拨5+9,可以边说边拨。(通过学生独立拨5+9,说明拨珠方法基本掌握)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5加6、7、8、9时,不能在算盘上直接拨去和6、7、8、9凑成10的另一个数,所以要破上珠5,也就是拨去上珠5,多拨去几,就要把下珠拨上几,再向前一位进1。
2.学习例4:6加6、7、8每次该怎样拨珠?
(1)教师板书6+6后问:能不能直接拨上6?根据刚才例3的学习,在加6时,首先要想什么?再想什么?应该怎样拨珠?同座位同学讨论一下。
师问:谁能将刚才讨论的过程到前边来边拨珠边说过程?
教师在学生明确6加6应该想6和4凑成10,下珠不能直接拨去4,所以拨去1个上珠5,再拨上1个上珠,最后向前一位进1的情况下,让学生再自己拨一遍。
板书:拨去5,拨上1,进上1。
(2)板书6+7,6+8
师问:6+7应该怎样算?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怎样拨珠?请同学们自己边说边拨珠,拨后请一人到前边来边拨边说。(6加7先想7和3组成10,要拨去5,拨上2,进上1)
板书:拨去5,拨上2,进上1。
师问:6+8谁能直接到黑板上边说边拨?(6+8应该先想8和2组成10,拨去5,拨上3,进上1)
板书:拨去5,拨上3,进上1。
(四)归纳总结摸到规律
师说:请同学们看板书,谁能摸到今天学习的珠算进位加法的拨珠规律?同座位先互相说说。
在师生共同讨论中总结出珠算进位加法的拨珠规律:
加6(想:6和4凑成10),拨去5,拨上1,进上1。
加7(想:7和3凑成10),拨去5,拨上2,进上1。
加8(想:8和2凑成10),拨去5,拨上3,进上1。
加9(想:9和1凑成10),拨去5,拨上4,进上1。
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满十破五进一”的珠算加法。(把课题补充完整“满十破五进一”的珠算加法)
(五)运用规律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做一做”的两组题
(1)用珠算做下面各题,该怎样拨珠?
7+67+78+6
(2)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2.利用练习册完成下面各题
(1)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56+67=76+268=57+83=67+86=
75+389=578+76=165+89=458+96=
(2)一个加数是254,另一个加数是293,和是多少?(用珠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所学内容是“满十去几时,要破上珠五的珠算进位加法”。实质上和满十且个位又破五的珠算加法是只满十去几进一和不退位减(破五)复合而成。可以看出这种珠算进位加法,在拨珠时加里有减,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学习的难点。为了掌握这种拨珠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目的是复习已经学过的两个数相加和满十,直接“去几进一”与不退位减(破五)的拨珠方法。
第二层次:设疑引入。通过设计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55+9引入,学生没学过,在拨珠时遇到了新问题,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三层次:指导探索,尝试讨论。本层次主要是通过两组例题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全面参与试着先做一做,逐步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拨珠方法。而每一组例题的学习,又注意了渐进层次的设计,便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四层次:归纳总结,摸到规律。通过有计划的板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摸到了在珠算上拨“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5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和学具
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学具:6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1×4=2×1=5×2=
4×4=5×5=3×5=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2×2=5×1=3×4=
1×5=5×3=2×4=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6个6呢?(36)
2.出示例11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
(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12)
(2)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
提问:
(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2)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发展性练习
(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3)读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五六三十四六二十四
3.综合性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6×4=1×6=4×6=3×5=
2×6=3×6=6×3=4×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由于学生已学了2~5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因此,6的乘法口诀就采用老师引导学生编前两句,其余四句由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的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
在引导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时,首先使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把握,再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即相邻的口诀的积相差6.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v(立方米)
v(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