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培优补差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数学培优补差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高一数学培优补差计划范文1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1 分层教学的意义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师在不增加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前提下,做出提高或降低难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显示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的知识和能力梯度,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各取所需,各有所获。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讲得很慢,每课讲的内容学生都能掌握,学生接受着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减少了挫折感,重塑他们的自信心,要使他们该放弃的勇于放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层教学可以使他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克服以往教师上课,一个问题要讲好几遍的情形。让每个学生尽自己的所能去学习,各有所得,各有进步和发展。

分层教学实际上早已有之,不过是新课标给了它更大、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已。

2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掌握数学理论: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和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专家赞科夫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个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3)“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

二、高三数学复习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1 准备工作

(1)给学生以自信的力量。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相对薄弱,很多学生都背着“要我学”的沉重包袱痛苦地学习着。因此,我们认为。赋予学生自信的力量比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重要得多。如:引导学生完成“高考生”的角色定位。我们告诉他们,作为高三学生,不仅仅是“毕业生”更是“高考生”,而“高考生”,这一名词所包含的是竞争、吃苦、拼搏、挫折,也意味着成功、收获、辉煌、喜悦。再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方向,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目标就是动力,一旦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激发学生“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以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气魄和毅力的源泉。总之,每一个学生心中必须有一个目标而不让自己在高三的路途中迷失。

(2)转变教学观念,追求有效的教学。对于高三教学来说,高考永远是唯一的指挥棒。高三复习面广量大,步骤繁多。考点要求对每个学生都是相同的,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层次的学校来说,尤其如此。我们的对策是先让所有学生吃得好,在书写、答题等的规范性上下工夫;然后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把抓住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放在首位,以求稳稳地得到基本分;最后保证重点学生吃得好,针对高考有望得高分的学生,通过开设小灶。不让他们在数学上出现短腿。

2 主体分层

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水平、适宜于各个知识落差群体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并将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定位分层。把学生分层建组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分层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分层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并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高三数学教学一周后,我们就用当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用该成绩比照当年市和学校高考分数段及上线或录取的人数,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分层后,再按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互帮互学小组,每组里A、B、c三层学生都有,给学生提供互帮互学的机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这种分层是动态的,鼓励学生由“下”层向“上”层跃进。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

3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要想做到分层教学,教师心中必需清楚地知道每堂课学优生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后进生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没有这一步,分层教学将是一句空话。

对于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可将教学目标也相应分四个层次:①了解;②理解;③灵活和综合运用;④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时,我们要求C组学生牢记三角公式,能直接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三角函数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要求B组学生能将三角函数知识综合应用;要求A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灵活地构造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并注意数学思想应用。

(2)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在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制定分层教学方法,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设置课堂提问、分层练习、作业,设计反馈检测题。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C层学生的学习困难和A类学生潜能的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

的目的性、自觉性等特点,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复习准备目标,编好复习准备资料。

(3)分层授课。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他们思考_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变更问题,帮助他们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分层练习。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设计训练活动时,刻意区分层次,有难有易,使每个学生都能为之。而且都有所收获。如:基础练习题低起点,题量相对多一点,B、C类同学必须全完成,A类同学可灵活减少完成量,甚至不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保底不封顶,保证中差生的学习要求。又满足优秀学生的“吃不饱”状态。

(5)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另外也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习题。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6)分层辅导。利用课外的很少时间的培优补差,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教师心目中必须清楚每个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补差时。不贪多、不求快,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一次不要求提高很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7)分层测试。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检测内容着重在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对同一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一份模拟试题,要求C层学生对前三大题要基本会做:B层学生对前四大题会做或少失分,最后两题能捞分;A层学生在保证前四大题的基础上,最后两题能尽可能多得分。

(8)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评价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三、收获与体会

1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层教学增强了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分层教学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