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语文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语文问题

大学语文问题范文1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校对;小节

【中图分类号】G640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从1980年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它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的主干课程,具有人文精神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学学语文的意义不言自明。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各有特色,但就教材的质量来看,都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文字校对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小节"问题需要克服,具体而言就是书中的错别字较多,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早已论述过。

后,出版发行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写作编辑队伍也有了一批新生力量,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缺少严谨的态度,致使书籍报刊经常出现一些错别字。针对这种情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1982年第2期《读书》杂志上发表了《错字小议》这篇文章。后来这篇文章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文章深入浅出地谈到错字出现的成因,并拟了三条向错字宣战的意见,以引起大家对错别字的警醒。

后来有质疑文章指出,"错字"一般是指书写得不正确的字,"别字"一般是指写错或读错的字,按全文来看,似作《别字小议》更为贴切。但现代汉语词典对"错字"的释义是:写得不正确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文章发表30年了,可是,教材中的错字依然严重,不能把引人深思。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先后使用过的三个版本教材为例加以说明。

先说第一本周彬彬、杨丽娟主编的《大学语文》①教材,该教材主要面向职业技术院校类学生,其中主要错误有:

P28倒数第五行"昭王得范睢"的"睢"字应为"雎"字。

P30注释17"散六国之从:解散、瓦解了韩、魏、燕、赵、齐、禁六国的合纵。"一句的"禁"字应为"楚"字之误。

P30注释20"昭王听从范睢的劝告"中的"睢"应为"雎"字之误。

P31注释34:"丹青:丹砂和青"的""字应为""字之误,因为""为"善青",""指红或青的矿物。

P3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曰三四里"中的"曰"应改为"日"字。

P67第二行"宋仁宗嘉祜年间考中进士"中的"祜"应为""字之误。

P97第四行"曹和曹兆真"的"兆真"字应为""字之误。

P149第十二行"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一句中的"哈"字显系"啥"字之误。

P160第16行"运用清流畅、自然朴实的语言写记叙文"一句中"清"字后面肯定掉了一个"新"字,否则语句不通。

P160倒数第8行"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和欣赏,还是刻骨切齿得恨和唾弃?"一句中的"得"字,应该改为"的"字,文句才通顺。

再说第二本教材,由丁帆、朱晓进、徐兴无等主编的《大学语文》②教材,本教材适用于大学本科院校,权威性比较高,编者也是国内一流名校的名家,其主要问题有:

P34"魂魂离散"的"魂魂"应为"魂魄",其他各种版本都是"魂魄"。

P35"像设君室"的"像",课本注释为"法式,指效法旧庐",此注值得商榷,有的版本注为"想象、设想",我觉得更为切合文意和情理。

P36"敬而无妨些"后面还有52句掉了,文章前面没标明是节选,此处又没注明,学生以为全文到此结束了,这没有真实反映《招魂》的全貌,因此,教学中我将这52句作了补充:佳肴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嬉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艳陆离些。二八齐容,起郑舞些。衽若交竿,抚案下些。竽瑟狂会,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吴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蔽象棋,有六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晋制犀比,费白日些。铿钟摇(jù),(jiá)梓瑟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酎(zhoù)饮尽欢,乐先故些。

P126"渔阳鼓"的"鼓"似应改为"鼙鼓"为好,一则"鼙鼓"为军中的小鼓之意,符合原文意思,二则很有些选本都是"鼙鼓",如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而""的意思是"刀鞘",没有军鼓之意,"鼙"与""读音也不一样,当然,也有些旧本大学语文教材作"鼓"的。

P127"天旋日转回龙驭"中的"天旋日转"有的版本作"天旋地转",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的《唐诗鉴赏辞典》,注释中可备一说。

P128评析中的第三段"《长恨歌》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便是通过叙述来抒情"中的"叙述"根据下文内容来看,应该为"叙事"。

P147第三段末尾"那儿一族的屋瓦与白墙。"中的"族"应为"簇"。

P151第九段的第一行"同奇迹似地忽而在她的脸上看出了一层一点儿忧虑也没有的满含着未来的希望和信任的圣洁的光耀来。""同"字似应改为"竟"字,表示出乎意料,与下文的"却"字相呼应。

P152第三段第三行"就教他们先起茶来"中的"起"字,似应改为"沏"字才通。

P152第四段第四行"而比各处的名山大川由同盆景似地整齐渺小一点这地方"中的"这"似应改为"的"才通。

P156第六段第二行"个人撒喇声抖开了扇子"中"声"前应加"一"字才通。

P293最后一段第四行"匣子是说就像盛开的花朵"中"是"应改为"里"才通。

P318注释中10、11、12编号丢了。

P331第二段第三行"世界最终进入更加稳定的秩序之前是否不会发生许多新的灾难。"中的"不会"似应改为"还会"才合理。

P334第二段第五行的"道教和古代中亚的黄教僧相结合而蜕化成为神秘主义。"中的"僧"似应改为"曾"才对。

P358第三段的倒数第二行"也正因为他们可以摄魄震魄"中的"摄魄震魄"应为"摄魂震魄"才对。

P362第四段第一行"中国书法的美在动在不静"似应为"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才通。

P371第三段第十行"而且是一个大鉴赏家和热狂的收藏家"中的"热狂"似应改为"狂热"才好。

P410"独立小楼风满袖"中的"小楼"应改为"小桥"才对。因为其他版本为"小桥",且思考题中又说的是"小桥"。

P41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应改为"凄紧",其他版本如此。

P431第七段第一行"菜圃里的江豆藤"中的"江豆"应改为"豇豆"才对。第九段中的"冷的呼息透过她的心"中的"呼息"应为"呼吸"才对。

P432第十一段的"完全是崭新的发见"中的"发见"似应改为"发现"才对。

以上问题笔者曾经发文③指出,第二版修订时有部分错误改了,但有些错误仍然维持原样。

第三本是王先霈主编的《大学语文》④,本教材也适用于全国大学本科院校,权威性比较高,编者也是国内一流名校的名家,其主要问题有:

P3第6行钱钟书题写自己的书名为"写在人生的边上"一句中的"的"字为衍字,当删。

P6倒数第十一行"有民人焉,有社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一句中的""应该为"稷",虽然两者意思相同,但查阅《论语》的所有版本,都是"稷"。

P15《五柳先生传》第二段第2行"酣觞赋诗,以乐其志"中的"酣"应为"衔"字,其他版本皆为衔字。

P19文天祥《正气歌》"涂泥半潮"的"潮"应为"朝"字,因为该句的注释P19:朝,通潮,原文与注释相反,查其他版本,原文为"朝"字。

P19倒数第五行"骈肩杂沓"的"沓",其他本做""。

P19倒数第四行"或圊溷腐尸,或腐鼠杂出,时则为秽气"一句,其他《正气歌》的选本文字和标点与此有异:(卞孝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天津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正气歌》)"或圊溷,或腐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不能断定此处有误,引用他本以备一说。

P20第八行"为张雎阳齿"一句中的"雎"应为"睢"字之误,这是人名用字,一看即明。

P20第13行的"是气所磅薄"一句的"薄"字当为"礴"字,因为文后的注释直接写成"磅礴",查其他版本亦作"磅礴"。

P20第18行"牛骥同一阜,鸡栖凤皇食"一句有俩字错误:"阜"当为"皂",通"槽",因为文后的注释如是,其他版本亦如是;"皇"字应为"凰",文后注释为"凰",他本如是。

P49第2行"12月8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前裸奔"一句中的"8"字后面明显掉了"日"字。

P49第16行"未必不能成为美淡"一句的"淡"字,明显为"谈"字之误。

P50第3段第4行"小人之好议沦,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一句中的"沦"显系"论"字。

P51倒数第5行"也就是说,受贿的人群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甲的劳动成果,却不必为此支付报酬"一句中的"贿"字,根据文意,怕是"惠"字之误吧。

P53第16行"一个人只有一种选择的的时候"一句中,明显多了一个"的"字。

P66《红楼梦》(节选)第1段第2行"如今吃什么好?早说给他们备办去。"其他版本如岳麓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写着"如今吃什么,好早说给他们备办去。"

P67第二段第11行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渍些普洱茶吃。""渍"字为"沏"字之误。

P67第3段第2行,麝月笑道:"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着些儿。"中的"?"根据文意应该改为",",其他版本为","。

P70第二行"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蘼"字应该为""字。因为本页的上一行就写的"荼花",其他版本也为""字。(岳麓出版社498页)

P70第25行:黛玉便起身说:"我可掌不住了,回去还要吃药呢。"其中的"掌"应该为"撑"字。

P71第3行"大家黑甜一觉,不知所止,及至天明,袭人睁眼一看,只见见天色晶明"中的"止"字,应为"之"字,俩"见"字应删去一个。

P76《我是一条河》第3首第一句"找流过一座花丛"中的"找"字应改为"我"字。

P80第二段第2行"对于荟芸众生"中的"荟"字应该是"芸"字。

P82第12行"我却可以傲然于其上单兵死宁而决不挑出战败者的白旗"中的"宁"字当为"守"字,文意才通。

P94第8行"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标点应为"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P96第四段第4行"挑选西瓜的时就用手指来弹一下"文句不通,去掉"的"字或在"时"后加一"候"字。

P100倒数第15行"足登麻鞋,腰胯朴刀"中的"胯"应该为"挎"。

P102第3段第1行"本书第二分社会部分开头曾经谈到"中"第二"后面应该掉了一"部"字。

P109第1段第3行"想你在乎旷的北方"的"乎"字明显是"平"字之误。

大学语文问题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大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人文综合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课程,只有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使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并重新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不够

大学语文教学在当代高等教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尽管有专家一直呼吁要重视大学生的大学语文教育,但大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并没有被各高校提高到相应重要的位置。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更是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对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的学校也尽量压缩学时,或者将本课程安排成大课,教学效果明显较差,与各个学校必开的“两课”相比,地位差别悬殊。一些专职教师也对大学语文课程存在偏见,认为大学语文课嘛,随便讲什么都行,谁都可以上,导致大学语文老师处于一种百口莫辩的尴尬境地,教学理想难以实现。学生本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职学生进校后都热衷于考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种类型的资格证考试,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考证和专业课的学习上,无暇静下心来品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以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获得人生启迪。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一般就是课堂上听听,课下基本都是闲置在一边的。

1.2 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应该是既要立足职业的需要,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思想,不仅要教他们学会做事,更要培养、提高他们如何做人的内在文化修养素质。高职高专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大学语文由于它独特的专业优势,作为一门学科本应该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相对忽视了高职学生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培养,甚至漠视大学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1.3 教材体例陈旧

现在各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无论在编写体例上还是在篇目选择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使人感觉大学语文因校而异,教材纷繁杂乱,质量良莠不齐。教材的杂乱,从侧面反映出大学语文目前这种学科定位不明确的现实。而现行高职高专各专业往往使用同一种大学语文教材,针对性不强,存在严重不足和不配套的情况。一方面,在体例上缺乏创新,往往是课文前面作家作品介绍与文体介绍,结尾做个阅读提示,然后就是问答题,多数教学例文来自中学语文课本,使得与中学语文教材并无多大区别,从而使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态度产生误导,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各学校自选教材高职特色不鲜明,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普遍存在偏难、偏深、专业性太强、与学生所学专业语文说写能力要求结合不够、高出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等共性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分门别类地编撰适合各类专业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以突出高职特色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1.4 教学方法简单

当前很多学校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延续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正如徐中玉先生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说的那样:“对语文潜移默化的功能认识不足,因此,纠缠在字、词、句上,变得鸡零狗碎,脱离作品的人文精神,缺乏感染力。”忽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与意境分析,将本来应该是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教条课。高职学生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对象,虽然 其基础普遍较薄弱,但显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而忽略了对文学作品整体人文精神和内涵的关照,学生看到的还是零碎的知识,而没有上升到内涵的层面。

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要不断与时俱进,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大学生修德、敏行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大学生中所具备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强化和补充,而是具有“两课”所不具备的人文情操的培养和积淀作用,大学语文课本里面所精选的经典作品,一方面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增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另外一方面能够起到提高目前大中专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理论知识的现象,弥补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及理工科学生在语文常识、写作、表达等应用方面存在的缺陷。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生修德、敏行中的重要作用。观念的转变,不仅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更需要高职院校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以及专职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切实认识到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大学语文课程,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问题范文3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学科, 本来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 而大学语文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成了学生感到最厌烦和枯燥的一门课。这是值得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因此,就应该了解一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1、教学定位低。由于过多地强调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在大学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定位偏低, 许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不愿意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其次, 在教育界的评价体系导向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社会对大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系之一是专业的质量与数量, 致使许多大学都在努力完成科研成果的任务。对中文专业教师来说, 如果不发表专业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再高, 也难以晋升职称。因而, 很多教师就不会专心致力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上,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从事科研工作。当下, 许多大学生选课着重考虑的是就业的需要, 除了专业课和要求必选的英语、“ 两课”, 多数学生都可能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如“ 演讲与口才”、 “ 公关礼仪”, 等。如果大学语文不属于必修科,许多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

2、教学内容陈旧。目前, 纵观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 也或多或少存在弊端。首先, 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选的框子, 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 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 对当代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与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选取太少; 其次, 在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 体例往往是课文前面作家作品介绍与文体介绍, 结尾做个阅读提示, 然后就是问答题, 这与中学语文教材并无多大区别, 大学语文因而被称之为“ 高四语文”。

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专业课程教学受到更大的重视, 专业课的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从事专业课教学, 评硕、博导比较容易, 其待遇也高。使得有水平的老师不安心本课程教学, 都想拼命挤向专业课程教学, 刚刚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又没有太多驾驭大学语文课堂的经验。要达到大学语文教学高质量, 就很难了。

4、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必须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 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针对以上的问题若要激发学生兴趣,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应采取以下对策:

二、积极应对的策略

1、进一步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敏锐意识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大学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

2、组织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和优秀教师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辅资料,做到教学大纲规范化,教材经典化,教辅资料科学化。应该在广泛地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具体组织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知名教授共同修订大学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大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做到教师学者化。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勤勉的治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转换教学主体。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教材方便自学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特点。每节课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也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要弄懂、记住。让学生多讲,多回答,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2)、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要有满足正常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一套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大量的教学光盘和优秀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制课件,以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重视方法教育,教育学生把新老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有这样两句词“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要查其出处,排除其为唐诗、宋词中的句子后,不用苦苦翻检,运用音韵学及诗词格律知识,可以判定其是《朝中措》或《清平乐》的结句,根据目录学知识,一查《历代诗余》马上可断定其为元好问词《清平乐》中的句子。(4)、重视写作教学。选择若干创作点,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或驳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21.

[2]中国教育报[N]2004 年5 月14 日第4 版.

[3]徐凤云.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3):33.

大学语文问题范文4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育 对策

大学语文是一门通过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来提升学生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以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课程,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以语言育人和教化人的课程。”当前国家把文化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层面,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为大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和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显示出来。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其完美人格,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也就是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涉及到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关系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经过这样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才能使学生努力对此进行实践,学习古代先辈留下的优秀的成果并为己所用。如此才有利于青年学生对于自身品格的塑造。《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导引和感染青年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虽还有其他的不足,但是《大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有了提升。大学语文这门学科要给青年学生一种感召。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感召下,学会刚强奋进;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召下,学会不断探索;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感召下,学会潇洒豁达。这些伟大的名族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定位不准确

在高校,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未来的工作前景息息相关,因此,“以专业为龙头、着眼于就业”的课程设置观念根深蒂固。许多高校院校并没有把大学语文作为一个学科来设置,在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编写上没有给予必要的投入和重视,由此导致了大学语文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状态,随意压缩、削减课时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院校甚至将大学语文课确定为选修课。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下降

与课程边缘化现状相比,更让人担扰的是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消极态度。一直以来,大学语文的缺勤率居高不下,学生即使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由于对所学知识缺乏认同感,学学语文的动力极为不足。

3缺乏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学语文找不到学科归属,自然得不到关注和重视,导致了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不愿意参加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学校只能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刚毕业的学生来应付局面,而这些教师同样一抓住机会就跳离这个岗位。教学人员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缺乏,使得该课程的教师队伍始终处于缺乏经验和素质的状况。

4教学手段单一,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目前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更侧重于文学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的讲授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

5教学体系不科学。教学队伍不稳定,就无法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少学校仍然采用中学式的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而这种传统模式正是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考评方式和职称晋升等方面考虑,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否则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

6社会的发展对大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语言文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不规范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的使用,对当代的大学语文的教育产生. 网络词汇对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词汇也越来越流行,网络语言也越来越频繁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她们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他们在网络交流中常常用用“表”代替“不要”,用“88”代替“再见”等。现在更多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冲击着汉语的规范使用。现在青年一代的网友们还都把使用流行网络语言交流看作是紧跟时尚的一种表现。这些网络词汇的出现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活力,但这些网络词汇随意使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对于没接触过这些网络流行语言的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如,汉语中的“蛋白质”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意义成了“笨蛋 + + 神经质”,“白骨精”成了“白领 + 骨干 + 精英”,“天才”成了“天生蠢材”,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直接对大学语文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高校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对策

1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的重要地位,准确定位大学语文的社会功能,规范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已将大学语文定位为素质教育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该课程理应受到更多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作用,适应当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必须合理,贬低和无限拔高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不符合事实。因此,大学语文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大学语文应以全面培养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宗旨,让大学生接受人文熏陶,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修养,进而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的工具性、文学性和人文性的功能。

2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其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要为学生确立一个和谐、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学生是课堂的演员,不能本末颠倒。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文素质差,成不了学习的主人,满堂地灌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转化为能力,长此以往,他们的求知欲被扼杀,兴趣被泯灭,语文素质难以培养。

3大力推进大学语文教育教材的建设

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在品质的外在体现,是课程教学的工具。大力加强教材建设,能让学生学有所依。20 多年来,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不断翻新,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几十种之多,可谓百花齐放。然而,由于不同版本教材的定位和侧重点不同,教材之间也有不少的差异。如有的教材重教育功能,轻文本熏陶; 有的教材重工具性,轻审美性,另外,仍有许多篇目与中学教材的选教篇目重复等。因此,积极组织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和优秀教师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辅资料,实现教学大纲规范化,教材经典化,教辅资料科学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4努力创设生活情景。

现行语文教材有语文实践活动、情景模拟等板块的内容,教师就要充分地挖掘其中的精华,上课时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情景,手段方面也要注意多样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音乐、影视、表演等手段设计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语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学者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努力掌握深厚坚实的文学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关注学术前沿的动态,善于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另一方面是进行人才队伍结构建设,即注重培养和完善专、兼、聘的教员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层次和教学水平,提供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平台,加强和社会各类语文课教学的联系,聘请名家名教授作为语文教育的兼职教员等措施提高大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6. 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大学语文的教育空间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勃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多彩的大学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一定要向广阔的生活开放,有意识地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扩展,使大学语文教育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校园文化、课外读物、社会实践等,都是大学语文教育的教材。组织文学常识竞赛、写作大赛、演讲朗诵大赛,组织文学沙龙、推荐名篇美文等活动,都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和品味生活,从而更好地领悟人生。

参考文献:

[1] 施岩. 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大学语文问题范文5

关键词: 理科大学生 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教学

一、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达不到社会对大学生所提出的时代要求。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学生说话时或吞吞吐吐或语焉不详或措辞不当或出语粗俗或语言呆板,而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差,他们其中的有些人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实验报告都写不好,更遑论写那些要求严格的论文。不能熟练地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已经是一些理工科大学司空见惯因而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理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是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教材编写缺乏新意,体例设计与内容安排均能突破传统,主要是从老师的思维特点出发安排教材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要求;其次是教法陈旧,不少师在教学中仍然沿袭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爱扣字、词、句,或者是按照“作者简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固定思路教学。这些教学方法压抑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限制了青年人善于思考的天性,不符合大学教育的根本特征,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厌烦;再次是《大学语文》作为普修课程,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此并不热情,认为教《大学语文》的是被边缘化的人,在高校没有地位,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所以上课采取敷衍的态度,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语文教育“历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最主要的部分和最重要的途径”,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

三十年以前,在恢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初期,苏步青老先生就明确指出了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①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②传承传统文化精髓;③提升精神文明;④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此四点教学目标对今天的《大学语文》教学依然具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意义,也正是基于此,《大学语文》教学培养理科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被漠视,而应当被强化。

二、如何发挥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面对理工科文学素养严重缺乏的现状,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对培养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1.充分利用优秀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作用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生理、心理不断发育、发展的同时,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意志力不够坚强、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等。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理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正是利用文学作品所拥有的文化特质,对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等审美的感性素质进行开发与提升,从而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活泼的生命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如《归去来兮辞》带给我们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我与地坛》则是对生命、对健康的渴望;《前赤壁赋》让我们感觉到超脱旷达的苏轼所富有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处逆境时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泰然达观的心态。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

其次,长期的文学欣赏活动,不仅使人获得精神愉悦,而且有助于形成人的审美人格;健全、完善的人格,应该是且必须是审美人格与实用人格的有机统一;单一人格总是不完善、不健全的,自然科学的认知活动培养了人的实用人格,文学欣赏活动培养了人的审美人格,这是通过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共同协调作用塑造理想的、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单一人格可能会使人的某一种心理、生理功能压倒或排斥其他功能,这样会产生人在成长中的单一的心理倾向,既不利于科学发现心理与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形成冷傲孤僻病态人格。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另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向我们展示其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解认识社会生活和启示生活真理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提高人生境界,帮助人们确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对生命价值做积极的思索与实践;它可以愉悦人的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使人的情感在美的陶冶中得到升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摆脱建立在物欲享受上的低级庸俗的情趣,使人们的生命价值走向趋于高尚的人生追求,趋于精神追求。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理工科学生徜徉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提高兴趣,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修养,陶冶性情。

2.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写作的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希望,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决定命运,但形成性格要靠习惯。同理,如果《大学语文》教师能很好地引导理科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积累和写作的习惯,那么对其文学素养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提高文学素养离不开阅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文学的积淀,也没有文学的感受力,也就导致文学素养的缺乏,这里的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内阅读,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这种解读是学生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建构过程,是学生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各个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获得人性、人格、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悟的再造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的活动。二是课外扩展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个性、性格、情绪的差异广泛涉猎文学作品,拓展文化视界,增强艺术功力,通过数量的不断积累达到质量提高的目的。

第二,文学创作,从心理学上分析,是学生头脑中语文潜能的自我实现历程,一个人一旦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的这种自我表现之欲和自我实现之“能”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朱光潜先生说:“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在阅读中,学生充分感知了生活,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知识上的沟通,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创造写作发生的契机,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达到沟通与默契,调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拨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写出展示鲜活的个体生命意识与生活情趣的作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只要写鲜活的世界、富有个性、富有思想的文章,就可奇文共欣赏。可见文学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的多渠道也同样能提高文学素养。

3.提高《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语文教师作为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者”、“表达者”与“传播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情感模式、精神理念及其表达方式每时每刻都在以一种“文化场”的载体熏染教育对象。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文化精神系统就像一个多面体的魔方,以强大的文化潜能影响和支配着教学行为,也同样制约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的文化心理建构不自觉地影响他的精神世界的“神韵”。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打上民族的、时代的和个人的文化意识烙印。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学情感,具备语文教师应有的文学特质。

学生对文学的态度,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他们上了多少语文课,而是取决于是谁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如果对文学缺乏热情,修养不够,教学内容单调,语言枯燥,方法陈旧,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就应当重视教师的能力因素和个性因素,让更多的文学底子好、文学热情高并且甘于奉献的老师给学生主讲《大学语文》。

三、结语

我们的时代是越来越强调综合素质的时代,素质越来越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命运,意味着生存的尊严和价值,应让文学教育根植于语文教育,创造出一个个精神自由的天地,让每一个理科大学生在文学审美的田园自由地种植与收获,命运自主,个性洒脱,在生活感悟与体验中探索人生真谛,塑造出个性丰满的自我,这是学生应形成的、真正的文学素养,让大学语文教育提供给所有的理科大学生两样东西:一是工具,二是眼光。

参考文献:

[1]王步高.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语文问题范文6

【关键词】整体教学法;大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

作为一种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法已经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的说来,这种源于系统论的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将教学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协调统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的知识性与功能性的统一。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应该被及时地运用到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去,以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层次,并丰富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那么,具体来说,应该如何将整体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呢?

针对大学生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诉求主要由三个层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语文名篇中获得思想的提升,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慰藉,获得对形象的领会和理解。只有从整体上深入领会了以上几个层次的问题,才算是真正地领会了课文内容,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所以,在将整体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时,应该注意从这三个层面进行整体教学,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匪浅。

首先是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靠对个别段落、句子的内容的领会而忘记了对整体的把握。具体来说,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语境中理解作品。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因为时代语境的变化,理解现代文学史中最伟大的作家鲁迅的作品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那个被网络恶搞、被中学语文曲解的鲁迅思想经常会被学生用来套用到鲁迅作品的理解当中,并产生不少误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的图景做简要勾勒,然后再去理解其具体的作品。否则,脱离语境去理解鲁迅容易出现对其作品的曲解,将鲁迅式的打落水狗理解为没有宽容,没有谅解,将鲁迅式的国民性批判理解为否定传统文化,甚至谩骂国人,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而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整体感知和把我所导致的。

从作家的整体创作流程中理解作品。除了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语境的了解之外,对作品在作家创作中的坐标的确定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有些大学语文教材中已经选入了的《北京人》。这就需要的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熟知的《雷雨》与他们并不熟悉的《北京人》的创作做一些对照说明,讲清楚《北京人》创作阶段的婚姻和情感危机,讲清楚其人生哲学已经发生了从“现代”到“传统”的某种回归,所以,作家才能在以如此平静地笔调讲述这个秋日里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不是大喜大悲,而是温吞、沉默中的悲哀。这样,才能理解《北京人》与《雷雨》的巨大反差,才能理解不同的悲剧类型的内涵。可见以一种整体的思路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正确理解作品的基本思路。如果以作品人物的思想情感代替作家的情感。对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的掌握不到位。从作品的整体结构中理解作品应该是整体上理解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而这种整体的理解思路可以推广应用到所有的经典作品的教学过程中。

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整体的感知和理解也是整体教学法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无论是小说、戏剧、诗歌还是散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理解人物形象成为理解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但是,理解人物形象必须将人物放置于整个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网络中才能有效。对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情感的理解是整体把握文本情感的基础。在《雷雨》中,我们首先需要对雷雨一样爆裂的繁漪、鲁大海,中间性格的周萍、周冲、周朴园的阶级情感和人性的情感有透彻的理解,才能从整体上理解《雷雨》中的阶级的、社会的因素,而真正要从更高的层次理解这个文本,则需要把握戏剧的整体,序幕和尾声中的宗教式的思索把这出戏推向了形而上的宗教、哲学的层面,而剧中的人物在这样的视角下也获得了新的认识:自从亚当和夏娃犯紧之后,一个接一个的荒唐闹剧就一直的人间不停地上演。

人物形象是作家的人物形象。在关于文学形象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中,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身上,都或明或暗地投射了作家的感情,有些往往能够成为理解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还是以鲁迅的作品为例,在《故乡》中,有关杨二嫂的描写虽然寥寥几笔,但是对其塑造整体上还是体现了作家的国民批判思想,对这个人物的理解这不仅仅有利于理解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闰土、我,同时也是鲁迅整体思想的体现。所以,从整体上理解文学形象,需要对作家的整体思想和情感倾向的理解,而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往往成为理解其整体思想的重要元素。

人物形象是具体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是人物的活动链,而人物又是特定故事中的人物。孤立的理解人物并不利于我们理解文本。当我们在讲解《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时对周朴园的评价问题。如果我们仅从文本所呈现的周朴园的片段,比如逼繁漪喝药、训斥周萍、拒绝侍萍等情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冷酷的暴君,是封建专制人物、是残酷资本家。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到整个故事,就可以发现,如今如此可恶的周朴园何尝不是现代转型期悲剧性知识分子,他的人生轨迹何尝不是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的恶果,令人无奈而揪心。而这也正是二十三岁就写就经典的的伟大之处。而《药》中的夏瑜。仅从文本的局部看,从看客的视角看,他就是一个疯狂的囚犯,而如果我们联系到药的整个故事,革命者的血作为庸众的药,就会发现他实在是一个悲哀的牺牲品,而在夏瑜身上,在《药》中,投身了鲁迅对革命、革命者与庸众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和批判。所以,只有将人物放置于故事的整体中才能深刻地理解他,而对人物的理解同时又能促进我们的故事的整体结构的理解,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