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1

一、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正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面部表情呆板、“我讲你听”,学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意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所在。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二、说课的基本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使说课流于形式。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学习时间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很多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没有认清初高中数学的区别,都觉得高中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来说,更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很多初中曾经的数学高手都不能在高中取得高分,甚至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就新的初中教材来看

现在的教材为了让初中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其教学大纲体现的特点之一是对内容做了进一步调整,删去了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删去了特殊的技巧性内容,删去了过难或过于繁琐的内容及要求。从表面上看确实给初中生减轻了一定的学习负担,但是却变相地给高中数学增添了一定难度,同时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知道,高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在高中数学中起到了简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作用,如高中数学的集合、函数、根式运算,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等,都用到这些方法,如果初中学生不学习这些内容,那么到高中之后,往浅了说,会给自己在计算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往深了说,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不如把这些知识在初中学了,上高中后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学习上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和高中数学教师工作的难度。这个问题可以说明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让初中学生减负,让初中学生去做一些简单性的问题,而忽视了高中教材的知识和初中教材上的知识在衔接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形式却悄然发生了改变,据了解,目前很多初中教师又把十字相乘法等已经删掉的方法再次补充给学生使用,毕竟这些方法在解决一些问题上方法还是很实用、很简单的,所以删去上述公式应该是初中数学教材改革的一个败笔。

二、就初高中知识结构特点来看

初中数学较为简单,高中数学偏难。的确如此,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比较,有三大特点:①内容深;②节奏快;③隐患深。所以应适当增加初中数学的难度,但是可以不列入中考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基础年级适当地接触一些有难度的题,让他们适当地丰富数学思维,进而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的题并不简单,而是我们平时很少遇到,这样他们到了高中之后,对于突然加深了难度的高中数学就能适应些。

三、就学生自身因素来看

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就养成了初中那种学习习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定义、公理等。很多题根据公式反复地出题,但是基础性、浅显的、简单的题较多,一个题型反复做,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就可以解决,时间长了就熟练了,由于内容浅显易懂,造成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缺课多节仍能得高分的现实,就容易形成一种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差不多的感觉。再看看高中数学教材,发现内容也不多,课后习题也简单,于是有了一种“也不过如此”的感觉,进而产生了一种轻视的心理,并且对自己感觉非常自信,于是开始出现不专心听课、耍小聪明等举动。还有的学生依旧带着初中那种“死读书”的特点,感觉自己多下工夫就行了,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为什么自己那么下工夫,却换不来高分;而在初中的时候感觉问题很简单,只要多下工夫,成绩就有了提高呢?因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数学学习是一样的环节,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到后面开始出现综合性问题,这样开始时简单确实不假,后面的内容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而这样的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对高中数学的认识和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误解造成的,还忽视了高中数学的“活”性要比初中数学的“活”性复杂得多。所以,高中数学不仅仅需要下工夫,更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解它、会用它。

四、就学生学习时间和科目来看

高中学习任务重,科目多,各学科都占用一定的时间,这样留给数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往往很多学生想去学数学,但是各学科的教师都布置作业,这样使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学数学。众所周知,高中不算上音、体、美、微机等课程,还有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等科目,目前很多省份的高中一天有七节正课、一节自习,晚上有自习;还有一些省份的高中甚至周六、日仍在上课,这样自习时间就占得少了,很多学生都是被迫接受学习,从而造成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违背了高中要求自主学习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原理,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来开发智力,甚至繁重的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厌学、弃学等后果。所以这种人为的因素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和改变,做好初高中数学讲课的衔接准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最开始初中的那种“要我学”的被灌输方式转化为“我要学”的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所以,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相信会在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3

1 高中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升学率也在逐渐提高,但全国平均大学升学率也只有60%左右,还有近40%的高中学生不能升入大学学习。因此,高中数学课程除了为60%的升入大学的学生奠定今后发展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基础外,还要为近40%的不能升入大学的学生奠定今后工作、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所需要的数学基础。同时,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才,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不同兴趣和志向、不同发展方向、进入高校不同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数学基础。

2 高中数学课程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高中数学课程,虽然也承担着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任务,但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不是培养专门数学人才的基础课,而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课。高中毕业生中,有40%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学习,即使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专业的不同,也不一定继续学习数学。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不再学习数学。但是,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数学帮助他们思考、解决问题。如果在他们遇到问题时能意识到用数学,并能知道用哪方面的数学,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无疑是有帮助的。因此,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宽广的数学视野,为学生提供基础的、重要的、丰富的数学内容,供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进行选择,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3 高中数学课程要强调数学的本质,突出主线、通性通法,需要削枝强杆

由于高中数学课程要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全体高中学生服务,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就要突出本质的、重要的、基础的内容,除了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一些更重要,更基本的“内容”或“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这些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始终的主线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抓手,通过这些抓手,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突出通性通法,消减非本质的、细枝末节的、技巧性的内容。

4 关于数学“双基”,我是这样看待的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名词。“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高中数学新课程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

4.1 内容处理上突出了几条主线,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等等。从函数的角度看,函数思想、微积分思想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从运算的角度看,向量由于其丰富的运算性质自然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从图形的角度看,几何直观、对图形的把握也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算法是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内容,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双基”。

4.2 从笼统地强调技能,到强调通性通法。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删减了烦琐的计算、认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突出对解决其他问题有指导意义的通性通法,淡化那些小技巧。因此,通性通法成为“双基”的内容,而那些小技巧将不再是“双基”的内容。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成因;转化对策

后进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班级而言,后进生都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这种难度较高的学科而言,后进生的存在更为普遍。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推进目标。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转化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从哲学的角度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会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而对于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而言,也存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要如下:

1.主观因素

如果要从主观因素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我们主要是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分析。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后进生产生的主观因素:

首先,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纵观广大后进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好的学习态度,认为学习无用,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课下不认真复习和作业,对于教师的教导充耳不闻,甚至还会嘲笑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当前,这部分后进生的产生,和学生的智商毫无关系;

其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有人说:人越缺乏什么,就越要掩饰什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部分后进生之所以一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内心的不够自信。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长期处于听不懂、学不懂的状态,所以学生往往都是通过自以为是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胆怯。正是因为学生的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导致其一直难以得到转化和提升。

2.客观因素

不同的学科,后进生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因素。例如,某些学生的语文、英语成绩较好,而数学学习则很差,这就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无关系了,主要愿意还是在于学科等客观因素。

首先,数学学科难度较大,易产生后进生。相比较其他科目而言,高中数学的学科教学难度较大。无论是立体几何还是逻辑推理等,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演绎归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就导致了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数学逻辑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理解和融会贯通深奥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最终沦为后进生。

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问题。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科目的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部分后进生的产生,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息息相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枯燥的、干巴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下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正是因为教师教学手段存在问题,导致了后进生的产生和存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后进生实行积极的转化对策,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讲授法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觉得数学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距离遥远,再加上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又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久而久之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应尽量通过自主、合作和创新探索等各种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很多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学习数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设计悬念和疑问勾起学生兴趣。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如果于一节课的开始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能设计一个很好的疑问,抓住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对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各种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好处,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应有意设置悬念,不把问题讲透,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急于得出结果,却又难以得出答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当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新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让学生在感受视听刺激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对于圆柱、圆锥和球的概念,强调它们都是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做这样的动画,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这样既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改进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很多后进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因为不能充分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学习上往往都是处于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指导后进生进行科学的预习,听课和复习,这是学生学习的三大有效步骤,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肯定,激励后进生,树立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转化后进生。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后进生的普遍存在,影响了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积极转化后进生,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5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严密的课程,逻辑思维和正确的推理是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工具.但是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初中数学来讲更加严密,在小学数学或者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数学知识或者解题技巧相对比较欠缺,如果按照正常的数学思维去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甚至还会使学生混淆不清,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推理是不严密的,而这种不严密性会随着我们数学学习阶段的不断转变一一被化解.高中数学的学习相对来讲就要严密得多,因为有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再加上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增长起来的理解能力,使得高中生能够对严密的数学推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

二、高中数学举例教学方法的策略

1.重视对高中数学抽象知识的举例讲解高中知识相对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而言更加抽象,这一点大家都不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数学知识点都是抽象性比较强,也有的知识点是直观地可以让学生看见或者理解的,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对于那些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讲解,而对那些非常直观的知识点老师只需在课堂上一带而过即可.而对于抽象性问题的教学,利用举例的方法是最合适的,举例的方法可以将本来抽象的方法具体化,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知识点的时候,以长方体为例,在二维的黑板上我们不能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全部直观地展现出来,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个长方体实物作为课堂道具来辅助老师进行长方体的教学,也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利用长方体的黑板擦作为道具等等.利用举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和内容.

2.加强高中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举例教学高中数学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而有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有非常微妙的关系,利用单纯的数学逻辑进行推理很难让大部分学生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高中生以生活中的事物为载体来正确理解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以后的知识学习或者考题解答的过程中灵活地在两个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

3.高中数学举例教学要具有一定的严密性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密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来讲严密性更强,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点的教学还是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而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有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举例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应用举例的办法帮助高中生理解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必须做到恰到好处,首先不能是不健康的例子或者是不适合高中生了解的例子,而且所举的例子还必须与所要表达的知识点的意思高度相似,避免学生在以老师所举的例子为载体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时,理解出现偏差,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反而把学生的思维向相反的方向带.

4.高中数学举例教学要坚持简洁性原则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举例子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大都比较繁琐复杂,特别是在两个知识点之间进行相互联系的时候.虽然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繁琐,但是,我们在利用举例子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必须坚持简洁性原则,尽量利用最简单易懂的例子将问题解释清楚,而且所举的例子要尽量地贴合实际,便于高中生进行深入理解,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深入浅出.

三、结语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6

伴随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不断进步,我国科学教育工作也在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颁布并实施了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做出了明确指示。与此同时,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高中数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各项综合素质。

二、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大多数高中数学老师都在积极地对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尝试,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与成果。

1.许多教师认为有效性教学是在同等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教学内容

两节或者三节课的知识用一节课教授完成,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花费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细心学习与吸收的,而这种有效性理解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推理所有的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将对高中数学失去兴趣,也无法理解知识,这绝不是新课程改革所希望的有效性教学。

2.更多的教师认为数学有效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我国数学教育一直贯穿着数学的解题,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数学题型,传统教育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强化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方法来达到考试目的,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更好地、更快地解答各种题型的数学题,便是有效性教学。这种一味追求学生解题水平,通过不断强化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方法只是投机取巧,学生面对各种题型只是懂得如何去解答,但并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这种观点也是与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性教育背道而驰的。

3.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有效性教学就是让课堂活跃起来,而忽略了教育内容本身的教授

这些老师为此想尽办法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但通常都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概念,而这些问题和概念学生已经理解,最后老师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学生也花费很多时间在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却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来学习新的内容。这显然也不是改革下的有效性教育。

三、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教学举措

新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整体教学规划都要求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采用新思路,不再依照原有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更加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路。为了能够实现以上教学目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进行以下改革:

1.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提高,积极探索崭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首先,应该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予以重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让他们备课并传授这些课程内容,让他们对知识点掌握更加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增加。

例: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学生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不难得出f(x)是奇函数)

变式1:判断函数f(x)=x(+)的奇偶性。

变式2:是否存在常数,使f(x)=x(a+)是偶函数。

变式3:是否存在常数a,b,使f(x)=x(a+)是偶函数。

这种变式探究形式的教学,先让学生做一个他能解决的问题,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有信心解决他原先一看就感到害怕的“难题”。

其次,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若课堂成为老师唱独角戏的地方,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授课效率自然也无法提高,学生所学的东西都是老师口口相传的内容,没有独立地思考和想象。

最后,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进行培养。高中数学的课程是相同的,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课程教育时就应该有所平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将课程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防止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内容片面带过,而真正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的知识点却被反复讲解。教师在发现学生某方面优势时应该适当予以鼓励,让学生在进步和被认可的时候感受到这种学习的动力,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2.开创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喜欢学习高中数学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教学中也着重兴趣培养的内容,在一些课程教育中可以选择将不同的学生划为学习小组,增加一些开放探索性问题的探讨。此类问题相比较封闭性问题,由于题目的结论不明确,解题时需要有一个探索发现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题者开展“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和“归纳、猜测、证明”的推理活动,这些活动把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具有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价值。

其次,尝试体验性教育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实践性学习或称为体验性学习内容为主,通过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将课堂中的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探索教学内容,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形成合作性学习小组。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多种数学思想的讨论,小组内的合作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在互相讲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习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掌握加深,帮助课堂内容的巩固性记忆,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四、Y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