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解题

导数所涵盖的知识量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讲解导数的基础知识所在,导致在后续教学中,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而且学生对导数的理解也处于模棱两可的阶段,无论是解题还是具体应用,都没有取得一个理想的成果。在此,本文主要分析、探索导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导数在代数解题中的运用

高中代数解题要比初中困难很多,需要学生掌握好相关知识,利用知识体系去解题,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概念,导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其比较明显的就是在代数解题中的运用,本文将对此做出详细的阐述。

1.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

导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其常见的解题就是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性,这属于高中常见习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导数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如何利用导数去求解函数的单调性,对于他们来说,用导数来求解函数的单调性,就是用一个不熟练的数学技能,解开新的数学难题。本文认为,利用导数去求解函数的单调性,应从导数本身出发,例如,对于函数f(x)=x3+3x2求其单调区间。分析对于这一道题目我们观察发现它的最高次幂是3次直接运用函数图像去观察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其是可导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运用导数的性质来求解。解题方式如下:函数f(x)的导数为f’(x)=3x2+6x,当f’(x)>o时,x>o或x

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为避免学生在学习函数知识时遇到较大的阻碍,我们可以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例如,求函数f(x)=-x3+3x2+9x在单调区间[l,5]上的最大值。分析这个题目给出了函数解析式要求区间上的最大值,我们根据函数导数的性质便可以轻松地计算出其极值。解题方式如下:函数f(x)的导数为f(x)=-3x2+6x+9,所以在区间(-1,3)上是单调递增的,即f’(x)>0,在区间(-∞,-1)、(3,+∞)上是单调递减的,即f’(x)0,即是递增的,在[3,5]范围内,f’(x)

二、导数在几何解题中的运用

除了函数以外,导数还可以用来解析几何题目。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大难点,几何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否则很难顺利解题。应用导数解析几何题时,能够得到以下效果:首先,导数可以将几何的要求设为未知量,在数值的转化后,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而不是一味地去琢磨固有数值。其次,导数在解析几何题的过程中,可以当作案例为学生讲解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日后的应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三,导数解析几何题是高中数学的必经阶段,也是数学考试的重点部分。例如:用一条不限长度的钢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其长、宽的比是2:1(要求宽的长度小于等于8m),那么,当其长宽各为多少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解题方式如下:设长方形的宽为xm,那么其长为2xm,其中0

生产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在一定条件下使得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用料最省、强度最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称为优化问题。优化问题往往可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而导数是求最值的有力工具。因此熟练应用导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就常重要.用导数解决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分析实际问题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导数求解这个数学问题。

本文对导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与探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导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可以解决很多的数学问题,为数学学习和教学提供较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对导数的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方式展开深入研究,除了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应用体系之外,还要顾及导数的有效性以及导数应用的限制性,充分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高中数学教学对导数公式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93.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2

建构主义源自认知发展的理论。总体来说建构主义是对知识、学习、学生以及教学有着共同的主张和看法,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等,而这与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恰好是一致的。为适应新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目标指引,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目标指引性和情景性,因此,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出的“目标指引,创设情景”的教学策略。例如高中新教材“二倍角公式应用”,教学上可如下设计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教学,有一块以点O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选择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地,使其一边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半径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 的位置,可使绿地面积最大?设计如下问题:

问一: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最优化选择或最大值问题);

问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什么?(确定A、D位置);

问三:A、D位置是由什么量决定的?(OA或OD的长度);

问四:什么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目标函数法);

问五:你有几种构造目标函数的思路?

这样的问题本身具有现实意义,源于生活,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独立探索,积极体验

1.引发主体,主动探索

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实验、计算、阅读、思考等,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

2.研究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以求二次函数最值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复习练习:求函数y=x2+2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拓展迁移:求函数y=x2+2x+3在一l≤x≤0时的最大、最小值;

提高训练:求函数y=x2+2x+3在t≤x≤t+1时的最大、最小值;

强化训练:已知x2-3x≤0,试讨论y=x2+2x+3的最值情况;

能力提高训练:若x≥0,y≥0,x+2y=l求t=x+y2的取值范围。

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同时也能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构解题模式

对指导学生解题,波利亚认为,在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之后,要善于去总结一个模式(或称为模型),并井然有序地储备起来,以后才可以随时支取它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建构解题模式,指导学生解题。在探讨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其中就蕴藏着一个重要的解题模式――逆序相加模式,在教学时可以加强它的运用。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来很好解决这样一道题:求证Cn0+2Cn1+3Cn2+…+(n+1)Cnn=(n+2)2n-1。

三、协作学习,引导民主气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具有社会性,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以进一步补充、修正和深化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而协作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民主、和谐的,为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可以重点运用“协作学习,引导民主气氛”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性的互助可以促进学习,学习者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和指引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采取三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整个学习群体一起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和构建。

参考文献

[1]李长存 构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7。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3

之一,体现了现代数学思想.这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表明:导数已经由以往的“配角”上升到“主角”,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将导数与传统内容结合,不仅能加强能力的考查力度,而且也使试题具有更广泛的实践意义.导数知识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以及曲线的切线、某些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所以,在高中教学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导数对中学数学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举例探讨导数在解题中的应用.当然,导数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在这里仅举了其中几个例子.

一、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

求函数的最值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高考经常要考查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函数知识的很多方面,用导数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单化,步骤清晰,也容易掌握,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函数的性质.

一般的,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可导,则f(x)在[a,b]上的最值求法:

(1)求函数f(x)在(a,b)上的极值点;

(2)计算f(x)在极值点和端点的函数值;

(3)比较f(x)在极值点和端点的函数值,最大的是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例1.求函数f(x)=x3-3x在[-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先求出f(x)的极值点,然后比较极值点与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即可得该函数在区间[-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由于f′(x)=3x2-3=3(x2-1)=3(x+1)(x-1),则,

当x∈[-3,-1)或x∈(1,2]时,f′(x)>0,所以[-3,-1],[1,2]为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当x∈(-1,1)时,f′(x)

又因为f(-3)=-18,f(-1)=2,f(1)=-2,f(2)=2,所以,当x=-3时,

f(x)取得最小值-18;当x=-1或2时,f(x)取得最大值2.

二、利用导数判别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最基本性质之一,是研究函数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用单调性的定义来处理单调性问题有很强的技巧性,较难掌握好,而用导数知识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简便而且快捷.

令f′(x)=0得x=1,又当x=0时导数不存在;以0和1为分界点将f(x)的定义域(-∞,+∞)分成三个区间(-∞,0),(0,1),(1,+∞).

先将f(x)在各区间内单调增减性列表如下:

由此可见,f(x)的单调增区间为(-∞,0),(1,+∞),单调减区间为(0,1).

三、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再由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是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其主要思想是构造辅助函数,把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求最值,从而证得不等式.

例3.当x∈(0,π)时,证明不等式sinx

证明:设f(x)=sinx-x,则有

f′(x)=cosx-1

由已知得x∈(0,π),则有

f′(x)

因为f(x)=sinx-x在x∈(0,π)内单调递减,而f(0)=0,所以

f(x)=sinx-x

故当有x∈(0,π)时,sinx

一般的,证明f(x)

如果F′(x)

四、导数在求曲线的切线中的应用

导数的几何意义:如果函数f(x)的导数存在,则的函数f(x)在x=x0处的导数即为该函数在点(x0,f(x0))切线的斜率.利用这个我们可以求出曲线的切线方程.

例4.已知曲线l∶y=x2-2x+a,求过点P(2,-1)的曲线l的切线方程.

解:因y=x2-2x+a,所以y′=2x-2,

则当x=2时,y=a,y′=2.

①当a=-1时,点P(2,-1)在曲线l上,故过点P的曲线l的切线方程为y-(-1)=2(x-2),即2x-y-5=0,

②当a≠-1时,点P不在l上,设曲线l过点P的切线的切点是(x0,y0),

则切线方程为y-y0=(2x0-2)(x-x0)且点P(2,-1)在此切线方程上,

所以有-1-y0=(2x0-2)(2-x0),即y0=2x20-6x0+3.

又y0=x20-2x0+a,

则有x20-2x0+a=2x20-6x0+3,即x20-4x0+(3-a)=0,

Δ=16-4(3-a)=4(a+1),

当a

五、利用导数解决数列问题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数列求和是中学阶段数列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许多初等解决方法.事实上数列可看作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特殊的函数,所以可以利用数列和函数的关系,再运用导数来解决数列求和的有关问题.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圆的妙用

一、圆在距离问题中的运用

例1和点A(1,2)的距离是1,并且和点B(3,1)的距离为2的直线l有()条.

分析这道题如果用代数的方法解答会非常的烦琐,而且解方程的难度非常大.这样我们可以借助“圆”来解答这道题.

我们通过画草图知道到点A(1,2)的距离为1的直线有无数条,它们是以点A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切线.同样的道理,到点B(3,1)的距离是2的直线也有无数条,它们是以B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的切线.这道题所求的直线是这两个圆的公共切线,这样就把距离问题转变为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A,B两个圆心间的距离为5

因此,把距离问题转化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就使问题变得非常简便,使运算量和解题过程更加简化,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圆在方程根问题中的运用

例2方程4-x2=k(x-2)+3有两个不等的实根,那么k的取值是().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知方程4-x2=k(x-2)+3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说明方程组y=4-x2和y=k(x-2)+3有两个不等的解.要想这个方程组有两个不等的解,必须y=4-x2和直线y=k(x-2)+3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曲线y=4-x2表示的是半圆x2+y2=4,且y必须大于或等于0.而直线y=k(x-2)+3恒过点P(2,3),这样可以非常容易求得k的取值范围,求得取值范围是512

通过以上的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先要对题型进行转化,转化为圆的两个交点问题,这样就使复杂的方程问题变成了简单的圆交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圆在不等式问题中的运用

例3已知,实数x,y满足x2+y2-4x+6y+11=0,而且不等式x-y+m

分析首先,先对方程x2+y2-4x+6y+11=0进行变形,可以得出(x-2)2+(y+3)2=2,那么以变量x,y为坐标的点P(x,y)在以点C(2,-3)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上.不等式x-y+m

通过这道例题可以看出,如果直接用解方程的方法去求解,会非常困难,而且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因此,可以寻找规律,把不等式转化成圆的形式,这样就转化为直线和圆的交点问题,就会使问题变得简单.

四、圆在函数最值中的运用

例4求函数y=sinx-1cos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通过仔细观察这道题,这道题可以联想到直线的斜率和圆的关系.这一直线过点A(cosx,sinx)和点B(2,1)这两点,且点A(cosx,sinx)在点O(0,0)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假设过点B(2,1)的直线方程为y-1=k(x-2).当这一直线和圆O相切的时候,k的值最大或者是最小.由此,|-2k+1|k2+1=1,从而求得k=0或者k=43.因此,函数y=sinx-1cosx-2的最大值为43,最小值为0.

从以上的例题,可以看出在求函数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时候,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转换,转化成圆和直线的关系的题型,当直线和圆相切的时候,就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利用圆非常巧妙的求得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以上对距离、方程、不等式和函数最值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问题在高中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联系到一个“魔环”的影子,也就是“圆”.通过利用圆的性质以及图形可以使问题变得非常简便,使一些烦琐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中,要充分认识到圆的重要性,发挥其重要魔力,真正掌握圆的几何性质.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充分与圆相结合,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策略 解题能力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解题教学为其核心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求教师应该对每部分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并将其涵盖的数学思想以及解题方法进行抽象的概括总结,然后将这种积极的思想贯彻给学生们,使其在进行学习时能够找到思想的精髓,并将这种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将涉及到的知识合理应用在具体的习题解答的过程中,最终有效培养学生掌握高中数学解题策略,提高其思维能力与数学习题解答的能力。

一、重视审题训练

想要有效提高解题的效率并保证解题的正确性,最为关键的就是审题。要求学生应该在准备解题之前,首先对题型进行认真分析,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与重要的条件,并且找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将其进行收集,之后进行正确地分析研究,最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我们在学习函数基偶性的判断之后,对有关题目进行解析时,如函数y=x3,x∈[-1,3],判断此函数的奇偶性。往往许多的同学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都没有进行仔细地审题,因此就注意不到x的取值范围,只机械套用函数的奇偶性,最终将公式进行化简后得到y=x3,最后直接定义此函数为奇函数;但是如果学生在解题前能够仔细解题,最后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就会参考x的取值范围来进行解题,首先要判断此函数的图像是否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如果不对称则说明此类函数不具有奇偶性,所以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为:因为2满足定义域,但是-2不在定义域的范围内,所以可以判断此函数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最后判断此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在针对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首先要仔细进行审题,在进行审题的过程中不仅能给解题带来一定的思路,更能挖掘出问题的关键与隐含的重要条件。所以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

在高中数学众多的解题思想当中,数形结合为其最基本的思想,并且也为数学的核心思想。将形象直观的图形与比较抽象的语言进行有效结合,最后就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数形二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结合,这就会对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启发,能够将复杂难懂的习题进行有效简化。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种形式:方程和曲线二者的对应关系;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函数与图像二者的对应关系等。

(一) 用图像解决问题

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教会学生能够合理利用图形来进行解题。此外,当遇到了更为复杂的运算时,也可以利用图形来将问题简化,最终能够有效解决,最后在检验结果时,同样可以通过图形来进行检验。

例如:求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

在解答此题时,就可以画出函数图形对其进行有效解决。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其函数图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Q代表的是(cosx,sinx),P为(-2,0),Q所形成的轨迹为一个单位圆,可以在图形上看出,最后可以判断出,。这样就可以得出用图像有效将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解决,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用两点求斜率的形式。

(二) 正确分析利用数量运算

对题目中的一些数量进行正确的运算,之后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解题也非常有效。在解决高中数学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采用用图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就忽视了通过数量运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对这种方法也要认真讲解,并且对学生们加强训练,最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方程思想与对称思想

在教师渗透解题思想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要求同学们利用方程思想与对称思想来进行数学的解题。对于数学的方程思想而言,它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应该在方程的角度上进行充分思考,最终可以正确的将数学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进行有效解决。目前来看,方程在高中数学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可是仍然有多数的同学不能合理的利用方程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对于椭圆,设F1、F2分别为其左右两个焦点,此时在椭圆上部存在一个动点P,(一)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是多少。(二)如果经过点M(0,2)存在着一条直线L,与椭圆相交,交点分别为A、B,∠AOB为锐角,设O是函数的坐标原点,这样在直线上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多少。当遇到这种问题时,利用方程来解题就会将其简单化,最终能够正确解决。

此外,对称的思想也同样重要,利用这种思想来进行解题也非常有效,也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对高中的诸多数学习题进行分析后发现,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形式非常优美并且结构比较均匀的问题。

例如:将甲乙丙丁戊排成一排,乙一定要在甲的右边,但是不可相邻,这样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利用对称思想就可以将其进行有效解决,最后得出,所以一共有60种排列方式。

四、总结

对于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而言,其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依据所进行教学的内容及其特点来进行设计与规划,找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并且培养学生能够在分析习题时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体系,这样当在解答习题遇到类型题时,就可以运用自己的解题策略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地解决,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最终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进.浅析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

高中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思考

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新课改对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视其实际运用,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信息整合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生文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函数教学质量,为学生打下好的基础。以下就对新课改下的函数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教学思考。

一、实施探究性函数教学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实施探究性函数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假

设――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数学建模――课堂延伸运用――课后拓展运用,通过这些环节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

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案例】二次函数最值教学中问题的创设

探究1:分别求函数f(x)=x2-2x+4在①x∈R;②x∈[2,3];

③x∈[2,3);④x∈[-1,2];⑤x∈(-1,2);⑥x∈[0,2];⑦x∈(0,2]上的值域。

分析:此探究问题的设计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学生已有的二次函数的知识上(画图、配方、有效值域求取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初步感受二次对称轴与区间端点相对位置变化对其值域的影响。

探究2:已知函数f(x)=ax2-2ax+4在区间[-3,2]上有最大值6,求实数a的值。

分析:此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更加明确二次函数的形式,培养学生“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

探究3:已知函数f(x)=x2-2ax+4在[-1,1]的区间上有最小值为g(a),求g(a)的表达式。如果有最大值h(a),求其表达式。

分析: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在“定区间动对称轴”上的产生过程,体会最值、对称轴与区间端点以及中点对应位置变化对其值域的影响。

探究4:函数(x)=x2-2x+4在区间[a,a+1]上有最小值g(a),求g(a)的表达式。如果有最大值h(a),求其表达式。

分析:此问题属于类比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二次函数“定对称轴动区间”的理解,提高此类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必须十分重视,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更能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带动数学的学习。

二、在自主学习理念下实施函数教学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在自主学习的理念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实施策略浅谈:

1.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把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下,既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本质,学生在兴趣下探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营造自主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的探究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方法的有效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要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函数是教学难点,有些内容又很抽象,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学起来也会很难。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归纳的学习习惯,养成及时纠错、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