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教案

景观设计教案范文1

关键词:道路工程,景观设计,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道路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舒适、快捷”功能外,人们还希望行驶在道路上时周围的自然环境景观、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等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同时还能起到缓解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功能,这就需要道路的景观设计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对我国道路景观的现状做出评价与分析。

1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历程

1.1西方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在道路景观设计领域,西方等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他们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多为别国引入为自己所用。西方等发达国家的道路景观设计注重在满足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等完美结合,使驾驶者行走在道路上时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时还缓解了驾驶员的行车疲劳,可以有效地较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体现了其人性化的设计。

李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美国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线形设计人员和景观绿化人员是分工协作的,这样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特征来营造景观现象,能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这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可以为别国借鉴。

在最初的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各国并没有重视景观的生态设计,生态景观的设计是新提出的理念,国际生态会议将为各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者提供交流协商的机会。

1.2 国内发展历程

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将道路的景观设计和其使用功能相结合比西方等发达国家要晚很多。我国的道路建设者逐渐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在随后的建设中不断提出,道路要和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还能保证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并不断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已经重视了道路景观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只是刚起步,要弥补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道路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差

自从我国的道路建设注重景观设计以来,已经取得可见的效果,但其中不乏道路的景观设计未能融入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中,使我国的景观设计效果显得生硬,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没有进行整体性的合理长远的规划,在分段施工的各个段落之间地域特性太明显,使得表现出来的景观效果显得矫揉造作,也没有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明显的感觉是对周围环境的刻意改造,与道路本身的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来的协调性相违背。

2.2 道路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差

主要是因为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初期,没有和当地的规划管理部门协作,对道路在以后的使用过程的发展状况不清楚,没有考虑到道路的改建、扩建等可能,只是根据眼前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设计,这就造成在进行道路翻修、扩建等的过程中,使得原来的景观显得突兀和格格不入,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这是我国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现象,值得深思。

2.3 道路景观设计人本意识不足

人是道路是使用者,景观是道路的美化者,道路的使用功能应和景观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人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然而我国的景观设计有时候由于受到资金、工期等因素的制约,只是注重道路的使用功能,没有考虑到景观对周围行人、行车的影响。很多道路在进行交通附属设施建设的时候,只是求速度而不求质量,不乏看到在进行道旁植物种植的时候选择的树种已经明显阻碍了行人和行车的视线却无人管理,十字交叉口的红绿灯设置对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是一种不可跨越的障碍,还有形形的广告牌严重干扰了驾驶者的视线等,这都是人本意思不足的表现。

3道路景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1 树种选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树种的选择也是以保证道路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前提的,在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对交通安全的后期影响。在进行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有良好的本地适应性的低矮灌木,而且要易于管理;在行道旁植物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同时还要具备的必要的吸尘、吸收汽车尾气的功能。

3.2 植物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合理的植物色彩搭配能有效地缓解驾驶人的视觉疲劳,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植物的色彩搭配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在进行植物色彩选择的时候要把本身有颜色的植物和开花的植物结合起来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到花色的冷暖色调的合理运用,要体现当地的特色。我国的思小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在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它的设计者充分认识到色彩在道路使用中的重要性,能够巧妙地利用当地的植物色彩来为自己所用,使整个道路在一年中的色彩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3.3 灯光照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不管是道路的照明条件还是车辆发出的灯光都对道路的交通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路的照明灯光设计要做到灯光连续,照度要以人员舒适性为原则,不能过亮或过暗,也不能忽明忽暗。设计合理的灯光,在夜晚犹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指引着行车人。

车辆在夜晚发出的灯光,尤其是远光灯的刺激性强,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前车驾驶人的视觉盲区,这对交通安全是严重的隐患。近几年在夜晚发生的交通事故,其中不少原因就是因为驾驶人的驾驶陋习,不合理的灯光选择造成的,这方面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和管理,规范驾驶人的操作行为,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4结语

道路的景观设计对道路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道路的环境,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景观设计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道路规划、勘察、设计、管理等部门协同合作,只有道路景观设计真正地做到了因地制宜、天人合一,与大自然的良好协调,才是道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这也将是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人员今后努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教案范文2

关键词:主接线 开关站 方案 经济 勐野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036-02

1 工程概况

勐野江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两县界河上。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以发电为主。电站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引水系统、地面厂房及户外GIS开关站等组成。

勐野江水电站装机规模68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072亿kWh,以一回220kV出线经石门坎水电站,送墨江500kV变电所。

2 电气主接线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及供电的连续性。

(2)保障电站安全、可靠、连续运行,充分发挥电站作用和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3)在满足电站对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灵活性、经济性较好的接线。

(4)满足电站接线简单、检修方便,便于实现自动化的原则。

(5)设备布置简单紧凑,尽量减少开挖量。

(6)节约能源,降低电能损耗。

2.2 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的分析

本电站发电机电压是10.5kV,经估算发电机出口发生短路时,短路点所在的机组提供的10.5kV短路电流近15.46kA,系统和另外一台机组提供的短路电流约21.68kA。

由于本电站发电机与变压器的组合方式选用单元接线,且需要倒送厂用电,根据《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2004的要求,在发电机出口装设发电机断路器。此外,也考虑了以下三点:

(1)有效限制主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扩大。

如果不设发电机断路器,当主变压器出现内部故障时,由于机组所供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取决于机组本身的灭磁时间,可能导致故障电流衰减较慢,对主变压器切除故障不利,严重时可能着火爆炸。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使机组与主变压器之间有明显隔离区,当主变压器出现故障时,能迅速切除机组馈送的短路电流,有利于限制主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扩大。

(2)提高厂用电的可靠性。

如果不设发电机断路器,则机组停机时需跳高压侧断路器,同时也切断了该回路的厂用电源,必须经倒闸操作后才能通过主变倒送厂用电。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则机组停运时不需跳高压侧断路器即可直接由系统倒送厂用电,为电站提供了可靠的厂用电源,并使得厂用电运行方式操作灵活、方便。

(3)减少220kV侧断路器操作次数。

若机组与主变压器间不设发电机断路器,则同期点就必须设置在220kV高压侧,使220kV断路器操作次数明显增多,从而导致其寿命的缩短和事故机率的增加。根据目前的电力设备制造水平,220kV断路器的操作次数约为5000次,而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操作次数可达10000次。

2.3 电气主接线形式和经济比较

根据电站的装机容量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电站的出线电压及回路数,勐野江水电站可以采用的主接线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单元(两个单元接线高压侧联合)+线路组接线、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

方案一: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

发电机-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在高压侧联合后,以一回220kV线路直接送出,出线设一台断路器。本方案220kV侧仅设置一个断路器间隔,减少了高压断路器数量及主变压器至开关站的进线回路数,设备投资最低;一台变压器检修或故障,需经倒闸操作后另一台才能送出全厂50%的容量;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将导致全部机组停运。

方案二: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

发电机-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220kV电压等级两个进线间隔均设置断路器,出线间隔不设断路器,设备投资居中。任一台断路器检修或故障、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均不会造成全厂停电,只影响一台机组发电。

方案三: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

发电机-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22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接线。本方案高压侧设置三台断路器,设备投资最高;但任一台进线断路器检修或故障、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均不会造成全厂停电,只影响一台机组发电;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将导致全厂停电,所有机组容量均不能送出。

考虑到本电站的装机容量、地理位置、机组参数,国内机电设备制造水平以及现场的运输条件,确定主变压器、GIS等均采用国产设备,在以下的比较中以断路器非计划停运时间为150小时计算因设备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方案一一台主变压器故障或检修,通过倒闸操作后,另一台机组仍可继续投入运行,但是,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对系统的冲击和扰动,即使故障能够在短时间内修复,也不会被允许立即并入系统,会造成电站电能送出受阻。如果按照停电后至并网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和云南省水电上网电价0.215元/度计算,将会损失24?.215?8000=35.09万元;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方式,因出线断路器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0?.215?8000=219.30万元。

总之,方案一因变压器或出线断路器故障所造成的停电经济损失为254.39万元。

方案二采用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高压配电装置设置两个断路器进线间隔,一个隔离开关出线间隔,在任意一台断路器或主变压器检修或故障情况下,电站均能够送出全厂50%的电能。虽然高压配电装置比方案一多了一台断路器,但是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如果220kV断路器故障,本方案所损失的电能费用为150?.215?4000=109.65万元。较方案一因故障停运期间的经济损失约少144.74万元,与增加一个220kVGIS断路器间隔的投资相比,少35.26万元。

方案三采用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高压侧设置三台断路器,增加了开关站布置场地及设备投资,与方案二相比,设备投资约高180万元;方案三在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情况下均会造成全厂停电,所造成的电能不能送出的经济损失约为150?.215?8000=219.30万元,比方案二高出109.65万元。

勐野江水电站总装机68MW,是一座中型电站。虽然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比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设备投资高约180万元左右,但是在一台断路器故障或检修情况下,电站均能够送出全厂50%的电能,由于停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比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方式低约144.74万元,而且运行可靠性高、灵活性好;相比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方式,省了一个断路器间隔的投资,而且不存在出线断路器检修的情况,设备投资及停电损失可节约289.65万元。

3 220kV开关站布置形式和经济比较

对220kV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应结合电站地形条件、枢纽布置、设备性能、运行维护以及经济合理性等统一考虑,针对户外GIS、户内GIS、户外敞开式三种布置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

方案一:户外GIS方案。

220kVGIS开关站(包括220kVGIS、出线设备和出线构架)布置在主变开关楼楼顶,GIS通过位于母线电缆层的管道母线与位于主变开关楼内的主变压器高压套管相连。

与户外敞开式开关站相比,GIS开关站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可靠性高,布置紧凑,节约占地面积,减少开挖或回填量。就勐野江水电站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主变开关楼楼顶的面积,比布置48?8m2的敞开式开关站可节省土建投资约286.05万元。

与室内GIS方案相比,户外GIS方案可以和出线场实现“紧凑型”布置在一个平台上,省去了建设GIS室的土建费用约253.91万元和购买桥机及其他设备的费用约25万元,而且,如果采用室内GIS方案,位于主变开关楼顶的出线场距地约30m,出线塔架距地约50m,安装比较困难。

方案二:户内GIS方案。

220kVGIS设备布置在主变开关楼的GIS室内,220kV出线场设备布置在主变开关楼顶。GIS设备向下通过管道母线与布置在主变开关楼主变压器室(与安装场同高程)内的主变压器高压套管相连,向上与布置在主变开关楼顶的高压出线套管相连。

户内GIS方案,受环境影响小,运行可靠性高,但是需要建设GIS室,配置桥机、消防、及通风空调等设备,由于GIS室较高,如果出线场布置在GIS楼顶,距地约30m,出线场设备吊装较麻烦,如果布置在其他地方,则会增加管道母线的长度,与方案一相比将增加投资277.91万元。

方案三:户外敞开式方案。

户外敞开式开关站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机电设备造价,节省工程投资。但由于断路器、隔离开关、CT、PT、母线等都暴露在空气中,运行可靠性较低,维护工作量较大。对于本电站而言,如果采用敞开式布置方式,开关站尺寸为48?8m2。由于电站厂房区域离河岸只有20m左右,而且会受到下游龙马电站回水的影响,在厂房附近布置敞开式开关站难度极大,只能在其他地方选址建设。就本电站而言,只有在厂区左侧距离大约200m的地方,有一面积不大、坡度较缓的区域,具有建设敞开式开关站的可能性,而建设48?8m2的敞开式开关站比在主变开关楼顶布置户外GIS开关站,需增加土建投资约286.05万元;由于远离厂房,还会增加高压电缆长度1500m,增加电缆投资约237万元,而且会降低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由上可知,户外敞开式开关站需大量挖填土石方,且可靠性低,运行维护工作量大,不利于电站将来向“无人值班”过渡。而GIS开关站布置紧凑,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量小,可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市场竞争。这也是国内已建和在建水电站中开关站在场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大多采用GIS设备的主要原因。

与户内GIS开关站相比,采用主变开关楼顶布置户外GIS开关站的方案,既节省了建设GIS开关室的土建费用约253.91万元,又节省了桥机、消防、通风空调等设备的投资约25万元,因此本阶段推荐采用在主变开关楼顶布置户外GIS开关站的方案。

根据江城县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显示,勐野江水电站附近区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0.7℃,多年平均降水量2251mm,平均降水日数达210天,最大一日降水为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10月,该段时间降水量占全年86%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421mm,多年平均风速1.03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7%。以上气象条件符合布置户外GIS开关站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推荐选用户外GIS方案。开关站

4 结论

景观设计教案范文3

关键词:CDIO理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12-02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1]。它是以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协作式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获得全面的训练和提高[2]。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2014年以来本文作者进行了基于CDIO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通过企业调研、问卷调查、实践应用等方法,对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处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不足。

1.传统章节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使课程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或者对教师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或者对课程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产生不想学的念头。

3.协作能力培养欠缺。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团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协作精神。

4.目前的考核方式单一化,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也不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的评价标准。

5.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的教材很多,但多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不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使得教、学、做难于合一。

二、基于CDIO理念构建课程、专业、社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CDIO理念,根据园林植物造景师岗位相关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围绕就业岗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切入点,选取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

三、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和保障

1.教学组织设计:在教学组织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以项目导向为主,同时穿插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同时实行分组教学,推动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工作分工、交流汇报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考核方式设计:以往的考核以书面考核为主,强调结果的考核。以CDIO倡导的“过程评价”为基础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取企业、教师、学生不同主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考核学生项目设计与应用能力。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的评价。从项目设计过程、项目设计效果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中项目测评占60%,职业素养占5%,课堂表现占5%,期末考核(理论和技能)占30%。

3.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更需要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由拥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企业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引入企业新技术和服务规范,使得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4.实训条件建设:建设符合课程需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教学,实训室应该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合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多重功能。我校结合上海市重点专业建设改建园林制图实训室、园林设计实训室、园林植物识别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室等实训场所。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与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绿化养护有限公司、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和安排学生参加相关设计单位的实习岗位,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更好的提升。

5.教学资源库建设:除学院教务处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件、实施方案以外,随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产生了以下主要教学文件:园林专业课程的实施方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标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考试改革方案及成绩评定实施办法等。完善了满足课堂需要的包括课件、教案、案例、图片、技能竞赛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1.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改造,并采用“双线制”训练方式。依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校、企专家共同筛选与园林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能够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内容在逐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课内课外训练并行,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建立了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工作任务、训练过程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以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学、做相结合开展项目教学。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建设使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3.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由9位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资深专业教师和3位企业设计骨干组建了具有校企合作优势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教材建设摒弃了传统教学“章、节”的架构体例,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新理念,建构了模块、项目、工作任务层层相扣的新体例。每个项目都突出工作过程,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力考核贯穿教学始终。以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3《基于三维虚拟导游实验室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0B097

一、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功能分析

模拟导游实验室的硬件系统,由教学演示系统和训练考试系统两大部分构成。首先是教学演示系统,该部分由超大屏显示系统、高清网络直播课堂、中央控制系统、灯光音响系统等四部分组成。这部分主要完成教师的日常教学、培训、汇报演示、精品课程录制及单个学生演练或现场导游考试等活动。第二部分为微格实训系统,由教师机、学生机、局域网络和周边配件组成。这个系统具备传统网络机房的全部功能,在模拟导游软件的支持下,完成学生的日常的学习、训练和在线考试。训练过程可以被录制,录制的文件可以本地存储也可以上传服务器。服务器中的模拟导游软件库有多种辅助文件库可供学生学习、查阅。其主要功能如下:

三通道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示虚拟现实景区,还可以展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景等旅游教学素材,通过逼真环境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素材管理。对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景场景和虚拟现实场景等教学素材能进行分类统一管理;同时,还可根据不同课程对相关素材增加删除和修改,及时更新旅游专业各个课程的数据库。

教案管理。教师能根据不同类型课程对教案进行自主设计和编辑,对文字、图片、视频进行任意修改及位置调整,积累专业课程教学资料。

教案播放。具备一键式调用和播放功能,上课期间,教案可以按时间轨道自动或者手动随机滑动等方式呈现讲解的相关教学素材,并能对各类素材进行相应的交互控制。

教学实训录播系统。这个系统由流媒体服务器和摄像机组成,用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程录像,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的是数字化的影像,实验室内的计算机均可以登录,访问其中的文件。流媒体服务器中存储的数字影像文件,既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导游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始文件。

二、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实训模式设计

(一)虚拟景点观摩演示

通过对虚拟现实景点的浏览观摩,结合旅游专业不同的课程使学生对景点的概况、地貌、布局、线路、景观设计、建筑、文化、历史等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观摩前,教师首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并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观摩中寻找答案。

(二)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是导游实务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基于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的模拟导游实训室的核心功能所在。教师可以挑选优秀学生扮演导游,其它学生充当游客,刚开始的时候采取固定路线的方式,让学生事先背熟导游词,边走边讲解,要控制好讲解速度,和游历速度相匹配。

(三)评价修正

本实验室还可以作为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在微格实验室进行单机训练,成为学生自主实训课堂。在学生自主实训模拟的过程中,系统可以实时录音和录像。每次训练结束后可以进行回放,自己根据录像和录音对于不恰当的语言和形体动作进行分析和评议。然后根据反馈评议的结果进行修正,再进行第二次导游模拟训练。以上步骤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训练目标为止。

(四)景区线路设计及导游词创作

景区线路设计和导游词创作是导游模拟训练综合素质的展现。虚拟导游实验室由于有自主游历功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和设计景区的游历线路的,再根据设计的线路自行创作导游词。在创作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各种讲解方法,根据景点情况和所收集的资料编写导游词。

三、实训模式的专业建设保障

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实训教学新的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必须辅以管理改革,而教学管理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保证。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证和导游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推进产教结合,让教师到旅行社、景区实习,参加各项相关课程的岗位培训,才能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能力。

(二)加快编写虚拟导游实验室"模块式教学"的配套教材

目前市场上还缺乏与虚拟导游实验室模块式教学相配套的实训教材。模块化导游教材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实践性教材的特色,以岗位技能培训为内容重点,由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技能、旅游地理、旅游服务礼仪等相关课程构成教材体系结构。在强调内容实用性、典型性的同时,针对虚拟导游实验室的使用特点和功能,尽可能地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模块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的重要区别是:传统教材各章节之间有阶梯式上升的关系,不学前一章节,就无法学习下一章节;而模块化教材每一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可以单独学习其中一个或一组模块。

(三)制度先行、开放管理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训时间是不够,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使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是实验室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也是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的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可以实行全天开放或定时开放,开放时间内学生只要在实验室做好登记,申领器材后便可开展实习或实训。

景观设计教案范文5

1.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要转向教育教学,要引导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积极探索发展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整合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行竞赛发展模式正是积极响应艺术设计教育提倡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发展态势。这里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创新,也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2.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各级竞赛除了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校挖掘和发现教育人才。我校通过近几年的专业大赛选拔出了一批新人加入梯队建设,也更好地实现和提高了竞赛水平,推动实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计划,为继续实施新的“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造就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推进人才制度创新。

3.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氛围,建立争先创优的校风学风

瑞士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说过:“教学环境是学习者运用资源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境,体现了资源组成诸要素之间的各类相互作用。”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艺术设计专业可集合年度所有的参赛优秀作品(包括获奖与未获奖的)每年举办除毕业设计作品展之外的教学成果展并举办特色主题的研讨会与讲座,可同时借用网络上的微博平台体现由交互方式带来的交流效果。

二、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发展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构建

1.对高校艺术设计竞赛类别的划分

宁波大学为了理清名目繁多的各种艺术设计类竞赛,根据主办单位、组织级别及规模、竞赛主题、举办频率等方面将它们进行整理分类,为浙江省的高校组织学生参赛提供了参考依据:按主办单位可分为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美术馆或群艺馆等企事业单位主办、各美术家或设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主办;按组织级别及规模可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按举办频率可分为临时、每年或两年一届的竞赛;按内容可分为单科或综合类竞赛、模型制作等专业技能类竞赛。据笔者看还可分为命题类和自拟主题竞赛等等。

2.可优化配置的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内容

许多高校领导为打造教育界的优势品牌,特别关注艺术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为鼓励师生参赛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着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教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岗位适应能力。在管理政策保障之下,资料设备保障和人员成果保障共同构成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体系。笔者对本校实际情况全面考量分析后,列出可优化配置的教学资源内容有:

(1)人力资源:专业导师、参赛学生、科研主任及秘书。我校师资方面已建立起一支学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学部内设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动画系,所有专业方向各具特色,均衡发展。

(2)信息资源:武汉是国内著名的“大学城”。在武汉师生除了在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看展览听讲座外,还可在武大等名校听讲座。除传统的图书馆外,网络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形式多样而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专业导师可通过关注它们的官网及微博高效地获取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视觉中国、设计在线等这些教学及竞赛的信息资源。

(3)设施资源:艺术教育实验实训工作室有室内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数码图形设计实训室、造型艺术设计中心、综合加工与制作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陶艺实验室和动画实验室等,师生积极参赛可增加实验室的利用率。

(4)经费资源:除德育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成果奖学金之外,还有教科研项目经费。

(5)成果资源:高校在专业竞赛中的成绩和排名如考研率一样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美誉度,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6)学境资源:在竞赛发展模式下进行教学工作,可建立争先创优的积极心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3.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发展模式下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施策略

虽然国内关于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发展模式已取得一定经验,但在此发展模式下进行教学资源配置的方案设定与实施力度还不够。据考察分析后,笔者认为可按先整合再优化的步骤进行。

(1)实施的思路与内容首先,调研适合湖北高校师生参加的各大美术、设计及论文大赛的相关资料,按级别、内容、频率等项目制成大赛信息汇总表。人员配置上以每门课程的多名主讲教师形成,一边准备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一边找到与该课程对接的相关赛事信息,研究近三年的获奖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课题组按专业中具体的主题方向组织若干个子课题组(工作室),各课题组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赛。深入研究其他高校艺术竞赛发展模式,根据现有的工作室及设备情况,整合相关资源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拟定实践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师生的获奖作品投放在网络上或宣传墙上,中标的作品供企业单位选用并生产,从多维度实现整体方案的实质性建设。年底由实验室工作日志观察设备的利用率并对其加以保养,汇总并分析各工作室的教科研成果情况并拟定来年的工作计划,持续性地将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2)实施方法①类比与要素分析法:比较同类赛事各自的特点,优化资源配置。②多媒体辅助法:以鲜活的案例来完善课程教案和课件。③归纳总结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写成调研报告、论文。④成果展示法:获奖作品在线上线下进行展示,进行学术交流。⑤实效跟踪法:方案实施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观察记录,以取得长足进步。

景观设计教案范文6

【关键词】综合型居住区;示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规划背景

小站镇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天津市首批示范小城镇。镇域总用地62.6平方公里,人口7.4万人,辖1个镇和26个行政村。小站镇位于大沽海防与天津城厢中间,系京津屏障,进能挡关,退可纵横,乃历代兵家屯兵及防御之地。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后,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手下周盛传部“盛字军”屯防于直隶青县的马厂练兵,同时负责修建新城炮台。为了方便交通,“盛字军”在马厂至新城间修筑一条马新大道,沿途分驿站,每20公里设一大站,每5公里设一小站,于是这个小镇有了它别致的名字 ――“小站”。

当地农民继续引进南方优质稻种,并与朝鲜“银坊” 等稻种杂交,培育出米粒洁白圆润、香甜可口的“小站稻 ”,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原本人烟稀少、满目荒滩的小站地区,成为了阡陌纵横、流水潺潺的北国鱼米之乡。“小站稻”也成为了我国当时唯一以生产区域命名的水稻。

2.现状分析

2.1基地优势条件

2.1.1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条件优良

规划单元位于津南区南部,规划单元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较为平整。西侧有月牙河自北至南通过,南侧有马厂减河自西向东通过,东侧有现状沟渠自南向北通过。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条件优良。规划单元东至东小路,南至创盛道,西至工业区一号路,北至北马路,总用地面积613.62公顷。

2.1.1 现状居住区彰显徽派文化底蕴

镇区东部现状为刚刚建成的小站一期示范镇,建筑质量良好,多以徽派建筑为主,马头墙、小青瓦彰显徽派文化底蕴。

2.2基地问题剖析

2.2.1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用地布局发展单一

规划单元范围内现状常住人口约8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40.3平方米。规划单元内人口以小站镇原有居民为主,居民构成较为单一;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216.9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7.29%;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33.3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0.34%;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39.2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39%;其他用地仅占9.98%。

2.2.2方格网状道路系统基本形成,局部地区通达性较差

现状道路中主要有津歧公路、盛塘路、正营路、前营路等;次干道主要有红旗路、北马路、东马路、小站环路、南付营路等。

后营路以南地块范围内地势较为平整,道路交通较完善,道路基本形成网格式布局,道路质量相对较好。而局部地区道路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区发展,车多路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出现道路堵塞、交通不畅的状况,再加上道路覆盖率较低,道路质量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城区道路的整体通达性。其中以盛塘路以北区域尤为突出;受现状建筑及地形因素的限制,部分道路红线宽度仅有9米,且大部分通过绕行到达,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2.3绿化景观系统略有改善,整体城区绿地覆盖率仍较低

规范单元现状绿地占地面积仅14.5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52%。主要分布在小站练兵园周边地区。老城区绿地覆盖几乎为零。

3.规划思路

3.1在控规中体现对不同功能区的差异化控制

小站镇总体规划对该区域的定位为:“津徽文化名镇、秀水宜居城镇”。在总体规划的引导下,示范镇建设逐渐展开。但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对新区的交通系统及建筑风格引导不足,对旧区的环境改造、设施配置重视不够等问题。如何细化落实总规定位,提升老区、引导新区,是本次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

3.2在控规中协调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强化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津徽文化名镇的打造需要城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如何在控规中将城市设计的内容指标化,体现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也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4.规划策略

4.1总体控制与分区控制相结合,深化细化分区定位

本次规划将小站镇的总体定位细化为“以津徽文化、稻香文化、健康文化为特色的秀水宜居城镇”。在总体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现状及潜在特征,充分发挥文化与环境的优势互动作用,将镇区划分为三个特色街坊,分别定位为“文化旅游新区”、“健康宜居新区”和“特色适居老区”,并根据各自特点提出差异性控制要求。

4.2提出城市设计覆盖具体地块的控制模式

为了强化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对城市设计的内容进行分类细分,并落实到对具体地块的引导层面。注重镇区功能空间设计和镇区节点设计。

4.2.1功能空间设计

综合考虑周边建筑对小站练兵园的影响,将练兵园及其周围区域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的建筑高度不宜超过练兵园讲武堂的高度。

4.2.2镇区节点设计

多向交叉口形状应明确肯定,道路交接关系清晰,并适当扩大,与街道空间形成对比,改善视线条件,使各街道轴线在此得以调整和衔接,以形成良好的景观条件。交叉口节点周围道路景观应连续以形成纵深感,在节点处达到,即修建标志性建筑。同时,强化绿化、环境对于街道交叉口景观设计的作用。

打造大中型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处理的重点,也是城市空间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更是最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城市广场须有完整的几何形态和良好的围合性,与周围建筑群体有机结合,并合理布置环境设施。

镇区内“米立方”戏水乐园项目,“米立方”外观设计灵感源自小站稻,犹如镶嵌在地面的一粒稻米,建成全国最大的室内恒温水上健身游乐中心。“一剧两园一粒米”,小站镇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紧密结合,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打造历史文化名镇,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塑造津门文化特色又一新亮点。

4.3提出以慢行交通系统为主导的道路交通体系

通过对镇区步行路线、自行车路线、公交路线及观光车路线进行优先规划,进而对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提出控制要求,并通过与综合换乘点的有效连接,体现慢行系统出行路线及出行方式的多重选择性。

4.4提出适于文化旅游区的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示范镇布局结构在充分考虑各种性质用地要求的基础上,规划以利于控制,便于开发为原则,将示范镇划分为三个分区,每个分区在根据城市主次干道和各类规划控制界线划分为178个地块。规划控制采用了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控制。其中,强制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引导性指标主要包括街区尺度、街区风格建设、体量建设、建筑色彩和其他环境要求等,引导性指标主要应用与文化旅游区。

根据文化旅游区对空间形象的特殊要求,本次规划有针对性地对文化旅游新区内具体地块和主要道路提出了控制性及引导性要求。控制性指标体现同一化的刚性控制,指导性指标结合城市设计,体现差异化的弹性引导。

5.规划设计方案

5.1强调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多元化用地布局结构

通过合理确定小站镇的人口规模和开发强度,制定总体控制要求和分区控制要求。路网大致呈棋盘式布局,总建筑规模控制为498万平方米。严格控制街区尺度及道路宽度,整体呈现“小街区”、“窄路面”的布局特色。注重控制公共开敞空间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增加小区级绿化用地和街头绿地,规划区域绿化景观系统由三条边界河道及镇区内公园、绿地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景观格局。增加停车、环卫、消防、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

调整用地结构,结合镇区现状特色及各街坊优势,打造镇区“三区两轴”的功能布局结构。其中:“三区”分别为健康宜居新区,该区域依托镇区浓郁的文化氛围及高品质的景观环境,打造以健康文化为为特色的宜居新区;特色适居老区保留老区建筑机理及民俗特色,对片区整体环境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环境优美的适居老区;文化旅游区以小站练兵园为核心,打造以稻香文化、津徽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两轴”为东西向“稻香文化轴”与南北向“津徽文化轴”, 通过东西向“稻香文化轴”与南北向“津徽文化轴” 的渗透与连接,将三个特色街坊连接成为既特点突出又互相和谐的统一整体。

围绕城市综合型居住区的目标定位,规划对现有老城区的建筑进行改建,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对现有用地结构进行适度调整,采用以下措施: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98.6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9.42%;公共设施用地用地为86.6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01%,其中,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52.73公顷,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12.79公顷。在保留原有绿化景观的基础上,打造月牙河和现状河流的景观绿带长廊,形成沿河景观大道,新建居住小区建设景观绿化节点,分散布局在各各小区,总绿地面积达到139.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3.15%。规划完善的道路系统,提高道路质量,增强道路通达性,增加道路密度,增设社会停车场、加油站和公交首末站,道路广场总用地面积达到76.2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62%,形成以居住为主的多元土地利用结构,以小站练兵园为核心,打造以稻香文化、津徽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以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打造公共设施完备、旅游和服务功能较强、交通便捷、绿地景观空间布局合理的综合型居住环境。

5.2提高交通便捷度,构建镇区慢行系统

为满足小站示范镇未来的交通发展,提高该区域对外联系的便捷程度、规划通过逐步提高文化旅游区、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交通衔接度,完善示范镇内部交通系统,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关系,尽量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

构建镇区慢性系统,结合主要的游览路线综合设置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根据道路宽度及等级的不同,自行车道采用不同的宽度及布置方式,同时对道路两侧行道树的种类进行控制,以保证镇区自行车游览路线的安全与舒适。

自行车路线的选取以不穿越区域性主干路津歧路为原则,在区内环装布置。与该路线相关的道路在新建或改建时应设置自行车道。镇区内所有道路均应设置人行道。

观光车游览线路依次连接北商业区―北停车场―米立方―南停车场―南商业区、练兵园―公园主入口。结合公园布局设置自行车租赁点,结合观光车、公交车站点设置自行车存放点,方便观光车-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的有效换乘。

增设城市静态交通设施,满足示范镇日益增加的静态交通需求。规划共设置停车场4处,一处位于盛塘北路与笔架街交口处,占地面积5705平方米;一处位于前营路与后营路之间地块、津歧公路东侧,占地面积17374平方米;一处位于盛塘路与后营路交口,占地面积3687平方米;一处位于津歧公路与前营路交口,占地面积1785平方米。

5.3提升镇区生活舒适度,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结合建设“城市综合居住区”的功能定位,重点通过改善已有公共设施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培育旅游发展氛围等措施,提升示范镇内居民的生活便利度,构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保留现有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主要布局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重点体现其布局的网络化覆盖特色、在不影响用地完整性的前提下,充分结合规划区内现有及规划绿地来进行选点布局,增加示范镇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便捷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在文化旅游分区,围绕小站练兵园周边布置商业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商业带,形成文化旅游系接待中心;在特色宜居新区分区,打造横向商业长廊,带动新区整体商业文化氛围,实现商住混合的理念,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在适居老区保留原有沿南付营路两侧的商业布局,实现真正做到便捷到家。通过完善商业服务设施,使示范镇在为镇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生活的同时,能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津南旅游精品服务区。

5.4提升镇区环境舒适度,构建面向居住区的生态绿化景观空间结构

小站示范镇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也是链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重要节点。规划主旨在提升城市环境优良度的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与城市居住区的融合度,继承原有徽派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因此,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和景观环境的基础上,镇区内道路两侧全部进行绿化布局,大小街道都被绿草和树木环绕。居住小区绿化统一规划,合理组织绿地空间,采用重点与一般、聚中与分散,点、线、面结合的设计原则,局部特色和整体效果统一,并于城市整体绿化体系相协调。从而提升示范镇的景观品味和居民舒适度。

结合示范镇现状绿化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规划水稻主题公园以稻田观光及亲水主题为特色。通过协调水稻种植与水体绿地、自然景观与人工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生态观光主题公园。

结语

小站示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结合镇区的历史文化特点,发挥区域环境优势,注重城市景观的延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生态景观优美、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居住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严格控制过度开发建设活动,保证城市生态景观特色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控性和规划实施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武思标,城市综合型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析[J],规划师,2010年(10):78-85

[2]周江评,慢行交通的意义、国际研究进展和实践小结[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5):1-5

[3]姜洋,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世界城市街道设计[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5):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