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特点;目标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但是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逻辑性强,学生很难掌握。研究性学习是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索发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来源于学生平常的生活与社会生活,是为了解决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社会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某学科的知识,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知识,具有开放性。
2.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肯定是有较强的探究性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但并非是教师主导的,是让学生自主对研究课题进行确定,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去主动探究,相互交流、学习,最终得出结论。
3.实践性
数学知识不是死板的书本知识,它是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融入环境问题、现代科技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为:(1)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促进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4)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分享与互相合作。(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6)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对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提升主动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思想得到了解放,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探索争论与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气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学习能力。
2.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应用激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够显著地凸显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解答疑难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学生在解答数学开放题时,必须综合分析、综合探索,这样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激发,使学生体会成功,从而爱上数学。
(3)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恰当地选择学习课题,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知识,然后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相结合。可以使师生自拟课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4)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如何编制开放题
不管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开放性题目要围绕开放题的目的而进行,开放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开放题是补充基础题目的,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编制开放题要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切入点是以知识网络的交叉点为入口。依据某一数学定理或者是公式对开放题进行编制,以一定的封闭题开发出开放题,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而编制开放题,编制开放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5)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①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
它是面对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的优秀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数学研究性学习与现有的数学学科教学之间,不是两个独立的事物,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不容易学好,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学生很难掌握。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研究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会自学,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对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的优秀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报,2001(5):31.
[2]李建平.研究,从这里起步[J].中国教育报,2001(3):23.
[3]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教育发展与研究[J].2000(11).
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学生素养
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离不开数学,因此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适应生活、工作的必要条件。作为高中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高中数学是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之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变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心理品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将数学素养定义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素养,高中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这种文化素养。新课标中数学素养主要包含了数学信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双基、数学文化、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等多个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二、新课标对数学素养的要求
数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内涵,虽然我国高中新课标没有对数学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分析我国高中数学新课标会发现,新课标中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1.获得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
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数学素养的载体。如果抛离了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技能,那么数学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之后,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才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知,才能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就要领会数学概念的内涵,了解数学公理、定理的本质和背景,通过进行数学探究、发现学习、再创造等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深化数学的理解。
2.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是高中数学中最为基本的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是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数学能力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于数学相关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数学意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学生在数学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用其来判断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和实践。
3.树立良好的数学信念,体会数学文化
数学信念对于数学素养的提升就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数学信念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新课标中要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数学信念就是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问题。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态度,需要学生具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客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高中数学新课标建议可以从教材的编写,案例的引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信念。
数学文化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新课标之后,数学文化成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学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小结:自从高中数学新课标之后,数学素养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之一。学生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逐渐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知识,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教师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之外,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信念和数学意识,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学文化,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实现新课标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效率提升。
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提出了一个整体性的要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数学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MA”课题组“.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课程?教材?教法,1997(8):35~39.
[3] 王子兴.论数学素养.数学通报,2002(1).
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3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5(c)-0000-00
作为高中教育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高中数学当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忽视高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中生学习热情比较低下、课堂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高中新课改为高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该围绕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教学瓶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不断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高中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新课程之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全体高中生数学知识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应该以高中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师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新教材的具体实践人。教师只有领会新课改的重要精神,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掌握新教材的主要目标,才可以在具体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当前,虽然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究其原因,是多年来的高中数学应试教育让许多学生适用了高中数学教师满堂灌的思维,难以改变被动学习的格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优化及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做数学课堂教学上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多方位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数学学习的无线乐趣。
2.优化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高中生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属于高中生高中数学认知结构之建构过程。基于认知及建构主义相关理论而言,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取决于高中生脑海里已具备的数学知识(即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策略。所以,优化高中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与强化高中数学学习策略,是高中数学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唯有动态、有效地协调好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的结构、高中生认知结构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此3种结构,并将其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可以有效地促进高中生把数学教材知识结构内化成为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近年来,笔者就是在进一步了解与利用高中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认知结构,运用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之教学方式深刻领会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结构之层次性与整体性;精心设计出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引导高中生有效掌握个体学习方式、成对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圆满地完成各种高中数学学习任务,推动高中生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整体得到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要狠下功夫,改变高中生死板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高中生养成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及讲究数学学习策略。
以高中等比数列这个知识点为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所教学班级的学生之平时的数学学习情况,按照大纲进行备好课,找出符合所教班级学生中的不同层次的学习认知规律,特别是要认真备好数学水平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层次水平的学生认知结构特征的相关教案。又如,在传授高中指数函数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根据数学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来进一步了解指数函数模型在日常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背景。与此同时,在这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随堂练习小环节,也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设置“好、中、差”难度不同的问题,进而让中下等层次的学生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内涵及意义,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指数函数这个工具的应用价值。
3.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
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走进高中课程的教学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此项教学技术可以给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图片、绘声绘色的动画,很受高中生的欢迎。毫无疑问,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出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与学习创造力。比如,在函数图像、几何图形及其变换过程等知识点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及相应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则可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又如,在传授“三垂线定理”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则给学生制作了一组教学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在观看这些模型时,可从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三垂线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也增强了对此定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数学思想可以说是高中数学学习之灵魂。在高中具体的数学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地渗透在数学课堂中,则可以帮助高中生较好地掌握“双基”,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难点及重点。可以说,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公式等知识点均明显地列入教材之中,它们是有“形”的,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隐含于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则是无“形”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知识与渗透数学思想一起纳入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中,将数学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具体的每一个章节均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将知识点渗透数学思想,也要认真思考及钻研数学思想该渗透到什么样的程度。
综述所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是一个探索及钻研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教与学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之间应该深入交流及探讨,不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出高中生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深入、有效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胡晓东.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3(31) .
[2] 高燕.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2(62) .
[3] 沈俊.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14).
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4
【关键词】:理解 把握 教学 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理解和把握教材
在一些地方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简单地作两个并集。简单的作并集,一方面,打乱了教材的体系,另一方面,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孛的。其次,数学课程有它的主线,比如,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随机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从多个角度链接起了高中数学课程的许多内容。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把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我们应该不断加深对这个网的认识。只有我们不断地梳理和完善这张网,我们才能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任意驰骋、游刃有余。至于具体的知识点或者题目,多一个少一个并不影响对整个课程的理解,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解题。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在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应研究《标准》,抓住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主线,整体把握课程,突出数学的本质。
二、把握课程内容的深度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往往一步到位。例如,学习某个数学内容时,要求学生即刻达到解高考题的程度。这种做法更值得商榷。
有一些数学内容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但是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例如,函数、几何、算法、运算、统计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一节课或几节课内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不断的来强化。例如,学生学习了函数概念,能说出函数的定义,并不意味着就理解了函数的本质,而需要通过具体函数模型来进一步认识函数,通过函数图象体会和把握函数的性质,通过应用函数解决问题来进一步增进对函数的理解,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的、贯穿与整个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内容要螺旋上升,不能一步到位。
三、把握课堂容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容量太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往往是三年的课程两年甚至一年半学完。在新课程实验中,还存在对教学内容作并集的情况,就使得课堂容量更大。现在,高中学校大都在拼时间,有的地方一个月只休息一天。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上等于作数学题,大量的数学题目充斥课堂,学生忙于应付解题,几乎成了解题机器。对于所学数学内容没有时间梳理、回味和消化,作完题目也很少有时间反思,甚至不知道对错。这种大容量、高强度训练,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缺失。学生只会解现成的题,而缺乏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内容高一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而高三学生也许就不那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时间开展教学,特别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容量要适当。
四、处理日常教学与高考关系
高考题提前进入课堂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一些地方,老师把近十年的高考题归类,放在相应内容的教学中讲或让学生做。例如,学习函数概念后就做高考题中求函数定义域的题目或与函数概念有关的其它高考题目。这种做法也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有些题目,需要一种综合能力,不是单靠某个单一的知识就能解决的。刚学习某个知识,就拔高到考察综合能力的高考题目的要求,这种做法也是不合适的。
教学中,应当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基本的数学内容,特别是应整体把握课程,抓住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主线,保证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解题方面,也要强调对通性通法的理解和掌握。
五、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整体把握课程。数学课程有一些主线,整体把握课程,突出这些主线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将是非常重要的,也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重要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一个整体计划,要根据章、单元、模块来设计教学,而不能局限在某个知识点来设计。
其次,要提倡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等方式以外,还应提倡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特别应注意,数学阅读是一种学习数学得非常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对讨论班这种学习方式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讨论班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大部分学生听课后,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也缺少将所学内容与以往学过的内容建立联系,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的习惯。致使所学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听课和做题后进行反思、主动不断地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习惯。
六、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的教学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开展数学探究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数学探究课题。数学探究课题的选择,可以是教师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数学探究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题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最好不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数学探究课题应该多样化,可以是某些数学结果的推广和深入,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类比,也可以是发现和探索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数学结果。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应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查询资料、收集信息、阅读文献;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同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非数学领域需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怎样将它抽象,转化成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模式,它更突出地表现了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数学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
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5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微课应用
教师在课堂内外只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着重、单一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叫作“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因此,许多人称微课为“碎片化”教学.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核心组成内容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精彩教学讲解的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教学时间短,通常只有5~8分钟,教学内容更为精简,知识点更为突出,可以供学习者自主地、一对一地学习.虽然微课使教学更生动、高效,但作为碎片化的授课方式,微课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微课是为了创新教学方式而诞生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趣味性,更有效率.只有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取长补短,将微课应用在传统课堂上,实现微课的应用性,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一、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微课的出现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学的途径.作为微时代背景下的新兴教学方式,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教学应用前景.
(一)微课的制作方法
由于微课课程内容微小,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制作者,因此,微课的制作简便实用,可以用多种途径与设备制作微课作品.制作高中数学微课需要的最基础的工具是录屏工具与板书工具,教师在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先准备微课主题并设计好教案,打开录屏工具录制讲课内容,将教师讲课的书写过程、PPT与声音录制下来.微课的制作方法很灵活,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和需求选用微课的录制与板书工具,但在录制中要保证视频、语音的清晰程度.
(二)微课制作的基本原则
微课是一种注重实用性的授课手段,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微课讲授的内容一定是教师在分析课堂实际情况、学生掌握程度后悉心准备的精华.将微课运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首先,要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需求.结合传统的数学课堂,查漏补缺,对课堂中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难点知识,在传统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学生当时没有理解透这些难点知识,单凭他们课下自学也很难学会,所以,高中数学微课常常要以这些重点、难点为内容制作.
(三)微课的制作要点
制作微课要讲究“短、小、精、悍”.“短”是指微课作品视频长度通常控制在5~8分钟内,最长不超过10分钟,视频占内存也很少.“小”是指微课作品主题小,一个微课作品里所讲解的知识点通常只有一到两个,这样精简的主题便于学生查找观看.“精”是指微课作品设计、排版精良,微课教学的目的性很强,视频主题要突出,设计的PPT要简洁大方,字体颜色、字号要搭配合理,页面字数尽量减少,做到突出主题.“悍”是指通过微课达到的学习效果令人震撼,一个优秀的、令人震撼的微课作品离不开教师课前的认真取材、课上的悉心讲解,在讲课时切入主题要迅速,讲解思路要清晰有逻辑,声音响亮并有感染性.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微课之所以成为当下热门的教育方式,必然有着它无可取代的优势.微课可以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多个方面:1.用微课进行数学的预习、复习.高中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只需教师稍加指导学生自学就可以学会,另外还有一些重难点知识需要教师反复强调.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利用微课随时随地预习或巩固知识.2.用微课进行错题辅导.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教师在课堂分析中通常会选择讲解一些普遍易错的题型,这样的改错课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集锦,利用微课真正地打造属于每一名学生的课堂.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制作相关微课上传至班级网络联系群组内,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下载微课视频进行学,节约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3.用微课进行寒暑假的教学.许多学生在快乐的长假里只知道玩乐,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新学期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们复习以前的知识,课堂进度被拖累.所以,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定期布置些数学题目,避免学生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
三、小 结
微课是信息时代下具有便捷性、时效性的综合教育产物,是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将微课运用在高中数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需求来选择微课题材,同时,注重微课作品的实用性,使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打造更高效的学习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珍珍.高中数学微课程的选材与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严鹏,吕伟.谈一谈高中数学微课形式[J].考试周刊,2016(74):63.
[3]阮.一次兼顾“理论与实用”的微课制作――以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6(09):34-37.
高中数学优秀课题范文6
关键词:课程合作能力;校本;方式;作用
高中数学教师和校本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重要元素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两个基础构成部分,是对数学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如果他们两个分离,对数学教育会有严重的损害,不利于数学教育和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对教师课程合作能力和校本内容都提出了高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合作能力的形成
所谓的高中数学老师课程合作能力,是指教师的能力在新课程实施后,没有足够的课外基础,缺少对课外实践的认知或认知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和教师、教师和专家等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合作,增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合作,除了具有合作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教育领域的能力扩展。当然,合作的能力是在教师合作之中逐渐形成并使教师掌握的,是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合并使用、优势共用这些促成因素在后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在课程能力合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和长期的培养,这也是教师能力形成的基本方法。也正是这样,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合作能力提升与校本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二、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合作的一些方式
1.理论学习――教师课程合作的先导
要想达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课程合作能力的目标,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数学教育理论进行学习,这也是对数学教师根本素质的要求,也是教师增强自身能力的发展需要,更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需要。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为未来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2.经验交流――教师课程合作的纽带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协作探究式教学的科目,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是为教师寻找差距、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平台。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活动安排方面都有所不同,通过教师间的课程合作能力培养,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出经验,积累宝贵的财富。具体的经验交流可以分为:校内经验交流、校外经验交流、网络经验交流。
案例:某校使用的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某次高中数学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的时候,A老师就提出:“在进行必修3几何概型的授课时,‘几何概率模型中基本事件的确定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总是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B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本节课应以直观观察为主线,采用‘引导发现、归纳猜想’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课题性问题和导向性问题解决’作为教学路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了,教学效果也就会得到实现。”
C老师建议:“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通过使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引发认知兴趣,引入几何概型,再通过课后习题复习加以巩固。”
D老师在教学时的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几何概型的本质,教学时着重强调‘几何概型’中的‘几何’一词,让学生自觉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问题,并在例题和练习反馈教学中得以体现。”
A老师对B、C、D三位老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综合,并结合平时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采用“以境激情,引出新知”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学生对几何概型例题和习题的解答,“解决问题,运用新知”,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互动评课――教师课程合作的重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听课、评课在观察和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应转移到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听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思考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在教学中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以及成效,怎样注重课堂有效性的评价,去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尤其是在教学中有效地参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合作能力,促进教师的课程合作能力。
4.齐心协力育新人――教师课程合作的引领点
新教师的成长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能力增长,可以看到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看到教师间的协作能力。进行教师课程合作,不仅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单纯共享,也是促进普通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完美过程,是发挥教师优秀教学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的良好载体,是教师具备与他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
5.进行校本策略研究――教师课程合作的结晶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和高中数学教研组应该将每位老师积累的宝贵教学经验和丰硕的劳动成果编织成校本,进行校本策略研究,这些也需要教师进行合作。校本总结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是高中数学教师深思熟虑、讨论研究和反复实践的研究结果,凝聚了教师的情感和精力。校本教材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完美体现,有很高的教学推广价值。
三、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合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课程合作能力的提升,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竞争造成相互隔离情况,打破了相互保守死板枯燥的学术氛围,提高了教师的能力,努力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自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大胆的探索激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融合,教学经验得到丰富,气质、性格上获得互补,教学风格上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实施,使校本研究更扎实、更有效,不仅提高了个别教师工作的效率,也使数学教师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使教师的个人思维突破了局限和精力的限制,获得了解放,对实现教师资源的全面互相利用、对整个教学系统的优势互补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在江苏省新课程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还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课程合作能力来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与自身发展。学校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全力支持,从校本中进行策略的研究,对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合作能力的宣传与推进,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合作能力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合理化的布局。
参考文献:
[1]李榆容.例谈教师的合作能力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6).
[2]李三平,高书敏.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更应该具有合作交流意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