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综合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综合教案

小班综合教案范文1

关键词:现状;集体备课;主题活动;教师成长

一、集体备课现状的分析

为了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并且是顺风式的,呈现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形式。每班主题是同样的。除了主要的领域外,各班级没有根据自己主题开展的情况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点生成班级特色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自主创新根本体会不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主题活动中的教学任务,没有研究教育过程,主题活动缺乏深度和高度。

二、备课制度和教师心理的分析

(1)传统集体备课制度出现的问题。主题活动大都是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有的主题太大,含盖的内容太多;有的体现为教师纯粹是为了主题而主题,为了综合而综合,而这种综合是低效的,缺少衔接。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在主题活动的执行者的位置上,很难真正把自己溶入到主题活动中。课程表往往只兼顾到领域的均衡性和动静的交替性,却忽略了主题活动开展的循序渐进性。

(2)教师的心理表现。由于对原有的备课模式和主题活动执行情况产生了质疑,逐渐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有客观的埋怨和主观的消极反应,使得集体备课成为一种应付工作的表现,备课的质量也随之下降。

(3)对主题教学活动认识不到位。教师对主题综合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价值和特点把握不清晰,不能理解主题活动课程的主要特色是什么,怎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体现这种特色,教师对主题的由来方式、主题设计中的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对主题中教师、幼儿、家长的价值定位以及环境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往往把思维方式局限在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来处理现行的主题课程,即使采取了适合主题教学的集体备课模式,也会因为认识和角色定位不准从而使得主题没有生命感、实践没有生命力。

三、集体备课的改进策略探讨

(1)主题活动总体规划原则。一是宜早不宜急的原则。集体备课是整个集体的事情,而非一人所为,需要借助大家的力量,因此,对于主题活动要提前进行规划,学期结束时组织教师一起确定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并分工备课,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个主题都全程参与。二是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主题活动的备课有80%的预成课程,同时要留有20%作为主题活动的生成空间,发挥老师的自主性和自身特色。三是教材为主其它为辅的原则。我园每年都会订购综合课程的幼儿用书,为了充分利用好教材,在备课时我们采用已综合教材为主,其它教材为辅助的方式选择课程。

(2)培育生命力,让集体备课更具有发展性。集体备课强调立足课堂实践,以解决幼儿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尽量盘活内部资源,由教师群体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我园园本教研注意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培养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幼儿教师对主题综合课程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3)集体备课的新要求。基于对原集体备课模式的反思,针对本级组的教师情况,我们提出新的集体备课要求:①前备课准备——精备与简备相结合。集体讨论,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和需要、幼儿园园所特点确定本学期的主题名称。每个班级领取一个主题进行精备,精备内容包括主题背景、主题总目标、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安排、区域活动安排、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并简备其它主题,简备的内容为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安排。②集体讨论——吸收、建议、补充。在前备课准备的基础上组织级组内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对精备的主题活动进行熟悉和吸收,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意见,进行适时的补充。③分工备课——主备、负责人。将小班组现有的八个人分为两个学科组,即语言组和数学组,每组各四个人,组长各一名,组长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备课质量,每一节课必须有一位教师作为主备,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准备。④小组改进。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每节课进行讨论、改进,讨论主要有组长负责,参与讨论的人员为各小组成员,年级组长全程跟踪。⑤制作教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教具,按照活动准备的要求制作一份教学具,教具制作提前一周完成并用透明袋子封好、贴上标签(标签内容为小班、科目、名称),交到保管员处保管,每次借用时到保管员处登记(如是电子文稿,请汇总到保管员处,并上传至群共享)。⑥课后反思。学科组每周集中一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以及教学环节进行有选择地保留和调整,提出改进措施,并由记录员记录到备课表格中的课后反思一栏中,最后由组长再次审核。

四、集体备课的初步成效

(1)课程建设方面。①课程资料逐步完善。从最初的总体规划到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备课、过程资料积累、活动后反思等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园所主题库。②教学活动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多数的教案都经过小组的改进,有个人的精备、有集体的商议、有资深教师的把关,所以教案的质量相对提高。③教具收集整理,循环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2)教师成长方面。①教师参与积极性提高。主题活动开展更有效了,幼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集体备课有了良性的循环。②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减负。集体备课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虽然集体讨论的时间增多了,但是教师实际的工作量却减少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③主题活动开展更加有序。主题活动的开展已经由简单的拼凑逐步向整合迈进。

小班综合教案范文2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儿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对象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一个有兴趣学、能学会、能掌握、能治病、能思考、能发展的儿科医师放各研究者在不断探索儿科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笔者就目前的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

    传统教学法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学习方法,即运用凯洛夫以系统讲授和学习书本知识为教育目标的教学法模式。主要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性接受教学内容蒙缺乏学习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创新,但教师掌控着教学进度暴使学生能系统的有重点的掌握知识,此教学法符合我国的现状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学生人数较多,所以依然是大多院校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2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法(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辅以CAI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传统教学水平,但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提高激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

3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周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运用PBL后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第一,对学生人数有要求,只能是小班的模式。第二,教案的编写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要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和思维的特点从而得到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三,相应的在课程考核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

    4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

    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精心设计的临床案例,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分析激师予以适当引导、逐层深入讨论嚴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习的系统理论知识与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达到不仅掌握现有的知识还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知识拓展。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复杂,会存在很多影响预期效果的因素,如第一案例编写的合理性适用性质量的高低。第二案例的创新。第三激学者的自身的经验丰忘与否。这些使教学难度和强度增加。

5多种模式整合教学方法

基于LBL、CAI、BPL、CBL教学法各有利弊,所以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了多模式教学方法例如BPL/LBL组合教学模式口以教学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案例教学及注意归纳总结模式,等等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较好,但也会出现因为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任务的不同霍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在儿科学的教学上有各种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都处在探索阶段,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有很多影响因素蒙对教师自身,学生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不能完全的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

6展望

小班综合教案范文3

关键词:新教师 教学工作 五个必须

新教师由于任职时间不久,在教学阅历、经验、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短板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新教师应如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尽早达成教学目的呢?我认为,首先应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教学思路必须清晰。教学思路是教学工作的统领和纲目,提纲才能契领,纲举就会目张。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观念,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理清教学思路,包括课程怎么定位,教学对象什么特点,进度怎么安排,遴选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设置哪些环节,讲到什么程度,按照什么标准,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等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如此教学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否则,教学工作就会出现“打乱仗”的现象,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衔接不够紧密,或难以形成整体效果。

二是专业知识必须精通。专业知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知识实际上可分为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类,而每一类又都可分为理论性的显性知识和实践性的隐性知识两种。对于新教师而言,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能以数据、公式、教科书、说明书、手册等形式实现共享的,因而是容易掌握的;而隐性知识则是教师个人从事学科专业的观念、方法、应用技术及窍门等,是难以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规范的,因而也是难以掌握的。这就要求新教师必须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运用,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学习显性知识,又要学习隐性知识,在弄懂吃透、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另外,专业知识也有新、旧之分,作为新教师,一定要紧盯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及其运用,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掌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变化,提高教学工作的层次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是课前准备必须充分。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找到课堂教学的方向感,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课前准备可分为调查研究、教学设计、备课、试讲试教四个环节。调查研究可采取个别交谈、侧面了解、摸底考核、问卷调查等方法,旨在提前掌握教学对象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判。调查研究要做到 “三熟悉”,即对教学对象要熟悉其原先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熟悉其学习需求、兴趣及思想状况,熟悉其学习习惯和主要学习方法。教学设计通常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情境的设计等。一般认为,教学设计应做到“三要”,即目标设计要重点突出,可区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目标等级;内容设计要分类优选,可根据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区分为自学、领学、重点讲授三类,优选教学内容;步骤和情境设计要紧贴实际,综合考虑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接受能力、保障条件、考核标准等。备课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新教师一定要把备课环节做深、做细、做实,尤其对授课内容要切实弄懂吃透搞清,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陌生的概念,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搞不准的数字,唯有如此,才能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教学权威。备课应做到“三须”:须吃透大纲教材,须编实授课教案,须弄清相关知识。对新教师而言,进行试讲试教是必要的,有利于查缺补漏、汲取经验、完善方法、提高效果,因此这一环节不容忽视。

小班综合教案范文4

一、教研与培训相结合,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机地、合理地应用于教学,首先要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并深入研究,亲身实践,才能找到有效的使用方法。教研与培训相结合,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本学期,继续做好电教员和学科教师的计算机专题培训。

1、四月份在爱达花园小学,电教中心组织了全区中小学电教员专业培训活动,对电教员进行了《ASP动态网站制作入门》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让电教员初步认识ASP动态网站制作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

2、幼儿园骨干教师在学习了Authorware等软件的基础上,本学期又举办了一期幼儿园骨干教师FLASH课件制作学习培训班,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案,在学习过程中边构思边实践,下半年将举行了幼儿园教师课件竞赛,并将获奖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研究。

3、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我区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活动。5月20日,在南京市世纪星幼儿园举行了幼儿园获奖课件教学研讨活动。世纪星幼儿园的韦明兰老师,春晖幼儿园谢维东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小班活动《捉迷藏》、大班活动《鼠小弟的小背心》。观摩的教师分为三组从两条线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对教学有何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教时,如何给予孩子探究的空间?”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4、建邺区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研究有以下特点:一是培训先行,让一批骨干教师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能;二是亲身实践,教师接受培训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设计和制作课件,并参与区级评比;三是课例研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课件制作的层面上,要让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必须结合课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世纪星幼儿园举行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研讨活动,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

5、先后两次在南湖二中举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讨活动。5月26日,历史教师湛蓝开了一节《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研讨课;6月9日,语文教师崔霞开了一节《背起行囊走四方》研讨课。在这两节课上,教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些内容紧扣教学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求,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带着任务自由浏览,为自主学习创设了条件。

6、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唯一形式,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于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学习拓展、综合实践等。下学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讨形式将多样化一些。

二、以集体视导为契机,做好对学校电教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

我区每个月都安排集体视导中小学活动,电教中心和教研室一起集中视导。在视导工作中,认真做好对学校电教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主要有:学校小推车的使用,多功能教室的使用,机房的使用。同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研究的展开调研。在调查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还不能自觉地使用电教设备,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待加强。

三、对“十五”电教课题进行了跟踪,积极参与,协助学校做好“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

我区共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所,4所学校有“十五”电教课题,为了确保他们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顺利结题,我们对这些学校经常进行督促指导,先后两次组织了结题前的动员工作。6月14日,我区第五幼儿园顺利按期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在指导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作为区级电教中心,也正在准备对“如何将视频教学资料运用于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本学期已经收集了5-6节课例。

四、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获南京市一等奖31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6名,共计获奖97人次,其中一等奖的获奖人数名列全市第二。

五、维护和使用建邺教育网站,确保网络的通畅和更新。

我区建邺教育网页版面设置较齐全,分块管理到位,内容更新较快,访问人数多。六月底,区教育局拨专款购置了服务器,用于区教育信息网的改造,以便提升建邺教育信息网的功能。

六、加强管理,对中小学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

大多数学校对量化考核工作很重视,不但紧密配合区电教中心的各项工作并且积极开展校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量化考核工作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网络机房等设备的使用率,锻炼了教师信息化工作的能力。

七、其他工作

1、协助建邺区教育工会举行教师电脑应用制作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为主题,要求参赛教师运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的创作。通过竞赛,提高了教师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整体规划构思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技能。有二十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竞赛活动。

2、选择了中小学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授课平台、防病毒软件和校园网管理系统,软件的配备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为教育局、学校等组织活动的活动摄影、摄像,积累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4、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暨第六届中小学CAI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推荐工作。

小班综合教案范文5

【校本研修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澄政教发【20XX】191、192号文件精神,围绕县局20XX-20XX学年度教材教法过关训练和校本培训工作任务,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为主要目标,面向全体科任教师,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三、具体目标与任务

1.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教改新动态,新课程与教学策略。

方式:讲座、研讨会、考察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一政治业务学习,第5、8、XX周专题培训。

职能部门:校长室、教导处、及各教研组。

2.学历教育

目标:鼓励教师参加本科进修,继续提升学历层次。

内容: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方式:自我进修。

3.新教师岗位培训

对象: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

目标:为使刚毕业到校的教师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内容及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等。在学校安排下,青年教师要骨干教师为师,认真向师傅请教,主动请师傅指导班主任工作,听评课和检查教案。

活动形式:采取报告、讲座、观摩、讨论以及师徒结对等相结合的形式。

步骤及时间:上岗锻炼,全学年。

4.新课程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讲座、研讨观摩会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5.教研活动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内容:

1)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小班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四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记录考勤。

3)每学期组织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每学年请有关的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1)每学期开学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1)的学习。

2)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方式:观摩、考察、研讨会。

3)每学年进行优秀论文、经验总结、优秀备课组评选。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四、组织机构:

组长:雷x

副组长:张x孙x

辅导员:杨x

成员:各教导干事、教科研全体成员

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五、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校长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咨询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每学期请有关的教育专

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和小班化建设;以各类培训班、研修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市级培训、进修。

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起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确保以后的校本培训工作健康顺利开展下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校本研修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从沙中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职业道德培训、教学策略培训为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镇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实现在原有的基础再提升,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二、培训目标

1、教师具有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是素质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4、从中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努力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群体。

三、培训形式

由于我校规模和教师所教学科差异和知识储备不同,本学年校本培训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即教师集中培训和个体自由组合学习。

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培训学习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人员,并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各组指定时间每两周集中一次集体学习,主题有组自定。

分散学习。可以是老师们个体自学,也可以是几个人自由组合的学习。教师以学习的摘记、心得、就某课教案的反思以及参加交流的记录或感想,作为自由学习的成果与材料上交备案。

四、工作要点

1.以教研组研讨为基础,进一步营造校本研讨的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继续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全校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2.搭建平台借助各种机遇,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优秀的、有进步的教师脱颖而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3.开阔视野,平时观看网络教学和专家讲座,假期期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进修校组织的培训学习,抓住尽可能实现的学习机会来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让实践升华为理论,理论有实践依托,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本学期,我校将分批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去县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向优秀班主任跟踪学习他们日常管理班级的先进方法。回校后把学到的东西带回来,把人家的亮点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变成自己的亮点。并且要求他们在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交流学习收获和今后的工作想法,或者上汇报课。

5.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小班综合教案范文6

摘要:当我从幼儿教师踏上幼儿园园长岗位以来,对我们幼儿园的课程研究进行了长久的探索,总的来说不足之处存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幼儿园课程经验形态的成果缺乏理论提升,对幼儿园课程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及基本原理缺乏科学的界定和规范,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能指导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理论体系;二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对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目标意识不强,较多停留在课程方案架构方面,课程的设计、实施及评价的技术不完善,缺乏有利于自我完善的反馈机制。

本文是我通过观察水钢机关幼儿园全体师生及幼儿,抽查大、中、小班教师教案,对教室课堂讲授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幼儿园目标体系 教育内容 建立 选择

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目标体系,它包括“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班级学期目标”、“月目标”、“教育活动具体目标”。

为什么要建立目标体系?依据什么建立目标体系?怎样建立目标体系?幼儿固教育目标体系是什么?如何依据目标选择活动?这些将是我在本文中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一、建立目标体系的原因

但是《规程》中提出的保教总目标只是从体、智、德、美四方面概括地指出了幼儿阶段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与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是教育方案的具体执行者,他们需要的是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这就迫切要求在总目标与教育活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建立目标体系的依据

建立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的依据有三个。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确定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是建立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它的内容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展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加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它是根据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确定的,为我们建构目标体系提供以下思考:

1.教育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保育教育的总目标,提出了体、智、德、美四个方面的教育目标,它要求面向全体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体现了培养“完整儿童”的新观念,它意味着幼儿从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到平衡,避免“单项”冒进,更不应牺牲某些方面,而追求某一方面的超前发展。

2.教育要面向未来。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幼儿教育就要着眼于培养适应和创造未来社会的复台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更要具各获取知识、探索发现的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仅需要记忆、模仿、操作,更需要计算机永远不能替代的发明创造;不仅能够改造和利用环境,更要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有开拓、竞争精神,更需要有合作、交往、宽容、承受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幼儿的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要体现适宜教育思想,它包括两个概念:年龄发展适宜性和个体发展适宜性。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与规律,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不同幼儿表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确定班级教育目标对,不仅要了解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观察在前,目标在后,使教育适宜每个幼儿发展。这就是个体发展适宜性。

三、目标体系的建立

(一)关于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行动者期望得到的结果或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划分为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和评价目标。

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总任务从教师角度提出的目标,是教师通过自身工作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多使用“培养”、“引导”、“指导”、“促进”等词来表述,如“培养幼儿讲卫生的习惯”、“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等。

发展目标主要是从幼儿角度提出的目标。它强调幼儿在教育影响下发生的变化,表明幼儿发展的方向、过程与结果,一般使用“学习”、“练习”、“操作”、“体验”等词来表述,如“练习沿曲线剪图形”、“体验玩水的乐趣”等。

教育目标、发展目标、评价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三者实质上是统一的,只是提出目标的角度不同。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如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穿衣能力”,可转化为发展目标“学习自己穿衣”,还可以转化为评价目标“会穿套头衫”,即从诸多穿衣能力中找出一种最准确反映穿衣水平的指标,作为评估穿衣能力的标准。

为引导教师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关心幼儿变化,研究幼儿发展水平,以幼儿发展变化来衡量教师工作的成效,本文中均采用发展目标来表述。

(二)确定幼儿发展水平目标

我把儿童发展分为身体、认知、社会性三领域,l2项、32细目,每个细目分为三个等级水平分别从各领域向教师描述幼儿发展的顺序,它是事先确定的相对稳定的方向性目标,即确立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如图l所示)。

在确定“幼儿发展水平目标”时。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目标领域分类。

分类时注意“领域”、“项”、“细目”的内在联系。如“身体发展”包括“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自我保健”、“生活能力”四个项目,它们都是与身体发展相关的项目,基本描述了身体发展的全貌。

分类尽量选取可以观察与测量的幼儿发展项目,来反映幼儿发展水平,而不是描述幼儿园全部工作。因此幼儿园保健、卫生、饮食等工作不能纳入身体发展目标。与身体发展有关的血色素指标,虽然可以测量但不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它是定量的,而且会上下波动,不便纳人发展水平目标中。

分类还考虑到方便教师理解与运用,如“美育”与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有关系,不宜纳入某一领域,每个领域都应包含美育活动。但是为了方便教师使用,考虑到“美术教育”与“小肌肉发展”关系密切,所以将其纳入了身体发展领域的“小肌肉动作”项目中;“音乐教育”与’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关系密切,因而纳入了“认知领域”中的“智力能力”项目中。

2幼儿发展的水平等级排序。

幼儿发展是有序的,不同方面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幼儿发展水平等级排序就是反映幼儿发展的顺序与规律,这是教师观察儿童、确定目标、设计教育方案的“帮手”与“工具”。在分解幼儿发展水平等级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幼儿发展水平等级。为了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确定教育目标,本课程依据“幼儿发展关键期”等已有研究成果,经过四年实验验证与修订将幼儿发展的每一细目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五个水平等级。例如:“认知发展”“领域”中的“数量”分为下列五个水平: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多少;②按大小、长短等特征排序:③点数10,理解序数与相邻关系;④理解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⑤形成守恒概念。

(三)确定学期目标、月目标与活动日标

学期目标、月目标与活动目标都是班级工作目标,由幼儿园教师规定,是在观察研究幼儿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水平确定的目标。要不断地根据教育工作中的反馈对它进行调整,它是动态的操作性目标。

教师在确定学期目标、月目标与活动目标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1遵循“观察在前、目标在后”的原则。

学期、月、活动目标都是具体的班级目标。各地区、备幼儿园、和班级情况各异,幼儿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必须在观察了解本班幼儿发展现状之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班级目标。

2、反映目标的层次性、操作性。

学期、月、活动目标都是班级具体目标,它们是逐层分解的,越分越细、越分越具体。

分解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分块,二是分层。

(1)分块,即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分为几块,分别安排在几个月里。如学期且标“观察四季特征”可以分为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条目标。分别安排在四月、六月、十月、十二月。而“观察春季”又分解为“观察桃花、丁香花,发现它们的不同”、“饲养蝌蚪,观察它的外形与生长过程”、“组织春游,感受春天的美与快乐”等具体活动目标。

(2)分层,即将大目标分为几个小等级,经过几个月教育,促进幼儿每月上一个“小台阶”,最后提高一级水平。例如:发展“分类能力”的目标要经过很多操作练习活动才能实现,它分为“按颜色、形状分类”、“按材料和用途分类”、“按外形与习性分类”、“从多角度进行分类”等目标,将这些目标分到各个月里,选择能完成这些目标的活动,如“我们的鞋”、“各种各样的人”等。这些活动的目标则更具体,分别为“从颜色、用途、材料等角度给鞋分类”、“能按男女、大小、高矮、服装、肤色等多角度对人分类”。

四、依据目标选择教育内容

在教育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依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这是设计课程方案的第二个环节,教育内容是为幼儿提供关键经验、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选择教育内容分为两个步骤。

设计系列教育活动

系列教育活动是依据幼儿发展水平目标事先设计的。自"世纪"年代开始,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强调整合的教育观,其主要是针对分科教学割裂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言的。如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整合;认知、情感、动作、体验的整合;学科与儿童生活的整合。所以综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多学科的叠加,它更多代表了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综合教育追求的是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科之间的统一联系,知识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

[2]管弦著:《石油教育》北京石油教育杂志编辑部2006年02期.

[3]岳生全著:《幼儿园目标管理和目标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