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石化建筑 工程管理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相较于其他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石化项目工程逐渐大型化、规模化,且石化企业的生产往往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石化建设工程项目专业交叉更多、技术更为复杂、投资额度更庞大、项目质量要求更为苛刻,项目建设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投资风险自然而然也更大。
但通常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业主往往会要求尽量压缩建设工期,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却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标准,因此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引入并采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的控制和协调,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时效的完成。而如何更好地运用工程项目管理,是当代石化企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程建设,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得到的理论方法;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则是指把管理的对象作为单个系统,利用组织、管理办法使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抓好项目管理组织建设、注重工程前期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优化计划、管理过程控制、追踪确认已定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2 国内石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寻求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实现项目投资的效益最大化,然而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很长,包括很多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环节,涉及到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因此做好各个部门和专业的协调沟通相当重要。有的国外工程连项目前期的工程选址、工程方案、可行性分析、勘探测量等都由总承包商一同负责,即便设计施工分开招标的项目也大多由咨询公司提供前期的方案图纸,施工图设计大多由施工单位来做、咨询工程师审批,这样施工方在工程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加,能更多的参与到工程中去,尤其对于设计变更等需求更加主动,比国内工程设计与施工完全分开的方式沟通效率要高,不至于造成国内常见的设计出来的图纸施工技术难于实现或者因设计人员不懂施工造成设计方案与施工原理相违背等情况,导致大量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浪费人力和财力资源,耽误施工进度。这种状况让施工单位很头疼,解决这个弊病也是提高当前石化建筑工程管理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3 我国石化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
3.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不规范
在石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立法在引导市场进步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石化建筑法》提及到“提倡对石化建筑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但是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强而难以实施。以后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实际推进力度不够。比如说在现行的工程招投标办法中,大都是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分别进行招投标,没有专门对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的规定。由于配套改革滞后,我国工程项目业主大多采用自筹、自营、自建、自管的小生产方式,从而造成我国不规范的石化建筑市场。
3.2人才结构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
国际化在全球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国际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 不仅是大型项目,一些中小型项目都呈国际化趋势,尤其是加入WTO 后呈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的局面。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逐步向中国开放, 我国石化建筑企业的国际工程项目不断增加,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国在工程管理上与国外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缺乏的具体表现。当前,我国石化建筑工程市场人才结构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尤其是缺乏国际工程承包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多为技术人员出身,技术能力一般较强,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不够,而且欠缺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观念。在市场竞争中,纯粹的技术是行不通的,技术管理必须融入到项目管理中,才能实现项目的最佳目标。
3.3信息化管理滞后
国内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如何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的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新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进入信息化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石化建筑业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互联网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4 完善工程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范市场
为了给石化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规范其市场行为,首先要修订、充实、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增加有关工程管理条款,尽快出台严密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等规章制度。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全面完备的法规,我国可以参照引用,做到与国际接轨。在现有的规范基础上,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石化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和遗漏空缺。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石化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4.2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各高校采用企业与学院、科研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做到了在学生投入实际工作之前就完成了从学校到实际岗位工作的过度。在加拿大,很多学校工程管理专业都设立了大学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项目。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将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解决了教育人才与企业对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脱节的问题。重视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引入教学过程,大力推广多媒体、可视会议、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如有的高校系统地收集整套的工程实施过程录像和工程文档资料。
作为石化企业而言,更应该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外出与同行业人士交流学习,同时聘请石化建筑业的专家教授为企业项目管理人员传授先进管理经验和工艺流程。鼓励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管理的综合技能,为企业的项目发展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
4.3 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加强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体系,引进和开发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国内大型石化建筑业企业和有关专业机构引进、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管理软件,并大力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提高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化水平,促进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鉴于石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在现代显得越来越重要。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也需提升至更高的水平才能适应。故石化建设工程急需要引入项目管理的精髓---系统思考的理念和全新的、全方位的方法。对于石化建筑企业而言,必须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争取以最低的项目成本和最短的项目周期,完成高质量、高效益的工程项目。企业只有拥有和掌握了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2],赵璐.加强石化建筑管理迎接入关挑战[J].基建优化,2000月10月第21卷.
[3]杨春.浅谈石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0:49-50.
[4]张猛.谈网络时代的工程项目管理[J].石化建筑经济,2003.
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2
技改工程涉及的因素较多,比一般新建工程的项目管理相对复杂,特别是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工艺目标设定、项目管理方法、任务划分,对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工期、质量目标的把控影响巨大。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深入浅出的分析,针对技改工程的特点,提出“保能设计”这一新的项目管理理念和具体实施办法,并引用“价值工程”分析法,论证“保能设计”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技改工程;项目管理;保能设计;价值工程
0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包含项目可研、设计、施工和试运行全过程,技改工程是在现有生产状态下对工艺系统、设备、设施的技术升级或改扩建,涉及的设计参数、施工条件、调试运行因素较为复杂,区别于一般新建工程的项目管理。因此,总结技改工程的设计特点,避免新旧工艺系统匹配不畅,归纳实施要点,减少实施过程中对原有设施的损毁,降低停产修复成本,缩短调试运行周期等,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技改工程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管理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设计费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很小,但设计质量对项目的投资功效、质量和进度目标的实现影响最大。在工程项目实践中,建设任务紧迫,设计人员思想保守、套搬设计方案,各参与方缺乏沟通等,都会导致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特别是业主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往往对设计过程的管理认识不足,急于完成建设任务,忽视价值工程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值作用。而技改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项目的价值功能,为此,分析、探讨技改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方法很有必要。
2技改工程设计阶段项目管理方法
2.1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新工艺系统层出不穷,技改工程的设计特点是以先进成熟的新工艺为核心进行系统设计,同时确保新旧工艺配套衔接,整体运行顺畅,以达到生产工艺提标升级的要求。针对技改工程的特点,在一般设计程序基础上,技改设计的重点控制环节将是对项目实际运行功效的控制,因而,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应为:在充分论证新工艺的技术先进性、运行可靠性、使用经济性的基础上,收集原有工艺系统、设备的设计运行指标和现有各项运行参数进行设计。由此可以看出,技改工程的设计是基于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性能指标的良好运行状态,而实际中生产运行工况较为复杂,原有系统一般都存在小型技改,设备、设施完好率不足,原有工艺系统性能下降。如果按原有设计指标进行新工艺的配套设计,就会因设备性能不足造成运行不畅,新工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按现行指标和参数进行设计,也会因原有工艺系统性能下降,产生新工艺系统适应性问题,造成新增设备或闲置或损伤,增加检修、维护成本。
2.2项目管理实例分析
淮南首创水务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B升A),技改主要工艺为选择厌氧池、污泥回流系统改造,增设底曝系统,污泥泵房增设变频回流污泥泵。改造采用的工艺较为成熟,设计基于现有来水状况和原有工艺、设备的设计参数,调试初期较为顺利,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不足半年试运行期间,问题逐渐出现,停产检修次数较多,技改工程维护成本增加,并对全厂正常生产运行造成了影响。问题集中在主改工艺部位,选择厌氧池底曝系统经常损毁,经对每次检修结果分析,主要原因为原有工艺系统老化、设备性能不足,实际运行工况与新工艺系统设计参数不匹配,导致新系统损坏。具体因素分析如下:
(1)格栅除污机。由粗、细两道格栅组成,用于截除不可生化处理的固体杂物,对后续工艺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曝气系统正常曝气,各种阀门、闸板启闭,污泥泵、搅拌器正常运转等。该厂提标改造项目实施时,细格栅已损坏两年,不能有效截除带状、条状杂物,系统内累积大量的絮状物,技改项目设计前期,现场勘察时按常规设计流程,收集现状来水参数,各方均未考虑杂物影响因素。虽然在新系统安装时清除大部分池底淤泥、絮状物,但格栅除污机并未修复,随着絮状物的累积,在调试运行期间不断出现阀门、闸板因杂物卡、阻,启闭不畅;检修抽水困难,费用增加;泵内堵塞、桨叶磨损,停产返厂修复多次;搅拌设备因杂物缠绕而运转过载,造成机械、电器配件损坏,返厂修复、更换配件多次。本次技改设计的底曝系统也因挂绕大量絮状物而受力增大,曝气支管断裂,停产修复多次。出现上述情况后,生产单位彻底修复格栅除污机,花费较多费用,后续生产运行时上述现象减少,但仍有发生,原因是系统内存在的垃圾、絮状物自然消除需较长时间,否则进行全线停产的清除费用更高,影响更大。
(2)厌氧池搅拌器。该厂此次技改项目主要工艺就是污泥回流、厌氧池增设四组底曝系统,增强有氧生化反应,达到进一步提升氨氮消除的设计要求。鼓风机根据来水水质情况,每隔二至三小时开启一次,通过主、次、支管输气,最后经池内均布曝气头实现均匀曝气。在曝气支管、曝气头损坏后,导致曝气不均匀,池内溶解氧不足,大大降低了生物脱氮除磷效果。该设计方案在增设底曝系统放入同时,每池增加一台新搅拌器,与原有搅拌器成对角设置,为了避免搅拌器运转时产生的推流力直接作用于曝气支管和曝气头上,搅拌器设置在距池底合理的设计高度上,并在搅拌器叶轮外圈加设导流罩,减轻水流发散对曝气支管和曝气头的影响。但工艺设计未考虑原有搅拌器状况,在试运行期间出现了三次曝气支管断裂和曝气头脱落情况,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分析原因,经工艺设计方与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分析研究,主要原因为旧搅拌器位置较低、功率偏大、无导流罩,产生的推流力过大,直接作用在曝气支管和曝气头上,导致曝气支管断裂。虽然工艺设计方与设备厂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承担搅拌器改造和底曝系统检修、维护费用,但建设单位仍然承担停产损失和抽水、清淤费用,就项目管理而言,该措施属于事后纠偏管理办法,在项目实施中应尽量避免,以减少对项目投资成本和项目进度控制造成不利。
3“保能设计”管理理念
3.1“保能设计”理念的提出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原有工艺系统运行状况、设备性能状态,将对实现技改项目设计功能产生重大影响,而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事前预控存在的缺陷将给项目成本控制带来不利。为此,在技改工程项目管理中,提出“保能设计”理念,即在技改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任务中增设“保能设计”的控制环节。所谓“保能设计”就是针对原有工艺系统、设备、设施进行现状使用性能评估,根据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条件要求,改造或还原原有设计功效的恢复性设计工作。目前国内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对工业项目改造、扩建工程无明确相关规定,但就建设单位而言,“保能设计”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之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与GB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1.0.1[1]、1.0.2.3条[2]规定相吻合。
3.2“保能设计”管理环节任务分析
“保能设计”是确保新、旧工艺系统相互配套、顺利运行,实现项目意图的重要环节,属技改工程项目管理的事前控制范畴。应对原有工艺系统进行系统性检查、鉴定和技术、经济、安全评估,在确定新工艺系统模式后,围绕整体工艺系统展开设计。对此,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分解程序,编排各参建单位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任务如下。
3.2.1建设单位
(1)协调设计单位与生产(使用)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使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2)审核项目关于“保能设计”部分的概算费用,提出调整意见。
(3)根据批准的工程概算,编制“保能设计”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并控制执行。
(4)审核设计阶段设计图、技术说明,提出修改意见。若有必要,组织有关专家对“保能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
(5)审核设计阶段甲供材料和设备清单,制订采购计划。
3.2.2设计单位
(1)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提供给建设单位协调配合。
(2)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对生产单位进行详细考察,索取现有工艺系统、设备运行参数,了解实际生产、操作工况,使“保能设计”具有针对性。
(3)编制概算表,列入“保能设计”相关内容。
(4)充分研究新、旧工艺系统设计标准、配套使用功能要求,优化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设计文件。
3.2.3生产(使用)单位
(1)收集建厂相关资料,提供近期及以往生产数据,供设计方参考使用。
(2)向设计方了解设计意图和新工艺系统性能,提供已有工艺系统技改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及实际操作工况。
(3)配合设计人员完成其他生产考察任务。
4“保能设计”体现“价值工程”[3-4]管理
4.1建设单位是“价值工程”的主要体现者
综上所述,技改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需参建各方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特别是“保能设计”环节,建设单位因概算费用增加,往往只采取局部设备更新,没有将现有工艺系统纳入整体设计的意识,缺乏事前预控管理;生产(使用)单位一般与建设单位同属一个公司(或机构)的两个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参与意识不足,提供生产数据、运行工况、设备性能情况的积极性不强,对“保能设计”的重要性理解不够;设计单位按协议要求,只考虑委托部分的内容,仅局限于新工艺系统的设计,对原有工艺系统的考察不细致、不全面,当新系统因原有系统性能不足而无法运行时,被迫重新制订改造方案,造成项目投资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可见,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建设单位是参建各方行为的组织者,因此也是实现工程项目增值的主要体现者。
4.2“保能设计”在技改工程中的价值体现
无“保能设计”环节势必造成各种新、旧系统运行不畅,停产检修情况的增加。停产损失、检修费用作为项目建设费用的组成部分列入总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并未因节省“保能设计”而实现。就“价值工程”而言,项目建设初期,投资成本虽略有节省,但造成新系统运行功能下降,最终导致项目后期投资大幅增加,即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前期略有降低项目局部成本(c),后期项目功能下降(F),总体成本(C)较大幅度提高,换取价值(V)大幅度降低,提升价值的途径明显不正确,F↓/c↓C↑↑=V↓↓。相比之下,按照价值工程“功能分析法”,采用“保能设计”管理办法,不仅确保新、旧工艺系统相互配套,运行通畅,而且该部分费用可以列入固定资产,检修、维护费用得以降低,项目的功能与费用比值增加,符合“价值工程”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要求,即以成本的适当提高换取功能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价值,F↑↑/C↑=V↑。
5结语
项目建设单位是项目管理的主体,应首先确立“价值工程”的管理理念,即新、旧系统整体运行功效的观念,明确这一核心控制目标,技改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才会可靠、有效,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才能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技改工程的建设目标。
作者:韩鸿飞 单位:淮南首创水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南,周玉婷.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的管理卓越性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6):86-91.
[2]白伟亮,张卫,翟传明.既有建筑结构改造前的检测鉴定关键问题综述与应用[J].中国工程咨询,2011(12):39-40.
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高校 维修项目 造价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高校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高校的各种维修改造项目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高校维修项目工程投资额较小、施工设计简单、甚至没有施工设计、工程中施工随意性较大、出现拆改现象较多、容易造成不必要浪费等特点,逐步收到各中小型施工单位的青睐。然而中小型施工单位由于管理较为混乱,且施工专业水平较差。所以当前高校要想切实保证高校维修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切实加强高校维修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管理中以工程造价控制为核心,进行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管理,从而实现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优质、高效。
一、当前高校维修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高校维修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就是预决算人员前期根据施工图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计取费用,后期根据竣工图纸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现场签证记录等编制竣工结算等工作,由于其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其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但是从上面我们也可看出,虽然造价管理与控制是高校维修项目的核心工作,对于高校维修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预决算人员只是根据已有的维修改造方案和施工图来进行维修造价的控制,却很难保证高校维修项目设计方案在技术上是否最优。所以目前高校的造价人员在维修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中也仅仅是事后算账而已,要想切实提高高校维修项目的科学合理性,必须实施全过程监控。当前就我国高校的实际来看,虽然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的维修工程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执行力相对较差,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在维修项目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维修项目缺乏整体规划。高校维修项目主要以老旧建筑为改造对象,有的是为了更好利用的需要,有的是为了安全以及整体布局的需要,甚至有些仅仅是领导个人意见的结果。所以导致当前在我国高校的维修项目中前期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再加上本来高校虽然在财政投入上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其经费投入还是远远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实际维修改造中只能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缺乏整体规划。最终由于程序的不规范,并未让有限的维修资金达到应有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二)违反建设程序。高校维修项目由于高校教育活动的需要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维修工作,势必存在赶工期的现象。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具备开工条件强行施工的现象,以及边设计、边发包、边施工等严重违反建设程序的现象。由于盲目开工不但失去了通过招投标机制控制造价的作用,同时也给后面的工程决算埋下了很多的隐患。最终不但没有切实发挥高校维修资金的功效,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规避招标现象严重
我国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及《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财政资金的使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维修项目的实际,往往会因为公开招投标时间长、容易流标等实际问题,再加上高校维修项目一般工期较短,所以经常会出现在较大维修项目上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现象。就近几年我国在高校建设工程领域查处的违法犯罪情况来看,高校工程管理部门一是由于管理力量不足或是因为个人利益的需要,在维修项目上规避招标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四)施工监管力度低。就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现在都加强了专业工程管理人员的配置,但是还是远远跟不上高校工程管理的需要。首先,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除了专业人员外,普遍素质较差,根本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即使是对一些小型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也了解不深,所以在实际维修施工过程中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其次,即使在一些资金力量雄厚的高校,虽然聘请了专业的监理单位对一些大型的维修项目进行监理,但是往往由于监理单位是公司性质,很容易被乙方人员收买,从而导致监管力度低,最终造成工程质量低下,甚至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最后,虽然我们高校都具备一定的专业工程管理人员,但是无奈于人少事多,他们往往纠缠于预决算等专业要求高的事物中,所以很少能有时间对具体的维修项目进行施工监督管理。
(五)缺乏造价控制意识。当前高校维修资金都是来自于预算中的专项资金,项目一经确定后就只能以财政审批资金为限进行维修改造,后期追加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剩余资金必须退回财政专户,而不能挪作他用。所以这就导致了高校在申报维修专项资金时,为了方便应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增项、变更等引起的造价增加等情况,经常会故意提高整体项目的预算。再加上当前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了我们很多高校在进行维修项目预算时,尽可能多的考虑提高维修的档次和标准,而很少关心造价控制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4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建立镇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镇级专项资金来源:镇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万元。
第三条 镇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因自然因素引发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应由镇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
专项资金具体使用主要包括应急处理、调查、搬迁避让工程、工程治理及应急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宣传教育、购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设备等。
第四条 镇级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设立专户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专款专用,保证效益的原则。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上报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立项,其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二)大型地质灾害治理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后,经费由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三)中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批准后,经费由市、县、镇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四)小型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由县、镇出资解决。
第六条 镇财政根据批准的项目及经费申请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各项目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上;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的账户;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核算,支出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条 凡经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补助项目,镇人民政府及时解决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并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第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要预留质量保证金。保证金按项目总经费的10%确定,待项目验收通过后,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予以拨付。
第九条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
第十一条 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等情况,在次年2月中旬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县财政局和县国土资源局。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项目完工后,由镇财政所和国土资源所组织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审计。凡经检查审计认定不符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5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能满足运行的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成本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设计滞后,前期规划工作质量不高;工程量小,单价低,地方矛盾多;质量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对工程质量及施工管理均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影响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直接承担建设工程项
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建设工程项目
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咨询服务机构、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具体指
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2.2技术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因素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直接的工程技术和辅助生产技术,前者如工程勘察设计、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后者如工程检测检验技术、试验技术等。建设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程度,从总体上说是取决于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取决于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作用。
2.3管理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因素,主要是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其中,决策因素首先是业主方的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其次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的各项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组织因素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一定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各项管理职能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任务组织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任务及其目标进行分解、发包、委托;以及对实施任务所进行的计划、指挥、协调、检查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2.4环境因素
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而言,无论该建设工程项目是某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工程,还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项目,作为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由多单位、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对这些环境条件的认识与把握,是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
3、现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建设遇到的困难,往往不表现在技术上或规模上,而在质量控制方面。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正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3.1项目法人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①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法人中的组织机构人员质量意识淡薄,重视工期,轻视质量。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
②不能严格执行合同:在招投标工作中过分的压低工程造价,工程变更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执行合同有关部门条款,不按程序办事,长官意识严重,行政指挥较多。
③工程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较差:普遍存在工程前期手续不完备即开工,形成的地方矛盾较多,使施工方疲于处理各种地方矛盾,弱化了质量管理的精力。
3.2工程设计存在不规范行为
①缺乏必要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估是政府对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咨询评估的合理可行,才能避免项目的盲目性和决策失误。但中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够人并没有去实施。
②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经费不足,规划仅停留在现有的文字资料上,缺乏较系统全面的勘测资料,从而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1.3承包人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①质量控制亟待加强:主要有中小型水利项目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以及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的问题存在。其实对于工程所包含的施工项目与工程本身的规模并无直接联系,正是因为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资金、人员的不足,在保证工程成本的前提下,无法由专业队伍来施工,质量与利益必舍其一。
②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单价低工期短、“隐形转包”现象较多,总而言之就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现象严重,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③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力度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挂靠资质现象严重,施工水平低。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多数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
4、关于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4.1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工程立项时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质量管理决不能困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
4.2提高设计质量
工程建设实践充分说明了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建一流的工程必须要有一流的设计为基础,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①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应加大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科研费的投入,以加快工程前期工作,提高工程勘测设计质量。
②建立健全设计成果审查把关制度: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设计图纸应实行设计审查,在施工过程中,派设计代表常驻工地把,配合工程施工,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加完善。
4.3重视监理工作,抓好监理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业主自己组织、招聘精兵强将组建监理部;也有按正规途径招投标,选择监理单位的。事实证明,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整套建设制度,缺一不可。施工企业最先进入竞争行列,自有一套适合市场机制的管理办法,愈是成熟,愈需要监理制配合,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监理工程师责任重大,首先要求监理人员有敬业精神,精通业务、清廉公正。但是一个监理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劳务集体、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集体、除了组织建设之外,还必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有一定积累,这样方能在知识经验时代占有一席之地。4.4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5、结束语
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原则;管理措施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原则
农田水利建设要始终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1.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把握好“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1.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根据农业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1.3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县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切实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能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2.1规范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和依据[1]。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2.2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众多,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投标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把关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并积极吸取其他行业及县市的先进经验,改进沈丘县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2.4着力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
2.5实行工程全面监理、监督制度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逐步“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2.6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部门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
参考文献:
[1] 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2010(5):61-62.
[2]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