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1
关键词:工矿废弃地;复垦;社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37-1
1 研究概况
工矿废弃地复垦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指导下,遵循一定技术原则,根据实地踏勘,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各地块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明确各地块的复垦方向,使废弃土地发挥最大利用效益的专项规划。马鞍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规划是以2011年为规划基期年,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限为2012~2015年,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总规模1565.18公顷。以行政区域为单元,依据单元内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及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将全市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大致分为三个潜力区。其中,和县属复垦I级潜力区,复垦规模388.31公顷,复垦耕地284.49公顷;雨山区、当涂县及含山县属复垦II级潜力区,复垦规模分别为277.51公顷、364.78公顷和292.73公顷,复垦新增耕地规模分别为264.89公顷、266.54公顷和244.54公顷;博望区、花山区属于III级潜力区,复垦规模分别为189.32公顷和52.53公顷,复垦新增耕地分别为137.82公顷和50.43公顷。
2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
2.1 社会效益分析
2.1.1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 通过对全市工矿废弃地复垦治理,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1248.71公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提高全市粮食产能,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1.2 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 矿山开采具有采区位置的不可选择性,部分矿山开采造成农田分割及田块破碎,矿山土地复垦将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农田生态格局,促使耕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通过复垦工程及生物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便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种植效益。
2.1.3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市,矿山开采在为国家输送经济建设所需资源的同时,也造成大量的工矿废弃地。在国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背景下,如此多的工矿废弃地无疑成为马鞍山市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做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复垦区的复垦治理,缩减了建设用地规模,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用到城市建设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将几乎零效益的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
2.1.4 拓展建设用地发展空间 通过将工矿废弃地复垦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增建设用地,缓解马鞍山市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供需矛盾,本质上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范畴,但由于其挂钩指标独立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指标之外,是寻求建设用地指标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规划的实施,对拓展马鞍山市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经济效益分析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经济效益采用投入产出进行评价,矿山投入主要指矿山复垦治理的资金投入,产出效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复垦耕地直接产生的粮食种植经济效益,二是调整利用新增建设用地产出效益。
根据前面的投资估算,本规划的实施将投入复垦资金72761.67万元;复垦后新增耕地1248.71公顷,按耕地亩均纯收益1000元计算,复垦耕地每年直接产生的粮食种植经济效益为1873.07万元;规划实施后,可调整利用新增建设用地1361.00公顷,按目前马鞍山市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215.07万元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292710.10万元。从投入产出看,规划的实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3 环境效益
长期矿山开采形成的工矿废弃地,具有诸多生态环境负效应,如地表景观破坏、诱发坍塌、滑坡地质灾害、破坏地下水系结构、造成土地压占、挖损及土壤退化、板结、加剧水土流失等等。通过复垦治理,恢复原有地貌景观,加大地表植被覆盖,并对原高低不平的地表区域进行规整,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改善复垦区及周边区域空气、水环境,使其与周边土地利用及景观植被相协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结语
从马鞍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规划的社会经济效益可得出,规划制定的发展任务符合发展要求,是科学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号).
[2] 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2
论文关键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估模型
一、 引言
根据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分别为:劳动力(包括劳动力供给、熟练程度、受教育情况),土地(包括土地、矿产资源、燃料资源),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资金、道路)和技术(包括科技、管理、企业家才能)。从这几个方面衡量一项工程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评价指标,是合理且较为完善的。
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交通运输项目工程投资可以通过乘数作用直接成倍增加经济增长量[1];另一方面,交通运输设施是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要素,建成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作用于各个经济活动领域。故可以将交通运输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同时,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其建设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城市居民的效用水平。因此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构建。
本文对京津城际高铁经济和社会效应评估指标的建立过程正是以上述思路和广泛的周期性调研所求得的数据为基础。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方面,主要采用有无比较法,分别计算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国民经济效益并进行对比。京津城际高铁作为推动京津冀经济发展的重点规划项目,自2008年建成通车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带动了第一、第二产业如制造业、电力、燃气、钢铁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站。根据调研所得数据显示: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乘客乘坐高铁往返于京津两地之间的主要花费为商场购物以及住宿和餐饮;近百分之七十的乘客乘坐京津城际高铁的目的是工作、学习以及旅游;并且有很多北京的居民正在或打算到天津买房置业。因此,京津城际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教育和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也很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城际高铁是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典范:它采用了从德国博格公司引进的板式轨道技术。全线共使用了36,092块博格式轨道板。因此,本文将在古典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运输的自身特点,建立考虑了技术进步因素之后的生产函数模型,使得模型的评价功能更加完善,更能突出城际铁路的自身特点。并基于此模型分析城际高铁的宏观经济效益。
京津城际高铁不仅对京津两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以其速度快,效率高,环境舒适的优点扩大了往返于京津两地的客流,缩短了乘客出行的时间,增加了乘客出行的舒适度,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给乘客提供了很大的效用。
因此,对京津城际高铁的社会效益主要考虑诱发客流指标、节约时间指标、减少疲劳指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指标。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建成之前和建成之后进行有无对比,从而将本身较为抽象的城际高铁的社会效应通过这几种指标定量地描述出来。
二、建立经济效应模型
本文建立的交通运输建设经济效应模型将交通建设投资与其它资本投入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生产要素进入模型,具体表述如下:
其中:
――表示社会的总产出量;
――表示基期的技术水平;
――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
――表示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投资;
――表示将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分离出来之后剩余的资本变量;
――分别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投资的产出弹性;
――表示在技术突变情况下的技术进步系数;
――表示项目的虚拟变量,其定义如下:
;
考虑到在建成通车后一年内是固定常量,因此将(1)式求全微分并在等式两边同除以得到:
因此,城市交通运输建设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2]:
;
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
于是可以由此计算出京津城际高铁建成通车之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城际铁路项目总投资/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城市交通运输建设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生产总值变化量
三、定量分析京津城际高铁的经济效应
在本文的分析中,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了天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效益,选取天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选取天津市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的总投资为,t表示年份序列,时间段为2000年至2008年。采集的数据如下表:
表一 天津市统计年鉴(2000―2008)部分数据
年份
天津市GDP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城市交通运输投资(万元)
城市总人口
(万人)
2000
17018800
5456833
631167
1001.14
2001
19190900
6161718
889282
1004.06
2002
21507600
7211730
900870
1007.18
2003
25780300
9462688
1004512
1011.3
2004
31109700
11652410
937390
1023.67
2005
36976200
13490029
1678371
1043
2006
43442700
16458348
2039652
1075
2007
50504000
23127804
758496
1115
2008
63543800
31077077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新经济形势
图书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对社会公众的意识和文化要进行引导和引领,还要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社会中,图书馆的效益氛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前者指的是在投入—产出的视角下,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一产出视域社会经济的增长进行比较的结果;后者指的是图书馆要对其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综合的权衡,从全局的角度对其资源高效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通过资源的投入为图书馆换来资金支持的行为便是其经济行为,而通过图书馆的运行产生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效果被看做是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不同只要表现在前者为既定的、眼前的、明确的,后者是具体的、长远的、潜在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图书馆具有了明显的双重身份特征,不但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的追求其经济效益,还要从现代社会的整体性观念出发,为社会最大限度的提供服务,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作为一种能够同时创造多种效益和价值的社会组织,图书馆的活动是典型的价值劳动,尤其在新形势下,提高图书馆的效益,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来说,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个是图书馆通过经济化运行获得的资金或者收入,一个是图书馆通过对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最终获得了某项有价值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得到实际应用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讲,图书馆自身的收入使其经济效益的主要体现方式,当然也是其正常的社会效益,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实际上,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来说,其资源和知识要为社会所利用,就需要找到和经济建设的契合点,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图书馆的经济效益,继而提升其社会效益。此外,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其他部门的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别,这种效益只有通过服务社会的方式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包含于社会效益的范围之中。(2)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会产生引导与启发的作用。由于图书馆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要多方位的服务于读者,要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面,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社会公益行动,不断加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作用,通过图书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与高端的信息网络技术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智力投入,增强开发力度,进而实现更广泛与更显著的社会效益,最终让图书馆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图书馆在公众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3)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构建其经济效益体系,通过经济收入的增长缓解其资金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解决图书馆其他方面的瓶颈。同时,图书馆往往要开发更多的可以创造丰厚物质条件的方法,为图书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创造条件。只有获得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持,图书馆才能不断的扩展自身的采购规模也业务范围,提高所需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含量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关系的建立
(1)以社会效益的构建为基础。因为对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的界定,不管在什么时候,图书馆的公益性不会改变,因此只要图书馆性质不发生变化,一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现矛盾时,必然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部分图书馆仅仅从经济效益出发,仅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进而忽视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的作用,让图书馆不完全是图书馆,而且又不是公司形式。部分图书馆往往会缺少应有的文化氛围,这些图书馆的馆领导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完全没有从社会效益角度思考。这样最终必然会使得图书馆面目全非。(2)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为准则。一直以来,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工作通常仅单纯强调社会效益,往往会忽视其经济效益,图书馆的经费完全靠国家划拨,图书馆无偿提供所有服务,最终使得图书信息工作通常会存在很大的惰性,往往会缺乏自我发展的压力与动力。这些和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称的。以往的仅仅注重收藏的观念,在当前已发生改变,图书馆开始逐渐开发与利用文献,这致使文献被大量应用,而且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策略解析
(1)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读者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质量与仅仅是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的借与还,读者还需要图书馆能够为他们创造的高效与优质的资源利用的外部环境与氛围,由此可见,图书馆必须要在改善读者服务水平、服务行为、服务氛围以及服务效率等方面不断加强,这样图书馆可以为读者创造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同时可以积极满足读者需求。(2)通过馆员与投资实现图书馆的增效。所谓图书馆的馆员增效就是指通过增强图书馆馆员自身的素质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投资效益以及管理效益活动。图书馆馆员一定要进行心理调整,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图书馆馆员才会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而具体的投资增效涵盖图书馆协调采购、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图书馆的联合编目以及电子文献增效等层面。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进行联合编目,网上各个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中央书目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与完成自身的编目工作,通过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各馆重复编目所必须的人力、物力以及经费,同时可以缩短相应的编目时间,让新文献能够尽早在读者中进行传播同时发挥功能。(3)通过资源配置降低服务成本。图书馆为了实现生存与不断发展,怎样完成资源共享与减少成本投入就成了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就要求图书馆一定要建立高效的知识流动通道,不断强化知识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断增强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流动效率。当前,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前提下,如果图书馆能够提供的咨询工具越多,那么图书馆相应的咨询服务能力也就越高。如今,我国国内部分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多数开始运用信息手段设立了相关的网络咨询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通常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就能够回复用户的提问。
随着我们进入网络化时代,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面对着知识与信息服务领域的不断竞争,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提升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效益的办法,通过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在我国,图书馆界一般会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看做评价图书馆价值的标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信息的完整性、高效性、科学教育性以及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而图书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是潜在的、不及时的、不精确的,通常主要体现在对科学进步所发挥的功能。
参 考 文 献
[1]钟楚玲.对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2):208~209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4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社会经济效益, 估算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从经济属性上讲,它属于城市公共产品,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国家、社会或交通使用者所产生的宏观国民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其建设者或运营者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实践中,由于轨道交通体系的外溢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和不易量化的特点,因而通常不易被人理解。本文结合2000年上海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体系实际统计资料,对其经济效益进行量化估算和分析,为进一步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1 上海市已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概况
在上海市现行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方案中,未来上海客运交通主体将由地铁和轻轨相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来承担,共设有11条地铁线路(总长约385km)和10条轻轨线路(总长约177km)。而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65km;轨道交通1号线南起莘庄,北达上海火车站,全长20.97km,远期日运载能力为100万人次;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西起中山公园至浦东张江,全长19km;轨道交通3号线明珠线一期从上海南站至江湾镇,全长24.97km[1]。从运营线路全线范围看,其平均站距为1.4km左右,客流直接吸引范围半径为600~800m,相邻车站客流直接吸引范围已经接近重合,以各线路为轴线的带状区域都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直接吸引范围内,大大改善了轨道沿线的地面交通拥挤状况,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5
【摘要】 目的 分析宁阳县实施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方法 对2002年9月~2004年8月两轮(年)间宁阳县利用CIDA/WHO赠款额度、地方配套经费使用与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轮(年)利用CIDA/WHO赠款11.43万元,地方配套经费13.05万元,共计24.48万元;治愈涂阳肺结核患者691例,减少结核菌感染1.33万人;避免发病657例;节约治疗资金97.75万元,减少误工费58.5万元,因减少发病而避免经济损失583.75万元。 结论 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项投资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的疾病控制项目。
关键词 结核 肺 预防和控制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1] 。为巩固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宁阳县自2002年9月开始实施了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凡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实行免费(胸透、查痰)检查,对涂阳肺结核病例采用短程、间歇、不住院化疗的方法,实施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取得了显着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将2002年9月~2004年8月实施CIDA/WHI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2年9月~2004年8月宁阳县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管理项目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和CIDA/WHO赠款额度、地方配套资金分割单与财务报表。
1.2 方法
1.2.1 患者发现 凡有咳嗽、咳痰3周以上或有咯血、胸痛等可疑症状者可到县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同时,采用报病奖励的办法鼓励转诊,以提高传染现患者的发现率。
1.2.2 治疗方案 初治涂阳2H 3 R 3 E 3 Z 3 /4H 3 R 3 ;复治涂阳2H 3 R 3 E 3 Z 3 S 3 /6H 3 R 3 E 3。
1.2.3 化疗管理 全程督导化疗即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患者的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进行,药品由医务人员管理。如漏服要在24h内补服。
1.2.4 疗效检查 初治涂阳患者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涂阳患者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一次;初、复治涂阳患者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3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复治涂阳患者若满5个月痰菌仍阳性,应在满7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2 结果
2.1 患者发现登记情况 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累计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4042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07例,其中初治涂阳患者560例,占79.2%;复治涂阳患者131例,占18.54%;新发涂阴患者16例,占2.3%。
2.2 款与配套经费 两轮(年)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共接受赠款11.42万元,地方配套13.05万元,共计24.47万元,配套比例为1∶1.1。
2.3 治疗转归 两轮(年)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共免费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690例,其中初治涂阳患者560例,治愈537例,治愈率95.9%;复治涂阳患者131例,治愈120例,治愈率91.6%。
3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免费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657例,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消灭了结核病传染源,产生了一系列正面效应。按肺结核流行的自然趋势一个传染源一年可传染20人,其中按5%发病计算,可减少1.32万人遭受结核菌感染,657人避免发病,社会效益明显。
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采用短程、间歇、不住院化疗的方法,实施全程督导化疗管理,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表明,肺结核患者平均住院17.5天,平均每人住院费用1860.10元,而我县利用CIDA/WHO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际投资为24.5万元人民币,共治愈结核病患者657例。平均每治愈1例肺结核患者所需费用为372.4元,节约医疗费用391万元;按人均年创产值8883元计算,因减少患者发生而避免经济损失583.7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
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 [3] ,肺结核患者平均误工125天,其误工所造成的人均经济收入损失为890.1元,项目实施期间共治愈涂阳肺结核患者657例,治愈患者恢复劳动能力后,每年可创造经济收入约58.5万元。另外,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地方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提高了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控制能力,促进了本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3,30-38.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6
【关键词】采购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常用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首先需要确定采购项目在将来实施后会有哪些收益,即现金流入量,发生了哪些支出,即现金流出量。用这些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经济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同时对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各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以了解未来各变量的不确定性或发生变化产生的结果,为企业内部控制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信息资料。
一、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变量
经济效益分析中的现金流入量由项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得的收益组成。即
CIi――表示不同的现金流入变量
CI1――销售收入
CI2――生产设备余值
经济效益分析中的现金流出量由与收益有关的费用组成。即
COi――表示不同的现金流出变量
CO1――采购项目总投资,包括设备价格、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等
CO2――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费、制造费用
CO3――销售税金及附加
CO4――所得税
二、计算各财务指标
对销售收入、直接材料、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制造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变量值根据相同或相似产品销售收入、原材料、产品成本、制造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的明细账及市场情况和国家政策进行预测。将测算得到的各年的CI1、CI2、CO1、CO2 、CO3 、CO4代入公式(1)、(2)得到CI、CO,即各年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则
财务净现值(FNPV)=
CI为现金流入量,CO为现金流出量,(CI-CO)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为计算期,为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大型采购项目是可行的。
投资回收期(Pt)是考察项目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评价指标,是指项目的净现金流量累计等于零时所需要的时间。可根据公式(4)得出。
内部收益率(FIRR)是采购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可根据公式(5)得出。如果此折现率大于因采购项目而投入资金的资金成本(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收益率),那么,该采购项目是可行的;如果此折现率大于因采购项目而投入资金的机会成本(投资其他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那么,此采购项目可以优先考虑。
三、灵敏度分析
因为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参数值多是预测值,在将来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充分估计各参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内控风险,对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以了解其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例:A企业生产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采购一大型生产设备,设备采购总成本为1 000万元,该设备用于生产甲产品,因使用该产品而每年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费、制造费用及销售甲产品而获得的销售收入的预测资料如表1所示,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使用直线法折旧,5年后设备余值估计为100万元,则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在细化的各成本项目下进行可行性风险判断。
首先,运用办公软件建立有指标计算功能的采购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如表2所示,该表由计算机显示图改换而成。
然后,使用分析软件计算出采购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投资回收期Pt,内部收益率FIRR。
计算结果如下:
FNPV=734.32万元,Pt=1.3,FIRR=37%
即动态环境下的财务净现值为734.32万元>0,内部收益率为37%,大于社会平均收益率或行业收益率,静态环境下投资回收期为一年半左右,远远小于设备可使用年限,以上指标均表明在各成本项目不变的情况下,此采购项目是可行的。
最后对大型采购项目进行灵敏度分析。
因为采购项目是在未来投入使用,所生产产品原材料的价格、数量,人工费的价格、数量,燃料动力的价格、数量,产品销售的价格、数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以上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更正确的采购决策。
1.直接材料灵敏度分析
表3是直接人工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因素在未来保持不变,直接材料费用在不同的变动幅度下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直接材料增加2%,财务净现值减少9%,财务内部收益率下降6%;直接材料增加15%,财务净现值减少70%,财务内部收益率下降45%。即所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相关成本如果发生变动,就会对各经济指标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要根据市场环境包括本国政策和世界经济走向等,对未来的材料价格等进行合理预测,如果直接材料费用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就要对此生产设备的采购审批持谨慎的态度。
2.直接人工费灵敏度分析
表4是直接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因素在未来保持不变,直接人工费用在不同的变动幅度下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当人工费增加15%时,财务净现值减少5%,内部收益率下降3%,可见,直接人工费的变动对各经济指标影响较小。
3.燃料动力费用灵敏度分析
表5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因素在未来保持不变,燃料动力费用在不同的变动幅度下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当燃料动力费增加2%时,财务净现值减少53%,内部收益率下降34%。燃料动力费用变动对各指标影响很大,因此,燃料动力费各相关因素在未来如何变化,管理者应尤其注意。如作为燃料动力之一的石油,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月,美WTI石油期货价格跌至33.2美元/桶的低位。2009年2月后,油价反弹回升,2010年年初油价最高反弹到83.95美元/桶,波动幅度超过150%。
4.制造费用灵敏度分析
表6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燃料动力费用、销售收入等因素在未来保持不变,制造费用在不同的变动幅度下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当制造费用增加2%时,财务净现值减少8%,内部收益率下降5%。由计算结果可知,制造费用变动对各经济指标有一定影响。
5.销售收入灵敏度分析
表7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因素在未来保持不变,销售收入在不同的变动幅度下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销售收减少2%时,财务净现值减少78%。内部收益率下降18.8%。可见,销售收入变动对各经济指标影响较大,所以企业要充分考虑未来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东.关于先进制造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9(3).
[2]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2007(4).
[3]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J].会计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