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1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数字识别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2

Digital Identification Study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Wang Qinghai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At firs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iciple of NN and a BP net,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noised digital number recognition,it designed to the BP network model for applying to identify.At last,the BP network had been effectively carried out by using Visual C++ 6.0 software.Practice shows that the network to identify digital character has a high recognition-rate.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etwork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Artificial nerve network;BP network;Digital recognition

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最快的信息处理技术之一,是由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获得的启示而建立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其具有鲜明的分类能力、并行处理能力和自学习能力。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样本的学习可以掌握学习对象的内在规律,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量大的问题,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采用神经网络的识别方式对字符识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神经网络理论进行图像识别的原理并用Visual C++6.0实现了在提取图像特征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图形识别图像的主要技术。

一、BP网络简介

BP神经网络通常采用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的结构形式,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进行全加权连接。相关文献表明,含有一个隐层的3层BP神经网络可拟合任意的非线性函数。

图1中 和 为连接权系数矩阵, 和 为偏差矩阵, 为输入矩阵, 为输入参数,隐层含有 个神经元,输出层含有 个神经元, 和 为各层传递函数。激励函数决定了神经模型的学习和计算能力,也决定了模型的构造方法与性能的优劣。本工作网络隐层和输出层都采用 函数作为激励函数。

在实际训练时,首先要提供一组训练样本,其中的每个训练样本由输入样本和理想输出对组成。当网络的所有实际输出与其理想输出一致时,训练结束。否则,通过误差逆传播的方法来修正权值使网络的理想输出与实际输出一致。反复学习直至样本集总误差(公式1)达到某个精度要求,即E

(公式1)

其中 为网络之实际输出, 为网络期望输出。

二、数字字符识别的基本原理

数字识别系统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先分解成两个大块,就是图像预处理模块和数字识别模块。其中图像预处理块在对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变换后把最后提到的数字字符提交给数字识别模块,然后进行识别并给出结果。

数字识别系统中图像预处理环节用到了许多图像处理中的相关技术:比如灰度化、二值化、图像内容自动调整、去离散点、图像的缩放、细化、曲线平滑、曲线去枝桠操作及神经网络对提取到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判断[1]。

三、神经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一)数字的编码方式

本文采用BP网络的思想来设计并训练一个可行、高效的BP网络,以实现对0到9共10个加噪声后的数字识别。

这里采用8×8个加64点阵的形式,使用美观的数码管字体。

(二)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由于本文中所介绍的系统采用8×8个加64点阵的形式表示数字字符,所以容易确定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为64维。在输出层,将0~9数字用8421码进行编码,这样10个数字就需要4位二进制的编码。因此就可确定输出层有4个神经元。隐层的神经元数目的选择,是BP算法设计的关键。编程证明,当隐层神经元数目超过55的时候,网络的训练时间将无法忍受,同时抗噪声能力大大降低[3];当神经元数目低于7的时候,系统误差无法收敛到满意的值,又造成识别率过低[4]。经过多次的比较分析、测试,本文最终选定了隐层为49个神经元。

(三)数字识别的基本步骤

Step1:初始化样本,这里采用两组样本训练网络,第一组是纯净的不含噪声的样本数据0-9,第二组是含10%噪声的样本数据0-9。

Step2:初始化神经网络。

Step3:利用第一步中的样本训练神经网络。

Step4: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数字识别。

(四)程序的实现

本文采用Visual C++6.0加以实现。

setSamples()的功能:装载的网络学习样本集和目标输出,并传递给inputsamples和targetsamples。

Train()的功能:根据setSamples()装载的网络学习样本集和目标输出,训练网络权值和阀值参数[6]。

程序的实际运行表明对数字字符采用如上的BP网络可以达到很高的识别率。

四、结论

实践证明,该网络对数字字符识别具有很高的识别率,由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联想、记忆、行处理复杂模式的功能,在多过程、非线性系统方面的模式识别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7]。此网络的实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方彩婷.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与跟踪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2]熊国清,于起峰.用于实时跟踪的快速匹配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2002,7(2):46-48

[3]桑农,张天序.旋转与比例不变点特征松弛匹配算法的Hopfield神经网络实现[J].宇航学报,1999,20(3):106-108

[4]杨小冈,曹菲,缪栋等.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5]张宏林.Visual C++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万里青,赵荣椿,孙隆和.不变性目标识别方法研究[J].信号处理,1996,12(2):124-128

[7]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2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外语教育;数字出版;产品开发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加快了学校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外语教学作为受益最大的一门学科更是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①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直接推动外语教育出版由传统的纸质和音像制品出版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出版模式。自2003年开始施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反映了国家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决心,基于外语教育模式改革的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研发已成为外语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外语教学中的学习环境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以英语教育为主体的外语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习者的充分重视,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全球化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界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投入大效果差”的现实问题,其主要体现为大学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与其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年的外语学习投入不成正比,并指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

传统的外语学习环境包括课堂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往往缺失语言运用机会,其改变又受到社会与政府力量的制约;同时,传统课堂环境有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而网络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集成性弥补社会环境与传统课堂环境的局限。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成为外语教学一个新的突破口。

1.网络外语学习环境的特点

网络外语学习环境是指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下,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出来的以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和提供语言应用机会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课程规划、学习资源、在线测试、在线互动、学习者监控等资源提供功能和管理功能。与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交互性。外语学习过程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缺乏或缺失交互功能的语言学习环境肯定是失败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离开课堂就失去了学习体验的机会。而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则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形式实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互式学习。

虚拟性。虚拟现实技术把物理存在的环境转化为虚拟环境,但其环境的功能并不发生改变,如虚拟教师、虚拟研讨会、虚拟图书馆等。

丰富性和实时性。海量的语言学习语料库对于语言学习环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筛选整合学习素材。在海量的语言信息基础上,网络的存在则淡化了知识传递的空间要求和时间限制。

多媒体化、超文本化和超媒体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尤其对语言学习中跨文化内容的传递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同时语言教学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教学在强大的多媒体、超文本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得心应手。②

实际上,这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外语教学环境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仍然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离开计算机就无法学习。尽管如此,建立在外语学习环境构建理论之上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下最为时新的教学手段。

2.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建设的实践

从20世纪末开始,诸多教育机构进行了网络外语学习环境构建的许多实践,应该说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形式为:

互联网外语学习环境。独立开发的外语学习网站为外语学习提供了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和互动实时的优点,实现了网络外语学习环境的功能并体现了网络外语学习环境的优势,如沪江英语()、普特网( )等。

局域网外语学习环境。该环境集中体现在校园网的教师和使用上。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不同,校园网外语学习环境的资源设置和管理模式更有针对性,对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利用软件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评估、师生互动等)。如高校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等。

移动互联网外语学习环境。随着手机和移动阅读器的普及,移动互联外语学习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大优势。如苹果公司的APP工具开发、手机英语学习资料订阅推送等。

外语学习网络环境的建设包含学习平台开发和学习资源开放,这两个内容都离不开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

二、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

传统出版机构介入外语教学网络环境或数字平台是被动的。最开始,独立的互联网外语学习平台不遵照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而盗用出版社的内容版权,未经作者和出版社允许大量使用出版社纸质图书内容,多媒体实验室硬件设备制造商在设备中擅自刻录外语出版社音频资源等。但由于整个出版结构的原因,出版社并没有过多重视自身数字出版的发展。直至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之后,数字出版才成为出版机构关注的内容。

外语教育数字出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技术手段对外语学习者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外语学习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我国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包括:

局域网上的外语学习自主平台。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大力推进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建设,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各高校投入巨资购买硬件设备,建立自主学习中心,教育部通过专家审核,确定了四家外语教材出版社开发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建立在自主学习中心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包含了与纸质教材相配套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院校利用自主学习系统开展教学和校园语言环境建设。

外语专项技能应用平台。这些平台一般建立在校园网或者局域网上,培训外语专项技能,如写作、翻译等。平台开发包含了供学习的语料库、自动批阅功能、分析评估功能等,学校可以根据外语教学需求购买不同的内容,售价一般在10万元到20万元,当然还包括后期的一些服务。

互联网学习平台。近几年来,互联网外语学习平台已由原来的知识集合功能转化为目标更为明确的应用提高功能,并日趋专业化,如测试网站、听力训练和评估网站等。这些平台通过销售学习卡等形式实现在线练习测试、在线录音口语表达、在线口语评价和指导。另外,各教材出版社开发了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提供教材的课外学习网站,并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素材。

外语教学资源包。一些出版社联合外语专业院校或者具有国家级精品课的高校开发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包包括教学课程设计、授课视频、课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等。这类资源包一般用于教师的培训和课堂教学改进。

电子书和手机出版物。随着移动阅读器和手机阅读功能的提高和普及,移动终端在外语教育中的优势发挥得更加突出,外语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变得全面和有效。

外语教育数字出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随着教育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越来越重视,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三、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与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情况一样,外语教育数字出版仍处于探索期,阅读习惯的广泛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为纸质图书出版起到辅助作用,数字出版应用终端的建设和技术开发还需要进一步低成本化。纸质外语图书出版更加倾向学习性,其数字出版模式也区别于大众出版,更是教育和专业出版的结合体。从目前纸质出版物的消费领域来看,外语教材出版占了外语图书出版的三分之二强。由此,外语教育数字出版应关注以下方面的研发。

“自主学习平台+移动外语学习系统”开发。目前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以课堂(包括自主学习中心)教学环境为主、校园英语实践环境为辅的整合应用平台。针对这个情况,数字出版应考虑两个学习环境的有效互动,开发基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将学习资源、学习管理、学业测试和评价等功能集于一体,而移动学习平台则利用手持移动阅读设备下载与自主学习系统相配套的资源进行移动式和即时式学习。这个学习环境系统开发的关键点不是技术,而是自主学习平台和移动平台两者在内容和教学管理上实现有效的衔接和互补。

“外语学习技能训练和评估系统”开发。随着外语教学个性化和选修课制度的呼声不断增多,外语教学日益注重学生在语言技能上薄弱环节的训练,同时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学生学习评估分析则是寻找和解决薄弱环节的途径,因此,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语言辨识技术等)的外语技能训练和评估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前,已有出版社开发了“英语写作平台”、“英语翻译平台”、“英语口语训练和测试系统”等,但并没有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在校园局域网上可以建设此类系统,随着国家宽带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社会公众学习者开放平台,也可解决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问题。

“外语学习和学术资源平台”开发。外语教学资源面对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两类用户,前者更受关注,但后者市场也需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外语教学研究工作的人数在10万左右,加上外语专业研究生,这一人群数量应在15万左右,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用户会主导外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首先,出版机构应将内容资源按照外语学习者的需要进行整合,按照语言技能和知识文化两大板块进行分类,用户可以通过搜索获取学习和教学所需的资源,如背景知识、语法知识等。其次,对于学术资源的集合可以尝试按照知网结构进行设计,但需要解决图书内容的搜索便捷化。

在确定这三种开发方向后,其商业模式则比较容易解决。三者的共同点是,用户对象环境可以是校园环境也可以是公众环境,虽然设计入口时需要考虑两个用户的不同使用特性,但内容资源和结构可以基本一致。第一种产品的商业模式应更多地与学校进行合作,由出版机构提供资源和服务,学校购买。第二、第三种产品的商业模式则可以是学校单独购买系统,建立在学校的局域网上,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学校或者学习者以购买资源和服务获取账号进入系统学习和测试。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和国家宽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前景非常光明。同时,一定要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和教学者的体验出发,考虑到集团用户和个体学习者的不同诉求,开发相应的数字产品,并由此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伊静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图书资料管理管理中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的阅读习惯和浏览方式。通过利用网络读者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足不出户也可以获得海量生动的的文献资料,网络信息化下图书资料管理部门的部分职能被取代,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窘境。因此,为了适应网络信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以及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变革与时俱进,不断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图书资料具有多样化、时效性、多功能等优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图书资料的内容在不断的更新、数量在不断增加,存储图书资料的主要场所是资料馆也在不断扩建。但是,资料馆提供单一借阅图书资料的服务,因此在距离上、在时效上都很难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从而不利于资料馆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资料馆功能的有效发挥。为了,一定要实现网络信息化,有利于满足广大读者对阅读的要求,有利于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能够紧跟时代适应时展的潮流。

一、网络下图书资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处于萌芽阶段,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落后,也因此受到了限制。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图书馆资源共享效率低,信息分享缺乏协作,很多图书馆处于封闭状态,并且实行收费制度,部分网络图书馆没有搜集引擎功能。第二,图书馆服务观念不足,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服务观念,图书馆服务时间较短,管理服务体系和制度不健全,人性化服务缺乏。第三,图书馆数据库建立不健全,不同区域图书馆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料库中的选择项设计混乱,且文献资料不够全面。难以形成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反馈制度。在检索过程中对资料分类的不清晰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发展。第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低,人员培训力度不足大多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仅仅熟悉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资料管理人员缺乏先进设备的操作技不能适应目前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网络信息化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现代化评价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的高低。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将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第一,图书资料管理实现从购入到输入全新转变,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在实物形态图书资料不增加、存储空间不扩大的前提下以虚拟的形态将图书资料储存在于网络中,实现无限扩大图书资料的来源。第二,图书资料管理实现存储方式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以实物形态存在图书资料存储方式是o态的,都是存放按一定顺序、置于特定位置。图书资料的存量大小较为直观。而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的应用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中实现了非实物形态化的存储,在图书资料存储方式是动态的,而且,图书资料存储量的多少取决于网络的内存不受现实中图书资料室的空间限制。第三,图书资料管理实现从独享向众享的转变。网络信息化下的虚拟图书资料不会因为一个读者的阅览而出现其他读者无法使用的情况,这增加了服务对象的数量,任何读者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任意的下载、输出而不减少,使资源得以共享。

网络信息化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第一,改变了资料检索方式,将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外借传统图书馆管理方法读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加速图书资料的老化。网络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通过搜索引擎查阅下载资料,读者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避免对原始图书资料的损坏。第二,丰富了图书资料的存储形式,节约经费开支。纸质的图书资料流通性差、分享性低。但网络信息化的图书资料扩展了图书资料的馆藏内涵,拓宽了读者获取资源的途径,图书馆可以和其他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

三、网络信息化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应对之策

第一,加强馆际协作实现图书资料共存互补,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要突出自身特色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对图书资料的管理进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使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达到最佳配比,以扩展图书资料的价值,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加快网络图书资料工作进程,建设数字化图书资料。要想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速图书资料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努力扩大图书资料资源的共享范围,将图书资料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使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进行地实时网络图书资料库建设,扩大图书资料的共享范围,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第三,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实现人员素质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当在具备必要的图书管理能力以外,也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徐夏凤.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的综合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朱爽.基于网络信息化环境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的几点思考[J].卷宗,2015(7).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4

关键词:神经网格 油藏描述 级联算法

引言

目前,由于易于寻找油气藏的减少,油气资源勘探已趋向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方向,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就成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之一,而油藏参数的分析和预测是油藏描述的最重要方面。比较准确的、精细的油藏参数预测无疑能够回答勘探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级联算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性神经网络。运用级联算法,对油藏各参数进行分析、抽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地下油藏的三维特征描述清楚,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较少的资料能较准确地预测出地下油藏的渗透率、饱和度和孔隙度,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出各种开发属性三维空间的具体细节。因此本文将探索的利用构造性神经网络预测油藏参数是很有意义的。

关于神经网络自学技术应用于“油藏参数的预测”的意义

1.油藏描述技术

油藏描述是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和测井地质学为基础,以数学地质学和计算机自动绘图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试油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描述的新技术。它表现出了以下重要的特点:

(1)阶段性:油藏描述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从第一口发现井到油田最后废弃为止,多次分阶段滚动进行。

(2)先进性:现代油藏描述尽量采用各种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如现代数学方法和理论的大量应用,包括地质统计学及随机模拟、模式识别、模糊数学、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分形几何等。

(3)早入性:油藏描述应从油田第一口发现井开始就开展工作。油田发现后,开发工作人员介入得越早,油藏描述工作开始得越早越好。

为了把油藏描述的结果准确、详细、直观地表达出来,应在石油勘探开发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油藏参数是一些很重要的指标,因此油藏参数的预测是否准确,绘出的图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油藏描述的效果。“神经网络自学技术”就是以重点对油藏参数进行分析、预测,增强了油藏描述技术的可靠性。

2.推出神经网络自学技术的工作机制

传统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具体步骤为:

(1)初始化。确定神经元的转换函数(通常取为Sigmoid函数),给定精度控制参数ε(ε>0),学习率L及动量系数。

(2)计算网络输出y 。

(3)计算误差函数E,如果E<ε转(5),否则转(4)。

(4)调整输出层和隐层的权值,转(2)。

(5)存储最优权值W ,算法结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权值调整是在误差向后传播过程中逐层进行的,当网络的所有权都被更新一次后,我们说网络经过了一个学习周期。

网络经过若干次训练(迭代)后,得到了网络的最优权值W 。

本文所采用的构造性学习算法――CC算法是一种监督学习方式,它融合了两个观点:第一个是重叠结构,该结构中我们每次只添加一个隐层单元,而且添加后都不改变;第二个是学习算法,它创造和装载了新的隐层单元。对于每一个新隐层单元,该方法尝试去最大化新单元输出与网络残留误差信号之间的联系。其生长过程如下图所示:

算法重复直到网络的全体误差小于某个给定值。

我们的目标是训练输出权重使平方和最小,即

3.神经网络自学技术的初步应用

Rajesh Parekh、Jihoon Yang和Vasant Honavar三位研究了神经网络自学技术在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得到了美国科学基金、John Deere基金、美国安全局和IBM公司的支持。

该研究使用了几十倍的交叉确认方法。每一个数组都被分成10等份,而且对于每一个数组,每个方法的独立运行都是受控的。对于第i个运动,第i个包是按照测试包来设计的,而剩余的9个包中的样品被用来训练。在训练的最后,网络的普遍性是在测试包上测试。单独的TLU的是用热感知器方法来训练的。每个神经元的权值按一定间隔随机地被初始化为一个新,以适应在整个6个点中输入到神经元的平均网格。

图2总结了实验的结果,该实验是设计来测试构造性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它列举出了实验用的方法和网络尺寸(隐藏和输出神经元的数目)的标准偏差、训练的精确度,以及建立在3个周期和电离层数组上的M Pyramid-real和M Tiling-real方法的测试精确度。为了区别,我们包含了运用热感知器方法训练单层网络的结果。感知器方法在两个数组的训练精确度都少100%(这巩固了数组的非线性可分离性)。这些结果表明不仅仅构造性算法训练集上收敛于0分类误差,而且它们在未知数据上也可以清楚地推断出来。

这样在油藏描述中,我们在缺少单一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准确地得到油藏属性值。比如在计算空隙度时缺少了一个单一的声波时差,我们可以使用级联算法,计算出空隙度。并且使用神经网络自学算法,可以更准确地得到需要使用迭代方法得到的参数值。这样得到的参数,使用计算机图形库,就可以很快地形成三维的地质图形,使得油藏描述更为精确。

对于神经网络自学技术未来的研究点如下:

1.预测构造性学习算法的表现,

2.混合构造性学习算法,

3.合并构造性学习和特征选择,

4.运用助推和错误纠正输出码来改善普遍化,

5.从训练的构造性神经网络的知识萃取。

结束语

为了把油藏描述的结果准确、详细、直观地表达出来,应在石油勘探开发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油藏参数是一些很重要的指标,因此油藏参数的预测是否准确,绘出的图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油藏描述的效果。本文采用“神经网络自学技术”就是以重点对油藏参数进行分析、预测,增强了油藏描述技术的可靠性。运用级联算法,对油藏各参数进行分析、抽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地下油藏的三维特征描述清楚,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较少的资料能较准确地预测出地下油藏的渗透率、饱和度和孔隙度,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出各种开发属性三维空间的具体细节,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得到结果,应用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邬长武,于浩业,沈楠,尹东迎.神经网络在彩南油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3期.

[2]谢丛姣,关振良,马正.低渗油藏油层产出能力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5

关键词:京津冀;数字文化;区域差异

一、调查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京津冀地区受众对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使用情况,按区域将受访者分为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组。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在剔除无效问卷后,进行分析。

二、问卷结果

1.访问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频率

受访者对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认知率较高,大部分受访者均有过访问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经历(如表1所示)。

2.访问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

受访者访问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为获取知识的数量为141人;目的为完成工作或作业的人数为200人;目的为休闲娱乐的数量为123人;目的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为91人(如表2所示)。

3.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不足之处

在受访者认为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存在的不足中,网站链接失效的比例最高,共100人;认为网络资源不够丰富的共89人;认为资源分类不够明确的共75人(如表3所示)。

三、分析与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有受访者中,仅有26人从未访问过本地公共

数字资源网站。但是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本地公共数字资源网站的访问频次较低,大部分受众对公共数字资源网站的访问频次停留在每半年一次和每个月访问一次这两个区间段。

受对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访问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往往是在需要完成特定任务的情况下才会访问类似网站,主动性较低。

在受众认为的本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存在的不足之处中,网站链接失效所占的比例最高。

从整体上看,三个组中北京组受访者反映出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不足之处所占比例最低,反映出北京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

四、建议

(1)整合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建立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2)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保障措施。政府应整合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6

一、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档案失真现象严重

电子档案数字化主要是将文件由纸质文字形式转化为电子文字的形式。众所周知,电子文件的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其可分离性和易变性,这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是一个相对劣势的影响因素。因为在文档的输入、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信息干扰、病毒侵扰和人为破坏等行为,这些情况必然会导致档案失真,档案本身也就失去了数字化的真实意义。

2.作者权益往往受到侵犯

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和声像等文件转换为电子档案,并通过网络传输,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本身应该获得作者的同意,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著作权不被侵犯。而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本身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

3.个人信息保密程度较低

网上侵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中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分享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复制、上传和下载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保护更加困难。随着档案数字化信息在网络当中的透明化和个人的数字化资料的公开化愈加增强,个人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保密性则随之减弱。

4.信息技术保障程度较低

由于计算机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技术尚未成熟,加之网络软件本身就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极为容易被黑客攻击,从而非法侵入网络,进行不法行为。同时,由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很多信息没受到应有的保护,被随意盗用和篡改。

5.篡改数据行为时有发生

导致档案信息失真的途径主要是信息被增删或者更改。而造成档案数字化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蓄意破坏和个人疏忽这两个方面。蓄意破坏主要是人为地抱有某种目的进行修改档案数字化信息,导致信息失真。由于现代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潜在性和破坏性非常强大。所以,很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环节或层次上都可能会被人为攻击。

二、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1.制定档案法律保障体系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强制性手段来保障用户的权益,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法律效率,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档案的所有权,还要认清档案的著作权。所有权与著作权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的概念,其实,拥有著作权的个人不一定具有所有权,所以说,档案数字化建设还需要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另外,档案所有权的转让也可以通过捐赠、寄存的形式来把所有权转让给档案馆,否则,也造成侵权行为。

2.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措施

在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创新要多样化,譬如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长期可存取技术等。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不断更新才能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3.实现数字档案统一管理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要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对管理体系的加强、提升体系标准化、增强研究体系的支撑体系等。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从不同方面来完善。譬如,要改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文档管理,健全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时,必须依据国家确定的国家信息化相关规定来制定,同时还要与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办法相结合,使之形成严密的体系,从而使整个数字化建设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有利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系统之间,乃至整个城市、国家和国际之间的互通互联。

4.完善纸质档案规范处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部分档案馆也逐步展开档案数字化建设。由于之前的档案馆存储的文件等信息主要是纸质文件、图纸、照片和录像带等。所以,现在大部分档案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档案资源从各种不同的载体全部都转化为数字档案资源,从而实现网上数字信息的传递。首先,对提供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优先进行数字化,将档案信息的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摘要、提纲、重要数据等数字化。然后,利用相应的设备,分阶段依据不同的载体,采取不同的方式,着手实施必要的数字化处理。只有通过数字化的转换,才可使大量的馆藏的固定化的信息被激活,使信息管理技术得到发展,从而适应新世纪中高速高效的网络环境。

5.加强数据系统设施建设

数据库建设已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设施的优化,需要配备适应数字档案信息发展所需的软硬件。档案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应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保证能够满足档案资料从输入、存储、管理到利用的数字化管理全过程的需要,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加工。同时,还要配置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读性以及安全性,此外,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开发效率。

6.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