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新内科大楼 综合 清晰性的追求 医护效率 人性化 院内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医院逐渐从单纯的医疗功能发展成为治疗(诊断、治疗、护理)、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社会预防、保健等四大功能,大型医院逐渐发展成为医疗中心,医疗建筑亦逐渐向大型化、高层化、综合化发展。随着医院病员在不断增多以及城市用地紧张等各种问题,许多城市医院在新建、扩建时将适宜建造高层的住院部与其他功能部分结合起来,合理分区,形成现代医院综合性的建筑模式。

笔者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方案及施工图主要设计人员的体会,对新内科大楼综合的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背景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完善后,已显现出脉络清晰的结构层次,即:第一医院功能(包括门诊、病房、医技等医院核心业务);第二医院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第三医院功能(中心供应,包括供氧、吸痰等)以及技术功能(包括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而内科楼的建设则是对全院基本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附图1 全院结构层次示意图

二、工程概况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是一栋具有综合功能的高层住院楼,按要求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物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1级,屋面防水等级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I级。新内科大楼总建筑面积33853㎡,地上16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59.550m,地下室层高:地下一层3.5m,地下二、三层4.5m;首层层高4.9m,二至十六层层高3.6m(基底面积1938㎡)

三、总平面布置

本方案总平面设计首先是对规划要求的响应。外部轮廓在满足退缩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尺寸不变,充分尊重规划对于整个院区的统筹考虑,保持医院建设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本方案总平面设计也是对全院交通系统的一次有益的完善,能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处理好现状道路与远期规划道路在高度上的差异(详见交通分析图)。

内科楼通过东连廊与英东楼二层连接,通过西连廊与新外科楼二层连接。地下一层平面也分别与英东楼及新外科楼地下室连接。

附图2 全院总平面图

四、设计理念

1、对结构清晰性的追求

A、内科楼对结构清晰性的追求,实则是对明确的功能分区的追求。简明清晰的功能分区和联系,以及在各功能区和它们所涵盖的子功能区之间成等级的联系,应当得到清晰的建筑表述。

本设计将内科楼同样划分为四大块:第一医院功能包括了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等,其中病房设在阳光空气俱佳的南侧,治疗处置等与病房隔病患走廊相临布置;第二医院功能包括了医护办公区、医护生活区等,通过洁净的医护走廊与病房区连接,医护办公区靠外侧布置,医护生活区设在最安静的角落;第三医院功能体现在本大楼对中心供应流线的支持,清洁梯、配餐、库房集中布置在东端上风侧,而污物梯、污洗间、清洁室等则集中在西北端的下风侧;第四部分是对技术功能(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的支持,通过各种竖向管道井与相关设备机房连通成网。

附图3 标准层的功能划分示意图

附图4 有特殊要求病房的功能划分

B、另一方面,清晰的区域布局和方位感、人体视觉感受,既是降低不安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与平和环境相关的自然因素,它帮助人的精神找到平静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本设计中各个区域的方位感得到清晰的建筑布局的有力支撑,各种视线组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附图5 视线分析示意图

2、对流线清晰性的追求

清晰的流线组织,应该做到医患之间、洁污之间、供应与回收之间界线分明,既能满足各功能区在水平方向上的联系,又能尽可能的减少线路交叉。

本设计方案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流线交叉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采用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将病房集中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相对安静清洁的东北侧;清洁梯布置在东端的上风侧,污物梯及污物区、公共卫生间等集中在西北侧的下风区;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流线设计,既清晰,交叉又少。

附图6 平面流线分析示意图

3、对医护效率的追求

医护效率主要体现在对病床管理的方便性直接性,以及平均巡视距离和距离系数的相对合理性。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是符合地块情况的最简单有效的布置形式。病房集中布置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东北侧,护士站设于走廊中间位置,视线可以到达各病房门口。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一方面减少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路线交叉,而且比卫生间设在靠走廊一侧缩短了巡视距离,且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病房情况时视线通达,没有遮挡。

附图7 两种标准病房的布置分析图

4、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清晰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建筑秩序上,不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建筑细节上,从对阳光的追求到灯光设计,从空气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从园林化的建筑外部到绿化小品的内部设计等等。通过对所有的细节的关注,体现出对病患、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舒适、体贴、花园化的内科综合楼。

比如走廊灯光沿行进方向布设,减少了先进中光线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安感,比如医护工作区细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并各自配设有生活化的阳台,方便在室外环境中活动、吸烟等。又比如在走廊的尽头还设置了公共卫生间,方便探视人员在不便于使用病房坐便器时使用。

5、对院内交通组织的改进与完善

医院建筑强调可达性,私家车、公交车、地铁、直升机、急救车、步行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在内科楼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将内科楼地下停车与院内其它建筑地下停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较大的变化,组织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出入口,从而改进和完善院内机动车流的组织,解决日益严峻患者看病的停车问题。

附图8 交通流线分析图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病房管理;新型;实验教学

随着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接受新技术快、尽快良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鲜明特色。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实践教学,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应紧紧围绕“厚实基础,注重能力,质量至上,综合发展”这一中心,然而现行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存在很多弊端:①实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专职教师绝大多数直接从护理院校毕业,没有临床工作经历;②实验教学思维陈旧,设计单一,跟不上临床新进展的步伐,造成实验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在护理模型人上操作,未走进临床体会真实情境,缺乏对临床的感性认识,不能真正学到人性化护理;③实验物品准备一直采用实验技术人员大包大揽、保姆式的服务,养成学生依赖、懒惰的思想。

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弊端进行研究,具体方案如下。

1 模拟病房的布局及设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建立模拟病房、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准备间,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配置相应的设施。同时运用美学、心理学、装饰艺术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大门入口放穿衣镜,墙上挂南丁格尔像、护士的行为规范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精神,使学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行为趋于规范,角色转变得以实现,激发学生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的学习热情。

2 模拟病房护士聘任、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2.1 对专职教师定期进行技能训练、考核,并将临床中护理技能精湛的护士充实到实验师资队伍中来。实验教师以护师的角色言传身教,不仅教会学生操作技能,还将现代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人际沟通能力,紧跟临床和学科的发展。

2.2 改变实验技术人员的观念,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在管理方法和重点上由以往对物品的管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管理为主,形成实验技术人员-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三级负责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定期去医院接触临床,掌握临床护理新技术及新型护理仪器的使用等。

3 模拟病房环境,学生在临床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缩短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1 以护士的标准要求学生,穿戴、举止、言行符合护士的职业标准,体现护士的形象美,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视同护士进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在模拟临床情境中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实现学生与护士之间角色的转换。

3.2 将操作技能融入到病例中示范、讲解,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体现临床护理岗位新技术。并在每学期末做一次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具体方法:学生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定 1 个由教师拟订的病例或自行设计一知识范围内的病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向临床医师、护士、老师请教,制定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组织并分担角色,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自行准备用物,围绕情境病例反复演练,4周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3.3 让学生模拟患者,互相体验,增加操作的真实性;同时在操作中设定一些临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在肌肉注射时突然断针或患者突然晕针,在给危重、手术患者做预防压疮护理时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引流管脱落,引导学生面对突发状况应该如何紧急应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改革传统的实验用物准备方法

根据病房的特点和要求,将实验用物分门别类、固定摆放于物品柜内,并在物品柜上标明用物的名称和数量,每件物品标明组号,便于学生按组号正确取物。无菌物品放在治疗室的不锈钢玻璃器械柜内,非无菌物品放在准备间,学生依照《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自己准备用物、整理和归还用物,保证操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使学生初步形成病房概念,增强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朱晓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等护理教学方法及特点.中华护理杂志,2007,3(42):285-286.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3

1“.虚拟仿真”教学法,实现临床场景的真实再现

按照“模拟、仿真”的思路。通过建立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诊室等现场环境,采用模拟病房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近似临床情景的环境下学习,通过设计、模拟临床病例、临件场景的再现,启发学生对其蕴含的医学人文素质知识点和人文精神的把握,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

2.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

即提出实际病案,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做出初步的医疗决策。通过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以互动式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由1~15名学生和1~2名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材料,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导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移动学习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电子课件、CAI教材、文字建材的建设,改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抽象、乏味、难以理解的弊端,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师生互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独立学院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网站的建设,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移动学习模式,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网上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促进网络教学、远程教学。

4“.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宏观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临床诊疗的急救、就诊、手术谈话,医疗礼仪等场景,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摄像后,回放讨论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和知识点。如“临床各种情况下的病人问诊”探究性实验,教师讲授示范问诊的基本技能和人文关怀中的要点,学生自主练习,自行选择不同案例,查阅资料,设计问诊方案,具体实施,自行进行问诊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总结,分别由同学和老师做出评价和分析。

二、构建独立学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立体化教学体系

1.构建一个基础,一条主线,全程渗透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以高校“两课”为基础,以医学具体专业课程为主导,以医学伦理学为中心,以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哲学、医疗卫生法规、制度等课程等为辅助的贯穿于医学教育始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2.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虽然国内不少高校已出版的一系列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教材如《临床医学导论》、《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应用卫生法》等,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仍存在视频音像教材相对缺乏,各套教材体系不够完备,标准不够统一,内容长短不一,使用范围相对局限等缺点,因此编写一套体系完整、适合全国范围通用的标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已经是势在必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

独立院校应该根据各自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辩论赛、书画展、演讲赛、临床技能学竞赛、文艺演出等拓展医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思想,把各门课程有机结合,全面充实医学生的人文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健全学生人格,锻炼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独立院校和医学内,应该积极发挥独立学院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医学生通过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积极参与各类具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献血、器官捐献、红十字会捐赠、爱国主义教育、义工、义卖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潜移默化作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

5.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的移动教学平台

独立学院医学院校应该充分整合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氛围,如平面媒体以校园的广告栏、各类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或者以通讯软件、QQ群、微信圈、博客等,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引导和推动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的正确树立,有助于开拓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实现多样化、立体化、全覆盖、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立体化渗透。

三、总结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4

“302”人的梦:高新科技+人文关怀=绿色医院

302医院是人称“病毒窝子”的传染病医院。近些年来,医院条件改善了,技术进步了,设备更新了,但医患关系的距离却拉大了。这种反常的社会现象,引起了院党委的深思。

“医学是一门由技术和人道两大要素构成的特殊学科,高新技术的应用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注重‘病’不注重‘人’,把病人看成等待‘修理’的机器,这样的医院怎能让患者放心和亲近呢?”基于这种认识,院党委提出:“要把破旧的‘病毒窝子’,建成崭新的‘绿色医院’,让广大病人看病放心、住院舒心,让医务人员工作安心、生活顺心。”

通过对国内外著名医院的参观考察,医学人文、医院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专家的培训,全院上下在理性上有了共识:绿色,不仅意味着“环保”,更寓意着“本色”、“生命”和“效率”,它的实质是“高新科技加人文关怀”。他们精心勾画出绿色医院蓝图:一个核心“以人为本”;两块基石“高新科技+人文关怀”;三大目标“医院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保障零障碍”。

以人为本 打造环保设施 直指医疗环境“零污染”

人们追求幸福、健康和美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环境和生态。打造“绿色医院”首要的是进行环境基础建设,消除各种污染现象。医院先后投入1.6亿元对医院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和全面改造,构成了立体性的防护设施。

——建成了日处理污水800立方米并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现代化污水处理站,使每天从病区排出的几百吨污水变成了净水注入城市排水管网。

——从国外引进的3台新型节能燃气锅炉,取代了过去的燃煤锅炉,医疗区免受空气污染的影响。

——在国内率先引进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污物处理系统,将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实现医疗垃圾“零污染”的目标。

——建成了一个国内领先的集万级中心摆药室和百级净化配液室为一体的“洁净药房”,使药品和制剂始终处于洁净状态。

——在国内率先引进了一套技术先进的医用物流传输系统,通过2000多米长的封闭管道,将各个病区、各个辅诊科室、门诊部、药房、收费室等30多个作业站点连接成网,各种体液标本、药品、检验报告单和医疗费用单等都可以进行快速自动传递,基本隔绝了各种病菌与外界的交叉传播……

在这里,环境观念被处处体现出来。医疗区,4个花园独具匠心地镶嵌在各病房楼之间。两条不同风格的崭新走廊贯穿于东西两侧。西走廊是医务人员的工作通道,四米宽,二百来米长。走廊西面正中位置,有一个十五米宽的大型浮雕《历程》,它展现了医院官兵从西柏坡走来,向现代化奔去的精神风貌。走廊东面有雷锋、白求恩和南丁格尔座雕像,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医生的形象、一个护士的形象,一个军人的形象。东走廊是休养人员的出入通道,走廊东面的墙上有20个展览橱窗,既有健康教育,也有环境知识介绍,把健康和绿色连接在一起。

以人为本 改革服务模式 追求医患关系“零距离”

创建绿色医院,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建立一个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

医院以病人的需求为起点,优化了“绿色就诊流程”:热情周到的导医服务,使病人可以最快地选择就诊专家;方式多样的挂号服务,免去了病人排队之苦;温馨舒适的候诊服务,使单调乏味的等候变得充实而有趣;快捷方便的交费服务,让病人能明明白白地交费。辅诊科室也一次又一次“提速”:血常规检查结果立等可取,肝功全项等检查5个小时内可拿到结果;医生到住院病人床前拍X光片,随叫随到,快出结果。医院还推出“最佳治疗路径”服务,由专家教授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设计出富有个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每栋病房楼都装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空气净化器等先进设施,并播放着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病房所有的墙角都呈圆弧形,容易清除灰尘;富有弹性的防滑隔音地板,使人免遭噪声的干扰。病房的设施、布局以及室内色彩搭配等进行人性化设计,使住院病房真正体现出“家”的感觉。

人性化关怀更加强化。门诊护士必须将住院病人送到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后才能离开;护士送药时必须备好温水,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医生在诊断中,必须将听诊器等金属器具用手焐热后再接触病人身体;每检查完一个病人,医生必须洗手消毒再接待下一位患者……这些细小环节,如同春雨润物一般温暖着患者的心。患者说:“看到医生、护士那亲切的笑脸,心里就踏实多了,感觉病都好了一半。”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机制 力争医疗保障“零障碍”

“绿色医院”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医疗服务模式,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运行。这个

管理机制,就是用国际标准来统一和规范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从2001年初起,他们通过试点,率先在全国医疗行业开展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的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OH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认证工作,逐步建立了由护理质量、医疗质量、环境质量等组成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对医生的一言一行、护士的一举一动都按国际质量标准进行了规范。

门诊护士必须将住院病人亲自送到病房,与病房护士办妥交接手续后才能离开,不得让病人自行前往;护士送药时必须备上温水,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医生在诊断中,必须将听诊器等金属物品器具用手焐热后再接触病人身体;每检查完一个病人,医生必须洗手消毒再接待下一位患者……

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机制,使医院出现了明显改观:过去“病人围着医生转”变成了“医生主动向病人靠”;过去“随意性的服务”变成了“规范化的服务”;过去“医生护士怕投诉”变成了“主动向病人征求意见”。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5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典型的城市中心医院。医院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10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疗综合大楼,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的首期工程,功能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门诊部分,急诊部分,手术部,住院部和地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地面共1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

下面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为例。浅析城市中心医院进行改扩建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1.土地紧张,应集中布局,节约用地。

城市中心区域一般情况下建筑密度都很大。位于闹市之中的医院也建筑密集,建设用地紧张,在原址很难扩展更多的建设用地。如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十分靠近成都市中央商务中心区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医院就诊人流量很大,原有的医疗硬件条件严重供不应求,急需扩建。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占地面积26854平方米,原有编制床位700张,计划逐步扩展普通床位至1200床。而按1200床的最小用地指标来推算,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现状用地仅为国家标准床均建设用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强,而且由于周边现存建筑的分隔,医院的用地边界很不规则,也增加了土地使用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医院预期的建设目标,只能是在很有限的空间内通过集中、紧凑的立体布局实现集约化发展,以节约用地,保证高品质的医疗环境。规划时选择单体建筑最紧凑集中的方案,这样能够节约土地,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并留给绿化景观和后期发展更大的空间。同时选择最恰当的建筑平面布局方式,使大部分房间能够自然采光通风,尽量减少黑房间,节约能源,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我们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的设计中,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绿色环保,与城市关系协调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1)方案一

病房沿主要街道呈“一”字型布置(为东西向),采用内双廊布局。优点:平面布局紧凑,与城市关系好,门诊、急诊与住院部分组织关系良好。缺点:病房东西朝向的太多,内双廊带来相当数量的黑房间,建筑总宽度受到退距限制,护理单元房间不足。

病房沿主要街道呈“工”字型布置,采用内廊布局。优点:黑房间很少,节省运行成本,建筑形态整体感强。缺点:门诊、急诊与住院部分不便于与后期发展的医技楼等部分联系,护理单元流线互有干扰,建筑主体距城市道路太近,易受干扰并对城市空间造成压迫感。

病房沿主要街道呈半围合布置,采用内廊布局。优点: 建筑布局紧凑,与城市关系好,建筑形态整体感强。黑房间很少,节省运行成本。门诊、急诊与住院部分组织关系良好,也便于与后期发展的医技楼等部分联系。缺点:裙房体量较大,沿街立面形象处理有一定难度。

2.制定前瞻性、系统性的医院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

城市中心医院用地非常紧张,建筑密度很高。在这样情况下医院要进行更新建设,必须制定富有远见、通盘考虑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发展时序。医院改扩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哪一个发展阶段,医院的各主要功能部分都要保证持续正常的运转。所以要根据医院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仔细制定能够满足医院当前、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规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步骤,医院通过分阶段的建设,实现不断的完善和可持续的发展。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经过对现状的仔细分析和规划方案的优劣比较,提出医院分期改扩建的步骤建议。

1). 第一阶段: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首期工程医疗综合大楼进行建设时,原门诊楼、急诊楼将被拆除,医院需要将门诊和急诊的功能暂时转移到其他建筑中,在这个阶段,医院的门急诊及住院部分都面积比较紧张,但能够维持医院的功能运转。

2). 第二阶段: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首期工程医疗综合大楼建成,门诊、急诊部分拥有良好的医疗环境,也极大地缓解了医院病床数量不足的情况。医疗综合大楼成为医院新的形象代表。但这时门诊、住院等部分的扩容使原本就面积不足的医技部分更加紧张,这时的重点是医技楼的建设。医技楼考虑在院区的东侧,现内科住院楼的原址上新建,同一地块上还将同时进行二期病房楼的修建。

医技用房原来是分散布置在各栋建筑中,而重型设备主要是布置与内科大楼的北侧和一排临时性建筑中,这部分设备荷载较大无法转移。所以保留这部分建筑继续使用,在内科楼拆除后的用地的南端进行医技、住院综合楼的修建。

当医技、住院综合楼建成后,将保留的这部分医技设备搬入医技楼,同时将东侧的食堂功能移入新楼,再拆除这部分建筑后,在其位置上进行医技楼的扩建。

3). 第三阶段:医技、住院综合楼的扩建完成后,医技、中心供应等功能全部移入新大楼。医院内部各种功能用房进行整合,搬入几栋综合大楼中。原外科住院大楼可考虑用作行政办公科研教学综合楼,将原行政楼和一些临时建筑拆除。这样能在医院中部形成一块中心广场,大大提升了医院内部景观环境的质量。这样就形成了医院最终的总平面布局,医技楼位于一、二两期病房楼之间,中心供应和营养厨房位于医技楼底层的两端,门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与行政综合楼共同围合医院中心的景观广场。这样内部功能分区更加合理,门诊、急诊、住院与医技部分之间联系方便,流线也便捷顺畅,互不干扰。医院对外形象鲜明突出,内部景观环境大大改善。医院发展成为日门诊量3000人次,病床数1200床(另有康复200床)的大型城市中心综合医院。

这样既保证在先后三个阶段的建设期间,医院能进行完整的功能运转,又能逐步实现医院各功能建筑的合理分布。在整个改扩建工程完成后,整个医院能够形成既划分明确、自成体系,又能有机结合,联系紧密的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中心,主要功能部分集中布置,缩短流线也利于资源共享。符合综合医院科学管理及现代化使用要求。

3.塑造医院的鲜明形象

城市中心医院处于城市的重要地段,塑造其鲜明形象既有利于医院自身发展,也对城市风貌有积极作用。医院周边的建筑常常是形态各异,医院内部各栋建筑一般也是不同时期分批建造的。如果建筑群体之间关系较为杂乱,医院很难形成统一的公共空间。如果建筑立面风格各异,相互之间没有呼应关系,也无法形成医院的统一整体的形象。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便存在这种情况。

此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1892年由加拿大基督教会传教士创办,旧称四圣祠医院。紧邻医院用地的东侧保留有历史建筑:基督教恩光堂,其旁是四川神学院;西北角是庆云宾馆;南侧保留着几栋四川民居,属于历史保护建筑。医院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特别考虑对历史文化建筑的应照。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的基本体型是基于对本项目医院功能的细致分析,是对诸多因素的协调及整合。

1).在满足功能日照的基础上,将建筑体量尽量后退道路,不让过大的体量对并不宽的城市道路产生压迫感。同时,几何体量感很强的造型是对周边无序的城市环境的整合,使其在该地区形成具有统领整合区域形态的尺度及形象。

2).面对北侧及西侧较窄的城市街道尺度,设计了细腻的建筑细部,使之满足近人尺度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周边历史建筑、教堂等在文脉延续上的呼应及尊重。东南侧体量因面对城市大道,因此在体量设计上以整体性强、几何化、干净、大尺度的造型设计,满足了城市快车道上对建筑可识性的尺度需求。

3).建筑由实体以及玻璃体两大部分组成。实体采用暖色花岗石外饰立面,窗的细节提取了教堂建筑的细节符号,是精神内涵的形式化体现。面材分割也参照了周边历史街区的外材饰面特点,是对现有历史建筑的尊重。玻璃体由带密肋的玻璃体和光洁的玻璃体组成,为住院楼提供了良好的日照需求。光洁的玻璃体上下层间局部采用彩釉点状饰面玻璃,对日照进行适当的遮挡,使室内获得良好的日照环境。

4).建筑造型采用现代手法,大体量、几何化、干净的体块关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的冲击力,打破了传统的医院造型模式,创造优美而鲜明的城市中心医院形象,并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环境;心理

中图分类号:TU246.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103-02

1 前言

精神卫生问题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共识。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疾患存在着不少世俗偏见和误解。传统的精神病医院,由于种种原因,不仅设置数量极少,设备简陋,而且医疗观念落后、管理粗暴。因此,在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上好像理所当然地采用冷漠、陈旧、野蛮、禁锢、关押的方式和设施,从而给众多精神疾患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笔者走访国内较先进的精神病康复医院,以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炼出精彩的设计元素和得出科学的功能流线,为以后的设计活动提供指导,为改善患者就医条件和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做到功能组织合理、流线组织科学、设计细节到位。

较之其他医院建筑,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有如下特征:

2 满足心理需求的规划布局

精神病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医疗、休息环境有助于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心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得到早日康复。

当代医学观倡导医院建筑更重视物理环境的治疗作用,这不仅包括生物治疗,更要考虑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减轻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加强社会联系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规划布局上首先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流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合理、紧凑,内部流线科学便捷,管理安全方便,减少能耗。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诊疗和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他空地布置绿化及病人活动场地,绿化应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树种、花草进行绿化与景观园林配置,结合建筑物,构筑良好医院内外景观与环境,形成绿色、生态与人性化的医疗空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供急性病人使用的室外活动场地需要采取必要的封闭措施。患者活动操场宜宽敞、美观、清洁,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并有喷水池等,不宜栽种高大的树木,并注意其间隙和密度,便于巡视,观察病人活动情况。

3 病区明确的功能分区

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功能构成相对复杂,它包括:门厅、会客室、出入院结算中心、探视人员公共卫生间、工娱疗室、标准护理单元。

标准护理单元布置通常按性别分设男病区与女病区,同时按病种或病情轻重设置病区,标准护理单元功能包括:普通病房、重症病房、抢救室、监护室、餐厅及活动室、卫生间、盥洗间、浴室等及主任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护士站、处置室、治疗室、男女更衣室、男女值班室、库房、医护人员男女卫生间等。

另外,病区设计也有其特殊要求:

3.1陈设规格统一,力求简单,美观实用,家庭化,安全舒适。病室内不能有外露的电线和电源插座(除抢救室外)。病区各病室应合理设置卫生间,包含厕所、脸盆及淋浴,并设公共厕所两间。每个病区按病情轻重分区设置。有教学任务的医院可配设示教室。

3.2病区大门应安全牢固,朝内开,门锁选用不带锁把的弹簧锁,关门时可自动锁上,病房门向病区走廊开,开后要能靠墙,在走廊观察病人遮不住工作人员的视线,门上要留一个小窗(双层钢化玻璃),使工作人员可观察病房内病人的情况。有条件的医院,病区可采用双门。

3.3病区的窗户可使用双层钢化玻璃,并固定好窗两侧空隙(小于10cm),或安装牢固美观的防护栏,装上纱窗以防蚊蝇。

3.4病房应有不易损坏的床头柜、床、壁柜或储物柜。有条件地区可使用电子门禁系统,如钥匙扣、密码或掌纹解锁。

3.5各护理单元内宜设置兴奋室一间,供急性发病病人住院使用,其墙面、地面等部位均采用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护理单元内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内部工作区,该区域应与病人活动区域设置必要、可靠的隔离措施。

3.6餐厅及活动室:餐厅和配膳室相连,二者之间有窗口发放饮食和食品,病人用食品柜每人一格,并标明床号,为病人贮存食品用,平时加锁,定时取用。室内无老鼠、蚊蝇、蟑螂,每餐后要清洗食具,清毒处理后备用。配膳室设有开水器且有将开水转换为温水装置(防烫伤)。

4 受到重视的工娱疗室

工娱疗室主要为娱乐室与康复训练室,在护理单元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活动室。参考方案按每床2-2.5m2设置活动室的净使用面积。且应设置在远离重症病房的地方,宜宽敞、明亮、美观,电视室、阅览室、卡拉OK室、棋类室、健身房、康复训练室、工娱治疗室、工艺手工室等应分开设置。

工娱疗室设置位置应最大限度地方便住院病人到达,并应与门诊部、急诊部可考虑与及医技部的其他功能适当分隔,住院部组合为一体,参考方案按1~1.5m2/床设置工娱疗室的净使用面积。工娱疗室可以集中成区,也可以与住院楼组合,并且功能相对独立,譬如集中布置在第一层,二层及二层以上为标准护理单元,我们设计的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就是采用此种方式,也可以将工娱疗功能化整为零布置在几个或全部标准护理单元中,我们本次设计的娄底市精神病医院平面布局就如此。

5 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建筑室内装修要点

5.1地面: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应便于清扫;中洗;各病区走廊、病房地面用料必须防滑、柔软,有地灯设置。

5.2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防积尘。其阴阳角宜做成>50mm圆弧半径圆角。监护室墙面及地面防撞、无锐角、无可搬动物等。

5.3墙壁应采用柔和的淡色为宜,质地应光滑,易清洗,内墙墙体应不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5.4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使用蒸汽和易产生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5.5精神专科医院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精神卫生临床医学的内在规律,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专业特点。

6 结语

精神病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精神康复医院建筑设计上,更应该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并尊重患者的人格。我们在做设计时,应该从病人的行为心理出发,注重细节设计,做到功能合理,设施人性化。希望此文能够为建筑师在设计类似项目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