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心理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感情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感情心理辅导

感情心理辅导范文1

关键词:中专学校 流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65-02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解决我国目前就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有效方法。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如免学费、加大生活费的资助、加大就业指导等,全国各地中专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专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基本达到合理要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中专学校学生入学后,辍学率偏高。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学校如何加强制定应对管理教育对策,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特别是一年级新生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退学现象比较严重。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专学校领导、教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连续三届担任新生班主任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一年级学生退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新生适应障碍,在此提出“班级管理运用情感方法对中专新生适应障碍的辅导的必要性”。

“适应障碍”是指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适应期时所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它常会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及严重影响学习。适应障碍一般在一年级新生是个比较普遍现象,但是因学生个人的差异导致克服适应障碍的过程、结果不同,严重的学生出现退学等现象。笔者连续担任了三届中专新生的班主任,对这种新生适应障碍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中专新生因各种原因所出现的适应障碍通常会出现如下几种普遍现象。

1 因对学习暂时失去目标、适应能力差,导致学生出现对新学校的环境适应障碍

(1)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考重点高中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因为有了这个目标,学生清楚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中考因成绩不好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而进入了中专学校,不知道下一个学习目标在哪里。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最后严重的会导退学。

(2)有些学生适应性差,特别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学生。他们严重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经验一旦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当中,就会出现适应障碍。如中专新生从初中学校进入一个新的中专学校学习生活,常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如思念亲人和同学,不习惯学校食堂的伙食,不会独立生活等等。一部分家处农村的学生还会觉得不如城市同学那么富裕、能说会道,从而产生自卑感,严重的会产生退学的念头。

2 因中考没有进入理想重点高中思想出现对中专学校的排斥,学习基础又差导致中专新生在学习方面出现学习适应障碍

(1)大部分学生上中专学校是中考冲击重点高中失败及父母的选择,他们是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接受父母和社会的安排来到中专学校学习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无用的人,将来没有出息,学业上难有所为,几乎没有什么更大希望,因而出现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现象,从而加重了适应障碍。

(2)来到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仍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家长和初中老师对中专学校的偏见,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自己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逐渐形成学习无用、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学习态度循环最终导致无法克服学习适应障碍。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宝贝,之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依赖性强、适应性差,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简单的问题还能够应付,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长期下去也因适应障碍导致退学现象。

3 个人情感心理问题导致中专新生出现适应障碍

在中专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处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平等意识更强,不再唯教师、唯父母之命是从,爱追求时髦和新鲜刺激的事物,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中专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自己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集体性情感表现冷漠、处于青年初期的中专学生冲动缺乏理智、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对班集体活动置身于外不参与。加上一些中专学校教师在管理上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或者以罚代教,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罚式的管理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最终导致新生无法克服适应障碍。

4 网络成瘾也影响中专新生应对适应障碍的决心

网络成瘾这个问题在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中比较明显。因为他们相对于重点高中生来说没有那么重的课业负担,而且有着相对宽裕的闲暇时间导致。当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无事可做,就会选择去上网,去虚拟的世界中,在那里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体验到成功、体验尊重。而这些体验,正是平时他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所缺失的。然而他们总是要回归现实,回归这个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学习、生活现实。也正是由于虚拟和现实的落差太大,使得他们迫切地想要返回到那个能够给他们成功和快乐的虚拟世界。最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促使新生不愿意去面对现实导致适应障碍。

可以说以上四种现象,在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身上普遍存在,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呵护,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些中专学校一年新同学在适应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适应障碍,导致中专学校新生退学现象比较严重。然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但是目前在我们内地又有很多学生不乐意在中专学校读书,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来了也出现辍学率偏高。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一部分学生退学是无法克服适应造成的。倘若这个时候他们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对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对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多加关心和照顾,并且用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待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用父母的情感去帮助他们,用父母的情感去教育他们,用父母的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内心。这样能够帮助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有勇气、有决心、有能力去克服适应障碍,适应新学校、新同学等新环境。

面对一年级新生因各种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中专学校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如何去帮助他们克服适应障碍,减少新生退学率,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从连续三年担任新生班主任的经验得出:班主任有必要用感情去爱护、关心、教育他们,辅导他们共同克服适应障碍。使这些孩子能够安心、用心在中专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

[2] 张庆远.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3]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毛信元,石婷.浅析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3-5.

[5] 吴志红.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J].教育文教资料,2007(33):113-115.

[6]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感情心理辅导范文2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心理辅导 优势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84-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逐渐被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受到了中职学校的足够重视。因为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缺乏上进心,从初中到中职一路走来,在生活与学习上表现平平,学习成绩不突出,往往会产生自卑、逆反等心理情绪。同时,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比较薄弱,极易受到不良信息及不健康观念的侵蚀,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的日趋发达,泛滥于网络的凶杀、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更大的危害。因此,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明晰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才能把心理辅导工作做出成效,促使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缺乏学习自信。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考失利以及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自信。一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理想信念;三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往会出现学习焦虑心理,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发生逃学现象。

(二)具有严重自卑与逆反心理。首先,从初中到中职,中职学生几乎在学习、生活方面没有成功体验,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家长与教师的肯定,觉得事事不如人,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问题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也会使其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再者,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逆反心理就是不顺从别人的意见,而是逆事物发展的反向发展的一种心理状态。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例如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满意,对家庭的照顾不满意等,都可以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中职学生心理敏感,如果老师教育方法及话语不得当,就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缺乏自控能力。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不稳定,易于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对自身的情绪控制力较弱。无论在学习与感情上遇到挫折都会心灰意冷,抗挫能力较差。部分中职生情绪冷淡,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缺乏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更有甚者,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会发生冲突,产生报复心理。

二、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具有信任优势。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最关键的是学生与辅导教师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这样学生才会消除戒备心理,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教师才可以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疏导。中职班主任的职责决定了必须与学生频繁接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学生之间发生问题,班主任就是他们的依靠,他们往往要班主任帮助解决,他们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他们往往易于接受,这是中职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信任优势。

(二)具有时间优势。班主任相对学校其它管理部门领导及任课教师来说,更有时间接触学生,也对学生了解最全面与详细,与学生相处时间长久,也容易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由于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接触、联系,并对其耐心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班主任的角色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移,年长的班主任学生会感觉到像自己的父母,年轻的则就象姊妹兄弟一样。中职班主任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类似“严父慈母、兄弟姊妹”角色的、富有人文特色的心理辅导教育活动。在这样的角色下,教师也可以以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中职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与影响作用。班主任在做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时能够打开局面,心理辅导富有针对性,并且能够取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

(三)具有职能优势。中职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就是为学生服务,保障班级学习生活等活动的正常运行。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学生的“领头人”与“导师”。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职能作用,发挥组织的优势,选择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例如可以根据心理健康问题组织主题班会,也可以以“结对互帮”的方式,激励班级内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学生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扶。

三、中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

(一)平等尊重,耐心倾听。中职班主任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做到平等尊重和耐心倾听,更易于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打好基础。(1)平等尊重。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杜绝对学生批评与挖苦甚至是讽刺,要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耐心、细心,真诚地与学生交心,贴心地诱导与启发,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在人格上得到了尊重,更乐于将心理问题跟教师交流。(2)耐心倾听。大多数时候,班主任要做一个倾听者,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将心中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然后再倾心与学生交流,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并且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有效进行开导,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特别对于情感丰富的女生,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不吐不快,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女孩子哭出来,等情绪平缓以后,再适时地对其进行耐心启发与引导。

(二)利用多种教育形式,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班主任平日需要以身示范,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启发,帮助他们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例如:(1)日记。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着重于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剖析,让学生做自我激励,自我督促。(2)博客。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博客开设“说说心理话”专栏、上传有关心理辅导的视频讲座等,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匿名跟教师交流、接受帮助。这样借助网络的交流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间畅通交流,心理问题可以及时通过交流而得以解决。(3)活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例如具有引导性与指导意义的文体活动、以心理健康辅导为内容的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实施激励评价,激发心理自信。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他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与家长表扬的机会较少,这也是他们产生不健康心理的重要原因。因此,中职班主任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遇到问题不能动辄批评,要细心分析原因,发现学生进步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要让学生看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点燃学生的自信。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等给学生“你可以做得更好”的心理信息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尝到成功的愉悦,并且鼓起前进的勇气,一步步迈向成功。

(四)注重生活方面的辅导,培养自律能力。中职学生从初中阶段一路走到中职,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自控能力较弱。进入中职,学生各方面都在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中职班主任工作也更具复杂性与特殊性。做好学生的生活辅导是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渠道做好学生生活辅导工作。例如:(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类,与家长进行联系,实现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生活辅导工作,让学生在生活交往中,性格得到不断完善,养成严格自律、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2)培养健康的社交心理。班主任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交心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报复性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学习与生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感情心理辅导范文3

一、主题解析

高中生异往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之一。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辅导的设计和实施。

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钟志农老师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五个基本理念,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对心理辅导的正确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从本质上看是团体辅导,辅导教师需要对团体运作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将个别辅导的态度带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是这样描述“辅导”的:“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改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钟志农老师认为一个正确的辅导理念的表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教师对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确定这一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实施这一辅导主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对于高中生异往辅导,该如何把握辅导理念,并基于对理念的透彻理解形成流畅的辅导设计,从而实现辅导目标?以下以浙江省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现场赛课中的四节高中生异往辅导活动课为课例进行阐述。

二、课例呈现与分析

(一)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往的理论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在靠近”(以下简称“当爱”):47.8%的学生认为,高中的异往可以更亲密,可以涉足“爱情”。

“青春红绿灯”(以下简称“红绿灯”):处在异性眷恋期的青少年渴望和异往,在各种活动中都努力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喜欢,并想方设法寻找或制造各种机会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

“爱的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正值高二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体验过对异性的好奇、好感、迷恋、喜欢,对爱情有着复杂的思绪,如渴望、害怕、迷茫、挫败……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多来自倾心异性的关注,他们会卖力地展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时时会陷入困惑,自己的感觉到底是喜欢还是爱?要不要向对方表明心意?要不要接受对方的心意?面对爱的感觉,接下来该怎么办?

“爱情学分”(以下简称“学分”):性心理从之前的异性排斥、好奇到如今的狂热,校园里冒出一对对小恋人,而更多的学生在一旁观望,羡慕、排斥、盲目、冷静、犹豫挣扎。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以下简称“分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都有自己的憧憬和渴望,但往往只是一味地在激情元素的作用下,草率地开始一段感情,在爱情的经营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缺少爱的能力,最后导致分手。

通过对四堂课的分析发现,辅导教师在进行异往辅导时经常用到的理论有以下两个。

赫洛克的青春期恋情发展理论。美国学者赫洛克把青春期的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牛犊恋期、狂热期、恋爱期。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狂热期和浪漫恋爱期,这段时期属于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高中生对异性的追求不像初中生那样单纯和莽撞。与成年人的恋爱相比,高中生是感情多于理智,他们的感情纯洁、真挚,极少有杂念。

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并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激情、亲密和承诺(责任)。亲密就是亲近的感觉,与某人沟通,相互融合;激情就是把我们引向浪漫爱情的驱力,是生理吸引;承诺(责任)是一个人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愿意为这段爱情贴上恋爱的标签。

从辅导教师对异往的描述及所用到的理论可以归纳出,在高中生异往的辅导中,青春恋是现实导向的,而爱情是未来导向的。如果以赫洛克的狂热期和恋爱期作一条线段的话,高中生由于生理心理成熟度的个体和群体差异,可能会分布在这条线段的不同点上,有的更接近于狂热,有的更接近于成人的恋爱。正因为爱情是未来导向的,所以爱情三角理论中的三种要素是高中生需要发展的。但由于青春恋的程度不同,有时又与爱情没有绝对的界限。

(二)确定主题的针对性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往这一主题的针对性的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爱情观,正确对待青春期恋情,让亲密的异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

“红绿灯”辅导对象是高一学生,针对的主题是:对异往的尺度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能与异性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

“三部曲”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为美好的爱情而努力成为值得别人爱和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引导学生为了心中美丽的爱情去升华自我,为爱成长为可爱的人,给双方成长的机会,而非匆忙开始恋爱。

“学分”辅导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针对的主题是:澄清学生的爱情观,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爱情还需要等待,鼓励学生发现优化自我的方向,提升自我,助力成长。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辅导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针对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分手困扰,感悟恋爱分手期间收获的成长,学会更好地去爱别人和自己。

以上四节课都是针对学生的自我提升,但提升的方向有深有浅。归纳起来由浅到深的顺序为:(1)异往尺度和技巧的把握;(2)让亲密的交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3)为了未来的爱情,提升自我;(4)在分手中成长。

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及社会化水平来看,“红绿灯”最浅显,适宜初中生或高一学生。“三部曲”比较适合高二、高三学生,而“分手中成长”更适合经历过青春恋并有分手经历的学生,适应群体偏小。同一主题,教师在辅导时有不同的针对性。

(三)辅导目的和意义

高中生异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首先,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任务十分繁重,一旦陷入恋爱,时间、精力往往难以合理分配。其次,整个社会对于高中生恋爱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所以恋爱中的高中生势必要承受来自家长、教师及自身的巨大压力,不堪重负;再次,部分高中生缺乏理想志向或意志力薄弱,玩“爱”丧志。爱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有波折,对于情绪、情感很不稳定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恋爱中的一些小事都可能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情。最后,性意识的萌动与性知识的匮乏。

同时,高中生又能够体验爱情。邢锋用斯滕伯格的爱情量表对杭州市280 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在爱情的每个构成因素上得分均低于31岁以上成人的平均水平,但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而且也高于成人低水平。这表明,有一些高中生已经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爱情。

从对课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红绿灯”侧重于性意识的萌动,想要和异往却不知道怎么交往,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度;而“分手”则更多体现了异往过程中及分手后的心理困惑,“三部曲”对于异往困惑的两方面都有所涉及;“学分”和“当爱”则是未来导向的,侧重于发展学生爱的能力。

因此,高中生异往辅导的目的和意义有两个落脚点:一是应对现实困境,二是发展未来爱的能力。

(四)教师的价值倾向

心理辅导中的价值中立原则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持开放态度,给学生一种绝对的安全感。受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教师在实施异往辅导时常常因受价值中立的制约,而成了学生价值观的代言人。

“当爱”中教师的结束语是:爱情是美好的,爱情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功,但爱情之路却可能遭遇荆棘和坎坷,碰到激流和险滩,没关系,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红绿灯”中教师的结语是:祝愿大家都能像这只鳄鱼一样,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分手”的设计中男主人公杰和女主人公秋分手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女主人公秋的失恋日记,有学生写到:“在失恋一周之内,秋会很难过,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杰,两个星期后,秋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太依赖、太任性,觉得这段恋情还是有收获的,一个月后,秋也许会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还有学生提到“杰和秋需要及时沟通,如果杰对秋有一些要求,其实一开始就要向秋提出来,如果沟通了,也许就不会把矛盾闹大了”。还有学生提到“秋想到了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应负起的责任,觉得是自己错了,选择和杰复合”。对于这样一些分享,教师没有作任何价值干预,而在结尾时教师的寄语是: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里、给予你爱的人,哪怕最后分手,都是陪伴者,我们要学会更好地去爱。请做个智慧的爱的使者、爱的传播者。

而在“学分”的设计中,辅导教师把爱情定位在未来,为了未来完美的爱情,现在我可以做什么。这里也包含了教师的一个价值倾向:真爱需要等待。

在“三部曲”中,教师则作了适当的价值引导: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它是一项贯穿人生的大工程,绝不是靠一时的感觉就能实现的,而一时被误会的“爱情”在风浪来临时就会轻易夭折。朦胧的爱意、伤感的思恋、缠绵的热恋、莽撞的表白,虽然让人心动感慨,但理智的坚守、平和的心态、成熟的人格、远大的目光更让人欣赏赞叹。

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理论源起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界的影响。徐立老师在《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处理原则》一文中将价值中立的内涵概括为:(1)一个观点,学生应有权利自由地选择价值观,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干预;(2)一个假设,学生在本性上是向善的,如果我们能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氛围,学生的选择是有利于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且是完全自发的、自由的;(3)一种态度,价值中立是一种辅导态度,即不对学生作直接的价值评判;(4)价值中立不等于没有价值取向,心理辅导者对学生的各种价值观保持中立,不等于心理辅导者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取向、没有价值观。

感情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疏导 价值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大学生仅仅依靠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干预对学生摆正观念、积极向上有较大影响,心理工作成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心理疏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价值生成

1.1通过心理教育端正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在一个大学生情感价值观成型的过程中,感情体验能改变大学生单纯的认知,进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我国众多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往往采取的是陈旧的工作形式,假若继续采用填鸭式心理辅导思路,辅导效果更是难以保证。学生愿意接受的心理辅导类型应当更加贴心,而不是死板地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这种死板、缺乏创新性的心理教育方式是限制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自己的思想,高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应当从学生方面出发,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有必要时还要结合相关心理疏导手段,确保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

每年高校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奖学金的评定,这期间也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学生有可能会因为对奖学金评定结果不满而找辅导员理论,认为评委没有完全将自己的优异表现纳入奖学金评定的范畴,然后列举出一系列事件佐证自己的观点。面对这样的学生,辅导员不应当现场就将其错误指出来,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学生甚至被激怒之后死缠烂打。这时应当使用心理干预的相关理论,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而不是直接拒绝学生,引发学生的情绪波动。通过换位思考,辅导员能真正理解学生做出这样的举动的原因,对其做好系统的心理辅导工作。

1.2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意志水平。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对自己意志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当代大学生不善于解决问题的原因之一。要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只有通过长期的锻炼实现,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此过程中,心理辅导的作用十分巨大。面对问题时,大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快速走出问题的阴影,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在大量的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内心道德的驱使下对很多问题都难以做出正确抉择,往往走了过多歪路。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能有效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1.3通过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坚定的信念,对待坚持的事物容易表现出三分钟热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当定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由于大学生看待事物还不够成熟,在对某些事情的认识上十分浅显,容易丧失原有的信念。辅导员应当注意到这一点,通过与大学生心灵的对话达到坚定信念的目的。

2.高校辅导员对心理疏导理念与方法的科学把握

2.1不同的问题应当应用不同的解决方式。

辅导员的工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连,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的变化并予以干预。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较为先进,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面对这一群思想不断变化、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群体,辅导员开展工作有一定难度。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心理辅导相关的工作方式,不仅能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而且能确保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应当得到相关教学单位的肯定。心理辅导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有局限,有的大学生自身认知情况低下,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当适当降低心理辅导的强度,使用说服教育帮助学生。

2.2心理疏导工作应当有适当的强度。

大学生普遍已经年满18岁,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在解决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应当敢于承担后果。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辅导员不应将大学生看成孩子,而应站在成年人的位置进行平等对话。在开展心理疏导时也要如此,不能因为对方是大学生就放松要求,应当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2.3纠正心理辅导的方向,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开展辅导。

每年每学期,高校一般会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在此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随着高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心理疏导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成了主要教学科目之一。即便政治理论课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更贴近学生,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3.结语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心理辅导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出了一批自身条件优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当注重学生人性,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通过说服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以求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关高校要重视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通过切实的行动支持这项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推动高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作.高校辅导员实施心理疏导的优势和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感情心理辅导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职 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77-02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同辈之间进行的心理辅导,因为他们往往是同学或朋友,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和价值观,他们更容易沟通,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农村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开展的,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促进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学校和谐发展,特采用问卷式进行调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42份,回收率98.22%,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98.42%,其中男生225人,女生210人。涵盖全校学前教育、汽修、计算机应用等13个专业。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

(二)研究工具。自编的“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现状调查问卷”,有单项选择题也有多项选择题。

(三)调查过程。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开放式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相结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生心理困惑时首选的求助对象。学生遇到困惑时求助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首先要了解这一问题。由表1可以看出,中职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知心朋友”是他们最喜欢的求助对象,占71.89%;有35.09%的学生选择“家人”;只有32.83%的学生选择朋辈心理辅导员,但如果辅导员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密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与学生建立纯洁的友谊,便可以得到更多学生的接受。另外,有19.63%的学生选择向心理咨询师求助,29.58%的学生选择向班主任或老师求助,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深入人心,但对学校的心理咨询还有一定的顾虑。由此可见,要想改变中职学生心理普遍不佳的现状,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中职学生喜欢向朋辈寻求帮助的原因。对“你更喜欢向朋辈(同龄人)寻求帮助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67.92%的被调查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与自己是“同龄人、有共同感受”,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亲密感情。其次,“好朋友、信任”排在第二位,占66.42%。此外,中职生有不少困扰来自自身生理变化和情感困扰,他们往往羞于与老师及父母沟通,或对老师或父母有一种排斥感,因而喜欢向朋辈寻求帮助。

(三)中职学生喜欢的辅导内容和交流方式。具体如下:

1.学生希望开展朋辈辅导工作的内容。由表3可见,趣味性高、参与性广的活动是中职学生最喜欢的,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游戏等,这些活动趣味性强、吸引力大,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在游戏中紧紧相拥,相互鼓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不但提升了心理素质,而且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其次是同学与朋辈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心理困扰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些都提醒朋辈辅导员学习和生活都要与学生融为一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以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2.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由表4可见,对“需要帮助时,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这个问题,有86.98%的被调查者选择“QQ、微信等现代媒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所以朋辈辅导员在做好“面谈”工作的同时,更要合理使用QQ、微信与学生交流。

(四)影响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因素。目前,只有32.83%的被调查者在需要帮助时会首选朋辈心理辅导员,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的稳定,要想顺利、科学地开展这项工作,学校就必须了解学生不求助的原因。

1.不喜欢向朋辈心理辅导员求助的原因。由表5可见,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不够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缺乏安全感才是学生最担心的,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品德修养,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另外,认为“无人员、场地、时间保证”的学生占28.25%。

2.性别对于开展中职学生朋辈辅导的影响。从表6和表7可见性别对于开展中职生朋辈心理辅导影响的差异,以及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更认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因此,真诚热情、善于交流、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沉着稳重、有责任心的女生(见表7)应该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首选。

3.其他影响因素。调查发现还有许多其他影响因素,由表8可以看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担心朋辈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也就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素质;然后依次是“不了解朋辈,没必要全说”和认为“保留的内容不会影响辅导效果,不用说”,认为“有的信息不好意思说”也占很大比例,总的来说都是对朋辈不了解。

(五)在中职学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在本次问卷中,有49.89%的学生曾在心理遇到困扰时向朋辈心理辅导员求助过,并且效果也不错,这说明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辅导效果见表9所示。

三、结论

第一,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对其认同度、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还不算高。大约二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曾向朋辈心理辅导员求助过,并且感觉也不错,可遇到心理困扰时大部分学生首选的求助对象却是“知心朋友”而不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原因主要在于“担心朋辈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而“知心朋友”是好朋友、彼此信任,所以影响朋辈辅导主要因素是辅导员诚实守信的品质。此外,“不了解朋辈”和无“人员、场地、时间”的保证也是关键的因素,这说明目前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推广力度不足。

第二,女生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认同度、渴望度、参与度更高。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早熟,更细心、敏感,能及早察觉同学的不良情绪,并且富有爱心与同理心,做事更主动积极,能耐心倾听,善于开导、安慰。女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更渴望有人及时疏导、宽慰,解开心中的疙瘩。

第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朋辈是“同龄人,有共同的感受”,求助者在有共同语言的同学面前表露心声,感觉比较轻松,他们的很多想法或经历也是辅导员或者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辅导员能设身处地地为求助者着想,甚至能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有些困扰羞于向长辈请教”,尤其是自身生理变化和情感的困扰,他们往往羞于与老师及父母沟通,或对老师或父母有一种排斥感。

第四,学生更认同QQ、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免费无线Wlan覆盖校园,95%以上的学生一人一部手机,即使极少数学生没有手机,学校也开设有网吧供他们使用。

四、建议

第一,构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协会―社团―班级”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即学校一级成立心理辅导中心,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担任;心理协会成员包括社团、班级朋辈辅导员,总负责人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第二,建立完善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和培训制度。以女生为主要选拔对象,着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以下品质:诚信待人,勤奋好学,热情开朗,善解人意,真诚友善,关心他人,亲和力较强;对朋辈心理辅导有一定的理解;善于沟通,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可以以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个别形式。

第三,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制度。根据制度对辅导员进行规范与奖励,既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也可以使他们及时发现工作中优点与不足,并在工作中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辅导效果。

第四,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结合中职生心理及学业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活动当中,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不但身心健康成长,而且提升对朋辈心理辅导的了解度和认同度。这些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墙报、心理剧、团体辅导活动和心理互助小组活动等。

第五,建立以宿舍、班级、学校为单位的QQ或微信等现代网络群。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可以用虚拟的身份登录,这样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来访者可以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表露自我,对难以启齿的事情或性格内向或有交往恐惧的学生来说,这种咨询方式是最佳的;并且无论是声音还是文字,都可以长久保留在手机和电脑中,辅导员和来访者有更多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对阅历贫乏、专业知识不足的辅导员来说,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有时间请教专业教师;另外,击键本身就有宣泄情绪的功能,有利于来访者舒缓情绪压力。所以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匿名性、便利性、有效性的特点,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往往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感情心理辅导范文6

1.班主任心理健康是育人关键。心理健康是对班主任素质的基本要求。前苏联教育家契尔卓娃说:“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每天和班主任在一起生活学习的时间比其他教师多,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领。如果班主任时常表现出压抑、暴躁、遇事不冷静等不健康心理,将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其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学会在教育情境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必须把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快乐与烦恼同教育活动严格区分开来,用自己乐观向上的心境去感染学生。

2.全面了解学生是重要前提。全面了解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摸清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的个性特征是班主任需要了解的重点,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另外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心理气氛等因素也将影响到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向。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调查访问,通过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如作文、日记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

3.优美的班级环境是育人基地。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它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置身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催人奋发向上,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作用。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优美环境的创设,既包括心理环境的创设,即使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心情氛围,也包括现实环境的创设,即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环境。

4.开展心理辅导是必要环节。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初中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他们面临多种矛盾与困扰,感情比较脆弱,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欠缺心理疏导方面的技巧。班主任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要细心预见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使学生能够解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人生,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适应社会复杂形势的能力。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班主任要做到把对班级整体的心理教育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相结合,整体教育是防范性的,而个别辅导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工作。

5.第二课堂活动是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增加心理容量,发展学生的个性等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发现和开发自身的特长和潜力,更重要的是能丰富课余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责任心和劳动观念,锻炼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密切了师生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