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1

【关键词】脑卒中;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心理治疗

A clinic study about psychotic disorder on post-stroke

LI Wan-chun,RUAN Shi-wang,TAN Wen-gang,et al.Neurology Department,Zhumadian City Centre Hospital,Henan 46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the clinic characteristic of psychotic disorder on post-stroke.Methods Analyze a number of 110 patients’ clinicl data.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showed the symptom of psychotic disorder on post-stroke is 110 in 217;sensibilty disorder is the most symptom of the psychotic disorder,its rate is 45.5%,among them the number of patients that had the symptom of depression is 15.Based on cure the foundational illness,use chlorpromazine and mental therapy,the symptom of psychotic disorder disappeared.

Conclusion Post-stroke mental disorders are more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seen mainly in the 60 years of age groups,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atients

【Key words】Post-stroke;Psychotic disorder;Clinic characterisic;Mental therapy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1]。患者出现脑卒中的症状与体征之后,常伴有包括卒中后抑郁障碍、卒中后认知障碍等精神障碍,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近年来,脑卒中后引起的精神障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110例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总结分析如下,并结合文献等理论基础,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本组110例中男89例(80.9%),女22例(19.1%),年龄32~88岁,平均61.5岁,80岁者7例(6.4%)。其中脑梗死69例(62.7%),脑出血41例(37.3%)。110例均排除精神障碍症状。既往病史中,高血压患者48例(43.7%),动脉硬化23例(20.9%),冠心病9例(8.1%),糖尿病7例(6.4%)。

1.2 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颁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制定标准如下[2]。

1.2.1 症状标准 ①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认知缺陷分布不均,某些认知功能受损明显,而判断、推理及信息处理只受轻微的损害,自知力可保持较好;③人格相对完整,部分患者人格改变比较明显,出现诸如自我中心、偏执、缺乏控制力、淡漠或易激惹等症状表现;④至少有脑卒中史、单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伸跖反射阳性或假性延髓性麻痹中1项及以上局灶脑损伤的证据;⑤病史、检查或检验有脑血管病证据;⑥尸检或大脑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1.2.2 严重标准 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1.2.3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及病程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1.2.4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意识障碍、智能损害、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硬脑膜下出血。

综合以上诊断标准,本报告中11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大脑半球发生病变,CT或MRI检查结果呈现阳性,包括出血、梗死;②患者意识清晰,无明显言语障碍;③无既往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④至少有一项精神症状。

2 结果

2.1 影像学结果显示 脑出血41例(37.3%),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4例,额叶出血11例,颞叶出血6例。脑梗死69例(62.7%),其中基底节区梗死36例(左基底节梗死16例;右基底节梗死12例;两侧基底节梗死10例),额叶12例,颞叶11例,顶叶10例。

2.2 临床表现

2.2.1 精神症状分类 ①情感障碍50例(45.5%),其中焦虑状态12例,表现为对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情感低落状态14例,表现为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患者变得喜欢安静独处,愉缺失,原有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复存在。自我感觉比实际状况要差,自我评价过低。情感淡漠9例,表现为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情感迟钝10例,表现为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②分裂样精神病性症状13例,以幻觉妄想、行为异常、情感不协调为主。其中行为紊乱、冲动8例,表现为打人、摔东西等攻击行为;10例患者有幻听症状;8例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认为有人对其进行监视、谋害;③抑郁状态15例。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或缄默不语、卧床不动,有时突感心慌、闷气、莫明恐惧,心烦意乱,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念头[3];④血管性痴呆9例。以智能障碍、记忆力减退为主;⑥神经衰弱综合征23例。表现为头痛、头昏、耳鸣、失眠、易激惹等。

2.2.2 发病时间 脑卒中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为4 d~2.5年,平均7.2个月。50例情感障碍患者6个月以内者21例,6个月以上者29例;23例分裂样精神病性症状发生在脑卒中后10 d~6个月之间;15例抑郁状态患者出现在脑卒中后4 d~2年之间,其中6个月以内者9例;9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在脑卒中后10 d~2.5年之间;13例神经衰弱综合征患

者发生在脑卒中后6 d~2.5年之间。

2.3 治疗及其疗效 根据脑卒中不同发病时期、不同症状表现,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有幻觉、妄想症状的患者多选用小剂量奋乃静、利培酮;兴奋躁动者选用小剂量氟哌定醇、氯硝安定;对抑郁状态患者选用氟西汀进行治疗。通过心理治疗,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调整不良情绪。通过以上治疗方法的治疗,110例患者的症状在8~30 d内消失,其中轻者3~5 d自然缓解,重者经过治疗2~3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但仍有3例患者出院时存在残留精神症状。

3 讨论

110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占本院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217例)的50.6%,与文献报告相近。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精神障碍表现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往往不容易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但精神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础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使患者遭受身体上的苦痛,更增加了其精神压力。因此,临床医生除了重视患者基础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之外,也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本组资料显示,精神障碍的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更常见。精神障碍以情感障碍为主,尤其是焦虑和抑郁,其次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这一结果与文献报告一致。报告结果显示病变多发于基底节区、额叶及颞叶。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尤其是情感活动与大脑的边缘系统、额叶及颞叶皮质等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这些区域的病变必然导致情感活动的紊乱[4]。脑卒中后发生精神障碍以抑郁症状多见。Robinsom等1982年曾采用DSM诊断标准研究,发现脑卒中后住院患者精神抑郁发生率占30%[5];Feribd在1982年报道,脑卒中后6个月出现抑郁症状可达26%[6]。本组资料显示,9例患者处于情感低落状态,有明显抑郁倾向,15例患者处于抑郁状态,该结果与国外想过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人员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是由于病变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神经元,使这两种神经元递质水平低下所致[7]。但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是躯体因素和心理应激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过程中应该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形式。

参 考 文 献

[1] 张雪敏.老年脑卒中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海南医学,2006,17(4):70-71.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5.

[3] 吕路线,李克勤.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0-162.

[4] 罗悦性.27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2):27-28.

[5] HuletteC,Nochiin D, et al.Clinical-neuro pathologiefindings in multiinfarct dementia.A report of six autopsied cases.Neurology, 1997, 48:668.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2

关键词: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资料与方法

本组39例因颅脑损伤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15~68岁;颅脑损伤原因:车祸引起33例、堕落伤2例、撞击伤3例、爆炸伤1例。其中颅脑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3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按照GCS昏迷量表评定9~10分2例,6~8分30例,3~5分7例。精神障碍病程为7天~2年。患者全部为首次住院,而且均有不同的昏迷和记忆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昏迷苏醒后短时间内呈现思维迟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下降,有人格、情感、冲动、伤人或精神淡漠、懒言、情绪不稳等智能障碍等表现。病前患者内向型9例,外向型28例,外向暴躁型2例。全部病例既往均无精神异常史,有1例病人家族曾有阳性史。临床诊断为脑挫伤8例,脑挫裂伤16例,颅内血肿13例,脑梗死2例。39例昏迷时间22小时~21天。

方法:经头颅CT检查确定后,出现出血、梗死灶或水肿等异常改变31例(79.5%),病变部位发生在颞叶9例,额叶13例,额叶并颞叶5例,基底节1例,枕顶叶1例,多部位2例。脑电图(EEG)检查:全部患者中表现异常17例(43.6%)。早期脑血流/地形图异常患者37例(94.9%)。全部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中应用维思通3例,1~6rag/日;应用奋乃静16例,4~24mg/日;应用舒必利6例,0.4~0.6g/日;应用氯丙嗪31例,100~300mg/日;其中30例患者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与抗癫痫药治疗,包括氟呱啶醇8~32mg/日、卡马西平0.3g/日、氯丙嗪100~300mg/日、奋乃静20mg/日。应用抗抑郁药患者15例,主要是阿米替林50~125mg/日。服抗焦虑药患者12例,主要是阿普唑仑0.8~1.6mg/日、氯硝西泮3~6mg/日。本组均同时应用营养神经药及脑细胞代谢促进药,用药时间0.5~3个月。

疗效标准判断:①治愈:经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②好转:精神症状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③无效:经治疗后精神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

本组39例中,治愈38例,好转1例。

讨论

本组引起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是颅脑损伤,均有明确的颅脑损伤病史,颅脑损伤以重型与特重型颅脑损伤为主,其后出现精神症状,而所有病例受伤前均无精神异常史,仅有1例患者有家族精神病史,说明精神障碍的发生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从本组资料来看,以人格、情感、冲动、伤人或精神淡漠、懒言、情绪不稳等智能障碍较多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不理解、语言障碍、语无伦次等。康复期的精神障碍主要以躁狂型多见,其次为抑郁型、精神分裂型、痴呆型。脑损伤后,脑组织出血、水肿、坏死,颅内压增高,产生一系列生化、循环以及电生理改变,导致意识障碍,最终引起大脑功能的障碍,特别是脑损伤发生在颞叶、额叶、边缘系统、胼胝体等,易出现精神症状。由于患者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多为车祸,而且患者精神障碍形式表现为以精神病样症状和智能障碍为主,与有关资料报道的以脑震荡后综合征、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不同。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3

术后精神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psychonosema,POP)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病人出现术后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1]。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普外科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病例25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9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4.5岁。麻醉方法10例为全身麻醉,其余均为硬膜外麻醉。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病史、神经精神疾病家族史及服用精神活性或非活性物质史。

1.2临床表现术后精神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谵妄(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迫害妄想、定向力障碍、躁狂、幻听、幻视、秽语、行为睡眠紊乱等。术后1-2日发病者8例,3-6日者16例,7日以上者1例。根据体检及CT、MRI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并请精神科主任医师会诊确诊为术后精神功能障碍。

1.3治疗及结果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应用氟哌啶醇、安定、杜冷丁、异丙嗪及氯丙嗪等,肌注或静滴,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镇静让患者每日熟睡12小时左右,1-3天后均恢复正常。

2讨论

2.1病因术后精神障碍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易发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酗酒、感官缺陷、心理和环境因素应急反应等。促发因素包括应急反应、创伤、手术、术中出血和输血、脑血流降低、低血压、术后低血氧症、血糖波动以及电解质紊乱。

手术后精神障碍是脑功能暂时性机能障碍,可导住院天数、致死亡率增加、康复延迟、其他并发症增多、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多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术后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2]。本组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7例。由于高龄患者肺泡壁变薄、弹性下降、加之因手术切口疼痛,不敢用力呼吸,造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脑细胞水肿。老年人脑组织本身的退行性变使大脑功能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葡萄糖代谢功能降低,对缺氧敏感及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均会导致精神障碍的出现[3]。

手术本身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手术前多数患者有精神紧张、焦虑、及失眠,对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对手术恐惧,对手术安全及预后有较大的顾虑,总担心自己过不了手术关,害怕死亡成为其心理最大的压力。

术后精神症状并非手术本身(手术失败、损伤等)导致,手术往往只是一个激发因素。如术前存在肝病、肾病、肺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即可引起神经递质紊乱,高血糖、高代谢变化,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更易诱发手术后精神障碍[4]。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病人得不到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家庭支持力量薄弱,多见于丧偶,子女少,家庭关系复杂的患者,子女要工作不能陪在身边,而产生不安全感及孤独感。其次因自己手术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后的愧疚感和对负债累累后的生活倍感压迫和失望,这也很可能激发精神障碍。

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还与物[5]、手术后用药如术后使用奥美拉唑、复合氨基酸等有关[2]、与亲属情绪影响和住院环境的影响亦有关。

2.2诊断目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采用排除法诊断。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病史、有无神经精神疾病家族史及服用精神活性或非活性物质史。检查血糖、血气分析、血氨、电解质、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术后精神障碍还可能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表现或预兆,故需根据体检及CT、MRI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可常规请精神科医师会诊以进一步协助诊断。

2.3治疗

2.3.1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治疗如吸氧、补充能量和营养、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保持循环稳定,针对谵妄、躁狂等兴奋状态,在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后,一般采取在心电监护下应用氟哌啶醇、安定、杜冷丁、异丙嗪及氯丙嗪等(注:胃肠功能未恢复者慎用),让患者每日熟睡12小时左右,直至症状控制。经过治疗症状均能较快得以控制。

2.3.2针对精神障碍产生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①手术前做好对慢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特别是对于有精神障碍倾向的患者,更应积极的治疗。②手术前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增强病人对医师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实施手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精神创伤的可能性。③手术中医务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尽量避免由于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④加强术中术后脑保护,尽量避免使用易引起精神症状的药物。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及时予以心理疏导。⑥一旦发生需要患者及家属和医师共同努力,加强相互理解、增强信任。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术后精神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1):10.

[2]周静,周苏明.老年人手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46-47.

[3]Arrowsmith JE,Groctt HP,Reves JG,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 of cardiac surgery[J].Br J Anaesth,2000,84:378-393.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4

关键词:阿立哌唑;舒越利;脑血管病;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2-1281-02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一般表现为认知缺损、人格改变、情绪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我院以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人选病例均为2005年3月―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表现;②既往有脑血管病史;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精神障碍;④未曾经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治疗。共入选62例,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出现精神障碍时间(8.2±12.0)个月;病程(3.4±4.2)个月。舒必利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3.2±6.8)岁;出现精神障碍时间(7.8±11.4)个月;病程(3.8±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阿立哌唑组初始剂量10 mg/d,每(3~5)d增加10mg,最大剂量200 mg/d。舒必利组初始剂量100 mg/d,每天增加100mg,最大剂量1000mg/d。疗程4周。两组均以大脑代谢药、扩血管药为支持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临时肌肉注射氟哌啶醇(5~10)mg,伴有严重焦虑或失眠者可合并苯二氮(艹/卓)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评定1次。按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γ2检验或校正γ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阿立哌唑组:痊愈16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舒必利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PANSS评分比较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和各症状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舒必利组不良反应在震颤、肌张力增高方面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在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流成分或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实质缺血,导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和不语、少动、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有时还伴有情绪障碍。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5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4-0053-03

doi:10.14033/ki.cfmr.2015.14.025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使得颅脑损伤成为其导致的主要外伤类型,同时其他原因亦可导致颅脑损伤,使其成为临床中常见病症。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较为严重,具有极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即便患者存活,也可出现精神障碍,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研究至关重要。对精神障碍发生情况、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可提高诊断与评定准确性,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上述问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8~71岁,平均(36.4±3.4)岁;致伤原因:46例为交通事故,7例为高处坠落,6例为重物压砸,5例为暴力打击。治疗方法:58例行开颅手术减压及血肿清除治疗,6例行保守治疗。患者文化程度:9例为大学及以上,25例为高中,21例为初中,9例为小学或以下。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GCS评分≤8分,经头颅CT检查及MRI检查后确诊。排除颅脑肿瘤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有精神疾病史患者及有颅脑损伤史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资料统计分析,颅脑损伤程度根据GCS评分判定,精神障碍评估方法为:所有患者经颅脑治疗确定可出院后(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者4~6个月后,脑干损伤者6~12个月后,平均6个月)实施智力或记忆测验,同时挑选笔者所在医院≥3名精神科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精神状况的全面评估,参考心理测验及必要时给予的精神症状量表评定结果。精神障碍评估标准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的相关标准,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进行诊断与评价[3]。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抑郁、智力损伤、精神病症状、神经症样症状、躁狂综合征、人格改变。由于评估时间是在脑损伤后的恢复早期,因此,未涉及到意识障碍(谵妄状态)。结合临床评估及智力测验的结果,综合评定患者的智力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的分级参照智力缺陷的标准:智商(IQ20~34分为重度损伤,35~49分为中度损伤,50~69分为轻度损伤,70~84分为边缘智力损伤)。对年龄、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文化程度等智力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精神障碍影响因素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评价,以P

2 结果

2.1 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及发生情况

本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共发生51例精神障碍,发生率为79.69%,主要类型包括抑郁2例(3.92%),智力损伤34例(66.67%),精神病症状4例(7.84%),神经症样症状7例(13.73%),躁狂综合征1例(1.96%),人格改变3例(5.88%)。

2.2 智力损伤分级

在34例智力损伤患者中,重度2例(5.88%),中度

5例(14.71%),轻度18例(52.94%),边缘损伤9例(26.47%)。

2.3 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智力损伤组的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合并其他障碍、文化程度等与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影响智力损伤程度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智力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文化程度以及其他精神障碍(P

3 讨论

本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共51例,精神障碍发生率为79.69%,其中,以智力障碍为主,共34例,占所有精神障碍患者66.67%,而在所有智力损伤患者中,轻度与边缘损伤共27例,占79.4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智力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文化程度以及其他精神障碍(P

临床观察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如出现颅内高压,其记忆障碍以及智力障碍发生概率更高,而通常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升高原因为颅内血肿的发生[4]。同时血肿可导致脑组织压迫,使大脑血氧供应不足,加大损害。有学者认为,当颅脑损伤发生后会出现脑缺血再灌注,而在此过程中,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反应,最终造成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导致脑细胞凋亡,出现不可逆转脑部损伤[5-6]。因此,两者损伤程度同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呈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及其他精神障碍,为重型颅脑损伤出现智力障碍的决定因素。临床观察还发现,智力损伤同患者文化程度同样具有较大关系,该观察认为,患者文化程度同智力损伤程度为负相性[7]。可能与较高文化程度患者其自身智能水平较高有关,本研究结果同该发现一致。提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智力损伤评定时,需考虑患者文化程度,对患者智力落差进行重点考察,可提高评定结果准确性。

本研究中,重型颅脑患者出现神经症样症状7例,占所有精神障碍患者13.73%,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躯体化障碍、转化型障碍,但以神经衰弱比例最高。有研究发现,对于神经症样症状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脑挫伤、昏迷时间、脑损伤范围以及额叶损伤[8]。本研究中精神病症状4例,占所有精神障碍患者7.84%。相关研究认为,颅内出血、脑干损伤以及损伤范围均同精神病症状有较大联系,但脑挫伤对其影响较小。有学者表示,外伤因素为重型颅脑患者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直接要素,且外伤程度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9]。本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人格改变患者3例,占所有精神障碍患者5.88%。有学者认为,其影响因素与额叶损伤有关,有颅内血肿并进行过开颅治疗对其人格改变具有至关重要作用[10]。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概率较高,表现形式较为复杂,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鉴定及评价时,需全面联系患者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分析,为治疗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孙秀彬,辛涛,薛付忠.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躁狂型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1):1-5.

[2]孙秀彬,辛涛,薛付忠,等.基于SMOTE算法的颅脑损伤患者继发精神障碍预警模型[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6):790-793.

[3]陈建明.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司法鉴定中智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6):61-62.

[4]谢贤生,刘胜初,谢凝华.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1):49-52.

[5]姜忠梅,卢冬喜,李红霞,等.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病例的损伤特征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3):2783-2784.

[6]梁成,朱宗锦,丁永宏,等.颅脑损伤后住院期间精神障碍的病因及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24-3425.

[7]周晓晔.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8):191-194.

[8]雷晓霞,陈劲团.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88-90.

[9]张志华,郭榜虎,郝文光,等.老年颅脑损伤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27-29.

精神障碍表现及治疗范文6

本文通过对32例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区收治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1.1岁,其中20~30岁8例、31~40岁6例、41~60岁16例、61~65岁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伤前无精神病人格素质及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史。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伤4例,摔伤2例,钝器击伤8例。致伤部位:顶枕部16例,颞部8例,额部6例,额颞顶部2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时间5min~7d,其中5~30min 10例、31min~2h 8例、2~72h 6例、72h~7d 8例。入院时意识状况按格拉斯哥(GCS)评分13~15分14例、9~12分8例、6~8分8例、3~5分2例。伤后出现意识障碍距受伤时间5min~7d 20例、8~15d 6例、16d~2个月5例、>2个月1例。精神症状表现形式:躁狂发作6例,有暴力行为12例,兴奋多语5例,思维紊乱、自知力缺乏2例,抑郁、情绪低落7例。

1.3 CT检查

额颞叶脑挫裂伤14例,额叶4例,颞叶4例,额颞顶叶8例,无阳性发现2例,16例伴有额颞叶脑内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2 结果

本组中18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32例均行脱水、激素、止血、抗炎治疗,后期行神经营养活化脑细胞药物治疗,出现精神障碍后,躁狂症状6例予亚冬眠、抗躁狂药物治疗,12例烦躁不安予镇静治疗,7例兴奋多语,思维紊乱者行改善思维治疗,7例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以抗抑郁治疗。其中28例于外伤治愈精神症状控制后2周出院,2例外伤治愈后在抗精神症状治疗过程中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经调整用药后症状消失,2例死亡(1例死于颅内血肿并发脑疝,另1例死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在出院患者中无精神症状复发。

3 讨论

3.1 并发精神障碍的颅脑损伤的特点与发病原因

并发精神症状颅脑损伤的伤情多较重,以顶枕部、颞部着力时产生的强大暴力所致对冲伤多见,本组顶枕部及颞部着力共24例,顶枕及颞部着力时易致对侧额、颞叶及边缘叶对冲性脑挫裂伤、硬膜下或脑内血肿,而该区域与智能有密切关系,包括思维情感与记忆等[1]。因此,对于此类脑损伤患者应警惕有并发外伤性精神障碍可能。马静山等[2]认为脑损伤继发躁狂症之脑外伤因素为精神障碍的诱因而非直接原因。另有学者认为,颅脑损伤后引起精神障碍除与受伤原因、部位和程度有关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性格、家庭、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有关[3]。而作者认为外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是因脑器质性损伤后引起,脑损伤是精神障碍的直接原因而并非诱因,损伤程度与精神障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因随着脑损伤的恢复及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患者精神病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控制,且经巩固治疗停药后未见精神症状复发,病史表明患者发病前无精神病人格及阳性家族史也支持此观点。资料表明,脑损伤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含量[4],这可能与精神症状的发生有关。

3.2 精神障碍的护理

对于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在护理中要注意:(1)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顾虑;(2)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配合药物治疗给予心理支持;(3)意识障碍、兴奋躁动的卧床患者,应加床栏,必要时可保护性约束,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翻身1次/2h;(4)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分,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点滴高营养液;(5)与患者交谈要充满爱心和耐心,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更有利于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6)重视患者幻听、幻视内容,严禁患者单独活动,将有躁动、易激惹、自杀倾向的患者分别安置,避免相互伤害,加强危险物品管理,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各种不良刺激;(7)护士需10min巡视1次,及时清除环境中的障碍物,减少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因素;(8)要确保抗精神病及脑外伤用药的服用;(9)科学的探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5],在医院内患者能经常见到家人,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能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猜疑,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不安全感,从而缩短对环境的适应期.除此以外,颅脑损伤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尤其蛋白质的高分解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因此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对于能进食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者则应流质鼻饲。

参考文献

1 涂通今,陈长才,吴声令,等编.急症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37.

2 马静山,黄雄,余金龙.脑外伤后继发躁狂症与原发性躁狂症的临床比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1):45.

3 郑浩陆,戴先前,彭建文.颅脑外伤早期并发重性精神障碍18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6(2):78.

4 杨辉,张可成,刘俊,等.脑外伤后脑组织氨基酸递质的变化及其意义.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