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1

[关键词]急诊疾病谱;就诊分布;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按其医院功能二级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按其医院功能二级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是直接面对基层和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对常见病、多发病及较疑难病症作出诊治;结合急诊病人在二级医院就诊分布及构成比,开展日常院前急救;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承担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指导基层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与一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等业务。

1 急诊病人构成比与分布情况

1.1 急诊病人构成情况: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在急诊就诊病例中,危急重症占就诊总人数的10.5%,一般急症占39%,非急诊类占50.5%。

1.2 急诊病人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从各项统计资料中可看出,急诊就诊患者中,男性占56.65%,女性占43.35%,男女之比1.31:1,以21~30岁年龄组最多;除71~80岁、81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

1.3 急诊病人的月分布情况:统计资料显示,急诊病人以6、7、8月份最多,7月份出现最高峰,2月份最少。

1.4 主要病种月份分布及季节变化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外伤病人以5、6、7月最多,6月出现最高峰,2月最少;呼吸系统急诊以1、2、11、12月最多,1月出现最高峰,8月最少;消化系统急诊以7、8、9月最多,8月出现最高峰,2月最少;神经系统急诊以1、3、儿、12月最多,12月出现最高峰,8月最少;循环系统急诊以1、10、11、12月最多,12月出现最高峰,7月最少。

1.5 急诊就诊病谱的分布:据2000年来近百家医院急诊科的调查材料显示,急诊科前5位病种谱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占急救病人的79.04%,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的病种谱分布规律。各地区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排列间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就诊和抢救病例可比性的差异以及与地区间多种因素差别有关。同时急诊疾病谱构成也与医院等级和诊疗水平有关,不同层次医院所面临的病人群和就诊病种会有所不同,还与医院重点科室与医院的特色有关。

2 急诊医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1 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之一的急诊医学今后的发展趋势,最主要的专业特点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相互垂直、交叉又互不覆盖。急诊医学以提供及时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它的服务范围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即急诊医学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可以说是一个“边缘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多学科”,但急诊医学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理论基础、职能、组织形式等)都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大学科”(二级学科)或者说是“主流科室”之一,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急诊医学仍然是一门“最年轻的临床学科”。急诊医学的出现与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毋庸置疑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光明前途的学科之一。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2

新实施的规范化培训制度使得规培医师在毕业后处于“准工作状态”,根据学历不同接受不同时间的培训。在此期间,他们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培训结束后,面临着考核和再次分配的问题。这对于学制本身就比其他学科长的医学生来说,意味着时间和经济等付出更多。且改革措施首次实施,无先例可循,规培医师中普遍存在焦虑、迷茫、不满不安、无归属感等负面情绪[2]。他们进入的培训基地一般均是毕业后向往的工作单位,但规培结束后可能仅有1/3~1/2的人能留院工作。因此规培期间,一方面他们有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希望给科室各级医生留一个好印象;另一方面,未来不确定感,行业认同缺乏感困扰着他们,因此在规培过程中难免出现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作为带教教师,要准确把握这种心理。带教过程双方可以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心态相处,多给规培医师表现展示的机会,多给其和业内同行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把他们看做科室的一分子,增强其归属和认同感;做到“手放心不放”,在相应原则约束下让其自由发挥。对规培医师的带教不同于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理论知识零散,临床能力匮乏,需要从各方面全面指导;研究生已经决定以后的专业方向,指导具有倾向性,并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修生大多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薄弱,需要通过授课、教学查房等形式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规培医师一般均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少量博士生。他们大多理论基础扎实,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且规培期间不断强化培训和考核,促使其快速成长。带教目的主要是“授人以渔”,给其原则方向性上的引导和点拨。

2临床指导注意形式和内容

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规培医师按轮转计划在各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来说,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独立抢救急危重症,能解决部分疑难病例,并对实习生或进修生进行指导。带教时不仅要理论结合实践,更要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其解决问题。临床带教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高规培医师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规培医师就某个热点专题进行小讲课;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带教教师跟随其医疗查房,之后指出其不足;鼓励他们和研究生、进修生开展学术辩论等。对在本学科轮转的其他专业的规培医师,除加强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一个在本科轮转的心内科规培医师,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等。对于内分泌科的规培医师,则注重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这是规培医师以后的专科执业生涯中更为实用和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3注意培养规培医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3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MODS; 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防和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MODS)是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及休克等原发病出现24小时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出现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MODS的病发死亡率高,能达到20%-30%,而且病情凶险,患者预后较差,而妊娠合并MODS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危重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产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母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妊娠合并MODS,对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有重大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从1998年3月到2009年9月收治的302例妊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年3月到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885例危重症患者中,妊娠合并MODS共302例,发病率为34.1%。其中患者年龄为17-42岁,平均26岁。

1.2 诊断标准 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重修的MODS病情分析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1.3 方法 分析本组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的原发病因、不同的衰竭状况、不同的衰竭器官的致病率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样本采用单因方差分析以及X2检验。

2 结果 对妊娠合并MODS原发病因以及其死亡原因进行总结及分析。如表1所示:

表1302例妊娠合并MODS患者原发病因及其死亡原因

注:“a”表示例数少于10,不计算百分数

3 讨论 妊娠合并MODS是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由于非产科因素或产科因素造成的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丧失代偿的过程。妊娠合并MODS发病的特征是由于孕妇在产前或产后出现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形成血栓、各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广泛性大出血等因素所造成的。

本研究还发现,妊娠合并MODS患者的死亡还与原发病因本身密切相关。通过表1可以看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最高,高达58.8%,提示其病情凶险,预后很差。对于患者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在孕前、孕期做好心功能评估,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必要时应终止妊娠,预防MODS的发生。虽然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但应该引起注意,本组中异位妊娠引发的MODS的发病率仅为5.3%,但死亡率高达43.8%。本组中异位妊娠引起的MODS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致死率相当高,与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关。提示在临床产科工作,应该重视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杜绝严重并发症的事故。而本组研究还发现,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相对都很高,分别达到11.3%和26.4%,说明其病情凶险,预后较差。保守治疗对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而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死亡率降低很明显。提示进行多学科综合救治,并以器官功能为主,对妊娠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妊娠合并MODS治疗的越早,预后越好。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的原发病引起的MODS,要通过早期的诊断,及时的发现病因,相应的制定出预防和治疗对策,可以有效的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4

1 医院的基本情况

全院职工71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2人,其中副高职称29人,中级职称56人,研究生7人,本科生362人,专科生246人,中专生63人,开放床位660张,医院占地面积2.46万m2,业务用房面积4.5万m2。

1.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的急诊综合大楼共分为7层。设置了高压氧舱治疗中心、120调度中心、急诊科、介入科、消化内镜中心、营养食堂等科室,其中高压氧舱治疗是全市县级医院中率先开展的。另外正在规划建设新院,占地34.4万m2,总建筑面积17万m2,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预计设置床位1200张,设置临床医技和行政职能科室共计61个,会极大提高S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2医疗设备购置情况 医院拥有西门子1.5T核磁共振、DR影像处理系统、乳腺钼靶机、全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心血管造影系统、高级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细菌及分支杆菌培养检测系统、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身型双能X型骨密度仪,近几年又新采购128排螺旋CT,高清腹腔镜,C型臂,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四维彩超,超声碎石系统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

1.3医疗技术提升情况 开展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腰椎滑脱经后路手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Cage椎骨融合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关节镜,白内障手术,经腹腔镜卵巢囊肿多点打孔术,髋关节置换术等近百项新项目。其中,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胃肠根治术、胆囊管取石术、单孔腹腔镜等手术达到省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有心血管内科、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产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共7个县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有29人,分别设置在心血管、内科、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产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等21个临床科室及放射科、功能科、药剂科等12个医技科室。

医院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苗药冠宇骨泰酊临床应用研究和益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医院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铜仁市人民医院定点帮扶单位。

1.4医疗资源利用率情况 医院建立完善的HIS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和手术麻醉系统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系统,加强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建设,医院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诊程序,规范设置导诊人员,以方便患者有序候诊就医。各种医技检查,做到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当天出具报告,检验,心电,普通影像,超声常规检查项目随到随做,及时提供诊疗报告。

医院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医疗业务不断扩大。2011业务额为4139.41万元,发展到2015年业务额为14210.92万元。门诊人数从2011年的67787人到2015年的128955人,有了明显的增幅。

1.4.1医院负债过大,营运困难,在项目建设及医疗设备购置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后,打破了以药养医的局面。虽然每年中央补助200万元,省级补助50万元,但仍是杯水车薪。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但对卫生事业投入的资金仍然有限,没有必要的财力作为后盾,使医院的就诊环境、设备、设施、后勤保障都无从保证。

1.4.2 严重缺编,聘用人员多,经济负担重,影响医院发展。全院现有职工713人,正式职工453人,聘用人员253人,返聘人员7人。聘用人员占36.5%。医院在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还要支付这些职工的基本的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大,造成医院效益不够理想,医院经济运转困难。

1.4.3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严重,学科带头人匮乏。高、精、尖人才缺少,高级职称人力不足、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比例不合理是影响和制约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扩展,对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人才队伍中,老中青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严重,医务人才仍然是今后困扰医院的一道难题。

1.4.4部分科室医疗水平有待于提高和加强,主要调研了口腔科、麻醉科和精神卫生科。

口腔科在修复方面缺口是开展精密修复体和种植技术等。在口腔额面外科方面,医院严重不足。如口腔额面的肿物摘除术、牙槽突修整术、种植体的植入术等。总之,在治疗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在开展关键技术或手术方面,都需要加强。

麻醉科开展的技术比较全面,基本上能够满足全院各科室的需求,能够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化的医疗。医院下一步应该建立疼痛门诊,疼痛门诊的建立,是患者的一大需求。据统计,有50%以上的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这足以说明建立疼痛门诊的重要性。

精神卫生科的建立势在必行,医院目前还没有开设精神卫生科,增加这一科室不仅是患者的需求,也是医院发展的必要条件,综合医院门诊中的初诊患者近1/3是属于心理疾病范围,其余1/3则是属于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综合医院首先必须避免"完全排除躯体疾病才能诊断精神障碍"这个误区。

其它科室每年向上级医院转诊大概200余例,主要病种为重型颅脑损伤、各种癌症、重度烧伤、白血病等病种,加强这些科室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

2 意见和建议

2.1建议政府对医院资产区别化对待,加大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投入。医院要以创建等级医院和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力度,更新医疗设备,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环境和条件。

2.2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患者最需要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是县医院建设的核心。拟定人才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择有培养前途的业务尖子,留得住的业务骨干带任务到高等院校和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院内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用优惠条件引进人才,通过引进、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弥补人才不足;用活用好老专家,量才适用,延时返聘,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

2.3细化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和医院目标管理责任落实的力度。

全面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患者还需要医务人员的微笑服务,患者需要医务人员理解,并给予心理支持,促进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及服务态度的根本转变,加大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行风建设的力度。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5

关键词:“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急诊医学;渐进式教学

急诊医学是在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边缘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样,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急诊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做一简述。

1现阶段急诊医学教学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1]。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2]。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3]。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4]。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5]。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见案例1~2)。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案例1:急性腹痛。病史:李某,男,33岁,因“上腹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且持续性胀痛,初始尚可忍受,至次日晨加重,并出现左腰背放射性痛,进食后加重。遂急送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资料不详),腹痛不能缓解,故急送我院急诊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极差,近两天未进食水,小便偏少,大便未排,体力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精神差,自主,急性面容,面部无红斑,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无溃疡。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感。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平,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7.9×109/L,N:0.88,L:0.10,Hb:117g/L,Plt:88×109/L;ESR:63mm/h;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8U/L,AST:10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4.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65mmol/L,Mg2+:0.92mmol/L,BUN:18.14mmol/L,Scr:110.40umol/L,UA:470.1umol/L,Glu:12.69mmol/L,HCO32-:18.80mmol/L,AMs:1147.0IU/L。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考虑感染;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局部液体积聚,建议CT检查;腹部平片:肠腔气体积聚,余无明显异常。

(1)根据现病史,请学生学习和思考:①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②该患者上腹痛的病因可能是什么?③上腹痛的诊断思路是什么?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⑤作为急诊内科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哪些治疗?

(2)根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请学习并思考:①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②该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③该病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④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⑤作为住院部接诊医生,如何开出治疗患者的临时医嘱?⑥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案例2:案例1中患者李某入院后的病情汇总如下。

病情发展:患者入院12小时出现神志不清,极度烦躁,胡言乱语;呼吸困难;无尿。体格检查:T:38.5℃,P:140次/分,R:38次/分,BP:13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发绀,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干音、痰鸣音,双肺底有湿音,心率140次/分,律齐。肠鸣音消失,余腹部查体不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8.9×109/L,N:0.89,L:0.10,Hb:117g/L,Plt:68×109/L;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6U/L,AST:11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5.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55mmol/L,Mg2+:0.92mmoL/L,BUN:31.14mmol/L,Scr:340.40umol/L,UA:510.1umol/L,Glu:21.69mmol/L,HCO32-:16.80mmol/L;血气分析:pH:7.31,PaO2:52.1mmHg,PaCO2:28.3mmHg,BE:8.9mmol/L,SaO2:83%。(1)根据上述信息,请学生学习并思考:①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何考虑?②试分析该患者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原因及机制?③目前的诊断?④目前的处理?(2)通过对案例1、2的分析应达到的目标要求:①掌握腹痛的常见原因;②掌握上腹痛的诊断思路;③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④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⑤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6]。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以症状为纲,形成急诊医学的诊断思路;以疾病为重点,掌握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急救技术为关键,掌握常规的急救技能。夯实急危重症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急危重症的诊疗思路、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对急诊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采用“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以症状、疾病、急救技能为核心,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此教学适应现代教学和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医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在处理临床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亮,熊建琼,刘明华.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技术培训[J].中国急诊医学,2005,25(10):744-745.

[2]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3):53-54.

[3]唐子人,李春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病案,2013,14(11):65-67.

[4]王长远,秦俭.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757.

[5]赵威,李俊杰,尹文.EBL联合PBL综合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1):9-13.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6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15―02

严重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ICU)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每年的发病速度及死亡率仍在增加,故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情况下,营养支持成为重症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积极早期完全肠内营养,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较混合形式营养支持有更明显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ICU严重脓毒症患者自2010-10-1日至2012-10-1日住院的患者共72例。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在45岁-88岁之间,平均年龄(68.6±12.2)岁,入选标准:符合脓毒症标准,排除胃肠道炎症或肿瘤的患者。

1.2营养支持方法:随机将7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改善脏器功能治疗。患者均经鼻留置胃管或空肠管,EN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经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量至完全肠内营养(1500ml/日);EPN组患者给予补充肠外营养,加少量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日),营养支持时间约3周左右。患者若无禁忌,床头抬高30°,肠内营养液应用加温器加温。

1.3观察指标:对两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的监测,包括血清总蛋白(S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LB),淋巴细胞(TLC),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观察指标,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指标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入选患者均符合2001-12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制订的脓毒症诊断标准[1]。脓毒症诊断为感染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脓毒症诊断为脓毒症伴低血压或低灌注和至少一种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多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心率增快,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同时机体呈现高代谢状态,即能量消耗迅速增加,蛋白质迅速分解,脂肪动员加速,导致负氮平衡,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渗漏导致血白蛋白迅速下降。因机体代谢及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肠道是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严重感染患者的免疫多处于抑制状态。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保护肠粘膜的生理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由肠腔侵入肠外器官,降低感染发生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可改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IL-6其特征是诱导和调节急性期蛋白的产生,进一步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加剧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性损伤。重症感染时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能直接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PCT是降钙素的前体蛋白质,是一种含116个氨基酸的糖蛋白,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半衰期短,约为20~24h,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2]。

完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增加能量摄入,补充蛋白质,保护肠粘膜的完整性,防止肠道菌群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并刺激胃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保护肠道免疫系统。本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PCT、IL-6的降低提示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故早期完全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3]。

参考文献:

[1] Levy MM , Fink MP , Marsshall JC , et al. 2001SCCM/ESICM/ 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 . Crit Care Med , 2003 , 31(4) : 125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