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1
当前我国制定了《收费管理条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制度,为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地区公路基层单位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吸收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制定了符合本身发展要求的公路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有效的规范了自身的管理营运行为,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速公路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二、深化优质服务
为了有效满足组人们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公路运营服务质量,提升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构建良好的公路形象,进而为民众创造和谐、舒适、安全的高速公路环境。另外,作为公路系统基层单位高速公路收费站,直接将民众和高速运营单位联系起来,直接体现公路运营企业的精神面貌。为了有效贯彻文明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应当秉持文明理念,从基本文明礼仪开始,规范文明举止,强化相关考核。另外,单位还应当开展针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职工文明素质和行业文明服务质量,进而提升高速公路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精简结构、挖潜增效
具备良好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而对于高速公路企业而言引进优秀人才、优化资源配置、精简机构、改革管理体制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进而达到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简化机构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提升企业运行管理效率,还能够强化内部职工之间的联系。同时精干职工也能够降低企业负担,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设良好内部环境。根据我国当前高速公路运营情况,高速公路工程投资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虽然有利于通过广泛筹资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开展,但也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机构设置重复、管理秩序混乱等问题,进而对高速公路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提升我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水平,责任部门可以构建省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省内所有高速运营项目,通过科学整合资源精简岗位和机构。与此同时对于设备维护、绿化养护、道路氧化等项目应当进行招标,进而实现项目管理运营公司社会化。最后,还应当运用有效方式固定资产,提升设备使用率、增加设备的使用周期,减小营运管理成本,进而实现资产的升值和保值。
四、引入竞争机制
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而完善和建立员工考评机制,定期考核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员工实力。健康竞争机制能够科学规范单位管理环节,改变传统人才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职工竞争意识,在企业中构建竞争氛围,进而促进员工奋发向上提高经济效益。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很多人将收入稳定作为选择工作的重要要求,在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中就是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匮乏,工作效率较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并激发高速公路营运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就应当设置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准入机制,在人才引进时运用竞争上岗方式。在具体工作中,企业单位应当开展定期的培训教育活动,通过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活力,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五、开展公路联网收费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传统的收费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高速公路发展需求。为了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改变公路单独收费模式,应当开展公路联网收费。高速联网收费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大幅提升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为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了保证。此外,高速公路实现联网收费能够提升公路使用效率和车辆通行能力,同时公路收费管理秩序也得到了规范,运营管理成本降低,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面,进而实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收。
六、强化高速公路沿线副业经营管理
当前高速公路沿线的副业包括广告经营、服务区经营。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位于高速公路上,为司乘人员和车辆提供医疗救助、洗车、停车、通信、维修、加油、休息、餐饮等服务的设施。服务区的存在解决了高速公路封闭性造成的司乘人员、车辆和外界联系的问题,它实现了驾驶员、旅客和外界的连接。所以公路管理运营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服务区优势,树立服务区服务品牌,强化公路服务区管理水平,健全服务内容和设施,进而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为了实现公路沿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优势强化沿高速公路地区间的经济互动,充分发挥交通便捷的优势,通过强化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相互作用,实现沿线地区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运行单位应当强化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合作,让高速公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结束语
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2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措施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快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创造了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种以收费还贷为特征的服务性行业,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为使用者提供快捷、安全、舒适、畅通的服务,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要顺利实现这个总体目标要求,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并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其运营效率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一方面要设置健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其不同特征性,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范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组织机构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作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如果可以在制度上创新,那么则可以使得运营组织的管理充满活力,并且保证工作可以按照规范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高速公路的社会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营运事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关的高速公路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收费管理条例》《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这些有关高速公路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的有效。作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再制定具体的适合自己区域的相关制度办法和条例。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可以有章可循,使工作可以更加科学而有条不紊的开展。
2. 深化服务质量,展示“窗口”风采
高速公路属于一个新型的服务性行业,它是直接面向社会的,主要是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服务,对高速公路营运的管理,主要是满足广大群众的安全、舒适的乘车要求,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树立起高速公路的优质服务形象,就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定期开展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的课程,要求从业人员在道德培训中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公意识;第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开展有关“文明工程”的活动;第三,按照高速公路服务总则要求,制定符合各部门的细节化要求以及标准化措施。作为基层而言,其收费站接触最多的就是群众,因而要积极的简历文明窗口,使群众满意其服务,作为“文明窗口”的管理人员则要严格要求,从基本的仪貌到语态都要进行认真的培训,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核,使他们即使面对乘车人员的咨询也能做到微笑服务,使得接受服务的大众可以感觉到温暖。只有将这些细节要求渗透到每一步的工作中,才可以使工作人员从观念到实践都完全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
3. 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管理应该以现代管理原则为要求和依托,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文化,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以人为本”。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树立下,才可以使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实现效率与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可以像企业一样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起规范化的、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业务的综合考评,使得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的人尽其才,使他们的潜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具有效率和活力。
4. 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这样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地实现项目在建立过程中的融资,可以规避企业应该承担的风险。但是这种融资方式也会导致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中须发一定的统一性,使得效率低下,并且在某些时候,还会造成人才浪费。作为相关地段的高速公路管理者,首先就是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合理布局各个部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对一些临时性增添的岗位,部门领导也可以使用兼职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从而降低高速公路营运成本,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管理的众多项目中,以下的几种如设备养护、道路养护以及绿化等等这些比较复杂的,而且人力要求较多的,专业性的工作,可以不再本部门内部设置一些专业人员,而是采用工程招标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员,避免人员上的浪费,从而降低营运成本;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有效的使企业实现增值。
5. 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其设备以及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中。从目前来看,日本包括欧洲以及美国等,他们都逐渐地实现了智能化交通。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也正在积极地向智能化交通的方向靠近。
智能化交通指的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整个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安全性、运输效率、能源和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适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化交通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当客户从收费站经过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完成收费、检测以及放行等一切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出现的可能性失误。
作为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和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积极的开发系统软件,这样可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实现智能化,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因为智能化的运用,首先可以在过收费站的时候,实现不停车收费,这样就可以缩短每辆车过收费站的时间,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放行更多的车辆。这是高速公路提高通行率的首要条件。
6. 积极地拓展高速公路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作为高速公路而言,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作为管理层可以积极的对高速公路的价值进行开发,使其的产业价值得到体现。这需要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完善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应该加强高速公路的绿化;其次,开发高速公路的“经济走廊”优势,在高速公路沿线可以设置相关的广告牌位进行竞价拍卖,第三,开展沿线区域的互动发展。高速公路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实现临近的县市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这可以大大的扩大市场,带动沿线的经济以及旅游业或者其他行业的而快速发展。
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高速公路对经济的影响
高速公路不仅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手段,还是拉动经济的必要手段。当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有效促进该地区对外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运转能力在近几年里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升,其运输效率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各种耗能也得到了大大的减少,从而使高速公路成为了物流、人流以及信息流的大通道,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运转能力的改善提升,不仅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各种耗能,从而使高速公路成为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通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周围城镇的发展。
2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判定
2.1高速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绿通产品运输、高客运输的快速发展,还拉动了集装箱运输、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公路运输结构也越来越完善,运输速度和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运输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与混合行驶相比,高速公路设立了快慢车道,这样以来汽车的油耗量损耗以及行驶的时间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减少,而且汽车行驶的舒适度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2高速公路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高速公路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能够将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连接起来,而且可以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的发展,通过城市之间商品相互的流通,商品销量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消费得到激励,以此能够带动经济差地区的发展。同时,便利的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并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会给周围沿线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方便货物的运输,对招商引资、投资建厂也起着良好的作用,这样以来城市之间的间距会得到大大的缩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就业及亲戚走访会得到有效的促进,人们的幸福感也会得到大大的增加。
3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作用
3.1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作用
对于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首先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缓解交通运输状况的紧张,可以有效转变运输的结构和方式。其次,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能够带动其建设原料行业的发展,促进机械行业、建筑行业等发展,从而使就业需求得到一定的增加。然后,可以大大促进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可以进行有效的解除,我国市场分布的格局和投资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这样以来我国市场会越来越完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者,使对外开放及改革的进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最后,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促进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拉动周边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3.2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作用
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高,首先可以使高速公路产业得到有效的升级,交通运输结构也会越来越完善,这样以来会形成多样、高水平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会聚集在一起,这对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后,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现在物流的效率。最后,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可以使其一体化运输的进程得到不断的加快,以此使人们外出的动机性和选择性得到进一步增加。
4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措施
4.1完善高速公路相关法制建设
对于高速公路来说,其运转和管理必须要有法律作保障,规制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转,不仅可以确保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还可以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发展的规律。因此,只要不断地完善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法规,细化责权管理,对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积极地制定和修订,明确人们在其交通运输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促进高速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避免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的产生,以此确保高速公路科学化、法制化的建设。
4.2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行业作为我国服务行业之一,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其提供的最基础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换代,以此为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相关管理企业应定期做好高速公路科学养护的工作,及时维修高速公路路面出现的损坏情况,并做好其养护管理工作。其次,应对桥梁通道进行必要的清梳管理,及时清理、更换已损坏的安全设施,对高速公路沿线带进行多功能的绿化养护等。因此,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健康服务的完整性,还可以有效降低其养护管理的成本,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标。
4.3完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对传统管理制度的完善;二是提高高速公路“数字化”管理;三是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因此,这不仅需要健全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应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以此使高速公路组织机构更加的科学严密,确保其权威性。
4.4缩减高速公路营运成本
高速公路营运成本的缩减,可以通过挖潜增效、精简机构等形式来实现。对于高速公路的实际营运管理,应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并对其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对新型人才进行良好的选择,这样以来就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的营运成本,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现如今,高速公路管理应积极引进健康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地聘用,做好设岗、公开招聘等工作,实施竞争上岗方式,对竞争激励机制进行不断的强化,给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员工的潜能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另外,应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此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明,齐远.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02).
[2]王玲芳.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之我见[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0).
[3]李翔云.关于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5).
[4]彭利飞;重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
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4
一、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较典型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EVA)指标,以及绩效三棱镜体系等。我国曾先后制定并实施过三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中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三是1999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布实施的《国有企业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根据这一规则,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层面构成。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1984年,著名的管理学者弗里曼(Freeman)提出,任何一个健康的企业必然要与外部环境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利益相关者不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体目标,而且企业也是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二者相互依存。目前我国正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一切活动不仅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仅要求有好的经济效果,而且要求国家、集体、个人由此得到实际效益;不仅要求产品质量高、品种多,而且要求产销对路,适合社会需要;不仅要为企业、职工增加实际利益,而且国家和消费者也要获利;不仅企业利润增加,而且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只有使社会需要得到适当满足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高度重视了社会效益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在制造型企业工业系统中,应将生态的思想融入进来,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化为原则,追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各个层面的动态均衡与协调。
(二)平衡计分卡的运用 对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理论界和实践界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和争论,已逐步达成共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经历了从单一财务指标到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的发展方向。平衡计分卡就是多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典型代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思考评价的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入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高效的运作过程保证了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而持续的改进则提高了组织的运作绩效,实现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最终结果与绩效驱动因素、财务绩效与内部流程以及硬指标与潜力指标之间的平衡。
(三)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大多学者对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绩效管理理念。贾春福等(2001)提出了制造型企业效绩绿色评价的思想。赵麟(2008),黄世英、秦学志(2010)等主张将企业利益相关群体纳入绩效评价的范畴。王瑀、曾春媛(2009)强调绩效评价中应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温素彬(2005),刘英男、戴国强(2009)等认为应综合考量企业的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和经济绩效,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绩效评价因素。蒋天颖等(2008)发现制造业企业组织通过知识获取和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间接地对组织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秦晓蕾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战略、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张婧、段艳玲(2011)指出制造型企业不同模式市场导向下的产品创新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三是绩效评价方法。李廉水、杜占元(2004)从人性化、科技化、环境化及未来发展四个角度提出了“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并从这一概念出发,设置了经济、科技、环境三类指标集,从而构建了独特的评价指标体系。陈娟(2006)将社会目标层面和传统平衡计分卡维度一起纳入制造业绩效评价体系。姚文生(2007)指出技术创新、顾客满意、人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栾红玉(2010)建立了由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过程和供应商五部分组成的制造企业三角锥式绩效评价模型。牛丽文、张静(2005)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可持续发展六个维度,以制造企业为例,创建了综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绩效评价研究的不同层面可以看到,非财务指标,尤其是企业核心能力、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在绩效评价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广大学者及企业家的认可。但信息化特征却往往被忽略了。基于此,笔者将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信息化这些关键指标连同传统平衡计分卡指标一起纳入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使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二、基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分析
我国制造业不论在对内还是在对经济贸易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沿用的仍然是“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竞争力主要是建立在低层次的比较优势上。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趋于不断恶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节约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为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图1是基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制造型企业目标PESIS图。基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分析,制造型企业的关键业绩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品(Product) 产品质量始终是制造型企业的命脉,ISO质量体系标准成为制造型企业规范运营的核心系统。这些标准是制造型企业生存的基本目标,但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除产品质量外,产品形象也至关重要,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内部流程优化等手段不断追求产品质量、产品创新、产品周期、产品形象等指标的提升。
(二)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 始终追求以尽可能低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经济保证。
(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 提品服务质量,保证客户利益;注重人力资源发展与员工激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注重发展供应链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加效率,控制成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环境因素,寻求企业与生产环境的和谐发展,争取社会更多的认可。
(四)信息化(Inform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型企业开始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不断优化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共享程度,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传递质量是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制造型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其他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活动的落脚点。现代制造型企业应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追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的保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基于以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分析,制造型企业的业绩范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体现经济效益的财务业绩范畴;体现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内部流程业绩范畴;利益相关者业绩范畴;信息化业绩范畴以及社会责任范畴。
三、基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可持续发展对制造型企业提出的要求,结合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笔者设计出了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除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内部流程两个维度外,拓宽客户维度、学习成长维度为利益相关者维度,并增加了信息化维度和企业社会责任维度,以适应时代对制造型企业的要求,更好地帮助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图2是制造型企业的战略性平衡计分卡模型图。
(一)财务维度 财务指标一直是绩效考核的主要方面,用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股东的满意程度,是绩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以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层面的指标加以描述,其中,企业盈利能力层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企业偿债能力层指标包括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企业营运能力层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不良资产比率等;企业发展能力层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率等。
(二)内部流程维度 企业内部流程指标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制造型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可将内部流程指标划分为五个层面,即研发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其中,研发过程层面指标包括新产品贡献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率、研发经费率、研发经费增长率、研发人员比例、产品研发周期、新产品推出速度、设备更新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比率、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企业技术贸易收入等。采购过程层面指标包括供应商整体水平、采购平均周期、供应商信息沟通频率、采购退货率、采购成本、供应商满意度等。生产过程层面指标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线柔性、产品废品率、返工或循环成本、生产自动化程度、机器可靠性、产品换线时间、产品制造周期、物料搬运自动化程度、生产能力利用率、设备维护状况、企业库存成本、产品合格率、产品退货率、产品返修率、安全生产率、产品平均寿命等。营销过程层面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获得率、产品销售率、销售增长率、产品交货及时率、分销点的覆盖面和密度、订单处理时间、合同兑现率、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度等。售后服务过程层面指标包括配送完好率、服务效率、发货准确率、故障判断准确率等。
(三)信息化维度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客观背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在传统平衡计分卡指标设置的基础上将信息化指标纳入对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中。信息化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化广度、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收益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化广度层面指标包括信息化设备配置率、信息共享程度等;信息化水平层面指标包括信息传递速度、信息传递质量、信息系统的灵敏度、信息系统的更新程度;信息化收益层面指标包括直接经济利润、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决策支持程度等。
(四)利益相关者维度 除股东外,供应商、客户、员工及社会公众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主体。客户的利益得以维护是企业业务开展的基础,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是企业建设的根本,而社会的认可则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客户层面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顾客获得率、客户保持率、客户投诉次数、顾客响应时间等;员工层面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供应商层面指标包括供应商获得率、供应商保持率等;社会公众层面指标包括社会认可度等。
(五)社会责任维度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很多方面,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责任等,在衡量制造型企业绩效时,可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并且易于衡量的五个方面的指标,即资源节约、产品安全、就业提供、合法性和绿色环保。其中资源节约层面指标包括平均燃料消耗量、单位产品资源投入量、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废弃产品再利用率、污染成本率、原料的可回收率等;绿色环保层面指标包括设备工艺环保达标率、绿色设计投入比率、环保投入资金率等。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四、结论
在研究和总结并参考国内外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制造型企业提出的要求,笔者设计出基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制造型企业目标PESIS图,并基于这些目标研究适合我国制造型企业实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提出拓宽客户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为利益相关者维度,并将信息化、社会责任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指标纳入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中来,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今后将对更多的指标进行量化,并且不断完善评价指标的内容,使制造型企业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潘和平:《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2]张悦玫、栾庆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实施框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2期。
[3]黄世英、秦学志:《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2期。
[4]杨洪焦、孙林岩、宫俊涛:《制造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球视角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11期。
[5]刘英男、戴国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9年第10期。
[6]张婧、段艳玲:《制造型企业市场导向执行模式及前因变量和绩效》,《管理学报》2011年第5期。
[7]王宝霞:《管理中的效益和效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8]桂正耀:《试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科研管理》1996年第1期。
[9]何茂艳、谷晓林:《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5期。
[10]李廉水、杜占元:《2004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务应用;社会效益;发展前景
当前的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在社会各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相比传统商务,具有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促使企业物流以及信息的交流渠道得到了有效增加,最为主要的是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情况下,人们常说的电子商务其实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并且处于开放的形式下,世界各国或者各地区之间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其主要依靠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或者服务器的应用,买卖双方在不相互碰面的背景下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服务贸易活动。换一种说法,就是消费者能够依靠网络实现购物以及消费,企业之间能够在网上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从而实现经济贸易以及电子支付等经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工程技术,同时加以其他辅助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电子商业贸易活动。
一、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目前,泉州市形成了一批以泉州购、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中兴尚品、58食品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各具特色,成绩斐然。泉州购平台短短5个多月时间地方馆的供应商入驻数量迅速增长到808家,产品数量近30万个,总交易额约276万元;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同时,培育了迈途户外运动、家世比家具、新时颖服饰、千纸鹤服饰、唐丰陶瓷等国内外知名的网络品牌。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了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9月13日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年平台累计报关单量407.19万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时间以及控制的限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现对其进行一一分析:(一)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实现了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有助于降低公司成立的门槛,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即不需要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经营、面对固定的消费者。中小型企业内能够有效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民就业,从而有效增加内需。2.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在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依靠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经济贸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查询更多的经济贸易伙伴,能够从中加以对比挑选,有利于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二)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降低。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交易成本的降低,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降低宣传成本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1.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电子商务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像传统商务经济贸易一样,需要固定的销售场地以及销售时间,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经济贸易活动,从而减少了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2.降低宣传成本,企业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其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交易活动,所有的商品销售都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需要像传统经营模式一样,耗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商品宣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还有利于降低资金支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3.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电子商务技术相对而言较为灵活,最为主要的是经营时间、经营地点比较灵活,并且可以减少销售部门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三)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述分析中,已经说明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商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商品降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保障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商品时,往往是选择价格较低的购买,为此企业生产的商品就能够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网上购物得以实现,人们在家就能够进行购物,根本不需要出门即可完成交易活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商品的流通,促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将会扩大生产,从而使得其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二、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企业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并且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目标。需要企业领导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倡导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得到推广应用。(二)组织机构保障,实施高效。为更好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实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就需要企业在组织机构上提供保障,促使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于组织结构的建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其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经济业务骨干,对于机构的具体事务的开展需要总调度室带头处理,对于机构组成人员,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加以确定,并且在确定之后,根据经济活动的需求进行人员的调整。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电子商务项目的高效实施。(三)创新技术,提高能力。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就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基于此,企业需要紧跟互联网技术进步发展的脚步,不断重视互联网有关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才能够构建业界主流设备以及技术的新构架,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四)业务驱动研发,全员参与。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不同一般的商务业务流程,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并且极易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有必要采取自主开发模式,从而有利于满足市场快速变化需求。此外,在日常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当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完善,从而有利于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贸易模式的产生是必然的,满足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电子商务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就说明一个全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此,有必要创新电子商务应用,不仅仅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完善,还有利于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振兴,吴岩松,林春景.创新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经济社会效益[J].厦门科技,2015(04):13-16.
[2]郑国凯.论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J].电子商务,2015(11):70-71.
[3]张艳秋.浅谈电子商务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32):242.
[4]殷佳雪.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7):79-80.
经济及社会效益范文6
关键词:准竞争性投资项目;实物期权;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图分类号:F7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144-04
根据各类建设项目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将其大体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大类。对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公益性的准公共产品投资项目,我们称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加,政府加大了西部地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投资力度。因此,对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简介
投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投资效益,它既可以体现在财务效益上,也可以体现在国民经济效益(以下简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通常情况下,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一般从企业或项目的财务效益(以下简称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评价。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通过,该项目完全可行;若财务效益没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则该项目也可行;但若财务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通过,则该项目不可行,应拒绝投资。然而投资项目类型不同,体现的效益也就不同,对其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选择依据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物流园区,可划分为准竞争性项目。它的建设发展不仅可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物流园区投资数额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下等特点,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建立节约型经济,营造和谐社会等方面社会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应以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为主。
二、财务评价的缺憾及评价方法选择
(一)园区物流需求量及收入预测
本文以甘肃统计年鉴1978―2003年公路、铁路货运量为基础数据,经过整理分析,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了2003―2004年甘肃省物流需求量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天水市场铅锌矿粉流量、主要流向等相关资料,运用专家意见法确定了天水
物流量占甘肃省物流量权数以及园区建立可吸引的货运量比重,预测出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在未来5年物流量预计可达到350万吨;依据天水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市场价格资料,预计园区建立后,可带来主营物流收入和其他物流收入(主要通过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获得)13 893.263万元。
(二)项目投资及财务预测
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全部投资3500万元,其中,政府除在税收、贷款和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之外,直接投入资金1 500万,作为前期配套设施等的建设。预计经营期为20年,建设期1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 1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50万元。
本文按照预测出的园区物流收入,对该投资项目进行了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内涵报酬率(FIRR)和投资回收期等主要指标的初步预测。
该项目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18%,低于行业10%的基准收益率;所得税后的财务净现值FNPV=-388.18万元
(三)财务评价的缺憾
财务评价仅是从企业和投资人角度出发考虑项目的成本与收益问题,来评价项目在财务方面是否可行。然而,项目的财务赢利性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至少没有正确反映国家对项目实施的征税及项目的外部效果等。所以项目财务评价的结论不能作为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最终结论使用,还应从国家或地区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和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效益,来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作为准竞争性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担负着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仅用财务评价方法显然有失偏颇,所以,应寻求其他视角对投资项目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四)运用实物期权基本思想分析确定评价方法
由于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已列入《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是政府必须投资项目。由此可见,政府规划的该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需要其承担部分社会职能,而并非单纯追求盈利。它的建设发展,可实现城市物流规划建设目标。另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天水政府投资建立物流园区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运用实物期权基本理论分析,投资项目价值不仅取决于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还在于对未来成长机会的选择。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的财务效益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政府仍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准备投资建设,原因在于政府把对物流园区的投资机会确认为“增长期权”(growth options),该项目的投资价值主要由未来的增长期权决定,而不是由所产生的现金流决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丰富的铅锌矿资源和市场对铅锌产成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可以为园区将来的发展带来增长机会,这种增长机会对政府来说,可以看成是未来收入的买入期权,可以增加园区项目的投资价值,最终实现政府的投资目的。
所以,本文从社会经济效益视角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三、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方法
(1)可产生的经济收入
前述物流园区可产生物流收入是财务收入,因此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首先应将财务价格按照影子价格调整为经济价格来测算可产生的经济收入。本文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园区物流收入的影子价格即为市场价格,即在对园区财务收入测算时各种服务价格的确定,对该项目效益的衡量是可靠的,其市场价格均能真实的反映出物流园区给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所以在此对园区建立可能产生的财务收入不再作调整,其财务收入即为经济收入。
(2)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在城市GDP中的比重降低,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社会经济效益与宏观调控力的体现。根据我国历年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运用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从地区中观角度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立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进行了预测分析;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已经存在的样本期间的预测模型为:
y^t+k=at+bt*k(k=1)(1)
需要预测年份的预测模型为:
y^T+K=aT+bT*k(k=1,2,3…6)(2)
其中T是样本末期;at,bt为参数,是根据平滑系数α和β(α0, β1)计算得到,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at=ayt+(1-a)(at-1)(at-1-bt-1)(3)
bt=β(at-at-1)+(1-β)bt-1(4)
其中,at是截距,bt是斜率
因此,运用Eviews软件,系统根据1991―2003年我国物流成本比例的具体变化规律自动生成参数α和β。
在表1中,参数α和β分别为0.81和0.12,说明平滑效果比较好,同时由表1的运行结果可知:
at=21.4166,bT=-0.2833,
因此,根据(1)预测1991―2003年物流成本的模型为:
y^T+K=aT+bT*k=21.4166-0.2833k(k=1)(5)
然后根据计算公式:
y^T+K=aT+bT*k=21.4166-0.2833k(k=1,2,3…6)(6)
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天水市GDP×(目前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预期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天水园区物流量/天水物流量(7)
计算园区建立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
(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依据天水市北道区2000―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所列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以及交通仓储业增长率预测2004―2008年的GDP、第三产业产值和交通仓储业产值,然后以测算的物流园区经济收入占GDP、第三产业产值和交通仓储业产值的比重来预测物流园区对北道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4)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依据《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中制定的优惠税率和预测出的各年财务收入计算出园区可能上缴的税收;然后,按照天水市北道区2000―2010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预测出200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最后计算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
(5)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计算
与财务评价不同的是,在确定项目费用时,首先要考虑转移支付的税金、工资和利息;其次是影子价格的确定。本文资金的影子价格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建设部确定的12%社会折现率为标准,同时根据我国劳动力状况、结构以及就业水平,将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确定为1,为简化起见,假定其他投入产出物的财务价格均能正确反映其市场价格,即其财务价格即为其影子价格来运用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涵报酬率(EIRR)两个指标来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三)评价
依据《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天水年鉴和天水市北2000―2010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预计未来5年,通过园区仓储、运输、装卸等基本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保险、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的发挥,可累计产生1.39亿元的经济收入,其对GDP的平均贡献为1%左右;对第三产业的平均贡献为1.53%;累计可上缴税金1 528.259万元,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贡献程度为3.84%。事实上,园区的建立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表现在交通仓储业,其对交通仓储业的平均贡献程度为9.61%,原因在于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定位为专业性枢纽型园区,其建立后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仓储、运输、装卸等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可将天水市场铅锌矿粉运量的90%吸引进来。
根据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预计到2008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由2003年的21.4%降至20%,因此,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的投资建立,通过资源整合和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从地区中观角度分析预测,预计到2008年累计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14.27亿元。
在财务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影子价格确定的标准,调整计算出园区项目的经济净现值ENPV=4 202.96万元,经济内涵报酬率EIRR=30.88%>社会折现率12%,ENPV=4 202.96>0,表明该项目除了能够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12%的盈余以外,还可以得到4 202.96万元的超额盈余,因此,该项目在经济效益上是完全可行的。
四、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本文从园区建立对区域就业、社会分配效果的影响等几方面定量和定性分析园区建立可实现的社会效益。
(一)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分析
物流园区建立对区域人口就业影响是社会效益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是因为一个行业对地区经济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就业压力,通常用物流园区创造的劳动就业率和单位投资就业机会两个指标来衡量;另外,物流园区从业人员的报酬水平,它直接表现了物流园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质量,因此它也是评价物流园区对区域就业影响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
2003年,天水市北道区总人口为57.83万,其中农业人口45.11万,占北道区总人口的78%以上,城市应就业1.7万人,2003年实际就业总人数为1.2万人。根据专家的估算,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可直提供就业岗位350人,同时金融、保险、交易、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 000-1 500人。直接就业人数与间接就业人数之比为1∶4左右。
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出物流园区的就业效果: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立创造的劳动就业率为10.9%,即在当地每一百有劳动能力应就业的人数中,物流园区可提供约11人的就业岗位,占北道区实际就业总人数(2003年)的15.4%,单位投资的就业机会约为0.5人/万元;同时,物流园区从业人员的平均报酬水平为与北道区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水平9 600元相比,高出4%左右。以上结果说明园区的经济活动对北道区的就业具有一定影响。
(二)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近几年, 天水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多已走向衰败,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失业。围绕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可以解决政府一直以来比较棘手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关联行业的无序状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另外,园区选址在天水市北道区,交通压力相对较小,它的建立,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天水市区的交通压力,减轻了市区的大气污染和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预测评价,得到以下结论: 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建设后,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它的投资建立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整合当地资源,实现城市物流成本降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就业、改善区域环境,最终实现物流园区作为“增长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戚安邦. 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4―188.
[2]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97―99.
[3]戚安邦. 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9―201.
[4]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 [R].2004:41―45.
[5]张婕.关于港口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沈素子.嘉兴市铁水中转港物流园区发展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7]Myers,S.C. and S.Majd.Abandoment value and project life. Advances in Futures and Options Research[J].1990,4:1―21.
[8]Chan.S.P.,Hemantha.S.H. Exploiting uncertainty-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s real options: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engineering economics. engineering economist[J].2000,4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