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1
“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上,京东集团技术副总裁、首席科学家何刚做了“云计算在京东云的应用”精彩发言,与现场嘉宾一起分享了京东商城从电子商务角度如何看待云计算和发展云计算的相关观点。
京东对云计算的理解,是将内部资源和能力云化以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开放,并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同时,何刚还谈到了京东电商云理念就是通过云技术和云服务模式,将京东十年的电商成功经验和信息系统提供给传统企业,助力其向电商转型。
京东”云”超越了IT范畴对京东来说,谈“云计算”,更多的是谈“云”而不是“计算”,因为京东对于“云”的理解超越了IT范畴。我们知道,得益于背后庞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京东的送货速度很快。但是买家也会发现他们在网上下的一笔订单,所买的五件商品可能会分开三个包裹发货,或者是一起送来了三个包裹。其原因就是该卖家在北京有好几个仓库,恰好买家所购买的产品分别分布在三个仓库,那么就会由配送员分别派送到买家的手中,其实这些快递的成本是不必要的。仅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如果能把分散的仓库、配送的资源整合起来,使用优化调度,就可以极大地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这和云计算的思想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京东对于云计算的理解绝不仅限于IT。
我们对云的理解是:将内部资源和能力云化,也就是私有云。比如京东的仓储、配送环节,很多都可以在内部进行云化,IT只是一个方面。正如人家都知道什么是IaaS、存储,这些都是将计算资源云化。但是京东对云的理解远远超越了IT资源,我们认为要分为三步,首先各个企业内部要整合、优化、调度各自的资源,这是实现内部的私有云化;第二是当一种资源在企业的成本低于市场成本、效率却高于市场效率时,该资源能力就具有商业价值,就可以将之放到市场中去进行对外开放,统一谓之以开放:第三步是整合,即实现开放之后不但可以共享自己的能力,还能够整合、对接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优质资源,形成一个大社会化的平台。最终这三个步骤就是:内部私有云化,开放和整合。
“三步走”发展京东”云”
那么,在了解了京东对于云计算的理解背后,就电子商务公司来说,其关于云计算的愿景、设想又是怎样的呢?
从机房建造、服务器、网络设备、机架、电源,再到软件系统,不管是IaaS层而还是PaaS层面的软件系统,最后再到应用,云计算的跨度是非常广泛的。对于京东这样一个电子商务公司来说,发展云计算的第一步是实现内部云化,京东去年实现了超过一千亿的交易额,背后正是有着庞大的上千种应用系统在内部运行,这些系统都运行在京东内部的私有云上。
而对外则就是上述提到的第二步开放乃至第三步整合。对于京东而言,必须要有硬件层(IDC、机房、网络),还有IaaS层和PaaS层,没有这些就无从谈起。而PaaS之上对任何一个应用开发者来说,仅提供简单的基础资源计算平台其实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最核心的问题。一个应用开发者固然需要基础资源,但更多的是开发应用时所需要的一些模块,即要把各行各业做成模块化、形成相关的架构,便可以在服务流程的组合上去简化应用架构和提升应用开发速度。我们认为开发者需要很多应用基础模块,称之为“BPaaS业务流程服务”。之所以提出这个,是因为京东有着与国内很多电子商务公司部不一样的、庞大的电子商务系统。目前,在京东运行的是全流程全产业链模式,从供应链、采购、补货到交易平台、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交易、促销、营销乃至广告、短信,再到后台的仓储、配送、售后、客服,一应俱全,因而它的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支持全产业链,覆盖面非常广,因此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升级把内部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SOA化、模块化。京东具备了对外开放这些模块的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开发模块。当然,京东也不仅局限于此,从长远来看,还希望能有合作伙伴提供ERP、CRM等各种类型的服务模块,运行在基础平台之上。
第二个方面是数据服务。京东有很多供应商,他们会有大量的店铺数据、商晶数据和流量数据,京东将这些数据开放给自己的商家和业界的SOA开发商,后者又在开发各种各样的数据应用来服务京东上的商家。而在开放这些数据的同时,京东也在考虑是否能整合整个行业的数据,把这些数据部放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包括交通数据、电商数据等等),一起服务于行业开发者。
第三个方面是API。目前京东已经有400个API,后续还希望能把行业里的API进行整合。这对开发者来说,他们开发应用的关键是不想从零做起,而是希望你所提供的模块能让他们快速组建,如需要数据、输出数据、产生数据等等。有了这三点以后,开发者的工作就会非常轻松。我们也希望在此基础上,能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来使用这个平台。
再则就是希望能集中整合,号召大家从硬件层面到应用层面提供资源,一起搭建一个完全开放的大平台,而不是由某个公司或个人来完成这件事。至此,就是京东关于发展云计算的具体愿景所在。
“京东电商云”助力传统企业信息升级
而在提出了愿景之后,京东又将怎样地落实呢?对此,何刚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第一,应用层面,我们称为“京东电商云”,就是通过云技术和云服务模式将京东过往十年积累的成功电商经验和信息系统提供给传统企业,助力其向电商型转化。
以往,我们在和客户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传统企业面临很多挑战,具体包括用工成本上升、难以与电商竞争:用户对网络购物体验的喜好:网络购物发展,渠道扁平化革命等。企业们纷纷思考,如何才能走上快车道、保持快速的发展。而当下很多传统企业都在拓展电子商务业务,至少把线上销售当作自己的销售渠道之一,且网上甚至有人提出“企业应该都变成电商”。尚不论这样的想法是否绝对,但可以看到运作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可由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了解不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如何实现线上交易,如何获取新用户、维护老客户;如何做运营,尤其是多晶牌运营:如何抓住人数据、移动、O2O机会等等。
在这方面,京东做了十年的电子商务,去年首次实现了超过了一千亿的交易额,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经验通过云服务SaaS服务模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这里面包括了很多价值,如我们提供的云服务可以让商户拥有自有交易平台、Web+移动商城、自有用户体系、云端CRM,还包括全流程、整合多平台运营、技术(不用传统企业花一分钱购买服务器、带宽、雇专业人员进行维护,所有都可以通过京东的电商云应用为大家提供服务)、开放(可以直接与传统企业原有的ERP电子信息系统打通,也允许了二次开发和拓展)。另外京东也在做互联网金融,已经拥有了包括供应商数据在内的非常宝贵的交易数据,可以实现很多供应商、商家的信用贷款及消费者的信用消费。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资源提供给传统企业,哪怕他最终使用自己的平台,当然京东也可以向这些传统企业推出整套基于平台的金融服务。最后就是经验分享,我们愿意手把手地告诉大家如何来运作电商平台。
第二,京东提供了类似亚马逊模式的公有云服务,如托管服务(云主机、云存储、云数据库等),即提供一个弹性的计算环境,可以吸引很多开发者包括传统软件供应商等将他们的软件SaaS化,运行在此平台上,最终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该价值也达到了业界的共识,同时京东也在提供SaaS服务。
第三,是私有云市场。我们已经意识到,包括业马逊这样的公司(国际化一流的IaaS公司),从早年的纯粹做公有云IaaS也开始逐步做一些大企业、政府机构的私有云项目,包括也签了一些美军的单子。而中国企业更为突出,因为中国企业对于公有云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权益的保护及受文化的影响等。
对此,我们观察到私有云市场是非常巨大的,且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升级也是众望所归。京东发展云计算已经两年时问了,内部有着几十种不同的云系统在运作,从最基本的弹性计算云到文件系统、云存储、中间件系统、分布式中间件系统(缓存、消息队列、SOD框架、实时处理)及到数据层面(数据同步、收集、采集、展示,源数据管理等等),一直到最后的运维自动化,也包括了如何从上千个系统里统一采集、统一监控,如何部署等。我们已经意识到一些企业在改革信息化的过程中有类似的需求,因而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可以将京东内部的私有云经验拿出来和行业企业、政府机构一起分享,协助他们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
记者手记
莫让“云途”成“逋尽
据Gartner数据统计,2013年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17年将突破2442亿美元。可见,云计算市场的前景广阔,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增长点。
纵观国内,近年来,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也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但我们也注意到,此前来自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约达到47.6亿人民币,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同时,根据有关方面所做的调查统计,去年仅有38%的企业客户已经有云计算应用,而2012年这一比例为37.5%。一年0.5%的增率,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审视国内的云计算市场是否存在着概念过热、产能过剩的危机,是否已经从一个新兴产业转眼变成了市场饱和的传统产业?
其实不尽然。经调查发现,当前云计算产业中的投资过剩和重复建设多集中在价值最低的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整个产业链中更具价值的部分仍待发掘和创新。在此背景下,今后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应在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将重心从“建设”逐步转向“服务”,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2
【关键词】校园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岗位教学;学生创业
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成为"现代生意人"的美好意愿选择报读电子商务专业。显然,要想在人才辈出的电子商务领域大展拳脚,"技术支持"和"商务实践"两手都要硬。中职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都比较薄弱,如何在短暂的三年内让中职生学到技术,服务于在线生意,是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校园电子商务可以真实的再现电子商务各个岗位,解决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问题。
一、意义
校园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平台,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升专业和非专业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等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于学生而言
1.校园电子商务能为电子商务、物流及相关专业的特长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外出购物很不方便。部分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平时兼职卖一些小物品,但往返的路程、车费使得成本提高。而校园电子商务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我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和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网上开店,开展自己的专业实践,充分利用各自特长,校园电子商务为这些特长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及发展空间。2.校园电子商务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岗位。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提出校园电子商务的模式,即“创业平台+校园勤工助学配送中心”模式。充分利用校园内资源,建立学校自己的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的成员均可由贫困生组成,提供其勤工助学的机会。该模式由在校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建立的虚拟网络平台与一支勤工俭学的配送队伍有机结合,既发挥了专业特长生的优势又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岗位。3.校园电子商务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我校电子商务营销类专业因受到实训条件的约束,毕业后就业难。开展校园电子商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且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二)对于教学而言
1.校园电子商务提供实习的基地。开展校园电子商务可以为校内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使相关专业学生通过真实的商务活动,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开展校园电子商务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由于电子商务课程具有知识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特点,属于商务、计算机、管理学等交叉学科。校园电子商务提供了完整的商务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须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3.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服务中心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提供真实案例。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如采用传统理论授课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以很抽象、难懂的感觉,只有对电子商务进行实际模拟教学才是最直观、形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中。解决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学中无法实践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利于校园文化与社会互动的推广,利于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对于社会而言
1.校园电子商务提供二手市场流通学生的闲置物品,避免资源的浪费。每年毕业生离校时都要进行旧物交易,通过供求信息,校园电子商务很好地流通了学生的闲置物品,避免资源浪费。2.校园电子商务解决物流配送、信用与安全支付等关键问题。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校园电子商务环境下,师生们居住非常集中,使得物流的配送准确、及时,同时也降低了配送成本。3.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技工学校的教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校园电子商务可采用招商引进的方法,让企业入驻校园网络商城。企业只需提品,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为中小企业开拓了市场,提高了产品知名度,让中小企业实现现代商务经营模式,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
二、可行性分析
(一)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概念已经炒作多年,真正的电子商务已是呼之欲出,未来的商业将会是电子商务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已经出现了大量地区性的“网上购物,送货上门”的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公司。
(二)开展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基本上每个学生都用手机上网———消费者有能力上网;校园网非常发达,宿舍电脑并不是遥不可及———消费者有条件上网;学校离城区较远———消费者购物不便;学生都很时尚———消费者渴望尝试电子商务;校园网依托学校部门———我们诚信高;学生宿舍非常集中———我们送货速度更快捷;劳动力、进货、运营成本低———我们商品价格更低。以上这些条件是任何城市都无法与之媲美的,这关键在于我们是在校园这一特殊的“小社区”内实行,其整体优势远优于那些发达城市,具体比较而言:首先,校园拥有更懂得消费的群体。(1)现在的中职生几乎都会上网,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以上城市更具备电子商务成功开展的条件。在学生抽样调查中,基本上99%以上学生拥有手机,90%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2)中职学生年轻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减少了改变消费习惯的阻力,不需要像其他电子商务公司那样支付昂贵的推广费用和时间成本。在我院学生抽样调查中,有40%的学生有网购经验,80%的学生会尝试O2O的网购模式。(3)最重要的是有些院校处于城市郊区,校园附近商店较少、路程远,校园原有商店价格偏高,不能满足学生的消费需要。经调查,100%的学生希望在校园开展校园电子商务。(4)校园市场是相对独立的消费市场,且是一个局部高消费市场,消费市场集中,仅一千亩地的生活空间,几百元钱就可对所有消费者宣传一遍。其次,我们能够提供比他们更优质的服务。(1)我们的消费者居住集中,并且有条件在其居住区附近设立配货中心,可大大缩短送货时间,方便快捷。(2)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招聘学生做兼职,节省人力成本;进货依托商务服务中心商贸部,进货成本低;运营依托学校,并且仅在学校内部开展电子商务,不需支付昂贵的宣传推广费,所以产品更优惠。(3)我们的兼职送货员来自学生,并且实行固定送货员给固定的宿舍楼送货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与客户建立人情化的融洽关系,还可以培养大量的潜在顾客,拥有其他电子商务公司无法企及的良好的客户关系。
三、愿景
院校的学生无论在校园的任何位置,只要能够上网或拥有手机,您所需要的商品将在1天以内(或指定时间)准确送达。当为吃饭而发愁、当在渴望追求时尚服饰、当想给朋友一个惊喜等而烦恼的时候,只需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轻轻一点,或是给电子商务创业服务中心处发个短信,一切皆可解决,这就是实践性教学与校园商务的完美结合。
作者:胡明先 单位:宁夏工业学校商贸系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浅谈.王新,职教通讯2007年.
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3
每年6月,京东高级副总裁、CIO李大学和他的团队都会面临“大考”。这个月是京东的店庆月。营促销繁多,包括大量最考验系统能力的秒杀活动。6月18日店庆当天,京东的交易量和流量会达到平日的2到3倍。如果这一天系统不出状况,那么。在未来的一年内,系统都将会平稳运行。
“在普通客户眼里。京东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也有人讲,京东是一家物流企业。”李大学笑道。“而我们认为,自己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李大学是2008年加入的京东,当时京东的研发部门只有20多个员工,日交易量也只有5000单左右。现在,京东研发团队的规模超过了3000人,日均交易量达到100万单,IT系统已经成为京东的生命线。
京东的研发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技术平台。用来支撑交易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障业务的快速增长。二是应用平台,涵盖京东的各个业务系统。同时向顾客提供各种应用。三是大数据平台,利用数据价值,支持企业经营和决策。
相比技术平台提供的运营保障,应用平台运行的核心命题是如何敏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改变企业流程,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给用户更好的购物体验。提升网站销售。
京东希望尽可能多地给顾客呈现订单的处理信息和所购商品的物流信息。相应的,系统会把拣货任务自动到每个仓储人员手中的PDA上;系统也会计算出每个物流人员应当配送哪些商品,配送的顺序和交通线路,通过配送员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实时记录配送路径。
李大学和他的团队开发了许多与真实环境互动的应用。顾客在线下商场看到某个商品,通过智能终端上安装的APP拍照,就能获得该商品的京东价格;顾客也可以拍摄某个房屋的空间布局,将京东商场的商品在这个空间里做虚拟的摆放;在不久的将来,顾客甚至能够通过自拍,虚拟穿戴服装、眼镜等商品。“这些体验能帮助顾客更容易地找到喜欢的商品,京东也就更快速地获得了订单。”李大学说。目前。京东商城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接近IT。对这些数据的持续分析。京东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例如,优化仓储过程中的拣货路径和流水线布局,优化快递人员的配送路径等。
李大学和他的团队有一个愿景,希望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团队。”李大学坦言:“技术创新做到何种程度,算是中国最有影响力呢?这很难找到衡量标准,京东更看重的是愿景所带来的效果。”为吸引更多“技术大牛”加入,李大学制定了一个“400牛人”的招聘计划。想要找到搜索、云计算、推荐算法、大数据等各个技术领域内拔尖的人才。
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4
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北京大学魏炜和清华大学朱武祥认为完整商业模式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从整体结构来看,定位是商业模式的起点,它实现顾客价值,企业投资价值是商业模式的归属,它实现企业价值。而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构成企业的运行机制。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新型电子商务公司,依托新型商业模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依靠传统商业模式的行业产生强烈的冲击。随着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广泛运用和创新,邮政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邮政现有商业模式特点分析
2007年邮政政企分开后,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按照“一体两翼”的改革思路,邮政分为邮政企业、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公司、邮政储蓄银行三个经营实体,和速递物流、邮政银行相比,邮政企业更具有传统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特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邮政企业面向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构建。
目前邮政商业模式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一)定位不清晰,与当前经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顾客价值较低
在外界的一般观念中,把邮政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但实际上邮政是典型相关多元化企业。其中函件、报刊以实物为载体传递信息,属于信息通讯市场;集邮定位于收藏和礼品市场;短信、航空机票、代收代付、邮政网站等,分属于数据分销、代办等多个市场;而分销业务属于商品流通市场;包裹和速递物流业务同属物流市场。金融属于金融市场。按照波特价值链分析,邮政企业通过共享网点资源、人力资源、系统资源、客户资源、邮政信誉完成邮政业务价值链各环节活动,获得战略匹配利益和范围经济性。从顾客生涯价值来看,由于邮政现有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普遍服务定位准则基础上,未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细分:函件、报刊等传统业务受到现代通信技术的替代,顾客基数越来越小,顾客份额极低,虽然近年来邮政涉足数据库营销等媒体广告、礼品、数据分销、代收代付等市场,顾客范围有所扩大,但市场份额较低,运营成本高企,企业总顾客生涯价值偏低。
(二)邮政现有模式系统相对固化封闭,缺乏弹性,对内整合价值链和对外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能力弱
邮政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建成综合计算机网和邮政储蓄网两个平台,并逐步完成电子化支局等各业务子系统、11185等服务系统建设,目前已开始各子系统的集成工作,但总体上讲,目前邮政企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未完全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造成实际上业务系统的数据无法转化为信息,如邮政客户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使用不同邮政业务,系统无法有效识别是否为同一客户行为。同时业务系统除个别业务与外部企业有简单数据交换接口外,系统仍然是封闭的,无法有效地在产业链上前向、后向延伸,因此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两个层面,当前业务系统条件还不能有效对顾客、合作伙伴及内部利益相关方角色定位和利益分配调整。
(三)邮政关键资源和能力独特,但没有有效整合,缺乏整体优势,相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所弱化
邮政有七个独特资源和能力:一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邮政网点;二是覆盖全国的实物运输网络。三是全国最大的投递配送网。四是把上述资源有机联系、协同运转的全程全网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是邮政文化的一部分。五是中国邮政品牌。六是巨大的客户基数。七是邮政专营权。后三者是基于邮政长期普遍服务而获得特殊资源和能力。受定位、业务系统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呈现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相对“轻型”电子商务企业,邮政企业具有固定资产多、单点产出低、整体效率低的“重型”特点。二是产品和服务创新乏力,品牌形象、客户基数、专营权资源作用下降。
(四)盈利模式单一,企业自由现金流无法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邮政企业收入结构和成本结构处于一一对应状态,即提供什么服务,就向客户收取费用,扣除成本,以获得收益。在盈利模式同质化的时代,这种盈利模式使企业经营变得越发艰难。自由现金流构成可认为是“现金收入-现金投资”。目前邮政企业利润构成中,金融业务是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其他邮政业务受市场规模影响,有较高的经营成本,对现金收入贡献较小。长期以来国家对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主要靠邮政自身投入解决。网点建设、车辆购买是邮政价值网络形成关键资源,需要大量的投资,同时运营投资也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而逐年增多,因此现有商业模式下邮政企业呈典型的“重资产”经营特征。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邮政企业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4.5万亿,同比增长22%,其中网上零售交易市场(BTOC、CTOC以及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交易额实现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占全年社会零售总额的3%。据艾瑞网分析认为,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大规模的发展、应用、运营阶段,已出现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从地域来看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快速向农村区域普及;从涉足企业来看,传统企业电子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从方向上看,行业细分和专业化发展成为趋势。
(一)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参照IBM公司对电子商务发展起步、集成、E时代三阶段的划分,邮政电子商务经历十年发展已进入系统集成阶段。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电子商务业务实践更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按照邮政集团公司“支撑、服务、运营”战略目标,已实现邮政传统业务的电子商务化;和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行业部门、社会团体广泛合作开办代收税、代收水电气、代收通信费、代办电信、代收石油烟草款、代票、航空机票等业务;并在网上订报、集邮预订等传统电子邮局之外,开办邮乐网(BTOC)购物平台,逐步涉足运营领域。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实践利用现有邮政资源和能力,其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业务实践,邮政打破多年来封闭、固定的态势,外部合作伙伴成数十倍的增加,邮政企业有效地突破固有市场领域和边界。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邮政面向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1.企业外部电子商务运用普及,出现规模效应,意味着电子商务法律政策环境日趋成熟,公众对电子商务模式认同度、参与度增加,价值创造主体多元化、盈利模式多元化,邮政企业有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条件和后发优势。
2.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功范例为邮政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青岛海尔、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等传统企业,已经具备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并具备运营的基本条件,电子商务不仅在传统企业内部价值链深层次整合,还在外部价值链整合加快。最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线上虚拟平台+线下实体平台”模式,为邮政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指明方向。
3.邮政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电子商务业务实践效果明显,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基本条件。近十年的电子商务实践促使邮政企业在组织结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运营经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出了适应性调整,是下一步全面创新的基础。
三、邮政面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和策略
(一)实施专业化经营是邮政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
专业化经营是解决多元化经营的主要途径。前期邮政体制改革主要成果是成立金融、速递物流两个专业化公司,而对邮政企业所经营业务专业化经营尚未涉及,虽然在省、市层面成立了专业公司,但还不是独立的法人,县一级层面则全部实行混业经营。随着邮政业务因发展需要,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邮政经营范围从原有固有的专营领域向竞争性市场延伸,面对不同市场,原有“大一统”的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障碍。建立专业公司和营业、投递、邮运等对内部资源之间明晰的结算关系,是解决企业资源高效匹配的有效途径。
(二)“虚拟经营+实体经营”是邮政商业模式创新最优路径选择
传统“重型”企业如青岛海尔等通过电子商务运用,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成功解决了网上渠道和传统销售两个渠道冲突问题;而典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则纷纷建立“实体”渠道,以直销模式成名的戴尔公司,近年来一反常规,纷纷建立国内实体经营渠道。因此,邮政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应该是基于传统实体渠道,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业务系统,提升邮政品牌、客户关系等“软实力”,大力发展虚拟的网络渠道,最终建立实体和虚拟渠道相结合的“轻型”企业。
(三)重新定义邮政业务是邮政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
将原有普遍服务条件下邮政业务进行重新定义,改变传统邮政业务固有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赋予传统业务新的内涵,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如商业信函,依托数据库营销,整合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以新媒体的概念出现;利用自身关键资源优势,改变原有关键资源传统功能,通过满足电子商务时代顾客新消费心理和需求取向,如整合邮政实体渠道,使之成为一个分销节点或物流配送节点,而不仅是传统的收寄功能;利用邮政传统实体渠道优势,建立销售型BTOC网站,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模式。重新定义邮政业务意味着公司需要有明晰的战略方向,公司使命和愿景,也就是企业战略的明晰和转变。
(四)建立和完善基于电子商务的业务系统体系,确立邮政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格局
完善邮政电子化支局等业务系统,加快互联互通,使之具备开放性特征,能方便、安全、高效地和其他外部网络连接。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业务系统新规则,将邮政企业、客户、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之间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从而完成对利益关系的重新确定。
(五)重新组合现有关键资源和能力是邮政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化选择
在电子商务时代邮政企业现有关键资源和能力,其作用已经严重弱化,但仍然是任何新商业模式必要的资源和能力,因此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优势发展,是目前邮政企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最优选择。以现有企业关键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依托业务系统建设,重新调整关键资源和能力组合,实现内部价值链的整合。如加大邮政品牌形象建设,改变目前邮政品牌逐渐弱化的局面;改变运输网络、投递网络固定模式,实现具有弹性的的个性化服务;将全程全网规则和流程固化到新的业务系统中,是使之成为其他关键资源和能力整合的支撑点。
(六)实现以专业化经营为基础的盈利模式多样化
邮政各项业务所属市场不同,盈利模式的多样化,是邮政企业增加顾客价值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在重新定义客户的基础上,把握行业价值链变化,动态的转变业务结构,实现多点盈利。如以“航空机票+商旅”的“基础产品+衍生服务”模式;“自由一族”会员制、“集邮社区”、基于BTOC平台的邮政网购会员等配电盘模式;因邮政普遍服务和专营权而获得的信报箱行业标准及准入模式;以商函“第三方赞助”、“按效果付费”、“数据营销+代收款+物流配送”价值链整合模式。实现各专业间信息全面共享,开展跨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交叉营销,从而获得盈利倍增效果,如将邮政邮乐网转化为集销售和客户积分兑换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企业投资价值为宗旨,适应企业重新定位后商业模式的变化
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在资本经营高度发达的今天,仅靠企业自身积累已经远远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完善邮政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投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对部分成熟的业务进行剥离,使之具备资本运作的主体资格,实现股权多元化,参与战略兼并和并购、战略融资等资本市场运作。从运营角度看,通过品牌授权经营、特许加盟、非核心业务外包和合作、资产租赁、整合供应链等方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运营资本的投入,实现轻资产模式运营。
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5
2011年1月,腾讯公司(0700.hk)推出微信——定位于熟人圈子的网络社交新平台。依靠腾讯既有的QQ平台、共享通讯录等特点,微信在面世十个月时,注册用户数便突破5000万;2012年9月,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宣布,微信用户突破2亿。
虽然用户数不及新浪微博的一半,但微信正与腾讯旗下的电子商务、支付工具等公司联合,试图利用微信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从而形成特定的商业模式:二维码+账号体系+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支付+关系链,抢占新的互联网市场。
微信的快速商业化,让起步更早且更有社会影响的新浪微博顿显黯淡。
11月16日,在新浪公司(NASDAQ GS:SINA)今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承认,腾讯微信的崛起,在用户停留时间上对新浪微博形成了威胁。
财报显示,2012年三季度新浪净营收为1.524亿美元,环比增长15.8%,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990万美元,环比下降70%,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363亿美元。
其中,关于新浪微博的信息受到格外关注:截至9月30日,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4.24亿,平均每天活跃用户为4230万。今年三季度,新浪微博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新浪广告收入的16%。尽管这与上季度的1000万美元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与新浪对微博的投入相比,增长仍偏慢。
早在2011年底,曹国伟曾预计,2012年新浪将为微博投入1.6亿美元,这应当是基于2011年新浪微博的投入,1.1亿-1.2亿美元。
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微博成为新浪最具想象力的新业务平台。虽然包括腾讯在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均相继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但新浪微博迅速成为领跑者,即使是有QQ平台作为依托的腾讯微博,亦难媲美新浪微博一枝独秀。
新浪最初希望,借助微博打造一个以社交和兴趣分享为纽带的生态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直接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展开竞争。但由于其产品设计能力存在缺陷,且迟迟未能找到变现的商业模式,新浪微博这一理想至今未能真正实现。
作为后起之秀,微信是腾讯的创新产品。更重要的是,微信借助腾讯的平台效应及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还逐步实现了新浪的理想,并使后者达成理想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因为微信不仅抢占了用户的时间,还会抢占商户在这类平台上的营销投入比例。
从社会化媒体属性来讲,微信不能取代新浪微博,但是微信在问世不到两年时间里,确实正在终结新浪成为互联网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机会,这令早起步的新浪微博充满新的发展变数。
若无重大转机,新浪更有可能成为专一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却无缘加入互联网新的生态系统平台巨头之争,这恐怕更多属于腾讯,或者传闻入股新浪微博的阿里巴巴,它们之间必有一战。
移动终端狭路相逢
微信与微博的较量,起源于PC互联网,却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分出高下。
11月14日,腾讯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的财季,腾讯公司总收入115.656亿元,同比增长54.3%;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31.6%。
但是,腾讯也不得不面对QQ账户数增速放缓的现实。在其后,付费用户增速也会随之放缓,从而影响腾讯业绩。在腾讯内部,微信是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种子业务而存在的。
马化腾在公开场合表示,微信之于腾讯,并不是增量和补充,而是替代和迁徙,微信要成为最大的移动入口。事实上,微信正是在与手机QQ等腾讯部门的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腾讯对微信的此种战略定位,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新浪财报显示,在新浪微博用户中,已经有72%使用移动端登录(包括移动端与PC兼用)。在微博广告中,已有15%至20%是来自移动端。
在移动领域,微信和微博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冲突。
现状是,在移动终端,新浪并未拿出展示广告之外的有效商业化手段。新浪微博的三大主要收入来源,即广告收入、游戏平台分成、会员付费,主要适用于PC互联网。
与新浪微博主要的广告模式不同,腾讯微信则在移动互联网广告之外,逐渐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腾讯生活电商经理张颖向《财经》记者介绍,微信主推的业务为“微生活会员卡”,即:商家推出自己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商家的会员资格,享受打折和优惠。
由于智能手机带有地理位置标识,微信在设计之初就具备基于地理位置的“摇一摇”功能,可比较精确定位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设想的是,用户通过主动提供地理位置“报告”,使得商家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营销。
“大家可以通过微信,定位到不同的地点,从而发现不同的商机。”在一个聚集了全国各地微信营销人员的QQtalk群里,《财经》记者发现,微信的使用方法已经被大大扩展。“我定位到绍兴,推送空调保养项目;定位到南京,推送软件业务……在澳洲,会推送很多房产中介……这就是微信全球的状况。”一位微信营销专家介绍。
在他看来,微信已经成为移动领域里一个强大的展示和CRM管理工具,亦可被用来发现商机,而微信在推送的过程中可与用户适时沟通互动。
新浪微博曾跟随微信推出了“摇一摇”的功能,但因其媒体属性,用户并不愿意过多公开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目前,腾讯已在全国的六个城市拥有约100名地面推广人员,促进微信会员卡的普及。未来,腾讯将与更多商合作,进一步推广微信的生活服务。腾讯则通过与商家的提成,获得收益。
根据“腾讯微生活”首页上实时增长的数字,截至11月25日19点,全国160个城市已经有135.65万个商家加入,23208家参与了优惠活动。这些商家有多少曾是微博的客户,不得而知。
在推广微信独有的生活服务模式之外,微信新增添的功能基本可覆盖微博的相关功能。
微信的公众账号,具备了类似微博、传播消息的功能。鉴于微博信息过多所造成的信息泛滥,微信在推出消息功能时颇为谨慎:目前,非微信公众认证账号每天只能对外一条消息,公众认证账号则可三条消息。
同时有消息传出,微信将开放游戏平台,这与微博的游戏平台模式如出一辙。微信的“朋友圈”则承担了微博的兴趣分享功能,但与微博相比更具私密性,只在朋友间分享。
针对微信侧重熟人关系的特点,新浪微博也于近期推出了“密友”功能,设定信息公开范围,在微博明显的媒体功能之外,加强社交互动元素。但知道此功能的网友并不多。
曾受益于微博营销的快书包创始人徐智明表示,微博活跃度确实有些下降。在这种趋势下,新浪微博于今年6月快速推出会员付费制度,并开始对“微游戏”平台收取30%的收入分成。
微信正飞速地将PC端的优势迁徙到移动端,并不断抹杀新浪微博的竞争力。
微信实现微博理想
起步高、用户更多的微博,并非一开始就只定位于成为社会化媒体平台。
“如果说微博面临威胁,那么最大的威胁一定来自内部。”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程苓峰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商业化尝试方面,新浪微博的产品设计并未有效地解决它存在的问题,而是逐渐被微信逼退至媒体属性,亦与新浪当初对其寄予的生态平台设想相距甚远。
2009年5月,曹国伟与其他新浪管理层人士开始讨论做互动类产品。此前,新浪对一款名为“新浪朋友”的产品已经投入很多资源,并初具模型。
据媒体报道,“新浪朋友”定位类似于Facebook,考虑到当时新浪并没有运营大型社交网站的能力,管理层最终决定将Facebook的Mini-feed功能拿出来,由名人消息出发,做成新浪微博,与Twitter形式接近。彼时,国内最早的类似Twitter的网站——饭否,则因内容监管问题关闭了服务器。
微博面世后,新浪在其上逐渐增加应用、微吧、微刊,甚至推出微币,试图使微博成为集媒体功能、社交功能、增值服务提供商于一体的平台,但产品的最终形式并未达到此愿景。
新浪为何难以在商业化方面给出满意答案?在众多因素当中,新浪的产品设计能力是被诟病最多的。从新浪产品历史来看,产品运营能力确实影响了新浪的互联网机会。
2004年,新浪收购了朗玛UC,后者曾于2002年推出即时通讯工具。但随后新浪未能把握机会,腾讯QQ迅速发展,在即时通讯领域一家独大。2005年,新浪推出博客,依靠名人效应使得用户数一时暴涨,可随着微博兴起,博客影响力又逐年下降。
从新浪博客、微博诞生过程来看,其向名人微博倾斜的媒体特点一以贯之,这部分基因影响了微博的信息分类和整理。
2012年7月,新浪微博推出“智能排序”,试图打破“时间排序”方式优化用户的信息管理,但产品效果欠佳。
11月16日,在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新浪透露,将在四季度末正式推出“推广信息反馈”(Promote Feed)广告系统。据《财经》记者了解,包括宝马中国、中国移动等在内的微博账号已率先参与。新浪微博副总经理芦义对《财经》记者表示,该系统早在今年夏季就开始测试,将采用CPC(按点击付费)模式。
曹国伟表示,该广告系统为自助广告系统,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同时,包括普通用户、已经注册微博的在线商家在内,都可以使用“推广信息反馈”来自助投放广告。由于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多使用移动端登录,新浪微博还将推出移动支付系统。
可以对比的是,在此之前,Twitter即推出Promoted tweet。但Twitter主要将信息反馈显示在用户搜索结果页,新浪的系统广告属性则更浓。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在接受i美股网站访谈时表示,现在,广告主们更愿意接受CPC(按点击付费)和CPA(按用户行动付费)模式,新浪推出的Promote Feed系统如果采用这两种模式将面临较大挑战,而若固守新浪门户网站已经成熟的CPM(每千人成本)的展示广告形式,则新浪微博将失去商业价值:在相同广告模式下,新浪微博和新浪门户已经出现左右手互博现象。
曹国伟对此表示:“蚕食效应也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目前无法量化其效果。”
新浪自助广告系统上线,可能对微博营销企业产生冲击。从2009年上线以来,基于微博的营销公司和账号应运而生,在2011年末几乎达到顶峰。
不过,电商分析人士龚文祥表示,“大家都以为新浪微博自有广告平台会对第三方中介平台有冲击,几个月的实验中发现没有人用,广告主及大号还是用微博易(一家微博营销公司)。”
微博易CEO徐扬对《财经》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新浪微博活跃度有所下降,IP导向能力减弱。他认为,不管微博还是微信,都需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新浪微博的公众媒体属性,让人们更愿意相信粉丝众多的“大号”,而不是广告自主系统,这是微博的尴尬之处。
多家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微博营销企业表示,微博和微信属不同类型的营销工具,前者媒体属性较重,适合广泛地消息,后者熟人关系特点明显,适合利用关系做企业营销、CRM管理。以两者目前的用户规模来看,虽然相互不可替代,但分流现象已十分明显。
与微博的尴尬不同,微信的盈利模式是可预期的。与微信起点几乎一致的韩国通讯应用KaKaoTalk,今年7月已经实现盈利,它的商业模式就是:电子商务+付费表情+Plus Friend广告+游戏平台。
在腾讯内部已经有消息透露,未来将电子商务和游戏植入到微信,微信的生活服务也带动了腾讯电商、腾讯旗下支付企业财付通的发展。
11月19日,腾讯财付通总经理赖志明表示,微信与财付通将在两个月内打通;“美肤汇”已成为第一家接入微信的电商网站,用户关注其公众账户,点击“美肤汇会员购物”专区便可直接进入一个手机商城。
这意味着,腾讯内部将有三个业务系统合作,打通微信内部的电子商务链条:腾讯电子商务公司负责发展商户,这些商户可以开通“微生活会员卡”,并通过“公共账号”平台管理在微信上关注自己的用户;用户则可通过在微信中搜索“微信会员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家并且关注,接受推送信息,一旦选中,即用财付通支付——整个电子商务链条全部贯通。
用户将在微信环境下完成支付,在社交、信息、资金、物流等要素中,微信再进一步。最终在移动端,腾讯将依托微信形成一个商业和社交的生态闭环。这些都是新浪微博所缺失的。
微信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搭建了新浪微博最初的理想架构,成为新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平台,展现出较大商业潜力,并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刻,终结新浪微博的SNS(社交)情怀。
新浪渐离生态大战
面对并不乐观的竞争态势,新浪微博的探路和转身,亦在传闻中微妙酝酿。
11月14日,在新浪三季度财报前夕,一则“阿里巴巴将入股新浪微博”的消息被广为传播;11月21日,再度传出该项交易中止。
除了阿里巴巴,外界亦设想,缺乏用户信息的百度,实为新浪微博的最佳选择。
不管“花落”谁家,这似乎都表明:一方面,新浪微博急需获得财务支持及流量变现能力;另一方面,微博将只是阿里巴巴或百度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即上游流量入口),微博独立发展成为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传出入股新浪之前,阿里巴巴已于今年8月,以4000万美元投资移动社交应用——“陌陌”。“陌陌”在社交功能上类似于微信。这一收购预示着,阿里巴巴正加速SNS的战略布局。
从阿里巴巴角度而言,其主业电子商务需要大量流量,因此,美丽说、蘑菇街、微博等类似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对其均具有收购或投资价值。据媒体报道,美丽说、蘑菇街两家导购网站及旗下的返利网站占据淘宝等电商网站上游,除广告收入外,每月从淘宝分成达400万-600万元人民币。
与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网站相比,新浪微博对阿里巴巴的流量贡献更大。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Hitwise今年10月的监测数据显示,淘宝网来自新浪微博的流量约占2.5%,高于美丽说和蘑菇街导购网站。
今年初开始,腾讯开始与美丽说合作;6月,有“腾讯收购美丽说”的消息传出;11月,有消息称腾讯领投了美丽说D轮融资。但据美丽说C轮投资方纪源资本内部人士透露,因美丽说要价过高,此轮融资尚未谈妥,美丽说亦在与阿里巴巴投资部门接触。
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曾在公开场合表明,阿里巴巴和腾讯殊途同归。阿里巴巴要建的是以电子商务为纽带的生态系统,腾讯则是以社交为纽带。
两者为了达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良性循环,必然要向各自的领域进军。这也才有了腾讯不断搭建电商体系的行为。目前腾讯已有拍拍、QQ商城、QQ网购、搜搜团购、QQ票务,以及斥资最少20亿元控股或参股的十家综合性和垂直类电商网站、社区。
同时,阿里巴巴向互联网社交领域扩张。电子商务分析人士鲁振旺认为,自成立以来,阿里巴巴始终围绕目录和搜索、店铺等级和销量排名等,在这种架构下,SNS难以在阿里巴巴内部建立。从淘宝历史来看,此前推出的SNS工具“雅虎关系”“淘江湖”,移动社交产品“湖畔”“来往”等均告失败,因此,对新浪微博的投资可以实现协同和转化。
从阿里巴巴、腾讯的历史来看,二者都具有围绕核心业务的强大变现能力,也具有对新产品的容错能力和实力,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等领域,二者的竞争将持续进行。
如果阿里巴巴最终入股新浪微博,那么新浪微博将是腾讯最直接的敌人。当阿里巴巴与腾讯正面交锋之时,便是微信公开起意,必须“干掉”微博之时。
新浪是否还执意以生态系统的姿态对决微信?这成为业界所有人关注的问题。
新浪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11月19日前后,新浪高层曾聚集北京香山,商议重大决策。身为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的彭少彬并未出席该会议,其职位或将由新浪主管无线业务的副总裁王高飞接任,王擅长产品运营。
电子商务公司愿景范文6
目前电子政务存在“四缺”——缺资金、缺管理、缺人才、缺研究。可以说“缺研究”是电子政务“四缺”中最重要的“一缺”。缺研究意味着缺乏理论和缺乏方向,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存在很大的风险。稍不注意,就是巨大项目的失败和巨额国家财政的损失。
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研究,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有关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依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看,依据研究者和研究视角,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最有成果的研究当推发达国家的政府研究机构(如美国总务管理处),和将政府作为研究对象的非政府研究机构(如绩效研究所)对电子政务所作的研究。这一类的研究因为有政府的资料作支撑,同时拥有大量专家和学者(毫无疑问,今天的政府聚集着大量的学术精英),智力和信息的双重优势,使得他们的研究卓有成效。因此可以说这一类的研究是电子政务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成为国家指导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南。他们研究的角度主要是从管理和公共行政角度研究,解决“电子政务到底是什么”、“怎样实施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和“如何解决电子政府绩效管理和测评”等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的电子政务的施政纲领其实就是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布什总统的《电子政务策略》。
二、IT服务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这一类研究因为有来自电子商务的经验,因此具有较大的实施价值。由于强大的研究能力、智力资源以及来自管理咨询实践,他们的研究比较有价值,同时比较务实,比较注重如“客户关系管理”、“政府资源规划”等。著名的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是其中的佼佼着,《电子政务领导——实现愿景》是其研究成果之一。其中,IBM公司组建了一个电子政务研究所,与哈佛大学联合,其研究的角度跨度很大,《网络时代领导的八个必备》是成果之一。IBM公司还资助世界上许多学者作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可观。这些大公司研究成果是电子政务研究领域比较优秀的作品,许多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由他们创造出来。
三、学者们的电子政务研究成果,学者们研究电子政务分为两个方面。一类研究者、试图通过研究政府网站来研究电子政务。这类研究以布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为代表,布朗大学每年都要对全球各国主要政府网站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评,已经的研究成果有《全球电子政务资源2001,2002》。他们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些特性指标检测网站的建设的状况。这一类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虽然外网有很大作用,但是外网不等于电子政务,因而此类研究难以透视到电子政务的“黑盒”部分。只能描绘出电子政务的对外服务部分的轮廓。二、采用一些指标也难以全面评价网站的功能,因此存在很大的粗糙。之所以指标无法反映网站的整体,原因在于网站风格各异,栏目差异性大,存在名不副实和“实不副名”等情况。任何指标体系都要遭遇这些问题,精细的数据采集也无法做得更好。这一类的研究大概20%的时间,可以采集到80%有价值的东西。其他80%时间无法挖掘另外20%的价值。该类研究的意义在于“摸底”,当然,摸底也是很重要和很基础的。
还有一些学者从公共管理和行政改革角度研究电子政务,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值得借鉴。这一类的成果由往往是将新管理思想——企业再造、流程重组、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引入政府组织,思考政府活着政府部门的流程设置。着一类研究,如果政府有动力去行动,应该是有价值的。美国克林顿政府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引入新管理思想促进政府的变革,这些变革取得了极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