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1
采用最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 重要数据服务器尽量采用漏洞少、安全系数高的开源linux操作系统。重要数据库数据尽量采取密码加密的方式存储。同时,尽量配齐配全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行为管理系统以及能够及时升级的防病毒软件。
选拔合格的网络管理人员 网络管理人员首先要有很强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明白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要有较高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完善系统安全策略、更新系统补丁、查杀木马病毒;最后,需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够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在及时进行解决,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转。
严格执行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办公内网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强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防护措施。严禁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涉密和敏感信息。严禁在办公内网使用外部U盘、光盘,点击不明网址,引发病毒木马攻击。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光有好的网络安全设备和管理人员还不够,还必须提升所有公司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操作水平,只要所有的人员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知道如何操作使用网络会减少安全危胁,才可以真正筑牢网络信息安全的防火墙。
加强外部信息的审查监管 要按照公司信息保密原则,对所有需要公开的信息实行审核把关,由信息安全负责部门领导负责审核审批,只有经过审核把关的信息,才可以进行到外网和公共信息平台上。未经息安全负责部门领导审批的,严禁进行信息,尤其是不能以单位的名义进行。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68-01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加快了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立和运行的完善,使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方便、简单和快捷,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信息文化交流。但是,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在日趋成熟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等。如在现当代计算机网络较容易出现的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病毒等问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络这方面属于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起点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安全、稳定运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我国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1 我国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客观上加快了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中国已成为计算机互联网络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2003年中国计算机及互联网用户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网计算机总台数近3000万,互联网用户也已达到近7000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预计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终端将超过PC成为用户访问互联网时使用最多的终端,互联网络也将更加深入的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动中。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过程中,频繁遭受到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的侵害,并且网络犯罪率也明显提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的发展与完善。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总结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就是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严重缺乏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健康、安全、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急需得到解决。在互联网用户中,存在这样一些用户,他们有极其盲目的乐观情绪,他们在对待网络安全问题时会这样认为,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没有必要担心和防范网络安全问题。但是,事实发展表明,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我们整个社会信息安全的基础与前提,因此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大力宣传来提高社会广大人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并且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与切身实际利益相关的事情。
2)网络用户严重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从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整体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全国大范围普及,电子商务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学校校园网络已经大范围投入运行,但是,大部分网络应用系统还处于不设防状态,或者是所采取的防范网络安全遭到侵害的措施还不是很有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除了以上两种较为严重的现象外,还有计算机网络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信息安全立法还不完善、缺少相关的专业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等问题。
2 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与对策
1)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广大公众的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因为,在当前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过程中,公众的信息安全知识及意识淡薄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当前提高广大公众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意识已成为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公众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对其重视起来才能使各种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真正发挥作用,起到保护信息安全的作用,也可以说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2)我国应该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安全专门的领导机构。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并通过该部门研究制定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统一领导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同时,各个地方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术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警察队伍及管理队伍,以此来提高和防范对高技术犯罪的预防和侦破能力,保护我国网络运行的安全及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3)尽快出台互联网安全立法,继续完善现有针对网络中流动内容的信息安全监管支撑技术手段,同时转变现在单纯以信息内容为核心管理对象的方式,逐步将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安全监管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构建以应用为中心的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海,袁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03).
[2]吴大炜.通信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情报学报,2010(06).
[3]李明海,张伟,李强.当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2010(06).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92-0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已经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网络的痕迹,而目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但是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如果不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无法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作用。由此可见,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应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进行深入分析,并认真研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具体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及策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促进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质量,满足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传输需要,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能够安全准确传输。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定义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很广,随着情景的不同会发生一些变化。不同用户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用户可能仅希望个人隐私或保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不受侵犯,避免被人窃听、篡改或者伪造;对网络服务商来说,除关心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外,还要考虑突发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功能发生异常时恢复网络通信和正常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性能可以分为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四个方面。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首要内容;鉴别是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前先确认对方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则是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完成。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传输,某些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数据造成破坏、泄露、丢失或更改。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从目前计算网络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实际来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自然灾害
计算机网络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出现错误,导致计算机网络内部的信息丢失或者影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自然灾害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致实施贪污、盗窃、诈骗等重大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犯罪是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不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将会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影响信息的管理和传输。
2.3 垃圾邮件和网络黑客
在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垃圾邮件和网络黑客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危害因素,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和谐发展,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应对垃圾邮件和网络黑客引起足够的重视。
2.4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小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藏性和潜伏性,常常是依附在其他用户程序上,在这些用户程序运行时侵入系统并进行扩散。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计算机病毒会感染文件并同文件一起传输给网络终端,引起计算机网络终端中毒,导致文件丢失或者受损。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是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及策略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应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防范及策略,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提供安全防护方案。
3.1 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建设。
所谓计算机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
3.2 网络中心环境治理
出于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应对网络中心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应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施入手,解决计算机网络硬件存在的问题,避免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施自然灾害现象的发生,提高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工作效率,提升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的可靠性,满足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要求。
3.3 经常升级杀毒软件
为了防止计算机内部信息被盗,应积极应用杀毒软件,并定期将杀毒软件升级,提高杀毒软件的防护能力,形成对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良好保护,保证计算机内部信息的安全。从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来看,升级杀毒软件是一种低投入高效果的安全防护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利用入侵检测技术防止内外网攻击
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来看,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技术属于被动防护,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主动性,目前采用了入侵检测技术有效防止了计算机内外网的攻击。从实际应用来看,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应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进行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安全防护是关系到计算机网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从网络中心环境治理、经常升级杀毒软件、利用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和利用入侵检测技术防止内外网攻击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只有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有可能防微杜渐,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网络信息能安全可靠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关于防火墙技术与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3.
[2] 徐飞.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安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4.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新型互联网架构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急需进一步的完善,由于目前信息发送与接收过程中漏洞较多,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新型媒体技术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目标。由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个人计算机信息的全面扩大,国家信息与企业相关技术资源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储存与传递,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对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的信息保障系统。本文对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为国家建立完整的互联网信息系统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思考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然是互联信息化的主要受益者。近十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得到空前发展,网络信息化发展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逐渐完善,社会对互联网大信息时代依赖性也不断加深。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信息化发展重要阻碍,国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全面监管网络信息化市场发展,对信息化市场出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面提升网络环境安全性。
一、互联网发展趋势
(一)新型互联网架构
自互联网建立至今,其发展仅仅花了30余年就在全球得到全面普及,其应用从开始的信息传递到现在的商业运营、个人娱乐、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的重要平台,成为特殊的社会空间。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架构原则,互联网的核心信息传递方式是通过TCP/IP协议为基础的,这类基本架构使得网络信息传递限制程度低,匿名访问与网络攻击难以阻止,使用者在互联网上难以保证自己的隐私。如果想在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就必须对互联网架构模式进行革新,引入全新的网络架构模式,而这种新型网络架构技术基础就是不依靠单一的协议路线进行信息传输,以确保使用者信息安全性与隐私性为基本思想,对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研讨,明确国家未来网络布局与信息技术革新计划。
(二)新型信息资源掌控技术
目前,互联网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其核心是通过逻辑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发出与接收,建立全面的层次性管理与区域性管理。互联网基本信息资源主要是通过个人身份、域名与IP地址进行定位与识别,其具体分布范围较广,信息资源不够集中,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信息发送与接收过程必须依靠逻辑信号进行运转。新型信息资源掌控技术需要依靠管理技术与管理权限为基本原则,将其作为互联网运行的核心竞争点。
(三)新型搜索技术
目前,互联网使用的搜书技术主要通过用户输入数据命令进行检测,随着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全面性成为信息传递主要任务。新型信息检索系统需要将数据与传递模式同时进行,将信息中检索关键词与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建立云计算、语意网络、内容信息局域网络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优化检索流程与传递效率,提高互联网信息检索针对性与目的性。
二、网络安全发展态势
(一)新型信息媒体成为网络攻击的新途径
我国目前对新一代信息媒体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保障方面不够重视,网络安全与安全意识相对落后,由于互联网信息复杂性与无序性,个人与企业互联网受到攻击也成为常态,网络攻击者主要通过互联网数据传递的核心薄弱点进行攻击,导致整个数据库出现崩溃。新型信息媒体之所以成为受攻击重灾区主要原因是由于互联网逻辑程序具有局限性,攻击者主要通过建立与原信息数据相似的信任链,将信息库中漏洞最大化放大,使其对互联网系统甚至是整个社会信息接收与发送造成严重威胁。
(二)以主动式监听技术为代表的复杂攻击成为网络攻击的新方式
由于互联网攻击行为成为网络信息传递的主要威胁,国家政府部门与大型企业成为不法分子重点攻击对象,攻击目标也从纯粹互联网攻击转移到通信领域,互联网攻击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传统网络攻击模式主要是对通过互联网存储数据库进行攻击,目前主动式监听技术主要针对网络游戏商、网络服务商、网络设备商与网络定位服务商的数据传输进行监听,从而获得企业内部关键性信息。我国许多依靠互联网平台大型服务商都受到主动式监听攻击,这种复杂的网络攻击方式严重干扰网络信息安全传递,是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与大数据化时代全面到来,网络空间安全性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也是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信息重要载体。个人计算机信息化全面发展也使得网络安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性关键因素,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过分趋于数据化。不可否认,互联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互联网信息中存在的漏洞成为了不法分子牟利的新途径,因此,国家需要全面深入对网络空间制度的改革,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明确网络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国内外网络安全的改革经验,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进行全面改革,保障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奇,洪学海,王伟,连一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思考[J].信息网络安全,2015,04:1-4.
[2]文玉锋,赵雪梅.关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思考———采用网络安全新技术,为网络财务安全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12:51-52.
[3]包东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的思考[J].当代通信,2004,22:46-49.
[4]李润森.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04:6-8.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5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 包含了互联网服务体系、网络信息交流、系统数据的存储以及调取等等, 其特性包括保密性、可控性、可用性、完整性、多样性、开放性等。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严加控制, 防止受到黑客等的破坏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数据的稳定和安全[1]。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 人为因素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因素。人为因素包含了被动和主动攻击两种类型。这两种攻击都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如果发生了中断或者被篡改, 一般都是由于人为攻击产生的。黑客利用网络技术制造病毒, 或者直接攻击网络防护系统, 诸如对防火墙等的破坏, 破坏计算机网络的完整性, 达到窃取机密的目的, 这样网络信息的安全就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是系统本身的漏洞问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非常容易被发现, 一旦出现软件漏洞, 黑客就会从漏洞侵入, 破坏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系统的漏洞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对安全漏洞加强检测, 做好防范措施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措施。
最后是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这种攻击是由于计算机病毒一般隐藏在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中, 可能在执行程序里, 也可能在数据文件中。总的特点就是隐蔽性非常强, 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病毒, 整个计算机系统就会受到影响, 数据和信息会受到损害, 信息不可避免地发生丢失, 计算机病毒会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凡是接触到病毒软件的机器将无一幸免, 造成系统运行中断、数据文件被损毁、软硬件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后果[2]。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防护问题
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使得网络软件的漏洞始终存在, 无论是多么高端的网络软件, 都会有编程和设计上的漏洞, 这种漏洞一般是软件人员在写代码时设立的后门, 为日后进行修改开辟一个路径, 但这也为黑客和病毒攻击软件提供了方便之门, 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不断遭到攻击和破坏。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 通常的计算机网络病毒就有几十万种, 而且还有不断更新的网络病毒被研发出来。病毒是不能单独传播的, 必然要隐藏在软件之中。因此, 凡是带有软件性质的计算机网络, 如网络空间、软盘、硬盘、电子邮件, 网页、服务器等等, 都会成为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渠道, 这种病毒的传播模式带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可以对整个信息处理系统造成破坏, 导致系统瞬间瘫痪。
网络协议安全漏洞产生于TCP/IP协议之中, 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来自于假冒地址等。如IP协议支持的源路由方式, 可以通过源点的指令被传送到中间路由, 为病毒攻击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一些应用层的协议, 也缺少保密措施, 使得相关的认证缺乏, 在病毒肆虐时遭遇到数据篡改、服务拒绝、数据截取等的威胁。
黑客的恶意攻击对于如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来说是最大的威胁, 这些攻击安全漏洞的人, 能够通过密码破解、系统监听等手段达到破坏他人网络信息数据的目的, 很多机密数据等就是在遭到黑客攻击后被窃取, 进而引发大面积的网络系统的瘫痪。
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网络的安全威胁之外, 大多是由于网络服务人员疏于管理信息安全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人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缺乏信息安全观念、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 给黑客攻击带来了机会, 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是由于操作技术人员忘记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 或者由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发生导致的[3]。
3 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3.1 技术原因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主要是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的, 如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的防范。但是各种病毒防范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 无法全面地进行安全防护。
如防火墙扫描分析所有通过的信息, 可以通过过滤和应用层进行扫描, 但是这种扫描分析多半是针对IP地址和端口号或者协议内容的, 而非数据细节。防火墙技术最大的局限性是不能防御来自内部的攻击, 不检查内部网上的情况, 使得防火墙成为一种被动的防御手段。如病毒数据由于某种原因, 没有通过防火墙, 则防火墙就不会采取任何的措施。
3.2 配置缺陷
在默认的情况下,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转发数据, 要求网络服务端口处在打开的状态, 因此, 对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得就不是很周全, 交换机和路由器为黑客预留了进入的通道。
3.3 策略缺陷
计算机信息安全通过技术与管理、操作与监管并行的系统化安全保障体系加以防护。问题主要在于信息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安全防范策略如果发生了偏差, 就会造成安全防护的漏洞。
3.4 人为缺陷
人为攻击通过攻击系统的弱点, 以便达到破坏、欺骗、窃取数据等目的, 在不干扰网络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进行截获、窃取、侦收、破译和业务流量分析等, 使得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可控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受到损害。破坏信息的方式有多种, 如修改、添加、删除、伪造、重放、乱序、冒充与制造病毒等。
4 计算机网路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4.1 加强技术方面的防护设置
对于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协议, 加强漏洞的扫描无疑是最好的防护方法。扫描方式包含了网络扫描、主机扫描以及数据库扫描等。扫描的目的主要是对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协议中的系统漏洞进行定期的检查, 只要发现漏洞立即打上补丁。目前, 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网络安全漏洞和自动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脚本文件的记录反映计算机遭遇到的攻击, 并迅速形成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4.2 应用防范黑客侵入的技术
采用控制访问、数字签名、防火墙、密码和身份认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例如, 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对特定用户的身份限定来保护网络中的程序和资源。网络资源中有允许使用和不被允许使用的权限, 访问相应地也被设置为合法和非法使用等。对访问进行控制可以分为属性安全、网络权限的控制和限值, 包括网络锁定、入网限制、端口控制、防火墙设定等等。安全控制被设置为目录和节点安全以及网络服务器等,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 对访问的控制技术属于较为有效的防护手段。再如数字签名技术可以通过将签名以电子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数据信息中, 采用密匙的加密技术实现物理签名的功能。数字签名包括了验证和签名两种程序, 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电子交易中。防火墙技术是使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将不安全因素阻挡在计算机的安全设置之外。计算机信息防护人员为了消除病毒, 设置了防火墙用于隔离、查杀、预防、检测病毒, 并且防范漏洞等以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不受外来非法程序的侵犯。密码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网络世界中常用的加密方法, 一般包括不对称加密, 如椭圆曲线密码算法、RSA算法等。还有一种是对称加密, 算法包括数据加密标准DES等, 密匙具有解密和加密两种功能。身份认证技术用于识别计算机网络用户的身份, 包括静态密码、智能卡、动态口令牌等的身份认证技术, 可以对被认证客户的身份进行物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识别, 如口令、声音、指纹、视网膜等等。
4.3 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
为了达到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目的, 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是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方法, 这需要对网络用户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包括教会网络用户学会设置和保护密码、个人识别码等, 强化安全意识, 学会使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技术。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被重视的信息安全范畴中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网络攻击、系统漏洞的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信息的安全程度不断提升。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 操作人员也正在熟练掌握隐藏IP地址等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措施, 能够更加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能。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的不断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会得到可靠性更高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孙少华, 孙晓东, 李卫.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 2017 (13) :118-121.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范文6
总理在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一)国检“互联网+”建设背景
根据总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资源,共享国检大数据资源,破除“信息孤岛”和“僵尸数据”;搭建智慧豫检大数据平台,配合总局“智慧口岸”和“智慧质检”总体规划,推进我局相关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既可获取全方位的国检数据,又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我局党组全省系统信息化工作“一盘棋”的基本要求,坚持切合实际、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推动河南智慧国检平台建设,加快实现检验检疫业务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服务地方政府口岸和特殊开放区域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验收式的信息化同标同步。支持河南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外贸形势变化和检验检疫业务模式变化。
(二)国检信息化现状
国检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
业务系统根据业务内容、工作需要及彼此的交叉关联等特点,业务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类:1.用户申报系统用于强化国检与企业,及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传输,实施登记备案管理,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企业申报信息重复录入工作量。2.业务管理系统,这类系统多针对具体业务而开发。3.区域监管系统根据相关业务需要,对特殊监管区域的业务按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情况进行全过程、信息化跟踪监管。
国检网络系统目前使用“分层”的方法,即各分支机构与直属局连接,直属局通过专线与质检总局连接。网内按照功能划分为核心业务区、普通服务器区、互联网服务器区、用户接入区、分支机构接入区、上联接入区等6部分,各区之间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部署VPN设备实现人员外出期间接入内网办公。
二、国检“互联网+”面临的风险
当前我国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攻击者的演变从单打独斗到有组织团体,攻击动机更具功利性、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驱动更加明显。同时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更加严重。随着公众对办事程序公开、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要求不断提高,国检“互联网+”建设是由传统的窗口模式转变成多种模式、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国检网络从传统的封闭模式转为开放模式,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系统风险
国检业务系统基本使用外包方式进行投标采购,由于公司人员开发水平各异、开发源代码不能一一审核、以及采用系统架构的固有安全风险,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现象。
(二)设备高危漏洞和后门
业务系统的载体在于设备,设备的作为底层的安全犹如一栋大楼的地基,对于国外网络设备的使用需注意安全问题,如多款思科小企业路由器曝出严重安全漏洞、JUNIPER曝高危漏洞、Linux设备TCP连接曝高危漏洞。
(三)病毒风险
计算机病毒具有易传播特性,通过软件下载、电子邮件、文件服务等进入网络内部,删除、修改系统文件,导致程序运行错误或死机。“互联网+应用”为病毒检测与消除带来很大的难度,成为网络安全发展的一大公害。
(四)数据风险(丢失、篡改、泄漏)
数据的价值往往是无法估计,国检的“三单”信息(订单、运单、支付单)含有大量稳私数据,有防止数据丢失、被篡改和被泄漏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网络对接风险
国检网络是多区域、跨机构的网络结构,需要与地方部门与其他口岸部门对接,客观上会存在一些“不可信”区域,数据在这些区域进行交换同样面临一些风险。同时由于业务系统逐渐增多,管理人员较少也是影响国检“互联网+”安全的一个因素。
三、国检“互联网+”安全策略
国检“互联网+”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一些安全经验,在建设中不断创新,通过实践和经验逐步提高国检信息化安全。同时,在不断学习兄弟局和其它互联网的安全管理的方案,制订了国检“互联网+”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涉及到系统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点的疏漏都可能是致命的,必须统一进行考虑。利用自有或外部专业安全技术力量对网络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通信安全、边界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备份及日常运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明确安全需求,确立安全目标,建立安全体系结构。
(二)信息系统建设
严格按照GB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根据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重要性,确定信息系统保护等级,并按照相应等级在需求阶段明确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三)信息系统运维
按照网络信息安全三要素信息的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可用性要求,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入侵监测(防御)等方式实现实时安全监控,提供快速响应故障的手段。建立安全日志审计系统和安全取证措施,在系统遭到损害后,具有能够较快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在计算机设备上采用统一管理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病毒网关,在入口处抵挡病毒的入侵和破坏并控制其在网络内部的传播;并通过安全软件对计算机进行认证、终端安全检查。
利用ITIL对服务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最佳实践的标准和规范,具有对系统资源、用户、安全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量化。
(四)人员管理与培训
国检“互联网+”使用者为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人员安全使用系统,规范操作手册,也是提高国检信息化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