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技术知识

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职;课程体系;问题;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4;G7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逐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急剧增长[1]。作为中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不断改革,但人们通常满足于开发新课程,忽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学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但却没有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从而导致了就业情况不尽人意,对口就业率低,且工资待遇偏差。因此,为培养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中职教育规模、人数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体系结构单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因过于重视学生就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2)课程体系设置理论化。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不相符,学生只能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世界中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时无法思考和创新;(3)没有充分结合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未充分结合是中职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理论知识虽然反复,但却没有机会进行实践,以致实践能力差,无法有效应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2];(4)课程定位过高。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速度快,以致为满足教学需求,中职学校和教师不断增加新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覆盖面因此变广。此外,教师教学时,通常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向学生讲解过多的知识,以致增加学生压力,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需求逐渐多元化、多层次化、动态化、发展化,以工作性质来分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开发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学校应顺应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需结合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所以各个中职学校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注重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专业职业能力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并在上岗后熟练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具体为:(1)方法能力涵盖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新技术学习能力、灵活严密的思维能力;(2)技术能力涵盖系统软硬件操作与维护、图形处理操作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网络组建能力、网络应用开发能力等;(3)社会能力涵盖职业道德素质、协作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2.2 合理构建和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分支众多,中职学校应合理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从系统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同时将性质或功能相似的课程集合成一个课程,即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3]。此外,为保证每个课程群的科学合理,以及教学的顺利进行,需根据知识结构划分为若干模块,也就是说,根据教学内容和功能,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划分为6个课群(如图1),(1)公共基础课程群。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如数学、工程数学、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等,以利于后续课程学习;(2)技术基础课程群。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以利于后续核心课程学习;(3)专业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网络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利于后续实践学习;(4)专业选修课程群。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网络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多元化、兴趣化,以利于激发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实践课程群。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其能熟练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6)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图1

2.3 优化设计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下,如“做中学”、“项目教学”、“多元智力”等,优化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并将之实施于实际教学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4]。在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的过程中,为保证实施效果,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1)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而在实施过程中,应以项目为核心,积极组织教学活动,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并通过以“用”导“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以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施不同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展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和掌握能力,并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3)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并加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其课程体系应多样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中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进行了改革,但其设置和教学仍存在课程体系结构单一、设置理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未充分结合、定位过高等问题。因此,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构建和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等措施,从而有效优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星,何圣霖,李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383-384.

[2]周春平.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4(05):126.

[3]化希鹏.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上?中旬),2013(22):29-32.

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2

关键词: 云计算;职业学院;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管理;虚拟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3)18-5365-03

1 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正日益扩展并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这个趋势提高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技能的要求,并相应地对大专和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也由此面临诸多的挑战。

1.1 多样化的软硬件需求

现代化的教学中,多样化的计算机软硬件被普遍应用,以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各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被频繁地更新换代。频繁的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或升级,不仅使计算机实验室经费投入力不从心,而且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工作琐碎繁杂,消耗了机房管理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一些专业性强的应用软件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等待计划安排,才会被机房管理人员安装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

1.2 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现在常见的计算机实验室一般采用PC模式,每台计算机有自己的一套完整资源,相互之间共享资源很少。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用户都只使用了计算机强大功能的一部分,造成大量的软硬件资源被浪费,使投入的教育经费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在另一方面,一些需要使用大量计算资源的应用又限于单台计算机有限能力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为,甚至无法运行。

1.3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经常面临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难以根治,其主要原因就是用户经常在不同机器上使用U盘等存储介质造成交叉感染,另外机房的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一些病毒通过网络传播,感染大量地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的机器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不仅会造成师生的实验数据的破坏,而且计算机本身受到损坏。这不但增加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4 不能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

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不需要师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它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模式,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样,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并降低教学成本。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一般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现有技术条件还不能支持远程教育的需求,还需要引入新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2 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2.1 云计算的定义和特点

云计算是对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对等计算的发展,它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分配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云是一组数量众多的、互连到一起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以是个人电脑或网络服务器,可以是公共的或私有的。在云计算技术中,存储和运算是由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大型计算机来承担,本地计算机或服务器共享这些大型计算中心提供的硬件、软件等计算资源及对这些计算资源进行安装、配置与维护的服务资源。

云计算具有如下的特点:(1)云计算的首要特征是规模大。云计算采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模式以实现规模经济。(2)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资源和服务的部署和共享。云计算中各层次功能被封装成一个个抽象实体,任意位置的用户无需了解这些抽象实体内部的具体细节,就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享受不同层次的云服务。(3)云计算可以实现具有伸缩性的动态扩展。云计算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用户数量的多少,对云计算资源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实际需要。(4)云计算还据有高度可靠性。云计算可以实现分步式的计算和存储以及集中化的管理,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服务。

2.2 云计算的优势

采用云计算技术来组建计算机实验室,具有以下优势:

更高的性价比:用户应用程序在云中运行,用户使用的台式机不需要传统的桌面软件所要求的处理能力或硬盘空间,所以云计算的客户端电脑可以采用低配置的廉价电脑,无须花巨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尽管客户端电脑配置不高,但因为存储和计算主要在云中进行,所以用户仍然可以享受到高性能的云计算服务。

更少的维护:云计算客户端电脑采用瘦客户机,通常提供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维护简单方便。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程序都位于云中,用户无须在客户端进行应用程序的安装、维护与升级。管理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云计算服务器上即可,无须每台计算机都要重点关注。

增强的数据安全:云计算信息存储在一个或者若干个数据中心,有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还可以为重要数据提供额外的安全防护。数据实行集中的管理和安全监测,资源分配、负载均衡和软件部署也实现统一管理,这些工作都是由云计算服务商的专业的团队来完成。用户可以凭密码方便地存取自己的重要数据,不用担心因存储设备损坏或病毒入侵导致数据丢失。

增强的远程教育支持:在云计算模式下,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以计算的形式出现。它意味着远程教育服务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目前,远程教育机构向用户提供资源的基本形态是数字形式的计算机文件,用户需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将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进行计算,而在云计算模式下,这些软件将被集成到远程教育云中,由云中的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传给用户。

3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架构

3.1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云计算可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模式:

1)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用户从软件服务供应商那里租赁而非购买应用程序,用户不掌控操作系统、硬件或网络基础架构,只是从软件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一组帐号密码。

2)平台即服务(PaaS)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用户拥有主机部分掌控权,可以掌控运作应用程序的环境,使用主机操作应用程序。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研发的中间件平台,用户不掌控操作系统、硬件或网络基础架构。

3)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用户使用处理能力、存储空间、网络组件或中间件。用户能掌控操作系统、存储空间、已部署的应用程序及网络组件,但并不掌控云基础架构。

这三种层级的服务提供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各种学校实验室的不同需求。

3.2 虚拟化的资源池

云计算系统中的物理资源包括PC机器、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存储设备和通讯线路等等,这些既可以是一个学校局域网中的设备,也可以是多个学校共享的设备,甚至可以是从云计算提供商那里租用的的设备。这些物理资源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共享。

这些相互连接的物理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构成多个虚拟资源池。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近似同构的虚拟资源池,可以屏蔽掉物理资源的复杂性,实现从物理资源向逻辑资源的转换。把物理资源整个成与位置和实物无关的逻辑资源,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维护管理的复杂度,并且对用户透明。比如一台服务器可以虚拟成20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都拥有可动态分配的虚拟CPU、内存、硬盘、I/O设备及网络资源,每台虚拟机上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分配给20个不同的用户使用。这些虚拟化的资源池就构成了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

3.3 云管理

云管理的任务包括云资源管理、云数据管理、云安全管理和用户管理。

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对各种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包括增加、删除、修改等,并对众多的资源进行负载均衡和调度,从而为上层应用提供高效的服务。云数据管理主要对用户及云平台上的数据精心保管和维护,保证用户数据、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安全管理包括网络的安全管理、数据的安全管理、访问的安全管理及用户访问控制权限管理。

3.4 云客户端

云客户端为用户和云计算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规范。云客户端主要通过应用技术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万维网服务,用户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快速便捷地访问云中的资源。任何一个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对SaaS平台进行个性化配置而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云客户端通常安装在实验室的终端计算机中,可以使用硬件配置不高的瘦客户机,这样使学校不用投入很大的资金在本地终端上就可以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大量信息资源和计算能力。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机实验室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云计算为信息技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技术缩小访问终端需求,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配置成本低、方便管理等优势。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可以紧跟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大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快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的进程,还可以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建新.云计算在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

[2] 张莉.计算机机房维护中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电脑学习,2009(1).

[3] 唐远明,赵威.计算机机房环境保障与安全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1).

[4] 崔文,王国勇.基于校园网的云计算应用初探[J].微计算机信息,2010(18).

[5] 王瑾,李华.云计算带来机房管理的变革[J].北京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6] 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9(11):11-12.

[7] 曾诚,李兵,何克清.云计算的栈模型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26(8):22-27.

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3

1当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科种类多难以融合

对每一个学科进行划分之后发现实验室使用太过分散,每个学科之间缺少联系与学习,因此将学科相互融合以及互相学习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该方式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使用传统方式来进行管理让学科之间融合与学习存在巨大阻碍,实验室资源也变得难以合理分配使用。

1.2实验室功能太单一

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实验室的资源分配一直是重点问题,利用传统方式来进行实验室管理,导致实验室资源分配不合理,出现多次资源重复利用的现象,而且提供的工作太单一,无法最大程度的进行开发与利用。而出现这个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分散,不同的实验室是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实验室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1.3技术人员素质问题

传统管理方式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管理功能单一化造成,让其得不到综合发展,进而长时间下衍生出发展惰性,除此之外,制度也是造成其素质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人员之间交流少也造成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2实验室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应用

2.1实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不同学科利用实验室的机率也就不同,其中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则需要更多时间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教学,不过在进行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验报告、心得、反馈信息等数据,传统实验室管理方法需要不少的时间以及人力来进行处理,当遇到大量代码等数据时传统管理方法显得尤为不足,不过当计算机技术引入后这些反馈信息的处理就变得方便,实验中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以及实验后的反馈信息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搞定,这些过程也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尽可能的避免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2.2学员学习操作中的应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应用就是网络仿真实验系统的应用,它主要利用了Flash插件技术,将ActionScript脚本语句转变为可以在计算机中真实呈现的画面,学生不管使用哪一台电脑都可以进行实验,而该管理系统也会将实验的过程与效果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仿真实验系统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成本的投入还能够在同一环境下进行不同科目实验。

2.3实验室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传统实验室管理方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以及资源利用率都差强人意,不少学校已经对其进行改革,比如实验室开放给所有人,学生或者老师在课程完成后还能单独使用实验室并且进行实验,但是这一举措必然会给实验室管理创造新的管理难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以及老师要自己管理实验室中的所有。为了解决该问题,新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专门提供资源管理功能,不管什么时候学生以及老师登入平台后就可以了解是否有空余的实验室提供自己使用,如果有还可以在线申请,系统在接受申请后会自主审核,审核是否通过都会在该功能网页上进行公布。

3实验室资源管理与维护

3.1计算机系统维护

计算机系统维护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硬盘保护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的维护以及专业应用软件的统一安装。硬盘保护系统又分两种,分别是硬盘保护和CMOS参数保护。硬盘保护可以帮助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带来的数据破坏,病毒侵入等等损害,这些损害的存在十分容易造成系统启动故障。硬盘保护系统的存在就能确保开机系统每次都可以正常工作。当平台连接到网络就会存在安全问题,因此病毒防护是有效解决平台安全问题的有利手段,除此之外,对病毒防护软件还要定期更新与检查维护。专业应用软件进行统一安装不仅让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处理完成数据的工作变得轻松,人力需求也降低,还为软件正常运转减少故障提供保障。

3.2硬件资源维护

计算机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十分精密的,因此对实验中的环境十分重视,比如温度、湿度或者粉尘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到计算机硬件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因此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定期维护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日常的维护工作包括:机箱内清洁粉尘、内设以及外设接口的详细检查、电源检查等等。另外管理维护人员要有较强的硬件维护意识,具有自主维护意识才会每日坚持进行维护与检查,才能更好的做好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

4总结

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

一、引言

目前,多数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不适应工作环境等问题。[1]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本文将简析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介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从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实训基地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

据调查统计,当前有75%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学生不仅不会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缺乏创新意识,而且很难适应社会工作环境。[1]滋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调整,要合理分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资质量,为学生提供先进、完备的实训基地,辅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能力。[2]

三、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融合了专业技术教学与培养人才的方案,其核心目标是:指导学生灵活建网,增强自身的网络管理能力,科学、高效地应用网络。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五大分支体系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具有互相关联和递进的关系。另外,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其核心目标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结合精讲多练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组建网络的基础技能,并逐步提升建网能力,辅助学生学会分析市场对网络产品及其系统的需求,科学设计方案,选定优质产品,处理好工程文档,设计综合布线,安装网络设备,并集成网络系统;第二阶段则要求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管理能力,运行并维护网络,修复各项网络故障,优化网络质量;第三阶段主要是加强学生的网络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迅速、准确地编辑网页,合理规划动态网站和静态网站,提升网站的防御能力,开发并运营优质的网站项目。

四、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

第一,调整课程结构。完善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实习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其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网页设计、网络互联设备配置、网络服务器配置、Java编程、综合布线实施管理、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实习课程分为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考试。教师在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更为灵活地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开展实习课程时,学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活动,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来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在进行专业实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应尽力去熟悉专业工作流程和企业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了解就业市场对网络技术专业工作的要求。在进行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定期为学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像“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竞赛”、“网页设计作品展览”和“网络产品大赛”等,并为学生颁发具有创意的奖品,从而有效活跃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教师应辅导学生做好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科学认知等级证书。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求教师应具备中兴、神州数码、Intel、神州数码、Cisco、H3C等大型网络产品公司所认证的资格证书、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尚的工作素质,指导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科学分析教学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措施,设计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及其方案。其次,学校应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为教师进行全员性在职培训,采用以“按需培训”为主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注意咨询教师的意见和需求,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推动教育发展的能力,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与热情,让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检验参与培训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专家指导,跨校交流与合作,政府教育部门的指导以及教研机构的指导等四项校外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技能。第三,优化实训基地。学校应不断优化和扩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实践操作的平台,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合理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提高计算机实践设备,改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辅助学生在实训练习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增强自身的工作技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合理分化课程结构,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增强学生对专业工作的认知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优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先进、完备的专业实践设备,辅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浅谈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开放教育研究,2012(23).

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现场总线等先修课程为基础,结合了之前的理论课知识。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企业对计算机控制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强,因此我校积极创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专业课,所以进一步探讨该n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非常必要。

一、课程定位与特点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航空、航天,以及与现代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具体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学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相对简单的软件、硬件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所需的知识、洞察力和理解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控制系统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今后能独立承担和开展计算机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以培养应用开发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其主要特色与创新如下:

1.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新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每一章节都设置一个驱动项目,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分组、分工,制订设计方案。学生每一节课都带着问题、围绕项目学习所需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2.课程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多项赛事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延伸教学范围,组织科技创新小组,提高利用单片机进行自动化系统及电子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

3.改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书面知识的传授,在黑板上写板书,学生只是进行信息的接收。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教学和展示,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展示教学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笔者发现改进的教学手段不但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以直观展示课本上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我校设有专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共有32台THSSC-4型实验台。根据教材章节,课程设置了8个实验课题,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法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学生仅仅是考试的工具,并没有有效掌握平时上课的重点与方法。而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平时上课学习的热情,还要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方法除了最终的期末考试,还应该包括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比较合理的权重分配,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通过这一改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四、总结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涉及的科目种类繁多,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过程中,教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研究,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课程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德江.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影视

前言:

影视行业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影视也的快速发展,对于影片的后期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影视后期制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为影视后期制作带来便利,减少人工成本,节省财力,提高影片效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影片的场景,人物形象进行加工,进行特效渲染,制造出科技玄幻的场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为影视行业做出巨大贡献。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后期制作的范围

1.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多媒体编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编辑技术的组成体,其可以提高作品的画面感,提升作品的质量,带给观众更加炫酷的效果。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对影视作品,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对影片进行剪辑,对环境、画面进行特殊处理,添加各种特效的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加快影视后期制作的速度,为影视后期制作带来便利,减少人工成本,节省财力,提高影片效果。视频图像后期制作,为小成本电影提供机会,促进独立电影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为影视行业做出巨大贡献[1]。

1.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动态影像的加工

动态影像加工对电影行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计算机技术未被应用之前,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落后,操作手法受限,影视作品仅靠简单的剪辑与拼接进行后续处理。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动态影像加工,可以为影视作品添加特效,进行人物动态处理,添加柔和的光影,设计气势磅礴的场景。动态影像加工多用于玄幻、科幻类影片,此类影片需要展现出玄幻科技的场景,是现实环境中没有的,而动态影像处理技术,正好可以构建影片所需的环境,整体提高了影响效果。优质的动态影像处理,能够造就一部出色的电影,影片中美轮美奂的场景,人物的特技,都是动态影像处理完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态影像加工,为电影业带来便捷,为影片添加更真实的玄幻效果[2]。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影视后期制作面对的问题

2.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水平落后

电影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国家给与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在影视后期制作上取的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外技术相比,我国扔处于落后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后期制作技术水平落后,影片的制作效果、场景描绘,很大程度上不逼真,效果生硬。影片的处理手段劣质,明显存在处理痕迹,与美国的影片相比,3D效果、场景设置、人物特技,都存在较大差别。国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片处理上十分自然,与实际场景融为一体,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影感受。对于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吸取国外的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从而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水平[3]。

2.2制作速度慢抄袭率高

基于我国的计算机多媒体水平落后,影片的后期制作,多采用国外的技术进行处理。虽然采用国外的技术,但仍与原创技术有所差别,经常模仿国外技术,导致国内对计算机技术缺乏自主研发意识,使得我国在计算机领域技术薄弱。在发达国家,具有专门的团队与充足的资金,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研发。其后期影视制作具有较大的规模,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我国的影视后期制作中,技术水平落后,资金存在不足,导致制作速度较慢,制作规模较小。制作速度慢抄袭率高,是我国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特点。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后期制作的范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后期制作面对问题的论述,表明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影视行业的重要性。现今我国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比较落后,我国应该大力开展计算机技术自主研发,提高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陈凤启.浅论当今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172.

[2]李沫言.浅谈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