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1

关键词 库恩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程度及速度的衡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工作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模式就是一种以模式的形式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①此论文基于库恩理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库恩理论概述

库恩理论主要是对科学的动态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该理论冲破了古典经验论,指出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或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范式的形成的理念。库恩理论诞生之后,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有效地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科技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科恩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实,库恩提出的理论主要包括:前范式科学理论,常规科学理论及科学革命理论,其中科学革命理论也称为新常规科学理论。而科学革命实质上就是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的一个过程,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以通约的。②

2 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科学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规科学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

首先,对于第一个时期来说,也可以大致归纳于三个阶段——计算工具的发展阶段、机械式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继电器式计算机发展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科学时期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且各种思想和学派比较繁杂。不论是计算工具阶段、机械式计算机阶段还是继电器式计算机发展阶段都没有系统的结构,也没有相关的指导理论,所以整个的发展来看,方向非常地模糊,发展进度的衡量标准也不明确。而这些都是库恩的前科学时期的典型特点。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但是这个阶段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是现代常规科学时期的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而且理想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提出,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式,这个范式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计算机的演变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智能计算机等阶段。③

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革命时期。这个时期虽然计算机的发展非常地迅速,而且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摩尔定律密切相关。有相关专家在回顾40年来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中提出在今后的几年里摩尔定律可能还可以适用。但是,如果晶体管电路的性能接近极限的话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并有可能完全失效。所以,很多专家预言,一旦摩尔定律走到尽头,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革命必然到来。

3 基于库恩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范式其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一般来说一种范式要被彻底地必须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要一定的量变才会引起最终的质变,一种旧的范式才能被一种新的范式替代。而单个的事实或单个事件通常不能证实或一种范式。所以,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说,只有当旧的范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时候,而且有更好地范式代替旧的范式时,才会出现新旧范式的更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新旧范式的转化、过渡或者更替。

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性,所以很多相关工作者及科技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研究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果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能够在危机出现之前研究出成果的话,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危险的出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可以从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常规科学阶段,直接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而这必将加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人们正在着力研究的新领域包括: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等。

4 结语

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库恩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以及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三个时期,而且基于库恩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注释

① 杨玉成.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和经济学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2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朝着普及性与发展性两方面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计算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发展了巨大的改变,它已经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综合化与专业化。虽然计算机已经广泛地普及在了世界范围,但是在普及的同时计算机也越来越专业,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比如,很多家用电器开始具备了各种智能化的功能,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和人性化,家庭的网络运用也开始出现了无线网络以及新的网络分布系统,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计算机各种专业化的特点让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地完整和综合,从而更好地解决人们生活工作方面的特点。最后,当今计算机的发展具有突破性和深入性。计算机普及与专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促使计算机朝着具有挑战和突破的方面发展。现如今人们对计算机功能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新型的计算机不断诞生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的发展也将一直朝着人们发展所需求的方向进行不断完善。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特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计算机发展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向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商业等各方面开始渗透和普及,为了使得社会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计算机以及电子科技的普及与运用势在必行;第二,新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了。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使用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从第一台计算机至半导体晶体管的出现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再发展至集成电路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计算机改革和进步的时间在不断地缩短。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计算机最初运用在军事以及国防方面,经过多年的普及与发展,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计算机,但还是难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接轨,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并没有进行本质上的转变,因此,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道路其实越来越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把握:

2.1计算机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从计算机的性能以及运行的速度,尤其是计算机主频的精密度方面,应该朝着更高的等级发展。英特尔公司已经拥有十亿以上的晶体管处理器,在一个计算机中同时使用上千个处理器,而目前很多国家最高级的计算机都使用计算机的并行处理。在这种处理器的基础上计算机走向了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宽广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可以说无处不在。近几年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网络化向各个领域渗透的现状,使得计算机在广度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未来计算机就是家庭的必备电器,我们的学习和上班将会完全电子化,而计算机的价格未来也会非常的平民化,成为人们最日常、最普通的日用品。

2.3计算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的专业和深入,即计算机的发展更加的智能化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 艺术 学科 美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并且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电脑告别昂贵开始步入寻常人家,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必需品。计算机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也包括在国内并不大众的艺术领域。

一、计算机与艺术

科技的革新,从计算机到网络虚拟现实,艺术创作的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具有实验精神的先驱艺术家们热衷于新媒体与材料与新艺术形式的探求,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其中发生了难以计数的艺术运动,一部艺术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近代科技史。194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计算机,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令人乍舌,尤其是计算机可以储存、反复修改,容易重新绘制及无限复制等等功能,使得所有有关绘画的行为起了本质的改变。1952年美国学者Ben F.Laposky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一个抽象的图像,1956年计算机实现了创作彩色影像的功能,使得它的创作能力大大加强。1960年德国学者K・Alsleben及W.Fetter发表了最早的计算机绘图作品。1994年因特网开始盛行,人们对于空间的思考模式随之改变,艺术的创作思维随着新型的创作手段出现,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不再需要为表现具体的现实的题材而感到困苦,计算机影像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艺术家已把兴趣放在如何避免复杂的建构,因为人们想象的空间已经改变,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已被纯粹的、无限空间的数字艺术所取代。从那一刻起,敏锐的艺术家就试图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创作,例如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以字母、图形、叠印创作了最早的一幅数字艺术作品。东京大学艺术研究室创作了计算机艺术图和计算机动画作品。随后,计算机艺术家小组GTG成立,并且创作了许多数字艺术作品。但这些都是基于实验室的艺术探索,直至1980年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桌面排版系统(DTP),计算机在艺术设计领域迅速发展,并衍生出专业的计算机数字艺术与设计。苹果电脑也因高科技创新而获得尊重。1990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设计算机艺术设计系,主要学习和研究互动设计,努力使艺术与技术协同发展。现在,数字艺术已涉及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着变化。

目前,计算机对现代艺术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之巨,超乎想象。早期的绘画技术持续到现今的计算机绘图上,大部分的计算机使用者,是把新的事物以旧的方式来呈现。世界的内涵不会为观者凝结成一种不变的形式,而观看的方式也不会永远保持同一种模式,它是一股鲜活有力的理解形式,最初计算机被认为只是一个空间可视化的简单辅助工具,但现在它已经不只是一件工具,是一种创作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美学方向,新的再现可能,甚至是一种新的创作主体。数字艺术家深信虽然计算机本来不是为艺术创作的理由而发明,但它会持续发展出特有的本质,继续为艺术家提供最好的工作伙伴。

二、计算机艺术学科的特点

1.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方式

计算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海量数据运算,有了这个特点计算机可以将艺术作品的精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可以逼真模仿任何传统的艺术效果,而且快速高效。在艺术创作中,计算机可以随意缩放观察等优势,使设计更加微观,不依赖工具,可以十分精确、规范。改变了手工绘图需要纸笔、尺、圆规等工具,勾形、渲染等过程,更改设计,修改起来比较困难状况。计算机则有多样修改方式,例如PHOTOSHOP软件中的“历史记录”和“快照”面板,可随意双向一步步撤消或重做;3DsMax软件的“堆栈”功能则可从已完成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点介入,增加新命令或删除、更改旧命令,影响最终效果。传统绘图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是线性的艺术思维方式;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是多头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更注重设计思想和修养,对绘画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计算机解放了手工时代对思想的束缚,为创作提供了宽裕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作品最大程度地完美。

2.独具一格的艺术传达形式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创造了全新的媒体平台和交流方式,交互是计算机艺术独有的传达形式,它使得交互功能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受众的被动角色,艺术作品具有了真实的生命力。改变了艺术作品与受众的交流形式,受众不再是孤独的欣赏者,而是交互艺术作品的参与者。受众也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让受众参与判断与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出现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加强受众参与感,提高兴趣。现在,计算机的交互性广泛应用在各种形式计算机艺术作品中,如Flas、网页设计、互动游戏等。

3.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效果

计算机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甚至是气味等多种传达形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虚拟现实是现今计算机艺术的精华领域,它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艺术的综合领域,通过高级人机界面,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使人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可看、可听、可触、可嗅等感受的虚拟世界里,能通过语言、手势、肢体动作、视线移动等方式与计算机实时交互,一切都与现实的感觉一样。它不仅可以模拟现实,也可重建古迹,甚至是虚幻的世界,让人感受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虚拟现实可充分满足艺术创作对感受的表现,给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提供更多的创作自由。

三、计算机艺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科技正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也改着人们思考与创造的方式,计算机对艺术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能更有效率地创作,也给艺术与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计算机艺术如此蓬勃的发展,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开发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机遇、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艺术的概念有了显著变化。同时,艺术的创新也对计算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艺术家创造精神财富,应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自由地进行创作。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多种传达方式的综合应用,为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新的热点不断涌现。应用视频、动画、交互等综合手段创造的艺术作品,丰富了艺术门类,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传递,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达媒体,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艺术家可以在互联网上跨地域协同创作,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不再受地域的制约。艺术是创新过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甚至有可能根据设定条件自行进行艺术创作。海纳百川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计算机毕竟是工具,艺术的价值应是设计师富有的艺术才华和设计思想。只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提高,才能设计出富有艺术魅力的有意义的作品。

纵观当今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无奇不有,可说是前所未有的新美学创作年代,传统的美学概念及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属于21世纪的新视觉美学体系,以包含瞬息万变的新美学思潮,是亟待建立的。而在这由“后现代”转换为“后信息时代”的年代里,美学已不再被视为形式或是风格的问题,而且也不再是对古今风格的简单解构与组合,而是哲学上的思考。

于新美学的建构与发展,除了充分了解媒体的特性,吸收科技上的新技术,还有对东方传统智慧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对人们的意识形态所带来最大的危害是促使人们过于外求,而缺乏内省。在身处科技洪流中,要想跳脱,是需要保持相当大的弹性。庄子应帝王篇里提及“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说: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任凭事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事物所损伤。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将同一件事的两面当成两件不同的事,例如质量与能量或时间与空间,而事实上他们是一体的,就像是科学与艺术。科学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解释,但在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不仅只是透过人类的感官来收集数据、归纳就可以形成科学知识,而是人类将所收到的数据赋予主动地解释,因此科学知识并不是外在物质世界的翻版,它富含着人类的创造、想象,所以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和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一样。设计理论家SteveDiskin在《设计创意“心”革命》一文中提到,“一片云可能暗喻着对美和真理的追寻。科学家看到的是水分子的舞动;艺术家关注的是形状、颜色和光线……”而开悟的人看到的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如果是云就以云的立场在天空逍遥;是水就以水的立场安逸自在,适情适性,各得其所。就如科技与艺术的产生都是为了人的理由,只是形态不同罢了,本质是相同的,可见知识的开始在于懂得分别差异,而智慧的开端,却恰恰是以平等心如实、如常的生活。

四、结语

当然,科技高度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危险与不安,计算机艺术有它的隐忧。虽然计算机为艺术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却也有不少令人难以驾驭的地方。第一:由于计算机也是科技的产物,自然有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如何把过去的传统艺术,配合新的计算机媒材,加以融合表现出来,呈现附合时代的新风貌而被接受,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全世界都是用相同的软件和设备,如果一窝蜂的跟着主流,则艺术创作则会划地自限,而显露大量复制和类似的肤浅平面感,失去艺术的美感和深度。第二:如同之前提到的,工具的方便,却造成个人风格的丧失,并且失去敏锐度,因为一旦创作者习于依赖计算机的修改功能,创作的动力则渐渐退去,例如:惯用PHOTOSHOP的摄影者很可能因此,不在意拍照的决定性时刻,因为可以透过计算机仿真修改,不怕拍不好,但即使效果逼真,却失去艺术价值了。第三:即是计算机艺术虽然有决然不同于过去的表现方式和媒材。但本质上,仍脱离不了过去模仿、拼贴……等创作风格,如何走出过去的艺术观念,找到属于计算机艺术的观念、想法和创作空间,将会是影响他是否能自成一派的重要关键,而非只是为艺术带来新的表现法。

艺术的价值不在艺术品本身,而是艺术的哲思,有非常多科技艺术家同时也是大自然的爱好者,不管用的是高科技或低科技,来自生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启发,才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素材。不论世界如何转变,也只有艺术家意志延伸的作品,才算是“生动”的创作,也才有美学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5.

[2]迪尚.电脑图形设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付志勇.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恬君.从艺术观点看科技与人文的对话.艺术观点,2000(4).

[6]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辛艺华.工艺美术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实践教学

引 言

计算机最初应用在军事领域,后来,由于其应用的潜能被挖掘,应用的优势凸现出来,因此,计算机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多个领域中。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计算机的教学应用,可以将课堂上无法实现的科学实验像学生展示出来,也可以讲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具体的反映出来,无论是针对文科的课件展示,还是针对理科的实验测定,都一定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成为当今课堂的主要授课手段之一。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广,基本上可以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管理,比如进行多媒体的课堂监控;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比如说电子作业的提交,便于教师的批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的整体进度;最后利用计算机检验某些教学思想及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教学的工具软件对于计算机教育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核心。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大力管理。针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复杂,既有课堂的纪律管理,又有课下的素质管理,还包括对学生的班级活动细则的管理等等。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教师进行抽查和跟踪,不仅对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而且也影响了老师的日常授课。自从计算机技术引进之后,就有力的缓解了这一不足。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学校学生活动的全程监控,教师可以根据在线观测或者是调取录像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同时计算机考试测验软件能够提高教师品卷的客观性,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的教学和检测。网上阅卷和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教师的批阅效率,也能够避免教师的舞弊行为,这种评卷手段对于大型联考和中、高考来说利用价值很大。

2.1 多媒体教学工作中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多媒体的交互式应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校园网络的形成,网上知识库的极大丰富,以及各种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出现都为提高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在实践的多媒体教学中总结经验和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计算机应用的形式。

2.2 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远程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教学作用。这种技术就是将现代通信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还有多媒体技术等为基础,再结合计算机的交互性和网络的分布性,让远程的教育信息服务做得更为广泛。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且也已经充分在教育过程中加以体现。国内外的远程教学模式的利用范围逐渐的在扩大,技术也日臻成熟,我们补课否认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但是远程教育模式的提出,将直接转换所有的交流为简洁的语言沟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一切对于教学有力的因素,进行仿真的模拟训练,例如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声音和影视等图片,置身于作者或者是文章的年代背景中去,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相对的提高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目前的远程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与其自身的优势密切相关,因为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吸收效果,灵活的把握教学的进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3、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展望

要想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其广度和深度,那么就要积极的进行创新。现在的进算计技术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知识体现在以上叙述的三个简单的领域,尚有大片的利用空白,等待相关人员的开发,实践已经证明:计算机技术必将推动教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1 提高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环境的控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与检验,并且不断建立推测性的理论,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很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思维勇和采用计算机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信息,然后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当中去,这是对学生的一个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3.2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超媒体教学模式所谓超媒体,就是让学生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并且加强了参与的能力,而且在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应用中,利用这种能力可以有助于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教师的方向性的引导,充分实现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被动的知识灌输,为主动地知识的参与和渴望获得。

计算机的在教学的应用还不够完善,仍旧存在发展和钻研的领域,只有充分的调动计算机的应用性能,使其真正的融入到教学的环境当中去,才能提高整体的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完善以及与课堂教育的完美结合。因此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致力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张书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济南),2003,(11).

[2]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科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

0 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最大思想障碍来定制论文自各门课程的本位主义,要完成、推进课程综合化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强化整体意识、淡化本位思想,由各门课程的"单兵作战"转向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协作、"综合作战"。教师是关键,教师应精通所授课程的内容,具备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教材应能反映出学科的核心概念,典型方法,以整体、连贯的思维综合全部内容。显然,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材的内容亟待更新、出版周期也亟待加快。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业教学现状

1.1 基础知识水平不一

很多一般本科院校中,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的家庭,而部分来自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较早。就计算机操作能力上面而言,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甚至超过部分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这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相关先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高校的理论课的设置一般会相对滞后一点。高校要想自己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则在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

1.3 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1 要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是令人震惊的,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的优秀人才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我们高校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要注重课程设计,多增加实验课程,因为现在好多学生对讲授理论课程不是很感兴趣,要是能够用做实验的方式来讲解,则效果会好的很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验课上都应该采取小班上课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会有一个保障,同时要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实验是对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一个验证。

2.2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对所讲授的课程重要知识点进行理论课考试或者实验考查。现在的考核方式应由知识点考核向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考核转变,这样就可避免学生"学了后面忘记了前面"的现象。

2.3 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作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我国众多高校开设的主要专业,肩负着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具备软件开发等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2.4 培养有特色的计算机类教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对我们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背景,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要培养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个关键;教师队伍是否有特色,直接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也具有特色,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先进的教师队伍一般都会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工程经验、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教学水平。

3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引擎

课程综合化改革涉及学科内容的多方面因素,其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多种复杂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一级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纵横联系、学术深度、方法论及其内在体系,遵循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综合考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的安排,最终达到知识系统的相容性、完备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既着眼总体统摄,又注意局部优化。

3.2 加强基础与专业技术课程的综合

在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时,对基础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以"计算模型与计算机"为主线进行综合,以训练学生的数学化思维方式;对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体系机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础课以软件开发方法学与计算机应用为主线进行综合,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3 是注意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环节的综合

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加强基本实验技术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践环节的实施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选取各门课程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作为实验内容,培养基本实验技能。

4 结论

综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上,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考核方式、实行双语教学、培养特色教师等方面进行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可以从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强化学生专业基础训练、企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来进行改革,努力打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于金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10:17-21.

[2]朱勤,顾翔,邵浩然.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9):86-88.

[3]熊晓波.浅谈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J].教学研究,2012.8:93-96.

计算机及科学技术范文6

1使产品的生产商和使用客户可以直接交流,提高了产品的反馈效率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覆盖的情况下,生产商和客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产品的交流与反馈,生产商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产品的使用情况,产品的优缺点,针对产品的优点加以发扬扩大,对产品的缺点加以有力的改进,也避免了由于生产商和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交流的误会所产生的种种纠纷。同时,生产商与客户之间实现直接对话,将会避免很大一部分的资金的浪费,这样的沟通使企业可以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占据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相同行业或者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的复杂,为了在残酷的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企业之间会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努力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这也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迅速。

2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度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契约大多是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形式进行的,而在这种条件下,双方很难凭借第一印象判断对方的信誉,这就加大了商业风险,并且,传统的商业契约大多是通过书面或以实物形态来完成签订的,这种商业交流方式很容易泄露企业的隐私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容易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各领域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在目前所形成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存在着无法预测的发展潜力。计算机信息技术覆盖下的商业活动与传统的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信息的存储也更为方便和快捷。

3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企业快速地增加自身的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而对信息处理的效率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展开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化为对信息掌握速度和数量的竞争,企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壮大自身的规模,就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来获取大量的商业信息,并在信息的应用中逐渐研究和探索能够适用于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互相竞争的双方如果在信息的掌握上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的地位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来收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的位置。

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取信息的难度和获取成本大大降低,商家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换,由于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很低,信息传播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营销策略。总之,网络可以减少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的优化程度,从而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4如何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发展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一系列网络及计算机问题随之出现,这些都对当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并不断地开拓新的营销渠道。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网络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都在开发内部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实际上是网中之网,既可独立成网,又可连接国际互联网络,优越性极大。

人才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因素,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网络经济所涉及的人才包括各个层面,网络经济目标的确定、扩展、组织规划的实施都是在相应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背景下由各方面的人共同确定的。所以,人才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占据领先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很多以往社会发展中从未出现的法律问题,传统的法律条文在解决新型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所以,必须根据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法律保障力度。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