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1

要害词数字图书馆产业化信息产品

1数字图书馆浪潮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治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治理,加强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内容。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再有时空的限制,用户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其联网的电脑,便可纵览天下群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着手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并制定和实施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关计划,如在80年代末,美国图书馆研究协会就组织研究“北美数字图书馆系统”;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三个机构联合公布“数字图书馆倡议”,次年三方投资24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等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日本在90年代初,开始分步实施“国家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开发”计划;新加坡1991年提出了旨在数字化的“图书馆2000年规划”;欧盟则正在进行一个包含70人分项研究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规划项目。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我国也把建设“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研究开发;另外,中科院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也都在逐步建立数字图书馆体系,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已初见成效。

2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势在必行

我国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上一世纪末开始起步,到2001年,已经形成了包括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技术提供商(IT企业)、高校(第一级用户)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作为国内最早的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者,北京超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12月就将其远程图书浏览器安装到“瑞得在线”网站上,创建了国内首家以图像存储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2000年6月,超星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2000年底,又一家民营企业———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业务运营;2002年,本来一直在电子图书领域下功夫的方正,也忽然出现在数字图书馆市场上。众多企业的进入,马上盘活了这个市场。

虽然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因为商业化运作较早,发展迅速,但是,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良性发展,还是摆在众企业及教育机构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制作成本比较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2000年网络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还没有一本电子图书的网站忽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电子化一本图书,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就需要近1000元。如此一来,需要投入近1亿元才能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这1亿元又如何回收?

2.2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企业制作数字图书资源库,然后出售给各地的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再把这些图书提供给读者。在这个环节中,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成为了纸质文本的提供者,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2.3数字图书馆标准不统一

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市场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数字图书馆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林林种种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问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开始市场化经营,其中有经营成功者,但多数经营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其中有数字图书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市场营销手段问题。

因此,就我国现状来看,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3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于产业化的定义为:生产连续性、生产物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集约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和实施。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加速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看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意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3.1加强统筹规划治理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它的成败对整个IT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订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3.2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公益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和信息,而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服务,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会员费收入、网络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众多的数字图书馆企业树立了榜样。

3.3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大力保护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任务已成了数字图书馆界刻不容缓的责任。目前,在这方面急需做的工作,一是大力进行适应产权法的宣传与教育,结合国家普法教育,逐渐形成人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努力地、大幅度地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把握、运用知识产权法的能力和水平。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来说,对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与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法律素质,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落实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中。同时,图书馆从业人员还负有向所有被服务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责任。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尊重知识产权。

3.4联合攻克技术难关

数字图书馆既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程,其技术性、超前性很强。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用户界面是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标准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使用户不需非凡练习就能把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操作,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目前的界面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又如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却带来了语言的障碍,这就需要开发能够进行自动翻译的系统。诸如此类的技术难题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并注重对可行的新技术及时推广。

3.5讲究产品开发策略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网络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如何营销,需要讲究一定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开发策略。只有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并获得利润。产品开发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水平,开发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威,而在于市场择优劣汰的机制。首先,数字图书馆开发要规模化。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假如不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实现规模化,就可产生规模效益。其次,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重开发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特点,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经营者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重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查询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第四,数字图书馆开发需要高投入。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许多技术尚不成熟,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投入。同时,数字图书馆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经营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融资渠道,多方融资。

3.6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行业统一标准。在解决标准化问题上,应贯穿实践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应包括系统硬件平台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应用软件平台标准、生产工具平台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图书馆自动化治理系统兼容标准、文档标准等一系列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人兴奋的是,在2002年5月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数据中心的倡议,将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形成了《数字资源建设北京宣言》,为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国家标准的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永兰.走向数字化图书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2

1 房产档案管理基本介绍

房产档案管理包括房屋面积、产权属人、交易纪录、司法部查封、权属登记、离婚产权分析、拆迁补偿、房屋结构、租赁抵押担保、产权处理以及房屋继承等。所谓产权档案数字化,指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以及存储技术有机结合,利用数字化形式将档案信息有效存储,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以便更好的实现原件管理和数据管理[1]。

1.1 主要特征

首先,管理内容数字化和网络化。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实施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能够将打破传统纸质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借助先进计算机技术和高端设备将档案信息载体分离式存储,这不仅能够节省信息存储时间,而且还能提高信息利用价值以及工作效率。其次,管理服务全面化和社会化。计算机设备既能实现文本存储,还能实现图像存储,借助网络平台能够实现信息全面、准确搜集,有利于构建全方面的档案服务模式,此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下,用户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搜集、应用,以便提升工作质量和速度,从中能够体现服务社会化特点。

1.2 主要方式

房产档案主要有三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是原件管理,即利用信息技术保管好档案原件;第二种是扫描件管理,即借助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实施具体的扫描工作,以便资料查询和实际应用,虽然该设备工作速度较慢,但是扫描效果良好,然而相机设备兼具快速和优质两种效果;第三种是数据分析,即对房产档案数据详细、合理分析,借此方式实现信息保存。

1.3 基本原则

首先,真实性原则。房产档案从原始信息过渡到数字化信息,务必要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对于存在出入的信息要及时纠正,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然后,安全性原则。确保房产档案信息安全,即保证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基本表现,一旦信息安全性降低,那么信息资源完整性极易遭到破坏。最后,便捷性原则。应用数字化技术于房产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档案信息及时查阅、便捷查阅,能够打破以往档案信息所受地域限制及时间限制。

2 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1 问题

首先,房产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影响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性,具体表现为实际房屋和资料记载存在结构、面积等方面的不同。其次,服?漳谌莸ヒ唬?用户接收的服务仅限于档案证明以及档案信息咨询等潜在层面,对于深层次的利用分析和网上服务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最后,计算机设备被片面应用于房产档案人工管理,然而房产档案尚未实现信息数字化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查询全面性[2]。

2.2 措施

2.2.1健全房产档案数字化体系

只有健全房产档案的数字化体系,才能确保房产档案实现信息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发挥信息价值,提高房产档案的利用率。如果房产档案未能标准化实施数字信息管理,那么房产档案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实现管理工作质量优化,促进管理工作有序发展。

2.2.2完善房产档案数字化系统

虽然网络数字化时代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率,但是目前大多数房产档案仍利用纸质化形式,仅在特定条件下才会通过人工应用计算机设备,档案只是实现了输入形式的数字化,未能实现全面数字化,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降低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完善房产档案数字化系统,即原文件借助扫描仪的形式实现信息数字化,以此减少信息检索时间、提高信息准确率。

2.2.3大力培养档案专业化人才

提升房产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利于促进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稳健进行。为此,聘请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传播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促使工作人员在创新型思想的引导下,规范房产档案的工作行为,积极配合房产档案管理。

2.2.4构建档案信息输送平台

构建档案信息输送平台,有利于档案信息数据库提高利用价值,有利于促进档案信息及时、高效、准确传递,同时,还能实现档案信息的便捷化传输,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价值和利用率。此外,还能增加客户对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3]。

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3

1现阶段加强企业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1竞争的加剧及环境变化的快速决定企业要加强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国家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进行生存,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决策的时候没有借助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莞等传统的制造强地都出现了大批企业倒闭,经济整体下滑,这些问题的发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投资和生产的时候更加科学化管理。另外,现代社会由于新媒介等的介入,很多环境因素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市场价格变化速度及其传导速度更快,企业如果依托于以往的手工计算的投入产出管理,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变化,无法获取最新的数据进行决策,导致其决策无效,反而被市场淘汰。

1.2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及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内部也选用了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方式,对各要素进行内部的层层分解,实现内部的核算,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较快,很多的内部管理需要更加高效,及时将市场的变化融入到管理之中,而且目前很多公司内部的员工、车间、厂房和班组的工资都是和投入产出的管理系统挂钩,因此投入产出的管理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和公司各个班组的成本、能耗的降低,这样的内部管理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改革。

1.3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的制造业也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迁移的风险,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也慢慢在制造业上与我国企业进行竞争。未来我国企业的发展要向更高级的产业主动性转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这种转移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其投入产出的管理,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强研发的投入,向一些蓝海竞争领域发展,避免简单初级的加工业,实现我国整体产业的结构调整。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产出管理就随意进行调整,将可能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获取相关的动态信息,缺少数字化的管理,而导致企业盲目转型,这样企业可能反而会失去发展的机会进入发展的陷阱,这最终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

2.1建立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企业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查明企业生产管理所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明确企业生产的界限,通过这一系统获得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情报信息,在系统的建设中要将企业的业务和产品统一在这个系统中,清晰地发现人财物的关系。这个系统要实现对产品分配方向、价值构成的集成和查询等功能,系统内的数据要能够实时根据原材料的价格、委托加工的费用、人力的投入、产品价格的变动等进行更新。

2.2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模型建立及其与ERP系统的对接

在系统的建设上要着力建设一个模型库、数据库和方法库,企业内产品、业务的投入产出数据要归集到数据库,用以对模型库等提供数据来源,数据库应当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计划数据库、物资供应数据库、生产调度数据库、设备数据库、销售数据库、人事定额数据库等集合在一起,做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面向企业的管理层,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库就包括了矩阵、基本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和数据规划等,为不同的决策内容和生产要求提供相应的方法分析。模型库包括了决策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等,这是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选择。企业需要将ERP系统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统一,利用ERP所拥有的计算机高速运转的能力处理制造生产和管理运营中的海量数据,提升ERP系统的动态反应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在双方的统一中要确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实现ERP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转换、利用投入产出表提升ERP系统的功能,对于输入数据可以利用原有的公用数据模块和其他模块进行提取,并通过手工添加一些必要的数据,将生产计划书、产品定价文件、成本核算文件、原材料供应清单等输入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块、生产模块、车间模块、采购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等,从而根据生产流程得到各类投入产出的消耗关系矩阵,得到总产品矩阵及总产量向量,设计ERP模块中的数据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价格模拟提供依据,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

3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

3.1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的总体思路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最主要的运用是在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中的投入是指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消耗,产出是指产品的分配和数量、方向,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将这些关系以矩阵式的方法进行棋盘式列示,综合分析双方的数量关系和匹配关系。由于现在技术的变化也导致很多消耗关系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是技术的改变也将导致其消耗比例出现变化,而且采购价格、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系统必须是动态化的,对目标成本中的各要素变动也要进行动态管理,这也需要对成本内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解,确定足够细的基础数据。成本管理需要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进行分层设计,综合考虑实物投入和价值投入的不同,企业需要对成本中所涉及的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经济关系,结合会计核算特点对该流程进行归集合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中的物料投放和产品产出关系。

3.2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由于现在很多生产都是柔性生产,多数企业也接受了定制化生产,这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变化。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已经难以反映这种生产的变化,投入产出管理也需要对财务成本的分摊标准和核算提出新的要求,投入产出管理应当结合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财务方法,对成本进行更好的分摊。例如投入产出管理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流程中的作业进行归类,利用作业分摊成本,并以作业动因归集成本,投入也应当利用作业对各类消耗资源进行归集,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的准确性,通过提升成本分摊的科学性,企业也可以提升其投入产出管理的准确性。相对比而言,对于一些新的产品,由于要明确其作业,在对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的初期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作业成本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一些作业可能在柔性生产系统和敏捷生产系统中面临着人员和物料组合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生产任务也随时进行调整,容易造成一些资源的消耗难以追溯到活动中,这样可以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记录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产出活动、货币投入,计算中间投入成本和初始投入成本,汇总的投入成本,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单位成本向量、物理单位计算的投入产出表,得到单位成本,从而得到成本核算。

4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

对于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借助现代化设备,实现对原始纸质档案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借助扫描、拍摄等技术,将其进行压缩和转化处理,形成图文、录像等文件格式,达到分级存储和管理的目的,发挥服务器的保存功能。与此同时,构建管理程序,以方便后期对档案资源的检索、查询和使用,这是新时期房产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借助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有效满足整个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抓住机遇,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立足信息技术,推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特征

(一)房产档案服务更具多样化。对于房产档案的网络化服务,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纸质档案向数字化信息的转化。在房产档案中,涉及较多的合同、协议以及文件等,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可以将其有效转化为图片文件、声音文件等形式,实现对资料的科学管理,切实提升房产档案管理水平。另外,在资料得到完善之后,将其纳入数据库,为信息的查阅和使用提供更大的便利,简化查询流程,加快信息查询速度。在多样化服务的支持下,能够为房产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和方便的服务,提升房产信息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二)房产档案管理网络化特征突出。在传统的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依赖的是人工,能够满足房产用户相关业务的办理需要,可以提供基本信息的查询服务。但是,很难实现信息的及时收集,无法实现高效的应用,对档案信息深入开发应用产生阻碍。目前,网络化管理模式在房产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便于实现方案信息的高效整理,检索效果增强,满足归档和查询的需要,极大地提升了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用户也能够获得更加便捷的服务。(三)房产档案保密性更强。对于房产档案而言,很多信息需要实现高度的保密性,但是,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保密性不高。借助数字化管理方式,能够实现数字化房产档案内容与管理主体、载体的一一对应,切实增强人员对档案信息保护的意识。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中,同时在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的支持下,能够实现档案实体与服务之间的有效分离,保障原始凭证能够更加准确地录入信息资料库,为信息的保密性提供保障。

二、如何推动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一)重视房产信息库的构建。将数字管理模式引入房产档案管理,需要重视档案资源和相关文件保存形式的转变,应用较多的是图片文件方式。因此,要重视高品质的信息库,实现房产信息全面、准确地录入,为信息检索和应用提供便利。在进行数据检索的时候,结合文件信息,输入相应内容,切实提升房产档案信息查询的速度。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借助对数据库的查询,实现对房产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二)切实提升房产管理中对数字化观念的认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思想意识上认同,而后提升行动力,因此,在房产档案管理中,鉴于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提升档案利用率方面的突出作用以及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表现,要强化对数字化管理理念的认识。针对房产档案管理中出现的资料不真实、不完善和不完整的问题,借助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不良问题的解决和完善,推动房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另外,在数字化模式中,重视在局域网和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房产信息的登记。要提升对房产档案管理的认识,切实提升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力,实现整个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房产档案资源更具真实性与完整性,切实提升房产数据的质量,以更好地发挥对房产管理的支撑作用。(三)重视建立科学的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房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要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工作。首先,结合各地房产档案实际,构建数字化系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人员分配、数字化技术水平等。其次,加快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鉴于房产档案规模的庞大,同时,增长速度较快,因此,要加快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速度,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扩大存储空间,有效解决档案管理空间不足的问题,提高利用率,实现对房产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四)提升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性。对于电子档案文件的管理,国家和行业都具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因此,要提升房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立足国家统一的规范,制定合理的房产管理数字化标准,切实提升房产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另外,明确房产档案中数据信息的权限,使得用户能够进行相关信息的有效查询,加快远程服务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在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产档案管理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将数字化管理模式引入管理领域,切实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为此,要明确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模式的特征,制定合理的策略,推动房产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化,提升管理使用效率,强化档案安全管理,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黎美彩.基于新形势下的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6(22):182+184.

[2]杨燕.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5):173-174.

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资源共享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信息化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给传统教育模式,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1)国有资产意识不强。高校主抓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大量设备家具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很多老师对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不熟悉,造成操作不规范,例如报废资产直接丢弃、不履行处置程序,人员调动或退休后未及时收回资产,超预算或无预算购置等,久而久之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资产使用效益低下,给规范化管理造成困难。(2)资产信息孤岛化。由于国有资产分类较多,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其中固定资产又分为设备、家具、房屋、土地、图书资料、文物等。庞大的资产体系在高校中一般分别由财务、资产、图书、科研等不同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每个部门都根据各自的资产特点开发、使用单项软件系统进行管理,数据结构不同,业务流程不同,集成度低,从而造成资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系统之间无法做到数据对接共享,缺乏部门间的联动,难以对各类资产实现实时动态监管。(3)资产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多数高校资源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科研需要,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很多高校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口号,但是多数财力、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科研平台等方向,用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资金较少。另外,由于资产管理人员队伍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推进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操作、管理和维护工作。(4)异地多校区办学造成资产管理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和地域限制,很多学校采取多地多校区办学模式。各类资产分散在不同校区,甚至不同城市,给资产统计和配置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造成多头管理和条块不分的现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容易造成监管漏洞,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二、资产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规范操作流程。随着财政部、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对资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资产使用、处置和各类资产报表都要通过网上系统报送,因此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职责、权限落实到人,实现从预算、采购、配置、使用、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个业务流程在系统都有预设的操作规范和审批环节。(2)提高办事效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服务为导向,规范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网站,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用户只需要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申请、审批、进度查询均可从线上完成,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可以有力提升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3)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以往分散的各类资产系统,打破信息壁垒,通过系统可以便捷地提取各类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分类统计数据,为主管部门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数据支撑和在线分析。系统可以设置功能模块实现资产线上调剂、开放共享预约、绩效考核等功能,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4)实现实时动态监管。通过对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流程再造,合理设置关键环节的审批权限,进一步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执行。通过系统操作,可以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实时动态监管,确保账实、账账相符。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相互监督,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的有效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强化信息系统集成与共享,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资产信息共享共用,优化资产配置。第二,实现国有资产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对各类资产数据可以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优化管理流程各业务环节操作,对各类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评价使用效益有效防范管理漏洞。第三,对资产存量和增量进行定期分析评估,为高校新增和配置资产提供决策依据,与预算管理结合更加紧密。第四,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警示。第五,搭建线上调剂和开放共享平台,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资产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做好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是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高校应通过资产盘点、清查等方式对资产基础数据进行认真排查、核对,层层落实信息化管理责任。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资产基础数据更新,资产采购、分配、处置应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信息维护,为打造信息化系统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各环节数据流通不畅或数据更新不及时。

2.强化大数据意识

搜集数据不仅仅是为了查询、统计、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掌握资产动态趋势和效益情况,为资产管理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工作新模式,实现资产存量和增量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资产采购论证、使用考核与管理办法,避免各类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

3.提升资产管理员队伍水平

资产管理员队伍要尽快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熟悉资产管理系统的各项操作,加快实现从手工做账到全流程电子化操作的转变。另外,资产管理员们不但要会用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且应该善于运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本单位或本部门的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分析,为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及社会服务等提供更好的保障。学校也应更加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加强岗位考核,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校院两级共同努力,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业务与技术水平。

4.层层压实责任体系

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手段。通过系统动态实时监管,可以随时查到资产领用人和存放地点。领用人进行岗位调动或退休时,领用人自己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资产的变更申请。单位资产管理员和人事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资产交接情况,对于不及时处理的资产交接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强制调剂或者暂停调动、退休流程,这样能够避免人动过程中因交接不到位造成的资产丢失现象。通过合理设置资产领用人―单位资产管理员―单位资产负责人―归口资产负责人等审批环节,将权限和责任细化到每一级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提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资产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及时,对于造成资产流失的责任人也更易于追查。

5.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

资产信息系统建立后可以实现高校资产信息共享,在管理流程中还设计了审批权限等关键节点,必须严格防止信息泄露。保障数据安全,不仅需要通过提升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改进系统,还要通过配套的责任制度进行强化落实。高校各级资产管理单位和管理员要对不同权限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训,禁止账号密码相互共享或者让学生代操作等不规范行为,尤其是对于有审批权限的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资产管理员,一定要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高校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定期对资产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查,及时修补监管漏洞,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系统正确规范运用和资产数据安全。

数字化资产管理范文6

房地产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就是手工处理,极易使档案实体在人为或者自然的条件下出现差错和管理缺陷。而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具备存储量大、出错率小、资源共享等优势,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方式中的不足,由此可知,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

1 房地产档案管理中数字化技术运用要点分析

尽管数字化技术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注意服务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房地产档案管理方式要求管理人员,只需向客户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证明等被动型服务即可,缺乏主动服务和优化服务的意识。因此,在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需改变自身的服务理念。

1.2 注意档案资料整理、收集的漏洞

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房地产档案资料随时处于更新状况,而在搜集房地产档案资料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和资料收集遗漏的现象,因此,需在档案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中,采取动态化的信息管理形式,以完善房地产的档案管理工作[1]。

1.3 注重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由于房地产档案管理趋于数字化,因此,需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让其熟练掌握房地产专业知识、档案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维修技术等知识,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管理技能、网络知识等管理知识的培训力度,为房地产企业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

2 房地产档案管理中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策略

2.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从管理人员的培训到硬软件的要求等,均需给出明确的规定。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规划和控制已存储的数字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密级分类:将敏感和机密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也可将其脱机存储于一个安全性较高的地方,以此预防房地产档案资料信息被变更、窃取或者毁坏;二是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房地产档案机房的出入控制、环境条件的保障管理、自然灾害的防护、防护设施的管理等内容;三是应用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指的是操作安全的管理、操作权限的管理、操作监督管理、操作恢复管理、操作规范管理、操作责任管理和应用系统的备份管理及应用软件的维护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相关的技术,预防数字档案信息出现窃取、修改的问题,从而增强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组建信息保管制度,并严格将其落到实处;建立房地产的数字化档案的记录制度,记载资料信息的搜集、管理及使用等情况,并在记录中确保信息的真实性[2]。

2.2 规范房地产档案资料

在房地产档案资料信息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搜集、整理纸质材料,容易出现材料丢失、储存不当、资料信息不规范等档案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因此,采取数字化技术对房地产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不但能达到档案资料纸质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齐头并进的目的,而且能使档案资料管理更加完善,避免或者减少档案资料遗失、损坏等。同时还可通过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使房地产档案资料管理更加丰富化、动态化。如图1。

2.3 建立数据系统和传输平台

在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组建数据库。可通过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将扫描资料组建成数据库的形式,降低人工录入出错率,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建立传输平台。在房地产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以实现其价值为中心,以此有效利用房地产档案的数据库。但是在建立传输平台的过程中,需确保传输平台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保密性,从而防止档案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或者人为窃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