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
一、教学设计
探究活动设计如下:
1.这儿有1张百数表,2个学习策略,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策略,试着探索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自学要求:
A策略:不需要做记号的可以直接写出你的发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
B策略:需要做记号的可以先在5的倍数上画“”,2的倍数上画“”,再写出你的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前测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2和5的倍数特征,所以他们可以选择A策略,直接写出2和5的倍数特征;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B策略即先圈一圈再看一看的方法,从圈出的数中找出2和5的倍数特征,经历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探索规律。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3.教师提问。
(1)选择A策略的同学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对吗?
选择B策略的同学,5的倍数你圈了哪些数?你是怎样找的?还可以怎么找?符合刚才的发现吗?所以,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没有圈的那些数个位上不是5和0,它们是5的倍数吗?如果继续找下去,5的倍数个位上是什么数?
(2)圈出的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没有圈的那些数个位上不是2、4、6、8和0,它们是2的倍数吗?如果继续找下去,2的倍数个位上是什么数?除了百数表中的,你还能说几个2的倍数吗?
(3)从圈好的百数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百数表中有多少个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汇报时,先请选择A策略的学生汇报,再请选择B策略的学生去验证,使得整个探索过程更完整、更科学,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在出示2和5的特征后,分别用反命题去论证,使学生探索出的2和5的倍数特征的结论更严密。
4.练习反馈。
(1)用手势2表示2的倍数,手势5表示5的倍数,边做手势边口答。
48、75、801、98765、123456、8886663330你们怎么判断得这么快?
小结: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可以根据2和5的倍数特征去判断,直接看它的个位。
(2)想一想:在23中,如果它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
;
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
如果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
(3)写一写。用0、2、5三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三位数:①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②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此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强化了2和5的倍数特征,又指导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在写数时可以根据要求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再确定其他数位上的数)。同时由这些数导出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像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我们又叫它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叫奇数),整个过程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二、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2和5的倍数特征之前,我们进行了前测,想借此了解学生学习的潜在状态。就结果而言,对于2和5的倍数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一般来讲学生认为2的倍数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不知道。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而已,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学生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前测结
果,提供了2个策略,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探究活动。A策略可以直接写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B策略让学生先圈出2和5的倍数,再找出特征。当然,这项活动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任务明确,学生就能准确地圈出来,并能按要求找出相应的特征。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讨论、验证的过程,从而最终得到一个比较科学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就把学生放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整个活动中的汇报交流,不只是停留在一个交流的过程,而是在交流中出现思维的碰撞,或方法更全面,或结论更清晰,整个过程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殿堂,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学习、交流中都可以逐渐成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和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我们在这部分的汇报环节别加入了圈出5的倍数方法的汇报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归纳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出2和5的倍数特征等多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探究规律科学的、严谨的、因不断深化而充满魅力的过程,掌握了探究的方法,获得了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特殊教育教师;困惑;反思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70-01
最近电视剧《暗算》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王宝国对阿炳这一人物的演绎颇为人称道。阿炳是一个盲人,还弱智,智力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水平,但他却有非凡的听力和记忆力,就是这样一个多重残疾的人,做了常人几乎做不到的事:从浩若烟海的电波声中找出了敌台,为打击敌人,保卫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研究所的安在天对阿炳的照顾和教育。
一、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对安在天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仔细分析,究其成功的原因,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育者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强调移情,既教育者要设身处地以一种同情态度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活动,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只有把教育对象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生命体,而不是学习机器,才能从心底激发要帮助他、希望他进步的激情。安在天了解阿炳,他不因为阿炳的缺陷就小瞧他,恰恰相反,他尊重阿炳,哪怕他的想法很可笑,很反常。“天才总是把自己拉得很长,长得像游丝一样,因此,他们在其他方面是很脆弱的。”“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安在天对阿炳深深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换得了阿炳发自内心的信任,正是这份信任支撑他完成艰苦的工作。
(二)教育者的教学方法要适合教育对象。
安在天对阿炳的教育内容在正常人看来是有些可笑的:向阿炳解释工资多少时,他用手来做单位,称为“五只手的钱”。类似的:把找电波比成通过钟处长的口音找到钟处长的同村人;把隐藏很深的电台比作跑到浅水区的狡猾的大鱼等。但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阿炳明白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教育方法才是成功的教育方法?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适合教育对象,被教育者接受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三) 特殊教育是一项融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长期过程,需要特教工作者怀有悲天悯人的善良之心,诲人不倦的耐心,决不放弃的恒心。残疾人因为身体缺陷,必然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种种心理问题。特教工作者绝大部分是健全人,很难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和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正如“在我眼里是一盆香喷喷的鲜花,在他们眼里就是毒蛇。”安在天把阿炳当作自己的孩子,遵循“明眼人把眼蒙上进入他的世界,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之原则,他很细致地照顾阿炳的生活起居,还能包容他的坏脾气,遇到困难能想方设法解决,不轻言放弃。这些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身为特教老师,试问:我们几人能做到?
二、对比以上各点,我不禁想到我国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位特
教工作者的反思。
(一)首先,特教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1、 随着特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特教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随之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年轻的特教老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熟悉特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会搞教育教学研究,除了向学校内部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外,很少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这些原因限制了年轻的特教老师健康成长。
2、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特教老师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人际关系复杂,极端耗费教师的精力;特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与老师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还由于社会上部分人对特殊教育的不了解,甚至歧视,导致特教老师普遍存在自卑感、挫折感、失落感等负面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
3、其次,特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容乐观。
特教教师绝大部分是健全人,很难切身体会特殊儿童的精神世界,彼此交流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特殊儿童身体残疾的原因,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多特教教师都抱怨:教得那么辛苦,还是学不会。一种失望的情绪影响着特教老师的心情。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教师横眉冷对,学生敬而远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特殊学校的这种师生关系需要改善。
(二)部分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出现偏颇,对特殊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明确,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普校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要求,但改革的方向不明确,缺乏成功的经验作为借鉴,基本处于摸索阶段。
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人之教育,正因为他们特殊,和健全人不同,才需要特殊教育。有的特教教师提出“特殊教育向普校教育靠拢”这样的观点,采取“拿来主义”,把普校的教材拿到聋校使用,把普校的教学方法搬到聋校课堂上,不但操作起来困难,学生也是毫无反应、不知所云,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小部分特教教师认为教特殊儿童是一件简单的事,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这些教师不读书,不学习,停滞不前,教学过程中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三、为什么安在天作为一个特殊教育的“门外汉”,能对又盲又弱智的阿炳实施了非常成功的教育,而我们作为专业的特殊教育者却没有作为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特教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建设。(1)特教教师首先要有四心:事业心、爱心、耐心、恒心。(2)特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用适合的方法教育学生。(3)特教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修养、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特教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我调控的能力。(5)特教教师还要有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6)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特教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7)建立全国性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为特教教师接受教育和再教育提供场所。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3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地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把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成长与生活环境作为备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扎实的掌握,并能够在生活实际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认识,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的源头上净化学生的心灵,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研讨辩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其阐述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
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我认为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认知上不同程度与层次的缺失使这些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与正常的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殊教育的教学主体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孩子普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分层施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之中对是与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使家长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对其过于溺爱,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与家长的过份溺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性格比较孤僻与自私,不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以阳光、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中去。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生活中害怕与人交流,内心长期充满着各种压抑与不满,这也是这些特殊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每一名特殊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教给学生对逆境的应对方法,使每一名有残疾或残缺的学生都能做思想上的巨人与生活的强者。
五、结束语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4
江苏省处于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前列。文章阐述了目前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多途径普及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启示。
[关键词]
特殊教育;发展;思考;江苏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各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其中,江苏省处于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前列,先后有40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区),已基本形成了从残障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建成并正在逐步完善高等特教师资培养培训机构,构建了省、市、县特殊教育教学科研网络,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示范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为例,阐述了目前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特殊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启示。
一、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的经验
1.残障儿童教育体系得以完善
为了普及智障、视障、听障三类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定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特教班,同时规定普通幼儿园接受残疾幼儿可给予财政补助,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0—3岁残障儿童早期干预。采取多种形式为残障儿童少年提供义务教育,比如特教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以及送教上门等,以此实现了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的目标,并高质量完成了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在高中及以上教育方面,根据省教育厅2016年统计结果显示,有22所特教学校设置了高中班,并注重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障学生高中阶段教育;金陵科技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分别设置了聋人信息技术本科专业、工艺美术专科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置了招收盲人大学生的康复治疗技术专科专业,以此途径让有需要的残障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总体而言,江苏省已基本形成了从残障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所在地区残障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创造了条件。
2.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取得成效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特殊学生的培养,所以要重视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从而为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以江苏省为例,充分发挥省视障教育、听障教育和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以课题研究推动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还在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设立了幼教特教研究所,并在各级教研室设立了专兼职的教研员,由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特殊教育专题年会,持续地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另外,发挥特殊教育的优势专业资源,承担了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任务,并鼓励有条件的特教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优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团队作用,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力求创新突破,例如“聋人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施”“中度智障生生活适应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学前听障儿童双模块融合教育的十年实践与探索”等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项,这是近些年来特殊教育学校致力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成效反映。
3.财政保障力度增大
特殊教育能否获得发展的空间,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与保障力度是否充分密切有关。以江苏省为例,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关于组织实施特殊教育发展工程的意见》(2013),提供工程实施、项目引领,省、市、县三级财政近三年共计投入5亿多元。在此支持下,江苏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代表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差距缩小,切实保障了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残障儿童少年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为了保障残疾学生的教育条件,省教育厅还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8倍以上标准拨付;随班就读学校学生按同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对新入学的残疾大学生免收学费并逐步免除住宿费。在多项财政制度的支持下,江苏省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优化,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学习条件得到改善。
4.特殊教育被纳入义务教育统筹管理
教育督导是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以江苏省为例,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被列为教育督导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教育督导的指标体系中,在教育督导评估中给予重点关注,以督促各级政府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综合督导中,把县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纳入全省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评估验收时,作为必查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在此政策下,各地特殊教育学校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水准,例如江苏100个县区全部通过2015年度教育部督导认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这显示出有效的教育督导监督和管理是特殊教育获得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更多障碍类别儿童的教育需要引起关注
虽然江苏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一直处于我国较为领先的地位,截止2016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障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以上,但比较而言,孤独症、脑瘫、重度及多重障碍等其他残障儿童的入学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普通学校中还存在为数众多的学习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等,但目前的特殊教育工作对此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相关服务措施,这需要在未来特殊教育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2.融合教育亟待发展
虽然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但多数残障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仍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例如,江苏省2016年的残障儿童在校生数为23123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有12652人,占54.7%;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是10471人,只占45.3%。而让特殊需要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即使在最为贫穷、资源贫乏的国家,融合教育也至少成为使更多处境不利儿童享有学校教育机会的政治宣言或者现实举措”[1]。相比而言,江苏省普通学校从理念到行为,以及专业支持等方面,都没有为接纳残障学生做好足够的准备。
3.教师队伍的人员配备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人员配备不足。以2016年为例,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为12652人,教职工总数为3664人,生师比为3.45:1,超过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生师比3:1的规定。不仅如此,特殊教育学校还要承担随班就读的指导、送教上门等工作,导致教职工的工作量较重。另外,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质量不高,在面临特殊教育学校里残疾类型逐渐增多、残疾程度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以及康复训练,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同时,随着融合教育的广泛开展,特殊教育学校需要转型为当地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承担起巡回指导的工作,他们不仅要了解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还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普通学校里各种类型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4.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推动下,特殊教育发展所需的经费投入逐年在增加,如江苏省绝大部分地区都能按照同类学校普通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8倍标准给特殊教育学校拨付经费,但与新形势下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还缺乏稳定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一是部分地区随班就读学生尚未达到普通学生生均经费8倍的标准;二是特殊教育学校所承担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的交通、差旅等费用缺乏专项的经费保障,对普通学校教师、特殊儿童家长等开展的培训工作,也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渠道;三是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教津贴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有限,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学校教师未能享受特教津贴。因此,如果仅靠短时间的特殊政策或发扬特殊教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特殊教育工作是难以持久且有效开展的。
二、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多途径普及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
国务院在《“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6)中提出要“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主要指标”,其中“残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要达到95%[2]。为实现该目标,仍需坚持“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残障儿童的受教育问题。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的形式,能让残障儿童就近入学、尽快融入普通学校生活,融入主流社会,也为普通学生认识多样化社会、学习接纳与帮助他人、培养宽容善良的良好品德提供了机会;特殊教育学校能给残障儿童提供专业的教育,能为普通学校提供专业的支持、示范和引领;针对极少数重度残疾、无法上学的儿童,送教上门是一种满足他们受教育需求的很好补充。总体而言,教育安置模式多样化并存的发展格局是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与社会公正。
(二)大力推进融合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曾要求普通学校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虽然我国相关的政策文件规定普通师范教育专业应该开设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但真正做到的只是极少部分院校。所以,大多数普通教师都认为特殊教育只是特教老师的任务,这不利于融合教育工作的推展,需尽快转变这种特教人办特教的观念,促进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融合教育工作中。融合教育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促进弱势群体回归主流学校与社会,平等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教育实践策略。实际上,普通教育离不开特殊教育,因为普通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会有特殊需要学生,必须通过特殊的课程、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他们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推进融合教育也是促进所有学生更好成长的教育策略。接纳残障儿童,大力发展融合教育,激励教师潜心研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之成为普通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契机。
(三)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在融合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发生变化,其必然面临着转型发展,即从单一的残障儿童教育机构转变为所在地区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从教学机构向综合性管理机构转型,全面指导区域内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工作(含送教上门),成为区域融合教育的指导和管理中心;建立科学、综合性的教育诊断评估(包含医疗、康复、心理、教育等)制度,对学生安置和转衔提出建议,成为特殊教育诊断评估中心;探索建立各种制度、策略、标准、工具,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3]因此,尽快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明确其工作职责,为普通学校深入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支持,将是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
(四)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制定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特殊教育发展支持保障体系,明确各类教育机构的生均公用经费、专项补助经费的标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教津贴;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障儿童学前特殊教育机构,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营造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从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
(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
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条件。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需要加强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特殊教育一线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普通高校的师范教育专业也应开设特殊教育的相关课程,为毕业生未来从事随班就读工作奠定基础。教育管理部门也应把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列入议程,加大对从事特殊教育巡回指导、送教上门工作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使特殊教育事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谈秀菁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猛.融合教育理论反思与本土化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9.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60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让特殊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潜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特教工作者最根本的愿望。因此,我校立足于为特殊的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形成了适合特殊儿童学习的课堂“五步教学模式”。
一、“五步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在聋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不适应。聋校统一编订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需求;2004年我校改用普通学校教材,但因教材容量大、涉及面广,聋生听力、言语以及认知能力方面与正常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无方向。目前适合聋校实际的国家课程标准尚未出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难度都不利于聋生的发展。
3、教学方法陈旧。大多课堂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学法指导,课堂生态缺失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学习过程和方式缺乏体验性和研究性,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4、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评价以考试为主,重结果,轻过程,缺乏激励性评价。
二、“五步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流程
针对目前聋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负增效提质”,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为此,全校教师积极开展讨论研究,听取省市教研专家经验指导,广泛与兄弟学校交流。以“有效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着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特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使每个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乐于探究。
2009年开始,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充分调查、了解每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依据聋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集中全校力量研究制定、出台了《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走在全国特教的前列,成为指导教师把握课程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的重要依据,为推行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
“五步教学模式”以“学案导学”为基本形式,分为问题导学、学生自学、交流展示、点拨解惑、当堂训练五个步骤。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激励评价、及时反馈”的有效课堂教学思想。
问题导学:是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以及聋生实际,层次分明的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哪些问题是自学,哪些问题需要小组合作解决.
学生自学: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较难的问题可以4人一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学习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交流展示: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及小组成员间的自学成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点拨解惑:是“学案导学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依据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解开疙瘩,让学生对质疑的问题形成一个结论。
当堂训练:每一节课根据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并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通过练习过程中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并作出评价。
课堂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需要适当增减步骤,也可以灵活调整各部分之间的顺序,还可以增加情境导入、补偿训练等环节。总之,衡量一节课的优劣不是看教“教”了多少,而应该看学生“学”了多少。
三、“五步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为使五步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业务考试四种模式开展实践。
专业引领:组织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和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同伴互助:通过开展教师互听互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入格课、同课异构课、领导推门课、观摩研讨课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自我反思:教师统一按五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在教中学、学中教,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业务考试: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每学期末对全体教师进行手语和业务知识等考试,加强平时的业务学习,逐步建设并形成学习型学校。
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将教学成绩,教案、作业、教研教改以及考勤、师德等考核纳入了绩效考核之中,并与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等挂钩。
四、“五步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五步教学模式”的推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提高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打造有效课堂迈进了一步.
一是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体化教学。新课程计划和新的教学模式使老师们把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装”的局面,使课堂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促进了学生快乐学习、自信成长,在历届高考中金榜题名。
二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交流展示时,补偿听力缺陷、发挥特长,用画画、小品、表演等不同的形式展现自己。学生得到知识的滋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探究能力、处理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五步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策略,彰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在各种比赛活动中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五步教学模式”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是特殊教育学校校课堂教学的一次重
大改革,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更是一条以学生得益多少为评价标准的艰巨的科研之路。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都能积极践行五步教学模式全力打造特殊教育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毓康.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02)
[2]赵启申.聋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J].今日科苑.2010(16)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研究
国家在特殊教育篇章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那么,如何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让学前特殊儿童接受适合于自身独特需要的教育,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呢?
一、提高特教教师能力素质,为特教做充分教学保障
合格的师资力量是发展特殊幼儿教育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情况来看,普遍缺乏特殊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种偏弱的师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改进我国特殊幼儿教育的师资现状,改革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增强学前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1)对所有学前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增设幼儿特殊教育课程;(2)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在职教师掌握与学前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严格实行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考评制度,为学前特教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幼儿特教师资力量。
二、注重特教幼儿的差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了解特殊儿童,把握幼儿特殊需求
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幼儿。作为特教教师,应首先调查班级内每一位儿童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例如,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就算同是轻度智障的儿童,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需求也不尽相同;智障儿童本身存在的差异性较大,他们在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知觉感知等方面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幼儿,如,分析幼儿的作业,与幼儿进行谈话、交流,平时加强对特殊幼儿的关注等,以分析和研究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特征实施针对性教学。作为儿童特殊教育教师,要为他们的发展制订详细的教育目标,选择有效的教育措施,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提高特殊儿童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制订教育目标,体现差异性、全面性
教师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不但要注意目标的差异性,也应注重全面性。要求特殊儿童在同一时期学习同一知识内容时,达到不同的层次和标准。例如,在教学“通过实物认识数字”时,面对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有所区别。特殊儿童只需要认识实物个数和数字即可,设置分层次目标的目的在于因人制宜,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各有所长、各有所取。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目标的具体化和层次化,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目标及要求。此外,学前教育目标还应具有全面性,对于特殊教育儿童来说,全面性不但包含认知目标的设定,还包含情感体验、缺陷补偿、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设定。
3.创设游戏环境,满足特教儿童的需要
特殊儿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游戏是深受特教儿童喜爱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需要教师运用各种儿童游戏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育和发展。为了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教师要为特殊儿童创设和谐、良好、适宜的游戏环境,使之符合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以适宜的环境弥补儿童生理上的不足。作为特教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环境的安全性,如,在创设户外游戏场所时,一定要注重户外环境是否舒适和安全,尽可能满足特殊儿童的使用需求,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交往机会。例如,盲童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探索,应尽可能地提供柔软的设备;肢体残疾儿童需要活动场所地面平整,应建立相应的轮椅通道。另一方面,教师要为特殊儿童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也就是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心理环境,可以让幼儿大胆游戏、放松身心。
4.发挥助学伙伴作用,做到共同成长、进步
助学伙伴是幼儿特殊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但可以帮助残疾儿童解决学习与行动方面的一些困难,而且可以使特殊儿童在交往中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并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同样,对助学伙伴来说,在帮助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有效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助学伙伴可以采用个人帮扶,也可以采取合作小组的方式,从各方面给予特殊儿童以学生和行动上的帮助与照顾。选配的助学伙伴和合作小组应热情、耐心、有爱心、品学兼优,协助教师帮助特殊儿童参与校内各种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帮助特殊儿童预习新课、复习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课后练习;协助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经常为其阅读相关报刊及课外读物,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三、多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方法的直观性
特殊幼儿由于自身缺陷的原因,会在学习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特教教师应针对他们的缺陷为其采取补偿方法。例如,采用形象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稳定的注意力,为其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和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具、学具、实物、挂图、多媒体等,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特殊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他们的语言及情感意识的发展;还可通过屏幕投影和视频展示等方法,变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呈现在他们面前,以拓展特教儿童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视觉障碍儿童可以使用现代的教学技术,调动其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进行活动,实现缺陷补偿。
总之,我们幼儿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思想,并进行积极的尝试摸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特教水平,真正保障特教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友谊.特殊儿童教育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78-79.
[2]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