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1
朝阳区档案局第二届“兰台杯・朝阳符号”――城乡建设成就摄影征集大赛结束大赛历时一年,至投稿截止日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摄影作品126幅(组),经过专家评选,最终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6名。在首届大赛的基础上,本届大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区属各单位积极响应,广大摄影爱好者热情参与,用镜头发现区最美景象,记录身边的发展变化,为区城乡建设发展留下了珍贵影像资料。(张敬煜)
丰台区档案馆“第二查档窗口”圆满完成任务前不久,经试运行,区档案馆向区民政局移交的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副本(含影像919489页、目录200650条),在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查档窗口正式对外提供利用,至此,区档案馆设立的“第二查档窗口”圆满完成任务。“第二查档窗口”是区档案馆为解决利用者往返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与区档案馆办理相关手续的实际问题,以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的设立的。据统计,自2015年9月以来,共接待利用者6301人,出具证明3920份,影像12399页,减少群众查档往返路程10712公里。(厉从辉)
门头沟区人大法制委检查团莅临档案馆实地调研近日,由区人大法制委领导带队,区法院、区政府办、区政府法制办等单位组成的检查团一行13人莅临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实地调研政府信息公开纸质文件查阅和移送工作。检查团在查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大厅,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公开文件的移送、查阅流程等介绍之后,对查阅场所设置在档案馆便于群众知晓、查阅,接收文件集中在政府办便于各公开单位报送,文件的查阅手续简化便于利用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并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车
西城区档案局赴东城区档案局学习交流为贯彻落实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各区档案人之间在档案业务中的横向沟通和交流,近日,区档案局一行6人在主管副局(馆)长的带领下赴东城区档案局学习取经,就口述档案采集和展陈征集业务与东城区档案局副局(馆)长和相关科室同志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东城区的馆藏陈列。(庞晨)
海淀区档案局(馆)整合社会资源筹办“海淀三镇”展览“海淀三镇”包括清河镇、青龙桥镇、海淀镇,为区域内建制较早的重要城镇,历史悠久。为收集好展览素材,区档案局(馆)与本地区文史专家广泛联系,同时运用“互联网+档案”的思维,通过“海淀档案”公众微信号向社会征集“海淀三镇”史料。近期,区档案局(馆)借助海淀文化沙龙平台,进一步听取各界意见,明确了办展思路和方向,为办好展览,最大程度发挥展览宣教效果奠定了基础。区档案局还将与区教委对接,把相关素材制作成学区特色教材,使我区中小学生接受更好的海淀历史文化教育。(李楠)
石景山区档案局加强对档案购买服务工作的管理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机关档案工作指南》,加大档案安全监管力度,近日,区档案局对全区各立档单位档案购买服务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要求相关单位上报《档案购买服务情况报告表》并进行数据汇总。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全区有9家单位开展档案购买服务,涉及8类档案约50余万卷(件),服务内容包括档案数字化加工扫描、纸质档案装订整理及档案实体寄存托管等,共涉及8家档案服务公司。今后,区档案局将加强对此类档案服务外包的监管,适时检查,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李红梅)
房山区档案局征集胜天渠口述档案近日,区档案局工作人员携带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等专业设备来到张坊镇,采访了五位曾经参加修建胜天渠的老人,采集了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口述记录。胜天渠是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此次征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修建胜天渠的起因、当初的设计理念、胜天渠名字的由来、人财物如何组织保障、修渠的生活作息、遇到的主要困y、通水当天的情形,以及胜天渠修好之后的利用情况等。(张娟娟)
通州区档案局与新奥集团通州分公司合作共建档案工作近日,区档案局与北京新奥集团通州分公司就档案业务合作发展达成协议,制定了《北京市通州区档案局与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共同开展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工作办法》。《办法》明确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建立了合作共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协同发展工作职责,双方以定期召开档案工作发展联席会议、学术交流等为合作形式,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档案工作的互利双赢。共建后,双方还将选择合适的机会互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人员到对方档案工作一线深入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素质,拓宽视野。(冯国栋)
昌平区档案局推出《我们共同的记忆》历史照片网上展览近日,为配合6月9日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区档案局努力实践“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利用馆藏在昌平档案信息网上推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昌平历史照片系列网上展览。目前,网上展览已第一期《昨日昌平》,包含昌平东关、政府街等6个地标性建筑的历史照片,后续还将继续推出不同时期、具有本区特色的生产生活历史照片资料,让更多百姓了解昌平历史、熟悉档案工作,走进档案馆。(冯飞)
平谷区档案馆启用新查档大厅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区档案馆开辟了新查档大厅。新查档大厅总面积200平方米,在功能设置上划分为查档接待、政府公开信息查阅、自助查档三个区域,其中查档服务台设置两个服务窗口,并配有自助取号机和公告电子显示屏。档案查阅区和阅览区提供宽敞明亮的阅览空间,查档人可享受有序的一对一服务和舒适的查阅体验,充分体现了更完善、更舒心的查档服务理念。新查档大厅于5月15日试运行,并于6月1日正式启用。(崔月红)
密云区档案局三项措施助力“拆违打非”工作顺利进行一是针对路远山区群众多的特点,增加午间便民查阅通道和值班人员;二是针对集中查阅份数多、时间紧的特点,开辟绿色通道,专人负责;三是提前做好各镇村建房档案索引,确保群众到馆快速及时查阅。据统计,仅一周时间就出具百余份建房档案证明,为“拆违打非”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曹金波)
“顺义人”展览在顺义区档案馆开展6月11日,顺义区档案馆与顺义区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顺义人”展览在区档案馆展出。本次展览以写实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新时代创业的年轻人、普通的基层社会工作者、退休老干部、社区道德明星、民间艺人和教师等各行业的100名普普通通的顺义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乐于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之举。主办方旨在通过展览向社会展示顺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普通顺义人文明素|的整体提升,从而进一步激发顺义市民知顺义、爱顺义、建顺义的热情。开展当天,近500人参观了展览。(高树林)
大兴区档案局制作完成《为您服务》宣传手册这套漫画式档案小知识宣传手册,共有5折10页、16幅图片、10个档案小知识,涉及婚姻档案、电子档案、查阅档案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向公众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手册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精练易懂。在今年的国际档案日活动中,局档案馆向来馆参加活动的区属各单位档案人员及社会公众发放350份,收到良好宣传效果。今后区档案局将继续以更贴近公众需求、易接受理解为原则,编辑制作档案宣传手册,扩大档案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杨辉)
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
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
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统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
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
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M,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青.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J].行政事务资产与财务,2016(01).
[2]李雪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
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3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活动中存在的误区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理念与医疗中心不同,他坚持的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营销关键在于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和愿望,把优质、便捷、安全的卫生保健服务送到社区、送进家庭,让居民少生病、不生病、生小病。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活动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认为营销是伪装的术语,把营销看做是对医生神圣职业的背叛。既然社区卫生服务是公益性质,那就不需要搞营销。对4Cs市场营销理念缺乏深入了解,认为搞营销就是为了赚钱,把营销与盈利划等号。
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不需要营销,只要医术高明就有人购买,或卫生服务是由医生来主导的,与消费者无关。社区卫生服务营销基础是要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没有好的医疗技术病人就没有信任感。但是光有高明技术,没有低廉的价格,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也不会有病人光顾。
认为营销活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或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和管理人员的事情,与业务人员无关。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民生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由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支持和投入力度。但是全部由政府包下来,又会滋生新的大锅饭,所以必须参照市场的机制进行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聘任,优胜劣汰,这样社区卫生服务才有生气,才有活力。
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要引入营销理念,但毕竟社区卫生服务与商业单位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必须充分认识疾病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变化,充分利用贴近社区、了解社区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区诊断,采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制订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提供便捷、质优、价廉、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把居民中潜在的健康需求开发出来,通过自身努力,拓宽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服务品牌,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随着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营销的优势不断凸现:
政府主导:《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未来年各级财政将投入8500亿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网底,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更加凸现。
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年以来,上海在19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工资奖金全部由政府埋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不再辛辛苦苦搞创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服务质量中去。
社区卫生网络:通过连续几年的政府实事工程,上海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686家。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得到医疗卫生保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医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
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精神文明重要载体。
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社区建设。这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一项民心工程。社区服务越来越得到群众认可,涌现出像陈海信等一批先进模范,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虽然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医疗重心下沉不明显;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有待提高;社区护理病.房是一床难求,上门服务尚不能完全适应居家养老需要;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管理率、控制率还不是很高,上门随访还存在门难敲、脸难看等现象。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尽快引入营销理念。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基本要素区卫生服务要引入营销理念,首先要练好内功。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内涵、建立合理的服务价格,提高病人满意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一个让社区居民放心的就医单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交付的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服务、质量、价格、满意度等是其基本要素。
服务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诊断,发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服务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主要卫生问题。
社区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专家,以及家庭和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的情况,建立家庭健康责任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连续性,为居民提供全面深入的卫生保健服务。
质量质量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时应着眼于基础条件质量,以统筹质量管理全局(管理重点);切实抓工作环节质量,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决定性因素);以终末质量进行反馈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否则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就失去了依托。
价格价格是营销中惟一能创造收入的因素。进行,2009,Vo1.8,No.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时,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医疗价格的上涨,只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是基本的卫生服务,因此应采取廉价策略:尽量降低成本费用,以廉价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应尽量杜绝各项不必要的收费,精简人员,明码标价增加价格的透明度,让医疗消费者安心、放心就医。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目标,以家庭为单位的连续、综合、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营销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中,首先要以高超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去营造品牌,在病人心中建立稳定的形象。当消费者有某种需求时,就会想起某种品牌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其他;二是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和报纸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报道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海报张贴在显著位置如街道委员会办公楼等场所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面对面宣传:通过社区各项活动进行面对面宣传,建立热线电话,印发宣传资料,向病人推广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聘请健康大使等,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营销的好方法。
顾客满意营销影响社区卫生服务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二是就医所花费的时间,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四是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承担的角色。社区卫生服务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提供人,进一步降低病人负担,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病人的参与意识,增加服务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系统 内部审计 思考
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下通称“新财务会计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有利于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带来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上的变化,审计环境也相应有了较大改变,审计监督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也应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管理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
1.明确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定位。新医改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向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转变。明确了其职能是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务。对于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对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新财务会计制度顺应新医改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财政补偿渠道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变,提倡实施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集中管理等管理新模式。对于医院的财政补助主要是大型设备配置、人员经费补偿以及在专项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的资金投入。
2.提出了强化预算管理的职责。新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了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两者均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强化了预算约束。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单位预算编制程序、收支核定、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并强调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同时政府加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
3.重新对收入和支出进行了科学分类。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来源分类清晰,支出分类明确,并对医院收支管理提出了加强成本核算的要求。增加了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控制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及成本归集和分摊方式,并提出将成本控制目标与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突出了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财政补偿性特点。在会计核算中清晰地反映了各种补偿资金的渠道,强化了收支两条线的核算体系,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收支核算。
4.完善了资产分类管理体系。以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分级归口管理方面的规定,按固定资产原值记账再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的虚增,致使医疗卫生机构资产信息不实。新财务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对资本性支出均衡分期分摊到成本中去,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新财务会计制度新增或细化了一些会计科目,如坏账准备、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短期投资等,并要求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利于管理者对“家产”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二、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需要关注的问题
1.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分析。目前大多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并不重视编制预算,“不编”或“随意编”是常有的事情。主管部门对预算的审批不重视、不严格,“不审”或“走过场审”也是常有的事。为改变目前这种情况,各医疗卫生机构应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此项工作应由本单位的负责人负责,财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院办、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要有效地兼顾到预算的各个方面。预算的编制既要考虑国家和区县有关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又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要兼顾一些优先发展的项目。
2.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内控制度是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堵塞管理漏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因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松弛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薄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私设小金库、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在日常审计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对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很多单位没有一套真正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一些单位至多仅仅涉及报销和费用审批方面的管理。
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引起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同时有效执行更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在于明确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办理该经济事项全过程。加强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在关键控制环节、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上设置完善的制度规定并有效执行。
3.资产管理实行多层次的岗位责任制。资产管理涉及面广、金额大、情况复杂。很多医疗卫生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采购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在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上出现私下里收受回扣好处,资产损失浪费,甚至转移倒卖单位资产等现象。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资产管理,单位重要或重大采购项目应多方询价、集体决策、报批报备;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资产采购、使用、报废等环节控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对固定资产报废、调出,应组织有关技术鉴定,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处置;应建立区域性物资采购平台,营造统一、竞争、有序的物资采购环境。建立规范的采购机制可以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节约资金,防止贪污受贿。
4.成本核算管理应成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缺乏成本核算的意识,少计成本、漏计成本或直接冲减成本,成本核算较为混乱。新财务会计制度提出要加强成本管理,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成本分摊方法,目的是为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成本管理小组。制定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及控制流程,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并监督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细化成本核算,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对于重要项目及费用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力争将可控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三是,实施全成本核算,完整反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全成本情况。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告,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做好成本分析与预测。四是,加强财务审批控制,控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要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加强支出申请、审批、支付等环节控制管理,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及费用开支项目,防止资金浪费。
三、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
1.监督与评价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主要对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预算支出编制及执行情况、会计报表反映三方面进行审查。对预算编制是否遵循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是否存在未经法定程序随意调整的现象。审查单位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是否存在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现象。审查支出预算是否贯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有无扩大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的现象。对会计报表内容填列是否完整、准确;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与账户相关数据是否一致,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情况。
2.重点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环节是:是否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相互监督、稽核制度是否设置到位;收入与支出、资产管理的制度及其业务流程设置是否完整、到位;审核、审批授权是否恰当;基建项目立项、招投标、竣工决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进行评价等等。
内审机构应根据上述关键控制岗位的制度,审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督促单位进行改进,促进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审计,特别是对大型设备购置和使用效益以及医用耗材方面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主要是从岗位责任制的设定及人员配置、资产的取得、日常管理、保养和维护以及资产的处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方面要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制度包括预算、供应商选择、采购、招投标、验收入库、付款等业务,是否明确不相容职责分离。对于大型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是否执行请购与审批职责分离,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分离,授权审批程序建立与审批、验收入库与领用、存储与保管的限制等。另一方面审查是否建立健全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审查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三者是否一致,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保养维护、处置环节是否设置规范的流程和制度,大型设备及大额耗材是否定期盘点。资产的处置与报废是否按照国家和市区的有关规定执行,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此外,应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对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全面审计,资产审查率要达到100%,以便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实际存在情况。
4.对财政补偿机制建立后政府投入资金的重点审计。随着政府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越来越大,财政补助资金在其经济运行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相应的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将成为财政、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财政资金的拨付程序管理、资金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应予以更多关注。因此,内审机构对资金审查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上来,并对其使用情况予以监督和评价。
5.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增强审计监督的力度。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时间不长,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都处在探索阶段。内审机构为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应及时调整审计监督方向,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为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顺利进行提供咨询和监督。此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可以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1年制定印发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用于指导实务工作。
(作者为会计师、审计师)
参考文献
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 信息化; 医院; 成本管控; 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医院正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信息化平台有效地控制医院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强完善成本管控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强化增收节支意识,减少卫生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尽快实现高效低耗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加快转变医院发展方式、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经济运行成本管控的重点工作项目
1.1减少大型修购项目费用
(1)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按照有关规定,维修改造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由分管院领导及财务部门根据基建程序负责控制使用经费。一般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工程付款额度。大型项目在竣工时预付款不得超过工程预算的70%;验收合格并通过审计科及委托的有资质的审计单位审计决算结束后,付至审计结算价的95%,余下的5%作为质保金于次年后付清。维修改造项目竣工后,由专项领导组负责组织所在项目的有关人员和后勤保障部门共同验收后方可使用,由审计部门及委托的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决算,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2)强化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第一,规划布局。查清医院内部现有设备或功能近似的其他设备数量及分布、利用情况,以及本社区其他医院同类设备配置情况。第二,需求评价。评价对设备的必要性、迫切性,如设备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能否确实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是否对培养人才有利,是否是科研项目的基本或关键设备。第三,效益预测。包括使用年限、每周使用时数(或样品数、人次数)、收费标准、经济收入、运营成本、净收益,以及对其他相关设备的正面、负面影响,设备价格和能源消耗、材料消耗、零配件价格的相互关系。第四,配套条件。如房屋、水电条件,零配件、消耗品来源、价格走向,排污、节能问题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第五,使用科室能力评测。包括人员配备、培训情况,实用技术能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六,维修条件。包括设备的易修性;合同谈判能约定的最优保修条款;本单位维修技术能力。第七,选型。包括厂商的选择比较;规格型号的选择比较。第八,设备技术现状评价。根据设备的性能指标考察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是否即将过时、近几年是否会有重大改进,建立电子档案。
(3)降低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费用。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定期组织的公开招标采购价格执行,不采购公开招标范围以外的医用高值耗材。建立完善的医用高值耗材采购流程和管理制度,科学核定库存限额,减少资源浪费。
1.2大力降低日常运行费用
(1)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工资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发放工资、津贴、福利;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考核软件嵌入医院his系统进行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医疗质量。绩效奖金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真正做到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2)降低医用卫生材料费用消耗。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大宗医用卫生材料必须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购买,采购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核定合理的库存周转量,减少库存积压。卫生材料要实行严格的消耗定额管理,各科室应尽可能降低各种材料消耗。各科室不得自行采购医用耗材。采购医用卫生材料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从资质齐全的合法企业进货。严格审核医疗器械及销售人员的资质证明等材料,证件齐全合格方可采购。新增医用卫生材料必须由使用科室主任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医用卫生材料申请采购单”,经采购部门对其资质、应用、市场、配置、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经医院同意确认后,由使用科室对新产品进行试用,试用后如反映良好,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产品价格的确定,报院长审批,方可进入正常采购流程。
(3)压缩会议接待费用开支。制定会议、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强化费用预算管理,控制会议规模和费用。
2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控平台。建立医院his系统的成本控制模块,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体系: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全院管理扩展到科室管理,甚至品项管理;从经验式预测管理走向数字化实务管理;从结果管理走向预算管理与绩效关键指标(kpi)管理;从传统“收减支”财务会计管理,走向“收支两条线分离”的管理会计医院经营管理;从单一院区管理走向部门责任中心管理。
(2)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与标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管理数据库,按照物价政策文件的要求,做到应收则收,该收不漏。没有乱收费现象,通过触摸屏对现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使广大患者花明白钱,看明白病。
(3)稳步推进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从纸质临床路径中得到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基本功能,从手工管理到临床路径电子化切换应用中得到其附加功能,比较相关软件得到能嵌入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功能标准。把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基本功能分为6类:病人信息显示、临床数据采集、电子医嘱处理、临床路径编辑、变异管理以及统计分析,以此规范临床医疗行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加强卫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引进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材料比例、医院总体经营情况的财务指标、损益情况、收入结构比例 、临床主要科室经营情况,对检验科、放射科、超声检查科等医技科室的百元材料支出情况等指标均实行月报制度,出台成本分析报告,将每月在经营管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性方案;加强卫材仓库的管理工作,确定一个合理的库存周转量,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仓库的库存周转量、卫材管理情况纳入医院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作为评定仓库管理质量的主要指标。药品、材料以耗用取代领用。病房材料建立护理站收入、支出差异分析。科室固定成本以费用预算建立管制基准。人事成本建立工作负荷率评估标准。大型设备采购建立投资效益评估系统。水电费成本控管责成管理部门,建立耗用目标。
3制订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6
摘要:自2011 年7 月1 日开始,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这是我国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本文是对收支两条线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出现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收支两条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对策
一、收支两条线的概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在我国境内由政府举办的独立核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站等非盈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的是财政部财会[2011]6 号的《基层医疗会计机构会计制度》。收支两线是指根据(国发[1996]29 号)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单位、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它是财政部对财政性资金管理的一种方式。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非税收入改革,《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 号)规定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财政部实施非税收入改革后,面向大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的医疗收入明确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但是,医疗机构业务除有其本身特点外,还具有业务发生频繁、取得收入时含有应收债权多且货币资金少、取得收入不及时等诸多方面特点,这为医疗收入纳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核算带来了新问题。在2011 年7 月1 日开始,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也是考虑到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自从开始实行这个制度之后,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随之出现了一些改变或者改革。
二、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
1.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线后,运营资金的压力消失了,经济效益的动力减少了,出现整个机构工作效率降低,干部没有进取心、职工没有上进心。财政投入年年增,老百姓应享有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差。
2.财务机构权属不清,职责不明。乡镇财政所的结算中心一般只有3-6人,只能应付集中收付中心日常的收支业务,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事务发生频繁,有药品收支、设备增减、人员变动等,资金周转率高,突发因素多,管理范围广、难度大,原医疗机构图省力认为现在已属于政府的事,反正日常支出有政府保障,一推了之,财政想管也管不了,出现大家管、大家都不管的现象。
3. 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与非税收入管理的会计核算现状存在差异。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属于非税收入,而收回的财政资金的本金应收债权部分没有明确。同样医疗单位有差价的门诊费、接种费、预防疫苗差价应当归属非税收入,而无差价的药品材料收入是否属于非税收入,理论上也存在分歧。实行收支两线、财政部门开设非税收入财政专户,要求纳入核算的单位将取得收入及时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而随着医疗保障的普及,现金收入随之减少,大部分收入通过医疗保障机构才能结算到所属的医疗单位。由于实行医疗药品零差价,医疗收入中的药品价格保持不变,医疗收入中的90%以上是价格保持不变的药品收入,这给非税收入核算带来新的课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法人,实行收支两线后,财务核算的系统性、完整性也出现新的变化。
三、措施与建议
1.明确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围绕“方便看病、便宜看病”为目标,充分调动基层医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优生优育指导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健康服务。在利用媒体做好宣传的同时、采用多渠道方式加强医护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在会计核算上,要能满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核算的要求,应按支出功能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等,并与经济分类、会计明细科目相给合,达到预算指标与预算支出的对应结合,全面提高预算执行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水平。
2.健全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转变用人机制,以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责权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管理制度。细化和完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全面落实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优秀业务骨干和作出特殊贡献等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机构引入工作人员之间的竞争机制,也相应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价销售,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改变医护人员形象,杜绝医生通过过多开药而得到不合法的提成现象,从制度上保障医生不会滥用药物,这样不仅能减少基层老百姓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能让医生回归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服务的宗旨。
4.合理调整非税收入范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执行零差价销售,简化财务核算成为可能。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下,医疗收入可分为有差价收入和零差价收入两类,有差价收入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一般诊疗收入、其他门诊收入、防保疫苗差价、防保疫苗接种费(以下简称接种费)等;零差价收入包括药品收入、卫材收入。发生医疗收入时,统一在“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分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明细进行核算,其中有差价收入的医疗收入如门诊收入、公共卫生发生的部分药品差价及接种费等根据有关收入分设明细进行核算,定期从“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转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从而实现了有差价的医疗收入收支二线。实行药品零差价的药品,当遇到国家按规定调整药品价格,药品零售价变化通过财政弥补(价格下调记增加红字)。按各医疗站点分设药品核算明细,取得药品、卫材收入直接记到各个站点,不再通过“非税收入财政专户”核算零差价的药品、卫材收入项目,各单位药品库存的变动及时在本单位的明细帐簿中完整的反映出来,每月财政核算会计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员进行核对,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发现差错,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做到每月医疗单位的药品的库存的减少与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相对应,规范并简化了核算程序。同时,根据各单位药品实际用量(1.5 至2 个月为基准)核定药品的库存限额,在保证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既加速财政资金周转,又能防止药品过期变质及方便药品库存的核对(张家港市金港镇财政所采用上述的药品核算办法、对基层医疗单位药品进行核算,四年来没有发生一笔药品差错)。含差价的药品(如预防接种疫苗),以含差价全额记帐,差价部分记入待结算医疗款(应缴财政疫苗差价);发生疫苗接种费时增加“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分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明细进行核算、同时增加待结算医疗款(应缴财政接种费)、增加医疗收入(接种费)、红冲当期财政补助收入,这样一来、满足医疗收入的核算要求,准确核算出实际财政补助金额与实现的医疗收入(减少当期的财政补助收入与应缴财政接种费相对应)。在合理调整非税收入范围后,在实际核算中要考虑到二个平衡,取得医疗收入与门诊收入、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等有关科目收入相一致;取得医疗收入同收到的现金与应收医疗保险金相一致。同时规定每月5 号前,把上月取得现金部分的医疗收入缴入“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方便了乡村医生医疗收入的结报、又能同收支二线规定较好的衔接。通过上述调整,医疗单位在满足了收支二线规定的同时、又体现了作为一个核算单位的系统性、完整性。
5.完善组织机构。财政部门作为依法开展收支两线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应当担负起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职责。具备财务管理条件的乡镇财政所,可由乡镇财政所担负起资金收付及业务核算职责;如乡镇财政不具备条件,可由县级财政部门承担管理职责,人员可统筹调配,确保管理需要;具体负责医疗业务核算的人员应同基层医疗机构具体负责药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日常收支结报、预算管理的人员融为一体,做好应收医疗保险金核对及药品、材料的盘点工作。针对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多、专用设备价值大这一实际,应专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对本单位的资产负责管理,执行好财政部门总帐和一级明细分类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二级明细帐、资产使用部门台帐卡片(条件许可粘贴固定资产条形码)的“三帐一卡”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载体来实现预算管理、药品管理、医疗款结算、固定资产管理等进入一个统一平台,确保药品收支、医疗款结算、固定资产等信息相互对应。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会同财政部门做好收支核定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协调好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当权利,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
[2]财政部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