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1
2005年是中国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也是基金行业的一个关键年:一方面,短债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偏股型基金的首发规模一再缩水,基金份额大幅赎回,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激烈的竞争也意味着市场将重新洗牌,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似乎不可避免,资源逐渐向优势公司集中。
快速成长的中国基金业面临哪些问题?中国基金业未来将往何处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领衔主持的《2006年度中国基金行业发展评估报告》首度对中国基金行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权威剖析,为中国基金业留下了一份记录、一份反思、一份积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基金行业发展评估报告》课题组独家授权本刊刊发此报告,希望能对身处冰火两重天的基金从业者及相关人士有所借鉴和帮助。
在中国股市气势如虹的2006年,回顾和总结2005年以来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可谓恍如隔日。11月10日发行的南方绩优成长基金,由于认购踊跃,仅仅用了两个工作日,就停止了募集,其规模已达120亿元之巨;而在2005年,很多股票型基金为了达到2亿元的成立底线苦苦挣扎。
系统分析和回顾这个巨大转折中所出现的市场趋势,正是我们这个报告所试图进行的研究。
一、市场格局
总体来看,2005年中国的基金行业大致形成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以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为代表,这批基金公司通常经过4N8年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模式以及较为完善的产品线,这批基金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行业地位较稳固;
第二梯队为资产管理规模在30~100亿的基金公司,这批基金公司一般成立于2002年以后,经过3年左右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投资业绩,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基金管理规模增长较为缓慢,这一类基金公司的差异相当大,其中既有一些增长势头非常好的公司,也有不少原来从第一梯队迅速滑落的公司;
第三梯队为近两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其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一般不足30亿元,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基金公司发行基金数量较少,另一方面也显示部分基金公司市场影响力有待建立。
目前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部分应该体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的基金公司之间,这些新进入者在设立初期便需要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从基金行业的进入壁垒来看,新设基金公司面临监管者行政审批下的准入门槛条件。在目前的基金市场格局中,除必须满足政策性规定以外,新进入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本。由于基金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决定其投资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其对投资时机、资产配置以及个股个券的选择上,由此形成了对专业人才的高度依赖。
其次,从新设基金公司的战略部署看,在目前较为单一的费率结构下,如何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是起步的关键。尽管具有强大股东背景的新设公司在发行初期能够凭借其良好的品牌效应扩大首发规模,但从长期发展看,受到投资者认可的基金公司依然是在产品设计、投资管理、营销、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为投资者带来真实回报的基金公司,股东背景并非基金公司长期取胜的法宝。
目前我国基金行业内的整合已经开始,强者将继续发挥优势地位,而弱者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其中的一个导火索,就是一些公司盲目高成本进行基金的销售,基金公司耗费巨大的营销和销售成本募集资金后,已经无法再为投资研究、客户服务等重要环节提供资本支持,这显然降低了基金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未来的基金业必将走向并购与整合这个阶段,具体分析基金行业的经营环境以及各基金公司之间差异的形成可以看出如下几种并购发生的可能性:
1.弱小基金公司资本金跌破生存底线的情况下。收购方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行收购。
目前一批较晚成立,实力较弱的基金公司由于投资管理绩效较差或销售渠道狭窄等原因,没有获得投资者的认同,其发行规模日渐下滑,有一批小基金公司甚至一度暂时停止新基金的发行以节约成本。在当前基金公司费率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基金管理规模的萎缩或停滞必然带来公司严重的生存危机,目前个别基金公司资本金已经接近证监会规定的最低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收购方能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得基金公司股权,而被收购方能够借助新股东力量进行公司的内部整合,全面提高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双赢。但另一方面,一些弱小基金公司可能无法满足股东的收购条件,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2.在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清理力度加大的环境下。基金公司被迫改变股权结构。
随着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清理力度的加大,老一批基金公司中的部分股东面临着被清理托管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将被迫改变股权结构。例如目前已有融通基金大股东河北证券被托管,博时基金大股东金信信托被托管,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东湘财证券面临重组。这些券商以及信托公司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权如何转让成为目前基金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股权结构的变化将有可能引发基金行业的并购。
3.以搭建多元化经营平台为目标的大型金融集团以收购优秀基金公司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基金行业的并购还将发生在多元化经营逐步推进的金融市场变局之中。由于法规政策壁垒限制的逐步放宽,一批传统金融机构开始逐步打造多元化经营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公司作为目前金融市场中颇具活力、前景广阔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受到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的瞩目。通过收购基金公司,能够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整合,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将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化、细分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扩充基金公司原有的销售渠道,通过资源的重新分配实现其长远的战略目标。
在大型金融集团的建设中,银行系基金和以后可能推出的保险基金会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银行系基金的成立,保险公司也在谋求成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成本,还可以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行业和保险产品的特点,进行专业化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匹配。
根据课题组组织的问卷调查表明,42.59%的基金管理公司认为,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和以后可能推出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将会全面改变基金业的市场格局。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会引发基金业人才和客户的流动,加快基金业的兼并重组步伐。
4.基金行业分化催生行业之间的兼并重组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基金公司在管理资产规模、管理绩效、市场影响力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分化。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是最小公司的200倍。目前行业集中度日趋下
降,处于中游位置的基金公司迎来较大的成长空间,而一批管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基金公司由于资源不足,业绩难以有效改善。行业分化的加剧催生了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通过行业整合重新进行资源分配,达到行业的最优化配置是目前弱小基金公司急需考虑的问题。在法律法规等配套设施陆续完善的情况下,将形成基金公司的退出机制,但如何保护基金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将成为未来退出机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基金公司要想应对基金行业分化所带来的兼并重组,还是要强化自身业务素质。根据课题组组织的调查表明,39.09%的基金公司认为,要想应对当前基金市场的分化,需要塑造品牌效应和提高市场影响力。33.64%的基金公司认为,需要通过优秀的投资业绩突出重围。
通过整合基金公司的业务资源、人力资源,降低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能够更好的树立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以良好的投资管理水平吸引投资者。以整个行业投资理念以及投资绩效的上升作为基金行业并购与整合的契机。基金市场格局的并购与整合尽管势在必行,但仍面临严峻的考验。首先,在公司治理层面,基金公司的并购将对原有治理结构形成较大j中击,由于股东结构的变更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的整合,合并之后的基金公司将会面临一段较长的磨合期,需要能够将不同公司文化进行较好的融合,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其次,在资产管理方面,整合之后的基金公司需要树立统一的投资风格还是保持原有的差异化风格尚需进一步验证;此外,基金公司之间并购由于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其并购的交易价格、形式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最后,股权转让中存在不少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影响基金市场平稳发展的一系列行为,客观上要求监管基金加强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和约束。
5.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基金业
2005年2月,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意味着银行系基金公司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这一放松监管的政策刺激之下,带动了以银行系基金为特点的合资基金成立,先后成立了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建信和信诚基金公司。2005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随着3年过渡期的结束,外资在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限制从33%提高到49%,这引发原来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东纷纷提高持股比例,很多已经达到49%上限,引发了又一轮投资热潮。
外资加速进入基金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基金业诱人的发展前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势必日趋增强和多元化;中国社会的加速老龄化对现有的养老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推行企业年金、拓宽资金投资渠道等改革措施迫在眉睫。中国的养老金规模将迅速扩大,呈现在众多基金公司面前的是一个包括16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数千亿元社会保障资金、1000多亿元的可投保险资金和规模庞大的企业年金在内的巨大资本市场。
而国内处于二三梯队的基金公司也有借助于合资而提升自身实力的愿望,根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基金管理公司中,35.19%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近期会考虑外资参股。
二、业务格局
1.业务发展概况
公募基金。这是当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最主要的业务。
社保基金。2000年8月全国社保基金正式组建,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份收入和彩票公益金等几个方面。基金公司受托管理社保基金的规模并不算大,随着未来社保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社保委托管理经验的成熟,基金公司在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业务上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获得社保资产管理资格,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更是一个行业内声望的提升。社保基金严格的“选美”机制,也在客观上对基金行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年金。我国自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企业年金有近千亿元的存量资金规模。而据中国保监会预测,今后每年我国企业年金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预计能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世界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由此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开始于2005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总数120多家,涵盖基金、券商、银行、保险、信托、专业养老金公司等多个领域的各类资格申请金融机构中层层选拔出29家机构获得37个年金基金管理资格。
投资咨询业务。2006年初下发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对象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使基金公司获准开展投资咨询服务。
2.当前基金管理公司业务格局评估
(1)当前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仍相对较小。
与国外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模式相比,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业务结构单一,收入来源简单,这对基金管理公司自身而言是相对不利的。
(2)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格局同样走向多样化和分化,马太效应初步显现。
当前基金管理公司在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表现为在争取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业务资格时,一些运作较为成熟的、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由于经验积累充足、内部建设完善、产品开发齐全而容易受到新业务资格的青睐,而一些小的、刚成立的基金公司除了专注于共同基金募集和投资运作外,在新业务的争取上很难有突破。
(3)封闭式基金边缘化趋势仍有待扭转,在2006年开始引起市场关注。
封闭式基金是我国基金业的起步产品,在开放式基金推出后,封闭式基金似乎在一夜之间彻底被市场遗忘。2005年开始,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和第一批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的命运又一次引起市场的注意。
客观来说,封闭式基金是始终有其市场地位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封闭式基金在国际市场上始终保持一定的发展,甚至在近几年还有加快增长的趋势。2006年是封闭式基金发展比较关键的一年,首批封闭式基金将面临到期问题,它们过渡得顺利与否,将决定封闭式基金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上的走向。
(4)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逐步兴起并日益受重视。
2005年国内理财市场上较为重要的突破是企业年金市场开始启动,基金管理公司面临重大的业务突破机遇。基金管理公司介入企业年金业务的优势体现在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严格的内控制度、不断成熟的产品设计技术,并以此确保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中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3.当前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突破。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专
户理财)。这类业务是由基金管理公司开专户,为达到一定委托资产规模的委托人作委托投资,基金管理人收取相应的管理费;二是个人养老账户投资管理业务;三是QDII(合格本地机构投资者,简称QDII)业务,是指在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首先容许本国认可的金融机构(即认可的本地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然后容许本国企业和个人通过这类认可的本地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在这一机制下,任何往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均须通过这类认可机构进行,以便于国家监管。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了(2006)第5号公告,不仅大幅度的放宽经常项目下企业和个人的用汇限制,还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各自的方式,按照规定集合境内外汇资金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理财活动。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中国执行QDII已经没有障碍。
4.基金管理公司业务拓展趋势展望
(1)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将更趋向于复合性的资产管理范畴。
按照目前趋势,基金公司的管理业务表现在通过股票型、债券型或者混合型公募基金的运营为社会资金提供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管理产品,通过货币型基金产品为社会流动性管理提供有力选择,通过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领域为社会养老保障资金提供管理,通过特定账户理财业务为社会各类机构、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专项的账户理财服务,以及通过QDII业务为国内资金投资国外资产提供渠道。正是业务的拓展和制度的完善是基金管理公司改变当前单一化业务模式,在基金市场形成广义的复合型的资产管理范畴,从而提升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其专业理财的优势。
(2)基金管理公司在面临业务分化下将会更加注重专业优势。
(3)封闭式基金到期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基金兴业在2006年到期,封闭式基金将开始陆续面临到期问题。封闭式基金到期问题在海外市场上曾经引起不小的波动,选择何种路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据调查访问显示,市场普遍对“封转开”持乐观态度,多数人普遍认为只要“封转开”的方案设计得当,对市场不会形成较大冲击。
(4)养老保险资金的运营管理将成为基金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重要来源之一。
从国际经验上看,为社会长期资金提供投资管理已经成为基金行业成熟壮大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着力推进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并重的现代化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这些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其在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企业年金计划资金的管理,基金管理公司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自,开拓性更强。2005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首批9家获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名单后,这批公司就进行了不懈的市场开拓工作,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有公司签下了正式的投资管理合同或者合作意向合同。可以预见2006年将是大量企业年金资金正式开始专业投资管理的开端,拥有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也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先发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会因为企业年金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得到巩固,甚至会是今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来源之一。
(5)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内控建设、完善行业自律监管和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是市场业务可持续拓展的关键因素。
三、投资格局
2005年是基金投资遭受考验的一年,宏观调控、股权分置改革重构市场估值以及停发新股等各种政策因素增大了基金投资相关研究难度。总体来说,债券市场在充裕资金的推动下走出与股市相对应的行情,这令股票类基金2005年整体平均收益并没有超过债券基金,而股票类基金中平衡型基金借助股债灵活配置的优势业绩表现较优。当然,这一格局在进入2006年之后随着市场的好转迅速转变。
1.2005年中国基金业投资概况
按照投资理念划分,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按照投资风格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价值型、成长型和混合型。又可以细分为成长型、平衡型、收益型、指数型等11种,其中比例最大的是成长型基金,说明目前投资者还是倾向于高收益的成长型的基金投资,其次为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平衡型基金,而其他品种如增值型、稳健成长型则在数量上较少。
2005年尽管上证A股指数下跌了8.21%,但总体上基金业绩尚可。统计显示,封闭式基金2005年的总体回报首次全面超越开放式基金,54只封闭式基金2005年的平均回报为3.04%,而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回报为2.485%。2005年,受债券市场涨势如虹的影响,13支债券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平均回报率为6.7%,业绩远远超过绝大部分股票型基金。
(1)基金资产行业配置变化
根据行业的增长预期,2005年基金在行业资产配置上进行了很大调整。
其一是配置权重稳定增加的行业主要是信息技术、设备制造、金融、批发与零售、社会服务等。其二是一度被基金集体抛售的煤炭、房地产、石化、有色金属等周期上游行业成为四季度增仓最为显著的行业。其三是受上游成本影响较大的金属与非金属加工、电力、造纸成为基金持续减仓的对象,而业绩增长预期下降是基金减仓的主要原因。相对来讲,交通运输业遭遇大幅度减持则与估值和增长预期关系不大,该行业一度是基金“抱团取暖”时的最佳防御性选择,流动性风险是导致公路、港口、机场股整体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2)年度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分析
截至2005年12月30日,除货币市场基金外,187支基金交上了2005年投资业绩答卷,其中,可比的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简均年净值增长率约3.60%,全部54支封闭式基金为3.66%,相对于上证A股指数全年下跌8.21%来说,超越大盘近12个百分点。债券基金独领,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9.24%。
(3)封闭式基金――迟到的盛宴
在高幅折价的吸引下,QFII机构开始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后,就将目光锁定在具有巨大潜在赢利空间的封闭式基金市场上。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设立了可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组合,而基金管理公司也被允许利用自由资金进行封闭式基金市场的投资。
2005年的封闭式基金市场上,不同规模、不同到期期限的基金之间走势发生了严重的分化,整个2005年年内,54支封闭式基金的市价平均涨幅虽然仅为3.63%,但28支小盘基金的平均涨幅却达到10.79%。在因基金高幅折价而存在极大潜在获利空间的预期下,到期日期临近的小盘改制基金,终于在2005年走向了自身的价值回归之路,并为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投资收益。对于仍然有着极高折价幅度的大盘基金,虽然全年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是2005年11月以来由大盘基金启动的封闭式基金市
场行情的纵深发展,又可能会为基金持有人奉上又一份迟来的盛宴。
(4)在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
(5)股票型基金净值表现接近.平衡型基金稍强
(6)基金公司绩效比较
2005年基金公司的收益风险情况差异较大,对于综合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其风险收益水平也各有不同,整体绩效排名居前的基金大多集中在几家综合业绩较优的基金公司,基金业绩与基金公司整体管理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出基金公司整体竞争力直接影响旗下基金业绩,也说明研究基金公司整体业绩的重要性。
2.投资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基金同质化、“风格漂移”问题引人关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金风格雷同。“二八现象”、“羊群效应”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问题。基金产品名目繁多,但是难有独特风格。二是基金名实不符、“风格漂移”现象在有的阶段、有的基金投资中一定程度存在。
其次是基金经理受短期投资业绩考核影响更换频繁,基金经理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各品种基金中,货币基金经理成为当年更换频率最为剧烈的岗位。而历史上任职期限最长的基金经理也在当年离任。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基金行业充满机会,但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个行业的人才匮乏。
第三是投研部门合作尚有欠缺。目前,我国基金的投资决策主体主要包括投资决策委员会和各基金经理,两者之间决策权的配置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分散决策型:投资决策委员会只负责对基金的投资原则、投资目标做出规定,并确定基金的总体仓位控制、投资组合比例,审定重要投资项目。基金经理则负责做出具体的投资决策、决定其投资品种和投资组合方案。二是集中决策型:投资决策委员会除了决定基金的总体投资原则、策略和持仓比例外,还对基金经理制订具体的投资决策,其中包括投资品种的选择、持股数量的多寡等,而基金经理只是负责对投资方案的操作实施。依据不同公司文化,选择何种投资决策模式,各个具体部门之间具体负责哪些业务,之间如何衔接、合作,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3.展望和发展趋势
(1)基金投资风格将逐步明晰和稳定
从外部约束来看,目前证监会已经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把监督基金投资行为的责任赋予基金托管人,加紧构建以托管人为依托的基金监管体系。在基金公司内部,还需要加强对基金投资决策团队约束,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基金契约规定的风格进行投资。
(2)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会占据主导性的地位
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个人投资者逐步让位于机构投资者的过程。从2003年开始,我国市场投资者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在增加,而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为代表的不受市场短期评价约束的机构投资者的出现,有助于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执行,有助于基金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
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2
标普・光大全球资产配置指数是由中国光大银行和标准普尔公司共同构建的一个基金投资组合指数,构造指数的成分基金分别投资于包括全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商品、房地产等各项资产类别。成分基金的选择调整遵循预先设定的规则并定期调整,使得基金指数能够合理有效地反映全球资产的表现情况,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照基准。
此外,本次会上该行还同时推出了两款全新理财产品,即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同享一号”及国内人民币基金宝(FOF)“同赢五号”。
“同享一号”投资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发行的信用等级为AA级的美元保本型结构化票据,票据回报同境外篮子基金的表现相联结。该产品从全球上万只基金中精心选取12只最具发展潜力的代表性基金建立投资资产池,借助海外知名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艺术为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定的投资回报,分享全球知名资产管理人的投资智慧结晶。所选基金涵盖了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3大投资领域,跨越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热点板块,使投资者可以紧盯全球市场,不断发掘投资热点,丰富投资选择。另外该产品采用CPPI技术,在确保到期本金100%安全的同时使得投资回报更为稳定,独特的汇率锁高机制有效地对冲了人民币升值风险,并通过最大化进取型基金部位,利用独特的杠杆效应放大投资收益潜力,为投资者赢取均衡且有很高上升空间的投资回报。
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3
监管层发力
回顾近两年来的监管动作,从2013年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规范,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再到独立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最近是商业银行法的启动修订,都为银行理财业务指向了一个关键发展方向――回归资产管理本质。虽然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法律关系一直未被厘清,到底是委托关系、资产负债关系还是信托关系一直都是市场争议的焦点。以上一系列的监管动作以及市场对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无疑都表明了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信托性质。信托关系从法理和制度安排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确立长久缺失的法律地位,从而促进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只有回归资产管理本质,银行理财产品才有可能打破刚性兑付文化。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为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从而打破目前类存款产品下的资产负债关系,风险和收益都应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理应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参照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模式,基金化运作、结构性投资将是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出路。从基金化运作模式来看,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可定期估值,产品净值随资产的估值而定期波动,投资者以净值为标准进行申购与赎回,银行在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后的投资回报均归投资者所有。从结构性投资模式来看,银行将债券、存款等低风险投资品种以及股票、期货、期权等高风险投资品种相互组合,使得产品风险处于高低之间,帮助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获得适中的投资收益。
监管层推动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采用的是基金化运作模式,该项试点工作发起于2013年10月,由10余家大中型银行首先开展业务。如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机构再次扩容,中信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已经获批此项试点资格,试点银行数量提升至16家。此外,包括南京银行、大连银行、徽商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已向当地银监局上报或正在上报试点方案,正式获批指日可待,可见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主体已经从国有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向城商行延伸。
城商行积极参与试点的原因,一方面是跟随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基金化转型之潮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得到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这一标准化产品的发行资格。在原有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成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投资资产之一,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应单个企业的债权,这就相当于银行通过理财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的“受益凭证”,同时向理财管理计划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对应的融资企业。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按照份额发行,使得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品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市场能够对其价格充分发现,便于产品净值的估算。
四方面差异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主要存在四方面差异。
投资资产 为了便于产品估值,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所投资的资产除原有的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以外,增加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且绝大部分计划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各类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投资期限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式运作,存续期限多在1年之内,如1个月、3个月或6个月,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存续期普遍超过1年,多为2年或3年,但其以开放式运作,两个相邻的开放日之间的间隔期一般为1个月或1个季度。
投资收益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形式公布,绝大部分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相等,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剔除了预期收益率形式下的刚性兑付做法,转而对所投资资产进行定期估值形成产品净值,投资者于开放日以净值申购或赎回理财管理计划,由于净值存在波动性,因此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4
从海外成熟经验看,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产品导向”阶段。该阶段以加速做大产品销量为核心目的,“我有什么”就卖什么,在产品导向下,以新增资产、新增客户为目标,考核产品新增销量为考核指标;第二,“需求导向”阶段。该阶段以满足客户现有需求为核心目的,“客户需要什么”就卖什么,以资产配置为主要形式,围绕客户需求做大资产规模;第三,“全权委托资产管理”阶段。该阶段以投资顾问费为目的,对环境和政策存在一定程度依赖,根据资产管理规模以代客理财形式收取投资顾问费。
二、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尚处于产品导向阶段,特别是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停留在各种理财产品的推介与销售方面。这些理财产品包括传统的结构性产品、不动产基金、资产基金、信托产品、私募基金、对冲基金、QDII共同基金以及其他指数挂钩类投资工具,部分中资私人银行还可能提供包括艺术品、红酒、贵金属在内的另类投资产品。由此可见,中资私人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十分丰富,能基本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并实现特定的流动性和风险收益配置的需求。
由于目前私人业银行业务处于产品导向阶段,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其一,过于强调某一个单一的产品,而忽视了资产组合问题;其二,过于强调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而忽视了产品存在的风险;其三,过于强调理财产品的特性,而忽视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其四,过于强调前期产品销售,快速产生利润,而忽视了产品后续跟踪与客户售后服务,即“只管买不管卖”。
实际上,在充分竞争环境下,收益率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财富管理的核心优势应该是系统的优势、服务的优势、资产组合的优势。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应由向客户推荐产品转向做资产配置,由“我有什么”转向“客户需要什么”。
三、私人银行业务重心由产品销售转向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关于资产配置的概念,简单地说,是指资产管理机构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与风险偏好,或者投资者自身根据自己的偏好,将投资资产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在特定资产上的行为。
对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通过各类别资产的标准误差与相互关系得出一系列具备不同风险回报比率的资产组合,针对机构的目标、历史、取向、限制和其他因素,分析并执行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
对高资产净值的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过程与机构投资者类似,不同点在于:要特别注意投资者的个人动机、承担风险或损失的能力、税收因素、数额较大的财务负债、代际收入时机和增长程度等多种因素。大部分投资者花在选股票、选基金的时间最多,思考进场或离场的投资时机其次,而研究资产配置的时间最少。鉴于不同资产类别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动有不同的反应,积极和有效的资产配置是提高回报的关键要素。国外的有关研究表明,投资收益中85%~95%来自资产配置,证券选择、时机选择的贡献非常小。从金融服务机构方面来讲,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只是私人银行业务的初级阶段,向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方案或建议体现了银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属于高级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位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同时也为了提供银行的服务层级,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的重心必须从产品销售转向资产配置。
四、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备选产品分析
基于销售对象,本文将理财产品分为适用于大众客户的常规性理财产品与专门面向高净值客户研发的私人银行专属产品。
常规性理财产品包括:其一,基础类产品。该类产品为固定收益类基础产品,产品起点低,低风险低收益,比如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票据、信贷和外汇等,这类产品流动性高、规模大、期限灵活、风险小,可满足客户对高流动性、资金避险的需求,也是绝大多数普通理财客户的选择;其二,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业理财的特点。按照基金运作方式不同,基金产品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两大类;其三,结构型产品。结构型产品通过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合理配置,可挂钩多种金融资产传统结构型产品,主要指可转债、权证等,现代型结构产品主要为“固定收益证券+衍生产品”。普通理财客户一般投资于优先级,而私人银行客户可投资于次级,利用杠杆效应博取超额收益。
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包括:第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指由多个投资人(委托人)基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由信托投资公司集合管理、运用于某一信托计划项目,为投资人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种信托投资工具;第二,高端资产管理类产品。高端资产管理类产品包括券商集合理财和阳光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也称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是指由证券公司发行的、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的一种理财产品。阳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由于追求投资的绝对回报,而不是单纯地比较同类型基金的业绩,更符合投资者需求;第三,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对私有企业的投资,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产品具有高风险、高回报和无流动性的特点;第四,另类投资。另类投资是指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如房地产、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包括了次级房贷为基础的债券以及这些债券的衍生金融产品。
五、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方法
基于资产配置理论,借鉴国外成功实践经验,参考国内金融同业的探索,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包括产品选择与比例确定两个方面。
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开放式基金 风险管理
开放式基金是基金管理公司在发起建立基金时,未限定发行总额,可视经营需要连续发行,投资者可随时购买基金单位,也可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出售手中的基金单位以换取现金。正是因为开放式基金具有封闭式基金所不具有的特点,其经营管理风险较大,所以正确认识并尽量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对于开放式基金未来的健康成长,以及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放式基金的主要风险
对于我国刚刚推出的开放式基金而言,其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信托风险和市场风险。
1.流动性风险
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流动性就是指基金经理人在面对赎回压力时,将其所持有的资产―投资组合在市场中变现的能力。
开放式基金具有购赎自由的特性,对基金资产保持充分的流动性具有较高要求,但在实际运作中,基金流动性往往欠佳,“支付”与“变现”常常相互影响,支付不足导致被迫变现,大量变现导致股价下跌,大额赎回,带来更大的支付缺口。所以,开放式基金常常面对两大流动性风险:一是所持资产在变现过程中由于价格的不确定而可能遭受损失;二是现金不足,难以满足投资人的赎回要求。
2.经营风险
由于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属于全新品种,这就使基金经理人面对较多的风险。首先因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基金经理人的专业素质、投资理念、操作水平,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都将影响基金的业绩。其次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基金经理们很难通过合理定位,兼顾基金的流动性和高成长。另外,开放式基金随时申购和赎回的特性,方便了投资人,却给经理们带来了操作上的风险,若我国投资者尚不成熟的非理性的追涨杀跌仍带进开放式基金,势必对开放式基金造成致命的打击。
3.信托风险
首只试点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只完成向个人投资者销售计划的不足80%,第二只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更不理想,只募集到34.9亿份基金,仅完成预期目标的43.6%,开放式基金的信托危机已经出现。从投资偏好看,我国投资人更偏爱股票,尽管我国近几年设立的封闭式基金基本做到了组合投资、专家理财、增长稳定、回报丰厚,但投资人还是不领情,其市场均低于净值,常常八折出售。同时,投资者却对小盘“题材”股票热情有加。从交易成本来看,目前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成本为佣金支出,以成交额的2.5‰交纳,买卖一次成本为5‰。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为申购费和赎回费,按规定分别不超过5%和3%,买卖一次不超过8%,显然,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封闭式基金。
4.市场风险
开放式基金的理想运作环境是规模大、流动性强、成熟度高、投资者理性的证券市场。但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市场,开放式基金会面对较大市场风险。首先,现行的交易机制和投资品种难以配合基金经理人防范风险。我国交易机制单一,没有做空机制,基金经理人只能在上涨市道中通过做多来盈利,而在市道低迷或下跌市中,基金经理人将面临两难困境,一是不敢投资,致使资金闲置从而导致净值不增反降;二是赎回与净值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导致净值大幅缩水。即:净值下降―投资人挤赎―经理人抛筹―市道大跌―净值再降。其次,现行的市场状况和市场容量难以帮助基金经理人规避风险。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性较强,现有市场容量较小,难以保证开放式基金在必要时及时地转换手中证券,以追逐最大利润,承担最小风险。
二、如何控制开放式基金的运作风险
面对开放式基金在运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以上风险,可采纳以下方法来控制风险。
1.规避流动性风险
规避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关键是保证资金充裕,即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开放式基金的资金渠道主要有四个:一是出售新基金单位的收入与支付赎回的现金差额;二是卖出证券所得与买进证券所付出现金的差额;三是所持证券的现金股利和利息收入;四是从市场上短期融入的资金。资金的流出主要是满足基金持有人赎回需要和分红需求。
从资金的流入、流出渠道来分析,基金经理人有主动权的渠道有三个:(1)出售新基金单位来增加收入。(2)所持证券增值,获得资本利得(买卖差价)。(3)应付赎回需要。
2.减少经营风险
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保持资产的稳定性,力争净值的稳定增长,是留住资金的关键。
对经理人来说,首先应设定合理的经营目标,就目前基金的目标来看,追求业绩的长期、持续增长,可能比追求短期高成长更为现实。其次,应制定合理的投资组合。除保持一定比例的备付赎金(这部分可以投资于流动性强的证券)和债券投资外,股票投资应符合稳健、持续增长的总目标。在股票选择上,应选择有业绩支持并在将来能稳定成长的个股。
3.降低信托风险
为了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经理人首先要设计营销手段、加强宣传活动。其次用事实来展示基金的成绩、前景及为客户着想的行动:即先要显示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在相同风险程度下其收益最高,或在相同收益水平下其风险最小;然后经理人还要增加操作的透明度,定期公布有关信息,使投资人及时了解资金运作状况。再次,经理人还应针对不同客户而提供金融服务,以增强客户的“向心力”。
4.化解市场风险
经理人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水平。首先,稳健经营,避免从事风险过高的投资活动。其次,组合投资,降低非系统风险。第三,主动投资,冲抵系统风险。即通过严格的分析来分析具有内在价值的、还未被其他人所发现的的投资对象进行投资,获取超过整个市场的收益率以冲抵部分不可抗拒的市场风险。第四,用足政策,增强实力。即充分利用国家对开放式基金进行扶持的各项政策,如巨额赎回发生时的处理方法,银行间同业拆借和短期贷款融资等手段应对风险。
参考文献:
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6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特别是配置标准的确定,要根据各地区财政状况和各部门工作性质所决定,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权力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的供给,由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在承担某个方面的公共职能,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上,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讲求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
目前,我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各单位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缺乏统一的配置标准和资产合理流通机制。一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占用上的免费性,导致各单位追求各种办公条件完备,自成体系,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资金来源充足的单位为了追求时尚,对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尚能使用的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或自行处置。资金来源不充足的部门添置的资产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日常工作。比如在办公用房的分配上,有的单位业务单一,服务对象少,但办公用房面积大,配套设施好。有的单位直接服务基层,工作业务量大,但办公用房容量有限且条件简陋。同样,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也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加之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国有资产被人为地分割在各部门封闭式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流动,致使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三是资产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个别单位不经财政部门批准、不遵守财政部门有关规定,随意变卖、转让、更新、报废、贱价处置国有资产,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资产购置与处置失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滋生腐败。四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长期被无偿占有,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或年产值因素,造成每个单位在资产占有上多多益善。加之产权分散、流失和浪费严重,削弱了财政分配资金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力度及财政的调控能力,加剧了财政资金供求的矛盾。
二、建议与措施
(1)严格制定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制定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统计,是加强资产配置标准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区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就行政单位而言,其履行行政职能所使用资产的共性因素较多,如房屋、汽车、家具、电子办公设备等。三是单位资产配置应当以满足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为原则,包括:单位的机构编制人数、职能设置、业务发展规划等相适应。四是要坚持合理可行的原则。在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现阶段资产使用的实际需求及地方的财力可能。另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情况,分类指导,为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保留必要的执行和操作空间。五是应依据本地财力按照合理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制定配置标准,事业单位应结合部门预算,按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分别制定资产配置标准,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2)整合政府资产,统一分配资源。一是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整合政府资产,以产权集中统管,授权统一使用,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指导思想。将各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和地产全部上收,过户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名下,重新办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二是建立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变分散使用为集约化的集中使用,一方面,在资产配置环节,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重复配置和购建,另一方面在资产处置环节可以进行调剂、物尽其用。三是将公共资源开发给社会使用,不仅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同时也发挥了资产的社会效益。四是要严肃财经纪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在资产整合过程中存在违反规定,造成资产流失及阻挠资产整合工作的单位和责任人,由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3)各级财政部门严把关口,实现购建资产联运机制。资产购置和建设,严格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财政内部资产、政府采购、支出环节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按照财政资金预算、配置定额标准进行资产购建许可审查后,会同政府公物仓对购建部门进行审查,以存量定增量,按照先调剂后配置的原则,优先考虑现有存量,先在内部调剂使用,确需购建时,直接转到政府采购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政策予以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