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英语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学英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学英语论文

药学英语论文范文1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学作品;文学欣赏;重要性;内容;模式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思想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作品也是需要每一位语言学习者进行学习与欣赏。本文着重论述英语教学中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性,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者的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英语文学欣赏的意义

文学是用一种语言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文学欣赏则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从而在思想上获得熏陶和启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观念,感受英语文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国外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文学中,也有许多著作流传至今,被众多的读者津津称道。作为一位传播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文化精髓,学习西方文化,最终全面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感知能力。

文学欣赏指读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及思考的一种过程。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思考,才能体会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二、英语文学欣赏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常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如词汇、句式结构、语音、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从而反映出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主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及内容进行了解,同时要指导学习者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欣赏英语语言文学,这样才能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透的理解和欣赏。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分析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的前提下,学会对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进行欣赏。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学习者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学习者可以欣赏到作者独特的语言方式,感受最地道是英语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因此,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贯穿于英语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是阅读技巧,还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是认识,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语言,句式和语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欣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读者要尝试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学习以及赏析。作家通过特定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合人物的社会背景。在众多是国外文学作品中,符合人物身份、经历、职业和心里特征的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兴趣。而作品殊句式的使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这些句式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特殊意图和思维模式。

四、英语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文学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被称之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不仅优美,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英语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这一点值得语言学习者学习和借鉴。英语语言学习者会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欣赏到大量的词汇、地道的语法和多变的语言现象。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词义到的理解,即熟悉词义,了解词义的延伸及构成,以及对表达同一思想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英语文学作品的创造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句式的变换和语篇特征的分析而进行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众多的外国语言学者提出语言教学中,文学作品可以设置为其主要教材。大学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具有一定是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在课堂上纯粹地讲述英语语言和语法知识,会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极大的降低。文学作品欣赏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必须把作品欣赏贯穿到语言教学当中。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导他们学习文学知识,赏析文学作品,把词汇学习和语法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能力。

建立一种把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所谓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英语语言知识时,要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相一致。所谓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所谓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时,注意授课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赏析和学习。同时,新模式要求任课教师要钻研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特殊句式来赏析文学作品,使学习者具备学习和赏析作品的能力,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奥妙和精华,使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寓教于乐,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科,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欣赏,通过在课堂上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来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3.

[2] 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设课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

[3] 刘雅芳. 泛读和略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技巧[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

药学英语论文范文2

关键词: 英美文学 英语专业 重要地位

继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现行西安世园会的火热举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已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从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颁布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明确地得知英语专业课程可以设置为三大模块。

1.职业技能(听、说、读、写、译);

2.职业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英美概况等课程);

3.相关职业知识(包括涉外文秘、外交学概论、东西方政治经济学、商务和金融财会管理等课程)。这三大模块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绝不是将其中的一块用另一块来替代。新教学大纲的颁布确立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并为英美文学教学在各高校中有秩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虽然英美文学课程在新教学大纲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都得到了解决。因此重新审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不可或缺性

1.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等许多文化。要掌握一门外语一方面是它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是它的陶冶性,即学习者对文化和文学的敏感性及修养。外语专业学生首先应掌握好所授各门课程,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在涉外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语音语调是不够的。只有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各种思想文化才能减少对文学的误解和冲突,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说英语人才的打造不尽是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也是跨社会交际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瓶颈,学习英语最理想的方法是亲身至于英语语言环境,感受文化氛围的渲染及熏陶,从而不断地运用文学背景知识与欧洲人轻松自在地交流。

但是,此情况对我国大部分外语院校、系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我们只能给学生提供些有限的文字资料、双语原版影视资料和录音等资料,或者是聘请一些外教参与我们的教学,但这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问题。鉴于此,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氛围匮乏的情况,英美文学当之无愧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材料,做到了有效弥补其不足和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学作品覆盖了文学知识及各民族社会文化的案例,英美文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和经济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通过学习英美文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美妙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最好语言材料;文学也具有生活语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极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吸收的特点。而英美文学作品恰恰是学习英语的极佳材料,英语语言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乔叟的故事、莎士比亚的戏剧、拜伦的诗歌、狄更斯的小说和许许多多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语专业学生,若不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就称不上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即使英语说得再流利、语法再正确、语音语调再标准也是淡而无味,缺乏文学修养和幽默智慧的火花。在英美文学的作品里,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的材料。学生广泛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同时,不会再是乏而无味地背诵单词和句型,而是沉浸在文学语言环境,以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给之的感触来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体验原汁原味、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3.文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文化鉴赏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尽情翱翔于历史的海洋中,亲身感受英美人民文明的进程。例如,在乔叟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中古英国的英雄气概、神权的至高无

上;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里,可以感受人文精神的萌芽、人权意识的觉醒、人对科学知识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在斯威夫特和勃朗特的小说里,可以体验18至19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蒙、发展和腐朽;在哈代的作品里,可以感知工业化进程中虚伪的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人类的无奈;在爱默生和梭罗的作品里,可以体会超验主义的唯美与理想;在海明威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美国民主的实质、人民的反战情绪……总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体察到人类对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也会领略到历代战争和经济危机给英美人民带来的灾难,可以感受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对帝国主义的嫉恶,对人类命运的迷惘和关切。在这万花筒般的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会得到纯净升华,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他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将得到验证、巩固和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英美文学教学在我国各高校的开展经历了许多坎坷的道路。1960年之前,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要接触西方文化,就要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大可通过阅读大量英美文学材料及作品来提高。对当时大多数学府高校来说,教学任务的核心也随之放在了英美文学的课程上,特别是外语院校,对其英美文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同时也安排教师抽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到了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整个社会,乃至国际上的各种外语权威机构的外语理念进入我国外语教学界,人们开始认为英语只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能听会说就可以了,因此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英美文学首先受到了史无先例的冷落。这一点可以从199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得到清晰的了解,英美文学课程被官方列为选修课,英美文学从此一直处于低谷境界。

那么,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

1.许多爱好者被迫放弃了文学的研究。

2.各种国内外教学与研究杂志登载的英美文学类的文章少之又少。

3.对各高校学生来说,四年的英语专业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但往往在涉外信息方面显得内容很匮乏、思维肤浅、底蕴很浅薄。

文学素质的下降必然导致外语素质的下降,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终于在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得到了新的答案,该新大纲重新把英美文学课程推到了必修课的位置,这就使得各高校从新把文学对社会、对人类不可或缺的影响有了彻底清晰的认识,英美文学重新有了生机、有了生命。

鉴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和在当前外语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文学课,激活文学课,使文学课具有真正的实际作用。随着世贸的加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外语权威机构对英语教学在各高校的开展将给予更多的支持,坚信英美文学教学将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0.

[3]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药学英语论文范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from the economic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rhetorical organizations used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The corpus consists of 40 abstracts published in 2008 from two economics journals: Jingjixue Jikan, edited and published in China 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respectively.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emerged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units,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the lexical bundles. The result shows potential for the teaching of ESL writing in academic setting.

关键词:英语论文摘要;跨文化;体裁分析;经济学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 analysis;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77-02

0引言

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文章的录用与否、信息检索以及同行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传播。同时,许多国际著名期刊都接受英语写作的文章,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对于研究者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论文摘要作为一种体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征。英语论文摘要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日益受到应用语言学界特别是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自建的80篇经济学类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料库,采用体裁分析的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两本经济学期刊摘要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宏观结构特征,丰富了体裁分析的实证研究,同时以期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提供依据。

1研究背景

自从John Swales将体裁这一概念作为学术语篇分析的工具,体裁分析法就受到应用语言学界以及EAP和ESP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应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 Swales,1990)。近年来,由于摘要体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学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中,关于特定领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 (1992;1994)对于医学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对于信息与图书馆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研究。另外,还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领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个不同领域论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动物行为领域论文和生物保护学领域的论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经济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摘要的个人与宣传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数关于摘要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论文摘要,Bonn & Swales(2007)研究了英语和法语的语言学类的论文摘要。鉴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跨文化视角下经济学类英语论文摘要其宏观结构的特征。

2研究方法

摘要的宏观结构可以分为两类:IMRD结构(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多用于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中;CARS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多用于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中(任再新和马静,2008)。本文对于摘要宏观结构的分析采取的是前者。但是,本研究基于前人对于摘要的宏观结构分类,发现经济学论文摘要的最后一部分应当称为Conclusion(表1)。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于2008年发表的中美两本经济学权威期刊论文摘要各40篇。这两本期刊名为:经济学季刊(CEQ)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语料的选取充分考虑到可比性原则的诸因素如时间,体裁,语言等等。

3研究结果

摘要的基本数据特征(表2)显示中国学者的英文摘要总字数和平均字数偏少;句子个数和平均每句字数也同样少于国外同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语摘要在两本期刊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这也符合国内期刊(CEQ)的基本数据特征,即平均句子数为两个。虽然国外同行会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国内学者则更甚,会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两个部分。这一现象与我们的观察(表4)高度吻合。美国期刊(QJE)的摘要通常会以完整的IMRD结构出现,而国内期刊(CEQ)出现两个和三个部分的摘要占所选摘要的大多数。

此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学者的英语摘要在宏观结构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中国学者会将两个部分混在一个英语句子中表达,使得摘要的句数偏少。例如:

Using a firm-level data set for 1998 and 2005 including all of China's "above designated size" enterprises that togeth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derived from the Austrian School,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e contracts that entrepreneurs obtai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udies how these contrac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不注重英语科研论文的逻辑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 establish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nonsale price change is roughly half of what it is including sales (9-12% per month versus 19-20% per month for identical items; 11-13% per month versus 21-22% per month including product substitution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for finished-goods producer pric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sumer prices excluding sales. (2) One-third of nonsale price changes are price decreases. (3) The frequency of price increases covaries strongly with inflation, whereas the frequency of price decreases and the size of price increases and price decreases do not. (4) The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is highly seasonal: it is high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n declines. (5) We find no evidence of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s of price chang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We show that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enchmark menu-cost model, whereas the fourth and fifth facts are not.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经济学期刊英语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发现了两类摘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受到各自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国学者撰写英语摘要提供参考,并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丰富了体裁分析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 (1979). New York: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2] Bhatia, V. K. (1993). Analysing genre:L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3] Bonn, S. V., Swales, J. M. (2007).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6:93-108.

[4] Brett, P. (1994).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47-59.

[5] Dahl, T. (2000). Lexical cohesion-based text condensation. An evaluation of automaticallyproduced summa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by comparison with author-written abstracts. Dr. art. thesis, University of Bergen.

[6] Dahl, T. (2004).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ative abstracts. Akademisk Prosa, 2:49-67.

[7] Holmes, R. (1997).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4):321-337.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don: Longman.

[9] Martin, P. 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5-43.

[10] Now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119-138.

[11] Posteguillo, S. (1999).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 18,(2):139-160.

[12] Salag-Meyer, F. (1992).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1,(2):93-113.

[13] Salag-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2): 149-170.

[14] Samraj, B. (2002).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 The case of wildlife behaviou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J. Flowerdew (Ed.), Academic discourse (pp. 40-56). Harlow, UK: Pearson Education.

[15] Santos, M. 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16,(4):481-499.

[16] 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药学英语论文范文4

 

“我喜欢外教的课” 

在燕山余脉的凤凰岭下,昌平二一学校初二(1)班的学生樊露腼腆地与记者谈起了对英语这门   功课的一些看法。她觉得,现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英语教材比原来北京版的英语教材内容加大了,涉及的知识面也宽多了,学起来兴趣大多了。她们每周有六节英语课,其中一节由外教来上,“我还是喜欢外教的课。”因为他们的外教———一个年轻的美国学生,很活跃。一节课虽然只是几个句型、一个语法,也能讲得生动有趣,举的例子大家都喜欢。他还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般的学生也敢发言,大家上课一点也不累。而国内的英语老师就总是照着课本内容来。大学英语很无奈 

李祥是社科院2003级的博士生,对于外语教学,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学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只开一学年的英语课,包括听说、读写两部分,分别由国内和国外两个老师担任。中国的老师很本分,照本宣科很投入,放磁带、放录像很用心,一节课差不多都是在赶进度。由于英语考核过了入学关后基本无大压力,而硕士研究生因为要过英语六级,所有精力均花费在六级备考上了,课上教的基本不重视了。 

外教玛丽的读写课就不同了,这个美国老太太简直精力无穷,上午8:10-11:10三个小时的课节奏、气息始终如一,精神不减,考勤点名也很严格。她有厚厚的一本自编的英语教材,知识点细到标点符号的纠错。凡是听课学生专业知识都有展示的机会,玛丽带领大家又讲又练,有板书有对话,气氛热闹而激烈。一学期下来,大家听懂了标准的美语,也能够用英语开展专业方面的对话、写作。涉及的知识点虽只在书本上简单勾画,但大家对于查找英文资料、按英语格式写作有了大致把握,那些改了又写、写了又改的专业写作提纲在期末订成厚厚的一个打印本,收获也很大。 

但随后的两年,英语差不多又被束之高阁,只有想出国的同学在暗暗用功,其他同学稍见起色的英语水平因为长期不用,差不多又全数还给老师了。 

专攻考试的托派英语培训 

“凡是想出国的学生英语水平再高心里也打鼓,但进了新东方培训的考生即使原来水平一般的也对过“TOFEL”、“GRE”充满信心。原因何在,对于考试素有研究的各类培训学校可以把世界各国的考试肢解得清清爽爽,新东方对托福之类考试可以细化到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在这里,英语不再是一个交流的工具,而是一具等待解剖的干尸,交了钱用了心基本上就OK了,出国的分数有了,至于能否交流倒在其次。”准备出国参加托福考试的北师大学生刘明对于新东方可是爱恨有加,对于这类专攻考试的英语培训也是很有见地。 

对于这种现象,谢克昌教授认为,英语教育的“一票否决权”带来了英语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这其中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等。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不合理的关注和大批量的资金、师资畸形单一性流动使得英语培训空前繁荣,蛋糕就那么大,总有吃不饱的和吃撑着的。 

药学英语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81-02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意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文化与语言的教学被割裂开来。在涉及到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避重就轻,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与语法知识,甚至超越了大纲规定的要求,但在语言写作与表达中他们常常从既有的国语文化思维中立足,语言表达与写作始终得不到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这是对异国文化无法理解与运用的结果。

一、背景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在日常英语阅读与写作交际中发现虽然没有不认识的词汇与不懂的语法,但是在理解上始终不到位,这其实是对异国文化知识缺乏的结果。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如果对背景了解不清楚,就很难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因此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

1.文化背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兴趣。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崭新的认识体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兴趣激发作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而英语学习热情的调动能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课本选材对知识文化背景教学日益关注,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与感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氛围,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水平提升。

2.文化背景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英语的日常运用与表达,但是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也使得中西语言在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忽视对背景文化差异的关注则往往在日常交往中出现尴尬。因此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日常的英语表达交流中不误用与误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见面交谈话题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追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收入,而这些正是西方所忌讳的,如果忽视了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很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导致话题矛盾的产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而大学英语教学背景文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元。例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称谓,正确地使用问候与告别语,熟悉英语交际中的体态用语,学会选择不同性别的亲昵称呼,了解英语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表达,学会正确地表扬赞美别人,理解英语国家中的日常缩略用语,了解不同节假日的表达与庆祝方式等,这些都是背景文化知识的细微层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关注,才能真正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才能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的灵活切换与表达自如。

1.以社交礼仪的学习促进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日常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检验英语学习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语言表达。而在与外族人进行语言表达时则需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社交礼仪,相较于语法表达的错误,社交礼仪的错误表达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带动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应以专题方式开展礼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真正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通过练习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词汇开展文化背景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要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是其宗教文化与历史文艺的综合折射。对于英语与汉语来说,其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只是大体相对的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常见的文化差异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学生在自由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我们日常汉语表达中常常有很多含有狗并带有贬义的词,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却被看作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带有贬义外,其余的都被认为是幸运的代表: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种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是基于词汇的特定意义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药学英语论文范文6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2.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3.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4.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5.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五、提高教师素质,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第一,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第二,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得以完成。第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综合上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