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药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药学论文范文1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化学药学论文范文2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结构性质多,反应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应机理抽象难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懂难学,易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稍显薄弱,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化学就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对化学类学科还残留一些不“感冒”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在第一次课讲讲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有机化学的关联性。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化合物滥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块”、“西瓜膨大增甜剂”、“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增塑剂”等[3];讲讲有机化学与药学互相关联的例子,比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等,这些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讲有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最后,老师第一次上课在形象、教学内容、激发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对有机化学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课适时鼓励他们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容易造成知识点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慢慢产生“放纵式”学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究。我们平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多布置团体作业给他们,这样无形中可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无形中促进他们要学习,不能拖团队的后腿,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有机化学的心得,谈谈没有学好有机化学导致以后在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时的困境,“前车之鉴”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会有不错效果。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稍显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和创新药学人才需要。首先,我们根据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并结合学生整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略讲与自学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比如波谱解析的知识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作调整。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李霞[4]、刘玉梅[5]等人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知识与有机化学紧密结合,比如:讲酚这一章时,讲酚羟基性质,可以联系药物化学有酚羟基的药物,让学生课后去寻找归纳总结,然后再课堂讨论总结,这样既能丰富有机化学视野,又可让学生体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加以应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讲马氏规则,亲核加成反应等;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6]讲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当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机理解释,习题讲解时,板书的现场推理,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手段还很多,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创新性地结合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建立试题库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很多知识点易混淆,如果课后不复习,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平衡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建立试题库。这样方便学生课后利用试题对知识点深入了解,同时期末还可用来作考察学生的试题,这样可以达到每届平衡科学考察学生。我们建立试题库,根据自身院校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精心钻研,每年不断改进。首先,根据每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情况,对试题难易程度、得失分情况、题型变化、知识点掌握等作个汇总,逐步建立题型多样的试题库。其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某些知识点讲解所用教学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作个汇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平衡建立试题。再次,让学生参与建立试题库,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记,难于理解的知识来出题,然后老师筛选出一套试题库,这套试题库用于学生以练题促进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通过学生出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4创新实验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有机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丰富理论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学生做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为适应药学人才培养发展需求,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试探性改革。首先,精选实验内容,改编部分教学内容。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我们根据药学专业,把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改编。其次,安排综合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有机化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渗透,我们会开设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我们有机化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我们可以科学创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首先,可以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增加比重和考核类别。如课题讨论、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团队作业(PPT形式)、调查总结报告等,这样不断促进他们学习,慢慢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成绩,我们对平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很重视,把它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平时增加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起到好的实验效果。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实验操作考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平时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期中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段进行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现在的学生较懒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积极性。有机化学随着药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教学不断创新改革。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如何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教学发展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作者:谢华松 林大都 黄思涵 张声源 单位:嘉应学院
参考文献:
[1]伍国云,申,肖腊梅,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陈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总结[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180.
[3]裴强.食品安全问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1,39(20):151-153.
[4]李霞,谢龙,吴晓青,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J].广东化工,2015,43(10):192-193.
化学药学论文范文3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重要的是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强化培养,我们认为下列三个因素对其有较大影响:
1.1教师的主导因素教师良好的心里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是强化学习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程序,努力做到讲课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满激情,同时注意遵循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让学生感到中药化学并不枯燥,并能主动的去学习钻研。
1.2知识的拓展和更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更新,适时介绍中药化学和医学相关的新内容,介绍学科的科研情况和取得成果,使学生把中药化学和医学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既掌握和巩固了中药化学的知识,有了解了较高层次知识和针对性更强的理论知识。
1.3实验的重要性中药化学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的一门课程,实验课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例如:学生对研究中药化学的步骤和方法有些模糊,通过实验课可以证实理论所讲的内容,由此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我们还准备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科学地加以重组,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对实验课的改革十分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学生的考核方法、实验室仪器更新管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等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步摆脱落后僵化的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实验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习兴趣的发展是兴趣被激发和强化的延续,我们教研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习中药化学中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缓解了讲授内容多课时数少的矛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时,一张幻灯片尽量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即每张幻灯片的内容要精简。适宜地引入动画、声音等元素,例如:在解释苷类化合物的酸水解过程时,H+的进攻、苷键原子的质子化、苷键的断裂以及糖的形成可通过动画一步步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采用图片、摄影、影像等方式展现各种实验装置,同时简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提取分离的流程,调动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2.2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电子图书室,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多看些参考文献,提高与普及、科学性与趣味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开展科研活动组织科研小组,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知识介绍,查阅资料、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分析讨论研究结果等步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被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浓厚,保证了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化学药学论文范文4
菌目的的药物有哪些?具体抑菌原理是什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药物相联系,使学生真正了解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代谢、信息传递与表达等问题密切相关,而很多临床药物的研发又是以生化代谢点为药物靶点的。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轻松而牢固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亦亲身感受到生物化学与临床医药学之间的关系,明白牢固的生化知识是药物研发、生产乃至销售环节的必备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生物制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样的课堂讨论中老师要立足于引导的作用,务必专心倾听学生的讨论,紧跟学生们的思路,合适的时候给出恰当的鼓励和启发,这样可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学实践发现,经过PBL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强,能够独立或借助查阅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在跟随老师做科研项目的时候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通常也能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来讲,不但要求基础知识牢固,更要紧跟医药科学发展前沿,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PBL问题,对学生的讨论才能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启发。此外,通过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能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便于老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板书与多媒体结合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此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多,知识量大,因此老师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化学课程知识比较庞杂,每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加上课堂教学课时的减少,学生课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消化。因此,如何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每节课所讲内容显得至关重要,而框架式的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个矛盾,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效率。目前,生物化学课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使其在有限的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同时可借助插图和动画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6]。我们在现有教材课件的基础上,利用平时积累的教学素材对课件内容、图表和动画进行了完善,使之更加条理清晰、有趣易懂。即使这样,学生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庞杂,在有限的课堂和课外时间内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都会运用板书把每章知识点框架式的总结出来,便于学生从宏观水平理解所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而不是零散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来记忆。这样,庞杂的生物化学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就会简洁明了不少,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会明显提高。此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和难点,我都会在黑板上写出关键反应的步骤,这会引起学生特别的关注,督促他们做好笔记,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校制药工程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编写了适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手册。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的基础生化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此外,我们还开设了设计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指导学生做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实验内容我通常会提出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小问题,供他们思考。这样会促使他们边做实验边思考,有利于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7]。为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学校同意,我们还向学生开放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跟随导师做一些研究工作。优秀的学生可申请市教委或学校下达的针对本科生的一些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工作。这样的政策在我院实行多年,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每年都会接收多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立项,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医药的极大热情[8]。
4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非常多,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总结归纳既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凝炼内容,提高其学习效率。如讲授完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节相关内容后,从模板、原料、产物、合成方向、合成方式及参与反应有关的酶等方面列表比较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的异同点。物质代谢调控部分,生化反应式太多,且各代谢途径相互交叉,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无从下手。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总结归纳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循环、柠檬酸-丙酮酸循环、鸟氨酸循环等代谢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生理意义,使这部分内容更加清晰易学,利于沟通各部分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并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掌握所学知识。笔者多年的教学效果显示总结归纳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结归纳的意义在于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理解记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可有效克服传统平铺直叙讲授方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每次上课开始简短地回顾上次课的内容,然后开始讲述新内容,注意内容的自然过渡,每次课结束前将本节课的内容串联一遍,这样更益于学生巩固新学的内容。
5结语
化学药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教育;英语教学;语言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授和传播要借助于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只能通过语言来描述、保存和传播。语言又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一种文化就能进一步加深对其语言的理解,更准确地运用语言。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许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与使用目的地语的人们进行交往,必须了解其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文化的不同而误解其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往的英语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知识和句型操练上,句型大多是:“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等。这种完全脱离了文化背景的句型练习,即使学生练得倒背如流,在实际运用中还会遇到问题,比如,中国人路上相遇,会互相打招呼,去哪儿?干啥去?如果我们遇上外国朋友也如此发问,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认为你是在干涉他的隐私。因此,脱离文化的背景,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只会使学生将本国生活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事倍功半。语言学家L.R.帕墨尔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掌握目的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现在的父母更是把培育独生子女成才当做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为了孩子,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致孩子离家求学后,无法忍受空巢的失落感,追随孩子去他乡陪读,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为孩子而活着的依附品。而美国的父母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因孩子放弃自己的追求。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们放手让孩子独立行事。因此,美国孩子自幼养成独立自主习惯,崇尚个人奋斗,依赖父母被他们视为耻辱。中国人凡事讲稳妥,在稳定中求发展,而美国人最崇尚的就是创新。如果课堂上哪个学生的观点闪出创新的火花,立刻会受到教授的另眼相待,大加赞赏。
2.词汇的含义不同
词汇的含义包括它的比喻意义、风格及感彩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还要了解词的文化含义,否则,会犯严重的语用错误。会把好言当恶语,把嘲讽当称赞,在交际中引起误解。如peasant一词,在汉语中是“农民”的意思。中小学课本中常见“Myfatherisapeasant.”的句型,但是“peasant”一词,农民只是它的基本意义,它的解释还有“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知道了peasant一词的多种意义,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对我们叫农民为peasant感到难以理解。同样,许多外国人对Thepoorpeasanttalkedabouttheirhappylifetoday.(贫农谈到他们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感到费解。poor就是缺钱、缺物、贫穷,贫穷的农民还有什么幸福生活可言呢?因为他们不了解poorpeasant和richpeasant是区分解放前阶级成分的用语。
在中国,有些词是贬义词。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而在英美国家,这些就是像teacher,doctor一样的中性词;同样,在汉语中,ambitious为贬义:野心勃勃的,在英语中却是褒义词:有雄心的,有抱负的。相反,propaganda(宣传),dogooder(做好事的人)这些汉语中的褒义词,在英语中却是:煽动、空想的社会改良家,好管闲事的人。由此可见,在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词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词的深层含义,感彩,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词汇差异。
3.文化习俗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民族间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受其影响,许多不同民族间日常交际用语及其行为也有巨大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障碍。如在称呼上,汉语中有伯、叔、舅、姑、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习俗,年少的必须一一道来,否则,便被视为狂妄无礼。但在英美国家却截然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分长幼,不分年龄和地位都可直呼其名。尤其是在互相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年幼的儿子直呼父亲名字,女婿直呼岳父的名字是司空见惯的。如果在我国,这肯定被视为大逆不道。礼尚往来中,中国人一般会买较贵重的礼物,花钱越多,越能表达对对方的情意,直接送钱也是常见的。而英美则只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小礼物,只要喜欢,接受的人是不在意是否贵重的,直接送钱就更令人难以接受。《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三单元《礼物》中,描述了美国一位老妇人于八十岁生日那天接到女儿寄来的支票时,悲愤已极,撕掉了支票的情形:Slowlytheoldladystoopedtopickitup.Herlovelypresent.Withtremblingfingersshetoreitintobits.”在西方人眼中,给钱只是履行责任和义务,而精心挑选的礼物却凝结着爱和感情。女儿不愿花费时间为她买件心爱的小礼物,表明她不爱自己的母亲。
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对比,努力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好分寸,言语行为得体,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目前,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教师要不断提高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新动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学生;鼓励他们扩大阅读量,拓宽文化视野;应多与外籍教师交往,由此可以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大量观看原版电影,收听对话录音,使学生熟悉了解目的语文化特征,进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应寓于语言的教与学之中,而不能独立于语言的教与学之外。
参考文献:
化学药学论文范文6
1.1教学对象
从对我院近三年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入校的文理生源数据统计结果得知,药学、中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各专业学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仅有15%左右的学生高考选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异,以及有无化学学习基础的差异导致了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学生上课普遍反映有机化学内容抽象、难学、难懂,教师上课普遍反映一问三不知、内容无从下手、进度赶不上、考试大面积不及格,出现了教师上课“不会上”、学生考试“不会考”的现象。
1.2使用教材
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师主编的医药卫生类专业适用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经过浓缩精简,删去了晦涩难懂的反应机理、反应历程、复杂的反应等内容,并且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了反应的实际应用和重要的有机物在医药中的重要用途等内容,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可以说是专门为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
1.3课时安排
对比大学本科教育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安排,本科教育有机化学一般分两个学期至少120个以上的课时,然而高职教育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加起来仅有64~80个课时,因此,课程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
2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有信心、不放弃、兴趣高、学得快、学得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摸底调查、对症下药
在开学之初,统计本班学生的文理基础,以及大概了解学生的入学分数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学习基础,平时还要善于观察不同班级学生的学生习惯、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通过学期初学生学习基础的静态摸底以及学期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动态摸底调查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轻松学习有机化学。
2.2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入学来的化学学习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计划中,教学进度以先慢后快为宜,教学内容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为宜。避免教学一开始,教师每节课“高速”赶进度,或者花大量的时间讲反应机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产生“惧怕”有机化学、“讨厌”有机化学的学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烷烃章节中,烷烃的命名规则是学生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规则,也是对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命名,其他有机物命名加上官能团的命名规则即可,如果在这里没有学透、学懂,后期的有机物的命名将遇到拦路虎,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多花点课时讲解,练习,并且进度不宜过快,尽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再例如杂化轨道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共价键等知识点,如果学生欠缺或者不熟悉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花点课时补充或者要求学生提前自学,以便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
2.3兴趣导学、学而不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原生性动力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刺激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伊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机化学在医学、药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有机化学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而分析当地医学、药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就业前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穿插有机物的发现、俗名的来源,有机物或者化学反应在制药或者临床中的应用,“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而不厌。
2.4把握规律、触类旁通
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的章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机物的类别来编排的,一般来讲,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类似的性质[2],一类物质一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按照“分类、结构、命名———性质———用途”为主线,因此规律性特别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羟基吸电子的影响,α-H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反应,Cr2O2-7(橙红色)被还原为Cr3+(绿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仪利用该反应原理来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并且从乙醇的氧化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实质是含有α-H的醇的脱氢氧化,即伯、仲醇都能发生此反应,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触类旁通,学好本门课程。
2.5手段并用、双管齐下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学生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课堂单调、容量有限;在现代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利用PPT课件边播放边讲课,学生看着课件,以听为主,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时而穿插动画、时而播放视频、时而展示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节奏一般较快,很多同学跟不上播放速度,来不及做笔记或者索性放弃了做笔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上课只是听“热闹”。因此,教学中,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6辅导答疑、查漏补缺
“师者,所以授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也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因此,采取以课堂提问、定点答疑、问卷调查、课后作业以及手机短信、微信、邮件、QQ群、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辅导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通过辅导答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避免教学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的现象,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7评价多样、综合考核
经过了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学习,课程学习应该更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会学习、会应用”的学生,而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中,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化、个性化,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生课程以综合成绩计算,包括:平时表现,如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勤、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测验和期中成绩,如平时的各项考试成绩都关系到最后的总评,因此,一次考试差,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让学生看到希望和机会;实验成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操作规范、小组协作能力、实验现象观察、数据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在学期中,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活动,如查阅资料写报告、自主设计实验线路、调查访问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以上各项按照适当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