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2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1 教学设计前的思考
《计算机通信网》做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来开设,首先面临地就是如何选取一本适合学生上课使用的教学参考书;然后是针对学生前期学习的效果和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及实验内容,制定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是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及完善教学设计,争取通过两到三轮学生的教学,制定出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网》教学设计方案。
⑴《计算机通信网》教学参考书选择。《计算机通信网》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认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教学重心是放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或两者兼备,是我们选择这门课程教学参考书的关键。我们认为本科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一种通才教育,主要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应技术。从近的方向说,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长远方向来说,是为他们将来工作中可能运用到的技术打下理论基础,便于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因此,这门课程我主要让学生对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有一定的认识,教材参考书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⑵《计算机通信网》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计算机通信网》以前已经学习了《数字逻辑与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波与电磁场》、《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现代通信原理》等课程。
⑶教学安排。这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由于课时限制,安排的理论教学课时为44学时,课内实验教学环节为10学时。因此,对于教学参考书中的章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所取舍,对于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只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理解。
2 《计算机通信网》教学要求
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的学习,让学生对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发展趋势;具备计算机组网、规划和选型的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程度的网络通信软件的开发、编程能力[1]。为了达到上述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实现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网络应用技能[2]。
3 具体开展的教学设计方案
⑴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普通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这个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传授知识。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虽然使用讲授法,但没有按照书本照本宣科,而是在讲授的同时结合身边的事物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帮助他们认识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在《2.2物理传输媒体》这一小节教学时,通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等方法让学生认识传输介质,比较我们身边的网络情况,归纳出这些传输介质的特点。
⑵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案例引入、分析、讨论、总结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给学生介绍《6.4无线局域网(WLAN)》时,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WLAN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WLAN,给出他们的认识、分析WLAN的特点、对WLAN应用前景时行展望,讨论WLAN的基本技术和标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教学参考书上的这个小节知识有个全面地认识。
⑶实验法。任何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操作才能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相关技术。比如通过《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实验、《组建局域网》等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网、规划和选型的基本技能,通过《Internet/Intranet Web编程》等实验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通信软件的开发和编程能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的老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也要加强管理。对于玩电脑游戏的同学可以进行及时的控制。
⑷参观、讨论。为了让学生对最近使用的数据通信技术有个直观地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机房(如:学校网络中心机房、移动或网络公司中心机房),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网络设备,同时不能对中心机房有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认真听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所使用技术,而且通过参观具体了解当前使用的各种网络设备的参数和使用特点。当然,在参观过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把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对《计算机通信网》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虽然教学重点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传统技术,但教师要多了解这几年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最近出现的通信和网络新技术多加介绍,而且必须针对每个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践条件让学生尽可能联系当今实用技术对这门课程有一定地认识。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4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各类学生层次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层次界限逐渐明晰。构架在信息技术教育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难度逐步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改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是一门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 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技能。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 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实验。
1.3 教学考评的层次化
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进度安排、考评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形成教学考评的层次化。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应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的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记忆性内容的测试,增加机试比重,尽量减少评估的偏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2.教学内容组织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 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教学方法选择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上机练习与作业为主线,将所教内容建立知识点实践体系,对每个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2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以学生上台讲课和自己给自己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3 类比教学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归纳和总结。例如:对于OSI七层模型的理解,用一个“从上海到罗马的贸易过程”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体会到为什么要给网络分成这七个层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参考模型存在的意义,但并不对每一层的详细功能做过多的介绍。
3.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或直接将学生引至实验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例如,模拟组建一个校园网,对所给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进行选型。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传输介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合、具体局域网标准的含义,使学生基本具备中小型网络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
3.5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任务;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讲解重点、难点,还可以给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知识点的有趣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检查、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例如在讲授DNS域名系统时,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低层次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自己的练习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对于中高层次学生,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了解。
4.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重难点反复讲解,也做不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作为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我们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应用案例、重难点讲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课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单一纸介质的教材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展,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通过资源库,学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学加咨询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结语
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其教学体系,今后希望进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现有教学带来的不良结果,并且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 蒋中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 教学模式 创新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和相互结合的背景之下而诞生的,所以,它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该课程既包含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内容,又包括通信知识。《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与教育及管理思想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的建设与创新,不仅仅是宏观教学结构的创新,还包括教材、实验等诸多教学环节和要素的创新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则是TCP/IP网络协议。因此,在网络基本原理模块中,我们采用五层原理模型进行讲解,使学生先从基本框架上掌握网络的体系结构,再采用对比方式具体讲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在学生对网络的分层体系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之后,我们的教学内容进入系统集成基本知识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首先要学习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逐渐过渡到根据所学理论进行小范围内局域网的拓扑结构设计,所用网络设备的选型,以及网络的后期维护和扩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网络组建好了,管理好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性能。在网络操作系统模块中,学生学习如何分配网络中不同身份用户的权限,实现网络中资源的共享以方便协同工作,配置网络中的各种服务器。学生通过三个模块循序渐进地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管理,以及网络操作系统中各种服务器的配置,并初步掌握网络中各种互联设备的选型与配置,从而具备组建网络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果该课程的教学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忽视了实践教学,那么这种专业课的教学就变得枯燥乏味,形成学生“不愿意学”,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对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法,即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必须有对象,简单地说这个对象就是某些物理实体,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切入点。比如,讲解局域网这一章节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组建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型局域网。这一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实践动手的热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满堂灌输理论,完全采用应试教育的一套教法;二是重实践轻理论,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方法,只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必须的理论教学,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组织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以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为例,为了达到最佳实验效果,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教师先教会这些组长,然后请这些小组长以“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边安装边讲解,实践让学生自己教自己的模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安装。最后,教师随机抽查小组中的一名学生进行考核,作为本组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由于每名学生的成绩与本组的其他学生的成绩密切相关,因此学生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种方式授课
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以形象生动的图像、表现抽象过程的动画来展示和表现理论内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采用了黑板授课、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等尽可能多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互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将新形势下的学术动态适当穿插于教学
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教学要紧密联系形势和社会实际。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要讲授前面的主干内容,而且要将《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的有关会议精神、优秀论文、实用网站,以及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前沿知识都告知或提供给学生,以使他们有良好的眼界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六、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大部分的课程考试采用传统的笔试,部分学生苦记大量枯燥的网络原理与理论,出现了“学习为考试,走出考场全忘记”的情况。还有个别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不懂IP地址设置,ping和ipconfig等基本网络命令的应用。根据这一情况,建议将考试改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块,比例适当进行调整。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教学愈显重要,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兰晓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4).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20-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为我院建立应用型本科打下基础。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和教材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方面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技术滞后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环节很少,有的甚至就是纯理论教学。该课程的教学大多围绕OSI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展开。很多概念非常抽象,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甚至要求学生就算不明白也要背下来。这样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概念,对网络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还要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
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而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总是跟不上知识的更新节奏,介绍的技术内容总是滞后状态。比如以太网已发展到万兆以太网,VPN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正在迅速崛起。而教材里大部分还以10Base-T等为主介绍以太网,VPN和无线网络则寥寥几笔。
(二)教学方法单调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是依据教材,通过讲授、板书、PPT幻灯片等方式将知识像倒水一样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有一个误区。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例如配置DNS服务器的实验仅仅是验证它可以提供名称解析服务,一些学生做完实验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实验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是仅仅会做实验,但不会把技术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二是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学生的实验环境仅仅能满足完成教材上的验证性试验,而无法自己设计实验,进行主动应用。三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四)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教学的考试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闭卷笔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要抱着书本死记硬背。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掌握。难于衡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容易出现抄袭、作弊等违纪现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
三、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同时结合网络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并加强了实践环节,让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操作技能。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力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并已先培养兴趣为目的,最先讲授学生感兴趣的“Internet应用技术”,让他们先感受到网络的魅力,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在讲授理论时,一定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比如在介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时,让学生接触到网线、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相关设备。在介绍IP、TCP、UDP协议时,用协议分析软件获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
一般教师可以给学生直接提供的资料只有教材和讲义,实际上这些并不能满足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需求。我们通过授课教师的网站建立一个资料仓库,在上面汇集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包括本课程的前导和后续课程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答、某些理论形成的背景、课程涉及的技术资料、工具软件及使用说明、新技术的资料、名师讲座等。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灵活的自主学习环境,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自学。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
(三)加强实践环节,进行项目实训
高职教育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经,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要有自己的特色,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充实符合当前网络主流技术的新设备,除了要满足实验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实训的需求。其次要扩大范围,把学生带到校外正在施工的项目现场,通过现场观摩,不断提高动手能力。第三,我们精选实际项目并进行适当改编交给学生进行项目实训,让学生按照网络工程的思想在规定的时间内(2周左右)分组(每组3-4人)独立完成。这是培养学生实践经验、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项目实训,学生都表示对理论了解更透彻了,掌握了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思路,增强了自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总之,让学生经过该环节的训练,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改变考试形式
传统的期末考试大都采取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法会导致学生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平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够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热情。我们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让考试不但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革后的考试除了期末的理论考试外,还添加了期末的操作考核,平时的作业、课堂练习和实训表现也计入总分(占30%)。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尤其是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期末的操作考核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都是平时操作的组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一般要准备多套考题,由教师指定或学生随机抽取。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按题目要求完成操作,并由教师当场检查操作结果;还要当场完成简单的书面报告。只要学生平时能够完成每一次试验,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通过期末的操作考核是没有问题的。
四、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必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最新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库、调整教学和考核方法,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要顺应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好的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钢,邹红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