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物分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物分析论文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情况及其与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将60例初诊Graves病甲亢患者治疗前作为未治疗组(n=60),治疗后归为治疗组(n=10),40例非甲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NCA及抗核抗体(ANA)。结果2例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IIF阳性,10例治疗前ANCA阴性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检测出ANCA,患者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结论ANCA与Craves病本身可能无关,以及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Thepreliminarystudyonrelationbetween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and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

XUHua,CHILian-xiang,WENXing-zhu,etal.DepartmentoftheFhird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Bao’an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Provicne518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etectionof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ANCA)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andtherelationwith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ethods60caseswithgravesdiseasebeforetreatmentwasuntreatedgroup(n=60),after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these10caseswouldbeastreatmentgroup(n=10),40healthypeopleservedascontrolgroup(n=40).ANCAandANA(AntinuclearAntibody)weredetectedby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experiments.Results2caseswithgravesdiseasewhowerenewlydiagnosedwereANCA-IIF(+).ANCAhadnotbedetectedinboth40healthypeopleandthe10caseswhowereANCA-IIF(-)before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for6months.ANAhadnotbedetectedinthese3groups.ConclusionANCAmayirrelevantwithgravesdisease,and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aynotinduceANCA.

【Keywords】

Hyperthyroidism;Antibody;Antinuclear;Thyroidantagonists

国内外近10余年的报道提示抗甲状腺药物,尤其丙基硫氧嘧啶(PTU)可诱导产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管炎[1,2]。后者虽然发生率极低,但若不予以重视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他巴唑(MMI)是否诱发ANCA产生或促使ANCA阴转作用[3,4]?以及Graves病甲亢本身是否伴发ANCA[5,6]?结论不一。本研究对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PTU或MMI)2~6个月进行观察,检测血清ANCA,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探讨ANCA与甲状腺疾病本身及抗甲状腺药物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初诊甲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患有其他可引起ANCA阳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的患者及合并严重感染或肿瘤的患者。将所有对象初诊未治疗时划为未治疗组(n=60),其中女43例,男17例,年龄12~54岁,平均(31.62±8.95)岁,再随机分配到PTU组(PTU治疗)与MMI组(MMI治疗),每组30例。因统计资料时抗甲亢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仅10例,均归治疗组(n=10)。50例不足6个月者,未纳入治疗组资料分析,继续随访所有研究对象2年,再进行资料分析。以本院2005年健康体检者40例(排除甲状腺疾病、风湿病及内分泌疾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家族史)为对照组,女28例,男l2例,年龄20~65岁,平均(37.49±9.50)岁。

1.2方法于07:00时采非抗凝血5ml,室温静置30~60min,离心4000r/min,5min,取上层血清,-20℃以下冻存待测定各项指标。

1.2.1激素测定FT3、FT4、TSH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TPOA及TG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

1.2.2ANCA检测对所有血清标本用第1次ANCA国际工作会议制定的标准IIF方法进行ANCA检测。依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分为胞浆型(c-ANCA)、核周型(p-ANCA)及均质型(x-ANCA),添加猴肝细胞基质及人上皮细胞(Hp-2)区分P-ANCA与抗核抗体(ANA)。每次IIF检测同时用试剂盒内阳性和阴性样本进行阳性与阴性对照。

1.2.3随访每1~3个月检查FT3、FT4、TSH,血、尿常规,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于初诊时及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ANCA、ANA检测。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结果

各实验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2/60)的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检测出ANCA(均为c-ANCA型),2例阳性患者因治疗时间不足6个月,尚未复查ANCA。10例治疗前ANCA阴性患者治疗后及甲状腺功能正常对照人群血清未检测出ANCA。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与健康人群(0/40,0.01%)AN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TPOA及TGA分别在56.7%(34/60)的Graves病甲亢患者中检出,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3讨论

自从1992年Stankus和Johnson[1]报道PTU诱发的表现为呼吸衰竭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高敏感性血管炎,以及1993年Dolman等[2]从PTU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出ANCA,国内外陆续报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患者检出ANCA及发生相关小血管炎。所有报道均指出PTU治疗患者可检出ANCA,发生ANCA相关小血管炎。并因停用PTU后ANCA转阴或滴度下降[8],小血管炎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推断ANCA检出与PTU有关,PTU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随后横断面临床对照研究均提示,PTU治疗患者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MMI或其他方法治疗患者ANCA阳性率。前瞻性研究极少,仅有的研究亦提示:PTU可使ANCA转阳,无转阴作用[9],MMI使ANCA转阴作用明显大于转阳作用[10]。因相关研究少和研究样本小,以及缺乏MMI与PTU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TU与MMI诱发ANCA有无差异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结论。横断面研究显示,ANCA多发生于长期药物治疗患者,尤其是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但亦有治疗时间仅数月(8个月)患者检测出ANCA。本研究因随访时间仅6个月,虽然无论PTU或MMI治疗患者均未检测出ANCA,以及无血管炎发生。尚不能定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诱发ANCA。正如国内外报道,可推断短期抗甲状腺药物诱发ANCA可能性较小。尚有待继续长期观察药物治疗对ANCA的影响。

目前横断面研究指出,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出ANCA,差异较大(0.0%~67.0%)。小样本研究结论不一,0.0%~67.0%[3,11]。大样本研究中,结论比较一致,0.0%~6.0%[5,9]。本研究ANCA阳性率为3.3%(2/60),与国内外大样本研究结论一致。可以推定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检测出ANCA可能性较小。各种研究结果差异较大除与有的研究样本量小有关外,可能与种族差异、实验检测水平、及试剂盒来源不一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提示ANCA与甲状腺疾病本身可能无关,短期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参考文献

1SJStankus,NTJohnson.Propyhhiouracil-inducedhypersensitivityvasculitispresentingasrespiratoryfailure.Chest,1992,102:1595-1596.

2DolmanKM,GansRO,VervaatTJ,etal.Vasculitisand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iesassociatedwithpropyhhiouraciltherapy.Lancet,1993,342:651-652.

3GumaM,SalinasI,ReverterJL,etal.Frequencyof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inGraves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methimazole.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03,88(5):2141-2146.

4HoriY,ArizonoK,HaraS,etal.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y-positive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associatedwiththiamazoletherapy.Nephron,1996,74(4):734-735.

5SlotMC,LinksTP,StegemanCA,etal.Occurrenceof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dassociatedvasculitis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treatedwithantithyroiddrugs:along-termfollow-upstudy.ArthritisRheum,2005,53(1):108-113.

6GumaM,SalinasI,ReverterJL,etal.Frequencyof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ingraves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methimazole.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03,88(5):2141-2146.

7WiikA.Delineationofastandardprocedurefor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detectionofANCA.APMIS,1989,6:12-13.

8TanemotoM,MiyakawaH,HanaiJ,etal.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positive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complicatingthecourseofGraves’disease:reportofthreeadultcases.AmericanJoumalofKidneyDiseases,1995,26:774-780.

9NohJY,AsariT,HamadaN,etal.Frequencyofappearanceof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MPO-ANCA)inGraves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propylthiouracil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MPO-ANCA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ClinicalEndocrino1ogy(Oxf),2001,54(5):651-654.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2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Dc)、使用数量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头孢使用数量最大,第三代头孢用药金额最大,第四代头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关键词】头孢菌素;使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院内感染率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1~3]。而通过控制或减少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可为制订其控制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对2002~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为三乙医院,2004年门诊量为110万人次,住院病人30758人次。头孢菌素类药物购药数据来源于2002~2004年我院药剂科所提供的资料。药品数据包括药名、规格、包装、批发价、数量、生产公司等。

1.2方法

对所有应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的数据进行汇总,分别对4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的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用药金额按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和药品生产商进行排序。

2结果

2.1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

按药品通用名计算,2002~2004年共有20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我院应用,其品种数量依次为第三代(13)>第一代(3)=第四代(3)>第二代(1),详见表1。表1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应用情况(略)注:*根据抗菌谱,把氧氟头孢钠分为第四代

2.2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

2002~2004年瑞安市人民医院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详见表2、表3。表2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比较万元(略)表3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频度比较(略)注:*为均值

由表2可见,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最大,各年的用药金额均占总用药金额的70%左右,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小,但用药金额较2002年上升了367.03%。2004年,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较2002年上升52.06%。

由表3可见,3年中DDDs排序为:第一代>第三代>第二代>第四代;DDDc排序则为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004年与2002年比较DDDs分别上升5.3%、195.05%、34.68%、428.57%,DDDc则分别下降39.62%、48.44%、35.43%、21.65%。

2.3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用药金额及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2002~2004年瑞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用药金额按通用名和商品名排序及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详见表4、表5。表4按通用名、商品名排序的单品种用药金额(略)表5生产商销售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排序(略)

由表4可见,按通用名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187.9、352.75、483.32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25.16%、47.24%、64.73%;按商品名(产商名称)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33.35、81.07、114.33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15.29%、37.16%、52.4%。

2.4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使用数量排序

见表6。由表6可见,片剂美丰、针剂头孢唑啉使用量最大,各占口服、针剂总量的44.63%、43.09%,均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表6按商品名排序的单品种使用数量(略)

由表5可见,按药品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66.7、86.28、121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30.58%、39.55%、55.46%。

3讨论

从上述数据看来,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虽在用药金额上第三代排序靠前,但第一代在DDDs排首位,在使用数量方面也以第一代为主,故第一代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

数据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大,按通用名排序的前5位的用药金额之和占总金额的64.73%,其中4种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而按通用名、商品名、产商用药金额排序时,结果不一致,说明生产商同时有多种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二、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004年与2002年比较,DDDs上升195.05%、428.57%,DDDc则下降48.44%、21.65%,说明药物价格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医疗机构统一招标采购和浙江省药品实行顺价作价的结果。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数量最大,但第三代的用药金额最高,说明临床医生对头孢菌素类药物选用较为合理,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故价格稍高。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DDDc均在40%左右,由于第四代头孢抗菌谱广,对革兰阳、阴性菌群作用都较强,为避免造成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临床应用上应慎用。在34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以注射剂为主,口服为辅,这可能与住院患者症状较门诊重有关。

以后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药物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的了解,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尽量做到能免则免,不轻易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吕静,肖锡州.1999年广州地区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分析.广东药学,2001,11(5):56-57.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3

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这个学科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药的药理研究自20年代初,陈克恢研究麻黄[1]以来,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就是中药药理学。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基于此,有必要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进行整理、探索,为进一步指导中药药理学发展、丰富实验动物学的内容起作用。故本文试图较系统地论述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作用,分析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探索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指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它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证候动物模型、人类病证动物模型三部分的内容,它既是实验动物学的范畴,又是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核心。

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作用

2.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石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体内过程,从而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它包括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三部分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的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1.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手段中药药性药理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毒性等方面的药理研究,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手段。如梁氏用温热药建立热证动物模型,再用寒性中药龙胆草、黄连、黄柏、银花、连翘、石膏治疗,观察中药寒凉药性的药理学基础;用寒凉药建立寒证动物模型,再用热性中药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芪、白术治疗,观察中药温热药性的药理学基础[2]。又贲氏应用血虚肝脾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的归经药理[3]。

2.1.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基础中药实验药理是中药药理的研究核心,中药实验药理主要是应用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研究中药功效的药理作用,揭示中药功效的现代内涵。中药功效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药学中的体现,对中药功效的揭示,必须以中医证的研究为基础;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证在实验研究中的载体,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基础。如研究补气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能抑制正常动物离体器官小肠的运动[4],对正常在体动物小肠推进运动无明显影响[5];但能增加脾虚动物小肠推进运动[5,6]后者与临床实际相符,与补气药健脾益气功效相符,是健脾益气功效在肠功能中的体现。这个例子说明,建立和使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才能真正揭示中药的功效,丰富中药实验药理的内容。

2.1.3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临床药理的桥梁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方兴未艾,但学科有待建立。由于正常动物的结构形态、功能代谢与人类的病理状态相差甚远,故必须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来连接中药实验药理与临床药理的研究,为中药临床药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2.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口中医药的学术发展相当缓慢,其原因就是缺乏实验研究体系,缺乏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沟通与融合,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未建立起自己的科研规范、指标体系和方法论,致使其理论研究对实践缺乏推动作用,与世界医学缺乏共同语言。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以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实验模型。弥补了中医药研究的不足,成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的中介部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发展,必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2.3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中医以系统-综合医学模式为特征,坚持功能主义的原则和视角来研究人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将弥补现代以形态结构为原则进行研究的不足,建立新的指标体系,丰富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医学和比较医学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制与增加,又将丰富实验动物病理学和动物实验技术的内容,对实验动物疾病的病理过程和实验操作技术进行重新认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深入研究,将成为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2.4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可用正常动物观察药物对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生化、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以判断新药的疗效。但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药物的反应常有质的不同。有些药物对正常动物无药效作用,而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则有治疗作用,如清热药对发热动物有降温作用,而对正常动物体温则无影响。因此,仅用正常动物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新药有效性,必须选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观察新药对病理状态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其有效性。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

3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自唐·陈藏器《本草拾遗》首次记载用精米喂猫、犬造成脚气病模型以来,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已初具规模,分为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三类。

3.1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分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和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如发热动物模型、四氧嘧啶糖尿病(消渴)动物模型、肥胖症动物模型等。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并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如无胸腺裸鼠、重症肌无力小鼠、青光眼兔、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等。

3.2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自60年代邝安建立第一个类“阳虚”动物模型[7]以来,已用200多种方法,复制建立了肾虚证、脾虚证、肺虚证、心虚证、血瘀证、血虚证、肝郁证、寒证、热证、痹证、里实证、厥脱证、温阻证、温病等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动物身上复制的中医药证候,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独具一格的有别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发展的需要,急待增加研究投入,提高研究水平。

3.3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现代医学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嫁接,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如高脂性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感染性休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把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中西汇通。另一种是在中医药病证理论指导下,建立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8]。这方面的工作急待开展,以深化中药药理模型的研究,纠正证候动物模型难于深化、不好应用的不足。

4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主要是应总结分析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理论,加大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和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建立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科研规范、研究体系,为中药新药研制和开发、中药药理研究、中医药学术发展、中西医合流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也将为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克恢,SchmidtT.PharmacolExptTherap,1924;24(5)∶339

2梁月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1)∶54

3贲长恩.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增刊)∶23

4黄树明,等.中医杂志,1988;(9)∶60

5彭成,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5)∶6

6闻集普,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2)∶27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4

一、服务企业建立品牌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层次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功能性满足,或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消费者开始注重精神需求,并将其上升到需求的第一位。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源于消费者个人对消费的体验,源于他的个人判断。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情感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如迪斯尼致力于创造独特的快乐体验,征服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儿童,甚至也吸引了不少的成年观众。麦当劳所体现的欢快、有趣的氛围也吸引了各地的儿童。品牌还具有社会表征意义,能代表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例如,在星巴克咖啡店里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纸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的氛围,营造了一个除工作单位和家庭之外的新场所,“第三空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品味和时尚,一种小资情调的生活体验,咖啡完全成了一个载体,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品牌来提升服务产品的价值,给消费者提供美好的消费体验,也是服务企业面对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升级的一个必然选择。

构建服务品牌对于服务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品牌的基本功能是识别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它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就更加重要,例如银行业的服务,不管是存贷款业务还是其他理财服务,在形式上都是相似的;顾客不管选择哪家航空公司,都能达到目的地,因此,不同的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此外,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判断服务的质量,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可以起到一种信誉担保的作用,消除消费者这方面的顾虑,减少购买风险和信息搜寻的成本,增强购买信心。

二、服务品牌的特点

第一,在产品领域,产品就是品牌的表现,而在服务领域,服务业的生产者直接面向消费者,服务品牌由于没有实体产品作为品牌的载体,顾客对服务产品的理解几乎完全是靠品牌。因此,服务品牌必须体现服务的特性和特色。第二,服务是无形的,是一系列活动或过程;服务易消逝,没有库存,使得供求矛盾更为尖锐。品牌是传达产品信息的工具,因此服务品牌应包括服务的过程性特点;第三,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进行的,企业与顾客之间存在大量的直接接触,顾客作为投入要素参与服务的全过程,服务的结果和过程对顾客都很重要。因此服务品牌还应该体现服务的顾客性特征;第四,从顾客价值的来源上看,服务品牌的作用比有形产品品牌大得多,甚至顾客感知的价值就是企业品牌本身。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服务业无法透过包装、商标及展示来传达产品质量,而这也正是品牌对服务业造成的重大冲击之处。有鉴于此,一般服务企业都致力于建立独特的品牌。第五,服务品牌所包含的范围要比有形产品广泛的多,服务员工的形象、服务的流程、服务场景的环境氛围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服务品牌的评价,因而服务品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三、服务企业的品牌培育策略

1.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竞争的层次不断提高。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竞争,一种理念的竞争。因此,要树立品牌首先要确定独特的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品牌文化是品牌本身的价值观和精神特性,是企业文化和消费者文化的融合,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构建的价值观。它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品牌与消费者融合,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品牌个性是品牌文化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品牌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品牌个性,它是吸引消费者的基本元素,也是相互竞争的品牌间区别的根源,品牌个性赋予了产品超越其物质特性上的理念、思想。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都是在品牌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中培养起来的,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价值和理念注入品牌,并获得认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另外,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一旦树立起来将会是企业最持久的竞争力。2.全面的服务质量管理。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克认为,品牌首先向公众承诺的是保持并不断改善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如何才能做到表里如一,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易逝性等特点使得企业提供的服务品质难以完全相同,造成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影响顾客对服务品牌的良好感知。因此,对于服务品牌来说,质量控制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员工、有形设施和程序三方面入手。

首先,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其服务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化,因为人的素质、修养、文化与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同一服务由数人操作,品质难以完全相同。即便同一人作同样服务,因时间、地点、环境与心态变化的不同,作业成果也难以完全一致,甚至有些情况下,员工自身就代表着服务本身,代表着品牌。因而企业应该实施内部营销,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愿景,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另外还得有完善的培训内容,保证员工的服务技能、服务态度达到顾客满意的标准。其次,服务产品与一般产品相比,具有无形性的特点,顾客在消费之前,无法触摸或凭肉眼见其存在,人们无法直接对其服务特征进行评判,而有形产品可以直接依靠产品本身来展示产品特征。所以服务产品必须依赖其它有形载体,即服务的有形展示来建立服务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形象。有形展示主要包括实体环境展示、品牌标识展示、服务信息展示以及服务利益展示四个方面,服务企业应该统筹组成服务的各个有形元素,统一各种外在的有形线索,使之步调一致地突出服务特色和品牌价值。最后,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也会参与其中,造成服务企业独有的“过程”消费的特点,顾客体验到实际的服务提供步骤,或者服务的运作流程,也是顾客判断服务质量的依据。因此,服务流程是服务业的活动重点,服务质量的好坏受到服务流程很大的影响,服务企业可以采用服务蓝图等方法,详细了解服务流程作业的细节、潜在失误点、关键作业环节等,从而实现优化服务流程,增加服务流程的可执行性,监督运营效果的目的。

3.塑造服务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可以帮助消费者认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方便购买决策。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明确、稳定的品牌形象是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和取得品牌成功的关键,品牌形象成为关系到企业品牌建设成效的一个核心要素。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牌形象策划(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它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S策略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CIS作为企业形象一体化的设计系统,是一种建立和传达企业形象的完整和理想的方法。通过CIS策划,有了明确的企业理念作指导,形成企业独有的、鲜明的经营、管理及视觉特色,突出企业个性,达到对内加强凝聚力和对外加强认识与识别效果。二是品牌传播策略,这是建立品牌形象、传播品牌信息,让消费者认识品牌、关注品牌、青睐品牌从而忠诚品牌的必要手段。高效的品牌传播所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资产,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塑造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无形的、潜在的且无可替代的价值,如提高社会地位、展示自我个性等。尤其是对于服务品牌来说,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这种品牌传播工作更重要,通过品牌传播可以起到宣传服务内容,消除服务陌生感,展示服务差别,明确服务定位,说服服务尝试,创造顾客忠诚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顾客的服务预期,而且会影响顾客的服务体验。服务企业应该协调所有的能为顾客提供信息的传播工具,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宣传它的各个要素开始,并把所传达的信息整合起来,向特定的目标受众以一种有效、连贯的方式传达一个清晰、明确并且是一致性的信息,以便顾客全面了解企业的品牌,并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而后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与企业建立信任关系。

总之,服务品牌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是一种承诺,它向顾客表达出与某个具体服务产品相关联的某项承诺,顾客一旦识别出这一承诺,并通过信息沟通及实际体验而认同了这项承诺,就赋予了服务品牌真正存在的价值。因此,服务品牌的塑造是企业全方位都要努力做好的功课,品牌是一种由内而外实实在在的功夫,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先做好内在的工作,建立独特的、消费者认可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形象策划,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服务品牌的培育要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理念,对品牌建设工作进行长期规划,这样才能建立起企业品牌的百年基业。

参考文献: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5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逐渐引入我国,但从服务的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项目为主,加工、配送、定制个性化物流服务等增值服务有待于拓展。同时,由于制度方面的一些障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

1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综合行业的企业,需运筹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而我国公路、铁路、航空分别是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交通部、铁道部及民航总局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其发展目标、规划等尚未完全实现对接。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合社会各方面物流资源时面临一定的难度,制约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的客户具有区域广、跨地域性强、辐射面积大的特点,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地增设多个服务网点,朝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物流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不明显

据有关统计显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有85%来自基础性常规服务项目,例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而其提供的物流增值服务、信息服务等财产的总收益相对很少。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看,虽能够形成较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但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高度物流服务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在高利润物流服务层次上,外资或合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空间。此外,由于物流低端市场进入或退出的门槛都很低,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过度竞争的局面,也导致企业利润较少,缺乏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高。

3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

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及设备条件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尚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条码识别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不能充分共享物流信息资源,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调查数据显示,61%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较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流服务,也影响了物流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脑卒中;抗血栓;预防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发病非常快的的脑血管障碍疾病,它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脑血管突然形成血栓,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溢血,该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急性脑卒中主要特点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因其三高的特点而备受患者和医生的关注【2】。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急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仍然是现在大众致残的主要因素。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并且进入到这个领域, 多项研究发现,抗血栓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血栓药物。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调查门诊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相关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200例。

1.2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2011年7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分析。样本量为200例,根据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

2 结果

该调查中,共有患者200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59.11±9.74)岁。200例患者中年龄>70岁的患者26例(13.0%)。这些患者中脑梗死患者170例(85.0%),其余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这些患者中患有合并高血压的例数为140例(70%),2型糖尿病58例(29%),脂代谢紊乱90例(45%),冠心病32例(16%)、心房颤动的例数分别为140例(70.0%),60例(30.0%),90例(45.0%),32例(16.0%)、8例(4.0%)。调查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者146例(73.0%)。

本调查人群中有54例(27.0%)患者未接受任何一种抗血栓药物。不同年龄段接受抗血栓药物患者比例数不同,69岁各年龄段中,使用任何一种抗血栓药物的百分率分别为69%、67%、68%(P=0.299),只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百分率分别为69.33%、67.34%和66.44%(P=0.499),不同年龄对于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未见有显著性影响,但本调查结果显示高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比例数较低。

3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中第一或第二位的致死、致残的原因,并且需要花费巨大医疗费。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发病非常快的的脑血管障碍疾病,它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脑血管突然形成血栓,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溢血,该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急性脑卒中主要特点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因其三高的特点而备受患者和医生的关注【3】。

对于脑卒中康复者来说,复发是最大的危险,因而二级预防成为脑卒中治疗中重要的环节。现在对于脑卒中幸存者预防中使用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很少,在我们本项研究中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比例为70%【4】。

在本项调查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量偏低,国际上通用的建议脑卒中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为50―325mg/d,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以上应更多的使用医学证据,来指导脑卒中患者对抗血栓药物的使用【5】。

我们本次调查仅限于本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只能说明部分脑卒中患者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本次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脑卒中患者的预防情况,以及对于以后的调查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6】【7】。

目前我们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医生对于临床证据的重视还远远不够,从而降低了临床上证据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临床工作者要更多的使用临床证据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立梅.陈旭.董智强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应用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9)

[2]吴玉苗.王瑞芳社区缺血性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情况调查[期刊论文]-上海医药2010(z1)

[3]胡容.周志明.徐格林缺血性脑血管病社区二级预防[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5)

[4]田颖阿司匹林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6)

[5]陈旭昌.王进.张作栋.赵红.张燕.刘秀丽.侯美娜.奥美拉唑对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影响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