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圆 垂径定理 例题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1(b)-0000-00
1 圆的垂径定理及其重要性分析
圆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考数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之大的,其一直是高考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年来的考察分析来看,高考对圆部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日常的学习和圆部分的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这就需要咱们的学生在对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同时,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能进行进一步的灵活应用,在解决较为困难或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的同时, 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 解题的高效,灵活, 快捷,方便。有的人会说,解析几何的本质就是在于引导学生使用代数法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研究, 使几何问题代数问题两者之间能够相互转换, 一旦只是一味的使用纯代数进行相关的运算,方式方法的选择不得当的话,解析几何的运算量将会有明显的增大,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就会很明显地下降,常常会因为运算太繁琐半途而废,也常常会因为运算的失误功亏一赞。
在高中数学的几何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的典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解析几何,能够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生若是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数的严谨性与形的直观性能在这一思想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垂径定理证明
如图1 ,在O中,DC为直径, AB是弦,ABDC于点E,AB、CD交于E,求证:AE=BE,弧AC=弧BC,弧AD= 弧BD
图1垂径定理证明图
证明:连OA、OB分别交于点A、点B.
OA、OB是O的半径
OA=OB
OAB是等腰三角形
ABDC
AE=BE,∠AOE=∠BOE(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弧AD=弧BD,∠AOC= 角BOC
弧AC=弧BC
3 题型分析
3.1 常规题
已知圆C:(x-1)^2+y^2=9 内有一点P(2,2),过点P作直线L交圆C于A、B两点.
(1)当弦AB被点P平分时,求直线L的方程。
(2)当直线的倾斜角为45°时,求弦AB的长。
(1)当弦AB被点P平分时
圆心C与点P的连线必然与AB垂直
所以得到AB的斜率
k=-1/2
y-2=-1/2(x-2)
x+2y-6=0
(2)直线l的倾斜角为45°,直线AB的方程y=x
求圆心(1,0)到直线y=x的距离为1/√2
利用垂径定理,得|AB|=2×√34/2=√34。
3.2 两圆相交,巧用垂径定理
圆c:x2 +y2=2,过P(1,1)作两条相异直线与圆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PA和PB拘倾斜角互补,判断直线OP与AB是否平行?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 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圆C交于点Q,则Q(l,-l)因为直线PA和PB的倾斜角互补,所以直线PA、PB关于直线Po对称,即角APQ=角BPQ所以,AQ= BQ,所以,oo垂直平分AB.因为直线OQ'的斜率为-l,直线OP的斜率为l,所以OO垂直OP,所以OP与AB平行。
3.3 椭圆化圆,运用垂径定理简化过程
椭圆的问题通常采用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或引入参数来求解,但常常导致运算上的繁琐和消参的困难,而圆的有关问题却更容易解决。圆和椭圆具有明显区别,但又有必然联系。对于圆来说,利用垂径定理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可以极大地简化计算量。将椭圆转化成圆,是利用了点与曲线、曲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在这一变换下的不变性。
先对椭圆x^2/a^2+y^2/b^2=1做x=ax',y=by'的坐标转换。在这种转换下,xoy平面内的任一点P(x,y)转换为x'o'y'平面内的点P'(x',y')。椭圆方程x^2/a^2+y^2/b^2=1也就转换为x'o'y'平面内的单位圆x'^2+y'^2=1。但是要注意,被转化的椭圆的方程是标准方程。【椭圆的一般方程(高中不接触)经坐标变换总可以化为标准方程,当然我们接触的都是标准方程】还要注意要将结果完全还原。常见的问题会有:判断直线和椭圆位置关系,常规解法应该是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根据方程解的个数来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但如果把椭圆圆化,此问题便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因而,对上面问题的证明通常情况下可进行如下处理:一般化情况下,直线Ax+By+C=0与椭圆x^2/a^2+y^2/b^2=1的位置关系讨论(也是一个定理)如前所述,首先作变换x=ax',y=by',那么直线和椭圆分别转化为直线aAx'+bBy'+C=0和单位圆x'^2+y'^2=1。得到圆心到直线距离公式d=|C|/√(a^2A^2+b^2B^2)。(这个公式是不改变的)原来的直线和椭圆相交,就是转化后的直线和圆相交,那么d0。同理,直线和椭圆相切,就是转化后的直线和圆相切,a^2A^2+b^2B^2-C^2=0;直线和椭圆相离,a^2A^2+b^2B^2-C^2
参考文献
[1] 许明达. 展示 “垂径定理”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 辽宁教育, 1998, 6.
[2] 陈广南. 圆与正多边形――圆的概念与垂径定理[J]. 中学理科: 初中数理化, 2004 (11): 69-70.
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史 高中数学教育 素质教育
1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类教育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史在教学中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地方直接介绍数学史,在习题、课文注释和附录中提到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方法等。《新课标》中对数学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高中数学不仅要有简单的“问题解决”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也要有古希腊那种“演绎推理”的理性主义精神。高中数学老师不仅要将新时期的思想反映到教学中去,也要将数学史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既要讲推理,也要讲道理。在教学中,通过典型的例题,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适当的融入一些数学史的知识,将抽象难懂的公式、概念适当的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想,从而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 数学史与高中数学
2.1数学史
数学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数学的历史。通过研究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追溯数学内容、方法以及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并且探索影响这些过程的各种因素,来反应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现代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数学史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学科史的一个分支。为了达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史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数学史,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明白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并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发展的”。
2.2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来说,有以下新的特点:①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②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③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在高中数学中知识量变得更大、更难。包括了《集合与函数》《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等部分内容。④知识的独立性更大。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立的数学思想。
3 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3.1运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好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关键在于课题的引入方式。 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来说,更难更抽象。通过运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比如,在刚开始上课时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配合的数学家的故事进行情境导入,会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听好这节数学课,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数列时,老师可以引入古代印度国王褒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并引入数列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热情与兴趣。
3.2引用数学史,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高中的数学教材是通过反复推敲后编排的课本,其语言十分简洁精炼。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将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对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及演变历史的研究很少。这样学生很容易死记硬背这些定理、概念,而本身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在做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通过数学史的引入,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定理形象化、系统化,对这些概念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地的认识,有助于帮组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微积分不是在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下产生的,它是莱布尼兹和牛顿在“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穷竭法”这两种思想的启发下才产生的。真正学习数学应该是知道这个概念定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一种真正的、鲜活的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死记住这些概念定理。只有不断地引入数学史,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一种不断探索的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3.3引入数学史,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数学史中的名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学习的榜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高中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入这些例子:伽罗瓦在18岁的时候创建群论;阿贝尔在22岁证明了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等等,这些数学史中的例子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动机 ,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将数学史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扩大学科知识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美]伊夫斯H.数学史概论[M].欧阳绛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3]李俨,杜石然.中国古代数学简史[M].北京:中华书局.
[4]王振辉、汪晓勤《数学史如何融入中学数学教材》数学通报2003.9
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思维 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讲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因此,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途径,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进行解题教学时,数学教师坚持观念,不要盲目否定学生的解题思路或方法,或者立即指出学生解题方法中的错误,而是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
例1:解不等式 4
解法1:分类讨论法:
①当3x-5≥0时,不等式可化为4
②当3x-5
原不等式解集为{x|3
解法2:不等式组法:
原不等式可转化为|3x-5|>4且|3x-5|
解法3:等价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4
原不等式解集为{x|3
虽然题目和解题过程比较简单,但是解题方法却体现了不同的解题思路,高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以多种方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仍然可以起到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2 注重数学语言的运用,提升学生思维精度
高中数学不但要求逻辑推理的过程严密,而且要求语言叙述准确到位,以免因为语言应用的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中出现错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主要数学语言的运用,以提升学生的思维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
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书写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既要保证图形语言的准确性,又要准确书写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 。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忽略书写其中a α这一条件,这在应用判定定理时就不完整。从而无法得出a∥α这一结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时候,需要保证语言应用的简洁准确,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精度。
3 注重数形结合的融入,引导学生层层推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关联性。例如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函数关系和图像相互对应,曲线与方程相互对应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层层推进,在拓宽学生想象空间的同时,让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立体几何基本概念中的定理3时,既要对定理进行准确表述:过不共线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又要详细向学生讲解“有且只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平面的“唯一性”和“存在性”。在讲解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图形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对定理有直观清晰的认识。同时,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定理3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其3个推论:①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数学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利用定理3对其3个推论进行推导证明,经过这样层层推进的方式,学生对定理3及其推论的理解自然进一步加深,数学思维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4 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与现实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的时候,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推算“排列3”和“排列5”等彩票的中奖几率,这样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正弦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a/sin A =b/sin B =c/sin C =2R,感受公式的简洁美与和谐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合理运用数学语言、融入数形结合思想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等途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从而在实现教学相长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洁.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李健. “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2.
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4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5
关键词:类比思维;高中数学;意义;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 (C)-0000-00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他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运用生么样的思维方式、怎样运用思维方式都是教育者应该深究的问题。在探索、实践中发现,类比思维的应用在数学学科中占有很大的优势。类比思维对教师教学、学生习得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近或相反意义出发,根据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有某一属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联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二是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1类比思想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1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高中数学中类比思维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已经习得的知识中、或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加以延伸、扩展、创造,最终获得更多知识。正确运用类比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省略老师灌输式的传授过程、和冗余的铺垫,直接指向主题,得出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发陌生的知识点,这比灌输式教育要容易的多,同时,效率要高很多,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发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学习习惯的过程,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可以看出,类比思维就是理论与实践巧妙的结合,学生在理论中延伸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理论,从而建立科学的数学思维。例 如:“空间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教学时,师生共同回顾平面平行的定义及初中平面几何中线线平行的性质:激励学生运用类比联想,大胆猜想,得出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结果提出十六种方案。这时教者指出,类比的结果是否正确,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于是学生各自证明这些结论或举反例加以说明,最后仅有九种正确结论。这种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品尝到了类比成功的欢愉,而且也使其受到美的韵味的薰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美的鉴赏和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类比意识,使其学会数学地思维。
1.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类比思维是一种能够简化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它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以使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在其中发现规律,并且对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有共性的规律,可以作为定理为其他问题奠定理论基础。正是因为它独特的优越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青睐这种思维模式,不但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此模式,还在教学过程中,见这种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类比思维、运用类比思维,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高中课堂中,运用类比思维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有助于挖掘不同领域间的知识联系
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不仅是在同一领域的同一问题中,不同问题间也可能有着类比的关联关系,甚至,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间都能够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知识间的共性,要求学生具有较严密的思维、较敏锐的洞察力,在培养思维中培养能力,在培养思维中建立能力,由此可见,类比思维有助于学生挖掘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
2类比思维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要求的是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类比思维模式在此能够突显其优越性,不仅锻炼学生思维模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2.1微积分的学习
微积分是高中数学中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因为其抽象的知识点,生硬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行准确、深刻的理解,对于首次接触微积分的学生,这是一个很恼人的难题。面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知的加减乘除入手,让学生将微积分的知识迁移到熟悉的领域,理解到微积分的精髓所在,就不会感觉知识点遥不可及。而且,微分和积分互为逆运算,理解了其中一种运算,另一个也自然推导出来。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就不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对学习新知识做了扎实的铺垫。
2.2线面垂直的学习
在高中数学几何中,有一种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叫做线面垂直,这个概念听上去貌似很是抽象,不容易像其它几何关系那样容易形成图像,但是,我们用类比的思维方式去假设,就会很好理解。例如,判断线面垂直的概念:若存在直线l,垂直平面α内任何一条直线,就可以断定直线l垂直于平面α。这条定理抽象在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这样任意的直线有无数条,我们无法定义到具体某一条直线,所以,我们无从验证。但是,如果我们把概念类比到线面关系上: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那么同时垂直这两条直线的直线,必定垂直这个平面。这样理解,就要比凭空构想容易得多。
2.3透过定理、公式看本质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定理、公式的运用,知识生搬硬套,并没真正理解定理、公式的内涵、来历、甚至应用。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困惑,认为公式的本质不重要,运用计算才重要,这个想法是不对的,运用数学的类比思维,透过定理、公式的本质,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内涵,使定理、公式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更加轻松。
3结语
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直接决定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是否能够占领领先地位。类比思维作为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同时,教师运用类比思维进行教学,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类似思维不论是针对“教”还是“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
参考文献
[1] 韦仕雄.谈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相似问题”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05:23-26.
高中数学的定理范文6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思想;数学建模;数学实验
1.引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2.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能深入自学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即数学素质的培养,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改革也迫在眉睫,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内容的局限。
众所周知,现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大都是新旧交替,内容陈旧,基本上一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框架,突出的问题为以理论知识和逻辑推导的传授为主,主要寻求问题的解析解,缺乏数值计算,重在许许多多的变换技巧,缺乏现代数学的应用性,而且许多问题都是停留在50—60年代,信息量少,不能体现现代数学方法,这使得高中数学内容滞后实际需要。同时这种重技巧的训练使得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师生共同赶进度,于是牺牲应用,多讲理论,深奥的理论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求知用学的积极性,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很多学生学习厌倦,当用到数学知识时,才感到数学的重要,为时已晚。
2.2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运用不足。
高中数学在强调数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各种数学软件包,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数学实验的介入,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现代化,效果更好。而这些工具我们很少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在黑板上重复着定理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学生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这样很难减少课时数,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3.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
我们教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真的是学生需要的那种数学吗?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吗?我们需要教什么,如何教,要不要加强应用意识?如何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在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交流和相互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关键所在【1】。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3.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那些知识需要深度讲解。
学生不是生而知之的,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一些数学内容需要深度讲解。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对某一些数学概念未建立之前而自身需要主动建构这个知识框架的数学内容;这些数学内容包含大量的逻辑上没有联系且远离学生实际的事实,一些重要概念或不加证明的公理等[2]。这些内容教师宜作深度讲解,即采取精讲的方法——讲其过程、讲其思想、讲其方法。
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概念、连续性、单调性、周期性定义等需要细致深入的精讲,从其产生的知识背景及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如何分析归纳这类现象和问题,而由此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从中我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思想、方法展示给学生,以此建立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导数的定义,可由数学上的切线斜率,物理上的速度、加速度,化学上的反应速率等的应用,得出其导数,它是概括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速率而得出来的更一般性,也更抽象的概念,这个需要以教师为主,作深度的讲解,以此建立相关重要概念。
3.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抽象定理内容的解释,而不是证明,体现数学思想。
“证明是没有经验学生最害怕的词汇”,而解释这个词汇就不那么可怕,因为解释通常被认为不像证明那样形式化[1]。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好的解释里实际包含了一个形式证明的重要思想,集中精力于解释定理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而不是证明,这样并没有削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我们重复一个被前人已证明过无数次的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的内容并不一定理解,我们真正的目标是理解。
对于高中数学中抽象内容,如高中数学中极限定义的叙述、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等内容的证明,要求教师形象解释,使得学生理解,通过解释来理解这些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证明。如用极限定义证明讲解过程中,通过解释让学生体会用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其中用来刻画接近程度,而用N来刻画,其中是任意小的量,即可以任意地小。解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了解其背后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受到智慧的启迪。
3.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教育。
“学习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试图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尽力能刻画实际问题,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而这一种转化过程即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这个模型能否进一步推广,解决实际问题[31。
3.4在高中数学教育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电视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技术手段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数学理论直观再现,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授——记忆——测验”,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深入理解。
4.结语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永恒的话题。为了培养使用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数学教育上,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尝试,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使之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裘宗燕译,我们所教授的真是我们所做的那种数学吗?[J],实数实践与认识,1999,27(2):8—9:
[2]李庆奎等,着眼创新立足问题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23(4):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