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1

【关键词】数学;应用性;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人才需求,我们必须打破旧模式,开启新征程。数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自然学科,很多学生不会学习数学,学不好数学,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数学的应用性特点,发挥其应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仍处于应试教育状态,学生为了应付高考努力学习,教师的教学着重于对高考试题的解答,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失去了数学原有的味道。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队伍不够强大,教师观念落后,苦教苦学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教师致力于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教学效果,常常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没有存在感和参与感。此外,虽然有的教师会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效果并不好。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讲解不透彻,学生无法理解新的知识点,在问答过程中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大大降低了参与热情。

除了教师的教学问题,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生越来越依赖高科技产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自主学习。学生除了要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还要负担沉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不会主动调节,渐渐产生抵触心理,减退学习兴趣,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本就是需要理解与实践的学科,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无法静下心来面对枯燥的数学公式

二、利用数学的应用性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贯穿数学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无论是排列组合的搭配,还是概率统计的预估,亦或是最简单的数字计算,无不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贯穿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教材中会有一些应用题,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应用题的解答。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与应用性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根据生活实例,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制作相应的研究课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针对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或是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同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服务于高中,帮助学生顺利升学,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学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方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因此,从高中开始,学生就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部用于讲课,完全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容易感到疲劳,不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留足时间让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结合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分析数学对人们生活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找资料,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水平。

(三)运用数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语言反映数学思维,是思维活动交流的载体,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性。高中数学充满了很多应用性的数学公式、符号、图形等,这些都可以称为数学语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科学的运用数学语言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理解数学应用和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排列组合的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排列是有顺序的,组合是没有顺序的,那么排列与组合的具体算法也不一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举类似的例子,反复应用数学语言,加深学生印象,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其实际应用。

三、数学应用性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大都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会有突出的成效。结合数学的应用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公式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不用强势灌输知识点,自然而然,教学质量会有所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应付高考,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步伐在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应用性同数学教学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学习,根据自身的不足,调整学习内容。

四、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数学的应用性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但同时也帮助教师联系实际,使数学教学形象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洪兵.扬起教学风帆构建学习桥梁──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教育界,2013.15(29):111-111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2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数学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2-02

新课改教学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了情感态度教学的重要性,其和数学基本理论教学有着同样重要的教学地位。在高中数学教育情感教学上,教师人员对教学目标的认知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存在着忽视情感教学而只关注理论知识传授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情感教学的顺利实施。情感教学的正确实施,需要教师人员掌握全面的教学心理学和素质教育观,从更高的角度来审核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更高效的吸收数学知识,这对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大有裨益。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

1.促使教学活动良性循环的形成

情感是人们认知和接受外界事物的各种复杂心理活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集中体现在:兴趣度、成就感、挫折感、自信或自卑心理、对教师或同学的接纳与排斥等诸多方面。这些情感因素在根据不同个体学生的特点表现出加大的差距性。由于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候显现出的偏好程度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人员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正确疏导。然而,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心存狭隘心理,以数学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完全违背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倡导理念,势必导致学习差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学习自卑感和抗拒感,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实施情感教学法就是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独有特点,将枯燥且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抽离出数学知识中的独有逻辑美和方法美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真个逻辑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学生的学习成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从而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2.与新课改的目标要求相契合

新课程改革体制明显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与培养,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优化教学作用,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智商和情商两个方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传授既有知识,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在认知转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实施情感教学正是为了契合这一要求,与新课改相契合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解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②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数学素养,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来审核具体问题。

③在高中数学的自我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挖掘数学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体验数学知识蕴含的逻辑美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④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养成严谨、科学、一丝不苟的思想品质。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1.注重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公式、逻辑推导方式和解决技巧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分割开来。情感教学法便是针对此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建立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掘其中的情感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性,教师要善于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均衡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其次,教师合理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通过形象化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与其他高中课程有着极其广泛的内在联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此点来深化情感教学。将数学教学在宽度和深度上进行延伸,高中生对社会生活的接触面逐步扩大,对社会生产各个层面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抽取生活中与高中数学概念有着内在关联的实例进行讲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分析彩票中奖的概率性知识、手机通讯费的函数问题、交通红绿灯设置的排列组合关系、信用卡使用的利息计算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此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提高学生的悟性和对数学课堂的认同性。纠正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无实际用途”的错误观念,这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义重大。

3.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注重教学的过程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教材内容的认识观念是枯燥而无趣的,其中没有任何的情感可言,是公式、概念,定理的集合体。大部分教师也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是难以实行和毫无道理的。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蕴含着许多情感因素,数学公式定理中蕴含中丰富的逻辑美学,包括几何学的立体美、构造美,排列组合中的和谐美,函数中的简洁和逻辑推理之美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要要善于抽取公式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数学哲学情操。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把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动态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参公式推导、定量验算和实际例题推理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每个教学步骤中都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经验交流、思维形式归纳、定理的延伸应用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以此在丰富教学活动内容的同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艳红.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3

中学名片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是上海市一所现代化寄宿制的新型学校,2005年,该校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近十年来,该校高考本科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4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率为99.2%,其中,理科本科上线率为100%,文科本科上线率为97.98%。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苏步青老师曾这么说道。由此可见,学习如同习武,打好基础至关重要。在你成为“一剑封喉”的武林高手之前,扎好马步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接下来,笔者就以“怎样夯实基础”为引,为大家介绍一些学好数学的法门,希望能助同学们早日实现菜鸟变大侠的梦想,轻松学好数学!

心法口诀 :精读目录,疏通脉络

天下武功门派各异,不同的武学自有不同的奥义。令江湖人士闻风丧胆的高中数学便属一门绝世武学,它包含六册课本,学好它并非易事。若是只会进行囫囵吞枣、杂乱无章的填鸭式学习,收效则甚微。在高三一轮复习期间,同学们应将这些课本的章节和专题根据有利于自己复习的方式进行分类,各个击破。笔者建议大家将全部复习内容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类,以及一些可以快速攻破的小要点。如:

1.代数占据了高中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如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三角比和数列等;

2.几何包括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部分;

3.其余的例如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论初步、基本统计方法,以及高三文科拓展专题中的线性规划和三视图等,则可以作为小要点进行快速攻破。

这样,高中数学就被整理成了三大板块,同学们可根据具体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图,进行快速记忆和复习。

思维拓展:不同的省份“门派”有不同的“习武”教材,同学们只需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便可以迅速找到突破口。

心法口诀 :熟读课本,打好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千万不要忽视课本,一味地到一些辅导书上去寻求难题、偏题和怪题的解答技巧。缘木求鱼,好高骛远,那样练出来的武功只会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所以呢,还是先安安心心地扎好马步吧。《考试大纲》是高中三年很重要的一本秘籍,上边清楚地指明了出题方向,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根据秘籍可知,基础题占高考数学的最大比例,中等难度的能力题和需要运用一定数学灵活思维解答的难题则占非常小的比例。因此,课本上的基础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同学认为老师上课已经将课本例题讲解过,自己听懂了,可以不必再浪费时间去复习了;还有些同学将课本例题草草浏览几遍就搁下,没有丝毫收获。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据了解,大多数同学在高考前还难以独立解答课本的原题,就更不用提稍加变动的“翻新题”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精练例题呢?建议如下:

1.课本上的例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答案讲解的课上例题,另一种是学生没有答案的课后练习。建议大家在时间宝贵的高三学年尽量挑选前者进行练习,而后者在老师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可自行安排。

2.课上例题均给出了详细解析和答案,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必须用本子或草稿纸将其遮盖,独立解答。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同学们最好将课上例题完整地重做4―5次。数次练习中以第一次最为重要,它决定了整个高三数学复习的扎实程度。在首次练习中,同学们须独立完成完整的计算过程、证明步骤,然后将自己的演算过程与课本解析一一对照,凡有差别之处都要注明原因,强化理解。若自己的答案与课本答案完全相符或仅有细微区别,便可舍去改道例题,将剩余有问题的例题再做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全部攻克,第一次练习才算完成。其余几次的练习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都必须保证自己对课本例题驾轻就熟,胸有成竹。

思维拓展:课本例题的难度不大,但却是任何一本辅导书都无法比拟的重要资料。文科数学拼的是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而非理科数学那般需要竞赛思维甚至一些小小的运气。因此,希望同学们不要偷懒,要踏踏实实地啃透课本,这样才能在高三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屹立不倒。

心法口诀 :自推公式,重视内功

前面所讲到的精读目录、疏通脉络、熟读课本、打好基础,都只是帮助你入门的简单心法而已。要想成为江湖泰斗,还需要练就雄厚的内功。公式是高中数学的灵魂,几乎贯穿了高中数学的全部知识板块,如函数板块下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都有自己的性质公式和应用公式。高中数学公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课本已知公式,二是课外习题补充公式。这两类公式都非常重要,每位同学都要学会自推课本已知公式,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自推课外公式。

多数同学认为公式是简单枯燥的背诵项目,在做题时照搬即可,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解题办法。如高考卷及模拟卷的压轴题,往往把已知公式中的字母或参数根据题意替换,要求考生自行推理。如果没有搞清原理或背错公式,往往会导致严重失分。因此,认真弄懂课本上的公式推导过程,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尝试自行推导,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课外习题的补充公式不必苛求全面,只需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即可。

课外习题册的参考答案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为了防止部分同学抄袭而把参考答案撕掉,这时同学们应该向老师说明情况,拿回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是自我检测的核心助手,一定要详细核对每一解题步骤,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更正。当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同时,要敢于怀疑,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起计算出正确答案。另外,证明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种,不可轻易否定自己的答案,即使有错也一定要弄懂错在哪一个知识点,实在搞不懂时可以请老师帮忙。

思维拓展:掌握了公式原理,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导致的错误,从而练就较强的解题能力。学会利用参考答案,可以使自己的解答步骤变得更加完整和严谨,提高解题的效率。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4

概念教学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高中函数概念起始课教学及评析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实践与分析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一次区级公开课的启迪

自主探究教学的一个案例——自主探究“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

尝试写好作业评语

椭圆焦半径的教学实录

基于思维视角关注学困生应是高效教学的重点

数学归纳法的学与教

凸显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策略

问题串、变式串、解法串——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初探

课堂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核心概念为中心思想方法为主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实践认识

基于目标陈述法的教学目标分解案例一则

从两道高考试题谈数学建模

直觉的背叛

课标教材对圆锥曲线定义的处理

对三角函数定义修改的感悟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再设计

高考复习不可忽视学法指导

一份具有良好导向的高考试卷——对200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的评析

从高考视角看高中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例说高考中的“隐形”正方体

对一道高考题解法的探究

具有研究价值的一道高考题

2009年高考中的一元三次函数问题

“数学美”的追求——一道高考解答题的探究

抽象函数的考题类型及解题策略

审视教材地位,开发课程资源——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

在纠错过程中优化思维品质

从“数学归纳法”教学观摩中想到的两个问题

从一个概念的学习调查谈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数学(必修③)结业考试试题(卷)(人教A版)

数形结合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数学解题中“歪打正着”鉴析

高分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中关心数学后进生的一些构想——在基础薄弱校讲授“解三角形”的做法与体会

常态数学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2008年山东省数学优质课评选听课随想

对球的体积推导的一点看法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课堂实录

运用“情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数学公式教学的几点建议及其示例

对《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探究一例——同底的指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可能有三个交点

也谈不等式证明题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高考立体几何创新试题简析

2007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18题解法探究

从几何角度解含绝对值不等式——以2004~2007年高考试题为例

点面距离的求解策略

浅谈高考题与竞赛题的渊源

谈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符号变化的看法

浅谈概率问题中的基本事件

抓住学生的疏漏,引领学生做好思维体操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5

高中数学课堂有不同的课型,不同课型中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数学课型上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在概念公式课中设计探究类核心问题

(一)概念公式课的基本认识

数学概念和公式是数学学科的基石,是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结构、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基础。

传统数学概念公式课通常重结论、轻过程,其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由教师通过课件或讲解得出概念公式教师指出应用这一概念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时应注意的要点教师分析、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完成练习对所学概念公式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前三个环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有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相对主动地思考,因此学生往往在前三个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教师讲得够明晰,则学生能听得懂,但到了最后自己完成练习的环节时,往往会因前面环节的体验不深而导致下笔困难,出现听得懂而做不起题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概念公式课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希望以恰当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在概念形成、公式推出的过程中获得体验。考虑到学生获取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不应是单纯地记住与获取结果,而是要在体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应体验。因此,必须在概念公式的学习中关注它们形成的背景,一定程度上经历它们形成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数学概念公式课的核心问题应多以“学科问题+学生活动”组成的探究类核心问题呈现。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面是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节课的实践与思考。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入门课。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直接给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然后板演斜率公式的推导,给出公式的几点注意事项;接下来就对公式进行简单或变式应用。这样传授,首先,学生对解析几何的产生、具有的历史地位很模糊,不理解为什么非要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核心问题;其次,学生对为什么要采用教科书上的定义方式来定义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无所知;第三,不了解用直线上的点坐标计算斜率的真正意义,对公式只会模仿使用,不能进行灵活的运用;第四,学生在后续学习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时,使用坐标法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薄弱。最终致使解析几何问题成为学生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规律、习得方法,本节课设计了核心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并用代数方法表示它们。”在这一核心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分析确定直线位置的要素,发现有两个方案:一是两个定点(点已数化);二是一个定点和倾斜角,教师就可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理解倾斜角的定义;并发现倾斜角的范围。学生进一步就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探究直线上两点坐标与倾斜角的关系,此后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发现可以通过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解,或者借助向量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求解这两条途径来探究,接下来探究完成后,多个小组的学生先后自愿上台展示其小组探究的结果,并以小组活动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台下的学生对台上演示的学生的方案进行适时的提示与评价;得到直线上两点坐标与倾斜角的关系式tan ?琢=■,然后教师再水到渠成地给出斜率的定义k=tan ?琢(?琢≠90°)。

由于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两个概念及“斜率公式”建立有了较深入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就比较自然而到位,不会感觉十分困难了。不仅如此,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感受到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了前述体验及聚集点,在下一课时请同学们解决典型的相关问题时,就很容易了,学生确实真正地获得了较为深刻的体验。

二、在习题课中设计方法类核心问题

(一)习题课的基本认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成适当的习题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体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习题课教学也就成为必需的教学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发挥习题课教学的功效,我也尝试在习题课教学中运用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理解,逐渐形成数学学科素养。考虑到高中数学有选择、填空、计算三种题型,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感到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要在每节习题课前首先分析教学内容与学情,确定本节习题课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复习课体验中应习得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确立相应的激发学生活动体验的核心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多以“解题方法+学生活动”的方法类核心问题呈现。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面是我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学生审题能力较弱这一现状,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试题的审题要点》习题课的实践与思考。

一方面,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高三学生觉得数学题难、不易下手、易错等是由于解题的最初环节——审题不清造成的;以往的高三复习教学中,这一问题通常是在知识、方法的复习中就所遇到的题目较为零散地加以讲解,这样做的结果是,某些学习主动,反思、总结能力强的同学能将分散在各部分复习中出现的审题关键加以关注、进行反思、总结,但更多的同学对此不够重视,没有进行反思、总结。另一方面,高三阶段的复习应对所学知识、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加以复习、总结,也应对解题方法、技巧予以关注,加以总结。

为让更多的同学能对审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关注,主动反思,总结出与自身认知结构相适应的审题方法加以内化,因此设计了核心问题:“审下列数学题组,归纳审题要点”,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激起同学们对审题的足够重视,能在后续复习中对审题环节主动关注、总结,有效、甚至高效地减少解题最初环节——审题造成的障碍。所给数学题组由下列三道题目构成:

(1)若3sin2 ?琢+2sin2 ?茁=2sin2 ?琢,求cos2 ?琢+cos2 ?茁的范围。

(2)道路旁有一条河,河对岸有塔ab高15米,只有测角器和皮尺作测量工具,能否求出道路与塔顶之间的距离?

(3)某超市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做了一番实验:若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10元/件的价格出售时,每天可销售60件,现在采用提高销售价格、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涨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该商品售价定为多少时才能赚得最大利润?并求出最大利润。

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的及时指导,同学们还真就三道题目归纳出了一些审题的要点,例如:审题时速度要慢,争取二次审题,明确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能进行文字、符号、图形三者之间的转换等要点。

在教学实施中,由于这样的课对执教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虽然教师随着研讨过程的不断深化,观念有所转变,但学生观念的转变不到位,对这种方式的习题课不太适应,加上教师对这种方式的习题课引导经验还不够多,因此课堂实施中进入到“审题要点归纳环节”时,学生虽然有一些收获,但主动参与还显得不够。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平时的习题课教学中对通用方法的教学不够,另一方面更提醒我们在今后的习题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基础上更多关注处理习题时对通用有效方法的反思、小结、归纳、提升,以此来实现数学学习中自觉地对处理核心问题的方法加以反思、归类、总结,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在复习课中设计能力类核心问题

(一)复习课的基本认识

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方法的习得,都需要适时复习巩固,温故知新,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到了高三总复习阶段更是如此。

为了更好地发挥复习课教学的功效,我还尝试在复习课教学中运用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以恰当的核心问题达成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深度的体验,在复习旧知、强化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复习课学习中不应仅仅停留在新课学习阶段的要求上,而应在温故基础上知新,要在巩固知识、强化方法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在不断加深的体验中逐步增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核心问题应多以“复习方法+学生活动”的能力类核心问题呈现。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面是我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概率与统计》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概率与统计》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与高等数学联系非常密切,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内容。就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有两方面的因素:有利因素是这部分内容与其他章节联系不是很大,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甚至还有一些学困生也能够对章节知识有一些了解,故每次考试、练习中学生对完成《概率与统计》章节的试题有充分的信心。不利因素是这部分知识非连贯知识,因此有部分学生对各种概率事件的类型及概率的意义的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方法掌握不熟练、迁移能力差,在试卷答题阶段,忽略试题的文字表述,所以在考试中常有答案正确但缺乏规范导致丢分。

为了让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深层次的体验(包括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方法、知识与学科能力关联的体验),从而更好地调动自己主动、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所以本节课设计了核心问题:改正《概率与统计》中已完成的练习,完善章节知识、方法并形成有“个性”的复习资料。课上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展开:(1)参与试题评讲活动,改正答案、记录要点;(2)反思已改正的试题;(3)发现老师评讲归类的方式,小结解决每类问题的方法、关键;(4)形成有“个性”的复习资料。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在本节评讲课前后的强烈对比体验,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进行了适合自己现阶段学习情况的补充、整理,完成并上交了自己个性化的复习资料。

对按要求上交的41份作业统计的情况如下:仅对《概率与统计》中典型问题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有13人,占上交人数的31.7%;仅对《概率与统计》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有8人,占上交人数的19.5%;仅将《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形成结构的同学有10人,占上交人数的24.4%;对《概率与统计》中涉及的概念、规律以及典型问题均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有5人,占上交人数的12.2%;既将《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形成了结构,又对涉及的典型问题(包括解题方法)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也有5人,占上交人数的12.2%。

从以上反馈信息看,一方面,同学们在较长时间的自主复习体验中,逐步认识到“个性化复习资料的功用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复习、提升,而非为了交给老师、应付老师检查”。因此,上交的复习资料均能做到不照搬资料、不照抄老师的笔记,针对自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也反应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已初步形成,在三轮复习教学中应进一步巩固、强化。另一方面,虽然在对主干知识进行的单元复习中,老师均在本节的第一节课展示了自己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结构化认识以及本节知识与排列、组合知识的关联,但同学们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显得不够。这反映出同学们在分析核心问题时的关联意识不够,还没习惯于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自己存在的核心问题,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中的不断反思、改进,和学生一道共同努力,同学们定会在不断加强知识掌握的同时,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奠基。

高中数学公式概率范文6

关键词: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42-01

1.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就高中数学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

2.抓好自主学习

我国教育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就是说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的动因。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应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明确预习的四个目的:一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二是复习和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三是找出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四是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归纳其特点。 

3.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与组合、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分离参数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

4.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5.注重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