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及浪费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堵塞国有资产的流失漏洞,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能否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范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一) 国有资产的概念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基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而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及投资收益形成的,以及国家拨款、接受赠与等形成的各种财产和财产权利。国有资产是属于全民所有及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资产不能等同于财产,只有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的财产和财产权利,才能成为资产。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有资产与国有财产或国家财产同义,是指依法归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即包括增值型或经营性国有财产,又包括非增值型或非经营性国有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仅指增值型或经营性的国有财产。我们所说的国有资产是指广义的国有资产。

(二)国有资产的范围

在我国,国有资产主要由以下几个渠道形成:一是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二是国家接受馈赠形成的资产;三是国家凭借权力取得的属于国家的财产;四是凡在我国境内所有全部明确的各项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也属于国有资产。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性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国家经济管理一般机构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权责划分及管理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及相关关系;国有资产所有者权能的实现方式,即国家实施国有资本运作,对国有企业实行管理监督的制度等。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科学,权责不明确

在我国传统体制下,政府部门对于社会经济管理和所有权管理两种职能的行使采取的是合一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职能转换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行了政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相对分离,但从我国实际看,仍存在问题。首先,政府部门仍可凭借双重管理职能对企业进行干预,国有资产的流动受到种种限制。其次,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国有资产管理总体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权限不清的状态,造成事实上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局面。第三,在国有企业中资产管理不到位,致使国有资产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

(二)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

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因此,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以及在与外商进行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甚至无偿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权益受损。

(三) 国有资产收益环节管理薄弱,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保护国有资产并使其增值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由于国家没有对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亏损进行有效管理,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国有资产账外资金数额惊人;立法和执法不完善,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创造一个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有企业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其他经济成分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在竞争中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但是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有很多企业仍然因改革严重滞后而难以摆脱困境。如果建立一个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专门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这定会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为政企分开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深化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三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要求管理主体明确、职责分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组建:

(1)宏观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中的主体是国家,具体是指政府。即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总代表,具体由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2)微观经营主体。这一体系中的主体是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具体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需要由企业最终实现。

(3)宏观经营体系。这一体系中的主体是国有资产经营机构。

(二)健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严格科学的资产评估制度是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前提。缺乏完备的资产评估管理制度,既难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又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首先,应制定科学的资产计算评估办法。其次,应加强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三)完善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制度

国有资产是我国公有制的基础,因此,必须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并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应当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评价和考核体系,从总体上考核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对国有企业的财产保值状况进行监督评价,健全定期资产清查制度,及时了解国有资产的盈亏和报废问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找出相应解决办法,对违法行为应给予必要处罚。同时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领导体制,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堵塞税款流失漏洞。

(四)加强国有资产的立法和执法保护

加强国有资产的立法和执法保护,应当成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执法保护,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保护国有资产。

(五)加快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2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什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济法律认定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单位只想购置新资产设备,忽视现有的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开支无计划,想买就买,想卖就卖,随意处置,资产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国有资产的购、管、用脱节。

2.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缺陷。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中,针对企业单位的多,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少。即便是规范行政事业的规章制度也和企业的规定差不多,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规章制度。尤其在国有资产考核制度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一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操作,就会发现,几乎就是无章可循,只好套搬企业的制度。

3.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人在管理中的主动性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这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我们所见到的情况是,一旦要加强某项工作,需要人的时候,单位就会调进一个也许并不懂行的人,来进行此项工作,真正内行的人却进不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同样也没有逃脱这种现象,这是个有待于政府体制改革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充分认识的,这项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包括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生产经营部门等等,要理顺这些复杂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2.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包括: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制度和监督,向同级财政部门通报情况等。国有资产基础工作做的不好,会造成单位的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志。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全社会的正常运行,社会经营性资金的正常营运的有力保证。

3.使闲置的国有资产发挥作用。主要通过调转、拍卖、租赁资产等形式,使之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为单位创收。国有资产的闲置,是国家财产的浪费。加强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对那些不需要的和多余的资产,采取有偿划转和无偿调拨的方式,促进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要建立闲置资产统一调剂制度,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对那些占有闲置资产而又不愿意调剂的单位,应向其收取资产占用费。

4.加速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这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根本保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人员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在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条件下,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同时要注意吸收新鲜血液,培养管理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要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内容、会计基础知识等。学习方式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到国有资产管理好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改进和充实我们的工作办法。

5.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的审核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主要分为经常性开支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开支。根据这两类开支的不同特点进行管理,由国有资产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可以采取定期审计和不定期的检查相结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对形成固定资产的开支审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类开支是形成国有资产的重要来源,也正是这一部分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腐败的温床。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3

一、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个单位行政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单位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是节约运行成本、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科学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不仅能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每个单位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许多单位都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存在制度不够完善和执行不严等问题,如单位内部资产的划拨使用没有详细的流程规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登记不能反映最新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登记录入系统不及时等。

2.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重复购置和过度购置,购置不常用或配置过高的设备,导致资产效能不足或过剩,造成资产浪费,甚至购置之后即发生闲置,有的一年只使用几次,效率低下,有的更新太快,浪费严重。

3.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过去的资产实物已经严重损坏不能使用,应该及时报废报损,存在系统申报处理报废报损稍显滞后,没有形成有效的动态管理。

4.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更换调岗过于频繁。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专业性和延续性。

三、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提高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尤其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克服对资产管理的传统错误认识,针对单位部门领导和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资产管理意识,职责不明确,负责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完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将单位资产管理作为考核单位内设部门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同时,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其次应从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断强化责任管理入手。人才是任何单位最根本的资源,完善的资产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人员作基础和保障,要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完善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选择原则性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而且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相对固定,不能频繁更换。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在单位国有资产审批、到货验收、日常登记、保管使用、资产清查、资产处置等环节要有章可循。

3.加强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管理力度。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把资产购置列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力戒铺张浪费和不切实际。投入和产出在任何时候都是资产管理活动中要认真考量的一个问题,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真正最需要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所购设施设备的效益,在资产购置过程中,严格执行由需求部门提出计划,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分管领导审核签批,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把关,对资产采购一律实行政府采购。同时要培训相关人员并要切实开展工作,不能让昂贵的设备睡大觉。在安排采购时,注重向急需的业务处室倾斜,优先考虑档案的保管保护、社会共享、文化产品宣传制作等急需的技术设备及办公设施设备。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按性质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多数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其管理也日益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在具体实施上,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主要体现有三种模式:一是以财政部门为主导,即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同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二是以国资部门为主导,省、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三是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为主导,即由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财政收入,而其又普遍存在重“收支指标”,轻“资产管理”的现象,使得依靠财政资金积累下来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由于管理和监管乏力,使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配置失衡,浪费惊人,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低下,此外,体制不顺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的一个根本问题。

综合起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重购建、轻管理”现象普存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建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补助,在进行非营利性经济活动中,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习惯性思维,容易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和长期闲置,和资产管理的不规范,致使其使用效率低下。不少财政投入建设的工程项目即如此,一旦完工交付使用,项目负责人就如释重担,而使用人又缺乏管理意识,加之配套资金欠缺,致使其后续管理相对薄弱,从而造成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诸如一些农村的环保工程项目等。更有甚者,上级部门通过各种手段,诸如伴随上级补助资金的下拨,指定部分设备的采购,使得下级单位购置其不适用的国有设备,从而造成国资的严重浪费和闲置,显然也是体制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二)国有资产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管理制度

一些单位缺乏严密的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流于形式,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差,存在资产长期未进行清查登记,核算失真。一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出售、转让、出租资产时,报批和评估缺乏严格审批,交易过程不透明,资产处置收入不规范,造成损失。而相应的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缺乏,调出、调入、处置制度,账、卡、物核算制度,采购、验收使用制度等均不健全或流于形式。致使国有资产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一是国有资产损失只报告、不处理,对事不对人,谈不上追究责任和赔偿;二是国有资产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意,私自出租或变卖的情况屡见不鲜;三是单位内接受捐赠的资产不入账,长期被个人占用。

(三)资产产权关系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资产应归国家所有,国家具有对这些资产的处置权,其它任何人不得私自占有或非法使用。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单位将国家无偿划拨的国有资产用于兴办第三产业,同时不缴纳任何的资产租赁费和占用费,化公有为私有,甚至一些个人利用职权便利收敛使用者的“好处费”;一些单位不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就随意作价处置国有资产并变成单位“小金库”;还有的单位以“关心干部职工生活,为职工发放福利”为由,变相私分国有资产。

(四)相关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对资产的形成与配备加以具体规定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政策建设落后于资产质量、数量、结构的变化。国有资产的相关实施办法和管理办法仅对资产存量进行了具体规定,而对其资产的形成和配备等涉及内容较少,很难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因此制度建设也势在必行。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依法治国的资产管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树立以管减支、以支促收、收支管并重的观念,将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落实到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开支,将其与财政收入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减少财政的各项支出,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以节约使用国家资金;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国有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树立依法治国的资产管理意识,扭转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错误思想,处理好物与钱的利害关系,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均采用综合预算,严禁两本账、账外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来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现有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因此,因地制宜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办法;二是主管机构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代表政府行使所有者的权利,授权各占用单位分级负责;三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设立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单位的资产占用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占用资产的日常管理按制度进行。四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帐,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严格记录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的流动和转移情况;建立健全资产购置、受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予以加强,提高其业务素质。会计管理部门要转变现代教育意识,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后续教育,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等,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很多人难以承受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因此采取合适的监督措施是有效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有力武器。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有资产专人监管制,监管人员受上级资产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不受所在单位领导指挥。监管制度的独立性可以有效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伪造虚假账簿,从而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处置、使用等能够按照程序依法进行。其次,利用外部审计、、纪检等强化监督,并与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再次,落实国有资产流失责任制,对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政人员,一经查实应按规定予以处罚,严惩不怠,以提高国家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总而言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率的提高,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不仅可以创造政府廉洁执法的社会形象,还可以形成取之于民,服务于民,人民受益的良性经济循环。

参考文献:

[1]王长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结构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08,(10)

[2]张晟.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发展;2009年11期

[3]陈海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流失对策[J].华章,2009,(1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立医院 国有资产 管理

一、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各大公立医院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设定的目标均是以“保值增值”为主,这种管理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医改方案的影响下,这种单纯以保值增值作为管理主要原则和目标的模式显现出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所以,对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将非常重要。下文就公立医院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和加强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进行分析。

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使用效率低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主要表现在购置的很多仪器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使用,很多甚至长期出现闲置状态,难以在较短时期内回收建设资金。比如一台CT的价格从260万~2000万不等,若医院购买一台CT400万元,每天平均只有20人使用,那么CT检测收入约为4万元,扣除各种人工成本和材料消耗成本,一台CT的成本回收将非常困难,直接造成医院出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很多公立医院缺乏资源合理配置意识,购置前未进行深入、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与经济效益分析,导致设备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给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登记混乱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均设置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限制,这些管理制度相对而言还不是很完善,而资产从申请、购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置涉及很多环节,任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直接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比如,购入环节:医院在登记时大多只是登记购买和国家投入的资产,而对于一些无偿调拨或者社会单位和企业捐赠的资产则大多没有登记。报废处置环节:使用科室往往只强调实物的移交而对相关报废手续的完成不够重视等。

(三)国有资产管理执行缺乏监督,执行不到位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均应由主管部门以及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或审批,比如,对外出租、出借资产,无论是财政资金购置还是非财政资金购置的设备,均应事先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取得的收入该上缴财政抑或是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支出。在实际中,相关的审批手续履行与实施的事后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整理并健全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且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理论支撑,如此才能够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规范且顺利的开展。目前,公立医院均设置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是大多数体制均存在人、事、资产三个方面监管混乱的现象。所以,在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之前必须要对已存在的体制进行有序整理,顺好医院所有相关人员的责权,尽可能使人、事、资产三方面的监管工作相互协调。然后在整理好旧体系的基础上对体制进行完善和健全,确保整个公立医院能够一如以往保持公益性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目的。

(二)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是一个为广大人民提供优惠医疗服务的重要团体。按照目前的体制,大部分公里医院的建设资金和运转资金大多均来自财政支出,可以说公立医院是一个国家政府职能在医疗领域的延伸,因此也决定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与企业国有资产性质的不同,是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但是,由于国家政策以及医院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公立医院真正从国家财政中得到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虽然有些医院能够通过自筹的方式满足运转及发展的需求,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医院的发展。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公立医院为了在激烈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均不断地增加各种检查或者服务项目以取得更多资金。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增值,但是这种以赢利为目的方式久而久之也直接导致了医患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所以,为了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医院应该适当的转变管理目标,将“保值增值”目标转变成为“保质增效”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以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效益提高为根本准则和出发点,促进公益化服务性公立医院的建成。

(三)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各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该是现代社会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是一个国家政府职能在医疗领域的延伸,是为广大人民提供公益的重要载体,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必然要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在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将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具体建设方法是:对医院所有部门所有工作(包括财务处理工作、物资处理工作以及药品处理工作等)的信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且深入的信息化集成,使整个公立医院所有资产的管理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复杂转为便捷,从信息的不流通转为相互共享,真正实现从根本上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目的。

(四)提高医院资产管理透明度和监管力度

由于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监督力度和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因此直接造成很多医院盲目的购买各种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和仪器,以及在登记入账时账目明显不符等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的信誉,严重削弱公众对医院的信任。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够使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所有的保障资金能够真正发挥其使用效果,真正体现公立医院履行政府职能的性质,推动公众了解更多的医疗信息,提升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使公立医院在激烈竞争中能够长盛不衰,必须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比如,根据新医改要求对《公立医院财务制度》进行修订,将公立医院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和相关部门监管和审计两个内容纳入制度中,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委托相关的审计机构按照标准要求定期对所有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状况进行审计,并将这些审计结果通过公告的方式让更多民众了解;医院内部督促相关医务人员要坚持做到自我监督和约束,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工作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进行科学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管理应该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公立医院国有资产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推动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王伟,吴长海,田园.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28(09):182-184

[2]肖高峰.对新医改后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0,25(07):845-847

[3]肖立萱.完善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1,10(09):962-96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34-01

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不强,资产疏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国有资产属无偿调拨、捐赠或由财政安排资金购置,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国有资产使用长期缺乏成本和绩效观念,造成有关责任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重货币资金、轻实物资产,重资产增量、轻资产存量。

(2)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在资产清查中发现,有的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管理制度,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致于有些单位之间国有资产随意划拨,手续不完备;不少单位没有确定专人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仍然存在,缺少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3)核算与管理脱节,导致帐实不符。首先多数单位虽进行了资产的总账、明细账核算,但未建立资产卡片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其次资产核算不及时。有些赠与的资产,因种种原因,不能办理过户手续,导致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还有个别单位建造的办公楼、实行房产制度改革前建造的职工宿舍楼等,已使用多年,但因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等原因,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导致账物脱节、资产存量不清。

(4)忽视过程监控,造成资产流失。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财务核算,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专职管理人员,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专人管理、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资产清查流于形式,导致一些隐形资产流失,如照相机等。

(5)资产配置不均衡,使用效益不高。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资产合理流动机制,导致了尚能使用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跨部门调拨资产很难实现,出现了资产重复配置,闲置浪费与资产短缺并存的现象,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亟待采取的有效措施

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从完善制度、清产核资入手,不断加强对国有资产全过程监督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国有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一方面大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加强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

(2)全面清产核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首先进行一次全面清产核资。要求各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清查,全面掌握单位每项国有资产的真实信息,彻底摸清“家底”,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其次,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国有资产金额大、类别、品种多,有些国有资产还经常变动,单一的手工记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议各单位利用微机、专业的国有资产核算管理软件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使国有资产核算与管理步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强化资产清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行国有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国有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要求每年至少盘点一次,认真核对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及完好程度等重要信息资料,以保证国有资产的账实相符。将资产清查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在每年至少一次的资产清查工作中,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等问题,严格按规定办理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4)注重全过程监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加强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监控,就是一要严格购置审批程序,加强预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配置科学、合理;二要健全保管制度,加强验收、领用控制,做到手续完备;三要规范日常核算,健全国有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保证账、卡、物相符;四要建立使用人责任制度,明确使用责任,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五要加强处置管理(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实行公开竞拍,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

(5)规范资产配置,合理配置资源。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以资本性支出投入和单位利用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等形式形成的,属国家所有。因此,财政部门要把好资产配置的“入口”关,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标准化配置制度,实现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孙天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财政,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