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1
为解开这个谜底,我分析了《数学大纲》、教材,调查了部分教师和学生,以翻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发现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材因素。
首先,一方面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方面相比,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在知识“量”上急剧增加,部分数学内容(如算法初步等)移到高一学习,这样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辅助练习及消化小结课相应减少,高一新生对此不是很适应,因而产生了数学如迷宫的感觉。其次,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难度上“台阶”跨度较大。再次,教学内容在直观与抽象程度上的变化较大。
第二,学法因素。
首先,被动学习。许多学生升入高一后,还像初中那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其次,学不得法。高一阶段课程设置多,自习课少,学生疲于应付当天作业,预习、复习时间极少,陷于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第三,环境因素。
首先,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习惯于原来的学习环境,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法不是很适应。其次,学生情绪松动。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从初中到高一的大滑坡。要提高高一学生数学成绩,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是关键,课本是首选
我们要明确的是: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刚进入高一,有些学生还不是很适应,如果直接学习高考技巧,仿佛是“没学好走就想跑”。任何的技巧都是建立在牢牢的基础知识之上,因此建议高一的学生多抓基础,多看课本。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好像只有多记公式,掌握解题技巧,熟悉各种题型,把自己变成一个做题机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最好的成绩。我以为在高考中只会做题是不行的,一定要在会的基础上加个“熟练”才行,小题一般要控制在每个两分钟左右。高一试题约占高考得分的70%,只要把高一的数学掌握牢靠,高二、高三则只是对高一的复习与补充。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尽快适应新环境,上课认真听,多做笔记。因此,我们应该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多做练习,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二、教师如何教
高中数学教材容量增多,学生心理特点、认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初、高中教法上的不同。如何改变学生因应付中考而造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加快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为此,首先要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待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后,再酌情加快教学进度。其次,采用逐步渗透,新旧类比的教法。众所周知,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讲授新课应注意与旧课密切联系,以旧引新。第三,重视思维方法的教学。数学过程要始终体现“思维”这一主线,把数学的思维美展现于学生面前。第四,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及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做好小结,拓展巩固,做相关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引导学生如何学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为此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带着问题听课。第二,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促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指导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来,进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如讲授“集合”概念这一节时,引导学生以教室里桌子等切近生活的实物为对象从中抽象出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从而使集合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第三,通过测试,建立错误库。根据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加以统计,分类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乏味,因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学生这些思想认识,除向学生讲清数学这门基础课的重要性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做法:第一,用事实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因和兴趣,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介绍当今中学生进军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的历程等,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实践性,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生活化;做到不同类型的课新课导入不同;精心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思维,布置问题;注意练习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第三,有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口说、动手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2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能使学生在课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那么高中学生从哪些方面预习数学呢?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在阅读新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然后去解决问题。
3.做定量练习,检测预习效果。在预习后要做一些习题,以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看看自己是不是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做题的时候要思考解题方法,―题是不是有多种解法,可否用原来的知识解决。
4.做好预习后的反思。预习后要思考本节课有几个知识要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题方法与技巧,自己是不是能够解决了。对书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是不是可以变形、推广也要进行思考,甚至可以思考课后练习是否可以变形、拓展,这样对自己的思维提高很有帮助,当然还可以思考这一部分知识与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是否有联系。
二、课内重视听讲。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思考要与老师同步,而做好数学笔记也是非常有效的环节。我认为数学笔记应该记以下内容:
1.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课盾认真思考或请同学老师帮忙把问题弄懂。以免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思路方法及时记下来。课后慢慢研究,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以便自己在反思中提高。
同时,要记好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和一些数学规律。老师在课堂中拓展的知识。记录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作业要做得整洁,有条理,当然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学生有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做作业时要提高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会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对培养数学能力有害而无益。
四、给高一新生的一些建议
高一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能力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订一个目标,使自己的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E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做到科学、合理。
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一数学 衔接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感到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不少同学高中后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就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又不能一下子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做好高一数学的衔接谈几点建议,以便寻找解决对策。
1、首先要改变观念。
1.1被动学习。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初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首先,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而且,高一数学一开始触及到集合语言、函数语言、逻辑语言这些内容,因此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和容量多”的特点。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此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1.2学不得法。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到了高一,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刚入学的大部分高一学生往往沿用过时的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上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情况,而一部分同学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易漏听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结果收效甚微。
1.3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所以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消除数学学习中的障碍。
2.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科学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几个方面。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知识,可进行补缺,“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长期坚持,进而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问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2.2加强心理交往,启发积极情绪。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情感会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需求的任务上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对差生不可冷淡,不能挖苦,要宽容友善,要耐心辅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强化他们取得成功的欢乐心理。
2.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2.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愉快情绪。教学方法得当,会促使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就课堂练习来说,要做到精思巧设,如果搞题海战术,或者不断加大难度,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出得题目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学生始终不感到害怕,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起来,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有勇气攻克。
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一 数学 后进生 转化
许多高中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数学中,学生一般会在高一结束或高二开始时,逐步出现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并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到了高三时则于事无补。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从高一阶段就关注后进生转化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及早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促进学生整体均衡发展。
一、高一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数学知识跨度过大。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兼顾了形象性,多为有理数范围内的各种运算及证明推理,在教师的反复讲授下,学生普遍掌握到位。到了高中一年级以后,增加了许多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为主的内容,依照以往思维方式,学习难度加大,一时难以完全接受。
2.不适应高中教师教学风格。一般来讲,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风格上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初中教师会对各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甚至将不同题型的解题过程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背下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对学生思维启发,授人以鱼,有些学生缺少了“饭来张口”式的教学,会感到学习吃力。
3.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初中阶段往往开展题型训练技巧,学习习惯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记笔记、边听讲边思考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会遇到不少难度,高中数学教学很少开展机械重复训练,学生需要将教师点拨的重点以及典型例题解题过程摘记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4.学科不平衡,导致基础薄弱。许多高一学生在入学时,总成绩是相对均衡的,但学科的总成绩均衡掩盖了数学学习基础不一的现实,尤其部分女生入学成绩中文科高分,理科低分,对高一数学学习带来了影响。
二、转化高一后进生的措施
1.关爱学生,激励为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对高中完全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还不太熟悉,心理与情绪发展会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中为学生鼓劲加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出现暂时的成绩下降并不可怕,高一数学学习本来就有适应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其次,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后进生。在备课时专门兼顾他们这一群体,在上课提问、板演等方面更多关注,让他们不被边缘化。最后,教师还要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促进教育转化工作。
2.深入分析,适当调整,降低学习的难度系数。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高一上学期,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的认知基础与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数学教学工作,尤其是要寻找出教学工作中难以突破的地方,在教学时间与精力安排上适当倾斜。在教学方法与训练形式上多动脑筋,必要时可以降低进度,绝不煮夹生饭。一旦在讲授过程中造成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上的薄弱环节,会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这种将教学坡度放缓,战线拉长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后进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当然,这种方法也要建立在精心备课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
3.指导学法,授人以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强化预习指导。指导学生将重心向前迁移,在预习过程中解决部分基础性的问题,并带着针对性问题到课堂听讲。教师要指出预习要求,增强预习活动的针对性,学会边预习边做摘记,在不清楚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或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或开展探究。在课堂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按照5~8人为一组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开展质疑,教师补充归纳,以探究题的形式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突破。以优秀生为龙头,带动后进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促进其思维方式与能力训练的进步,为后进生提高思维能力创设良好平台。在课后练习巩固环节,教师还要强化对后进生的拓展训练,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教学能力。
4.合理分层,分别要求,构建积极的评价体系。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在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合理开展分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如A类为基础性要求,B类为衔接层次,C层为拔尖类的学生。作业、考试中,为A类学生制定相对容易的标准,在采用不同试卷考查时,单独为A类学生设计基础性考查试卷,只要学生达到了学习层次的目标要求,同样可以获得高分,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相同试卷延伸题中,在考查A类学生基础题型的基础上,增加C类学生必做、B类学生选做的提高题,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考查,满足不同层次性的需求,同时对各层次分类动态管理,激发学生进取意识,促进后进生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5
一、了解各种差异,制订可行的施教计划
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区别.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研究的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较多地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计算的技巧性强,还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说明.
2.课时与课容的区别.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上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科目增加、知识点增多、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显得课时太短,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强化,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这也使高一新生一开始不太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干何事没有兴趣是干不好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的产生使人有了动力,这时他就会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所面对的问题,进而探究、归纳出一些常用和特殊的解法,久而久之,积累多了,自然方法多了,能力也强了.我们应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并加以推广,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立志成为学习数学的成功者.当然,要想成功,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二是听课中注意教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是怎样产生的.三是把概念回归自然.只有回归自然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多次的高一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若要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重课本,多探究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有相当多的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刚进入高一年级还是保持初中的学习习惯,总认为:课本中只有不长的公理、定理一段话和几个范例,没必要深钻细研它们,只要会做题目就行了,这固然很对.问题在于你不去认真斟词酌句,分析、探究公、定理及例题的特征,恐怕你在练习习题、考试时不是答不上,就是出错.持有这样的观点就大错特错了,因高一的教材不论从深、广度都高于初中.所以,平时应在注重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后的复习,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记忆、应用的最佳方法.
2.以课堂为主阵地,学会课堂笔记
听课要全神贯注,随着老师的讲解积极思维.预习时似懂非懂的概念弄明白了么?疑团化解了么?老师口授的真知灼见、补充的例题、精彩的解法,要抓紧时间记录下来,以便复习.
听课时还要做到不断生疑、质疑,敢于提问.要想想老师的讲解是否完整,解法是否严谨.板书的范例如果懂了,就应思谋新的解法.如果有疑点就应大胆质疑.争着回答问题绝不是“图表现”,而是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自己回答错了,将问题暴露后,也便于纠正.听课最忌盲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3.课后及时盘点,归纳解题规律
高一数学技巧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一新生;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泛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被动学习.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
②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当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释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