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1
关于国有林场的资源资产化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也有关于理顺产权方面的界定和关系,我们可以用最有效的方案去对森林资源资产去进行评估,也可以对林场的资源资产进行一系列的核算,这样就要先了解症结所在,知道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要怎样去应对,以下便是我觉得该引起关注的重点和问题。
一、国有林场的资源资产化关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森林的资源资产方面的产权问题存在些许矛盾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一个国家,都是以国家这个单位为核心的,尤其是在拥有森林、林木和林地方面,这样的主体是空泛的,也是广义和宏观的角度说的,在当下,森林资源的不断锐减和林业业绩的不断亏损以及因为林业的损失带来的相关影响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各种问题都接踵而来,更是由国家权力部门包承下来,让那些林业的负责人和法人或者是经营人都不承受任何林业的责任以及风险。一般存在的现象也都是只有法人的财产权,而没有法人关于财产权的各项义务和相关责任,特别是权力和个人的财产都不匹配,更不会出现因为个人的原因,导致森林资源资产流失的后果,这样的政府和企业分工不明了,权力、责任、义务以及利益也都是模糊的状态,造成了产权上的模棱两可,这种界定不明确的产权状况,严重的阻碍和滞后了我国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管理目标的落成,同时也会把森林资源资产的成长病症化。
(二)国有的林场在森林资源方面的价值以及相应的核算存在的一般问题
1.核算的制度还不够规范化。一般的国有林场历史都有三十年到五十年之久,而核算下来的现今资产也就是最后的“林木”资产的总价值是多少,并没有作出具体的明细。国有的森林资源资产的管理上没有按照具体的成本或者是成本对象进行关于成本的归集,有的也都是简单的堆积,在一年的年末之时,一股脑的全部归到森林资产的总账簿之下,其实这就是森林资源资产的一大笔糊涂账,因为到最后根本算不出来什么是什么,得不到想要知道的明细资料,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以考究。
2.核算时候的各个项目都不够完整化。因为核算制度还不够健全的原因,对它的核算都界定在了活的树木上面,并没有对林地资源以及森林的景观等作出具体核算。例如,那些还在生长的小树苗,也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中,或是林地的资源资产等,把这一块的核算完全的忽略化了,这也都是属于资源资产里的,却没参与到被考虑的范围,也有些景观等同样被忽视,只把它作为观赏的存在,而没有把它考虑到它也是森林资源资产,也应该进行核算,这样的情况有些以偏概全,而且这样不完整不健全的制度和原因,也是影响和阻碍森林资源资产的具体评估。这样不够完整化的项目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实物的流转和现实中的价值方面的流转并不协调。它们的价值都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实物的涨消情况。而它的表现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那些用于财政方面的资金都投资完成后的林业以及其生产任务都应该去提高资产的价值,以及各个财政方面资金的直接核销,一般经常常见有林场内部的林苗补贴上和培育上,特别是关于林苗的支出与核算方面。而在现实中,林苗的培育其实也是属于林场内部的经营资产,这样的情况也会致使帐和资产不相符合,也就是所说的账外资产。
另一方面,关于森林的资源资产化的核算还不到位,也不够全面具体。更是致使了森林资源的资产因为种种原因在呈减少化的趋势,例如:森林的火灾,林木的砍伐,都是导致森林资源资产减少的直接原因。
4在内部的管理等方面也是不协调的。虽然采用的是企业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可是林业方面是多样性的存在形式,无论是从生态角度、社会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考虑,它都没有真正形式上的走入市场化的洪流之中。
5不公平交易的产生。因为在核算的时候,有些内容上并不完整,分类也都是片面的,或者并没有什么明细的分类,关于实物量和价值量上面更是不符实情,使得经常出现账面上的价格要比实际的价格低出很多,交易的时候,也就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
二、关于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若干建议,以及我们要针对这些措施进行的加强和推进步骤
产权一定要明晰,利益和分配关系上面一定要理顺清楚,把林业的经营分类化,按照林木自身的特点分清是公益林还是商品林,提高内部的管理,加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的管理措施。
(一)提高经营者的认识和职业素质,强化关于国有林业资源资产的管理和执行力度
我国国有的林业资源资产化发展正在慢慢推进,国有的林场也应该对此进行新的学习,增强自己的认识,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树立一个全新的森林资源资产的观念,也有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经营者们的自我意识上,毕竟我国林场本身就有很多影响发展的困境,比如说在基础设施方面还很落后,在生存环境和条件上也相对比较恶劣,经常会出现山区林地用电难和行路难这样的问题,使得经营者不愿意对此多做了解,那些专门调查和考察的人员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在这里做具体研究和分析,把责任都放在了一边,这就需要提高人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责任感,这样才可以让其向更加良好的事态发展。
(二)理顺相应的职能,促进和提高价值量管理和实物量管理的同步。在森林资源资产的管理方面,在以价值量为核心的前提也不能忽视了实物量的关注。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是把价值量做出了具体的估量,而忽略了实物量的考究。比如以成材的树木为例,这些成材的树木自身的价值量可以依据一些标准做出判断,而这些树木还在树苗阶段的时候也是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有一定的价值量,由于忽略了其实物量的深入考究,其体现在树木上的价值量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做很影响两种管理的协调性,应该在以价值量为核心的前提之下也要抓紧实物量这一关,两手抓,两手都要稳。
(三)用评估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精细的核算,从而完善了森林的资源资产化核算制度。根据所得的评估,作出具体的分类和规划,然后全部记录在册,做成让人一目了然的账簿,再根据总账簿做出相关的分账目,更是清晰明了。森林的资源资产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具体的方案,这样也便于一目了然的收集每一手资料和信息,在经营的时候,针对于不同效用和不同的种类,以及阶段化的不同都分别作出具体的分析,设一个总账簿,再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设分支的账簿,分支如果想要更加的详细,也可以再设以下明细的账簿,这样,森林资源资产就会得到一个最为精确和准确的核算。
(四)森林资源并不是简单的自然资源,它是复杂的,它也和其他别的资产有所不同,在核算的作用之后,我们也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能记是记了,但是确是应付了事的记法,那样等于没记,记录的东西也形同虚无,因为你找不出来你想要知道的重点信息。应该去繁就简,让人容易理解,就像把“森林资源资产’设立一个总的账目,在它的下面我们可以设立几个分项目账簿,分别为“林地资产账簿”、“森林环境资产账簿”、“林木资产账簿”、“森林景观资产的账簿”这样的分账目。也可以在下面再设立分账目,这样一步步的规划,更加可以便于整理和知道关于林业资源资产的详细信息。
总结
综合上面所得到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以往传统的森林资源资产化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模式了,这样新的方案和建议,可以说是新的变革,同时也是我国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所引发的,毕竟有不适应就会有新的变革,有发展就需要改进,关于管理国有的森林资源资产方面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作者单位:辽宁省彰武县胜利机械林场)
参考文献:
[1]贺超;郝明;李萍;花健;关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运营体制框架的探讨[J].林业经济,2012年第12期
[2]齐守荣;汪清锐;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绿色财会,2010年第11期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资产监管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35-01
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有资产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资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局明确提出要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管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引起行业的重视。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现状,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化地发挥资产的效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效管控流动资产,还要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上有所创新。
一、国有资产监管发展趋势。
1.资产管理制度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预算法》两部法规,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各地方、各单位进行各种管理探索,逐步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法律地位,并根据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分别制定一系列的实施细则,从各个环节保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整。
2.资产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手段。以信息采集、归类的方式,构建一个用于管理的数据库库群,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拨、反馈等环节做到全程动态管理,为查询、分析、统计、审核、监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3.资产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源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多个理论。事业单位对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指以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为目的,通过责任细分、加强监督和审计等手段,对国有资产从入到出整个过程实行科学管理。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不符,导致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较大。账面价值只能反映资产的购置价值,而资产的市场价值却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2.还存在“重采购,轻资产”的思想,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仍有不足。资产的购置和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同等重要,而管好用好资产需要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共同配合。应在正确界定资产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分级”监管体系。
3.逐步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与对接。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存在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管理软件与财务处的NC管理软件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给两部门账账核对、资产盘点、信息对接造成困难。
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建议措施。
1.转变观念,明确职责,提高对实物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摈弃“重购轻管”的做法,以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为主导,各单位、部门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物监督管理部门,承担起实物资产日常监管、定期盘点等具体事务工作,切实履行好具体使用及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各项工作的需要。
2.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计划由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申报科技项目,并牵头开发《现代烟草实物资产追踪监管系统》。
3.建立健全资产三级管理体制。根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以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部门)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部门)设资产管理员一名,负责本单位(部门)资产实物及账务的日常管理;各单位(部门)内部各科室,分别设管理员一名,负责科室资产的实物及账务管理,向本单位(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各个层面、各类人员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形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4.创新国有资产配置管理。资产配置是各项工作职能持续履行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实现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从中央层面看,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于2009年专门印发了国管资[2009] 21号文件,试行了国家机关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标准化配置办法。陕西省2011年制定并颁布了《陕西省级行政事业一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我们应继续修订资产管理办法,将资产配置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涵盖办公用房、机动车辆、办公家具、空调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通用类资产;办公用房构建、小汽车排量以及价格等具体标准均以《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的标准为依据。
5.重视产权管理,做好产权登记。在推动产权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重点集中在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管理上。逐步建立“全过程、多层次、动态化”的管理共识。所谓“全过程”,是指产权管理囊括了产权设立、变更及消灭的全过程;所谓“多层次”,是指产权管理是对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各项权能的综合管理;所谓“动态化”,是指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产权管理实行动态、实时监管。
综上所述,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续增长,如何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国有资产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国有资产管理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依靠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绩效,为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卫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研究[J].产权导刊,2011,(8).
[2]陈爱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9)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有资产管理 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部门领导思想错位,产权意识“模糊”
个别单位错误地把资产使用者当成资产所有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单位资产我单位说了算”的思想,自行处置车辆,办公设备,随意处置房地产等,不经批准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实现收入自由支配,未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帐实不符
有的单位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产核算和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设置不规范,存在着规定资产帐实不符,反映问题不实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对于已经报废和已经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进行账务调整。
(三)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一是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未按规定申报,随意处置资产,资产处置随意性大;资产未评估,自行确定资产的价值或评估价值过低;委托不具备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不符合要求;资产处置没有委托拍卖机构采取市场方式公开拍卖;擅自报废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二是不经审批,随意出租出借。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资产占有单位出租、出借行为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但有些部门不经审批,擅自将闲置房产尤其是沿街的门脸房租给集体或个人经营使用,签订的合同不规范,租金低,与市场价格相脱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外,收取的租金收入,没有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脱离财政监督。三是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表现在:在人员机构上没有单独设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挂靠股室也不统一;部分单位存在敷衍问题,导致工作不细、不扎实;在日常工作开展上,缺乏集体部署与安排,资产管理工作不能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
(四)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造成了单位资产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导致部分资产闲置浪费,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制度,账、卡、物核算制度,调出、调入、处置制度等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导致单位资产管理比较混乱。
(五)国有资产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欠缴严重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资产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必须执行收支两条线,全额上缴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资产收入,不得作为自有收入进行管理。但部分单位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出发,无视财经纪律,随意截留财政收入,一方面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完整,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也极易引发单位私设“小金库”,为腐败埋下隐患。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
近年来,县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刻不容缓,各级领导要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国家有关制度执行好落实好。
(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隶属于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认国家对资产的所有权、行政单位占用、使用国有资产权。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之规定,对于占用、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应事先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由于国有资产产权是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登记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合财政改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优化和配置管理
依据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度数据和财政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有关费用开支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和费用定额标准,保证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
(四)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较多,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数据量大。因此,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高效管理,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必然方向。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的数据库,完整反映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减动态,是及时掌握和了解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一种非常有效和快捷的途径。可为行政管理和财政各项改革工作提供最基本数据,有效杜绝单位随意处置资产行为,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五)加强资产使用管理,实现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一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构建、验收、保管、领发、检查、维修和处置等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卡片管理、实物管理、统计报告管理制度。二是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将资产使用与财务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三是要合理、有效、节约使用资产,通过完善和规范各类财政资金的源头分配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现状与问题 对策
一、前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各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财产,更偏重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国家职能顺利发挥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杜绝资产流失,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对提高资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与促进节约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其管理目标为: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事业单位围有资产管理,应当建立包括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等规章制度,以使管理工作规范化。2)实施产权管理。通过产权界定、产权登记等形式,明确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事业单位履行占有使用者的职能。3)保全资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资产实物账、卡,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的存量状况;严格管理制度,健全手续,明确使用责任;建立统汁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资产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解决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保全国有资产。4)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应当注意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5)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保值增值。对行政事业单位以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使用有偿使用的原则,集中一部分资产收益,用来固定资产的改造更新。对行政事业单位用国有资产开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经营单位,要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条例》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经济学者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部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也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资产调控管理乏力,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流失,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无偿拨给和财政预算支出购置形成,具有无偿性和非盈利性。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单位间在资产配置上不平衡,形成国有资产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巨大浪费和流失。2)受“重购轻管,重钱轻物”思想影响,放松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形成家底不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对“资产”的概念不清,许多单位管理者往往都注重货币的使用管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往往造成单位资产账物不符,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资产处置不按程序报批,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家及财政部有关规定,在资产处置中,须提供相关依据资料,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审核批复后才能处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资产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资产报废、报损不做鉴定。有的单位将资产处置不申报,资产处置不按程序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我国事业单位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或是上级部门拨款,事业单位的这种性质与那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购置资产从来就不讲求效率,不能共同配置、进行调剂使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普遍较低。
四、 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1、改进资产核算制度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的研究已较为深入,特别是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权责发生制相较收付实现制而然,能够较好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真实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的规模和现状。因此,建议尽快引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核算制度,这样有利于掌握资产现状,有利于促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
2、完善管理制度
从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管理过于松懈,没有一套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所以,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这是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另外,事业单位对实物资产要进行登记管理,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强化绩效考核
充分发挥资产使用绩效,即是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节约运行成本的需要。使用效益低,也是一种浪费。通过建立适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对于富裕的资产可以通过调剂和调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加快体制的改革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事业单位的定位密切相关,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体制改革,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必须把公益性事业和非公益性事业区别开来,由政府负责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配置,而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就要推向市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必须无偿的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服务,而且得不到利益的回报,很大程度上依赖资产进行维持生存,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因此,对现存的资产管理体制,要尽力维持,来确保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以及人员的相对稳定。而非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加快其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
5、加强监督管理
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完善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首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监督管理系列制度,如资产购置及处置监察报批制度、资产管理人员任免监督审核制度、资产使用情况公布制度等;其次,制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工作制度,将监督管理职权制度化;再次,不断增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重视国有资产内部监督管理的思想意识,对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最后,尽量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适合的人员担任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工作岗位。除了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还要不断加强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及工作情况等进行检查,督促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6、增强队伍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实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引导管理人员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只注重实物管理向实物与价值并重管理转化,围绕资产保值增值理念,增强资产成本观念。加强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之间积极有效的沟通,定期核对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做到资产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了解症结所在,分析问题原因,向单位领导提出资产管理建议,促进资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
五、总结
终上所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要解决几十年来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付出长期和艰辛的努力。我们应当一方面认真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并充分发挥出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各事业单位及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参考文献:
[1]张弥.转型阶段构建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4).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152-0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本上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控受到削弱,国有资产产权过度分散,大量国有资产被单位无偿占用,原有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日趋尖锐和突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或标准未被严格执行,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许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存在财政预算软约束,财产配备无标准,缺乏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财产购置方面较为严重的浪费甚至腐败。
(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账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三)资产管理混乱
有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向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转化与商业化运营过程中,常因相应法制与其他约束等治理机制的缺乏以及运营无章可循而腐败丛生。忽视了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价值化管理,以致大量的资产流失,除表现为资产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为个人或小团体创收。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体制、管理上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缺乏对体制和机制的整体设计,仅仅是对管理工作做了―些规范,如建立了产权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非转经评估处置办法、占用费收取等,不少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因而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政府所有、部门占有的无序状态。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原因主要有:
1.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则是国资部门,在微观管理方面,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
2.“条、块分割”造成管理脱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财产管理实践,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常常滞后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管理队伍不整齐,有逐渐萎缩之势,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管理很不到位,有的单位由于领导不重视,基本属于弃管状态。
2.管理执法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转让、出售、处置、变卖等活动中存在着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家管理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多半是双方协商,私下交易,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中国家权益被侵蚀,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尽管国家《刑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有罪,要给责任人刑事处罚的法律条文,但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3.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账外资产数量大,资产损失现象严重。如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将购置固定资产直接从费用中列支,未计入固定资产,或将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不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或没有设置明细账的现象很普遍,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形成了大量的账外资产,导致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在整体上明晰与加强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财政管理目标、部门出资人制度、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财政部门的终极所有权、中间层机构治理与资产运营的商业化以及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建设等多个具体层面的同时,重点着眼并解决当前―些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政府授权管理、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彻底改变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种有益尝试。政府授权一个国有独资公司来接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保证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提高资产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并尝试按市场方式来经营这些国有资产。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消除传统管理体制弊端,堵塞腐败漏洞,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之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把国有资产全部收归经营中心,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运营。
(二)加强与加快必要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法律法规的真空与滞后必将导致约束缺乏之下的腐败,这点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向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化的过程中将会体现得更为明显,而相关政策导向的缺失或既定政策的科学性不足,则将会影响改革的进程与成效,而且必要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的完善本身尚是行政事业性单位与组织治理文化及其适应性建设的重要基础。建章建制,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经营中心各自的职责及权限;明确国有资产流失追究责任制。资产管理的机构、队伍、信息系统及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三)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与统一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亦是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一个单位或组织需要购置何种资产、如何配置与处置资产,应当充分分析其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二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亦即编制预算的过程。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旨在资产购置的科学和配置的合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上防止政府部门或单位组织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上的盲目自我扩张。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结合部门预算、财务预算,构建一种新型的财政预算体系。
(四)在强化预算管理的同时,强化部门协调,尚须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调剂与清理制度
着重把握好资产的“入口关”、“出口关”。资产购置(形成)从政府采购开始,由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统一支付,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评估、调拨制度,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对于各行政事业性单位与组织需要新购与新建的资产,应尽力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并以此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必要时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鼓励与促进资产占用单位通过资产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及时将闲置资产转化成有效资源。本着“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集中调剂、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强化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其重点是要强化使用管理、加强处置管理、完善收入管理,并规范配置程序。财政部门具体承担行政事业资产监管职能,对资产的占有使用运营情况进行监管。通过清查、整合,所有的行政和事业单位资产划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大类,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单位及保值增值责任;经营性资产,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以授权经营方式统一经营,收益上缴财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产生新的腐败。
另外,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整体变革与完善本身是一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渐次推进的过程,任何激进的方式或行为选择均不可取,而当基于相关政府规制与其他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选择理性的渐进式演进。
参考文献:
[1]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方虹,刘春平,牛晓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调查研究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
以甘井子区为例,现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政府主体、(财政部门)统一要求、使用单位分级负责,国资管理人员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该区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特点:
(一)夯实基础
2001年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挂牌在区财政局),国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础单位实地调研、检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工作制度》等10多项制度。
(二)管理日趋规范
强化资产配置、处置和使用管理,严格把控资产采购、处置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注重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产权管理、资产收入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管理配置
针对资产占用结构失衡、缺乏统一配置标准等情况,对全区行政单位资产配置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资产使用年限、成新率进行了细致分析,按照先难后易、先同后异的原则,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增量调整存量结构,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政府采购预算对资产配置的约束作用,杜绝奢侈浪费;对无偿转让、出售、报废等资产,按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后残值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国有资产进行调剂,使资产发挥应有的最大价值。
2、加快信息建设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209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重要资产进行电子卡片管理,按资产类别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基础资料。2008年,与14个街道国有资产数据库实行联网工程,使区财政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213个,实现了全区国有资产动态数据联网。2014年,对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改造升级,在实现网上办公的基础上,力争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动态及时传输等目标。
3、开展资产清查
定期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掌握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梳理国有资产的保有数量、主要类型、资产质量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资产经营和收益入帐情况,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要求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三)成效逐步显现
重视产权管理,强化收入管理。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资产移交给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具体管理,解决闲置资产日常维护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资产效益等问题,提高了闲置房屋资产使用效率;为更好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变更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产权,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对全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对规定金额以上的国有资产产权实行进场交易。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量资产家底有待进一步理清
有的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固定资产的盘点规则和要求没有建立起来,存在重复记账、资产名称录入与实物不符、多项资产一笔记账等问题;部分报废、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帐,没有及时办理报废等相关手续,资产处置手续交接或传递不及时和帐务处置不及时,造成资产统计不实。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脱钩。
(二)国有资产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因有关制度不够完善,新的规章制度还未出台等客观原因制约,预算审批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尚没有统一配备标准的资产预算申请审批不严格,很多单位尤其是强势权力部门资产充足甚至闲置和浪费,加之尚未形成良好的调节机制,有富余资产的行政业单位不愿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需要资产的部门往往也不愿意使用调剂来的资产,而是更倾向于重新购置新资产。如此一来,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国有资产绩效观念仍需进一步加强
国家拨付给行政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或者磨损,国家不要求其偿还。行政事业单位从国家取得的国有资产的无偿性是催生行政事业单位“重预算申请、轻资产管理”思想的根源。换句话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认为是在“花国家的钱、办公家的事”。“管与不管、管好管坏”对于单位自身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就造成了从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到其体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管理、绩效观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
(四)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一般是由单位行政办公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兼任。这种以兼任形式存在的人员很难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资产管理工作中,更难谈以专业的态度和水平管理单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受限。资产管理不被重视必然会助长现有资产兼职管理人员的应付心态。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基本框架
财政部36号令第六条第七款要求各级管理机构要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本着将绩效理念贯穿到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这是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全面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支撑。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共性特征设计共性指标,以资产管理的重点为依据,设计包括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资产管理与运行效果等四大指标在内的分级指标体系,再通过对各个单位上报的资产管理绩效信息,分析和判断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继而为未来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制定并出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部“两令”是目前规范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级次的全国性规章。但是“两令”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级次相对较低。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首先制定并出台统一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在 “两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改进相关内容,如对于产权管理问题,要从产权的登记、变更、平台建设、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加以规定。再如要增加对违规、违法管理国有资产等行为的责任规定,明确不同部门的相关法律责任,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同时,细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的具体制度。目标是实现与土地法、房地产管理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全面协调,还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