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1

(商洛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 要:高校中存在着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应从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并运行适应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目标管理模式(MBO)概念的提出具有适应新时期特殊群体学生管理需求的独特优势,其管理方式能够分解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内在潜力,符合学生内心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超过预期目标发展.文章从分析特殊学生群体自身特征入手结合目标管理模式的特点,就如何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实施目标管理及其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09-03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40%左右,而且呈不断上升和复杂趋势,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主要涉及学业落后、网络依赖、经济困难、思想偏激、心理困惑、生理缺陷及违纪违规等类型,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是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1].当前,应当从深入了解、考察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等学校教育基本规律及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并运行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及有效途径,开展工作中需注重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增强工作实效.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管理模式是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层层分解,结合时代要求、学生自身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其品质与能力进行阶段式培养的模式.并将关爱、引导、鼓励、说服、批评、管理等教育方式融入到目标管理模式之中.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时期、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模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管理者和特殊群体学生自身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人员的合力作用,对特殊群体学生产生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整合效应,达到预期目的.

1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类型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特殊群体学生是指在教育机会及教育资源享有、经济状况及身心健康、权益维护与实现、人际交往与情感、竞争能力与自身素质、就业机会及未来发展选择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境况的学生群体.当前,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类型主要有:学业落后、心理障碍、生理缺陷、经济困难、网络依赖、思想偏激、违规违纪、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等不同类型,他们往往在学习、心理、生理、生活、感情、就业及人际交往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又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2].特殊学生群体集中表现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的同学养成一些不良嗜好,出现内心空虚、精神委靡的问题,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3].他们缺乏正确的判断力,纪律观念意识淡薄、家庭经济困难、身心不健康、综合能力不强等导致就业困难[4].

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国内外大环境,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致使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所扭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地区性政策、文化、经济、社会保障差异;社会不良风气、环境的影响;家庭发生变故或遭受自然灾害,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校管理方式方法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帮扶措施不得当;家长管理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缺乏监管;学生自身先天性生理缺陷、性格怪异、人格发展不完善;学生后天养成不良习惯、学习基础差、自制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目标、综合素质不强等.新时期高校特殊群体学生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顽固化特点,他们承受着经济、学业、情感、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5].面对特殊群体学生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必然会产生冲突,必然会对高校管理方式形成新的挑战,并危及高校和谐与安全稳定,因此,对特殊群体学生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传统管理方式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效果不佳的原因

传统管理方式之所以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失灵”,是因为传统管理方式强调整体化、外部控制和指导,注重程序、规则和过程,实施过程中易失去方向,过多的规则、程序及要求使得特殊群体难以达到或完成预期目标[6].传统管理方式不注重特殊群体的个人发展,主要依靠制度、奖惩、发号施令和鞭策给特殊群体学生实施压力,再监督他们以期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缺少自主决策、自我选择的机会,这与特殊群体学生追求崇尚个性、自我发展的自身特征相冲突,进而产生管理矛盾,管理效果不佳.面对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问题,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及高校学生管理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新对象,从特殊群体学生的自身特征及实际出发,对他们需采取目标导向性强、外部控制力度弱、内因作用为主的新型管理方式.

3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目标管理模式

3.1 目标管理概念及内涵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的,并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总目标以及与其相一致的子目标来指导员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7].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概念包涵统一、明确的目标,各个部门或员工的子目标以及自我控制原则等三方面的内涵[8].目标管理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民主的、参与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9].

3.2 目标管理模式适应特殊学生群体管理需求

目标管理的目标统一性和自我控制性特征能帮助高校特殊群体学生解决思想教育、学业完成、人格完善、职业定位、追求自我发展等问题.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目标管理模式是从特殊学生群体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及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群体各阶段管理任务及目标,实施自我管理及有效控制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的目标统一性,有助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明确学业任务、增强学习动力、树立正确职业定位[10].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特征使得学生管理者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方式更加开放和自主,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求.通过个体引导、目标制定,自我反馈,激励控制,充分发挥特殊群体学生的内因作用.同时,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特殊群体学生的自我发展,采取目标管理模式既可做到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又可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力、增强兴趣、提高动力,促进学生自身追求进步并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 特殊群体学生目标管理实施

4.1 调查了解、分析原因确定目标管理的管理对象

对特殊群体学生实施目标管理首先要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与其本人及其他同学谈话聊天、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及家访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习情况、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交友情况等信息和情况,在全面了解特殊群体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价及归因分析,找准学生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相互间的关系.在调查研究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全面细致的原则,多方位全面了解,获取更多真实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归纳为某类或某几类问题类型,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日常的教育及管理中对特殊群体学生进一步了解[11].

4.2 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并制定目标计划

了解清楚学生的问题所在后,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分类并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使学生管理工作者心中有数,对象明确[12].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问题类型以及问题持续时间、原因、教育及帮扶措施、教育过程记录及教育效果等.特殊群体学生档案的建立从新生报到以及与学生家长沟通开始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及时更新和充实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内容,采取实时跟踪式管理并做好记录,以确保对其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针对性及实效性.结合学生自身的问题类型及个性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帮扶手段、管理目标和办法.

4.3 特殊群体学生目标管理的实施

针对不同问题类型学生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年度、学期、月、周管理的不同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并对实施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可定期或不定期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建立“谈心日”谈话制度;深入宿舍了解学生思想、生活状况;积极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加强心理疏导、完善“四级”心理健康体系;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及帮扶制度措施;与学生父母经常通话沟通、反馈信息、家访特殊学生;形成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干部、学生本人“五位一体”的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帮扶机制[1].管理过程中要形成激励,将他们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自己参与制定目标;实施有效管理,创新管理手段、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各级管理组织明确总目标、结构体系、分工明确;制定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教育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对照检查,优化方案,有效监督、控制管理措施.

4.4 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目标

特殊群体学生目标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身心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及道德观,既要“扶困”,也要“扶志”,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获得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由于自身存在某种不足或缺陷,往往会伴随自卑、焦虑、抑郁或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因此,在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内心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文艺及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活动,要尊重、关心、爱护、引导他们.通过发现和树立特殊群体学生成功的典型,来教育引导鞭策特殊群体学生,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正视现实和困难,树立自信,解决实际困难.

5 特殊群体学生目标管理监管与成效

5.1 目标明确、因人施教,制定科学实施方案

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情感体验、行为方式,要针对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情况,拟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制定个性方案及措施,采取因人施教及特殊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扶和管理.明确目标后,制定总体目标,并分解为阶段目标及不同层级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重目标轻过程原则,形式方法灵活多样,按照总体目标及层级目标要求实施具体的教育手段和措施,最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5.2 注重时效、动态跟踪,确保实施有效管理

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稳定性、易变性及突发性,要及时了解他们在思想、行为及心理上的的动态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初始状态,尽量减少损失.特殊群体学生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其思想、心理和行为也将不断地变化,因此,学生管理者应当掌握导致特殊群体学生困惑的原因,应具有前瞻性、预判性及细化性,以动态及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和行为变化,预判他们在思想、行为及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3 远近结合、统筹协调,及时完成阶段性目标

目标体系包含着短、中、长期的目标,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中、长目标主要以引导、指导为主[13].学生管理者要时刻督促特殊群体学生自觉制定总体或长期目标,并分解成多方面、多层次的短期目标,尤其是学习目标、人格健全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及自我发展目标等要既详且细,适时进行检查督促并结合阶段目标进展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管理者要明确管理任务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每一个管理目标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阶段,必须在规定的阶段内完成,要有阶段目标完成时间进度表,并按照计划和要求及时完成阶段性目标.

5.4 尊重个性、齐抓共管,全方位有序推进方案实施

学生管理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及爱好所在,懂得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鼓励他们融入团体,主动接受教育,同时做到激励内因,标本兼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与特殊群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选择目标,目标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和可衡量的,并对如何衡量管理绩效达成协议,贴合学生实际,形成自我激励[14].同时需要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及学生干部之间密切配合,加强交流及沟通,实现信息畅通,构建完善的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管理方案实施.

5.5 目标控制、查比对照,适时调整管理策略

目标管理过程中要实时进行绩效反馈,对每一个阶段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和方案策略的时效性及实效进行查比对照.一方面,可通过学生自身或者家长及学生干部的反馈,使特殊群体学生能够主动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保持正确的方向;学生管理人员要实时检查进度并对完成情况予以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近期目标,以及对中、长期目标影响,并结合实际及变化调整目标体系以及管理策略;尤其对于学生顽固不化习性或者出现变化以致难以完成的任务目标,应当寻求新的措施手段并调整管理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管理方案、措施的实施,又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绩.

6 结语

由于特殊群体学生问题类型较多、所占比例较大、管理任务繁重,而且往往多种问题相互滋生或交错并存,使得特殊群体学生在生理、心理、生活和学习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应注重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及创新性,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教育和帮扶并行,对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必须宽严得当,引导得法、注重策略技巧及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实效.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采取目标管理模式,并应用到特殊群体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及培养的过程中去,既符合教师教和学生学各方面的实际,做到教书和育人统筹发展的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实践,又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个性发展及需求,发挥特殊群体学生主体的自我激励和调控作用.目标管理模式在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中具体的实施措施、方法及手段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今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文兵.论新形势下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7(4):52-53.

(2)章志图.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维稳工作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1):93-96.

(3)马旭东.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67-69.

(4)王玉国.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6(4):61-62.

(5)刘建林.一个理念是个平台—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毛保华.新时期研究思想教育方法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7)李睿秫.论德鲁克目标管理的理论渊源[J].学术交流,2006.(8):32-36.

(8)付艳荣,郑强国.对“80后”员工的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8,(8):100-103.

(9)金一斌,黄岩.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1(9):53-56.

(10)程永波,廖晓玲.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目标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16-18.

(11)高璐.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53-155.

(12)王静宜,胡晓云.初探目标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导刊.2009(17):89-90.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特殊群体学生 教育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 Groups of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GAO Ting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ichuan,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With enroll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iversities special groups in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also there are some new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Through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pecial group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propose measures for these special groups to manag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 group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1 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学生表现出的问题

在许多的高职院校中,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需要学校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管理,这些学生们群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强,缺乏学习的自信。由于高职院校较低的录取分数线,给许多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产生自己是现代被教育淘汰出局的失败者。此外,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下,更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产生了低人一等,自己学不好的思想,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学生们考入高职院校后,自身的心理压力已经够大了,但是许多不明事理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只考入高职院校的现象很不满意,这就更加增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由于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导致其在知识的学习中存在很大的缺陷。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在某一门科目的学习中成绩很差,拖了自己整体学习成绩的后腿。不管是哪一种,都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由于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以及自己的自卑心理,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问老师,更加影响了其对学习的兴趣。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高。在我国许多的高职院校中,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帮助学生们养成爱好学习的意识,致使很多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有“教育失败者”的心理阴影,对其学习目标的选定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许多的高职院校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向进行指导,导致许多的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习什么都不清楚,有的学生还存在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误解,使其感觉自己的前途渺茫。

(3)社会适应性差,情绪波动大。目前,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片面的误解,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通常要求员工具有高学历,这给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们在入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承受着很大的社会与生活压力。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中被宠惯了,在家中受不得一点挫折。当其在大学这种独立的环境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对其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通常很强烈,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特别是考试失利以及同学间出现的矛盾,往往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其情绪相当不稳定,波动范围很大。高职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对这些情绪不能有效地自行调整,很容易就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2 高职院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教育管理采取的措施

(1)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措施。虽然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中,但是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家庭条件相当富裕,还有许多家庭连生活都很困难。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通常会在心理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所有高职院校在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特殊的帮助。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帮助他们祛除自卑的心理阴影,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其他学生的交际中,并且教师还应该教导其他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这类特殊的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如果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应该给予贫困生一定的经济支持,以此来减轻贫困生家里的经济负担,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给予自己的特别(下转第251页)(上接第240页)关怀。

(2)对于违反学习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措施。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简单地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而是应该由老师通过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其违反课堂纪律的真正原因,然后在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这类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采取真诚友好的态度,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有效排除学生对于老师的逆反心理。教师通过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们调整好心态,并且帮助其学会进行自我控制的方法,使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通过采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情绪,而是采用合适的方法让自己平息下来,再通过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求助。

(3)对于身体不健全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措施。在高职教育中,虽然很少出现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但是却不代表没有,所以高职院校还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对这类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管理。一般情况下,身体的残疾是相当不容易改变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这类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采取与身体健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学生树立一种平等的观念,教育学生们不能对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进行嘲笑或者是欺负,而是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对于这种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为身体残疾的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在对身体残疾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自尊心与信心,进一步消除自卑心理。

(4)对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措施。心理有疾病的学生,通常都是由于自卑、焦虑以及抑郁等不健康心态引起的。这类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通常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且在交往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弱势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帮助这类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公共活动,促使其迅速摆脱这种心理阴影,重新拾起自己的自尊心。

(5)对于择业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措施。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对高职生的误解,导致高职生在择业的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对有这种择业困难心理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应该帮助其树立付出总有回报的观念,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分析,然后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就业心态。

3 总结

高职院校中的特殊学生群体在心理、行为以及择业方面都存在着特殊的需求,其教育管理是相当复杂的,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辅导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特殊的教育,以促进这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1(1):89-91.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3

1.继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要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已经“普九”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要逐年提高;未“普九”地区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0%左右。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具备条件的地市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3.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招收残疾考生政策,普通高校应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4.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要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地方各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有条件地区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5.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6.采取多种措施,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将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纳入当地扫盲工作整体规划,同步推进。残疾人教育机构、各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残疾人所在单位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二、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7.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应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结合本地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8.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30万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在地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东部地区也要加大投入,按照本地区特殊教育规划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

各地要统筹安排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特教班、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和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建设。

9.做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残疾学生要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享受国家助学金。

10.加大投入,确保特殊教育学校(院)正常运转。各地要从特殊教育学校(院)人均成本高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院)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证学校(院)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

中央财政将继续设立特殊教育补助专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并不断提高。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补助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地方办好现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

各地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院)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三、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

11.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课程改革中,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特点,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能力的培养。

1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推进县(区)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

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13.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的建设。不断更新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在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

14.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建好国家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特教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5.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各省、市(地)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学研究部门和科学研究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特教教研人员,组织并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开展盲文、手语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实用。

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6.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适应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普及水平提高的需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特教师资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级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举办特殊教育专业或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各地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时,要把特教师资培养纳入培养计划。加大特殊教育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力度。注重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提高培养质量。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任教。

各地要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在职教师实行轮训,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要加强对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要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训。依托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其他有关院校和专业机构建设“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17.配齐配足教师,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省级有关部门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需求量大的特点,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并保障落实。

18.要切实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各地要采取措施,确保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得到落实。要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要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和校长的比例。

五、强化政府职能,全社会共同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4

【关键词】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一、绪论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逐步深入,以及高校教育模式的逐渐转变,加强及完善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处维护高校和谐发展的主题。另外,为有效处理高校特殊群体的管理问题,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者,必须为其的管理模式加以创新研究及尝试。

二、高校学生特殊群体形成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有力促进本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水平。以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物质利益与利润追求的观念,使我国经济与社会活动中出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进而产生贫富分化、就业困难、严重腐败等问题。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办学制度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以往政府的单一承担变为至今学生教育经费的教育模式,造成我国的贫困生逐年增多。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甚至多数大学生扭曲了“三观”的观念。部分学生过度追求享乐与个人主义,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少数学生缺少责任感,集体主义的观念不强,这些社会弊端均影响较多大学生的心理平衡。

2、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是家庭,而父母则是其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人们通常是通过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行为以认识客观现实,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少数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严厉,造成多数孩子出现叛逆行为。部分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致使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缺少信心与自控能力。部分学生基于家庭生活拮据,承受过重的生活与学业压力。或者有些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原因,而产生自卑、郁抑的心理,进而歪曲自身的恋爱观。近年来,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逐渐增多,其缺少较多的父爱、母爱,进而缺少健康的教育,缺少安全感。因此,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联系。

3、学生自主学习及就业压力的干扰

高校学习、高校生活与中学的全然不同,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压力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生活的期望过大,进而导致产生的落差越大。学生无法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每个学期均有多门学科的考试不通过,若学生对此产生自卑的心理,无法克服难题,最终将难以摆脱这种学习压力大的阴影。少数学生设计的目标过高,但能力有限,最后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比如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的等级考试等,学生均考前会出现紧张不安、难以入眠、试后悲观失望的现象,长久下去,便会形成心理障碍。此外,学生刚踏入高校的大门,便要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此刻,其将会撕破头脑、想尽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就业筹码,却失去了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为此苦恼不已。就业压力的影响,也会给高校校学生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对此,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极其重要。

三、目前高校特殊人群的类型及体现

根据心理学理论,群体主要由互相影响、依赖的人构成,群体中各成员间常存在面对面接触或者互动的可能。目前高校特殊人群的类型及体现主要有:1、经济困难型。对于这类学生,由于不善于交流、性格孤僻、自尊心较强等,易表现冷漠、自我封闭的现象。对此,可借助多渠道进行资助这些学生,如国家、政府及学校设置的贫困生奖学金等。积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工作,以便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此外,选用临时补助与定期补助有机结合的方式,对经济困难型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等。2、心理障碍型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对学习、就业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承受不强,进而出现孤独、自卑、焦虑不安的心理。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疏导其的心理,正确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使其学会自我调节。或者设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室,以便疏导及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构建友好的人际关系,真正面对自我、走进人群,从而获得应有的信任及理解。3、沉迷网络型的群体。这些整夜耗于网络游戏,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满足感的群体,易于出现责任心不强、自律能力低及厌倦学习的心理。因此,可通过多种途径加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国家应加强高校附近网吧的整治工作,杜绝大学生通宵上网。其次,重视网络资源的监控与管理,尽量减少黄色网站或者不良信息的出现。与此同时,不断开发高校的网络资源,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好服务。最后,对痴迷网络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对于违纪或者学习受挫的特殊群体,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

四、目前加强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关心学生特殊群体,关爱学生中的特殊个体,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从处理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始,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接近生活、接近学生,以有效增强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完善的经济支援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必将有所调整。通过“扶贫”结合“扶志”的形式,鼓舞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未来人生的挑战。首先,设立助研、助教等新型的勤工俭学岗位。在高校学生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鼓舞学生通过业余的时间,配合教师组织科研教学的活动,以全面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其次,设置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置专项的奖学金,尤其是奖励学习优越、均衡发展的贫困生,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增强其的自信心。最后,和社会各企业共同联合,以培养全能的专业人才。我国各高校可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盟,利用签订协议、按需培养、定向培养的形式,使企业投资参与专业人才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2、利用科学理念指导学生特殊群体的政治教育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综合把握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努力寻找处理问题的关口,积极开展对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其的未来人生的信心。(2)利用专业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以及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配合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想的教育。与此同时,以诚实守信、技术精湛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全面实现教育和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借助思想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科教影片以及录像等进行教育,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其的共鸣。(3)积极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活动,使学生特殊群体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虚心教诲、感谢社会的和谐稳定。(4)积极组织及开展有关“责任意识”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特殊群体深刻意识到责任对自身生活的重要性,唯有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全面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人生的意义,进而有效引导其走入正常的轨道。

3、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首先,构建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信息档案,以便及时、准确及完整的了解学生特殊群体在学习、心理及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加以跟踪管理高校学生特殊人群的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政治教育。其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机构,制作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明确科学先进的心理教育内容及方法,开展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讲座答疑活动,对症下药,确保学生特殊群体的不良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高校学生特别人群的情感教育。在尊重学生特殊人群的基础上,通过亲切的语言、交友聊天的方法,努力减少或者处理特殊群体面临的困境。以尊重唤起其的自尊,以关爱温暖学生特殊群体的冷漠心灵,以激起其对学习、生活的希望。

4、树立全方位、全面教育的友好格局

第一,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阵地,能真实、全面以及直接的了解及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能给予相应的统筹安排与全面调动的措施,在学生危难时刻,更能冲锋上阵、摆脱危机、排除万难。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者,应加强提高自身的思想理念水平,逐步深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服务,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制定导师制与班主任制,全面发挥高校教师的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的专业技能。安排思政水平高、事业心强、具有责任感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及班主任,使其与辅导员积极交流关于学生特殊群体的日常行为表现,并加以研究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政教育方法与思路。第三,通过高校学生干部等部门,加强学生特殊群体的监督与管理。在各年级、各班设立相应的信息员,并由班委会、学生会以及学生党团组织等学生干部受职担任,让其定时检查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学生早退、迟归等情况。与此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努力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报告、密切跟踪的教育。

五、结束语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5

一、中职学生特殊群体的含义

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是指中职学生中具有较严重的缺点或不足的一类学生。根据学生存在问题的不同,可分为纪律松散、学习困难、生活贫困、心理障碍、患病残疾等特殊群体。若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或改变特殊群体学生状况,则一方面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能较好地扭转中职学校纪律差、学习风气不佳等不良习气,为建立和谐校园起到关键性作用。笔者对所在学校通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设计符合在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及汇总,将在校特殊群体学生划分为经济特困、学习困难、纪律松散、心理障碍及患病残疾等几个群体,特殊群体学生数约为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其中纪律松散、学习困难学生比重最大,这部分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的对策

中职特殊群体中的经济特困生随着国家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的加强已基本解决,因此,中职学校主要是针对纪律松散及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及提升。人的行为与个体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关联,提升中职特殊群体的思想修养,是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新进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直接有效方法。

(一)抓住军训时机,为学生创造生活新起点

对于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每一个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他们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期,学生处要求班主任多途径了解学生情况,如通过生源所在地学校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生活背景及行为特点,及时建立并更新学生思政档案,动态掌握特殊群体情况,并注意对学生档案的保密。军训是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教官这个角色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凝聚力的。据笔者所在学校桂林工业学校多年统计,军训期间是违纪现象最少的时期。在军训期间为学生树立正面角色,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是纪律松散学生积极上进,对他们的正确行为及时肯定、表扬等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自觉约束行为,逐步走上正途。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德育体验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直接的手段。大多数特殊群体学生不良人格或行为的形成是由于其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引,缺乏关心、关爱、友爱、互助、成功的体验。在德育课程中按照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由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三)改革学生管理制度,鼓励学生“改过立新”

特殊群体学生的转变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实现。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将学生的行为严格地分为对错,其对于一般学生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则直接划分为错与惩,将其抛弃到对立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常因缺乏经验而犯错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更是要因人而异。传统学生管理制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特殊群体学生被动地划分到不良群体中,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初衷,不适应中职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本着育人的原则,新的管理制度应采取弹性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改错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在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中规定,表现好的违纪学生在受处分半年后可以申请降低处分级别直至撤销处分,这就在警示的同时也打开了接纳改过自新的大门。

(四)加强预防机制,分类指导,实施全面有效管理

1.跟踪学生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而不是事后处理,避免陷于“预防措施不严—事中处理不当—事后处理困难”的恶性循环。把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学生特殊群体名誉,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实施各项措施的基本原则。

2.明确特殊群体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措施。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心理自卑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作为学校,应严格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作为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学文化、学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美好未来。纪律松散的学生往往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只是单纯地通过谈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处通过合理安排学生宿舍成员,以宿舍为单元,让学生相互帮助,以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克服懒散的坏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开导学生,深入了解造成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重树学生“我能学会”的信心。任课教师则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让学生学会、学懂,重树学习信心。在学生之间则可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做组长,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开展帮扶活动。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互爱的优良品质。

3.做好教育规划,分阶段管理教育学生。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应当结合各年级特点分阶段管理教育学生。一年级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教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班主任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关注,设计引导策略。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专 业课程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因此,引导其爱专业、自觉学习专业是首要任务。此阶段可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工作能力,体会学习知识带来的实惠和快乐。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因此,重点应放在就业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训,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其顺利踏上就业之路。

4.建立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多途径掌控学生思想动态。(1)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实现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制度化,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目标,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作为家长,则可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学校步调一致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负责制,有利于学生情况的实时更新。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班主任经常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特殊群体个人档案。同时组建优秀、负责、被同学认可的学生班委团队。班委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班上同学共同生活,最容易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补充遗漏信息,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3)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手机俨然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核心,QQ、博客等平台是学生吐露心声常用的渠道,加入学生QQ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通过网络沟通,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可让学生相信教师,接受教师的帮助。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 常永强.关于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1(12).

[2] 李晗.影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5).

[3] 程允华.新时期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3).

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6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自闭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也被称作孤独症典型的症状是社会交往能力缺失、情感交流障碍,具体表现为难以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低下,兴趣和行为活动单调、重复、机械等,这导致他们与正常人出现了明显的区别,成为了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闭症的发病率较高,患儿数量也非常之多,为此联合国还将每年的4月2日设为了“世界自闭症日”,以呼吁人们关爱自闭症群体。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自闭症患者人数已经突破一千万,其中绝大部分是儿童,因此如何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有效的教育就成为了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传统思想理念认为对自闭症这类的特殊儿童群体,应当实施针对性的特殊教育,但这会使得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被进一步的隔离开,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治疗、学习与成长发展。融合教育与此相反,它倡导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为特殊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安置形式。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融合教育可以让他们走出生活隔离,尝试融入正常的社会群体、社会环境,这对他们的治疗、学习与成长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有助于他们回归社会主流,所以对自闭症儿童推行融合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我们需要认识到,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推行与实施并非易事,我们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讨与实践,以提高教育成效。

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推行措施

(一)家长方面

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去学习、玩耍和成长,但是在具体的家庭教育措施上,则需要进行改进与调整。例如,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了解融合教育(这需要政府、学校进行对应的宣教工作),认清融合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具体的教育措施上和融合教育的思想理念保持一致,要在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接受的情况下,让他们多与外在的社会环境进行接触,例如家长自己可以多与子女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鼓励他们外出玩耍,帮助他们培养各种兴趣爱好等等,同时要对子女加强能力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能力等等,为子女能够尽可能融入正常社会群体奠定基础。对于子女将进入正常学校、正常班级进行学习的情况,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度保护,认为子女可能在学校中受歧视、受欺负而放弃学校教育,这反而不利于子女的成长,而是要对子女有信心,并且要鼓励子女、帮助子女习惯学习班级生活[1]。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方面必须要完全的接受自闭症儿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用爱心来对待自闭症儿童。为此,一方面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另一方还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要爱护他们,不能欺负他们”,而是要从实际的行为上表现出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让普通学生能够以此为榜样,照学照做,关爱自闭症同学。为了消除普通学生和自闭症儿童之间的隔阂,教师必须要对普通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可以播放类似于《质数的孤独》、《自闭历程》、《我叫山姆》、《雨人》、《海洋天堂》等关注特殊群体的电影,让普通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去了解自闭症儿童,让他们知道自闭症儿童其实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区别,反而可能更敏感、更聪明,或是让普通学生发现自闭症儿童的闪光点,经常性的对自闭症儿童做出表扬让普通学生学会欣赏自闭症儿童,树立起普通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平等观念,完全的接受自闭症儿童[2]。

其次,学校要完善师资力量,改进教育方式,一方面要提升融合班级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融合班级教师进修学习,以研究形式进行融合教育,提升融合班级教师的职业素养,激发融合班级教师的教育信心,帮助其更有针对性地教育自闭症儿童,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化的融合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对于融合班级的教师应给予一定奖励,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难免会给正常的课堂秩序带来影响,从而增加融合班级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量,同时还会使融合班级教师产生压抑等消极情绪。所以,学校应该将融合班级教师的付出与待遇相匹配,争取融合班级教师与当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

(三)政府方面

政府应当从法律法规方面来推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完善《义务教育法》,尽快提出《义务教育法》修订补充条款,明确将自闭症儿童定为法定特殊教育对象,将自闭症儿童纳入义务教育法系列。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入学教育方面,利用国家各种支持政策,解决入学难的问题,确保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资金充足,将自闭症学生教育补贴纳入政府教育补贴计划。并出台《特殊教育法》,规定特殊儿童不仅可以与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且还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交通、午餐等免费服务。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制定平等对待自闭症学生的方案,强调对自闭症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原则,对其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的评估等做出相应的调整[3]。

(四)社会方面

融合教育既要让自闭症儿童融入到正常的学校和班级中,同时还要让自闭症儿童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因此整个社会也必须要加入到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中来。例如,政府和学校要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并呼吁他们关爱自闭症儿童,接受自闭症儿童。或是鼓励发展民间的自闭症儿童关爱保护组织,开展各种自闭症儿童社会活动,让自闭症儿童能够有机会真正的走进社会、体验社会、感受社会,并逐渐的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