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资产的管理

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1

本文针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 把可视化技术与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结合, 设计了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具有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 能更好地展现出资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挖掘出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基于数据的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1 数据可视化

1.1 数据可视化的定义

数据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综合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把海量的数据以静态的或者动态的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在呈现给用户图形的同时, 支持图形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数据可视化的实质就是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数据的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等, 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为人们分析、理解、利用数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 数据可视化应该朝着四个方向努力:a)直观化。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b)关联化。能挖掘、分析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c)交互性。能实现用户、数据之间的交互,用户对感兴趣的数据能进行深度挖掘呈现。d)艺术化。能从审美的角度, 美化数据的呈现样式, 增强数据的呈现效果。

1.2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挖掘、数据表述、数据修饰和数据交互七个步骤。数据获取是指通过传感器或者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作为数据源提供给计算机处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过滤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提取有用信息形成概括性结论, 并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过程; 数据挖掘是指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纳,从数据集中挖掘出数据的典型特征;数据表述是用规范化的语言格式,以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一般辅以颜色、过滤等渲染形式对数据进行修饰;数据交互实现数据与用户相互操作,使数据能响应用户的请求。

目前数据可视化的主要方法有基于Java Applet(用Java 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的轻量级Web 动态图表、面向网络应用的SVG(可伸缩矢量图形)矢量图以及基于JavaScript (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的第三方控件等。基于JavaScript 的第三方控件支持Java、HTML、PHP、aspx 等开发语言, 兼容大多数主流浏览器,是数据可视化的首选。

2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的增加、修改、入库、出库、维修、查询、借用、归还、调拨、领用、故障、报废等情况进行管理,为单位进行资产全程跟踪,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2.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 / S 架构,以Web 技术为核心,参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层次化设计,通过浏览器这种瘦客户端模式提供用户操作界面, 便于用户访问和查看系统信息。Web 技术成熟地应用到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和表示层。

1)基础层包含资产、耗材、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系统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和基本条件。

2)数据层包含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库。在资产管理系统中, 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分为固定资产数据库、耗材数据库、资产厂家数据库、资产状态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可视化图形库等。

3)支撑层位于表示层和数据层之间,为系统提供访问数据库的统一访问接口,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支撑层处理前端用户的查询等访问请求, 并把请求的结果返回到表示层。

4) 表示层以Web 方式为用户提供访问系统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多样化的数据呈现界面。

2.2 系统功能

在传统的B / S(浏览器/ 服务器)架构的资产管理系统中,当用户访问系统时,客户端根据用户的操作产生不同的参数提交给服务器端, 服务器根据客户端不同的请求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进行请求响应,并把响应的结果以DataTable、DataSet 等格式化的数据列表形式返回给客户端, 由客户端的数据呈现控件进行呈现, 客户端的呈现方法大部分都是列表的形式。在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中,服务器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结果以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JSON(JavaScript 对象表示法)或者其他的数据格式送给XML / JSON 数据解析器, 解析后的数据交由Java Applet、SVG 或其他第三方可视化呈现控件在客户端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可视化的呈现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等操作。

3 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MySQl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在ASP.NET 环境下进行开发,开发时综合利用HTML、CSS、JavaScript、Ajax 以及SVG 和Web前端可视化呈现等技术。在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方面, 尽可能使用WebServices、ashx、JavaScript 方法,避免在服务器端处理大量数据,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高客户端的访问速度。

系统按照楼房楼层机房/ 实验室装备四级的顺序, 逐级呈现出资产的具置以及当前情况。第一级是楼房的呈现,在这级里面,要呈现出单位的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楼房的区域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二级是楼层的呈现,在每座楼房每层建筑平面图上的机房或者实验室的位置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第三级是机房/ 实验室的呈现, 在每个机房或者实验室的平面图上呈现机房的布局等可视化视图, 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四级是装备,用户通过点击装备的图标呈现装备的具体细节。

采用SVG 技术实现用户与资产位置布局图的交互式设计。SVG 基于XML 标准,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矢量图形,可以很好地兼容HTML、CSS 等标准,具有图形质量高、占用存储空间小、动态交互性好、传输快的优点。SVG 继承了XML 的动态交互功能,能响应用户的鼠标事件。在交互式设计中,首先根据建筑物的AutoCAD 图纸生成SVG 格式的图形文件或者JPG 图像文件, 然后在SVG 文件编辑器中使用path 图形元素, 勾勒出要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再对勾勒出的热点区域设置mouseover 和mouseout 属性。

然后编写path 响应鼠标onclick 事件goURL()的JavaScript 代码:

添加了用户交互代码的SVG 图形文件另存为jzt.svg,在HTML 页面中用方式引用。

当用户的鼠标停放在客户端的建筑物布局图上机房所在的区域时,所在区域块的颜色将高亮显示;当用户点击该区域块时,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访问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参数调用ashx 一般处理程序。ashx 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的统一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访问数据库的结果序列化为标准的JSON 格式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对JSON格式的数据反序列化后, 调用第三方可视化控件进行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除了显示资产所在位置的建筑平面图外,还以饼状图、柱状图、气泡图显示资产的情况。

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地图;数据管理;编号规则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46-02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各类地理信息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各式各样的地图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导航地图、城市旅游图、行政区划地图以及各类专题图等。面对越来越多的各式地图,本文试图设计建立一套面向生产编制单位,将各种数字化地图数据集中进行系统管理的方案。

1 数字化地图现状分析

自80年代国内数字制图起步以来,经过30年的稳步发展,国内数字地图制图理论技术及各类软件系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和规模,慢慢趋于成熟。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地图在生产、使用方面都呈现新的特点。

1.1需求现状

随着个人电子设备普及,尤其是移动终端产品网络化、智能化迅猛发展,人们对地图的需求发生新变化。以前厚重的纸质地图融入到了小巧的手机中,携带更加方便,同时网络化使地图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各式各样地图充斥着网络,随时供人使用。这些都促使地图进一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同时,地图制图理念也朝着面向对象和服务发展,地图种类样式和用途更加丰富,由此供与需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发展。例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见证辉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地图集,便首次利用地图的形式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服务对象明确,并突破了传统地图集的使用范畴。

1.2生产现状

随着地图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近几年,地图生产技术发展似乎遇到瓶颈。由于自动制图仍是一个难以攻破的课题,目前仍主要采用数字化采集和矢量地图符号化编绘的手段组织生产。在设备方面,个人计算机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生产要求,因此整体上地图生产工艺手段相对简单,对专业领域门槛要求较低。在生产工艺设备发展缓慢的同时,多数地图人把注意力转向了地图内容与样式的创新,地图生产由专业地图制图软件向综合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发展,内容由单一地图要素向多学科知识融合表达过渡,因此呈现出制图手段多样化、比例尺非系列化、符号系统个性化、专题内容复杂化的趋势。例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其内一幅幅巧具匠心的精美地图插图,便是制图与图像处理技术巧妙结合的成果。

1.3存储管理现状

由于地图生产的变化,造成地图数据格式多样,数据之间联系性减弱,再利用率低的现状。通常地图数据主要包括过程生产数据和成果数据,过程生产数据因制图软件不同而各式各样,成果数据多为各类图形图片文件,如jpg、eps等,整体对存储手段和条件要求不高,因此较少生产单位对此类地图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目前大多地图数据仍局限于简单复制、刻录备份的存储管理手段。

基于上述现状,面对大量复杂的地图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是每个地图生产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方案整体设计

整个方案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数据层、编号名称信息层和地图浏览窗口,如图1。数据层主要包括本地数据和外储数据信息两个部分,本地数据主要是完整存储于服务器的地图数据,包含数字化地图成果文件(图形、图片格式)、过程生产数据、元数据;外储数据则是指由于时效性和服务器存储量的限制,需要使用其他介质(如光盘、移动硬盘等)存储的部分地图数据,在数据层只保留了外储数据的位置信息(介质存放位置等信息)和元数据文件,以供使用者参考。编号名称信息层主要功能是通过系统的编号方式给每一幅入库数据赋予唯一码,并建立索引;通过编号查找定位数据位置。浏览窗口主要实现地图成果文件浏览,并提供元数据生成读取功能。

3 编号规则设计

地图数据编号是实施数据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整个方案连接数据层和浏览器的重要环节。根据每幅地图的特性,如坐标、比例尺、专题内容、生产日期等,进行编号使数据命名规则统一,实现管理系统化,从而便于地图在系统内部的调用索引。

目前常见编号规则主要是针对单一图种系列比例尺地图编号。如1992年国家标准局颁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92)国家标准,采用梯形分幅的8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该编号规则是针对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规范性和系统性较为苛刻,无法简单套用。现代地图分类复杂,很难将所有都纳入一个单一标准的编号体系,因此一幅地图的编号可能需要融合多个并行独立的标准,从而通过交集来增强编号的唯一性和包容性。例如在《电子地图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提到的编号方法,见图2、图3。

在该方法中,共包括5个分类标准,但是可能由于单位业务领域和时间等问题,该编号规则难以满足综合性地图生产单位的需求,规则的包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参考这种多标准并行的编号方法,结合地图发展趋势,本文按照数据获取时间、地图范围、比例尺、成果类型、数据类型、地图内容、流水号七种独立标准交集的方式确定地图编号,如图3、表2、3、4、5、6、7。每个标准内部划分应笼统概括,保证每幅图都可以在各标准中找到对应编号,然后将七个标准按照常用特性优先的原则进行排序。例如一幅2014年用mapgis生产的1:5000的西安市旅游地图的编号为20146Xa11B00,全国1:5万地形图中某一幅的编号为20143Yi21A01。考虑编号可扩展性,其中数据类型、地图内容等标准仍可进一步细化,流水号位数根据生产单位具体数据情况而定。同时因为整体编号规则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为方便用户使用,编号生成时采用菜单式赋值,并支持编号标准的模糊和缺省查询。

4其他主要功能设计

为了进一步理顺图幅关系,增强有效管理,还有以下三点功能需要重点建设和完善。

在每幅地图首次录入时,将会强制录入者填写元数据,主要包括图名、系统编号、生产日期、更新日期、参考资料使用情况、数学基础、生产软件、数据格式、特殊问题记载等内容,生成元数据文件,与地图数据一同保存,从而为数据使用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记录地图状态的工具。

4.2数据管理

按照编号关系对数据进行路径管理,赋予常用的导出、复制、覆盖等功能。针对海量数据,通过编号、元数据信息、使用频率等信息对数据进行现势性分析,从而实现本地数据和外储数据的转换管理。

4.3地图浏览

针对地图成果文件,建立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地图浏览窗口,实现常用的放大、缩小、漫游等基础浏览功能。随着制图手段的不断发展,图形、图片文件往往分辨率较高,使用时占内存大、打开慢,因此在不断升级服务器硬件系统的同时如何优化各级算法,通过缓冲运算等技术,建立地图快照、预览等多种查看模式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

5 结论

数字化地图数据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本方案在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意在解决地图生产单位在数据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单位对现有数据的集中系统化管控。

参考文献

[1]周全斌.地理制图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0,8(2):44-48.

[2]聂小波,何芸,范伟,汪剑云.电子地图瓦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4):165-167.

[3]胡大国,夏先荣.电子地图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5(3):24-28.

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大数据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和发挥国家行政职能的公益性单位,其固定资产是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属于国家财产,因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国家财产安全、避免国家财产流失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各类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沿用陈旧保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管理目标。在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大数据是网络时代下多种网络数据的集合,能在海量数据信息中发现数据的相互关联性,利用常规软件进行捕捉、集中整理,形成正确的判断结果。

1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应用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介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便捷。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配置、折旧、报废等流程,均需按照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执行,这样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现阶段,如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更新,就难以与时俱进,会对固定资产管理造成极大困扰。在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需重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保驾护航[1]。1.2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流程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单位负责人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存在不重视甚至不管理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都是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固定资产无人看管、任意处置、随意购置的现象非常常见。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处置、报废等环节没有执行相关程序,损耗严重,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网络传送,经过整合后,能够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界面上全部显示出来。如果有不按流程操作的环节,将难以通过财政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核,需执行正规的操作流程,使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变得规范、完整。1.3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核算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放置地点零散、留存时间长等特点。大批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个部门,使用人员不负责保管,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兼顾每一台设备的运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审批权限不分离,固定资产的保管和账务记录不分离,使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记账金额与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不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仅根据单位领导意愿在年底编制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没有结合财政制度和实际需要上报来年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金额,出现了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固定资产在最初开始使用时期的磨损和最后使用时期的磨损程度不同。若每年按相同的折旧金额计提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剩余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2]。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计算机软件能够全程监测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存放地点等数据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更直观的依据,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管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问题。每年的损耗折旧程度不尽相同,需按照每年真实的折旧额计提折旧,从而有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1.4固定资产的监督审查与管理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没有实行零基预算,为了完成上年度的购置计划,用固定资产剩余金额集中购置,这样容易造成超标以及重复购置,浪费资源。第二,在固定资产购置时贪图便利,没有选择价格合适的商品。大宗商品交易应该由单位领导签字并报上级机关审批,但部分单位领导往往自行作出决策,或者财务人员为了工作便利而没有上报处置。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仅关注总账与明细账金额是否相符,没有去现场勘查,不了解是否足额计提折旧,是否达到报废年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跟踪记录、固定资产存放、损毁等实际情况。做不到每月、每季度、每年盘点核查和日常监管及定期盘点[3]。

2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库、领用、转移、折旧、清理、报废等过程中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能正确执行政府的规定,把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高效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每个环节能安全顺畅运行。第一,利用大数据对固定资产的各项资料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类别、存放地点等信息通过软件集中归集,进而清晰显示在系统中。第二,加强对固定资产内容的管理,管理权限、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资料存储等按模块进行区分。第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通过资产综合报表、资产折旧明细表、资产报废毁损报表、资产减少报表、资产明细查询报表、资产功能分类表等系统查询模块,对数据进行整合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正确无误地完成数据统计,使大数据功能及技术得到有效应用。2.2改进固定资产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大、金额多、种类杂,需要完整明确的管理操作流程,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成本,合理降低固定资产损耗,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度。第一,购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录入信息库,每个固定资产对应一张卡片,卡片上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型号、购买年限、金额、用途、存放地点、使用人等,对相应的固定资产形成影像资料,登记录入数据库,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第二,通过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周转明细账、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明细账,在计算机软件上形成基础数据。第三,在软件上升级管理职能,在月末、季末、年底自动生成数据报表,记录出库和入库信息,使管理人员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折旧和提前报废的原因,降低管理成本,及时处置管理损耗,为规避管理风险提供便利,使管理结果更加直观。2.3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折旧、转移、报废等过程的操作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将固定资产每个流程的运行数据都记录到数据库中,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监测到所有数据的变动情况,保证数据完整无缺,继而提升固定资产的整体效益。第二,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避免部分领导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严格按照财会制度执行政府采购任务,掌控每个环节,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实现全员管理、齐心协力、人人有责。第四,利用大数据技术,参照使用年限、磨损程度及时调整折旧率,确保每年的折旧额与具体的折旧值相符,折旧金额正确。第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监管,集中调配,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率,严格监管员工调离时疏于盘点、清查、交接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现象,降低整体风险。2.4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大数据网络平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第一,基建、财务、监督、审计部门各有一套监管系统,并设有系统权限,设立相关管理员的密码,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个人的执行权限不同,操作流程也不相同,不利于数据共享。所以各部门应该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每一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转移、报废等相关工作需取得相关凭证,手续齐全,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把控各个环节,避免出现疏漏。第三,培养利用大数据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人才,建立大数据管理理念,熟练掌握系统操作界面和录入、核对、审核、报批等实际工作,关键岗位职责不同,责任人不同。第四,实行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流通,及时传递。在数据化建立过程中保护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妥善保管密码,避免非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入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的各责任人和各环节的经手人要签字确认,环环紧扣,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不得随意更改。

3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调整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固定资产监督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财产安全,让固定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小清.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20(23):169-170.

[2]程志强,徐洁琳.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75-276.

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4

关键字: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系统 医院财务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推进资产动态化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我院在今年实施了用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用友财务管理系统,为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为配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我们做了以下相关工作:

一、前期工作

首先通过医院工作会议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

其次管理部门需要统管医院全部的固定资产,建立实物账,并按类目进行归口管理;使用部门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确定其岗位职责。财务部门需要核查账上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分类并归口到各相关科室。

第三,升级医院的应用服务器,并初步完成应用程序的安装及调试工作。信息部门配备系统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后台数据的管理。

第四,配合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制定《固定资产移交管理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等制度。

第五,对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固定资产财务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员、信息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

二、基础数据采集

基础数据采集是指对医院的部门设置、权限、人员等后台数据的归类及录入。

第一,部门数据采集:根据医院财务系统明细账的数据、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并根据医院科室的设置、管理部门的设置,将固定资产管理的使用、采购、审核、存放等部门关系录入系统。

第二,权限数据:根据医院新的人员安排,设置了院领导、固定资产管理员、科室归口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查询人员等操作权限和管理权限。

完成以上工作后,新增的固定资产全部在新的资产管理系统录入,操作人员也随时查询资产数据,解决了因入账时间差而产生的账账不符的问题,并解决了因旧系统数据需要核对及清查等工作造成的时间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重复工作。

三、原始数据的处理

原始数据处理是指将新系统应用前的固定资产数据进行核对、匹配、重分类、导入等工作,并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处理字段等工作。

为保证录入新系统的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做到帐、物、卡相符,首先进行核对工作。

(一)资产核对工作

先将旧系统中的数据经过分科室、分存放地点等数据处理后,制定成电子表格下发到各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开放新增使用人、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的单元格,要求根据现在的固定资产情况重新填写。其次是补充原来旧系统中信息不全的固定资产数据。最后是核查旧系统中存在的如重号、分类不准确等错误。上面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进行了一次全院性的固定资产实物清查。

在资产核对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发现的问题及一些处理办法:

(1)存在实物资产报废明细账上未报废情况。在核对过程中,发现实物资产已被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报废,但是明细账上还存有实物资产的情况,针对此,我们制定设备部门需要查存档、补报废手续、递交实物资产已报废的证明等单据,递交院务工作会议讨论并决定此实物资产的后续情况。

(2)资产使用部门的变。设备从购买到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的调动等原因,存在部分资产的使用部门发生了变化,此次清查,必须按现有情况,调整使用部门和存放地点。并填写固定资产转移书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3)丢失情况。固定资产丢失必须填写资产丢失登记表,并附说明情况书及请原领用人和现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

(二)数据导入

根据数据核对后的数据,并确认无误后,将新的数据导入到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

导入后,部门、人员、资产编号不能随意更改,确要变化要按系统有关流程操作。并且为确保数据的安全及可靠,数据导入功能只进行一次。

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最后需要进行的是核对新固定资产系统中的生成的资产原值、净值等数据是否与财务部门的资产明细账完全一致,做到账账相符。

四、数据共享

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互通互享,通过实行内部网络将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将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连接一起,实现固定资产从购入、转移、报废等过程的信息在同一数据库中予以实现,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时效性。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并且提高了数据传递的效率,改变了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的现状,使各科室可实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查询、监管等,落实了资产管理责任,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的一致性,提高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高校的国有资产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同时投资主体也由政府一元向社会多元发展变化,因而高校资产也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局面[1].在这种复杂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2015年底,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中,提出了高校资产管理应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有效支撑,“要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面、准确、细化、动态”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的效率,实现财政部门要求的“保障履职、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目标,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的工作,也是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支撑.

1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财政部已经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配套建立了相应的系统.随着主管部门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高校国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也显得更为迫切了.高校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具有天然联系,信息化水平也比较高,高校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适应学校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高校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资产管理资源整合的需要.高校内部各项国有资产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大数据平台后,管理层从宏观随时监控,把握高校国有资产总体数据情况.通过建立、对比、分析国有资产大数据高校资产管理者可以清楚看到高校内的设备、教室等资产的利用情况,根据其利用率的高低决定资产购置、更新和淘汰,避免可能产生的重复购置和不当淘汰、避免可能的浪费,充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2].高校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规范性的需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多个环节.在现实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资产的数量、成本、分布、权属等基本情况认识模糊,不能真正了解国有资产管理、不按业务流程操作或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依托于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工作,通过明确工作流程,基于国有资产数据库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流程,使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理解与操作偏差变小,流程化、程序化的操作就会使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得到有效保障.高校需要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发展性问题的需要.高校国有资产量在不断增大,如2007年清华大学国有资产总价值为117.56亿,固定资产35.01亿,到2015年底达到了479.42亿.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日益庞大的高校国有资产进行日常处理越来越显得必要.高校庞大的资产数据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建立统一的学校资产数据库,可以使高校与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联系由静态转向动态,由数据汇总转向数据明细,可以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这不仅可以使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也能使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充分了解到资产配置、使用等情况,进而对资产管理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讲,高校在信息化工作方面还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单纯重视实物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对资产账目等价值管理流程重视不足.对实物管理的单方面重视会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行政化,还易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局部自成体系,忽视资产管理与效率的提高[3].从实物流来看,真正实物流入高校是从设备采购开始,进而设备在使用单位被使用、折旧和维修,最终报废流出高校.从价值流看,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动始于财务部门的付款,随着使用部门的使用,在价值接近于零时,由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最终报废流出高校[4].在这2个过程中,由于忽视了价值管理,导致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产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甚至有些资产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在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资产管理将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2种意识相结合,能更好地体现出资产信息系统的特点.(2)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分散化、多头管理现象.高校国有资产形态多元,仅固定资产就有房屋、土地、仪器、设备、家具、图书、文物、陈列品、构筑物、动植物等分类.资产形态多元化导致资产管理部门的分散化,对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就出现条块化.虽然不少高校都成立了资产管理处,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同的资产有着不同的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大而全的系统,将所有部门的工作流程、需求都覆盖在内.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日常业务特点,在部门本身业务范围内进行开发.由于开发人员不同、数据结构不同,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缺乏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所以部门软件之间很难交流与共享数据,完全是独立的体系.在不同类型的国资管理系统之间传递数据,还要通过人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转化与倒入、倒出,问题和差错在所难免.另外,学校财务信息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也存在此类问题.具体表现是财务部门对于资产的入账信息过于简化,不能集成在一个平台,基本上就是汇总数据,最多细化到教育分类的大类的汇总数据.这些资产在办理财务入账后,财务部门没有资产的明细作为数据的有效支撑,无法实现后续的资产运行效率和效益分析,使学校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退出的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进而不能适时反映资产动态变化.(3)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理论上讲,高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属于财政部相应系统的末端,是整个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进行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资产系统运用效率取决于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资产管理人员不单单要及时将资产各类信息录入系统,还要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把好关,实行动态管理,使资产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信息报告,并开展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等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类负责”的方式.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匮乏是普遍现象,很多管理人员为兼职或临时调任的形式存在,难以专业的态度和水平管理单位国有资产[5],有效地发挥资产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

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框架

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进实质上反映了高校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资产管理成为由相对粗放式管理转向相对精细化管理,由数据报表式统计转向资产数据流程化管理,从分散管理到支持学校整体决策管理的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充分考虑贯彻财政部等上级部门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才能使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更贴近实际.

3.1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要体现数据全面的原则

高校资产涉及的种类多,每一类的资产日常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校资产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学校各类资产基于财政部等上级部门标准进行分类存储,通过校级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学校具体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过程中数据处理过程相衔接.建设高校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要兼顾不同类别、不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应用系统,将资产基本数据库与应用系统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北京科技大学资产管理处钱大益等人认为[6],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资产采购、仪器设备管理、大型设备共享、房地产管理及实验室管理数据统一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姜山等人认为[7],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涵盖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不动产信息化管理,在建工程信息化管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管理.从清华大学实践情况来看,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分为如下3个层面开展:第一个层面是归口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应用系统.目前学校有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家具资产管理系统、图书资产管理系统、无形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归口管理部门的系统基本上都基于学校信息门户运行,主要作用是在于开展学校各级单位日常的资产业务管理,包括资产卡片的建立、变更、调拨、处置等业务流程,是整个学校资产管理的起始节点.第二个层面是学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与相关归口资产管理系统的衔接机制.相关系统主要包括附属单位资产数据系统、学校财务系统、教育部等上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除了校本部之外,清华大学还有10多家的附属单位,与附属单位的资产管理数据进行衔接,是保证资产管理数据全面性的重要内容.与财务系统对接,可以实现资产数据与账务数据协调一致,通过资产卡片数据,可以解决总账与明细账的对应问题.第三个层面是学校校级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校级系统定位于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数据平台,以归口部门建立的资产卡片为基础,建立起校级的资产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通过与归口管理部门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更新、维护各类资产的资产数据卡片,实现资产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进而实现学校的数据平台与归口管理部门系统数据的一致性(见图1).学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与教育部等上级管理部门的数据对接,在数据平台上形成财务类、资产类及各种综合资产数据运用等资产数据全口径各类报表.

3.2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要体现准确原则

随着资产总量的逐渐增加,资产信息管理的难度也图1清华大学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图会相应地增大,准确性的问题成资产信息系统建设解决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以清华大学仪器设备为例,截止2015年底,学校140家校内单位在实验室与设备处资产管理系统中开户并进行仪器设备日常管理,120多家单位开户并进行家具日常管理.仪器设备年终存量28.5万件,家具年终存量39.3万件[8].由于仪器设备、家具类资产具有数量多、存放地点分散、领用人员较多、部分资产移动性较强、资产处置量大、实物和账务处置不同期、操作不及时等原因,要求准确地反映这2类资产的真实状况困难较大.根据学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实验室与设备处在系统建设中建立年检对账、闲置资产调剂以及资产处置网上审批等功能,并与学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接,使归口资产业务管理内容更完整、准确.学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接口单位、教育部系统进行对接,基于资产卡片进行数据交换,使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校验、控制,重点解决数据与资产卡片明细对应的问题.

3.3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要体现动态原则

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管理过程中,资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会呈现出递减趋势,会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产生失衡.在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对资产的这种过程性的特性有所体现.以清华大学为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清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已开发完成了“清华大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同时该平台也已经与教育部的CERS全国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和科技部的大仪共享平台对接.管理部门还制定了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流程及审批规范,未开放共享的设备依照流程可以方便地入网并开展开放共享服务.在资产配置环节,学校还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备了资产处置的工作流程,使处置管理与学校国资委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相关联,使资产动态过程更为规范.3.4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要体现评价原则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是近年来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一项工作要求,也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财务支出结构的一个手段.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在相关绩效评价课题中提出,可以按资产投入和产出过程分为资产管理活动指标、资产管理产出指标.其中资产管理活动指标分为组织管理、账目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产出指标分为资产配置公平、资产安全安好、资产利用效率和社会目标实际等方面[9].华南理工大学自2010年起,连续5年撰写了“华南理工大学国有资产发展报告”,利用校内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等19个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了国有资产配置状况,分析展示了各类资产的规模及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设立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学院进行绩效评价,形成各学院投入产出的薄弱分析诊断报告,对学院的资源配置方向和数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持[10].这种评价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在进行国有资产信息化过程中充分调研、细致谋划.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利用数据库常用的数据仓储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分析系统,进而根据高校资产管理不同的需要随时进行资产大数据分析.

4结语

由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行政部门有很大的不同,高校间由于资产类型、资产配置、资产规模、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也会千差万别.围绕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作者:张军民 连彦青 单位:清华大学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刘小奇.高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选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133G134.

[2]腾雪松.大数据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3G204.

[3]吴红卫.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19G220.

[4]王晓燕.基于管理节点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7(1):81G82.

[5]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6]钱大益,杨超华,刘仁霖.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构想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63G366.

[7]姜山,毕远强.关于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74G176.

[8]赵庆双,高云峰,窦莹,等.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4(1):260G261.

数据资产的管理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68-01

1、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分析

首先,上级部门无法对各项资产信息进行实时的管控,而基层单位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资产实物与价值不符合的情况,极其容易导致账实不符,使得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其次,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分析数据,而这正是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之一,因为电力企业需要分析的数据数量非常庞大,分析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分析过程中,又缺少相应的维度,因此无法对资产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也无法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帮助。

再次,企业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比较多,整个管理链条比较长,极其容易出现管理脱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

最后,企业资产信息并不集中在专门的业务部门以及专门的系统中,分布十分分散,而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系统之间存在着比较大差异,数据也难以统一,因此共享十分困难。

2、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构建

2.1 建设目标

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首先要能够实现数据共享,让不同的业务系统的数据都得到融合成为统一的管理平台;其次是要能够把资产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报废处置等各个阶段都完成统一;再则是在第一时间对企业资产的全寿命全部阶段的成本数据都掌握;最后是要能够将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起来,在管控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起到激励的效果。

2.2 总体构架

在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当中,利用的都是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借此来实现对于资产管理的优化操作。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够少了展示与应用平台的技术架构作为基础。在企业的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当中,建立的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以及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样的双体系双平台的架构,对于企业来说,借助于展示平台的模块就可以实现对于资产报表的分析或者是资产的综合管理等,而借助于应用平台,则能够实现对于资产管理审批或者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等。

2.3 双体系双平台架构

2.3.1 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当中,资产地里信息查询则是需要对过去的财务部门只掌握资产价值信息而无法对实物信息情况掌握的情况进行改变。利用系统来完成对于资产的价值、地理和实物信息的结合,最终将基于地理只能的资产管理分析模式彻底形成。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意味着需要从项目与资产管理、系统操作与绩效评价等方面来将项目成本的管理规范建立起来。资产移动盘点模块需要涉及到现代移动计算、嵌入式开发、手持尖端设备等技术,借此来完成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与管理。

2.3.2 资产管理数据审核

为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效率和企业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在规范性、合理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几个方面设计审核标准,进行企业内部资产管理信息的审核工作。通过数据审核,既保证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效率指标,又强化了财务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数据方面的沟通,实现了更高效的资产管理信息同步,规范了企业内部资产业务。

2.3.3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资产管理的业绩或绩效指标的展示需要借助于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展示模块,而这个模块也同样可以借助于业务规范或是资产运营、盈利等方面来将设计指标问题解决,更能够实现对于基础单位的定期考核,最终将资产利用率与资产管理水平都提升上去。资产综合管理指标展模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电力企业的财务与资产管理指标都展示出来。

2.3.4 资产移动盘点

电力企业资产一直都以来都无法实现年度盘点,而运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之后,可以实现对资产的移动盘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融人了移动计算技术、手持尖端设备技术等,因此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移动式盘点,除此之外,还应用了二维标签技术、RFID技术,从而能够固定资产展开实时跟踪,这对电力企业资产账实相符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3、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创新

3.1 全面升级管理模式

在企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当中关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不但将原本的管理模式当中涉及到计划规划与项目建设或者财务、运维检修等的一些阻隔都打破了,更是让不同的资产类别在不同阶段的信息都完成了平台上的统一与贯通。

3.2 达到资产实时跟踪

一是建立资产身份卡,实现企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产、实物台账和资产台账一一对应的效果,是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数据基础。二是提高了资产盘点周期的效率和数据可靠性。三是盘点数据与账目的一致性大幅提升,能够摸清企业自产的基本情况,并且及时发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资产、数据、账目等数据的质量。

3.3 实现资产动态追踪

将单个资产身份证建起起来,无疑是将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打开了,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关于现场资产和实物台账、资产台账的对应,更是为将来的资产全过程管理给与基础数据。企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让盘点周期大幅缩短且让盘点数据的真实性增加,也让资产盘点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3.4 拓展资产分析维度

首先,它打破计划规划、项目建O、运维检修、财务等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类资产各阶段的信息在统一平台下的贯通。其次,厘清资产全寿命周期流程,明确资产全寿命各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实现对资产全寿命周期信息实时查询、稽核和监控。最后,加强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拓展资产分析维度。

3.5 提升管理监控水平

建立起了企业资产管理平台之后,利用资产规范、资产运营以及资产盈利来建立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将管理上存在的缺陷暴露出来,从而让资产管理水平有所进步。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完成对企业不同方面的分析,且做到第一时间的监控和问题的及时发现,以及任意情况的分析和追踪等。

3.6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标准采购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物资供应的综合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在典型的物资成本管理中,物资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事实上,很多的控制原则都是要求降低直接成本,而忽视其他成本。在物资管理中,应当加强对于综合成本的控制,充分考虑到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

3.7 利用平台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是材料供给成本控制的技术策略。在采购过程,如何科学实现物资经济批量采购,都应当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比如应当根据需用量与市场行情来确定采购经济采购批量大小。对于国外进口设备,应当积极寻找替代产品。要与生产管理部门一起,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实现物资成本的降低。物资采购过程中要实行“以厂代库,以市场代库”思想,优先考虑库存条件优越的供应方物资采购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而通过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