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1

【关键词】担保会计准则;内容;担保行业;影响

一、担保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担保会计准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修订的,用来规范我国境内担保行业各担保企业以及其他担保机构的行为,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担保行业内各担保企业要对会计科目进行编号。这样一来,会计工作的各个科目就会有条有理,有利于监督会计的工作,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领导以及负责人查询账目。各个科目要留有足够的空号,这样就为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增设科目留有余地。企业在设置以及运作会计科目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该会计科目符合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且结合本企业或者机构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会计科目。此外,担保行业内的各企业或者机构在填制会计凭证以及登记簿时,一定要注意在填写的过程中合适会计科目,写明会计科目的名称以及编号。

第二,担保行业要做好财务会计报告。担保行业的各企业或者担保机构在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的时候,要严格遵循我国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制定出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信息。财务报告可以分年度、半年度、季度以及月度,每一次的财务报告都要确保其真实性,且存入企业档案,以便核查。

第三,如果担保行业的担保企业或者其他担保机构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则应该与该单位制定相关联的会计报表,做好财务记录。

二、担保会计准则对担保行业的影响

(一)减少担保行业价格竞争的压力

虽然我国担保行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会使担保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换言之,担保行业内部的各个担保企业或者担保机构为了争取到合作合同,会在违反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一味地降低自己的收费标准。但是担保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业,这样一来,整个担保行业的利润就会降低,给担保企业或者担保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担保会计准则的出台,就企业规定了企业在与被担保人签订合同时,必须提取一部分的担保代偿准备金以及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称为“双金”。双金的规定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增加了担保企业或者机构的收费,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不再单纯地打价格战,能够促使企业从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改善自己的经营,提高利润的同时,也能减少担保行业价格竞争的压力。

(二)降低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

担保会计准则规定,担保企业后者其他担保机构在年末需要从企业的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金当作是所有者的权益,这项规定就使企业的担保费率高于企业的盈亏值,弥补企业可能会出现的亏损状况,降低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其他的行业在制作会计报表时,一般只会有风险准备金,对于可能发生但是尚未发生的风险或者是亏损进行扣除后,归入到所有者的权益。但是担保行业则有所不同。如上文所说,担保行业会提取“双金”。这样做,就会使担保行业的担保费率保持在2%以上,以保持担保企业能够处于盈利状态,换言之,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此外,担保会计准则还能够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做全程控制。当担保企业或者其他担保机构在与被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时,会面临着较大风险,其一是被担保的企业或者个人没有能力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还款金额等按时、足额进行还款,这样一来,担保企业或者机构就会面临着资金垫付以及代替偿还的风险;其二就是,被担保的企业或者个人在合同到期之前结束合同,使得担保费用缩水,这也是一种经济损失。担保会计准则能够于预防这两个风险,全程控制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担保会计准则规定的担保企业在年末需提取的双金,这就使得担保企业在年末可以提取到比其他企业更多的风险准备金到所有权者的账户,既能够为企业增加利润,还能够降低金融风险。

(三)担保会计准则使担保行业的会计核算更加清晰

担保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我国的担保行业会计核算十分混乱,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个担保企业之间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也无从考证,各企业的发展情况也不能给出准确的评判。担保会计准则出台,对担保行业的收入进行了细分,同时也增加了担保行业的会计科目,这样就使担保行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其收入、支出,以及财务的核算。此外,还可以将为被担保人提供服务而获得的保费纳入一个固定的收入账户,其获得的利息收入自动归入到利息账户,被担保企业或者个人支付的货款收入划入代偿收入。该准则规定在签订合同以及合同生效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属于成本费用。这种规定就使企业可以向被担保企业或个人追加一笔款项,作为成本费用,这笔款项可以纳入追偿款账户。这样每一笔收入以及该收入带来的利润就十分清晰,每一笔资金的收入以及支出都能有一个明细,便于查询,使担保行业的会计核算显得有理有据,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担保会计准则也对成本核算方法做了明确规定,使担保行业的会计核算变得更加清晰。此外,该准则碎语担保企业或者机构的抵债资产的核算方法也做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都是担保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有条理,核算更加清晰,结果更加准确。

(四)担保会计准则使担保行业会计信息透明化

从上文对担保会计准则内容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担保行业或者机构要对其会计报表进行披露。一般的企业需要披露的信息有资产的负债表以及利润表,担保行业则需在此基础上,披露被担保企业或者个人的资金的变动情况以及被担保的余额变动情况。从担保企业或者机构披露的信息内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担保企业或者机构自身的经营状况。该准则对担保企业或者机构的披露的内容作了细致的规定,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新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的说明中,增加了很多担保内容,如担保代偿金、担保准备金、担保保证金、担保业务等。一般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只有“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两个科目,担保企业或者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则增加了“代管担保金”这一科目,这样就能对不同的担保企业进行单独资产核算。

通过增设会计科目以及对企业报表进行披露,能够使会计信息趋于透明化。担保行业的业务以及经营都具有着较大的风险,而在年末监督部门对于担保企业或机构对于被担保企业或者个人进行风险评估之后,将担保机构应获得的担保准备金以及被担保企业或个人的资产信息进行披露,这样就使担保企业或者机构的实际经营状况十分透明,使投资者或者被担保人都能对其能力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五)有利于担保行业进行融资

从国际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一般的发达国家内部都拥有完整的担保体系。然而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担保行业的起步晚。再加上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行业风险性高,使得担保行业在资金筹措方面缺乏吸引力、举步维艰。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担保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同,投资者很难从担保企业的财务账目上了解它的实际经营状况,这就导致了投资者即使在最初有投资意愿,但是一旦看到账目后,就会因为无法估计投资风险而望而怯步。不过,这种融资困难的局面随着新担保会计准则的出台而有了很大的改善。它一方面统一了担保行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另一方面设置了相关的明细科目,对担保行业的会计核算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担保行业的在处理日常财务的过程中更加方便与简洁。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担保企业开展融资活动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刘姚.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26)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2

关键词:福建省;茶叶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06-03

Conce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of Tea Enterprises in Fujian Province

Chen Qingwei et al.

(College of Horticul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hinese Oolong Tea Industry,Fuzhou 350002,China;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T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158 tea enterprises in fujian provinc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tea enterprise risk,and financial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business process and service features of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assets evaluation and the tea product features cannot be effectively cohesion, loan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widely distributed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financing demand characteristic does not adapt the reality of the proble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termediary services, and government security three aspects such as recommending opinions, gradually break the tea enterprises small in scale, high risk, less collateral,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financial services, build the system highly effective, the information, products, service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Fujian Province tea enterprise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Fujian Province;Tea enterprises;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近年来,福建茶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正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与从事茶叶生产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约占全省人口的1/10。2014年福建茶叶产量29.86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居全国第一位;茶园种植面积21.73万hm2,居全国第五,毛茶产值110.58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式正在加速形成,国内外金融环境复杂多变,茶叶企业经营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帮助福建省茶企业面对未来5年间产生的500~800亿元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其融资难等问题[1],这些都是福建省茶企业金融服务需构建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福建省茶叶企业发展概况

福建省茶企业众多。据统计(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年鉴、国家统计局福建省调查总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截至2014年底福建省拥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共7 000多家,精制茶加工类企业1 216家。福建省精制茶加工类企业分布如图1。

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央电视台等举办的“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会”上,由省质监局申报的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以1401.38亿元的区域品牌价值和910.0的品牌强度位居茶叶类区域品牌第一位。在所有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排行榜中仅次于茅台酒。此外,茶叶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一种主要形式[2]。

2 福建省茶叶企业的风险特性与金融需求

茶叶企业的风险是来源于多方面,既包括由内在因素而产生的茶叶市场变化。茶树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例如海拔、温湿度和土壤等因子,不良的气候变化对茶叶的产量造成影响。而茶叶产量的变化将决定价格的波动,也决定着茶行业买家市场和卖家市场的转移波动。茶叶企业风险的外在因素一方面是企业经营风险。茶叶行业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一方面促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面对着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由于产品缺乏创新,销售市场难以打开;生产技术落后,经营成本高;产品信息不对称,有产品无顾客等问题,导致许多茶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被淘汰。茶叶企业风险的外在因素存在资金风险。例如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及储存等过程的经营成本增加;批发商收购茶叶时要付现金,而且价格越来越高,销售时经常会被拖欠货款,利润又比较低(净利润大多在10%以下),向银行贷款难度大,所以资金链风险高[3-5]。

在158家受调查的茶叶多以自有资金为主,部分茶企通过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合作进行融资。问卷调查显示,通过以自有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源渠道的有134家,占84.8%;以向金融机构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源渠道的茶企有68家,占43%;民间借贷有32家,占20.3%(41/221);政府资助16家,占10.1%。在8家获得政府资助企业中,75%企业获得财政贴息,50%是税收优惠,还有25%获得政府直接补助或投资或用地便利及优惠。

数据显示,82.5%(85/103)的茶企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仅25.2%(26/103)申请中长期贷款,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茶叶采收具有季节性,企业对资金周转的要求比较快。另一方面申请中长期贷款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大部分茶企很难提供较好的抵押品和担保。因此茶企更倾向于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3 福建省茶叶企业的融资困境与体制障碍

3.1 金融机构现行资产评定与茶叶企业产品经营特性的矛盾 在所有被调研的158家企业中,只有96家企业有专职的财务人员。而针对茶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的结果显示:36家企业报表没有审计,58家企业则没有报表。因此,金融机构侧重于财务性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缺乏对茶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规范的事实考量。同时,由于企业产品的特性,茶叶企业所能提供的抵押物,例如茶企业提供的茶叶,也许这些商品在市场中价位很高,但作为质押物时,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现有的要求,金融机构在贷款担保管理制度中对抵押物和质押物的范围界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叶企业的融资需求。

3.2 金融机构权限相对集中与茶叶企业广泛分布基层的矛盾 当前,金融机构针对风险的内控制度和机制不断集中至省级分行乃至更高的决策机构,贷款权限相对集中与茶叶企业广泛分布于基层茶区的现状不相适应。在所被调研的158家企业中,在2014―2015年两年间曾以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只有68家,而近半数的茶叶企业无法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这些企业贷不到款的很大层面上受限于目前金融机构贷款权限过分上收,地方支行自行权限过小的授权授信制度[6]。

3.3 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融资方式与茶企业的融资需求难契合 由于茶叶企业的产品多季特性和经营周期特点,茶叶企业具有明显“短、频、急、小”的融资需求特点,也就是说茶叶企业在贷款的时候,贷款期限短,贷款周期较频繁、贷款金额较小且获得资金的时间需较短,但就目前金融机构所提供担保方式、贷款办理时效、贷款办理周期频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方面难以满足茶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需要金融机构对传统融资方式不断创新,突破相关的机制“瓶颈” [7-8]。

4 增强福建省茶企业金融服务保障的政策意见

4.1 金融机构层面的政策保障

4.1.1 注重机制创新,形成高效信贷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定位、区域特色和发展规划,积极组建专门服务于茶企业的组织体系和服务团队,设计有针对性的业务处理流程,使服务团队专业化,审核体制标准化,服务机制灵活化,促进服务效率提升。茶叶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存在着经营不够规范,财务体系欠健全,缺少必要的抵押品的特点。从信贷评审差异化服务角度出发,既要做到茶叶企业风险和信用评估的准确有效,又要避免评估和审核流程所产生的繁杂时间[9]。因此,金融机构可在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对茶企业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借鉴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事业部设置的经验,研究出一套适合于茶企业的评价评级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茶企业“信贷工厂”,通过流水化作业实现茶企业的批量授信。

4.1.2 推动技术升级,整合茶叶企业信息平台 根据当前茶叶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可考虑将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与银监局的中小企业客户征信系统,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客户结算系统,整合海关、工商、质监、税务等各个部门的相关资源,根据茶叶企业的成长性和相关业务的进展情况,及时更新补充信息平台数据。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成长性好,有合作潜力的客户信息,充实数据库,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提前介入,为茶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咨询服务,深度培养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共同成长。

4.1.3 提升管理效率,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在组织与激励策略设计方面,要明确以“市场为主导,客户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建设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于服务茶企业的金融经理或金融团队,通过与借贷的中小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与对接,完成借贷工作,并成功完成到期贷款的回收工作,应将其收回的贷款与利息与个人经济收入直接挂钩。以激励金融服务人员与茶企业开展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着眼于培养长期优质客户[10]。

4.2 中介组织层面的政策保障

4.2.1 行业协会可利用信息和信用优势与银行联手,共同破解企业融资难 行业协会应与银行进行更多的沟通,签订合作协议;其次,行业协会同有意向融资的企业进行联系沟通,了解企业情况,跟进贷款进程,收集企业反馈意见;再次,行业协会与银行进行沟通,反映企业诉求和意见,共同探寻解决策略[11]。对此,以帮助茶叶企业发展为宗旨的茶叶协会应充分认识自身职责,千方百计为企业融资难寻出路,联手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破解企业融资难。

4.2.2 创新融资形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为了解决茶企业融资难,应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采用“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茶企业”的“鸟巢模式”[1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性,瓶颈在于其资金,所以银行和融资租赁的合作可优势互补,实现双赢。银行可为租赁公司提供充沛的资金,融资租赁公司可为银行提供可靠的客户来源和专业的贷后管理,双方合作比银行单独开展业务能更好的控制风险。

4.2.3 行业协会要做好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为了发挥“行业协会+银行+企业”模式的成功运行。行业协会要做到,第一,要研究制定促进和规范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制定指导意见,引导行业协会做好这项工作[13]。第二,要规范以提高信用、降低风险为核心的同业联保机制和反担保机制的建立,不断创新联保方式,推行相同行业的信用联保与相同地域的信用联保,在规避自身风险的前提下,有效转嫁银行信贷风险,最大限度地获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4.3 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

4.3.1 建立专项信保基金 针对茶企业的融资问题,成立合适的信保基金,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专项茶企业贷款信保基金,由农业部门的茶叶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同时由另一机构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形成常态的保障机制,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激励金融机构为茶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机会。但在信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方面,也应注意不同地区遇到的诸如政府与企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传递、基金的以及风险控管等问题,才能使这项政策得到真正的有效运行[14]。

4.3.2 提供财政贴息 在金融机构固定利率水平的条件下,茶企业只能承担50%左右的利率,此时,应由政府财政承担剩余一部分的利率,这样既能够帮助茶企业得到相应的贷款金额,也能够使金融机构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提供贷款[15]。实行财政贴息,一方面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原则,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茶企业的补偿和扶持,保证了市场竞争的良性环境,从而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整体茶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贴息对于商业性银行而言,也降低了贷款业务的风险性,有效地保障了收益。

参考文献

[1]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茶业蓝皮书)2015[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2]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茶业蓝皮书)2014[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3]易纲,宋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经济研究,2008(8):4-15.

[4]严峻私.私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6]王艳林.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J].财会通讯, 2013 (10):117-119.

[7]赵驰,周勤,汪建.信用倾向、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成长――基于长三角工业企业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2(9):77-88.

[8]李扬.脱媒: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新挑战[J].新金融,2007(11):15-16.

[9]李巧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0]徐剑,吕慧君.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模式研究[J].企业研究,2012(12):141-145.

[11]陈灏.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2]Hesterd.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and policy[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Banking,1969(3):600-617.

[13]王宣喻,储小平.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10):31-39.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3

关键词: 灾后重建;会计师事务所作用; 损失认定;资金筹措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很多事情需要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本文就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灾后重建中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 62号)明确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年第13号)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非因计算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企业未及时申报的财产损失,逾期不得扣除”;“企业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发生的财产损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根据上述规定,在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尽快全面清理地震灾害财产损失,提供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审批财产损失税前扣除。

(二)不能偿还债务的认定

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5月23日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呆账贷款核销工作发出紧急通知。通知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的规定,对于借款人因本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通知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核销贷款过程中,若不能取得法院出具的债务人无财产清偿证明的,可依据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以及内部清收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作为核销呆账的依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财金[2008] 28号)规定:“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的呆账,不得核销”。

根据上述规定,在明确呆账贷款核销政策的基础上,因地震灾害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的企业需要尽快全面清理地震灾害财产损失,提供包括借款抵押资产在内的财产实际损失情况,及时向金融企业等债权人提出核销贷款申请。

(三)重建资金的筹措

在银根紧缩和汶川地震的双重影响下,受灾企业资金空前紧张,灾后重建融资困难突出。据统计,六个重灾市州中小企业恢复重建大约需要资金超千亿元。截至2008年6月30日,四川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向灾区发放的贷款中,恢复重建贷款只占百亿,相对于所需资金的千亿元而言只是一个零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企业筹措重建资金的金融扶持措施包括:开启绿色授信通道;增加重灾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创新信贷产品;放宽机构准入条件;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这些政策无疑给受灾企业带来了解决资金问题的希望,企业需要尽快准备相关资料,提供有一定水准的恢复生产和发展经营的前景证明材料以申请资金。

二、 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一)协助企业进行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

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应在证据保留期间及时申报审批,也可在年度终了后集中申报审批,但必须出具中介机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的损失鉴定材料。一般情况下,受灾地区的主管税务机关会根据监管要求到“现场取证”,但受限于人手、时间等无法全面参与企业财产损失清理工作。因此,税务机关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财产损失鉴定报告审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协助银行对企业不能偿还的债务进行认定

豁免地震受灾企业的部分债权是灾后重建的第一步。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举措,豁免债权将会变成利益分赃。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有权利仔细审核损失情况,但却可能出现其工作人员与企业内外勾结,趁核销过程进行抽逃废债。因此,地震损失到底有多少,到底该核销多少债权,应该充分利用外部中介机构的审核结果。

(三)协助企业筹措重建资金

地震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但并不一定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有的企业经营情况和市场前景都不错,地震使它们遭受损失,经营暂时停顿,但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灾后重建并帮助周转,这些企业很快就可以恢复原来的生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甚至可能通过重建升级原有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等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财政、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者等方面均有可用于企业灾后重建的资金,但是需要企业提供有相当说服力的恢复生产和发展经营的前景材料。受灾地区很多企业目前尚不具备灾后恢复重建方案、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的制作能力和经验,这就需要中介机构发挥专家优势作用,协助企业做好相关材料,争取外部资金。

三、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方面

为了降低风险,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担地震相关工作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坚持财产损失认定原则,从严把握,做到界定准确、数字真实、证据充分;事实不清不核销、程序不全不核销、责任不清不核销。由于在现行文件中,对地震损失的界定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注意与企业、税务、财政等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准确把握政策。注册会计师还要综合各方面意见,尽可能使专业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各种需求。

(二)在对企业不能偿还债务的认定方面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4

一、银企关系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银企关系是国家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内部性联系,资金分配不存在市场交易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银行走向商业化,银企关系发生剧烈变化,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资金周转不畅,不能归还贷款,从而制约银行业务运作。在企业负债中,银行为最大债权人,企业的巨额债务,加上企业偿债能力差,直接激化了银企矛盾。

二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削弱了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因为企业债台高筑或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倒逼银行不良资产猛增,直接削弱了银行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银行都是责、权、利对等的追求收益最大的理性经济人,银企关系以市场为纽带,通过“市场——价格(利率)”机制,在尊重和维护交易规则的基础上,实现其协调和运作。

二、新型银企关系的基本特征

新型银企关系表现为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选择、规范经营、融合生长五大基本特征。

(一)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强调必须承认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是有其自身利益的经济法人,必须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不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是市场的参与者,必须确立其独立自主的经济法人地位。

(二)平等互利

作为市场的成员,企业和银行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作为资金借贷的双方,它们又是互利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和各种服务;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也离不开企业的需求。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并得到银行的各种服务,而银行获得利息及服务费收入。企业和银行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任何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都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三)相互选择

市场活动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这就要求银企之间进行公平、自愿、机会均等的竞争,实现相互选择。银行不再承担对一批固定客户提供贷款的责任,而是选择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基本客户。同时,企业也要选择实力强劲、诚实信用、服务周到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以满足对资金和各种服务的需要。

(四)规范经营

市场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经济,各种利益主体在参与市场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其严密而完善的游戏规则,恪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商业道德,依法规范经营。这是保证市场活动正常进行、避免混乱和无序、维护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维持他们之间正常关系的前提条件。

(五)融合生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混合生长。这是被历史所证明的市场经济成长的一般规律。尽管世界上有些国家限制银行业对工商业的直接投资和经营,强调分业经营,但金融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今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姻,以产业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多功能、全方位发展的,金融产业集团有助于银企双重效益的实现。

三、银企双向选择机制下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十分注重贷款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我国贷款市场的变化,贷款管理日益重要,对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不是原先那种按贷款程序操作的操作型,而需要具有较高分析能力的信贷管理人员。

银行放贷时主要对贷款企业进行三方面的财务分析。

(一)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银行对企业财务分析应在掌握分析依据、把握分析要点的基础上,对贷款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也是对信贷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1.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年报中的“重要事项”是银行进行财务分析的依据

审计报告是审计专业人员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出具的职业判断。银行可将审计报告作为分析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了解审计报告的类型,掌握不同审计报告的区别,是正确应用审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审计报告有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四种类型。信贷管理人员可通过审计报告中的关键词来判断企业被出具的是哪一类型的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地反映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除……有待确定之外,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地反映了……”;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由于……原因,无法发表审计意见”,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企业未能公允的反映……”。如2006年审计人员由于无法查证st天桥来源于青鸟华光投资收益的可收回性,因此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所作的解释,包括公司基本情况、会计政策、税收政策变动、关联交易、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其他事项。银行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客观地判断企业盈利增减变动的真实原因。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存货管理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如果企业原材料价格一直下降,则“先进先出法”将大幅度拉升成本,导致当期利润的下降,但这并非企业主观行为所导致,而是政策变动所引起的。再如新税法“两税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下调为25%,这将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上市公司的税后净利,同样,当期利润的上升也并不是企业主观努力所致,而是税收政策变化的结果。

年报中“重要事项”主要包括:(1)重大诉讼、仲裁事项。(2)报告期内公司、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受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况。(3)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公司董事会换届、改选或半数以上成员变动,公司总经理变更,公司解聘、新聘董事会秘书的情况。(4)报告期内公司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的情况。(5)重大关联交易事项。(6)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的“三分开”情况。(7)托管、承包、租赁情况。(8)市公司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情况。(9)其他重大合同(含担保等)及其履行情况等。因为“重要事项”对公司正常持续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银行要重点关注。如科龙控股股东变更重要事项,导致顾雏军通过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ST猴王为其母公司猴王集团提供了3亿元的货款担保重要事项,对ST猴王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2.会计报表分析是银行进行财务分析的核心

银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十大财务指标,借助于对比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分析方法,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企业成长性。一个具有盈利能力、具备偿债能力、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性企业是银行的首选。

银行还特别关注企业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旨在判断企业有无为取得银行贷款而造假的可能。“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成本费用)”,这一等式揭示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差利润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数字,它最终要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3.银行对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

银行从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也是银行信贷分析的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企业的运行情况严重脱离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那么,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应受到特别关注。如在水产品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而蓝田股份2000年农副水产品收入约13亿元,高于同业平均值约3倍,引起信贷分析者的重视。

4.银行对企业进行现场分析

必要时,银行可通过现场调查,判断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现场调查结果是判断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确定贷款或投资对象的核心依据。如银广厦2000年度会计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向一家德国公司销售萃取产品,通过现场调查(因特网),发现其主业是机械产品而非萃取产品,从而得出银广厦虚列收入,有造假行为的结论。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用分析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很多因素是不可量化的,银行为了避免贷款风险,保障贷款安全收回,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信用分析。定性信用分析主要是对被分析企业的“性质”要素进行评估的方法,通常可采用5C、5P、5W方法。5C指贷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环境条件Condition。5P指贷款人People、借款的Purpose、还款能力Payment、还款保障Protection和贷款展望Prospective。5W指银行对贷款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借款人是谁Who?为何借款Why?借款人以什么作担任What?何时还款When?怎样还款How?

(三)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其特点是以借款人最终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风险,对五类贷款实行分层控制,银行针对贷款的不同形式,有的放矢地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特别是明确了各项还款来源的主次地位,突出了主营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地位。因此,银行特别是信贷管理人员会借助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实际偿还贷款的能力,以加强贷款管理。

四、银企双向选择机制下企业对银行的财务分析

企业衡量银行的优劣和对银行的选择可以通过银行资本充足性、银行表外业务及银行报表三方面进行财务分析。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财务分析

企业在选择银行时,应着重分析银行财务状况,用从量向质转化的观念去看待银行,即根据资产风险管理原则,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进行分析。按照国际《巴赛尔协议》规定的标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4%,或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风险资产总额≥8%。资本充足率过大,说明资本不能被充分利用,影响利润水平;比率过小说明资本量太小,负债或借入资金过大,影响银行信誉。

(二)银行表外业务财务分析

银行表外业务主要指账外资产。有时,银行为了逃避贷款规模控制和比例控制或出于某些原因,将发放的部分贷款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虽然《巴赛尔协议》列举的表外项目有些在我国银行并不存在,但其中一类重要的表外项目,即《巴赛尔协议》所称的“贷款的替代形式”在我国同样面临。如负债的普通担保、银行承兑担保和可为贷款及证券提供担保的备用信用证。担保、承兑和备用信用证对银行来说是或有负债,也可以说是或有资产,《巴赛尔协议》将这类业务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定为100%,可见其风险很大。要真实衡量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必须将这些表外业务考虑进去。

(三)银行报表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的各种报表,企业在确定其所计算的比率和其他指标时,一定要有所指向,这是运用各种数据的前提。如对商业银行的未来趋势分析,企业财务人员应以某个商业银行的历史资料对比该商业银行以往年度的做法,来观察和分析比率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作出鉴定。再如,当某个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结果达不到公平的评价和鉴定该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目的时,还需要把该商业银行的主要财务指标与该商业银行所属的全行业的平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与全行业有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相对准确地判断该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从而得出公正的结论。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5

一、株洲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形势喜忧参半

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株洲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总体上看,比以往得到较大改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银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融资形势正朝着可喜的方向发展,概括地讲,体现四个特征:

一是融资总量快速增长。据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库统计,截止2007年末,全市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52亿元、86.14亿元,与2004年比,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增加了37.38亿元,增长了44.35%,年均增长14.18%,高于同期大型企业贷款年均增幅1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自2004年以来出现明显转折,呈现不断加温之势。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中小型企业贷款比重一直下降,降幅达到4%,大型企业贷款比重则逐年攀升,升幅达到6%,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大型企业贷款比重却逐年下降,降幅为2%,中小型企业贷款比重则稳步上升,升幅达到12%,充分说明中小企业贷款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得到了实际支持。

二是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一些技术含量高或产品有销路、有市场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均能得到较好的满足,而一些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甚至曾有贷款而成为逐步压缩和退出的对象。在本次调查中所走访的节能环保、交通设施、农业产业化等5家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虽然反映银行贷款有一定难度,但通过他们对多家银行的接触,最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信贷满足。在人民银行监测的23户中小企业中目前尚有贷款余额的有15家,占总数的65%。

三是融资渠道多元发展。除传统的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外,企业在股权融资方面有新拓展。譬如,醴陵市的瓷业较为发达,这里的企业大部分上通过集资入股组建而来。一些企业通过引入新的合作伙伴,增加资本金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是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各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每年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融洽双方关系,同时,还积极引进中介机构辅助企业上市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与银监局也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调整经营方向,主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设立相应的专业部门,简化手续,缩短信贷期限,为中小企业融资便利进一步创造好的环境。

尽管中小企业融资形势不断好转,但值得忧虑的是,与株洲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比重偏小。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全市企业贷款的56.09%、全市各项贷款46.57%,与沿海发达地区比明显偏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二是融资效率偏低。目前银行信贷操作尚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小、频、快的要求。三是融资成本偏高。据测算,中小企业贷款所要承担融资成本包括评估、登记、评级以及银行上浮的贷款利率等各项融资费用,一般要达10%以上。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合力解决。

二、株洲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四大制约因素突出

株洲市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地讲,主要在四个方面:

1.融资观念因素。“要融资找银行”的单一融资意识目前在株洲还比较普遍,中小企业融资目光仍过多集中于银行,对证券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式缺乏了解,过份依赖银行贷款;一些银行也不能正确把握形势发展趋势,仍热衷于大而集中的批发业务,不愿涉足零散而小额的中小企业贷款;地方政府对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换的金融格局变化趋势的认识也不够到位,以至在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战略举措不多,对银行期望过高。

2.企业自身行为规范因素。最关键的是资信认证难度大。银行贷款的前提是能获得企业的资信证明。而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现象突出,既没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又无规范化的符合银行审查要求的财务报表和资信证明材料,导致信用评级难。其次是中小企业缺乏抵贷资产。抵押资产是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抵押资产匮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以逾越的门槛。三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整体相对较大。这是中小企业的固有特性决定的,也是经过检验的事实。据《2005年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反映,2004年浙江省每天约有240家民营企业登记注册,但同时,每天也有130家企业关闭注销,存活率仅为45.83%,失败率54.17%,浙江如此,株洲作为欠发达地区不会例外。四是中小企业缺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以及与金融部门的协调配合。有不少企业不愿主动与金融部门接触,对金融政策以及银行信贷程序缺乏基本了解,导致银行信贷操作层面难度较大。

3.银行管理体制与机制因素。从体制上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与垂直管理体制制约了基层行的经营活力。从机制上看,激励与约束制度的不对称制约了产品创新与制度优化的活力。反映到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目前存在三大障碍:一是“积极性不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贷款营销积极性不高,因为此类贷款具有“户数多金额少、风险高信用低、成本高效益低”的特点,中小企业贷款的程序、手续和利率等与大企业大额贷款基本相同。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银行进行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人力,单位成本费用较高。据测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约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倍。二是“门槛不低”。目前银行普遍要求企业信用级别在A或AA级以上,只有获得这个级别才有可能受信。而银行评定这个级别的标准和条件,是不分企业大小,标准一致,条件一样。三是“手续不简”。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繁杂而严格,耗时长,基层行反映,对新增贷款企业的贷款申请需开三次审贷会(信用等级评定、额度受信、实际贷款审批),一笔贷款从上报申报材料到审批发放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各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及县支行增量贷款审批权(包括借新还旧、收回再贷)上收以后,省分行以下分支机构只有个人消费存单质押贷款权,经营自严重弱化,限制了基层行信贷营销的积极性,而省级行专职审查人员少,工作面广,难以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往往是只看材料,按条条办事。

4.社会环境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一是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譬如,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各地区信用度进行分类,凡信用度好的地区,所分配的信贷规模就大,信用度差的地区,则限制甚至压缩规模。在实施规模管制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当然首选大型优质企业,对中小企业开拓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二是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方式间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建立健全担保公司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担保公司运做好的地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不是很突出。三是地方经济结构与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凡能较好地依托当地大型企业,并成为当地支柱产业链条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则融资相对容易。同样,金融市场发展相对加快,竞争较为充分的地方,中小企业融资相对容易。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破解之策:对症下药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参与主体能否有效合作,核心在于双方的利益能否达到平衡,公平、互惠才是合作的基石,无论采取何种手段、何种措施,只有交易双方利益均衡才会发生作用。银行与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信用交易的形成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则。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搞好市场规则的宣传与教育,弱化行政干预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增强银、企双方的市场意识,促使双方主动创造条件以达到互惠互利的合作目标。同时,要引导企业增强多渠道融资意识,积极拓展直接融资。

2.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大力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一是加强金融市场主体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各类股份制银行到株洲设点,让企业有更多的选择对象,同样,让银行有更多的竞争压力,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有效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二是要优化金融市场环境。有关行政职能部门要对违反、恶意破坏市场游戏规则的参与者进行严厉制裁。譬如对违规违法的信用评估、评级等相关中介机构予以坚决取缔等。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对骗贷、逃贷行为从严打击,切实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3.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产品创新与制度优化。政府要把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纳入对金融系统的信贷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机制。同时,地方政府应采取贴息、成立财政注资的担保机构等措施适当承担和分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降低金融机构坏帐比例。商业性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企业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改革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符合的信贷审批制度,满足中小企业小额、频繁、快捷的信贷要求。要加大融资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包括股权、库存物资为标的的抵、质押新方法。创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专业化组织和部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通道。

融资担保行业报告范文6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以银行信用作保的信用证结算比例已经下降至20%以下,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赊销和承兑交单的付款模式的规模逐渐扩大,比例已经上升到80%左右。不仅如此,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传统意义上的优质欧美客户还倾向于延长付款期限,往往是货到后90天甚至长达一年付款。付款期限的延长更是让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大大增加,在出口收汇时不仅面临信用风险,而且还需要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收账款损失现状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2005年对近千家出口企业的抽样调查,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坏账率约为5%(同期发达国家仅为0.25%-0.5%)。如果以5%的坏账损失率为静态值测算我国近8年来的坏账规模,中国经常项目下货物出口的损失规模是惊人的(如表1所示)。

当然,以2005年平均5%的坏账损失率作为静态值来对出口坏账规模进行估值缺乏科学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报损数据更能直观和准确的反映出口坏账的基本情况。据中国信用保险公司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到2007年,参保企业的报损率平均为1.3%,而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信用环境恶化,收汇风险大幅度提升,无论是北美、欧盟还是新兴市场,参保企业报损率均超过了3%,而这一数值还是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在经过资信调查,剔除了资信欠佳的进口商基础之上的。

另一方面,美国为刺激本国疲软的经济,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用美元对外贬值促进出口;欧盟陷入欧债危机的深渊,世界对欧元信心不足,再加上中国对欧美长期的贸易逆差使得欧美等国积极施压人民币升值,不仅削弱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而且打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远期付款的结算方式使得出口商可能面临汇率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双重损失。

从表2可以看到,在欧美政府的大力施压下,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汇率已经累计升值分别达9.54%和20%。虽然目前中国出口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增加,但主要集中在东盟地区。作为中国第一及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以及美国出口主要以美元为主,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外贸企业出口的外汇收入缩水,盈利空间被汇率上升进一步挤压。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收汇风险成因分析

(一)出口结算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出口结算方式主要包括汇付(先付款后发货,先发货后付款)、托收(即期付款交单、远期付款交单、承兑交单)、信用证结算(即期付款信用证、远期付款信用证、假远期信用证)等三种方式,同时还有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以及福费廷(包买商)等四种附属结算方式。由于大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缺乏品牌价值,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在国际市场上还面临越南等国的强力竞争,所处行业是典型的买方市场,普遍缺乏议价基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处于不利位置,为了增加出口,不得不将贸易条件作为提升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赊销(O/A)成为企业维系生存的无奈选择。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七成的出口合同都是采用放账赊销的形式,已经取代了信用证和预付款等成为主流支付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但是坏账损失风险却大大提高。

(二)国际信用环境恶化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欧美市场消费量大,商业信用好,支付能力强,是外贸企业出口的必争之地。由于欧美等国有发达的信用监管体系,商业信用能很好的约束企业的交易行为,企业信誉普遍良好,是外贸行业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市场。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国内经济低迷,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大大降低,很多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甚至破产的风险,货款拖欠现象严重,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出口损失。

(三)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发生货款被拖欠之后,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对于拖欠期相对较短的往往通过订单经手外贸业务员自身追收货款,而对于拖欠时间较长的货款则委托专业的机构追收货款,部分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的则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而进口商身处世界各国的现状使得出口商在追讨账款时困难重重,相当被动。外贸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从接单、制造、出运到交货、结汇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要保证安全收汇,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风险管理,而很多企业缺乏风险的事前管理,未进行外企信用评估就在结汇方式上给予优惠条件,对授信额度缺乏控制,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加强客户信用动态管理,账款追讨不及时。

(四)赊销缺乏债权担保

由于中国出口商缺乏等级债权人的意识,对于出口赊销往往就是以信用做为担保条件,如果由于进口商申请破产而出现货款拖欠,往往很难收到货款。以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为例,如果进口商申请破产,出口商货款的追收只能走法律程序。根据美国的法律,企业申请破产后,法院将通过破产程序保证同级债权人获得同比例的金额分配。美国破产法规定的债权人主要有三个等级:担保债权、无担保优先债权和一般无担保债权。一般只有在上一个等级的债务得到全部清偿后,下一个等级的债务清偿才能开始。而现实是,中国出口商的角色一般都是无担保普通债权人,受偿等级较低,在破产财产被用以偿还银行或者保理商的抵押担保债权后,几乎就很难再得到分配了。

(五)商品质量问题遭拒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进口商除了在货款拖欠上花样百出外,还会找各种理由变相拒绝付款或者降低付款额度,任何细微的商品质量问题都可能成为进口商拒绝付款的一个重要理由。我国不少商品的出口是以打货样或者船货样作为标准来装船出口的,但由于商品出口量大,在一批商品中难免出现个别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外商借此拒绝付款或者要求更低折扣,而出口商为了追讨货款,不仅需要提交证明材料,而且要与进口商据理力争,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和协调成本,进口商货款拖欠时间越长意味着更大的汇率风险损失,而协商解决的结果往往是出口商的利率和折扣损失。

三、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收汇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信用管理制度

对于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由于其出口总量相对有限,企业机构相对精简,很多小企业甚至只有总经理以及外贸业务员两级,外贸业务员负责外销业务的所有环节,包括客户开发、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单据缮制、客户管理及维护,总经理本身不仅从事公司的管理,掌控全局,自身也兼做本公司的出口业务,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建立一个独立的应收账款决策机构和信用管理部门相对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来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如果是小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相对有限,可以由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整理外贸业务员提交的客户资信等级分类情况,跟踪和监控应收账款并向总经理汇报,由总经理做最终决策;对于规模较大的中型外贸企业,可以在财务管理部门下设风险管理分部,并直接向财务经理汇报(流程如图1)。

这种信用管理制度可以给企业决策层提供较为及时、完整的信息,提高决策质量,从源头上加强对收汇风险的控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对交易各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掌控处理,如果由于债务人的财物状况出现了问题,亦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债务追讨,实现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降低收汇风险。对于初涉外贸领域或者缺乏相应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的中小型外贸公司而言,也可以实施信用管理委托制,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专门的信用咨询管理公司。

(二)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多种服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2001年12月运营以来,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仅为27.5亿美元,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达5405.7亿美元,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2年-2008年间累计承保金额的3.1倍;2012年1-11月总承保金额3072.2亿美元。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0.5%,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2480.7亿美元,重点服务群体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截至2011年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达11.2%,已经超过了世界10.5%的平均水平,部分省份如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均超过了20%,接近世界中上水平。2012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向1838家企业支付赔款11.8亿美元。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对于转嫁企业收汇风险、促进出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其它风险控制服务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重视,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了解相关服务并充分利用:签订出口合同前选择资信评估服务,将海外企业资信调查报告、企业信用评级和国家风险手册及行业分析报告作为决策依据,防范各种商业风险;在商品出运后,缮制好所有单据,通过保险融资服务办理押汇或人民币贷款业务,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在外商拖欠货款时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多年国际商帐追收经验,解决逾期欠款难题,进一步降低收汇风险。

(三)依据客户信用等级争取多样化的出口结算方式

近些年来,高额的出口坏账损失和高比率的出口信用保险理赔率让人触目惊心。中小型外贸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在洽谈出口业务时慎重考虑以赊销为优惠条件的招揽客商方式,在实务中尽力争取对自身相对公平甚至有利的结算方式。

在国际信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对于金额较少的出口业务,例如样品单、尾货单坚决选择西联汇款(WEST UNION)、速汇金(MONEY GRAM)等快捷汇付方式,先付款后发货;如果出口量较大,尽量采用即期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若无法满足,可争取假远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或者备用信用证,获取银行付款承诺;如果由于信用证银行费用以及资金周转等原因,进口商坚决不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商在了解进口商具体资信情况后可以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灵活的采用汇付与跟单托收比例结合的方式,同时通过出口押汇降低风险,或者办理国际保理业务和福费廷(包买商买断)业务来转嫁风险,也可以通过中国市场上一些融资公司的融资产品早日收汇。如中国出口融资(英国)有限公司就针对中国外贸企业出口赊销量巨大的现状推出了“创新型赊销解决方案”,出口企业可选择30天、60天、90天甚至120天的赊账期限,并获得在出货后可立即获得发票金额80%货款的承诺;对于金额偏大的出口业务,可以选择信用证与汇付、信用证与托收等方式,也可以在签订出口合同时规定分批发货、分期付款来控制风险。针对不同的贸易额以及不同等级的外商,采用多样化的出口结算方式组合虽然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但却可降低外贸公司的非系统性风险,提高公司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四)运用切实可行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对于采用赊销(O/A)、远期付款交单(D/P)、远期承兑交单(D/P)结算方式或遭遇外商拖欠货款的出口商来说,时间越长汇率风险越大。为控制汇率风险,中小型外贸公司应该利用合适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以及互换协议四大类。由于金融期货是在期货交易所交易,实行会员制,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且逐日结算,交易会员往往要预留一笔数量相对可观的流动资金避免被强行平仓,而在现行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小型外贸企业准时回收货款比较困难,资金链相对紧张,保证金制度会增加企业资金负担;金融期权买卖的是一种执行合同或者不执行合同的权利,期权购买者既能实现保值,又有可能从汇率变动中获利,但是期权费和期权交易佣金比较高,加上中国实行欧式期权,只能在到期日行使权力,无法在最有利的时机选择执行或不执行合同,购买期权收益往往低于购买成本,因此汇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购买金融期权性价比不高,而如果汇率变动大且趋势明显,金融期权不容易购买;远期合约是在场外进行的交易,通过实现约定币种、金额、汇率和交割时间,到约定时间进行实际交割,交易程序简单,交易方式灵活并且不要求实际资金支付,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货币互换是通过不同币种债权、债务的调换达到保值的目的,但寻求合适交易对象比较困难,搜寻成本较高。为提高中小型外贸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政府需要加强对场外市场的引导。如证监会下设出口汇率风险管理部门,统一收集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应收债务或者进口应收债权情况,将企业债权债务信息进行统一匿名,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国际信用环境恶化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低成本、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利用金融机构多样化风险控制服务,采用灵活多变的结算方式降低应收货款的坏账损失风险,运用行之有效的金融管理工具规避汇率波动损失,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幼凤.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9(7).

[2]刘鑫,谈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及防范[J],商业文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