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1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 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1.1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6)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1.2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1)、(2)步同科目汇总表;(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5)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按日期进行排列,形成日记账,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在会计电算化中,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 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 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3
关键词:电算化 会计 会计软件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1)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2)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4)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5)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6)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账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账、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账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账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账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账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账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账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作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簿或账页上的“账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账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账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是“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它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2)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账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作为会计科目的惟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账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账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
电算化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账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2)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3)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4)“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账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5)“登记账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账”的电算会计方法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账”,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二是“数据来源定义”;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即可自动生成当期会计报表的结果。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长期使用。生成会计报表的过程快速准确,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
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4
1 电算化环境和传统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对比
1.1 账户设置方面的对比
通过研究发现,会计科目核算的实际方法就是账户,结合会计科目名称来设置账户,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于账户和会计科目之间。会计科目主要是从更深的层次来划分会计要素,结合会计科目来设置账目,以便有效地管理所有会计对象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重要。在电算化环境下进行,已经淘汰掉了传统的会计核算途径,如建立账套等,进而发展了会计科目设置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会计科目的形式、内容等,建立了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
1.2 复式记账方面的对比
会计电算化实现之后,人们就开始考虑是否要保持复式记账,很多工作人员借助于记账凭证,通过数据文件记录在电脑中展示记账,记账工作可以通过单式记账的方式来完成。但在数据库文件中,通过记录来记载记账凭证中的借贷双方,这种方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借贷双方来展示所有业务的详细情况。从本质上来讲,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1.3 凭证编写与通过的对比
会计凭证作为一种重要的书面约束文件,主要记载经济业务和职责划分等相关内容,在开展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所有机构都需要编写和获得会计凭证。因此,需将会计凭证的编写和通过作为会计核算活动的出发点。相较于传统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式,可以直接输入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凭证,也可以利用系统来完成。
1.4 账簿登记方面的对比
以传统的会计环境进行分析,首次会计确认指的是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会计核算形式。因此,在会计中,书面记载也属于账簿,但在手工会计中,账簿没有存在,因而无法制定有效的会计报表。
2 基于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2.1 电算化会计中的建立账套的途径
在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在营造企业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会计软件实现于会计数据体系中。会计主体有着不同的核算方式,主要是结合软件来划分会计对象所采取的会计途径。因此,如果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的是会计核算软件,就需要将真实的系统核算信息给输入进来,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促使企业的核算标准得到实现。
2.2 电算化会计中的初始设置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中,完成了建立账套之后,就需要将核算筹划活动给开展下去。在这方面分为三个任务:设置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在系统中输入初始余额。结合实际途径来开展三个任务,会计核算会受到这三个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在初始设置过程中,只有准确地开展初始设置工作,才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3 电算化会计中设置账户的方法
会计科目的应用,可以更加深入的划分会计要素,通过会计科目来开设会计账目,来有效管理会计对象中的所有环节。通过会计科目,可以得到很多会计资料,借助于本种方式,来营造系统核算体系。
2.4 电算化会计中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的方法
在电算化环境中的,会有很多资料产生,如账簿、凭证报表等。在开展电算化会计体系工作时,关键是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电算化会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档案途径,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过程中,需要恰当调整工作对象的属性。
2.5 电算化会计中的自动转账方法
具体来讲,自动转账指的是结合用户定义,系统对转账凭证自动生成。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系统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动转账,它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结合相应的函数进行预算,方可以对凭证中需求的数值进行获取;另一种是直接从账簿的数据中获得相关数值,这样记账凭证就可以被直接生成出来。
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为了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将相互制约和牵制的作用给发挥出来,就需要对职责分工制度和组织机构等进行合理构建。为了避免破坏或者更改会计数据,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对计算机程序和会计数据进行保护,以便会计核算各个系统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得到保证。
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集中核算 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推广与普及。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目前很多集团公司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各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账户收支两条线”的核算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上级单位对下级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其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下级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下级单位领导的会计法律意识增强,关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对下级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现阶段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 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2.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3.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并使广大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内在的变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建立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核算电算化范文6
引言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通过电脑计算机软件来替代人工记账,对于账目保存则是通过磁盘保存来代替纸质保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及根据日常会计信息进行未来发展预测工作,从而制定企业发展决策措施。而会计稽核工作是保障企业日常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依据,防止虚假会计数据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企业内部主要的会计管理模式过程中,因其内在程序化多样化,及数据信息复杂化的特点,使其实际应用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较多;对此,想要保障其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加强会计稽核工作水平,以此来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会计电算化中会计稽核工作现状
对当前我国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其内在稽核工作重视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企业稽核工作往往只针对会计业务进行,没有全面性开展。对会计稽核工作结果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稽核人员综合能力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在进行内部稽核工作中,其实施深度和广度不到位,很多都只是针对会计账目本身对与错进行检查。不能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有效控制管理,这就会导致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对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的评估达不到,从而使其无法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预测监督。企业内部复合型会计稽核人才较少,在电算化会计记账工作中,其会计稽核人员多来自于财务管理部门,而且都对会计电算化程序不太熟,导致其稽核工作质量较低;而有些则是缺乏稽核工作经验,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无法采用正确合理方法进行,导致在进行稽核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与被稽核单位产生较多摩擦。在电算化记账模式中,企业会计稽核工作只针对单纯的会计业务,缺乏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随着企业内部会计工作重心的变化,加强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的参与度,这也使传统会计稽核工作已无法满足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需求。
二、加强会计稽核工作的重要性
对会计稽核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通过会计稽核可有效的反应企业会计机构本身的工作水平。在会计稽核过程中,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审核,使其内部会计行为更加规范,促进会计资料质量的提升。其次,会计稽核工作还可及时纠正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错误,促进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在避免虚假账目资料的基础上,规范会计行为。对会计日常业务处理程序,主要是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最后到报表,其中每步都需会计人员对其会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整理,通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得到最终的账目数据结果。而在此过程中,如果采用手工记账方法,其重复繁琐的工作过程会导致记账问题较多。对此,采用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记账,可有效的避免手工记账过程中的重复繁琐的记账方式,记账人员只需要通过手工将会计数据一次性的输入到电算化软件中,其他过程均由电算化软件自行处理,其记账方式即迅速又准确,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其软件记账形成完全的依赖特性,导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问题较多。因此,对电算化记账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稽核管理工作是保障企业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企业的会计核算离不开规范正确的会计稽核;目前,开展财务管理的企业,其财务工作正在从会计核算逐渐向财务管理转变,主要为针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控制,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针对这样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其稽核工作应当与其相符,从单纯会计核算稽核转变为财务管理稽核,且稽核工作应当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其中,稽核重点是资金、资产管理,专项财务管理,成本价格管理等。通过加强这些管理活动的稽核工作,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以及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来促进企业管理决策。
三、会计电算化下改进会计稽核工作的措施
在当前会计电算化下,加强会计稽核工作的措施包括;1.加强稽核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不同的训练教育形式来提升稽核人员综合素质能力,采取岗位轮换学习方法,让稽核人员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工作,使其明白每个岗位的具体分工,了解到更多的业务知识,增加自己的业务容量。加强对稽核人员的业务检查工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或普查的方法对其稽核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检查。可通过专业老师传授稽核理论知识,来加强稽核人员的会计知识和业务技能,加强稽核人员发现处理问题能力,以此来适应不断改进的稽核工作要求。对不同方面的稽核人才进行整合,建设一支高规格的专业稽核团队。可通过对稽核人员情况的了解进行人员的选取,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合理搭配稽核人员,通过团队的集中化力量,减少稽核空缺点的出现。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制度,使稽核工作有理论依据。在日常工作中,可针对其制度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注重其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使其能够达到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细化会计制度内容,防止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管理缺失。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为基础开展稽核工作,不然,就容易使稽核人员只凭个人经验去进行事物的识别判断,过程中由于稽核人员个人水平不同.容易导致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稽核质量出现问题。3、加强稽核分析评价,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会计稽核目的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工作中稽核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会计核算检查纠正。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地保障措施,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问题。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工作中通过稽核工作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时,要进行慎重分析研究并及时向企业领导层反映,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内部稽核要适应变化控制环境,同时,稽核部门和人员也要获取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改进稽核程序,使其更具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内部稽核的作用。针对稽核人员及其工作进行评价活动,使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措施。以此提升稽核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稽核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