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1

一、高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些问题”.这体现了把科学方法确定为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视.

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数据、视频等不同方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教师把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以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等等问题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化学改变为主动“研究”化学,这样就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有必要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加大教学容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需要在黑板上把相关的知识点、要点、难点写出来,这样往往要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在书写上面.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相关知识提前准备在课件中,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立刻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图形、动画等方式进行讲解.由于图形和动画等方式比文字更加形象和具体,所以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效果更好,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容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多媒体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难点和重点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很有帮助.在教学中难点和重点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只能用抽象模糊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做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能达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首位.高中化学理论教学是对前人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授,所以教学中创造一定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相关理论.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规律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探索性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实事求是

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确实存在很多优势,比如能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高中化学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化学课堂是一个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知识交流的场所.过分的追求多媒体的技术应用会弱化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授课能力.多媒体技术只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其核心和主体仍然是教师和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入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会降低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2.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要适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多,知识面较广.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课堂上的内容过多,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样就不能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在课件制作时要把握好课堂的容量.课件的播放过程一般比较短,所以教师要有重点、有选择地传授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应该把握好重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或掌握相关知识,确保课堂容量不要太大.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2

关键词:贵州旅游业;国际化;贵州少数民族;英语地处

中国西南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省份,境内除汉族外世居着l7种少数民族。原始自然的高原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多民族文化曾让世界旅游组织的官员赞誉贵州是一幅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画卷。如何让这幅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从而全面实现小康呢?国家旅游局官员认为“尽快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贵州的科学抉择。”_l显然,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走国际化道路,英语成为实施旅游国际化的载体,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素质会直接影响旅游国际化的推进。为此,要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介贵州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亟待提高。

、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及其罔际化发展势头贵州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展迅速。贵州按照国家提出的“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精神,围绕“要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培育成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积极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建成旅游大省。首先,充分认识到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为前提,从贵州实际出发,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同时,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改善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每年拨出专款作为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把对旅游业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

此外,旅游规划体系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由国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编制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批准。更重要的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同样,以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显然,贵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提高了总体经济效益。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标志着贵州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如省旅游局官员所言:“2011年贵州旅游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随着贵广、渝黔高速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建设的推进,贵阳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将会大大提升,交通的改据省旅游局统计,2007年贵州旅游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33.7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接待国内游客6219.89万人次,同比增长31.90%;国内旅游收入504.04亿元,同比增长33.42%。实现旅游总收入512.04亿元,较2006年净增125亿,同比增长32.36%,相当于全省GDP的18%、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已提前完成发展目标中的相关指标。2008年,贵州旅游实现总收入653.13亿元,较2007年净增140亿元,增长27.5%。旅游总收人在全国排名由18位上升至17位,接待总人数81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30.77%。2009年贵州旅游实现总收入805.23亿元。2010年,贵州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0%。旺盛的旅游需求对贵州旅游保持较快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人世,承办奥运会、世博会促进了贵州的对外开放。贵州与海外在旅游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有利于贵州旅游产业建设和对外招商引资及国外市场的开拓。为此,贵州旅游的总体要求明确: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加大以入境游为重点的高中端客源市场开发力度。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指出:“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制定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断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国际旅游研讨和合作,贵州将借‘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成功的契机,用世界眼光和新的理念来提升旅游开发水平。”无疑,贵州旅游的发展要走国际化道路。

旅游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进步的象征。贵州旅游的国际化发展标志着贵州在遵循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国际化发展显现了贵州的优势:旅游资源分布范围广、类型多、质量高,相当多的资源具有世界级资源价值、具有超国界吸引力。例如,贵州省荔波县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名录,黄果树瀑布和龙宫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贵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纯朴自然、独具特色。生态环境珍奇秀丽、得天独厚,这都为贵州旅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同时,根据国际旅游发展的规律,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观光是主要的旅游方式;当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休闲旅游成为主流。目前贵州入境游客对旅游方式的要求较高,那种走马观花、人均消费低、对环境破坏大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境外游客对舒适感、体验度的追求,他们寻找那种生活化的休闲旅游。贵州旅游也正逐渐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和集约阶段过渡,即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贵州旅游业正实施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休闲旅游方式。诚然,贵州旅游在国际化发展中有先决条件开发中高端旅游,让境外游客的贵州之旅能成为他们的“生命加油站”和“精神调节方式”。

然而,旅游国际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还需要树立理念、构建管理体系、完善管理队伍。贵州旅游国际化发展在突显其优势时也暴露其劣势:旅游业现有机制中存在局限性,约束着旅游产业的转型。例如,相关服务行业的机制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不接轨,城市现代化综合水平较低,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较弱等。旅游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这些制约因素使贵州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和挑战。旅游国际化实则包括形象国际化、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客源国际化,缺少任何环节都会影响旅游的转型和升级。解决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机制上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加快国际化进程,营造浓郁的城市文化国际性氛围,增强旅游产品国际吸引力,从而拉近贵州与世界的距离。

作为旅游国际化产业中一个极有优势的旅游接待省,贵州只有设法吸引更多的国际旅客频繁进入才能保证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及时更新旅游设施,使旅游业的发展呈良I生循环。

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素质与贵州旅游罔际化的关系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绚丽多彩。据统计,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尽管贵州建省不过500余年,但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从那时起贵州各民族的先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其灿烂独特的文化。

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也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推动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国际交流,要在发展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旅游发展的国际化也要求人才国际化,除旅游业内人员的素质需达到国际标准外,生活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的人们也要设法减少与外国游客的交流障碍,要按国际化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要求来推介本民族文化。同样,由于少数民族居民是民族地区的主人,是民族特征的载体,境外游客也期望能与当地少数民族零距离接触:即能在不经过翻译或尽量少用翻译的情况下直接与少数民族交流和沟通,哪怕只是简单的英语表述或借助身势语的边说边比划。事实上,这就要求提高民族地区人们的英语素质。素质的提高首先要从学生抓起。学生可塑性大、参与积极性高、更具创新性等特点可使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快速高效的培养。综观旅游业发达的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不难发现当地居民,尤其是学生,都具备较好的英语素质。从艺术圣殿法国到音乐之国奥地利;从崇尚历史的意大利到桑巴狂欢的巴西;从南亚诸国到韩国或日本,当地居民的英语水平的确帮助国外旅游者在当地获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同样,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旅游国际化发展成功例子。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和自然喀斯特奇观——石林吸引着众多的境外旅游者。为了更好推介当地的旅游资源,并按国际化的要求来发展景区,有关部门采取超常规的方式来提高当地学生和居民的英语水平,学习内容立足实用,学习方式不只靠学校教育,还靠在日常生活中的长期增强式培训,因而当地百姓都能说上几句英语,许多英语导游并非科班出身,而是由当地学生充当,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加快。

开创人人学旅游、人人爱旅游、人人创造良好旅游环境的新局面也是旅游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居民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权利。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会直接影响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直接决定着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的品位与竞争力。【4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素质决定着他们参与家乡旅游发展的质量。因而在提高民族地区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要相应提高全体少数民族公民的文化修养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素质,使他们既能有效配合旅游行业人员展示本民族文化,也能出色完成学校要求的英语学习任务,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打下扎实的量由出。

贵州省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成长的环境相对特殊,受教育的环境相对较差。民族聚居区和民族散居区的学习条件又有所不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虽已在少数民族地区各层次的学校开设,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地区不同群体的英语学习质量不等,水平参差不齐。调查发现,散居在经济较发达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条件较好,所读学校有竞争的氛围,他们的英语水平较高。但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如散居区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聚居区的学生一直就读于贫困或较贫困地区的学校,当地教育相对滞后,客观上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同时,学生的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英语成绩往往不及其他科目。因此,英语课的尽早开设和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成为当地政府和民众关注的一件大事。

转贴于

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素质的对策研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素质是个系统工程,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需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启发者和知识信息源;家长起督促作用。学生年龄越小,三者的配合就越紧密,教师的作用就越发凸显;反之,学生的年龄越大,自身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对家长的依赖性越小,但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多元化。为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民族地区英语师资的综合素质英语师资的综合素质是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综合要求,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项细化。英语教师须先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因为“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总和。”5j3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包含其中。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的相关公式中得以体现: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同时,我国外语教学专家也指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自身语言素质、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技巧、教师自主的发展能力都是制约教学进步的因~质o和\"I专612羹喜教学。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师资的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该地区英语教师队伍总体存在这些问题: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教学理念不能及时跟上时展的要求;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创新,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较差;部分教师不安心在偏远地区任教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结构差距较大,而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更低。

因此,要鼓励教师进修,多方筹措经费为其提供便利的进修条件;要依靠教师职后教育来提高他们的学历结构;要常请专家和发达地区的教师来举办学术讲座和示范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的业务发展。其次,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加大对英语的要求,英语教育的发展须适应新形势。因此教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和手段要改革创新,教学中要多法结合,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再有,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形成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力提高待遇,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二)激发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兴趣和动力在英语教学中总是第一位的。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培养他们自觉求取博学的动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需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多数学生不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动机,故兴趣不大,动力不足学生很难坚持下来。为此,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须做到:首先,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英语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合作,成功的合作建立在教师“爱的教育”基础上。一旦爱的教育能有效实施,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继而“亲其师,信其道”。其次,重视入门教育,抓好基础阶段的学习。入门阶段的英语教学注重语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随后逐步增加词汇、语法等相关内容,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最终目的。学校要选择英语语音条件好的教师承担英语入门教育,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再有,教学中融知识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大量使用任务型和主题型教学法来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体。最后,开展内容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也因此受到影响开展有教师指导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该不足,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例如,课外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当地民族旅游资源,设计情景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他们的身边景、身边人和身边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极力解决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阻英语学习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等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迁移作用。这无疑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

针对这些迁移因素,要及时找到解决办法,才能快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

首先,找出民族语言和英语的语音异同,对比教学。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先决条件,学得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任何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都以其特定的声母和韵母形成独特发音。其语音中除有音素外,还有重音、语调等超音段成分。为让民族学生更容易掌握英语的语音,对比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有教师就把仫佬语中的词尾塞音、鼻音与英语的爆破音、鼻音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所在,通过对比,仫佬族学生就能很快学好英语的这两种音。其次,翻越文化语境阻隔,克服文化心理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语境给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确造成很大困难。界于文化语境包括了某个民族所有的文化内涵,加之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流长,存在着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方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表征。当民族文化观念折射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时,所表现出的文化心理多为封闭、保守和传统。

具体产生的心理特征包括羞涩和自卑。因此,要引导学生正视这些阻隔和障碍,让他们了解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不便,采取更切实际的教学方法,鼓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最后,分析思维方式的差异,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水平。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语言不仅在表达思想时是必要的,而且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_8J3∞但由于语言的不同,思维的方式也产生了差异。要学英语,就要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和进行表达。例如,对待赞扬的态度,中国人以谦虚为荣,西方人则比较实际。同样,在进行英汉互译时,不能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译句必须按英语的思维方式调整结构。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调节文化观念,转换思维方式,进行有效交际。

(四)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在任何阶段都要培养学生听、说、读、译五项技能。听和说的技能被列在其首,可见具备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但听说能力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好英语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首先,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关键在于打下扎实的英语语音基础。语音是语言第一要素,学生的正确发音有助于听力理解。因此,要通过正确教授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来规范他们的英语发音,继而强调语音中的连读、弱读、失爆、鼻腔共鸣等发音技巧的训练。同时,明确意群现象在口头表述中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通过从短句到长句和难句的意群运用来加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和敏感性。学生的语音基础一旦打好,听说能力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其次,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分项训练。

英语听说能力虽是有机统一体,但学习中不难发现两者对知识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听是对语言的感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说是对语言的运用,是一种主动的产出,听是说的前提条件。因而在训练时通常要先加强听的训练,内容可从简单的日常会话到与所学课本有关的主题材料,语速选择可从慢速、中速,再到正常语速。还要注重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精听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各种听力技巧,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听力基础;泛听则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量中求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此阶段的训练重心就是听,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做到越多越好,教师要设计出相关的检测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随后加强说的当嚣的内容和材料后,教师不妨组蓑织相关磊的主题论,分别通过两人一组、三人一组、班级小组、班级大组、乃至全班共同进行讨论,课堂上营造只能讲英语的气氛,教师游走于各组之间,监督、指导学生,并不时参与各组讨论,然后采用特定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说的效果。课后要给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说的训练不问断,有延续性。

再次,整合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加强综合训练。听说能力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是互为前提,相互作用。虽然听在前,说在后,但交际时听说的顺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此,单项训练后,两者需要有机整合。此时学生的单项能力也有一定基础,整合过程也就是对两种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此阶段不妨也加强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因为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会对该语言的运用起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经过对英语的反复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经验和体会有助于获得语感。人对语音、语意和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能助一臂之力。

最后,听说能力的提高可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进入民族地区,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英语知识,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哪怕开始时会有错误,但也要及时改正错误,坚持练习,充分利用这种实战英语的好机会。

(五)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学习英语时必须同时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否则就无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该语言。少数民族学生更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来参与完善当地的旅游开发,因此,恰当得体地运用英语是必需的。通常,在没有英语的环境中了解其文化,主要通过学习和观察。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肩负着深刻领会英语文化内涵和英语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要摆脱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把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六)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国际旅游常识大力推进旅游人才国际化需要重视教育培训,在加快培养一支与旅游国际化相适应的行业管理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同时,也茎喜墨篓案增加他们的国际旅游常识,势必达到既扩大知识面又协助宣传当地人文资源的目的,这种有实用性的英语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传授他们一定的旅游基础知识,教用英语简述当地的景区景点、涉外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码头和交通运输、娱乐购物、银行等最基本的情况,以及当地旅游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的英语水平通过边学边用的方式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贵州旅游业要实现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挖当地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内涵。在外国游客的眼里,贵州必须不同于他们自己的国度,而这种不同就在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对他们而言,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民风、思想观念、精神追求、审美追求、道德情操等就是异国风情,就是贵州旅游的文化特色。而传承着这些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如果能够用英语,哪怕只会一点,与崇尚他们文化的外国游客交流,展示自己民族的生活画面,那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把贵州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视为一个契机,须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素质和水平。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66-02

生成性课堂教学,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广大教师所应用,在运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生成性课堂教学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本文对生成性教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针对生成性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构建工作展开了系统的分析。

1.生成性课堂教学概述

1.1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定义。生成性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机械性的教学方法,重视对教学质量的发展,面对复杂的教学环境,集中智慧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现状,把教学中涉及到的各项客观因素经过整理,有机的协调起来,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促进教学计划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

1.2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具有互动性、生成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和教师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共同进步,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规律进行掌握,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

2.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2.1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实行生成性课堂教学,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实际的学习中,建立良好的课堂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弹性预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的预备空间,鼓励学生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教学灵活性的体现。例如,教师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根据近一周的天气变化,画出抛物线,通过对抛物线的分析,可以明确天气的变化情况,随着抛物线y=x2缓慢向上移动的情况,来发现最近天气的温度走势,并且对函数的系统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掌握,以方便更好的运用到日后的函数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决和预设,以便更好的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2]。

2.2 建立阶段性的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反思,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反思和沟通的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制定,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自我反思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了解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对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的审视,以便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为后期的教学形式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升教学的水平。对比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他的教学活动进行观摩,以便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典型的教学案例,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为后期的教学行为,做好充分的保障。例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对于一些复杂或者文字量较多的应用型问题,应该借助投影仪的辅助教学形式来完成,针对问题,教师和学生需要展开讨论,促进问题的解决。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4

问题解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它对我国中学数学课程建设有何重要性?怎样在中学数学课程中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首先对问题解决进行了研究,并对“问题解决”作了诸多的阐释。在国际数学教育界,从美国的波利亚首先对怎样解题作了详尽的探讨开始,逐渐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在美国,从60年代“新数运动”过分强调数学的抽象结构,忽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脱离教学实际,到70年代“回到基幢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掌握低标准的基础知识,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下降。在对于数学教育发展方向作了长期探索以后,“问题解决”和“大众数学(mathematicsforal)”已经成为美国数学教育的响亮口号,并产生国际影响。

什么是问题解决,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至今仍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

有的认为,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景、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有的把学习分成八种类型:信号学习、……概念学习、法则学习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其中最高级和复杂的一种类型,意味着以独特的方式选择多组法则,并且把它们综合起来运用,它将导致建立起学习者先前不知道的更高级的一组法则。英国学校数学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数学算数》则认为:把数学应用于各种情形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行动的议程》对问题解决的意义作了如下说明:第一,问题解决包括将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包括为现时和将来出现的科学理论与实际服务,也包括解决拓广数学科学本身前沿的问题;第二,问题解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第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其基础是虚心、好奇和探索的态度,是进行试验和猜测的意向;等等。

从上述对问题解决意义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性和相通之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中所指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数学学科本身。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于解决问题者的新颖性,使得问题解决者没有现成的对策,因而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要顺利地进行问题解决,其前提是已经了解、掌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在问题解决中要综合地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在问题解决中,问题解决者的态度是积极的。此外,在学校数学教学中,所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别于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主要指学习中的再创造。因而,笔者认为,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问题解决的意义是: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或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学习活动。

简言之,就数学教育而言,问题解决就是创造性地应用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问题解决中,问题本身常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有时需要合作完成。

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已引起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把它和数学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已是国际数学教育的一个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时代呼唤创新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乃至普通老百姓都越来越清楚认识到,国家的富强,乃至企业的兴衰,无不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其创造性的开拓和应用。但创造能力并非与生俱有,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问题解决正反映了这种社会需要。

(二)我国数学教育的成功和不足

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与国际上其它一些国家的中学数学教学比较,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显著特点,因而我国中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较高。然而,改革开放也使我国数学教育界看到了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数学教育界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分别开展了中学生数学应用竞赛,在近年高校招生数学考试中,也加强了对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与能力的考查等。虽然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还应在中学数学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学数学课程中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数学观的发展

数学发展至今,人们对数学的总的看法由相对静态的观点转向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观点。对于数学是什么,经典的是恩格斯的定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恩格斯对数学的观点是相对静止的,它主要指出了数学的客观真理性,然而,当今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还应该用动态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即从数学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去认识数学。就数学教育而言,学生之所以要学习数学,除了数学的客观真理性,更在于数学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最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解决过程和方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来自实际和数学内部的数学问题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不仅如此,这种过程和方法与解决一般的、其它学科中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其它学科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此外,相对于其它学科的问题来学,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要少得多,有时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因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可以较快地教给学生一般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想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

三、“问题解决”和中学数学课程

问题解决在各国的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引入方式各不相同,英国SMP数学课程专门设置了一种问题解决课,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中设立了实习作业、应用题、想一想、做一做等,在高中数学试验课本中也增加了研究题等,这些和问题解决思想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要的是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去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精髓,这就是它所强调的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就是说,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材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例如,高中数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初中代数、几何课以后开设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科书中是否可以提出,或者说应该教学生提出以下的一些问题:高中数学课是怎样的一门课?高中数学课和小学数学、初中代数、初中几何课有什么关系?数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中数学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这些知识和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高中其它学科知识有些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地位作用?要学好高中数学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当然,对这些问题,即使是学完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以后,也不一定能完全回答好,但在学这门课之前还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也正是教科书编者所要考虑并应该尽可能在教科书中回答的。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中可以安排一个引言课。同样,在每一章,乃至每一单元都应该考虑类似的问题。在这一点,初中《几何》的引言值得参考。在教科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无论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实际教学,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诱导、点拨学生。不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学生亲自去猜想、发现,那样要花费太多的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此外,在探索、猜想、发现的方向上,要把好舵,不要让学生在任意方向上去费劲。

(二)打好基础

这里的基础有两重含义:首先,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许多知识将在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得到应用,有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基础的任务,因而不能要求所学的知识立即在实际中都能得到应用。其次,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当人们面临新情景、新问题,试图去解决它时,必须把它与自己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应看到,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提倡问题解决的时候,不能削弱而要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给学生哪些最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问题的关系。目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关于课程内容的确定,已为更好地培养我国高中学生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继承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中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编出一套高质量的高中数学教材,以下仅对数学概念的处理谈点看法。

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矗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概念的可接受性。目前,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要“淡化概念,注重实质”,另一种观点是要保持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高中数学课程的建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应该“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不能一概而论。提出“淡化概念,注重实质”是有针对性的,它指出了教材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一些次要和学生一时难以深刻理解但又必须引入的概念,在教学中必须对其定义作淡化(或者说浅化)的处理,有的可以用白体字印刷,来表明概念被淡化。但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还是应以比较严格的形式给出为妥,否则,虽然老师容易判定这些概念的定义是被淡化的,但是学生容易对概念产生误解和歧义,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度,突出教学的重点。还有一些概念,在数学学科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这类概念,不但不能作淡化处理,反之,还要花大力处理好,让学生对概念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初中几何的点概念、高中数学的集合等概念,是人们从现实世界广泛对象中抽象而得,在教材处理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概念所涉及的对象的广泛性,从而认识到概念应用的广泛性,另外学生也在这里学到了数学的抽象方法。对于数学概念,应该注意到不同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具有层次性。总之,对于数学概念的处理,要取慎重的态度,继承和改革都不能偏废。

(三)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科书必须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可以考虑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中的常识写进课本。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题都要从实际引入,数学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规律,许多数学概念是从前面的概念中通过演绎而得,又返回到数学的逻辑结构。

此外,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宜于把实际问题搞得过于繁复费解,以致于耗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四)教一般过程和方法

在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教学中,教给学生比较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常用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实际问题常常是错综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可能也不必要寻找一种固定不变的,非常精细的模式。笔者认为,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1.首先对与问题有关的实际情况作尽可能全面深入的调查,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准确、清楚的认识;2.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计划往往是粗线条的;3.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对计划作适时的调整和补充;4.回顾和总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价。

问题解决的常用方法有:1.画图,引入符号,列表分析数据;2.分类,分析特殊情况,一般化;3.转化;4.类比,联想;5.建模;6.讨论,分头工作;7.证明,举反例;8.简化以寻找规律(结论和方法);9.估计和猜测;10.寻找不同的解法;11.检验;12.推广。

(五)创设问题情景

1.一个好问题或者说一个精彩的问题应该有如下的某些特征:(1)有意义,或有实际意义,或对学习、理解、掌握、应用前后数学知识有很好的作用;(2)有趣味,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投入进来;(3)易理解,问题是简明的,问题情景是学生熟悉的;(4)时机上的适当;(5)难度的适中。

2.应该对现有习题形式作些改革,适当充实一些应用题,配备一些非常规题、开放性题和合作讨论题。

(1)应用题的编制要真正反映实际情景,具有时代气息,同时考虑教学实际可能。

(2)非常规题是相对于学生的已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言的。它与常见的练习题不同,非常规题不能通过简单模仿加以解决,需要独特的思维方法,解非常规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练习题而言的。开放性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能不完备,从而结论常常是丰富多彩的,在思维深度和广度上因人而异具有较大的弹性。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兴趣;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76-01

一、课堂提问的概念及有效课堂提问的界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二、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技巧、方法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倡导了这么多年,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我们也在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的实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方面

1、对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不够重视。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部分听懂了问题却不愿思考,等待老师或其他同学说出正确答案,当成结论进行记忆。

2、回答问题的总是固定的几名同学,大多数没有形成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将自己的想法藏匿于内心,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从客观上促使老师不得不“一言堂”。

2、教师方面

1、课堂提问的方式单一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最常见的几种典型:

“是非问”,只求回答是与否,这种提问方式最为普遍。例如:一次函数图象变化是均匀的吗?此时会有80%的学生不加思索的大声喊“是”。回答得极准确,却痛失思考过程。

“选择问”,有明确答案。例如:是王杨的正确?是张燕的正确?还是李三的正确?

“特指问”,有明确指向。例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问题没有启发性

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有的只注重问,不注重讲,简单认为提问的多就是启发式教学。表面看,提问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3、重提问而轻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还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给出正确的、到位的评价,用统一答案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回答,把许多孩子的优秀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三、高中数学课堂各环节中的提问技巧

1、知识回顾型问题的提出

每节数学课的课前,为了能更好的温故知新,我们总是要提出一些能够承上启下的问题,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数学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人有一定的遗忘周期,因而,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也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才能达到更大的效率,笔者认为,在设置提问时,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少日可性质时,可先回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可以这样设置回顾性提问:

A、我们学过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

B、椭圆的这些性质是用图象还是方程加以研究的,如何研究?

C、类比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如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

由此,不但回顾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也体现出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内在联系。

2、新知部分问题的提出

对于数学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3、典例分析中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提分计划范文6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的定义也随之更加灵活、宽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然而,对于高中生虽然数学知识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因高考在即,应付高考的思想左右和桎梏着学生,使其产生因循守旧、生搬硬套同、不求进取、但求无错的思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在遇到“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时提一下,或在习题课、复习课中说我们用到了“某某思想与方法”,这种生硬灌输的做法,对数学教学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途径,以保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

1.与数学课程标准相结合,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思想方法素养

一个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丰厚的数学思想方法素养。不少数学家对教师提出过严格要求,如克莱因就创造了“双重遗忘”的术语,剖析中学教师的状况,提出进了大学忘中学数学,回到中学又忘了高等数学。他指出,中学数学教师要居于更高的优越地位去教授数学知识,这其中的寓意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与素养。

2.与数学知识结合,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计划和内容中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计划和内容之中,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这不但要求教师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还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

3.与数学问题结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仅具备问题解决所需的全部知识,也知道相应的解题方法,但仍然是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略经指点却又恍然大悟。这说明学生头脑中虽然具有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其原因:一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组织混乱,结构性差,运用时不能恰当表征。二是学生头脑中知识即使表征的合理,但应用时却不能激活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数学解答题为例,一般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大致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问题解决策略阶段。“万事开头难”。数学解答题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知识覆盖面广,解决方法多,不易把握,教师必须适时激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领悟探索数学解答题解决策略的一般思想———化归思想。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解决问题阶段。在一般思想指导下,经过仔细审题,可进入第二阶段。由于涉及数学知识点较多,一般情况下,数学解答题都有多种解决方案,这时教师要适时激活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根据数学认知结构中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根据解答题的目的构建一张数学知识结构网络,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知识结构中的各种联系,进行一题多解,最后归纳总结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概括问题解决实质阶段。一题多解之后学生往往探寻解题实质的要求非常强烈,教师要适时询问:“这么多解法的实质是什么呢?”以推动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

4.与“过程教学”结合,把发现和创造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突出过程,就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强调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形成过程,强调分析与概括的拓展。所以,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习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因此,可采用“过程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过程教学”的公式是:思想—结构—过程,它以数学思维与方法为灵魂,整体设计教学结构,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开展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

数学思想方法被纳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的数学基础性知识范畴,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及特点,确定每节课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内容,并将思想方法的目标具体化,以便易于在数学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展开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层次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难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与知识教学、学生认知水平、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知识教学,采取“小步走”“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反复孕育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以期收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之功效,切忌操之过急,一次完成。

3.计划性

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围绕各种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安排教材,选择那些具有猜想余地的问题,采取不同方法、设计恰当方案给学生练习,并有适当示范,启发学生大胆猜想,从而达到数学猜想与数学抽象的教学目的。

4.系统性

形成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只有把各个局部的知识、方法、思想组织成一个系统,才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通过数学教学过程逐步渗透的,易受教学内容、进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而平时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间断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化和系统化,要适时地把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散问题集中起来加以归纳,以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条理化、系统化。

5.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