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工作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1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发展和城市适应性高度重视,但流动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较大难题。流动儿童的父母无论是在意识、能力上、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需求。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要想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必须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育儿的需求。流动人口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或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或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流动儿童家长渴望有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指导,同时希望向专业人士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针对这一需求,金种子项目组设计了专家讲座形式的活动,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的需求,具体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育儿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发展。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电话访谈和面谈了解到,大多数流动学前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对儿童容易表现溺爱和迁就,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缺乏系统规划。金种子项目组通过设计涉及各方各面的活动,如兴趣培养/时间管理/自护能力提升等等,开拓儿童视野,发动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城市归属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子女出生或生活在城市,他们希望能分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归属需求,增强城市认同感,增加生活自信,缓和社会矛盾。金种子项目将服务对象集中起来,形成支持小组,促进相互交流,减轻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同时,向他们提供与社会资源结对的机会,促进他们与当地人的互动,在互动中相互了解,建立友好关系,提高流动人口面对生活的信心,增强城市归属感。

二、理论基础分析

本项目采用的是小组工作方法,属于发展性小组。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此小组工作中运用的是互动模式,它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旨在通过互动发掘自身潜能,促使成员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其理论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小组动力学理论等。评估理论。主要包括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需求分析,所在环境的分析。该项目依据评估理论,对服务对象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和评估,进而分析其最主要的需求,按其需求设计项目,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婴儿最早形成本我,在幼儿期(3岁)以现实为取向发展自我,6岁才发展道德取向的超我。自我是两者的调停者,是性格的核心部分,知指人进行合乎实际和逻辑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满足需要的行动规则。金种子项目的服务对象为3-6岁流动儿童,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对为他们提供全能发展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从而知道社会化,促进人格发展。社会支持理论。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金种子”项目社会工作者致力于通过为社区提供志愿者资源,与服务对象结对等形式,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增能理论:增能理论认为,个人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其功能,但这种障碍可以消除。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除去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能力,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金种子项目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服务对象间\服务对象与社会资源建的互动,提升其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开展以来,主要通过专业的社工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人“教育,并借助专业育儿专家为外来务工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的发展理念。其中,项目的总体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人”教育。流动儿童因家庭居住场所的不确定,父母工作的不稳定,在获得幼儿教育、生活照顾、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机会较城市儿童来说更少。为了减少其中的差距,促使流动儿童也获得更多的学习、培养机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平台,能够让流动儿童获得“全人”发展的有效机会。其次是为外来务工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的发展理念。“金种子”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来务工家庭在科学文化、育儿知识方面的缺失。通过家长、儿童、社工、专家、社区等多方位互动,资源的共享,弥补了流动学前儿童幼教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家长能够获得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再次是增强外来务工家庭城市融入感。创投的公益性质充分体现了社会、政府对于流动家庭及其子女的关爱,社工的介入作为公益传播的中介,在项目实施的同时融入了专业的社工理念和专业方法,更有效地推动项目被服务对象接纳认同。并且增强外来务工家庭城市融入感,减少隔阂,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2.目标人群的设定。“金种子”流动儿童全人发展计划的目标设定主要有以下三点:流动儿童,受益群体属于外来流动人口;学前儿童,受益群体处于学前儿童,年龄基本上在3-6岁;入托入园存在困难的人群。后在因为项目开展社区的具体情况,流动儿童数量明显不足,将目标人群更改为新苏州市民,即由外地迁居至苏州居住的市民,一定程度上放宽项目服务对象的条件,但在实际上仍坚持着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直接受益人群为60人,包括30位流动儿童及每次参加活动的一位家长。间接受益人群为300人,包括流动儿童家庭成员和相关人群。3.目标达成的方式。“金种子”项目以“全人教育”为项目设计理念,通过组织包括儿童心理、生理、教育、医学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儿童社会工作为实践方法,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面和整体的发展计划。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的专业团队主要由实施团队和支持团队构成,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作为实施团对负责项目的日常活动的具体操作;国家心理咨询师、妇科主任医师、学前教育一线教师、儿童文学家、运动学教授等专业专家团队提供项目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同时也会为家长开展讲座,为实施团队提供顾问咨询。两个团队利用各自所长,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分工协作式地解决,社工积极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资源丰富的流动儿童“全人”发展支持。4.服务环境及品质。“金种子”项目落地于苏州市沧浪新城儿童友好家园中。项目组开展活动主要使用儿童友好家园的活动室、社区会议室以及心理保健室。同时社区在物资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利用原社区中已有的软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社区中建设的绘本、道具、文具等用品,项目组成员开展了更多形式的活动。

四、项目测评指标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社会工作双语教学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果

[Abstract]:SocialWorkEducationisanewlyemergingprofessioninChina.ThestatusquoofChina’sSocialWorkEducation,alongwiththeinnatenatureofSocialWorkprofessionhasprovidedanarenaforbilingualteachinginSocialWork.Thisarticlegivesastrictanalysistothepurposes,thenecessitiesandtheconcreteimplementationofbilingualteachinginSocialWork,andconcludesthatbilingualteachingisbothpracticableandeffective.

[Keyword]:bilingualteachinginSocialWork;purposes;necessities;practicable;effective

社会工作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重新恢复始,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现已在全国近百所高校开展起来,社会工作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专业。人们对社会专业教育的不足与定位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设想(陈微,浙年学院,2002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工作本身一样,受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美地区的影响颇深,这就注定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独特性。本文将就社会工作教育双语教学做一尝试性论述。

一.社会工作双语教学的目的:

1.加深和巩固已学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双语进行社会工作操作的能力

3.了解和熟悉国际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动态,分享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

二.开设社会工作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不是新鲜事情,自2001年起,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就建议过有条件的高校专业课可以进行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就是用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进行教育。就目前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普遍使用的是英语,所以社会工作教育的双语教学除母语汉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即为英语。社会工作教育为什么要用双语教学呢?首先,这是由社会工作这门专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社会工作的发源起于英美,其发展与完善直至形成一门专业也是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完成。中国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向西方国家学习来的。经过多年战乱与社会动荡,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一度在中国停顿下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社会工作教育才恢复起来。也可以说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基本上是重新从零开始。在这样的历史发展条件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开展的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向港台学习。教材的编写也是多借港台的帮助。但是,港台社会工作教育毕竟还是为本地区服务,它们深深打上了其各自地区的特性,很多方面与我们本土社会工作教育有较大差异,而且港台的教育也基本上是借鉴欧美教材和教育经验,我们从他们身上学的东西可以说是二手东西,并不能让我们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社工教育的脉络。同时,目前中国本土虽然编有相关社会工作的教材,但由于时间仓促和经费的原因,这些教材均存在简单粗糙之瑕疵,我们对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的精髓与本质就未免有囫囵吞枣之嫌。因此要真正了解和进行社会工作教育,我们必须要直接向西方学习,而学习的便捷途径一方面要大量使用西方各大社会工作专家的经典原著,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多的直接到这些国家学习。然而,目前条件所限,使用社会工作专家的原著是目前我们可以方便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一个必由之路,故目前中国社工教育进行双语教学是顺应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实际。

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作为服务于人的工作——社会工作与国际接轨也是势在必然,一个只会一门语言的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和多文化人群的交流中必然会力不从心,甚至会适得其反(CharlesZastrow,1995)。社会工作者一专多能甚至全能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语言能力当然是必备素质之一。所以,会双语甚至多语言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本专业的要求。所以社会工作教育也应该进行双语教学为塑造这种素质提供了一个机会的舞台。

三.开设社会工作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在社会工作专业开设双语教学是可行的。首先,从学生英语水平来分析,学生进入大学后,英语是学生必修课之一。基本上各高校要求学生必须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有的高校还要求学生过六级考试。国家教育部要求,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由于听说读写能力。在这种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的培养下,大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英语水平。所以用英语进行社会工作双语教学,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是可行的。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国语教材的学习已掌握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知识,如社会工作的理性与原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实务。这种对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让学生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不会感到十分吃力。母语教授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与实务可以说是他们进行双语教学的基垫,双语教学从而更为可行。

四.具体操作

按照教学目的,我们对社会工作双语教学进行了以下操作。

1.课程设置与安排。根据学生学习进展,从大学二年级下半年开始安排双语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在大一起开始涉及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课,对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水平,我们要求学生在这一年半的学习中要进行英语四级水平考试,至少要学完《大学英语》第三、第四册。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都能使学生准备好进行双语教学。

2.教学对象:社会工作1999年级,两个班,共99人。

3.课时。每周六个课时,全学期共120个课时,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充分的时间。

4.教材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我们首先选择了介绍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知识的专著开始,如,由MeredithPublishingCompany于1964年出版的,由RexA、Skidmore主编的《IntroductiontoSocialWork》,再在此基础上在三年级开始难度较高、理论性和实务性更强的著作作为教材。如,Brooks/ColePublishingCompany出版由JoséB.Ashford编写的《HumanBehaviourintheSocialEnvironment》。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选择由浅入深,学生也容易掌握。

5.对老师的要求。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首先应该是用母语进行过两三年社会工作教学的、对社会工作基础理论有较深掌握的老师。其次,应该是有相当高英语水平的老师,老师本身能自如地进行英语的阅读和讲解。所以我们选择的老师还应该是硕士学历,有讲师的职称。再其次,老师要有十分熟练的教学方法和教训经验,所以我们选择至少有两三年专业教学经验的老师。

6.教学过程。

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教材的知识点如概念、方法和原理有个预先了解。同时要把预习时遇到的难点逐一记下来。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有目的,效果会更好。教师也要认真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理出来。

其次上课时,老师的作用就是列出并分析和讲解知识点。双语教学尽量用英语,同时切忌对英语逐字翻译,课堂教学尽量注意互动式教学,即发动学生的参与。因为,社会工作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这样做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要点和重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的掌握,说到底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再次,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后要给学生提供实务的机会。老师利用自身社会资源的优势,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在使用某种原理和方法之时,要有意识地回忆英语是如何表达。

再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如网络资源,叫学生多浏览相关社会工作网站,了解国际社会工作的动态与发展。一方面加强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时局的把握能力。

五.教学结果

本专业双语教学共对社会工作专业两个年级三个班开展,教学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接受度。对两个年级三个班共一百六十多位学生的抽样口头问答中,对开设双语教学的接受度为90%。

(二)考试检验教学成果。学期末对双语课程进行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满意的。以本院1999级两个社会工作本科班的《IntroductiontoSocialWork》为例,及格率为100%,平均分在75分,最高能拿到92分。

(三)学生双语教学的收获。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双语教学,一方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理论与方法的更深更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教学,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最后,学生还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增加了自己的素质。

双语教学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本院社会工作1999级两个班共99名学生,在2003年毕业时,共有四名学生分别考上了北大、人大和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其就业竞争力也有相对提高,在本院就业的统计中,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是最高的,达到了47%()。

六.结论

社会工作双语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特点要求的使然,本院社会工作双语教学的尝试证明它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书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6年6月。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3

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了缓解和解决婚姻与家庭中遇到的困境,使用社会工作的专门方法、知识和技巧,使处于困境的家庭缓解其在婚姻、抚育和养老中出现的问题,增进家庭和谐,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拥有系统的理论、方法的学科,在中国大陆是后发外生的,但从社工助人的本质看,中国大陆有其自成一体的助人模式和助人系统,有自己的“本土性社工”。中国城市因现代性的发展,其家庭社会工作也呈现出本土性特色。如果以西方家庭社工为参照的话,中国家庭社工的专业化程度很低,但本土性的家庭社会工作却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通过调查关注以下问题:现阶段家庭社工的特点、潜在的问题、家庭社工的需求和发展重点、家庭社工面临的挑战。

本课题通过对五家与家庭有关的社工(类社工)机构的深入调查(广州为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服务的社会工作;昆明对药物依赖的年轻人和其家庭的支持机构;北京从事婚姻介绍和婚姻辅导的机构;北京某社区矫治中心;北京某打工妹服务之家)和北京东城区某社区的调查为基础,回答上述问题。

1中国城市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

目前,城市家庭社工(家庭服务)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的家庭服务体系。其主体主要有五类:1.政府主导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家庭福利和家庭服务工作。2.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群众团体也做了大量的家庭帮助工作。3.一些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专业人士在从事家庭社工。4.经营型家庭服务和咨询工作。5.各种媒体巾的家庭咨询工作。

从上述种种“类”家庭社工看,其工作方法缺少专业性。其一,家庭社工的工作方法都是以解决困难为主,特别是解决燃眉之急,并确实解决了一些现实困难,如养老、残疾服务和对特殊儿童的社工服务等,但忽视了或无力顾及其细致的情感需求。其二,以帮助个人为主,而不是支持整个家庭,缺少整合型的社工服务,其三,缺少评估,特别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类家庭社工几乎没有评估。其四,中国式的家庭社工在社区中普遍存在,邻里之间的互助式帮助是一个有待发展的中国式家庭互助的有效模式。

2家庭社会工作潜在的问题

对现有类家庭社工的考察发现,需全面发展专业意义的家庭社工,现有家庭社工潜藏诸多问题。

第一,家庭社会工作是专业性很高的工作,虽有不少机构进入这一领域,但专业人才缺乏。家庭社工队伍的培养和现有人员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第二,家庭社工缺乏对婚姻家庭原则和价值的讨论。访谈发现,在各类家庭社工中,存在多种价值冲突,包括家庭社工应当倡导怎样的价值观和家庭伦理。家庭社工至少要提供三项服务: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实现家庭功能。至少存在三种原则:一是个人权利原则,以个体权利和相互平等为价值,把人当成目的而非工具;二是习俗原则,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以传统的好恶来解释和解决问题;三是事本主义或情景主义原则,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特定的情景为原则。家庭社工价值观要处理好两大基本矛盾:一是人们重建个人幸福伦理和家庭责任伦理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夫妻关系层面;二是平等化伦理与等级化伦理间的矛盾,主要发生在代际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希望倡导以尊重个人权利为基础、以家庭成员平等互助为原则的价值取向。

第三,现阶段的“类”家庭社工有将家庭工具化的趋向,即名义上是为家庭服务,实质上是利用家庭来解决相关成员的困难,如对老年人、青年人的家庭社会工作,常常强调子女和父母的责任,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家庭本身需要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同时,相关的政策也存在着将家庭工具化的倾向。

第四,现阶段“类”家庭社工有市场化倾向。由于相关政府部门投入不足,许多家庭服务和咨询活动具有商业化、半商业化的性质。可实施社区义工制,通过义工服务时间储蓄等形式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社区小饭桌、家庭病床等亦可成为政府解决下岗和待业人员就业的措施。这些一举多得的办法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而不是家庭无限的投入。

3未来家庭社会工作优先发展的内容

未来家庭社会工作应在以下几方面优先发展,即第一,从婚姻方面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生活信条没有根本改变,但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提高,迫切需要婚娴生活方面的指导和相关的家庭社会工作一第二,从家庭关系的变化看,家庭规模迅速下降,一孩化政策突出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这加剧了乡土社会长期形成的长幼有秩的差序格局的破坏,代际的互惠原则逆转。家庭的消费原则向子代倾斜,教育消费大幅增长。计划生育的一代有着以个人为主的现代思维,受过良好教育,但也存在着潜在的过度自恋和缺少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第三,积极面对少子型老龄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型,到2005年老龄社会的形态基本形成,突出特点是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过快、时间过短。调查表明,中国目前的养老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社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缺少家庭社工的视角,这意味着要建立有效地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工作。

4后情感时代家庭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互联网和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新型的情感需求出现,本文称其为后情感时代,即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会生活的基础不再是“家庭细胞”,而是“个人原子”,强调自我感受、追求平等,显示出个人在适应变迁中的能动性。个人在应对国家公共政策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显示出对私人生产空间的创造性的拓展。这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挑战,需要从传统的“大妈式的关心”转向“专业化的共情”,从传统的“以解决困难为主”转向“以指导自我成长为主”。

首先,私人空间的产生使婚姻家庭问题变得隐蔽起来,而家庭财产权的出现使家庭社工不仅面对情感问题,还有复杂的经济问题。一方面,房贷的长期性促成了家庭经济功能的稳定和长效,并稳定了婚姻;另一方面,经济学意义上的“家庭私有财产”的产生也孕育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家庭“私人空间”,对个人权利的私密性要求使家庭成员之间和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边界明晰,相关矛盾逐渐增多。这迫切需要家庭社会工作不仅要懂得处理情感问题,还要了解相关法律处理财产问题。

第二,出现了分化的家庭社会工作的需求,这要求家庭社会工作的多元发展。社会的两极分化以家庭为单位表现出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社会工作应当以贫困和低收人家庭为主。同时,发展具有市场化特点的有偿家庭社会工作以满足高收人家庭自我成长的需求。

第三,加强婚姻辅导的制度建设。在单位制解体、人口流动性增加的情况下,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减少了国家对于个人生活的干预,使个人权利得到了尊重。但这也意味着个人的婚姻生活处于一种过度“自由”的状况,是否能够建立制度化的结婚学校和离婚学校,使人们有机会反思自身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的机会,是一个有待考虑的问题。

第四,家庭社会工作要更多地关注城市中的边缘群体,特别是流动人口。每年春节春运时农民工的“返乡潮”正说明在外出流动人员中“家”是个重要符号。这些人群更需要家庭社工的服务。

第五,互联网时代新型交往方式对家庭社会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网络婚姻、、同性恋等成为时尚,它显示出个人力求超越现实制度束缚的努力,但也进一步挑战着家庭社会工作的伦理。同时.它也提供了改变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手段,家庭社会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工作,各种咨询活动也可以用匿名的形式出现,这既尊重了隐私,又扩大了教育面。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4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公平正义的思想导向,为社会稳定提供思想奠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平正义是人民渴望的,传递公平正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社会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从心理角度方面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源,这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稳定的问题不断增加,造成弱势群体心理失衡,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化解弱势群体的不良情绪,找到症结所在,理顺情绪,顺通民意渠道,建立民意发声平台,让人民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创新思政工作是社会稳定的核心内容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很多特殊矛盾日益涌现,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管理,开展更加积极有效的工作局面,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创新思政工作管理,需要从多方位角度出发,提高办公效率,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弥补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也是社会稳定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稳定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贫富差距、劳资纠纷、拆迁征地问题、腐败现象频发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必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

(一)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其中贫富差距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不断扩大,为公众不满情绪提供温床,引发暴力事件,如安徽池州事件,不法分子借助小的事件,激化矛盾,煽动弱势群体造成恶意伤害事件的发生。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加,一些劳资纠纷就接连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不稳定因素隐患,给农民工造成经济损失,甚至生命威胁。而随着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预计在6年内将有1亿人进城落户,其中因为违法征地拆迁而引发的各类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这大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腐败贪污问题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会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风气,而且不利于党政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瓶颈。总之,以上各类不稳定社会因素的出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很好的化解,这也是思政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会导向功能、素质培育功能、意志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矛盾协调功能、思想转化功能以及和谐保障功能的发挥,最大限度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社会稳定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措施

面对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民众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稳定民众思想,建立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如何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创新思政工作,成为当前时展的当务之急,接下来就主要从发展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两大方面,探究社会稳定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发展创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原有实践经验的同时,要及时调整,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矛盾更加巧妙的化解,要深入基层宣传积极的思政思想,传递正能量,耐心解决遇到的问题,防止矛盾再度激化。其次要完善规范制度,摒弃民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认识,遏制不正之风,维护办公秩序,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有效的传达民意心声,将思政工作与制度有机结合,提供通畅的渠道。最后要采用心灵抚慰的方法,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民生活压力加大,心理问题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思政工作加强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开展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疏导不和谐心理因素,建立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

(二)管理创新

当今时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借助网络平台,让公众获得一个自由平等发挥舆论的渠道,实现管理方式、管理思路和舆论管理方面的的创新,实现真正的民主。随着网络进入到千家万户,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和平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建立于民众的交流版块,传播更加全面的民意心声,与民众平等的互动沟通,让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更加明确清晰。另外,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发挥宣传作用,借助有知名度的门户网站,展示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传达民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症下药,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民意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虚假新闻很容易滋生传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拟的网络,传播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假新闻,引发公众恐慌,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大型门户网站各类信息,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查核实,确保是真实的信息才可以。如果一旦出现假新闻,就需要相关部门发表有可信度的声明,遏制假新闻的继续传播。其次要杜绝刻意的人身攻击。如今网络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传播的速度也特别快,一些恶性事件接连发生,一些网络水军借助人肉搜索,对于某些人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这不但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还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他人和自己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传播正能量,才是信息传播的正确之路。

四、结语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5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领域涉及内容较多,审计机关的人力以及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亟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主要是停留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环节,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入,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存在着缺乏全面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四)绩效审计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与普通的审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政策理论水平以及研究分析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是以“财会型”的审计人才为主,对于公共管理以及行政作用发挥不够熟悉,不利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对于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应该分为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四个方面开展审计工作。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这几方面的全面绩效审计,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全过程管理情况。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

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的制定上,应该遵循简明实用、系统性、可比性、适度性以及可测量性的原则选择评价指标。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此外,还应该针对审计报告的编写等相关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能够在审计报告中提出更合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建议和意见。

三、结语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方文献;体系建设;理论研究;社会作用

一、地方文献的体系建设

1.1地方文献的概念

首相要准确地了解这项工作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地方文献呢?通常对地方文献的理解是这样的:地方文献是指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做的实事求是的记载,在未来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建设中,其作用是其他类型文献无法替代的。就文献的著述形式来说,学位论文、专著、报刊、会议记录、文告、传单、各类文件的汇编、谱录、各种注释及说明书等形式至少应包括在地方文献里面;地方文献的载体类型,则包括了光学和化学制品(照片、影片和缩微制品)、数字化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硬盘、U盘)、纸制品(如铅印本、写本、抄本、拓本、手绘本及各种影印、复印本),及当代图书文献的所有载体类型。就出版发行渠道来讲,地方文献中除公开出版物外,更有大量的非书资料和非公开出版包含其中。

1.2地方文献体系建设

1.2.1做好地方文献体系建设的规划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图书馆工作尤其是地方文献相关工作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变化的条件下继续做好地方文献的体系建设就需要一个科学、稳妥的规划。首先,要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聘请专家进行论证,以此来确定地方文献征集的区域和范围,以及征集内容的范畴。其次,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地方文献收藏、利用的工作条例,来保持地方文献体系建设的一贯性和长期性。最后,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团队,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开展高效的工作奠定人员基础。

1.2.2地方文献征集的内容和范围

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我馆对省内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编撰的图书、图片、图册、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进行全方面的收集。有关吉林的史志史料、民间流传的谱录;满铁文献、抗联文献、洲国文献,还有金代、辽代、渤海国、扶余国、东夏国、后金等国文献资料;玉米、大豆、关东三宝、东北虎、鹿等吉林省丰产和特有的动植物文献;朝鲜族、满族(包括萨满资料);吉剧、二人转文献等等。

1.2.3地方文献资源全方面、多载体的多元化变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光盘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文献信息越发生动和直观的改变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信息传输平台,将电子出版物资源、虚拟图书馆资源及地方专业网站上的信息资源收集和整理。运用数字化的技术,深挖隐含在地方文献里的知识单元,对这些知识单位进行采集、提取,建立系统的、多层次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整合有形的和无形的数字资源。这样无疑将合理优化地方文献资源的体系结构,充分展示地方文献所体现的魅力和风采。

二、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

2.1地方文献的原则

2.1.1地域性原则

地方文献的“地方”二字,充分体现了其专属性之强的本质特征,这就说明了地方文献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能够反映出这一地域范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灾异、语言文字、风俗人情、名胜古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地域性原则必须以行政区域的划分为标准,各地根据当地的用户群的需求和习惯,将区域划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2.1.2文献性原则

地方文献必须具备存史、资政、励志的特性和具有历史价值。只要内容涉及到这一地区的图书资料,无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出版者都应被看做是地方文献。文献的特质,也使地方文献成为当代人为后代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2.1.3内容原则

广泛性:凡是涉及到本地区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相关图书资料都应该被视为地方文献收集的对象。

全面性:就是收集的地方文献的内容要全面,无论涉及到该地区的任何重大事件,只要属于收集的范围,必须对此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及产生的重大影响完整无误的进行收录。

精选性;就是收集的地方文献质量必须要高,尤其是对于一些非正式出版物、非法出版物,必须对其文献真伪、使用价值、保存价值进行认真的筛选,以确保文献收集的准确和客观。

2.2地方文献的分类

地方文献因其特性和使用目的,各地都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特殊的分类法,虽然体现了各地方在文献分类工作当中的创新探索,但是因为各地都根据本地地方文献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分类法,严重制约了地方文献藏书数据库的标准化进程和资源共享。所以,我们要努力客服某些地域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制定一部通用的地方文献分类法和主题词法,用来规范文献整序的基础工作。

三、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作用

长期以来,地方文献工作者甘于默默无闻的四处收集整理各类文献资料,埋头苦干。但是多数人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还很模糊,对于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工作更是知之甚少。对于地方文献工作者来说,不但对文献的收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就吉林省图书馆而言,因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开展宣传活动,广造舆论,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例如,可开展洲国宣传活动,展示时期各类珍贵文献、地图、画册,尤其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更加会有重大意义;还可借助地方文化特色,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吉剧和二人转理论、发展、表演的文献资料,充实吉剧和二人转信息库;吉林是朝鲜族和满族聚居地,也可借助独特的民族特色,开展朝鲜族和满族的宣传周,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献共享。通过以上活动,增添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途径,增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影响。

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从事地方文献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克服资金有限的困难,还要努力提升业务水平,规范地方文献的管理,优化地方文献的服务工作。大力加强地方文献的数据库的宣传和阅读指导工作,通过地方文献的开发,使地方文献转变成为动态的情报信息源,有针对性的将地方文献的信息提供给广大读者,展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的信息含量和功能。在吉林省近年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环境下,吉林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图书馆,更要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特色出发,做好长远规划,探索出一条更好更新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和服务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邹华享.地方丈故工作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4(6)